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巴西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巴西的基本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巴西各个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巴西,了解巴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学习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同时,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此外,学生对于巴西的了解有限,因此需要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3.增强学生对巴西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巴西的相关知识。

2.运用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实际情况。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巴西的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巴西各个知识点的问题。

3.准备课堂用的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巴西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巴西有什么了解?”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地图,展示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巴西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巴西的各个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教案设计

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巴西种族构成以及多元文化特点;2、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等;3、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填图,分析并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2、通过小组合作,综合分析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学会欣赏多元的文化现象,并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及多元文化特征;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三、教学难点巴西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讲授法、学生展示;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畅言智慧教学平台。

四、课前准备1..课堂用的教学平板;2.电子教材以及畅言智慧课堂软件;3.兴趣小组同学准备的家庭情景剧。

五、教学过程2、工业生产2、提出问题:(1)巴西的现代工业部门有哪些?(2)完成P86活动题,分析巴西工业分布与原材料(农、矿产品)的关系(3)巴西的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2、学生阅读书本P86及“巴西的矿产与工业”图,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工业生产。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结束旅行,写日记总结所见所闻。

分组朗诵和补充日记。

分组进行总结,让同学们都参与到教学的角色中。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

登记作业题目。

检测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章节主要介绍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巴西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巴西这样一个遥远且与我们国家有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了解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巴西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特点,巴西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引导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学习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巴西的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特点。

4.讨论法:学生讨论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导法,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国地理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观察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巴西地图、世界地图。

3.图片:巴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工业和城市等方面的图片。

4.文字材料:关于巴西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世界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巴西的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巴西》精品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巴西》精品教案(第2课时)

《巴西》精品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巴西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知道巴西的主要农矿产品。

了解巴西的工业化进程。

了解巴西的主要城市。

知道巴西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哪里。

知道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效益。

了解由过去到现在人们对热带雨林的开发及产生的后果。

了解当地针对热带雨林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雨林的相关资料,学习巴西工农业的发展特点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巴西工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资料分析法、活动讨论法、教师讲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巴西人种的显著特征?(混血种人数量多)巴西文化的特点?(多元性)那么,巴西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呢?巴西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当地人是如何对热带雨林进行开发与保护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巴西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二)发展中的工农业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气候巴西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湿热。

(2)河流亚马孙河发源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自西向东流,注入大西洋,是世界第二长河,第一大河。

总结: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湿热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充足的水源,使巴西具有种植热带作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主要农矿产品巴西盛产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胶、黄金和金刚石等农矿产品。

其中一些农矿产品的出口,尤其是咖啡的大量出口,给巴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厚的资金。

农矿产品开发历程:读教材84页图文资料了解。

从葡萄牙殖民者进入巴西,巴西的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的生产。

3.工业化进程19世纪末,巴西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巴西工业化的步伐加快。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课时,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陆地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以及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3. 学会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解读地图。

三、教学内容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西宽约4,320公里,南北长约4,300公里。

-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总面积为8,511万平方公里。

- 巴西的人口约2.1亿,是世界上人口第六多的国家。

2. 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糖和芒果生产国之一。

- 巴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石油产量居世界前列。

3. 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解读地图- 学生通过辨认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信息,获取有关巴西地理特征的信息。

- 学生运用图例和比例尺对地图进行解读,理解地理信息。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巴西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未知地理知识的好奇心。

2.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调查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并汇报给全班。

3. 图片解读:学生观察并解读巴西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信息。

4. 问答交流: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理解。

5. 小结归纳:对本课时所学的巴西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2. 基于学生的问答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我的理想旅行目的地”作业,要求他们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其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并展示给全班。

2. 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纪录片,扩展他们对巴西及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南美洲地理的进一步拓展,通过学习巴西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对南美洲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现了巴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巴西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巴西的空间概念,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巴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概念和现象。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巴西的空间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巴西的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巴西的地图,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

2.教学图片:收集与巴西相关的图片,如自然风光、城市建筑、民族文化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关于巴西的案例,如巴西的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南美洲的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巴西》这节是采取案例学习方法开展教学的。

巴西是区域地理学习中最后一个国家,如何将学习国家的基本方法迁移到学习巴西这个国家中,并得到验证,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在学习巴西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时,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学习均采取由学生根据所学的描述国家自然环境特点的方法进行描述展示及验证。

《巴西》一课由“民族熔炉的缩影”、“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热带雨林的危机”、“城市化问题”四部分组成,内容多。

如果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述,不仅重点不突出,还不能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因此将巴西摆脱殖民统治,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城市化问题”与“热带雨林的危机”问题分别处理为“自主学习”和“辩论”的活动形式,既使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一个国家,又使得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将巴西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方法迁移到其它国家的城市建设中,以及合理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地区的措施迁移到解决世界其它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开发和保护上。

《巴西》一课教材将“城市化问题”放在最后,但本人在教学中将其放在“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之后,因为自然环境好的地区就是工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也会是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区,人口过度集中,就产生了城市化问题,因此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和重组。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资源对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1.巴西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2.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以树立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法、知识迁移、自主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教程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A.阿根廷B.巴西C.秘鲁D.墨西哥2.下列关于巴西地理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巴西是西半球拉丁美洲地区的国家B.巴西大部分国土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C.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D.巴西在美洲的东部,大西洋的西岸3.巴西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其中占一半以上的是( )A.混血人种B.黄色人种C.白色人种D.黑色人种4.巴西全国90%的电力是依靠( )A.水能发电B.火力发电C.核能发电D.风能发电5.巴西农产品中,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的是( )A.橘汁B.可可C.咖啡D.甘蔗6.巴西现代工业方面,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行列的部门是( )①纺织②石油③钢铁④造船⑤汽车⑥飞机⑦化学⑧食品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⑦⑧D.③④⑤⑥7.与巴西共同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的国家是( )A.乌拉圭B.圭亚那C.巴拉圭D.阿根廷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 )A.东南亚地区B.巴西高原C.亚马孙河流域D.刚果盆地9.储量大、质地优、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是:A.铁矿B.铜矿C.锡矿D.煤矿10.巴西最大的城市是:A.里约热内卢B.巴西利亚C.贝洛奥里藏特D.圣保罗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问题:(1)根据轮廓判断该国是,其首都A是。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巴西》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巴西》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了解巴西人种形成的历史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运用巴西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巴西发展农业的条件。

3.了解巴西工业发展的现状,能够结合资料说出巴西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4.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明明对巴西非常感兴趣,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决定和他一起到巴西去感受那里的风采。

明明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搜集有关巴西的资料,并且联系到了当地的中学生卢拉。

在卢拉的帮助下,明明开启了他的巴西之旅。

设计目的: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任务1 对照地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了解巴西人种形成的历史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行前准备】师:如何打包行李?选择哪些衣服更适合巴西的气候呢?巴西在世界的位置:(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全部位于西半球。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初识卢拉一家】读巴西人种构成比例图,说说巴西人种构成特点。

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种人数量多。

巴西混血种人的形成原因你知道吗?总结:巴西国土面积约852万平方千米,人口1.91亿(2010年),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巴西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影响1.下列文化现象融合了哪些地域的文化?狂欢节是欧洲基督教的节日,后传到巴西。

每年2月下旬,巴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欧洲)巴西人喜欢跳桑巴舞。

葡萄牙的民歌、游戏,非洲的鼓乐、舞蹈,在桑巴舞中得到完美的结合。

巴西各大城市都有不少桑巴舞学校,民间还有桑巴舞协会。

(葡萄牙、非洲)在巴西,足球是人们最喜欢的一项运动。

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现在巴西的足球运动水平堪称世界一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巴西的基本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巴西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和地图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巴西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基本情况。

2.巴西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文化。

3.巴西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巴西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等情况,让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社会经济发展。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4.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和相关资料。

2.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巴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巴西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巴西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巴西的地理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是本册书中关于南美洲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的其他国家有一定了解。

但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文化以及独特的政治制度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观察和地理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了解,增强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巴西的独特政治制度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准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粉笔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巴西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通用10篇)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1一、地理规律:本节课我积极展开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变课堂为学堂,学会从地图中寻找信息,进行正确的图文转化,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世界地理分区部分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案例,共分三个标题:“大量的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在说明巴西工业分布与热带雨林开发现状的同时,更加突出了人地关系和谐的思想,各部分内容又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探究巴西独特地理现象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巩固学生对区域地理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学生分析:本节课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节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四、设计理念: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最关心的话题,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巴西地图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2、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情况;3、通过数字、图表信息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状况;4、运用资料分析巴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过程与方法1、在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材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巴西的基本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巴西的地理特点和人文风情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巴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巴西这一国家,学生可能只知道部分信息,如足球、热带雨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联系实际,深入探究巴西的地理特点和人文风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一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

2.难点:巴西的人种构成、热带雨林的保护和开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取巴西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特点和人文风情,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巴西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案例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小组划分:根据班级人数,合理划分小组,便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巴西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提问:“你们对巴西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是关于巴西的国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巴西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巴西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巴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国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国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巴西的国家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巴西的地图、图片等,了解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巴西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深入理解巴西的国家地理特征。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巴西的文化特色,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巴西的典型地理案例,让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问题和活动。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西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激发学生对巴西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巴西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巴西文化特色的看法和观点,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对巴西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案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案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巴西》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文地理特点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南美洲地理特征的延续,通过学习巴西,使学生对南美洲有更全面的认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巴西作为一个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性的国家,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文地理特点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创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巴西地理、人文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巴西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3.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 巴西 》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 巴西 》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巴西,位于西半球的国家。

教材通过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国情。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我国以外的国家,尤其是西半球的国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巴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尊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

2.难点:巴西的特色文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与我过进行对比,加深对巴西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巴西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巴西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巴西。

提问:“你们对巴西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我过进行对比,加深对巴西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巴西的特点。

教师提问:“巴西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课件,分析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巴西教案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a.归纳独特的拉丁文化的特点。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的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了解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现状,以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

并从中认识到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在今世界中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a.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b.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说、读、想、议”式分层推进法。

教具
世界政区图、巴西政区图、多媒体课件、巴西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巴西主要城市的图片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知不知道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是哪个队
学生回答(巴西)
(板书)足球王国——巴西
讲解提问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走出国门旅游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到西半球的拉丁美洲领略一下拉美的风土人情对我们应该更有吸引力。

那么如果我们要去巴西旅游,你认为要了解它几个方面
让我们怀着希望,背着行囊,乘上国航班机,飞过太平洋,来到西半球的拉丁美洲,领略这个古老国家的风土人情。

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板书)一、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过度)组织活动
请同学来展示并介绍从网上或书报上找寻到的巴西人种图片。

(学生展示)
(讲解)在这个民族大熔炉里,来自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组织活动)请同学来展示并介绍从网上或书报上找寻到的拉丁美洲的文化图片,及典型的拉丁舞蹈的录像带,或请学生自己来表演舞蹈。

学生展示、介绍。

(过度)从旅游要带什么衣服引入气候和地形。

(板书)二、气候和地形
出示巴西地形图(多媒体),学生识图
引导学生读图回答。

1、两条特殊的纬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
4、巴西的主要地形
学生回答:
1.两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

4.巴西的主要地形:
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巴西陆地面积的1/3。

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巴西陆地面积的2/3。

提问:
(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河流经这里。

3.安第斯山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过度)提问:由于热带雨林区常住人口少,再加上巴西的高原面积大,因此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学生回答:(东部沿海地区)
(板书)三、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看书总结主要内容。

(过度)我们去旅游必须会购物。

我们要买些什么就要了解巴西的经济。

(板书)四、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提问:巴西一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早期的经济如何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主要是咖啡等。

(组织活动)巴西现在的经济状况,思考以下问题:
1.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2.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什么
3.铁矿主要分布在哪里
4.铁矿的特点是什么最大的铁矿是什么
5.巴西主要的能源是什么
6.介绍着名的伊泰普水电站。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一)20世纪下半叶以来巴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比重迅速增加,改变了过去以农矿业为主的结构。

(二)经济作物迅速发展,虽然小麦还需要进口,但咖啡、甘蔗、大豆、可可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并大量出口。

(三)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是世界重要的钢铁、轮船、汽车、飞机生产国之一。

三、小结
组织活动:
1.请谈谈这次巴西之行的感受。

2.本节课你学到了巴西的什么精神
(学生谈谈自己学习感受。


四、作业布置
1.对全球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2.如果中国迁都,你认为应迁往何处为什么
五、教学反思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一提到巴西,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巴西足球,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以巴西足球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进入学习状态。

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巴西的工业布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多留一些思维空间,沿着学生思路走,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地理联系。

例如:在讲到巴西的气候特征时,引导学生关注热带雨林的现状,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思。

从本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之处:
1、课堂引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本节课知识容量过大,学生接受效果不是太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