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合集下载

浅谈在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在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在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成绩就会提高,能力就可以得到发展,素质教育就能落到实处。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本人几年教学体会,总结如下,愿与读者分享。

1 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叶圣陶曾经说:“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学生亲自参与问题的发挥与解决,自己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思路进行系统整合,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往往比教师一人精解,再三叮嘱有更好的效果。

1.1 演示实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往往比教师独自演示印象更深刻,效果更好,比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我们需要称量反应前后药品及装置的质量,观察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会不会改变,该实验中要用到天平,涉及到天平操作的注意事项,此时让一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学生观察,该学生走上讲台,先检查天平是否平衡等,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开始称量,先将装置及药品放在左盘,然后用手向右盘放砝码,,此时下面的学生大喊:“不对不对,应用镊子取用法码。

”该生恍然大悟,及时改正,然后用手在移动游码,下面学生大喊错了,该生又回忆,及时改正,整个过程就在正确—错误—正确—错误中进行,虽然略有坎坷,但学生都身入其中,热情高昂,既准确掌握了知识,又深刻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效果更佳。

1.2 敢于质疑,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讲授自己的一些见解,会使学生获得终生难忘的体验,真正激励起学生热爱化学,学习化学的热情,它有利于学生自我表现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例如:有一次我们在听课时,讲课老师可能出现紧张,将反应条件“点燃”写成“燃烧”,这时,下面有些学生小声议论,但都不好点出错误,准备等下课和老师交流,这时,一位男生举起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站起来,向老师说:“老师,你给我们讲过燃烧不是反应条件,点燃才是反应条件,今天这么多老师听课,你是不是太紧张了,也忘了。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作者:张爱琴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5年第41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最大弊端是重“教”轻“学”,重“师”轻“生”。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性问题。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被剥夺的种种现象及危害(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师、生的主体意识淡薄。

“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课堂为主”的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这必然产生错误的教育教学观念。

具体表现为:(1)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主,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2)只注重认知教育;(3)学生的参与只为教师的教学服务;(4)皮影戏演员操纵式的“启发”;(5)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作的教学设计;(6)能力知识化、知识记忆化;(7)考出高分等于高智力,等于成功;(8)进行分层次、分类教学等。

其结果是:教师的教学视知识的传授为唯一,学习方式单一,以课堂教学代替一切,缺乏社会实践,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少。

评价式激励占主导,而不是发展式激励占主导,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习惯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实践。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而传统的教学恰恰低估和漠视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或压制了学生的独立要求,不给学生充足的探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缺乏科学的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因此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结果导致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丧失。

(三)在课堂教学中,受“教学任务”的束缚,学生缺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

现在的教材都是分课时编写的,一般一课时内的任务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

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对教师的主导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所谓导就是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

就像一句谚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这个道理。

这在具体教学中,就需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更为重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教师的导:1、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即备课。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编制设计出每堂课的程序结构、实施方案,即常称的教案。

教师要在上课前对整个课有个大概的构思,做到胸有成竹。

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思路的设计、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能力、驾驭能力都能在教案中得到体现。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法服务于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的规律,主导作用要为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

为了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特点的个体差异性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得到相应的进步。

同时教师应讲究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另外也可通过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传授自我学习的自学能力。

在上每一堂新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尝试练习,从自学中发现问题,从自学中得到提高。

3、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

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创见,就要因材施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练习的布置上要依据教材、学生的实际而定,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适应我们的教育,而要让我们的教育适应我们的孩子。

教学中要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资源的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围墙,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有选择地吸收丰富的校外资源,在社会环境中学会学习。

浅析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地位

浅析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地位

浅析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地位文泉在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究竟应当处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这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所争论的重要教育问题。

其综合起来,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下面就对这三个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学生客体论这一观点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客体的地位,他们只是消极被动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不鼓励甚至无形中限制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这就是客体论在教学中的反映。

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学生与教师常常处于对立的地位。

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中心的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只能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

一般来说,学生客体论在古代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而在当代教育中,其幽灵在某些情况下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学生客体论——主体论(即是轮流主体论)轮流主体论的提出,是把师生双方看作一对矛盾,而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有是此方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时则是彼方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实上师生的互为主客体和矛盾双方转换不是一回事,因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协同关系。

学生主体论是以哲学主体为依据的,是从人与物的关系角度来看待这问题的,即教师与学生相对于物都是主体。

然而从学生接受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角度来考虑,则应当肯定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处于客体地位。

当然,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的教师,同作为客体的教育传媒,其性质是不同的。

因为教师是人。

而每个人都是积极主动的主体,所以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应当是起主导作用的客体(即是教师本身是主体,但其地位是客体);教育传媒是物,而相对人来说,任何物都是消极被动的客体,都是由人来掌握和支配的。

这就说在教育过程中,作为主体性客体的教师,他们仍然应当发挥其主体的积极性。

轮流主体论者未谙这个道理,又生怕抹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强调教师与学生同是主体。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

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

主体教育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兴趣和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只有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应该倡导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小组项目,让学生一起完成任务,增强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相互促进,还能够在合作中形成新的思路和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和更深入的探究问题;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和节奏。

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参观实地、参与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

试谈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试谈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试谈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己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而我国目前的教育却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标准和现有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不能满足的矛盾。

因此,素质教育被提上了日程。

素质教育就是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而要实施教育改革,进行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地位,让学生由被动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知识接受者,变苦学为乐学。

面向新世纪,在现代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做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呢?一、转变教师思想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

作为老师,首先应明白谁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能喧宾夺主。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主角。

作为教师,我们应时刻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

认清自己的职责:老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不是课堂的主宰。

老师认真的教,是为了学生学得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能起的作用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不能把学生当作婴儿而嚼烂了知识喂学生,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为了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在备课时,应始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紧紧贯彻“以生为本”思想。

要高举“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旗帜,以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

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理念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而变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学生自由空间要突出学生主体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够自主地参与教学,自主地创造性学习的时空环境。

而给学生自由宽松环境的主动权就在于教师,这也是体现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的一个因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这一过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以充分体现。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前提教师要学习,要进步,要转变。

关键是要树立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体的当代教学观,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教学思想,要实现“教法研究——‘教与学’方法研究”的转变,即把教师的教学思想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想,把教师的教法转变为学生的学法,使学生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主动权,懂得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创造“乐学——学会——会学”的教学与学习境界。

所谓“乐学”,也就是调动学生的兴趣;所谓“会学”,也就是会思维。

教师的主导作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并且遵照学生思维规律和学习过程规律成功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萌动、活跃起来并且走向深化和创造。

教师要想起到主导作用,那就必须做到:一是心中有书,即吃透教材,在课堂上灵活驾驭教材;二是目中有人,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三是手中有法,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各有特点。

凡是优秀教师教学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从学生、教材、课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掌握,因情而异,创造运用,达到“异曲同工”和“同工异曲”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

必须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充分挖掘出来。

学生是否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为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

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任务。

实施素质教育,主力军是教师,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向、导读、导思、导疑、导练等方面;学生的主体,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上。

牢固树立“教师是学生的公仆”、“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等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因此,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素质教育核心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提高人们的素质成了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有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教育指导思想是十分明确而深远的。

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这些认识表明,时代呼唤创新意识、独立意识,社会需要创新精神、自主精神。

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耐心细致地讲解,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不仅教学效益低下,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的成长与发展。

因此,当前的教育现状是学生的学习任务重,疲于应付机械重复地记忆性作业、考试,少有独立思考、表达独立见解的机会,也少有发自内心的理解与主动锻炼。

教案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教案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教案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教案是教师备课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组织,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然而,传统的教案往往将教师置于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本文将探讨教案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案中有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将学生置于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其次,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案中赋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决策权和控制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教案中融入合作学习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彼此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如何在教案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了有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案中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或者情境式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其次,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切入点。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背景,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可感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再次,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个发 展包括 了身体 、心理 、社会属性等全面 的发展。而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恰恰是人 的主体 性的发 展,因为
李伟 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己的思维 方式去理解接 受知识 , 不产生反思的意 向,这 样易造 而 成学生被动学 习的性情 。我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 ,置 身 于学生之 中,形成一种最佳学 习 环境 。在 教 《 夜晚 的实验 》这篇
课文时 ,我课前要求学生预 习,告诉 学生这课中老 师有几 个问题 需要他们 帮助解 决,希望他们 回去 好好预习 ,明天上课时 帮老 师 弄 明白。学生 为了 “ 帮助”老师解 决问题 ,热情高涨 ,回去以后 举行 了充 分的准备 。在课堂上 , 在教 师故 意设置的疑 问中,学 生
“ 主体性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 ,主体性 集中了人 的一切优秀 品质和个体特征 ,是身心 或德智体等诸 方面都得 到良好 的发展 的
如 何 在 素 质 教 育 中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广 西 宾 阳县 和 吉 镇 惠 良 学校
素质教 育的主战场在课 堂 ,在教学 中实施素 质教育最 主要 的 就是要面向全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 生的主动性 。使 每一个学生都能在 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 。素质教育的 实质在于
提高。
四、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 的创新 意 识
积极培养探究性学 习习惯 ,不仅要重视 知识 的学习 ,而且要
重 视 知 识 的 发 现 ,应 用 与延 伸 。鼓 励 学生 敢 于超 越 传 统 ,超 越 前
辈 ,允许学生毫无顾虑地提 出自己的 观点 。第一 ,在教 学过程 中 鼓 励学生 向未知领域探索,它是发展性的思 维活动过程 ,这个末 知领域 是 “ 荒区”、 “ 疑区”、 “ 区” 的总和 。在这个领域 中 禁 学生必然会遇 到艰难和曲折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 ,教师不应把现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性 。
师讲课” 。新 课 程 所提 倡 的课 堂教 学是 “ ” “ ” 双 边 活 教 和 学 的 动 师 的 “ ” 为 学 生 的 “ 服 务 的 。所 以在 教 学过 程 中 教 教 是 学”
必 须随 时根 据 学 生的 学 习情 况 ,及 时 对 学 生进 行 启 发 和 指 点 , 当调 整 教 学进 度 和教 学 方 法 , 适 引导 学 生 学 得 更 好 。
过 程 的 策 划 者 ”.为 此 教 师 角 色 必 须 是 多 样 化 的 .
“ ” 用 即活 学 活 用 。“ 人 以鱼 不如 授 人 以渔 ” 教 学也 是 授 ,
如 此 . 让 学 生 学 会 和 掌 握 获 取 知 识 的 方 法 比单 存 学 习知 识
本 身更 重 要 。教 师 传 授 知 识 的 同时 , 要 注 重 学 习方 法 的指 更
第 二 、 师 的 定 位 必 须正 确 把 握 教
在 传 统 的 教 学 活 动 中 . 师 生之 间是 单 纯 的 传 授 知 识 和
接 受知 识 的 关 系 . 生 关 系和 角 色都 很 单 一 , 而在 新 课 程 师 然 中 . 然教 师传 道 、 业 、 惑 的 基 本 职 能 并 没 有 变 , 再 也 虽 授 解 但 不 能直 接 以权 威 的 身份 向 学 生 传授 知 识 经 验 , 而是 要 以 各 种 方式 手 段 来调 动 学 生 参 与 学 习 活 动 .并 通 过 引 导 让 学 生 在 自己精 心 设 计 的 环 境 中进 行 自主 的 学 习活 动 。教 师 不仅 是 知 识 的 传 授 者 , 是也 是 “ 习的 合 作 者 、 动 的 组 织 者 、 而 学 活
系。
第 一 、 底 抛 弃 传 统 的教 学模 式 彻 传 统 的 教 学 . 论 与 实践 严 重 脱 节 .教 师 只 注重 理 论 知 理 . 识 的传 授 . 忽视 了 实践 过 程 中的 应 用 。传统 的课 堂教 学受 教 材 、 学 大 纲 和 教 学 进 度 的 束 缚 。教 材 讲 什 么 , 学 大纲 怎 教 教 样要 求 , 以及 教 学 进 度 的 限 制 . 械 的 去 实 施 教 学 , 往 不 机 往 能体 现 实际 的 需要 . 学生 的 实 际认 知水 平 。而新 课 程 的教 学

实施素质教育应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素质教育应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育活动中, 能够 做到 这一 点 的还 不是 很多 。 以教师 为 中心 、 以教 师 的主导 性代 替学 生 的 主体性 , 是把 学 只
展 规律 制 订素 质 教 育 的 子 目标 及其 具 体 实 施措 施 , 使素 质 教育具 有 可操 作性 。
素质 教 育是全 体 师生在 新 的教 育观 念 的指导 下
第 2 O卷
第 1 期
Vo _ 0 No 1 l2 .
实施 素 质 教 育应 如 何确 立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盛 中国
( 营市 胜 利 第 3 东 9中学 ,h 东 营 2 7 0 ) i东 5 2 0
[ 摘 要] 实 施素质教育 是时 代的要求, 是促进学生全面 健康发展的必然选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择 让学生主动发
系在 对 象上 涉 及 教 师 、 生 、 级 三个 部 分 , 内容 学 班 在
上包 括 德 、 、 、 、 五 个 部 分 , 环节 上 可分 成 智 体 美 劳 在
目标 、 方法 、 程 、 果 等 四个部 分 。 过 结 三个方 面 相互交
叉, 互影 响 , 相 是推进 素 质教 育 的强 大动 力 。素质 教
实 施素 质教 育 的基本 阵地 , 坚持 面 向全体 学生 , 要 因
材 施 教 , 进 学 生 全 面发 展 , 障 教 育 目标 的 实 现 。 促 保
在 培 养 的要 求上 , 使 学 生具 有 基 本 的 政 治思 想 观 应
点、 基本 的道 德 判 断能 力 、 本 的 文 化科 学 知 识 、 基 良
生 当作 被动 接受 教育 的个 体 的做 法依 然存 在 。有 的
片面强 调学 生 为主体 , 而忽视 教 师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 体 ; 的虽 有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应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应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应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摘要:落实新课改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

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语文教师应如何体现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主导地位体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句话重复了好几年,但很多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如何体现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率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奉献永远大于索取的为人师表的事业,从师范学校一毕业,就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人生准则,并用这样的思想指导着自己的工作,从不奢望、苛求社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回报,做到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

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引领下,思想境界一定会得到升华。

另外,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质量,教师要处理好与同学科的教师的关系,与任同一个班课的教师的关系。

教师具有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意识,就能够团结同事,集体协作,加强同本年级及上下年级语文教师的合作,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的过程与“学”的有机统一,是教师与学生信息反馈、双边互动的过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是主要的参与者。

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热情,从而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做到尊重学生。

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浅谈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①教学前吃透学生的底子,确定方法,研究因材施教的措施,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

②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主体。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

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不拘一格,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使我们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Abstract】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Then how to fulfill students’main-body position in the class teaching? ①Before teaching, to understand students well, make learning method certain and study the measure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doing which just can have a definite object in view.②In teaching, to give prominence to students’main-body position, lead student to participate active, make them manifest themselves completely, doing which just can bring their potential into play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③Teaching evaluation should respect students. First, respect students’intelligence difference; second, respect students’character differenc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hould adopt the pluralistic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not stick to one pattern, doing which just can make students’individuality develop and make our education have an excellent effect.【Keywords】StudentMain body of learningUnderstanding students wellGiving prominence to studentsRespecting students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同素质教育的宗旨相吻合的。

浅谈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摘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辅助和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导言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掌握着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学生被动接受讲解和理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了重视,教学模式也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辅助和服务。

本文将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是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核心。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服务,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

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和交流思想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注重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人性化、情感化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情感教育。

通过互动交流、情境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团队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呢?采用互动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体验、思维为中心,采用多元、多样的教学方式创造互动学习环境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简析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简析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简析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全面迅速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高度综合与分工,涌现出了更多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出现众多的科学技术群,这一切对人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呢?“新课程”就如温暖的春风一样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它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课堂、新的评价体系给我们的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我们民族的进步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教师教的对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被动地接受信息,机械地跟着老师演练,处于消极的客体地位。

这样长期以来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养成了学生学习的惰性,制约了学生特长的发挥,这与我们国家想要的素质教育是相悖的。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只是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呢?在课堂中我作了如下的尝试:1将“预习”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做人、求知、办事、健体等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目的也不应着眼于“授人以鱼”,而应着眼于“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因而让学生“会学”是最重要的。

在预习时,只给学生一定的指导思想,如: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什么知识?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预习中你联想到了什么?预习后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和观点?课堂中你准备向大家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定不要限制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留下充分暇想的空间,因为“创新”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

让学生准备好了在课堂上的发言,“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备而战”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浅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浅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浅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因而,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自己的主导,而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个别教师甚至将学生视为容器“满堂灌”,没有给教育的主题任何思考活动的余地。

结果抹杀了主体的创造性思维,限制了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

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教学中,我们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新时期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手段,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

教师要充分认识主体,了解主体,重视这一主体的客观存在而适当看轻自己的主导作用。

俗话说:“师傅只是引进门,修行还得靠个人”,这就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仅起着导向作用。

所以教师从备课开始,不仅要备“纲”、备“本”,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教法。

这样,教师心里才有学生这一主体,才能根据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

可见,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在了解学生思想、行为、个性、特长、爱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促进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如可以运用生动形象、感染性强的录像、教学挂图、CAT课件、表演、操作等手段努力创设情境,再辅之以教师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话语,耐人寻味的故事,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素质教育中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摘要]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的教育。

学校教育只有在教学中发展人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表现为循循善诱;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集中表现为独立思考。

只有正确处理诱与思、主体与引导的辩证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性的人。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主体性教学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换言之,不管以任何形态出现的教学活动皆包含在教与学的基本关系中。

从职能的角度去认识教与学各自的职能以及他们之间的统一职能,可以看到,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

教学系统的主体是唯一的,那就是学生。

我们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赋予教师更重要、更切合实际的职能,即引导作用。

一、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一)素质与素质教育素质是人自身以先天遗传的生理、心理特征为基础,在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潜在性、稳定性的主体性因素,或者说是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全部必备因素。

我国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即在发挥教育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发挥其社会功能,以造就出全面发展、能献身于社会进步的一代新人。

因此,教育应为人的一生提供四种支柱:学会求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处,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做人,这是前三种成果的表现形式。

显然,这一切实质上强调的就是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人,一个大写的人。

(二)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特征人的素质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只有发展了每个人的素质,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有主体性的人,是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的人,是具有志向、道德、才智和健康素质的人。

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的各个阶段与人格发展的阶段是一致的。

因此,教育作为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活的一种手段,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设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过程。

可见,素质教育的真谛,就是以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充分运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主动地把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内化到他们相对稳定的个性结构中去。

这种内化过程就是塑造个体主体性的素质教育过程。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中,教学是主旋律,是永恒的主题。

只有在教学中发展人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才能实现。

也就是说,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重心,建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

我国的教育方针就是始终不渝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创业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

这样,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而任何具体的教学工作都要为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而努力,都不能脱离这个总体目标而陷入片面性。

而学科教学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就是使教学目的、方法和价值辩证地统一起来。

教学追求的目的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途径、方法则是创造一套生动活泼的教学机制;教学成效的价值标准则是看学生能否主动地发展。

二、教与学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位致和”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教和学紧密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一个系统。

首先应该从人的主体性教学价值观出发,确立教和学两个对立侧面的各自职能及其辩证统一职能。

从教学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来看,教学的最终目的乃是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掌握世界的客观规律,获得自我主体性的实现,为将来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投身于世界改造奠定基础。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儒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故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

”可见,不仅从教学价值观来看,而且从教学职能观来看,在教学系统中,学生均处于主体地位。

也就是说,以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获得自身主体性的实现为目的,而在媒体诱导、启发和促进下,学生处于教学系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是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是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是不断完善自我认知结构并获得自身主体性实现的主体。

(二)从教学职能观出发认识教与学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

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性,即循循善诱。

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

思是目的,诱是条件,两者辩证统一,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茁壮成长,这就是教学辩证法的真谛。

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说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即接收、加工、贮存、输出信息的主体,最根本的是发展的主体。

认识的目的在于发展。

前者教师也具备,即教师也是认识的主体。

在这一层面上,可以说教学系统存在着“双主体”。

然而后者是教师不完全具备的,这是为培养人才这一教育的根本功能所决定的。

这里的“人”只能是学生。

从教学职能上看,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体。

在这点上,教学系统的主体是唯一的,那就是学生。

这就是我们运用“定位致和”的哲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教师引导职能的根本原因。

只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内涵、外延以及二者的和谐关系有进一步研究,才能使教学范畴的功能,尤其是教学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主体性的发展既是人的各种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其具备以下四种主要特征:1.能动性。

是指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具备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能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认识客观世界,并运用这种认识去不断完善自我。

而教师则要善于不断地创造一种具有激励性的教学情境,去诱导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其能动性的实现。

2.独立性。

是指学生的主体地位决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

在教学活动中,凡属教师科学组织下,学生能够通过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而独立完成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其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诱导学生亲身体验、独立探究。

3.创造性。

创造是人类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充分表现,学生也不例外。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探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的内在意向。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情景、设置激发思考的问题、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创造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切切实实地开展创造性教学。

4.基础性。

是指学生按人的成长规律处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之中。

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求,以便使自我的主体性不断实现,为一生打好基础。

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偏离了基础性,教学就失去了生命力。

因此,在任何一项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都要紧紧抓住基础性,以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三重目标,使三者在相互联系和作用中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不能脱离教学媒体的、间接的认识过程。

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首先是教师的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教学活动失去引导,也不是削弱了教师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就越高,就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教学身份和更优化的教学艺术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仅可以输出信息,也可以主动、及时、有的放矢地调控信息,使教学向着既定目标推进。

因此,在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是使学生真正地学,是优化和促进学生的学。

教师不仅仅是信息源、媒介体,更重要的是引路人、催化剂。

教师要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教学系统中切切实实地发挥引导作用。

而作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教师的引导作用应该具备四方面特征:1.情感性。

是指情感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

它是优化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

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

教师的根本是“爱”。

不爱学生的教师,根本不会成为好教师。

深厚的师生情谊、融洽的师生感情是引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

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往往表现为教学艺术性。

凡是触及人的情感,给人以审美感受,能娴熟运用的教学技能技巧,都称之为教学艺术。

没有艺术的教学是干枯的说教,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

2.启发性。

即引导作用能否发挥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地实施启发教学。

3.促进性。

是指引导作用既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因势利导地实现其主体地位,更要创设最佳条件,最优化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4.反馈性。

是指引导作用要保证学生始终沿着目标和谐发展,必须沟通教与学、学与学以及学生自身的反思等多项反馈回路,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满实现。

而反馈性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教师的引导作用。

可见,教学的全部核心问题就在于教师的教学策略,不仅要考虑自己怎样教,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要把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同时使教师的引导成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

主体和引导二者和谐统一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因此,引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主体地位的本质是发展。

沟通情意、启发独立、促进创新、反馈达标,这就是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各自特征的对应关系。

总之,从学生主体地位的独立性特征可以看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在自我作用过程中形成自身内在的素质。

因此,教学要转化学生,首先要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主体地位。

学生只有五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才能将外部信息纳入主观世界,通过信息的加工和贮存,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保证自身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引导作用来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授人以渔”,不如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使人学会“渔”。

优异的教学效果就是要把“学会”转化为“会学”,这种转化正是学生在自我活动中由量的积累发展为质的飞跃。

这样一来,就会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粹发现,而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

这样就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性的创造型新人。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教学价值观就能较好实现,素质教育也就能落到实处。

这也进一步表明,既然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那么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正是为了实现人的主体性,因而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1]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2]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文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