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炎的护理
病因: 1.咽鼓管功能不良:机械性堵塞 功能障碍 2.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 3.免疫反应: Ⅲ型变态反应 病理: 漏出液,渗出液和分泌物的混合液
临床表现
听力下降 传导性听力下降伴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 偏向患侧,听力可暂时改善。 耳痛
可有轻微耳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耳内闭塞感 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耳鸣 间歇性,如“噼啪”声,头部运动、打呵 欠或擤鼻时,可有气过水声。
护理诊断与措施
护理诊断:1.感知改变(听力下降、耳鸣)与咽鼓管阻塞有 关。 2.舒适度改变:与鼓室积液引起的耳痛、耳鸣、耳闷塞有关。 3.知识缺乏 措施:⑴清除积液,通气引流 ①鼓膜:穿刺抽液,鼓室给予激素 。切开术,置管术。 ②鼻腔咽鼓管通畅:咽鼓管吹张术,鼻腔滴鼻液:呋 麻滴鼻液。 ⑵遵医嘱用药:抗生素+激素 病因治疗:鼻腔,鼻咽病灶,腺样体,鼻中隔矫正术,下甲 术, 鼻息肉等。
外耳道炎的护理
外耳道炎及疖
定义: 外耳道炎:弥漫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疖:局限性外耳道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弥漫性外耳道炎 挖耳,中耳炎分泌物,污水等。 致病菌:金葡菌、链球菌、绿脓杆菌。 2、外耳道疖 挖耳是诱因 致病菌:金葡菌
临床表现
1、பைடு நூலகம்漫性外耳道炎
(1)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症状 初期耳内灼热,有稀薄或黏稠分 泌物流出。 体征 耳屏压痛和耳廓牵拉痛;外耳道 充血、肿胀、可有分泌物;耳周淋 巴结 肿胀或压痛。 (2)慢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症状 耳痒不适,少量分泌物。 体征 外耳道皮肤多增厚、脱屑,少量 黏稠分泌物,或有白色豆渣状分泌物。
谢谢
检 查
耳镜检查 早期鼓膜充血、内陷,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 短突外突, 积液时鼓膜失光泽,可见液平面,液平面随头位变化, 吹张时见气泡,积液多时鼓膜外突,活动受限。
医学知识之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
常见症状1.剧烈耳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耳痛可放散至同侧头部。
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
婴幼儿因不知主诉,表现为哭闹不安或抓患耳。
按压耳屏或牵拉耳朵时,疼痛明显加重。
此点可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鉴别,后者无耳朵牵拉痛。
2.疖成熟后可自行破溃,耳道内有微量粘脓,但不易流出。
如耳流脓较多,需与化脓性中耳炎相鉴别。
常用中成药本病中医称“耳疔”、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1.内治法牛黄解毒丸或犀黄丸口服。
2.外治法①新鲜野菊叶50克煎浓汁,澄清后滴耳,每天3―4次。
②黄马膏:黄柏25克,马齿苋50克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每天用小棉条蘸药外耳道内。
常用西药1.一般可口服螺旋霉素、红霉素(按常规量)。
疼痛剧烈者可给青霉素80万单位;日2次肌注。
2.局部热敷或超短波理疗。
其他疗法及自养注意事项可参见外耳道炎。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
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外耳道炎及疖PPT
研究表明,外耳道炎及疖的发 病率和患病率较高,需要加强
预防和早期治疗。
对未来的展望
需要进一步研究外耳道炎及疖 的发病机制和病因,以制定更
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探索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以 提高疗效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加强公众对外耳道炎及疖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降低感染率。
开展国际合作,分享研究成果 和经验,推动外耳道炎及疖防 治工作的进展。
鉴别诊断
疖需要与其他皮肤感染和疾病相鉴别。例如,痈、蜂窝织炎和丹毒等其他细菌感染可能表现出类似的症状。此外 ,一些无菌性的皮肤炎症,如脂膜炎或结节病,也可能与疖相似。
PART 04
治疗
REPORTING
外耳道炎的治疗
外耳道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保持外耳道 干燥、清洁,避免水或异物进入,以 及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抗生素。
病理生理
外耳道炎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炎症细 胞的浸润、血管扩张和渗出增加,导 致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医生通常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耳镜检查来诊断外耳道炎。有时还 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和分泌物培养以确定病原体。
鉴别诊断
外耳道炎需要与其他耳部疾病相鉴别,如外耳道湿疹、外耳道乳头状瘤、外耳 道胆脂瘤等。鉴别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
如果外耳道炎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 ,医生可能会开出抗真菌药物。
如果外耳道炎是由过敏引起的,医生 可能会开出抗过敏药物。
对于严重的外耳道炎,如坏死性外耳 道炎,可能需要进行术治疗。
疖的治疗
疖是一种皮肤上的小脓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需要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等待疖自行破裂并愈合。
对于非常大的疖,可能需要手术引流以排出脓液。
外耳道疖肿(局限性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外耳道疖肿(局限性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耳鼻咽喉科。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
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夏季多发。
其病因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
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跳动性耳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
痛剧者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影响患者睡眠。
由于外耳道肿胀,听力可受影响。
检查见外耳道壁呈半球状隆起,局部充血,触痛明显。
牵拉患者耳廓或压迫耳屏时耳痛加剧。
脓肿成熟后,半球状隆起顶部可有化脓黄点,溃破后脓液流出。
脓液一般较稠厚,有时混有血液。
发病时患者感全身不适,体温可略有升高。
三、检查: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
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
血液检查可显示白细胞增多。
四、治疗:西医治疗外耳道疖肿早期可作热敷或理疗。
疖肿初起时可用碘酒,亦可用1%酚甘油敷,疖肿成熟后可待其自溃或切开排脓。
每日换药1次,先用30%双氨水清洁脓性分泌物,去除脓痂,再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或硼酸软膏包扎。
如疼痛和发热较重,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用止痛药。
中医治疗单验方①将活苍耳子虫100条,浸入到毫升芝麻油中,使其窒息而死。
再加入冰片1克,放置7天后使用。
用时取苍耳子虫l条研成糊状,放在疖肿表面,若有空隙,用蘸有苍耳子虫浸油的小棉球填满,使苍耳子虫糊能与疖肿紧密接触,直到第二天换药时放出,每日换药1次。
②取熊胆0.1克,白矾20克,生甘草20克。
先将白矾、生甘草分别煅存性,研为极细末,过筛后与熊胆共研极细末,并存备用。
用时取该药末0.3克,吹入患耳病灶处,每日1次。
针灸:耳痛剧烈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以疏通经络,泄热止痛。
外治:用黄连膏、紫金锭局部涂敷,每日1次。
疖肿已成脓者,应切开排脓,或用针挑破脓头,放出脓血后用黄连膏敷。
疖和外耳道疖
叫 人 中 疔 ; 于 唇 上 的 叫 唇 疔 。 疮 状 隆 起 , 痛 明 显 , 拉 患 者 耳 廓 或 生 疔 触 牵
易 引 起 多种 病 变 , 须 高 度 重 视 。 必
病 因 和 自我 诊 断
压 迫耳屏 时耳痛 加剧 。 肿 成熟 后 , 脓
半 球状 隆起 顶 部 有 黄 色 化脓 点 , 部 的乳突 区 , 痛 感觉 不受提 耳廓 、 破 疼
压 耳 屏 的影 响 。 有 脓 液 量 多 而 黏 , 另
病 原 菌 主 要 是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溃 后 脓 液 流 出 , 时 混 有 血 液 , 周 有 数
菌 , 次 是 白色 葡 萄 球 菌 。 皮 肤 及 内可 痊 愈 。 也 有 一 再 发 生 疖 肿 而 缠 或 带 血 , 搏 动 , 觉 障 碍 明显 等 病 其 当 但 有 听 外 耳 道 擦 伤 、 烂 时 , 外 耳 道 因 游 绵 数 周 的 , 染 有 时 蔓 延 到 腮 腺 引 起 情 与 #- / 显 然 不 同 。 糜 或 感 I A疖  ̄
药 师 提 示
皮 肤上 的疖初 起时 , 部 红肿 , 局 后 渐 扩 大 成 红 色 硬 结 节 ,有 疼 痛 及
5注 意 个 人 卫 生 , 持 皮 肤 清 . 保
洁 ; 秋 炎 热 季 节 , 用 银 花 、 菊 夏 可 杭 花各 1 O克 、 草 2克 或 绿 豆 、 薏 甘 生
百姓药房
自我药疗 (口 执 业 药 师 陶 炳 蔚
疖 是 一 种 皮 肤 毛 囊 或 皮 脂 腺 急
性 化脓性 感染 。 局 限一处 或数处 , 可
现 的锥 形 隆 起 、红 肿 疼 痛 及 顶 部 有 白色 脓 头 等 症 状 可 自
外耳道炎及疖课件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11页
2.弥漫性外耳道炎 (急性期)
表现为耳痛,可流 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 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 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 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 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 肿痛。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11页
3.弥漫性外耳道炎(慢 性期) 患者耳发痒,少量 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 厚、皲裂、脱屑,分泌 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 耳道狭窄。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
关于外耳道炎及疖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1页
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
又称外耳道疖(furuncle of extrnal auditory canal );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
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 otitis externa)。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 杆菌、变形杆菌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11页来自临床表现(一)症状: 1、耳痛: 2、耳流脓: 3、听力减退:少,可有轻度传导性耳聋 (二)检查:
耳廓牵拉试验(+)、耳屏按压试验(+)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1页
1.局限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
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 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 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吸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 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 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 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 性乳突炎鉴别。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11页
坏死性外耳道炎
一种特殊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可引起外 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导致颞骨 骨髓炎,多发性神经麻痹,以面神经麻痹多 见,有“恶性外耳道炎”之称,而并非恶性肿
外耳道疖肿健康宣讲课件
目录 疖肿简介 预防外耳道疖肿 处理外耳道疖肿
疖肿简介
疖肿简介
什么是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疖 肿是指外耳道皮肤或毛囊发生 感染,出现红肿疼痛的病症。 症状:外耳道疖肿常伴有耳痛 、局部红肿、脓液排出等症状 。
疖肿简介
常见原因:外耳道疖肿常由细菌感染引 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物品挤压 疖肿部位,以免加重炎症或引起感染扩 散。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预防外耳道疖 肿
预防外耳道疖肿
保持耳道清洁干燥:定期清洁 外耳道、避免水进入耳道。 避免揉挤耳朵:避免用手指、 棉签等揉挤耳朵,以免引起感 染。
预防外耳道疖肿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有污 染的物品,保持耳道和身体的卫生。
处理外耳道疖 肿
处理外耳道疖肿
就医咨询:如出现外耳道疖肿 症状,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建议。 注意局部清洁:使用温盐水清 洗耳道,并遵医嘱使用外用消 炎药物。
外耳道疖肿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汇报人员
01
外耳道疖肿概述
02
外耳道疖肿的治疗方 法
03
外耳道疖肿的预防与 护理
04
外耳道疖肿的并发症 及处理
05
外耳道疖肿的康复与 预后
06
汇报人员:XX 医院-XX
外耳道疖肿概述
定义和病因
定义:外耳道疖 肿是一种常见的 耳部疾病,由于 外耳道皮肤毛囊 或皮脂腺的感染
外耳道疖肿的治 疗方法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涂抹消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等 口服药物:口服消炎药,如头孢丙烯、头孢克洛等 止痛药:口服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抗感染药:针对疖肿继发感染的情况,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物理治疗
局部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疖肿部位,缓解疼痛和肿胀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照射疖肿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 超短波治疗:利用超短波的物理能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激光治疗:用激光照射疖肿部位,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及时治疗中耳炎等疾病,防止继发 感染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护理方法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水 渍浸湿
避免过度用力挖耳,以免损伤 外耳道皮肤
定期清洁耳道,可用棉签轻轻 擦拭外耳道口
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
注意事项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进水。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吃水果蔬菜。
注意饮食调理:饮食 方面应以清淡为主,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以免加重病情。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预防: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避免频繁挖耳,可预防外耳道疖肿的发生。
耳朵里长火疖子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耳朵里长火疖子的原因
导语:有很多人的耳朵会长些疙瘩,但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人会以为是上火或者是怎么了,一般都不会很在意。
像耳朵里长疙瘩,在医学里被称为火疖
有很多人的耳朵会长些疙瘩,但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人会以为是上火或者是怎么了,一般都不会很在意。
像耳朵里长疙瘩,在医学里被称为火疖子,大多是上火或者感染引起的。
那么,具体耳朵里长火疖子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通过下文见分晓吧。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
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
外耳道疖肿的症状以剧烈耳痛为主,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
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耳廓触痛明显,在小儿偶一触患耳即哭闹不止。
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
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此点可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无耳廓牵拉疼)。
疖肿成熟后,隆起处变软或显露脓头。
疖肿溃破后,外耳道流出少量脓血,耳痛随之减轻。
专家提醒:对本病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视病情分别采取:
(1)在起病初期或疖肿未成熟时,可采取外耳道正负压清洗疗法,清洗外耳道后用鱼石脂软膏涂患处,每天1~2次。
(2)若疖肿自行溃破,可用棉签拭净脓液,再用碘伏清洁外耳道。
(3)若全身伴有发热不适者可给予抗生素类药物。
根据中医辩症给予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外耳道疖的诊断及治疗
外耳道疖的诊断及治疗……外耳道疖外耳道疖是外耳道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被细菌感染所导致的局部急性炎症。
挖耳、脏水进入耳内、中耳炎长期流脓及一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慢性便秘、贫血等为本病最常见的原因。
[临床表现]1.耳痛;以剧烈耳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
小儿表现为哭闹、不愿张口进食,严重者可伴发烧。
2.流脓:疖肿成熟后可破溃出脓,出脓后耳痛明显减轻。
3.耳闷、耳聋:部分病人病变部位较深,炎症波及鼓膜,或疖肿较大,堵塞了外耳道,所以有耳闷、听力下降表现。
随耳疖好转,耳闷、耳聋亦随之减轻。
[诊断]1.患耳疼痛,外耳道皮肤局部充血、肿胀、触痛,成脓后可见肿胀顶部有黄色脓头或破溃化脓。
2.鉴别(1)与化脓性中耳炎鉴别:化脓性中耳炎在鼓膜穿孔后均会流脓,但耳疖在破溃流脓后耳闷、耳聋、耳痛明显减轻,而化脓性中耳炎流脓后耳聋表现明显。
(2)与腮腺炎鉴别:严重耳疖可使外耳道口皮肤甚至耳前、耳后皮肤肿痛,腮腺炎表现为耳下及腮部肿痛,并多伴有发烧,且发生于腮腺炎流行季节。
[治疗]1.西医药治疗:耳疖的治疗,即要全身用药,还要局部用药,坚:持按时用药很重要.另外,在疖种;早期,可用热毛巾敷于耳部,有帮助炎症消散作用。
疖肿如破溃出脓,应及时清洗,以免脓痴堵住耳道,妨碍引流。
(1)外用药治疗:疖肿初期尚未成熟时可用棉条蘑10%鱼石脂甘油放在外耳道,每日换1—2次。
也可用红霉素软膏涂于外耳道,每日2次。
疖肿出脓后即应清除脓汁,用75%酒精清洁外耳道皮肤,并放置棉条引流。
(2)理疗:可采用患耳红外线照射治疗,有助炎症消退。
2.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耳疖是由于邪毒侵人耳窍而发病。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金银花、地丁、丹皮、生甘草各1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龙胆草6克。
大便干燥者加大黄6克;耳闷、耳聋者加柴胡10克、栀子10克;耳痛剧烈者加赤芍10克,制乳香、设药各6克。
可外用中成药金黄膏、黄连膏涂患处。
外耳道疖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外耳道疖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
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
二病因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
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三临床表现1.耳郭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2.外耳道破溃溢脓;3.可因耳道肿胀、阻塞,导致听力减退;4.疖肿在外耳道前壁者,可发生耳前肿胀,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疖肿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肿胀。
四检查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
牵拉耳郭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
血液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增多。
五诊断1.病史注意有无挖耳、外伤、耳漏等。
2.体检(1)注意有无耳郭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2)注意是单发抑多发疖肿,有无脓栓,是否已破溃溢脓;(3)注意腮腺及乳突,疖肿在外耳道前壁者,可发生耳前肿胀,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疖肿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肿胀。
须与腮腺炎、乳突炎鉴别。
应尽可能检查鼓膜及听力情况。
六鉴别诊断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无耳郭牵拉疼。
七治疗1.1%~2%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内,或局部涂中药消肿散加2%达克罗宁黄连素软膏,必要时给抗菌药物及镇痛药。
2.局部热敷、理疗或普鲁卡因封闭治疗。
3.疖肿已有波动者,可行切开引流。
4.反复发病者,应注意有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炎、营养不良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八预防1.平时禁止掏挖耳朵。
2.患病后,如在冬季,可在外耳道口塞以疏松的棉花球,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
3.外耳道要保持干燥洁净。
擦去污秽时,切忌粗暴或反复重擦。
4.在病起初期或疖肿未成熟之际,可于耳外部热敷。
每天3~4次。
5.睡眠时,病耳宜在下侧,但要注意不要让其受到压迫。
耳疖
耳疖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耳疖英文名称:ear furuncle定义:以耳道局限性红肿疼痛,隆起如椒目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耳鼻喉科疾病(二级学科);耳病(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目录病因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检查病因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检查展开耳疖(er jie)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
古代医籍中尚有“耳疔”、“黑疔”等别称,如《外科证治全书·卷2》中说:“耳疔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
西医学的“外耳道疖”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编辑本段病因1. 风热邪毒外侵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风热邪毒乘机侵袭,或因污水入耳,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染毒而发。
2. 肝胆湿热上蒸湿热邪毒壅盛,引动肝胆湿热,循经上乘,蒸灼耳道,壅遏经脉,逆于肌肤而致耳道红肿、疼痛。
编辑本段诊断1.诊断要点(1) 病史:多有挖耳史。
(2) 临床症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严重者牵引同侧头痛,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等症。
(3)检查: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壁局限性红肿,隆起如椒目状,肿甚者可堵塞外耳道。
脓肿溃破后外耳道可见脓血。
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脓耳相鉴别。
编辑本段治疗1.分型治疗(1)风热邪毒外侵主证:耳痛,张口及咀嚼时加重,伴患侧头痛,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等症。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检查见患侧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壁局限性红肿,隆起如椒目状。
证侯分析:挖耳伤及肌肤,风热邪毒乘机侵犯耳窍,阻滞经脉,气血凝聚,故耳道红肿疼痛,隆起如椒目状;耳部经脉多连头部,故病情较重者可牵引同侧头痛,张口、咀嚼时耳痛加剧,按压耳屏、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乃风热之证。
治则: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加减。
(2) 肝胆湿热上蒸主证:耳痛加剧烈,痛引腮脑,或有听力减退。
生活疾病-外耳道炎的症状表现
外耳道炎的症状表现【导读】外耳道炎在医学上又被称为外耳道疖肿,是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位的疾病,是最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
那么,外耳道炎都有哪些症状表现,患上外耳道炎应该注意什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外耳道炎的症状表现在患上了外耳道炎之后,就会出现很多的不适感。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患了外耳道炎后有哪些症状表现?1、在患上外耳道炎的初期,很多患者都会有外耳道新生物的出现。
尤其是慢性化脓外耳道炎,很容易引发鼓室的息肉。
2、外耳道炎的患者,如果不经过及时的治疗,就很可能会有外耳道的灼热感,而且还会有发痒、疼痛的症状。
患病部位的皮肤会出现弥漫性充血、肿胀,甚至会出现表皮糜烂的情况。
3、如果患者所患的是慢性的外耳道炎,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耳部不适、瘙痒,并且还会伴有少量分泌物的渗出。
有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听力。
4、在患有外耳道炎的时候,有很多的患者都有传导性耳聋以及耳鸣。
在病情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全身发热、耳周淋巴结肿大等现象。
绝大多数的外耳道炎患者,都有上述的症状出现。
在大家有耳部不适的时候,就要及时的到医院查明原因。
外耳道炎是什么引起的外耳道炎是人们的易患疾病,但是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患病。
通常外耳道炎都是由下列原因所造成的。
1、有不少人都平时都是用指甲、发夹、木棒等东西掏耳朵,这就很可能损害到耳道的皮肤,有时候还会对真皮层造成损伤,很多的细菌、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这就很可能会使外耳道发炎。
如果外耳道的皮肤出现了湿疹,就很容易出现继发性的感染,进而引发外耳道炎。
2、如果外耳道的皮肤被水浸泡,就比较容易被病毒、细菌所感染,从而引发炎症。
人们的耳朵在游泳时就会进水,有很多的细菌就会侵入到耳道皮肤,这就会引发感染以及炎症。
3、夏天天气炎热,湿度又比较大,这就很容易影响到人们耳道的环境,降低耳道皮肤的防御力,很容易出现感染和发炎。
外耳道炎的患病,绝大多数都是被病毒、细菌侵入了耳道的皮肤所导致的。
而且内分泌紊乱、贫血等疾病也很容易病发外耳道炎。
外耳道疖肿预防和措施PPT
注意事项和预 后
注意事项和预后
避免自行挤压疖肿,防止细菌进一步感 染
合理用药,按医生建议完成治疗过程
注意事项和预后
外耳道疖肿通常治愈率较高, 但易复发
常见外耳道疖 肿的症状
常见外耳道疖肿的症状
外耳道疼痛和压痛 疖肿处可见红肿和明显肿块
常见外耳道疖肿的症状
可伴有耳廓淋巴结肿大 可出现耳部分泌物或脓液流出
疖肿的并发症
疖肿的并发症
蜂窝组织炎:感染波及深部组织,可引 起严重并发症
外耳道炎:感染波的重要性
预防外耳道疖肿的发生,减少 不必要的疼痛和不适 个人卫生和正确仪器的使用是 预防的关键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对于早期发现和干 预非常重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外耳道疖肿预 防和措施PPT
目录 疖肿的概念和病因 疖肿的预防措施 疖肿的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和预后 常见外耳道疖肿的症状 疖肿的并发症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疖肿的概念和 病因
疖肿的概念和病因
疖肿是外耳道皮肤及其附属腺 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肿的病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 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 菌
疖肿的预防措 施
疖肿的预防措施
注重个人卫生,定期清洁外耳道 避免外耳道受伤或过度挖耳
疖肿的预防措施
注意清洁耳机、耳塞等耳部设 备 避免长时间泡水,预防湿疹和 皮肤糜烂
疖肿的治疗方 法
疖肿的治疗方法
初期疖肿可尝试局部热敷和抗生素外用 恶化或合并有蜂窝组织炎的疖肿需口服 抗生素
疖肿的治疗方法
疖肿成熟后可进行手术引流
外耳道囊肿的健康宣教
谢谢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0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耳道进水
04
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避免耳道受到压迫
定期复查
01
定期复查时间:根据医 生建议,一般3-6个月 复查一次
02
复查内容:包括耳道检 查、听力检查、影像学 检查等
03
复查目的:了解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复查注意事项:保持情 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 积极配合医生检查
外耳道囊肿的健 康宣教
x
外耳道囊肿的基 本知识
外耳道囊肿的预 防和治疗
外耳道囊肿的注 意事项
外耳道囊肿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外耳道囊肿
外耳道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外耳道疾病, 主要表现为外耳道皮肤下出现肿块。
外耳道囊肿的形成原因包括外耳道 皮肤损伤、慢性炎症、细菌感染等。
外耳道囊肿的症状包括耳痛、耳鸣、 耳道堵塞、听力下降等。
外耳道囊肿的症状
01
耳痛:外耳道囊肿可能导致耳痛,尤其是咀嚼或吞咽时。
02
耳道阻塞:外耳道囊肿可能导致耳道阻塞,影响听力。
03
耳道分泌物:外耳道囊肿可能导致耳道分泌物增多,可能伴有异味。
04
耳道瘙痒:外耳道囊肿可能导致耳道瘙痒,患者可能经常挠耳朵。
外耳道囊肿的预防和治 疗
预防措施
01
02
保持外耳道清洁, 避免感染
外耳道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外耳道囊肿的成因
外耳道皮肤损伤:外耳道皮肤受损,导致细 菌感染,形成囊肿。
外耳道异物:外耳道异物长期存留,导致细 菌感染,形成囊肿。
外耳道疖会引起哪些疾病?
外耳道疖会引起哪些疾病?
*导读:严重病例可引起耳后软组织肿胀,应与急性乳突炎鉴别。
耳后淋巴结化脓引起的脓肿发生位置在乳突骨膜之上,要注意……
严重病例可引起耳后软组织肿胀,应与急性乳突炎鉴别。
耳后淋巴结化脓引起的脓肿发生位置在乳突骨膜之上,要注意与耳后骨膜下脓肿鉴别。
外耳道疖患者就要在发病初期就及时地进行医治,减少自己的痛苦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尽早康复。
外耳道疖的主要并发症有外耳道狭窄和听力减退。
外耳道是一条自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全长约2.1―2.5cm。
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性部,外耳道疖会引起外耳道变窄。
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
第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外耳道疖肿
*导读: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
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
……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
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
外耳道疖肿的症状以剧烈耳痛为主,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
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耳廓触痛明显,在小儿偶一触患耳即哭闹不止。
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
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此点可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无耳廓牵拉疼)。
疖肿成熟后,隆起处变软或显露脓头。
疖肿溃破后,外耳道流出少量脓血,耳痛随之减轻。
小心!美食“传播”荨麻疹 8个小秘方治脚气解疑:为何你会天天掉发?秋冬季可彻底治愈顽固脚气脱发:5大治法 8项注
意月经前痘痘疯长该怎办?黄褐斑患者你该如何护肤?日常生活中简便法除雀斑黄褐斑护肤要点少年白头者要与铜多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