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最新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b36ef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d.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活动目标】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积累较为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活动时间】课时(一课时布置任务准备,一课时完成活动任务)【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1、播放节日童谣的课件。
师:儿歌中说到了很多节日,你记住了几个呢?学生上台板书节日名称2、按时间排顺序,这些节日是从我们的老祖先开始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他为传统节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去感受其中浓郁的传统文化吧。
(板书)二、综合实践学习任务单师:前两天我们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据了解,大家的兴趣很浓,都想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这节课就来比赛一下。
1、自主学习单2、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办一期手抄报三、成果汇报展示师:孩子们,在一年里我们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是哪个节日呢,俗称“过年”,那什么是年呢?哪一组来汇报(一)春节知多少(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1、年的来历学生讲: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到除夕,爬上岸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就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村里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zhàn lì],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师:过年过年,原来年是一种会吃人的猛兽,过了除夕这个时候"年"就不闹了,所以叫过年。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82356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f.png)
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
语言运用: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思维能力: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审美创造: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目”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
《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
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关注节日和习俗:本次综合性学习就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这一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次活动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
【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目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难点】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及其相关风俗。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
2.帮助学生分好小组,确立并细化本组的活动任务。
部编三下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部编三下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2d39b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6.png)
三下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目标与内容㈠学习目标⒈认识本单元36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7个汉字,会写50个词语。
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段落。
⒉感受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有关节俗,认识古代重要发明,欣赏古建、古物之美,发现古人的智慧与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⒊学习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并结合这样的方法介绍中华悠久灿烂的文化。
⒋收集资料,记录风俗,就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进行写作,适当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㈡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㈢设计说明本单元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择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与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这一组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内容,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起学生对悠久的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赞美。
《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纸的发明》联系历史,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重点突出了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赵州桥》写的是河北省赵县一座著名的石拱桥,通过对桥坚固、美观的介绍,赞美了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文中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古都岁月与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与三年级上册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相比,既有不同,更有提升,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
精读课文《赵州桥》与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突出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新人教版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590cf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a.png)
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1. 能用不同方式收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 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 以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 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搜集节日有关的资料,完成习作。
展示并评价活动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3课时第一课时1.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记录这些节日的风俗。
(重点)2. 自主拓展学习,了解中华传统节日。
(重点)3. 组建小组,收集、阅读、整理相关资料。
(难点)导入新课教师口述: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我们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体会传统的节日文化和风俗的魅力。
活动指导 1. 明确任务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一 二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 收集资料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开展活动。
预设:可以先看日历,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也可以问问长辈,再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之 后可以用表格记录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开展活动1. 制定评价要求。
根据活动目的,从节日是否选定,时间是否正确,习俗是否全面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提供活动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收集、阅读、整理相关资料。
活动评价表内容 评价查找资料 1. 能根据小组选定的节日查找资料。
2. 能从书上、网上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
☆☆☆☆☆整理资料 1. 能记录有关节日习俗、过节过程等方面的资料。
2. 能根据记录的要点介绍人们过节的过程。
☆☆☆☆☆小组交流1.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2. 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诚恳地提出改进建议☆☆☆☆☆小组交流1. 小组交流,分享组内成员选定了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风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a13a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7.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活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9707c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2.png)
课件展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预设六:重阳节组的同学展示交流。
(1)展示故事: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这里有几副春联,谁来为我们读一下?(春节组的同学现场表演写春联。)
(3)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把收集的几幅年画张贴在墙上,学生欣赏,交流评议。)
2.图片二:(这就是古时候清明节人们踢蹴鞠的照片)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图片三:(看,这就是人们踏青的图片)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5.通过汇报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_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9b16673968011ca30091fa.png)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课前五分钟读书交流:1、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也接触了一些中华传统的文化,有奇特的古建筑《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课前老师让大家继续读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谁来将你读书的收获与大家一起交流。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一、导入新课,认识传统节日1、传统节日,我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传统节日,再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板书课题:中华传统节日A、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B、小结: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
2、传统习俗,我了解A、猜一猜: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习俗,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这是哪个节日吗?评价:看来,你们对节日了解还真不少!B、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
课前,老师也让大家搜集了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小故事,谁来跟大家交流(指名交流)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C、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
你知道哪些?(指名背诵)二、走进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氛围。
1、刚刚了解了那么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春节)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吗?指名说:(1)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477db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d.png)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综合性研究《中华传统节日》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和俗,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民族精神、热爱生活和祖国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并制定活动方案。
例如,在介绍春节时,可以通过展示春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唤起学生的回忆和兴趣,让他们自由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过年经历。
接着,引导学生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并探讨了解这些节日及俗的方法和记录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查询书籍、网站、询问家长和老师等方式来了解这些节日,并记录在表格中,以便后续的分享和交流。
在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节日名称,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比较各个节日的时间,从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的区别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纪年法和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
最后,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Before class。
XXX to share with the class。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exchange n and supplement each other。
while the teacher writes on the board about customs。
food。
origins。
legends。
and poetry.) (Display on the screen: XXX。
Qingming Festival'XXX activities。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15eff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5.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2.确定研究内容,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小课题,收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等途径进行收集。
2)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展示活动成果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记录形式,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俗和庆祝方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板块二自主研究,实践探究1.自主研究,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收集资料和整理分类。
2)教师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实践探究,记录成果1)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内容,记录自己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记录的成果要经过小组内部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板块三展示成果,评价交流1.展示成果,互相研究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记录形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研究和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
2.评价交流,提出改进建议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小组的展示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2)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课时总结通过本次综合性研究,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俗,还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还研究了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决定研究清明节的由来和各地的庆祝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询问家长和长辈来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我们要注意整理和分类,约定时间和提纲,以礼貌的方式进行访问,并记录访问过程。
此外,我们也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踏青,以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9892c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9.png)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三年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理念: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d4b2f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2.png)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标】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创造思维水平和组织交际水平。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学情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准的提升,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通过组织了《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2课时(一课时布置任务准备,一课时完成活动任务)【活动设想】实地采访、搜集资料、成果汇编等。
【活动准备】(1)教师确定要研究的几个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有兴趣的同学也能够研究其他节日。
(2)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为学生推荐相关资料、网站,指导研究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居住地的远近,划分活动小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
教师要增强指导,以免选择重复。
(4)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方案,并拟出草案交教师审核指导。
(5)小组长根据个人特长,实行组内分工。
小组成员利用暑假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相关资料;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内容要涵盖多方面。
(6)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日,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研究角度,学生按照组内分工,实行研究: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优质教案(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优质教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373762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3.png)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本单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内容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方案等方式,以“打卡中华文化展览,弘扬华夏千年古韵”为主题的项目式活动开展学习,以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这样的学习过程基于体验、基于表达、基于问题、基于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
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
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
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07334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6.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教学设计一、习作要点分析本单元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也是一个专门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收集传统资料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
因此,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学生以传统节日为主线,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同时,“中华传统节日”也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个习作练习。
习作内容紧扣单元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指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学生可以选择印象深刻的过程来写,消除学生想要面面俱到容易产生的犹豫心理,培养习作兴趣。
二、课标要点解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表达与交流”在第二学段提出: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在【梳理与探究】中指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要引导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活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活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b591310b4e767f5bcfce25.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活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习俗。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制定初步的活动方案。
教学课时1课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课件出示2)(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节日里都有不同的习俗。
让我们了解这些节日,并记录下来。
学习探究,辨别节日(一)探讨方法你打算如何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及习俗?又如何记录呢?预设:可以在书上、网上查询、询问家长、老师等。
预设:可以列个表格记录下来。
(二)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1.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由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节日名:(课件出示3)中秋、端午、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2.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你发现了什么?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用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一个好办法。
(板书:公历日期农历日期)这些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并流传至今,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日。
(板书:中国传统节日)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把它们记在心里。
4.辨别传统节日上面展示的哪些节日中:中秋、端午、重阳节分别是农历八月十五、五月初五、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则是世界通用的节日,是一些公历节日,因而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61b20ddd88d0d232d46a21.png)
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展示方式 补充材料 张贴 习作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第三课时
新知讲解
过节过程
新知讲解
组内分享习作
习作评价
组内习作评价
习作评价
个人习作展示互评表:
内容
过节的过程
评价标准
能写清楚一家人一起过节的过程
节日的习俗 能写清楚过节的习俗
印象深刻的事 所写的事与过节联系紧密
作业布置
把你们小组最受欢迎的作 品以实物、图片等合适的形式 展示到我们班的展示墙上吧!
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小组展示 互动评价 展示赏析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活动指导
1.自由组成小组,确定了解哪些传统节 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小 组分别展开活动。
2.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内交流活动 成果,确定好小组准备展示的活动成果。
新知讲解
了解方式
询问长辈 图书馆 看影视片 民俗展览馆 收集制作实物
记录方式
摘记 拍照 画图 写文章
布置作业
1.小组确定所要调查的传统节日 及时间安排。
2.分工搜集资料。 3.确定记录方式。 4.总结节日习俗。
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公历、农历 学习小组 节日习俗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习作例文
妈妈这时会为我们做上一桌子的大餐,每年都比往年更丰富。年年妈 妈都会做鱼,因为表示“年年有余”;饭桌上不只要有鱼还要有猪蹄,猪 蹄表示“有抓头”;过年包的饺子里,还要放一枚硬币,吃到这个硬币饺 子的人,来年一切事都会顺顺利利的,我们都抢着吃呢。
吃饭之前一定要先放一阵鞭炮,相传这样能够驱除“年兽”,来年保 安全。到了晚上睡觉时,灯也不能关,这样来年能够光明无阻。半夜12点 前后每家每户都又燃起了鞭炮,因为12点后为新年,放鞭炮是喜庆新年, 这个时间放鞭炮表示万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之意。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名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名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d2e747960590c69fc376fc.png)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及其相关风俗。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分好小组,确立并细化本组的活动任务。
2.帮助学生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
3.帮助学生确定记录资料的方式。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
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出示课件1:教师板书课题:了解中华传统节日(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导入,既链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二、帮助学生分好小组,确立并细化本组的活动任务。
1.过渡: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预设1:我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预设2:我知道还有除夕、冬至节、中元节、龙抬头、过小年等。
2.确定活动任务,并指导分组:同学们,我们在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挑出八种大家过得比较多且比较熟悉的节日作为本次活动的任务。
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想要调查了解的节日,选择相同节日的同学即为同组。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名字和所选的节日及节日序号写在一张纸条上交上来,我们公布一下每位同学的选项,就可以完成分组。
出示课件2:自由组成小组后,教师适当干预。
3.细化活动任务:同学们,我们已经分好了小组,各组也确定了自己的活动任务,那么,围绕这个活动任务,我们需要调查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呢?预设: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习俗、文化内涵、相关传说、相关诗词等。
部编版三年级(下)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精品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f2556183d049649a6658c2.png)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主动走进生活,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能主动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与他人交流,用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活动成果。
3、在语文活动中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主动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与他人交流,用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活动成果。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综合性学习,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二、诗词中节日习俗(一)复习古诗带入活动。
1、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其中这一首与春节有关,大家还记得吧?(课件出示标题)2、师生合作背诵古诗。
3、师:这首诗中提到的春节习俗有哪些?谁能结合诗句说一说?(二)诗词小组汇报展示。
1、师过渡: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很多都提到了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上次交流时,我们知道x小组对这个专题进行了探究,下面就请他们来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吧。
2、小组分享古诗词中节日习俗。
(1)组长:同学们,前期我们对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进行了收集与整理。
今天,我们将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来与大家分享。
(2)组长:我们的主题是?规则是?(课件出示)(3)组长出题。
①第一题,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出一句诗。
并说出有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花市灯如昼;元宵;观花灯)②第二题,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出一句词。
并说出有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千里共婵娟;中秋;赏月)③第三题,“南北山头多墓田”,请接下句。
并说出有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扫墓)④第四题,“还来就菊花”,请接上句。
并说出有关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待到重阳日;重阳;赏菊)⑤第五题,“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这句诗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追问:为什么选这个?⑥第六题,“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句诗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七夕)追问:为什么选这个?(4)组长:同学们,古代诗人在传统节日中留下许多著名的诗句,大家课后还可以看看我们小组做的小报,上面还有很多经典名句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8eb618ccbff121dd368361.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鸳(yuān)鸯(yāng)倦(juàn)纤(xiān)豚(tún)款(kuǎn)绸(chóu)膜(mó)掷(zhì)约(yuē)斑(bān)(2)难写的字溪:右边的“奚”第五、六笔是撇折。
聚:“乑”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少写撇画。
瓣:左边的“辛”最后一笔是撇,中间的“瓜”要写得瘦长。
蓬:上下结构,“艹”盖住下面的“逢”,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痕:“疒”里面是“艮”,不要写成“良”。
(3)多音字正行散杆挨蚂觉2.词(1)必须掌握的词吹拂聚拢形式偶尔花瓣莲蓬饱胀破裂姿势仿佛(2)近义词轻快~轻盈活泼~伶俐洒落~飘落聚拢~聚集烂漫~灿烂偶尔~偶然光彩夺目~绚丽多彩平添~增添清香~芳香赶紧~赶快破裂~分裂姿势~姿态仿佛~好像雪白~洁白琢磨~研究灵敏~敏锐收拢~合拢喜欢~喜爱掌握~掌控讨厌~厌恶(3)反义词乌黑➝洁白轻快➝沉重活泼➝古板聚拢➝分散伶俐➝笨拙偶尔➝经常纤细➝粗壮光彩夺目➝暗淡无光展开➝收拢饱胀➝干瘪破裂➝完整雪白➝乌黑停止➝继续合成➝分散完整➝残缺灵敏➝迟钝收拢➝散开漂亮➝丑陋益虫➝害虫喜欢➝讨厌硬➝软粗短➝细长考试点睛反义词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一组反义词。
②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4)词语归类①带有数字的词语:千条万条类似的词语:千军万马千姿百态千奇百怪②ABCC式词语:波光粼粼类似的词语:小心翼翼风尘仆仆得意扬扬③AABC式词语:翩翩起舞类似的词语:斤斤计较滔滔不绝井井有条④修饰词积累: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轻快有力的翅膀活泼的小燕子光彩夺目的图画波光粼粼的湖面纤细的电线碧绿的大圆盘嫩黄色的小莲蓬雪白的衣裳瓷漆似的硬翅褐色的口水微微地吹拂款款地落下⑤“AA地”式词语:静静地款款地⑥描写春天的词语:烂漫无比春暖花开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二、佳句积累1.描写春天的名句(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
2.通过活动,更多地了解有关我国一些节日的来历、习俗、饮食和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蕴含。
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4.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展示PPT、朗诵、舞蹈、歌唱、手抄报……)5.通过汇报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6.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2.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画面2.谈话激趣:同学们,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节点,这些日子就叫作节日。
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
比如:团圆与亲情、追思与纪念、狂欢的喜悦、赏月诵古诗等等。
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到了这些传统节日里。
那么,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自由交流)3.导入课题:同学们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
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针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些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风情吧!二、展示活动成果。
预设一: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1.谈话过渡: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春节组的同学一起了解一下春节习俗!(1)展示故事: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
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
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
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这里有几副春联,谁来为我们读一下?(春节组的同学现场表演写春联。
)(3)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把收集的几幅年画张贴在墙上,学生欣赏,交流评议。
)(4)古诗诵读:春节是古代传统的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来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
下面请欣赏我们带来《元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预设二:元宵节小组成果展示。
(1)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以奖励小礼物的方式出灯谜:·内里有人(打一字)谜底:肉·伞兵(打一成语)谜底:从天而降·农产品(打一成语)谜底:土生土长·初一(打一成语)谜底:日新月异(2)元宵节的食品。
在元宵佳节我们都会吃一种传统的美食——汤圆。
北方称之为元宵,而南方则称之为汤圆,最大的区别是汤圆是手工作成的,馅料是软的,而元宵馅料预先制好,晾干并切成小四方块,然后置于机器中滚上面粉即成。
幻灯片出示各种汤圆的图片。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展示耍龙灯和扭秧歌的图片。
)预设三:清明节小组的同学交流展示。
(图片资料及简介)1.图片一: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图片二:(这就是古时候清明节人们踢蹴鞠的照片)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图片三:(看,这就是人们踏青的图片)踏青,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图片四:(看,这就是小孩子放风筝时的图片)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预设四:端午节组的同学交流展示。
1.赛龙舟视频:看!龙舟队员们争分夺秒、奋勇拼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飞溅的浪花,飞舞的龙旗,飞驰的龙舟,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与岸上欢乐的人群,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龙舟竞渡风俗画。
再看!这一队,他们虽然落后了一些,可却并没有放弃,依然勇往直前。
近了,更近了,后面这一队终于赶上前一队了。
这些比赛的名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展示龙舟队员们团结一致的精神,共同拼搏的乐趣以及他们划龙舟的高超技巧和对端午节的重视。
2.包粽子视频:看,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放进了一颗红红的枣。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
粽子熟了,一掀锅盖,我们仿佛闻到一股清香。
预设五:中秋节组的同学交流展示。
1.中秋夜人们吃月饼,代表团圆。
月饼又叫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
传说,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
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融为一体。
中秋之夜遥望玉盘似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看,这就是月饼的图片。
(现场展示自家做的月饼,把月饼分给大家品尝。
)2.中秋节的月亮自古以来寄托了人们望月思乡的美好感情,关于中秋夜的月亮,文人墨客们也用他们的动人的笔墨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中秋望月思乡的古诗你们又有多少了解呢?课件展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预设六:重阳节组的同学展示交流。
1.在《易经》中,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古人认为这是个吉祥的日子,因此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
这就是重阳节名字的由来。
2.课件展示古人重阳节登高。
三、教师总结: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也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走进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欣赏了许多美丽的诗歌和图画,了解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老师很感动,感动于你们的积极探索的态度,也感动于你们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
能说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吗?是啊,我们在探索、发现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大家能展开自己理想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到生活的领域中去继续探索、继续发现吧!四、作业:继续搜集有关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的资料,和同学一起交流。
习作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
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
5.题目自拟。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并能正确运用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经过表达完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布置学生做选材准备:看自己过节日的照片或询问父母,确定所写的节日,回忆自己过节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民,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自由交流。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那么,想一想你都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今天我们就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把过节的过程写出来,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3.小组交流。
三、提供例句,打开思路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国庆节放礼花的场面。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节日的习俗。
2.交流归纳。
3.好词佳句。
投影出示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供学生参考)除夕夜,街上“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忽燃忽灭的烟花中,好像同时打开的电视机,在播放精彩的节目。
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通常在这一天早上吃汤圆,在家里挂上红红绿绿的灯笼,并猜灯谜。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四、作业:搜集并积累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教师评议,导入新课。
二、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开心元旦今年的元旦我过得特别高兴!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哥哥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南宁看花灯。
我们来到南湖公园。
四条红、黄颜色的火龙首先跃入了我的眼帘,火龙全身闪着金光,远远望去,仿佛四条出海蛟龙,飞腾在宽阔的鼓楼广场上。
四周的彩灯五颜六色,简直就像灯的海洋,仿佛是银河落到了人间,我也如同步入了天堂。
我们穿过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仔细观看,只见两条巨龙手舞足蹈,围着一个大火球舞着,跳着……他们昂首挺立,露出两排尖硬洁白的牙齿,舞弄漂亮的身驱,在天空飞着。
那晶莹透明的身子,又像水晶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大扇子似的尾巴高高翘起,仿佛是为祖国巨大的成就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远处还有一对双龙戏珠呢!四条龙载歌载舞,好像正和我们一起欢度着元旦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