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组织滴虫病
预防鸡组织滴虫病
预防鸡组织滴虫病
鸡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或盲肠肝炎,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盲肠和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
除鸡和火鸡外,异刺线虫也是组织滴虫的宿主,蚯蚓为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3~8周龄的鸡多发,死亡率较高,棚养鸡及成年鸡一般只表现为散发,出现零星死亡。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多发生于夏季,尤其在多雨闷热天气期间多发。
症状病鸡垂翅、低头、闭眼、羽毛松乱、怕冷,拉淡黄色或暗绿色稀便,病情严重的拉血便。
嗜饮,嗉囊内充满水。
后期因血液循环障碍,病鸡的皮肤、冠及肉髯发紫,因而有“黑头病”之称。
病鸡经3~5天后逐步衰竭死亡。
预防及时清除粪便,定期更换垫料,防止带虫体的粪便污染饮水和饲料。
经常清除场地表面的松土,压实地面,杜绝蚯蚓活动。
定期采用驱虫净驱除盲肠内的异刺线虫,用量为每公斤鸡体重40~50毫克,拌料投喂。
治疗鸡发生本病,每公斤饲料中加入0.25克甲硝唑(灭滴灵),连喂2~3天,重症病鸡可用甲硝唑1.25%悬浮液直接滴服,用量为每次每只1毫升,每天2~3次,连用2~3天。
同时用黄连素0.01%浓度饮水。
也可选用以下中药配方:白头翁20克、苦参12克、秦皮10克、黄连10克、白芍15克、乌梅20克、双花12克、甘草15克、郁金15克,煮水加糖诱饮,供100只雏鸡一天用量,中、大鸡酌情加量,连用3~5天。
- 1 -。
禽组织滴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禽组织滴虫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孙桂芹付旭东吕杰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5年第10期禽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俗称“黑头病”,温暖潮湿的季节多发,近年来孔雀、散养禽易感。
1病原禽组织滴虫病的病原体是火鸡组织滴虫。
2病理特征以盲肠发炎、溃疡和肝脏表面有圆形的碟状坏死灶为特征。
3流行特点1)3~12周龄的幼火鸡对本病的易感性强,8周龄至4月龄的雏鸡易感,青年禽及成年孔雀发病率高。
2)成鸡感染后的症状不明显,常为带虫者,不断散布病原。
3)散养家禽易感(在果园、田间、山地饲养的家禽与吞食蚯蚓有关,蚯蚓是组织滴虫的中间宿主)。
4)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温暖潮湿的夏季多发。
4临床症状1)有些鸡特别是火鸡感染本病后的面部皮肤变成蓝紫色或黑色,所以又称“黑头病”。
2)排出淡黄色像硫磺样屎或淡绿色、灰褐色粪便。
3)急性病例排出粪便带血或完全是血液。
5剖检病变主要病理变化集中在盲肠和肝脏。
1)可见一侧盲肠或两侧盲肠同时发生病变。
最急性病例仅见盲肠发生严重的出血性肠炎,肠腔中含有血液,肠道异常膨大。
典型病例可见盲肠肿大,肠壁增厚紧实,触之坚硬,呈香肠状(如图1)。
肠黏膜发炎出血,形成溃疡,肠道内容物常干酪化,形成干酪样的坏死肠栓(如图2、图3),其横切面呈规则的同心圆,中心是黑红色的凝固物,外围是比较干燥的黄白色的渗出物和坏死物质。
2)肝脏肿大,肝脏出现特征性的坏死灶,表面形成一种圆形或不规则的、边缘稍隆起、中央稍凹陷的碟形溃疡灶,表面呈淡黄色或深绿色。
溃疡灶的大小不一,有大小不一的病灶(如图4),散在或密集于整个肝表面,有时呈现连成大片的溃疡区。
6诊断在一般情况下,根据临床症状和盲肠、肝脏特征性的病变即可做出初步诊断。
7防制措施1)实行成鸡与幼鸡分开饲养。
2)定期给鸡群驱除异刺线虫(因组织滴虫是通过异刺线虫的卵传播的)。
3)甲硝唑以0.05%混入饲料中,连用3~7d。
4)左旋咪唑以36~40mg/(bw·kg),口服,1次/d,连用2d。
一例山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2023-11-05•病例介绍•诊断过程•治疗方案目录•治疗结果与反馈•讨论与建议•相关知识点链接01病例介绍发病鸡群为山鸡养殖场,存栏山鸡约500只,其中部分鸡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拉稀等症状。
养殖场饲料和水源均未发现异常,但鸡舍环境较为潮湿,存在一定程度的卫生问题。
发病鸡群情况1临床症状23病鸡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翅膀下垂、拉稀等症状。
部分病鸡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稀便,有时带有血丝。
病鸡生长缓慢,消瘦,脱水,产蛋量下降。
解剖病变解剖发现病鸡肝脏肿大,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的坏死灶。
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呈黄色或黄绿色。
胆囊扩张,充满胆汁。
部分病鸡出现盲肠肿大,内有干酪样物质。
02诊断过程临床诊断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消瘦,离群独处。
腹泻,排黄色或绿色稀便,有的粪便带血。
鸡冠和肉髯苍白。
有的病鸡出现黄疸。
实验室诊断采集病鸡的粪便和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组织滴虫病后,进行药物治疗或预防措施。
粪便检查:采用直接涂片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
血液检查:采用血涂片检查虫体。
鉴别诊断与鸡盲肠肝炎的鉴别鸡盲肠肝炎又称黑头病,是由鸡球虫引起的,表现为肝脏肿大、淤血、出血、坏死等特征性病变,与组织滴虫病不同。
与禽霍乱的鉴别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症,常表现为突然发病、急性死亡、心包炎、肝周炎等特征性病变,与组织滴虫病不同。
与鸡伤寒的鉴别鸡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败血症,常表现为肝脏肿大、黄白色病灶、心包炎、脾脏肿大等特征性病变,与组织滴虫病不同。
01020303治疗方案03奥硝唑奥硝唑是一种广谱抗滴虫药物,对山鸡组织滴虫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01甲硝唑甲硝唑是一种有效的抗组织滴虫药物,可以缓解山鸡组织滴虫病的症状,并杀灭病原体。
02替硝唑替硝唑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抗组织滴虫药物,对山鸡组织滴虫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补充维生素山鸡组织滴虫病会导致山鸡体内维生素缺乏,因此需要给山鸡补充适量的维生素,以增强其抵抗力。
禽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2019年第10期组织滴虫病也称为黑头病、传染性盲肠肝炎,是由原虫感染火鸡和鸡的盲肠进而感染肝脏而引起的,偶尔也发生在其他鸡形目禽。
本病主要表现为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盲肠发炎、肝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坏死溃疡灶为重要特征。
1病原和病机火鸡组织滴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传播主要是通过寄生于盲肠的鸡异刺线虫卵而发生的,但有时也经与感染鸡接触而发生直接传播。
通过直接接触,疫病在禽群间迅速传播。
大部分鸡都寄生有这种线虫,而雌性和雄性成虫均有组织滴虫寄生。
据报道,有3种蚯蚓可携带火鸡组织滴虫的鸡异刺线虫幼虫,造成鸡和火鸡发生感染。
组织滴虫在异刺线虫卵中可长期存活,而线虫具有较强抵抗力,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
当异刺线虫进入盲肠几天后,组织滴虫从异刺线虫幼虫中释放,并在盲肠组织中迅速繁殖。
该滴虫迁移到黏膜下和肌层黏膜中,引起严重的广泛性坏死。
组织滴虫通过血管系统或经腹膜腔,到达肝脏,肝脏表面很快出现圆形坏死性病变。
组织滴虫可与其他肠道生物体(如细菌和球虫)发生相互作用,其完整的毒力也依赖于这些生物体。
一般认为,组织滴虫病主要感染火鸡,对鸡造成的损害很小。
2流行特点火鸡的大多数感染是致死性的,其他禽的死亡并不常见。
被感染的成年火鸡多呈隐性,长期带虫不发病或慢性散发,对同场饲养的健康火鸡危害最大。
特别是2周至3~4个月龄以内的雏鸡和育成鸡,尤其是雏火鸡易感性最强,症状明显,病情严重,死亡率最高。
在鸡群暴发时可引起高发病率、中度死亡率和较高淘汰率。
鸡的肝脏病变不太严重,但常有细菌性继发感染。
青年蛋鸡和种鸡的发病率特别高。
蛋鸡群可恢复,并正常产蛋,但均匀度较差。
感染的组织反应可在4周内消退,但感染禽在之后6周内仍为携带者。
野鸡或猛禽、雉鸡、石鸡和山齿鹑都是火鸡的常见传染源。
3临床表现火鸡感染后7~12d ,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包括精神沉郁、翅膀下垂、羽毛蓬乱和黄色下痢。
“黑头病”的名称起因含糊不清且容易产生误解。
禽组织滴虫病
禽组织滴虫病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引起的禽类盲肠和肝脏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原虫病。
该病原主要侵害肝和盲肠,又名盲肠肝炎;因发病后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头部颜色发紫,因而又称黑头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在加拿大、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一些主要火鸡饲养国,非常普遍。
本病以侵害火鸡为主,其他家禽易感性不高,但组织滴虫可以引起家禽的生长发育迟缓、产蛋下降,阻碍养禽业健康发展,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都有此病的报道。
1 病原该病的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最初是以火鸡阿米巴原虫(Amoebameleagridis)的名字来描述的,但在具有鞭毛的特征发现后,Tyzzer才把这种原虫重新命名为火鸡组织滴虫。
另外一些因子如毛滴虫和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也已被列为黑头病病原。
假黑头病(pseudo blackhead)一词已被普遍用于对抗组织滴虫药物无反应的病例。
火鸡组织滴虫为多样性虫体,大小不一。
非阿米巴阶段的火鸡组织滴虫近似球型,直径为3~16μm。
阿米巴阶段虫体是高度多样性的,常伸出一个或数个伪足,有一个简单的、粗壮的鞭毛,长6~11μm;有一个大的小楯(pelta)和一根完全包在体内的轴刺(axostyke);副基体呈V形,位于核的前方;细胞核呈球型、椭圆形或卵圆形,平均大小为2.2×1.7μm。
在组织切片中,组织滴虫没有鞭毛,它可以下列几种不同阶段存在:①“侵袭”阶段的虫体存在于病变边缘地区,虫体大小为8~17μm,呈阿米巴形,可形成伪足;②“营养性”阶段的虫体较大,大小为12~21μm,数目更多。
成簇地出现在变性组织的空泡中;③第三阶段的虫体存在于陈旧的病变中,有嗜伊红性,虫体较小,可能是一种变性型虫体。
2 流行病学组织滴虫的自然宿主很多,如火鸡、鸡、鹧鸪、鹌鹑、孔雀、珍珠鸡、锦鸡等均可感染组织滴虫,其中火鸡最易感,感染死亡率可达100%。
一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报告
2019年第04期除了要考虑是否能够将幼虫以及虫体头节进行完全驱除外,还需要考虑药物是否会对蛋鸡的产蛋性能造成影响。
蛋鸡吞食了已经生长为孢子增值阶段的囊肿,才能够感染球虫病,因高热高湿的气候以及蛋鸡与粪便的直接接触导致卵囊污染这两个基本条件。
危害蛋鸡机体另一方面,球虫寄生于肠道的上皮细胞中,极容易损害上皮细胞,使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遭到破坏而引起出血。
2.2.1临床症状患病蛋鸡,出现食欲不佳、粪便较稀、体型消瘦等症状,如果是小肠球虫,会出现颜色为鲜红色的水便,而盲肠球虫则是颜色为深红色的水便或者成型便。
大群鸡通常精神正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极少数的鸡只会出现稀泻、瘫痪、蹒跚以及双翅下垂的情况。
如果病程较长也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死亡。
2.2.2病理变化剖检病鸡可见,其泄殖孔周围存在大量排泄物,小肠前段以及十二指肠发生病变,还有小肠的中段以及后段发生病变。
病变部位为小肠的前段,则可见肠粘膜上有大量的淡白色斑点;病变部位为小肠的中段以及后段,可见其肠壁变厚,肠管肿胀,肠壁上可以看到大小类似于针头的颜色为淡白色的消除学点或者斑点,肠粘膜发生脱落,形状变为管形,病情严重,肠浆膜面上就可见出血以及坏死点,肠内容物的颜色为淡褐色、淡灰色或者淡粉红色,存在明显的腐臭味。
2.2.3治疗球虫病最有效并且应用最频繁的预防以及治疗方法为抗球虫药物。
但在使用过程中,很快就会对病鸡产生抗药性;其次,要对细菌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还需要为病鸡补充V B 以及V K 等。
3细菌病原体所引起的蛋鸡红粪蛋鸡感染了某些细菌性疾病,这些疾病及其代谢产物会刺激蛋鸡的肠道出现损伤,引起蛋鸡血便。
较为常见的细菌主要包括魏氏梭菌、沙门氏杆菌以及产气荚膜杆菌等。
魏氏梭菌通常会引起蛋鸡的坏死性肠炎,蛋鸡小肠坏死,出现腹泻,其粪便的颜色为黑色,但是其中伴有血液,蛋鸡一旦患病其死亡速度极快,一些蛋鸡在死亡之前会吐出水样物,蛋鸡患有慢性坏死性肠炎,通常会逐渐瘦弱,出现贫血。
禽组织滴虫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引起该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火鸡组织滴虫, 并继发细菌感染。在实验中缺乏大肠杆菌则组织 滴虫无致病性。火鸡组织滴虫在盲肠腔中呈鞭 形,但在组织中是变形虫样。火鸡的温氏组织滴 虫也在盲肠中寄生,但无致病性。
2流行病学
火鸡组织滴虫在易感鸟类中的传播主要通过 三种途径:一是采食新鲜粪便。这条路径可能相 对较少,除非是在散养的禽群内。二是采食带有 原虫的含胚盲肠蠕虫卵。在有抵抗能力的虫卵中
以下为其他辅助控制的方法:一是不要将鸡 和火鸡(或其他易感鸟)放在同一养殖场中。二是 不要用鸡场养火鸡或其他易感鸟,除非这一区域
已经4年以上不养鸡。三是火鸡组织滴虫会被杀
虫剂或干燥环境很快消灭,除非在蚯蚓体内或盲 肠蠕虫卵细胞内得到保护。避免接触携带寄生虫 的动物,如果可能应将易感鸟类饲养于砂质、干 燥、松软的土壤上,雨后防止其接近蚯蚓。一些场 地较小的经营者可每几年用机械设备替换表面几 厘米的土壤或犁地,以减少盲肠蠕虫卵或其他病 原的数量。四是减少禽鸟接触自己粪便或被粪便 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将饲喂器和饮水器放在网状 平台上,或将其放在场地以外,禽鸟头伸到金属栅 栏外才可以采食。
4防治措施
4.1治疗方法 针对肉用禽类,目前尚无被批准的药物用于
治疗组织滴虫病。非食用的小群禽鸟可有效地进
行个体治疗,按体重口服30 mg/kg甲硝哩,每天 1次,连用5天。抗蠕虫治疗可有助于抑制盲肠蠕
虫的数量。 4.2预防方法
预防组织滴虫病通常是在日粮中给予适当剂
量的抗组织滴虫药物。除非使用良好适用的卫生 设施,单纯用抗组织滴虫药来控制该病可能会 失败。
组织滴虫可存活数年。当采食的卵在肠道孵化, 组织滴虫被释放到肠道,入侵到盲肠壁并引起疾 病。三是蚯蚓充当组织滴虫的搬运宿主。寄生于 盲肠内的组织滴虫,可进入异刺线虫体(又称盲肠 虫)内,在其卵巢中繁殖,并进入卵内。当蚯蚓吞 食土壤中的鸡异刺线虫虫卵后,组织滴虫随同虫 卵进入蚯蚓体内,并进行孵化。新孵出的幼虫在 组织内生存到侵袭阶段,当鸡刨食土壤中的蚯蚓 时,便可感染组织滴虫病。因此,若要预防禽群组 织滴虫病的发生,必须将蚯蚓也考虑在内。
鸡组织滴虫病的检验与防治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蓬乱, 两翅下垂,怕冷蜷缩在一起。发病的初期,病鸡下痢,粪便呈 硫磺色,急性的病例粪便中带血或血便,临死前会出现痉挛。 发病后期,由于血液循环出现障碍,面部皮肤会变成蓝紫色 或黑色,因此又叫“黑头病”。病程一般持续 1~3 周,成年鸡很 少发病。
感染组织滴虫后,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淋巴 细胞数量会增多,第 10 天达到高峰,第 15 天各项指标恢复 正常。 3 病理学检查
养禽
鸡组织滴虫病的检验与防治
曾督所,广东 五华 514400)
关键词:鸡;组织滴虫病;病原;预防;治疗 DOI:10援3969/J.ISSN援1671-6027援2019援10.146
组织滴虫病也称盲肠肝炎、黑头病,是鸡和火鸡经常发 生的一种急性原虫病,此病也发生于野雉、孔雀、鹌鹑等禽 类。我国最早发现此病是在 1965 年南京动物园的孔雀、锦鸡 中发生,此后在全国有陆续的发病报道。此病的典型特征为 肝脏出现坏死灶和盲肠溃疡,可以引起鸡生长缓慢,产蛋率 降低,对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学检验
由于组织滴虫病是通过盲肠内的异刺线虫虫卵为媒介 传播,因此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排除或减少蠕虫卵。在进 鸡以前,必须将鸡舍内的杂物冲洗干净,然后严格消毒,才可 以进鸡。加强饲养管理措施,饲养用具不能乱用,饲养人员不 要串舍,以免相互传播。及时维修供水器,定期移动饲料槽和 饮水器的位置,以免这些位置湿度过高,病菌滋生。尽量采用 网上饲养或笼养,减少鸡感染异刺线虫卵的机会。鸡舍内的粪 便要及时清理,并采用堆积发酵的方式杀死寄生虫虫卵,减少 粪便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组织滴虫病
在受害初期,盲肠壁充血和异嗜细胞浸润,这种变化可能是对细菌、组织滴虫和异刺线虫幼虫的联合反应。感染后第5~6d,在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之间,可见到数量众多的组织滴虫,呈灰白色淡染的卵圆型小体。同时,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异噬细胞的数量也有所增加。盲肠内有一个由脱落上皮、纤维素、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盲肠内容物共同组成的肠芯。肠芯最初形状不定,略带红色,大约到12d 时,成为由连续一层层渗出物浓缩而成的一种分层、坚硬、淡黄色的物体。第12~16d 时,盲肠组织中出现巨细胞,凝固性坏死和组织滴虫的侵害可延伸到肌层,接近浆膜。大约第17~21d,肌层中的组织滴虫减少,主要集中到浆膜层附近。大量巨细胞形成,并可能出现显著的肉芽肿,凸出于浆膜面。康复以后,陈旧的病变以分散于组织中的淋巴样中心为特征。进而可发生肠芯被排出和上皮再生,但盲肠壁异常薄,隐窝变浅。肝脏早期的显微病变出现在感染后第6~7d,在靠近肝门静脉处有成小簇的异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很少见到组织滴虫。大约在10~14d,病变扩大,某些部位融合成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广泛浸润,异嗜细胞数量中等。病变中心的肝细胞坏死和崩解。在靠近病变外围区域的陷窝中可见到单独或成簇的组织滴虫。从感染后14~21d,坏死逐渐加重,结果形成只有网状物质和细胞碎片的大面积区域。在这个阶段,组织滴虫通常呈小体状出现在巨噬细胞内。如果康复,在纤维变性区和肝细胞再生处,仍保留有淋巴细胞性病灶。
组织滴虫病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摘要图、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和肝脏引起,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
中文名 组织滴虫病
禽组织滴虫病概述.doc
禽组织滴虫病概述概述:一、概述组织滴虫病又叫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火鸡和鸡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对其他禽类如野鸡、孔雀、珠鸡和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
在中国亦发现家鸭发生组织滴虫病。
病原体是动鞭毛纲、单鞭毛科的火鸡组织滴虫。
本病主要特征是盲肠发炎、溃疡和肝表面具有特征性的坏死病灶。
是严重危害养鸡业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二、病因火鸡组织滴虫可在盲肠和肝的病灶组织中或盲肠内容物中找到,随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它们的形态变化很大。
在肠腔中找到的虫体呈变形虫样,直径为5~30微米。
虫体细胞外质透明,内质呈颗粒状并含有吞食细菌、淀粉颗粒等的空胞。
虫体核呈泡状,邻近有一小的生毛体,由此长出一根很细的不易见到的鞭毛,偶尔也可见到两根鞭毛。
虫体能作节律性的钟摆状运动。
组织中的虫体单个或成堆存在,呈圆形或变形虫样,大小为4~21微米,无鞭毛。
三、症状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以至废绝,羽毛粗乱无光泽,身体蜷缩,怕冷嗜睡。
排黄白或黄绿色稀粪,甚至粪中带血。
四、流行病学本病通过消化道而感染。
在急性暴发流行时,病鸡粪中含有大量病原,沾污了饲料、饮水和用具及土壤,健康鸡食后便可以感染。
病鸡也是重要的传染源,火鸡组织滴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不能长期存活;但当患有本病的病鸡同时有异刺线虫寄生时,此种原虫可侵入鸡异刺线虫体内,并转入其卵内随异刺线虫卵被排到外界环境,由于得到虫卵的保护,能生存较长时间,成为本病的感染源。
此外,当蚯蚓吞食土壤中的异刺线虫卵时,火鸡组织滴虫可随虫卵生存于蚯蚓体内,当鸡吞食了这种蚯蚓后便被感染。
因此,蚯蚓在传播本病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自然感染的几种禽中,最易感的为火鸡,尤其是3~12周龄的雏火鸡;雏鸡以4~6周龄最易感染。
刘贵滨(1980)及王耀邦(1991)先后报道我国家鸭发生组织滴虫病。
雏鸭对本病易感性最强,患病后死亡率也最高,成年鸭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成为散布病原的带虫者。
五、病理学本病的病变主要局限在盲肠和肝脏。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作者:门莹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6-0034-01组织滴虫病也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它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多发于火鸡雏和雏鸡,成年鸡也能感染,但病情较轻。
现将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1流行病学组织滴虫的自然宿主很多,如火鸡、鸡、鹧鸪、孔雀、珍珠鸡等都可以感染组织滴虫,但其症状轻重不同。
鸡在2~3周龄发病率较高,以后逐渐降低,康复后常带虫,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排虫。
成年鸡感染后症状不明显,其粪便中的虫体成为传染源。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春末至秋初的潮湿温暖季节,卫生良好的鸡场很少发生该病。
组织滴虫病主要经过被虫卵污染的饮水和饲料而感染,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饲料营养不全、维生素A缺乏等都可诱发该病。
2临床症状该病是由于组织滴虫进入盲肠壁繁殖后进入血流和寄生于肝脏所引起的。
组织滴虫病的潜伏期为7~12d,最短为5d,最常发生在第11天。
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羽毛蓬松、翅膀下垂、闭眼,畏寒,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严重者粪便中带血,甚至排出大量血液。
发病末期,有的病鸡因血液循环障碍,鸡冠发绀,因而有“黑头病”之称。
病程通常为1~3周。
病愈康复鸡的体内仍有组织滴虫,带虫者可长达数周或数月。
成年鸡很少表现出症状。
3剖检变化组织滴虫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盲肠和肝脏,引起盲肠炎和肝炎,故有人称该病为盲肠肝炎。
一般仅一侧盲肠发生病变,有时为两侧。
在感染后的第8天,盲肠先出现病变,盲肠壁增厚和充血,从肠黏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盲肠腔,使肠壁扩张,渗出物常发生干酪化,随后盲肠壁溃疡,有时发生穿孔,引起腹膜炎。
肝脏肿大,形成圆形坏死灶,中央稍下陷,边缘略为隆起,呈淡绿色或淡黄色。
鸡组织滴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doc
鸡组织滴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概述:组织滴虫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原虫病,也发生于野雉、孔雀和鹌鹑等鸟类。
本病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也称传染性肝炎或黑头病。
(一)病原组织滴虫病的病原是组织滴虫,它是一种很小的原虫。
该原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型原虫,寄生在细胞里,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没有鞭毛,大小约为6~20微米;另一种是肠腔型原虫,寄生在盲肠腔的内容物中,虫体呈阿米巴状,直径为5~30微米,具有一根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见到鞭毛的运动。
随病鸡粪排出的虫体,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很久,鸡食入这些虫体便可感染。
但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寄生在盲肠内的异刺线虫的卵而传播的。
当异刺线虫在病鸡体内寄生时,其虫卵内可带上组织滴虫。
异刺线虫卵中约有0.5%带有这种组织滴虫。
这些虫在线虫卵壳的保护下,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2~3年。
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则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鸡吞食了这样的虫卵后,卵壳被消化,线虫的幼虫和组织滴虫一起被施放出来,共同移行至盲肠部位繁殖,进入血液。
线虫幼虫对盲肠粘膜的机械性刺激,促进盲肠肝炎的发生。
组织滴虫钻入肠壁繁殖进入血液,寄生于肝脏。
(二)流行特点组织滴虫病最易发生于两周至三、四个月龄以内的雏鸡和育成鸡,特别是雏火鸡易感性最强,病情严重,死亡率最高。
本病也见于肉用仔鸡和许多被捕获的野鸟。
成年火鸡也可感染,但呈隐性感染,成为带虫者,有的慢性散发,对同场饲养的火鸡危害很大。
(三)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20天。
病火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缩头,羽毛松乱。
头皮常呈紫兰色或黑色,所以叫黑头病。
病情发展下去,患病火鸡精神沉郁,单个呆立在角落处,站立时双翼下垂,眼闭,头缩进躯体卷入翅膀下,行走如踩高跷步态。
病程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最急性病例,常见粪便带血或完全血便。
另一种是慢性病例,患病火鸡排硫磺色粪便,这种情况鸡很少见,但曾见到带血的盲肠排泄物。
较大的火鸡慢性病例一般表现消瘦,大约感染后第十二天,火鸡体重开始减轻,鸡很少呈现临床症状。
第二十五节 禽组织滴虫病
第二十五章 禽组织滴虫病
• (三)症状 • 1、下痢、粪便呈淡黄色 • 2、鸡冠发绀(后期)——黑头病 • (四)病变 • 1、盲肠充满干酪样内容物,切面呈“同心 圆”状 • 2、肝脏有黄绿色的圆形坏死灶
第二十五章 禽组织滴虫病
• (五)诊断 • 特征性病变+病原检查——确诊 • 鉴别诊断:盲肠球虫感染 • • • • (六)治疗 甲硝唑(灭滴灵) (七)预防 平时用药物——驱除鸡异刺线虫
第二十五章 禽组织滴虫病
• 禽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寄生在家禽的盲肠和 肝脏内引起的疾病,又称黑头病或盲肠肝炎。该 病常见于鸡、火鸡 • (一)病原体 • 多种形态,分为:有鞭毛型滴虫——椭圆形或变 形虫;无鞭毛型滴虫——圆形或椭圆形 • (二)生活史 • 盲肠内的滴虫成虫钻入异刺线虫的虫卵内——排 出外界——鸡食入含有组织滴虫的异刺线虫卵而 感染
一起雏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一起雏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摘要介绍了一起雏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病情况、临诊表现、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雏鸡;组织滴虫病;发病情况;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防治措施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1]。
近几年,随着养鸡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危害日益加大,给养鸡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0年5月,会宁县众望养鸡场饲养的30日龄雏鸡发生了以盲肠壁增厚、管腔内充满干酪样物质、肝脏表面有绿豆大小的黄绿色病灶为特征的组织滴虫病。
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达20%。
1发病情况2010年5月初,会宁县众望养鸡场从兰州某种鸡场引进一批商品雏鸡6 000只,分别于7日龄、21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滴鼻免疫,12日龄时,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免疫,17日龄用中等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饮水,且未做组织滴虫病免疫,育雏前期生长良好。
30日龄时,饲养员发现个别鸡只突然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不喜欢活动,缩头缩颈呆立,排除黄绿色粪便,曾用头孢他啶、诺氟沙星等药物对症治疗未见效果。
5 d后,病死鸡数量迅速增加,每天死亡20~30只。
50日龄时共发病1 376只,死亡286只,病死率为21%。
笔者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方法确诊为鸡组织滴虫病。
立即采取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病情迅速得到控制。
2临诊表现该批雏鸡引进后生长良好,未见异常,在30日龄时有的突然急性死亡,死前见不到症状,有的病雏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不喜欢活动,缩头缩颈呆立,翅下垂,眼闭呈睡眠状,羽毛粗乱,无光泽,病雏排除黄绿色粪便,少数粪便带有血丝,头部皮肤发青、发蓝,呈蓝紫色,有“黑头病”之称,2~5 d死亡,死后多呈侧卧姿势。
3病理变化病死雏鸡面部、肉髯发青,眼结膜苍白,肛门外有大量灰黄色的粪便污染,有的口腔内存留大量的未吞噬的食料,嗉囊内有少量食物,心脏周围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表面色泽不均匀,有绿豆大小的黄绿色病灶,脾脏肿大有出血点,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坏死、溃疡、角质膜发黄,不易剥离;十二指肠黏膜潮红、肿胀、有坏死,空肠呈卡他性炎症,盲肠肿大,肠壁肥厚、变硬、似香肠,内容物干硬,变成干酪样凝固栓子,充满肠管,在栓子的横断面上见同心层状,中心坏死,直肠黏膜潮红,法氏囊有小点出血[2]。
一例雏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一例雏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作者:贾林亚等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08期组织滴虫病是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肝脏和盲肠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多发生于火鸡和雏鸡。
传播媒介为盲肠体内的异刺线虫虫卵。
由于该病主要侵害鸡的盲肠和肝脏,因此又称为“盲肠肝炎”;因鸡发病时鸡冠呈暗黑色,故该病也称为“黑头病”。
该病的传染性极强,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笔者现将一例雏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与体会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1.发病情况 2013年8月3日,河南省驻马店市王某养鸡场饲养的500只100日龄雏鸡先后发病。
患鸡先表现为两翅下垂,排灰绿色稀便,随后出现消瘦,部分雏鸡排黑色稀粪。
该场技术员用庆大霉素拌料、阿莫西林饮水,并添加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连续治疗3天,雏鸡群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发病数和死亡数逐渐增加,截至8月7日发病一百多只,死亡三十多只,损失严重,遂前来就诊。
2.临床症状患病雏鸡表现为精神不振、倦怠、翅下垂、步态僵硬、闭眼、头下垂贴胸或卷入翅下、厌食;早期排浅黄色或灰绿色的稀粪,随着病情的发展,个别严重病例排血便;部分鸡头部皮肤呈黑色或蓝紫色。
3.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雏鸡12只,特征性病变是盲肠炎和肝炎,但仅见一侧盲肠肿大有病变;肝脏表面散发或密集有黄豆大小的黄色或黄绿色圆形坏死灶,病灶中央稍凹陷,边缘稍隆起。
肠壁肥厚、充血,肠腔内充满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个别病死雏鸡有干酪样肠芯。
在肠黏膜固有层发现虫体。
个别病死雏鸡肺、肾、脾和肠系膜上也出现白色圆形坏死区。
4.实验室检验①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雏鸡心、肺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任何病菌;将上述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和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未发现任何病菌生长。
②病原学检测。
取发病症状典型的病死雏鸡肺脏、肝脏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鸡新城疫核酸病毒、禽流感核酸病毒,结果均为阴性。
③盲肠内容物镜检。
除去盲肠内容物和肠黏膜坏死与健康交界处的痂皮,然后取其黏膜表面的刮取物,用40℃生理盐水稀释后滴在载玻片上,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单个或多个近似圆形的虫体。
一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疗体会
一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疗体会作者:赵培任来源:《家禽科学》2021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S858.31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4-0021-02组织滴虫病又名叫黑头病或盲肠肝炎,该病主要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上。
以火鸡、幼龄鸡多发,但成年鸡也可感染,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在急性暴发期,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污染饮水、饲料或饲养用具等,健康的禽只食后可感染。
该病发生的季节性不明显,但以潮湿和高温的夏季多发。
组织滴虫病能影响禽的消化和吸收,并能汲取营养,分泌一些毒素,致使鸡只的发育受到影响,也容易继发一些细菌和病毒性疾病,严重的可引起鸡群大批死亡,可给养禽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20年7月,焦作市温县一养鸡户所饲养的雏鸡,先后发生以食欲废止、排血便、逐渐性消瘦和不断死亡等为特征的疾病,经笔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和实验室等综合诊断,最终确诊为鸡组织滴虫病。
随即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效果显著,现将具体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仅供养殖户参考。
1 发病情况2020年7月18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养鸡户从外地引进7周龄的雏鸡1000只进行繁育饲养,几天后,雏鸡群就陆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翅膀下垂,羽毛粗乱,不愿意走动,早期排淡黄色粪便,后期严重时粪便伴有大量血液,消瘦严重,死亡25只雏鸡。
根据症状咨询当地兽医,初步怀疑为球虫病,应用莫能菌素和克球粉进行治疗3d后,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发病鸡只和死亡鸡只还在不断增加。
截止7月25日,已发病100只,发病率达到10%,死亡30只,死亡率为30%。
2 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停止,羽毛凌乱,喜欢扎堆,行动不便,逐渐消瘦,饮水量增加。
排出的粪便早期呈淡绿色或淡黄色粪便,后期严重的病例排出的粪便混有大量的血液或出现血便,或在粪便中发现盲肠坏死性组织碎片。
个别后期严重的病雏鸡其鸡冠和头部出现黑色,也就是俗称为“黑头病”特征变化。
鸡、火鸡组织滴虫病诊断与防治
鸡、火鸡组织滴虫病诊断与防治组织滴虫病又名黑头病、传染性盲肠肝炎。
该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禽类肠道原虫病。
各品种、各年龄段的鸡均有较高的易感性,尤以3~12周龄的火鸡最为敏感。
目前国内组织滴虫病发病十分普遍,本文将有关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方法叙述如下。
(一)临床症状组织滴虫病潜伏期为5-8天,最初症状为粪便中出现砖红色粘液丝,长度达5-10厘米,随后转为硫磺色或褐色粪便的腹泻,有时伴有血液。
此时病鸡出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1.8-42.4℃),食欲减少,体重急剧减轻,消瘦,翅下垂,缩头嗜睡。
患病鸡多在症状出现后1周内死亡。
(二)病理变化该病主要病变局限于盲肠与肝脏,而其他脏器常无明显变化。
病变盲肠肿大,肠壁肥厚硬实。
肠腔充满干酪样的肠芯,形如香蕉。
盲肠病变过程由早期卡他性炎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致使盲肠肿胀,管壁增厚与肠腔内干酪性肠栓形成,后期盲肠浆膜面出现肉芽结节增生。
肝脏病变为圆形或不整圆形的坏死灶,病灶内常见许多细小的颗粒呈放射状分布,眼观似菊花,因此也称"菊花样"病灶。
随着病期延长,"菊花形"病灶中央组织坏死溶解,周边结缔组织增生,故而出现中央塌陷周边固堤的"碟形"病灶,上述盲肠和肝脏的病变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和诊断性。
(三)防治方法预防组织滴虫病基本对策是定期驱虫,以驱除组织滴虫的贮藏宿主鸡异刺线虫。
驱虫时选用盐酸左旋咪唑(口服,100-150毫克/羽)、噻苯唑(0.1%-0.15%混入饲料,连续7天)。
治疗该病则选用痢特灵(0.01%-0.02%的浓度饮水或拌入饲料,连续1周),抗组织滴虫-50(0.02%的浓度拌入饲料或饮水),甲硝唑是抗组织滴虫病最好的药物之一,其使用方法与剂量同抗组织滴虫-50,对严重病例,可口服甲硝唑50毫克(1/4片)/羽,每天2次,疗效很好。
鸡组织滴虫病诊断与防治
鸡组织滴虫病诊断与防治作者:孔祥来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22年第04期关键词:鸡组织滴虫病;诊断;防治0引言组织滴虫是威胁家禽健康生长的一类常见致病原,该种病原属于个体很小的原虫,寄生虫的侵染方式主要包括2种,一种寄生到细胞中,造成细胞生长发育不良,并表现出嚴重的贫血症状;另一种寄生在盲肠组织中,影响鸡的正常消化吸收。
组织滴虫病通常对雏鸡阶段的鸡造成严重威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成年阶段的鸡受到组织滴虫侵染后,大多表现出隐性感染,不会表现出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但是会对成年鸡健康生产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产蛋阶段的蛋鸡,表现为产蛋率显著下降,生长发育不良。
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能发现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生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常发生在每年夏秋季节。
如果不能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行诊断和防控,短时间内就会传播到整个雏鸡中,造成很高的发病率和淘汰率,使养殖户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制约一个地区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病例济南市平阴县的一个规模化家禽养殖场于2020年6月13日,向兽医站报告了一起发病病例。
养殖户于4月底从外地引进了一批1日龄蛋雏鸡,养殖到43日龄后,陆续出现生长发育不良、身体逐渐消瘦、严重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
接到报告后,兽医到达养殖场开展认真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该养殖户对雏鸡进行了比较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但在雏鸡养殖环境中存在很多成年阶段的鸡活动的痕迹。
由于采用地面平养,粪便堆积严重,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清理,圈舍中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
在发病后,养殖户并没有将患病鸡单独隔离,看到多种药物治疗无效后,才将患病病例进行单独隔离养殖。
对养殖场的养殖条件及卫生环境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并进行了病理解剖,初步判定为体内寄生虫病。
进行病理解剖的同时,采集病变的肠道组织和患病鸡排出的新鲜粪便。
首先对粪便进行充分稀释,将滤液滴加到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大量呈现钟摆摆动的圆形或卵圆形虫体存在,虫体一端存在鞭毛,鞭毛具有运动性。
家禽组织滴虫病新对策.doc
家禽组织滴虫病新对策概述:21世纪初,欧盟禁止了动物饲料行业中抗生素的使用;而近期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也令硝苯胂酸退出了美国市场,在这些影响下,对新的疾病控制策略的需求就显而易见了。
2015年,在底硝苯胂酸被淘汰之后,美国的家禽生产商正面临家禽因组织滴虫病死亡率升高的问题。
21世纪初,欧盟禁止了动物饲料行业中抗生素的使用;而近期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也令硝苯胂酸退出了美国市场,在这些影响下,对新的疾病控制策略的需求就显而易见了。
2015年,在底硝苯胂酸被淘汰之后,美国的家禽生产商正面临家禽因组织滴虫病死亡率升高的问题。
组织滴虫病是由鞭毛组织滴虫的感染所致,鞭毛组织滴虫可以以鞭毛和阿米巴状的形式存在。
当这种原生动物被摄入后,它首先感染盲肠,然后通过血流迁移到肝部,最后通过粪便或在盲肠虫鸡异刺线虫的卵中排出体外。
多数的感染是由于鸡只摄入了受到感染的盲肠虫卵,有时候是因为直接接触了受到疫情影响的其他禽只。
在虫卵或幼虫内的这种原生动物颇具抗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禽群中传播。
到目前为止,共有3种方式可以应对这种疾病:1.应用具有针对这种原生动物寄生虫活性的新抗生素2.联合使用植物提取物、精油和有机矿物质3.研制疫苗对使用抗生素的反对从立法和消费者角度,人们都反对使用抗生素以及原生动物对抗生素处理所产生抗性所致的风险。
使用精油(比如牛至精油)来抗击疾病因为效力和耐药性的问题而变得复杂。
由于过去抗生素的普遍使用,疫苗的研制和批准过程缓慢。
研究人员正在使用组织滴虫病的致病寄生虫来研制疫苗,这项工作仍处在研发阶段,生产疫苗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当前还在进行很多大规模的试验,但是要找到解决方案还需要数月的时间。
应对组织滴虫病的可用选择在硝苯胂酸退出市场后,家禽生产商如今都转而采取饲料原料的组合策略来抗击鸡传染性盲肠肝炎(黑头病)。
所采取的策略构成了一个全面的饲喂计划的一部分,饲喂计划还包括不同饲料添加剂的组合使用,以限制原生动物的生长。
鸡球虫病与组织滴虫病的鉴别诊断
鸡球虫病与组织滴虫病的鉴别诊断(安徽省凤阳县畜牧兽医局张乃德233100)鸡球虫病和组织滴虫病均属于寄生虫病中的原虫病,鸡球虫隶属原生动物门、复顶亚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科,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鸡球虫有7个种,即堆型、布氏、巨型、和缓、毒害、早熟、柔嫩艾美耳球虫,这7种的球虫在我国均有报道;组织滴虫隶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单尾滴虫科、组织滴虫属。
两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解剖症状上有许多类似处,比较容易误诊,本文就两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几个方面加以比较,供养鸡户和广大基层兽医工作者参考。
1.流行病学1.1鸡球虫病通常多在温暖多雨的季节流行,一般多发生于15~50日龄鸡,毒害艾美耳球虫病常见于10~14周龄的育成母鸡。
球虫卵囊的抵抗力非常强,在土壤中可生存4~9个月,对许多化学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饲养管理条件差是发生球虫病的主要因素,如卫生条件恶劣、垫料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饥饿并且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等最易暴发球虫病,且蔓延迅速。
1.2鸡组织滴虫病一般通过消化道感染,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但在温暖、潮湿、多雨的夏秋季节发生较多。
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突然改变饲料和管理方式都易促进该病的发生,2周~4月龄的鸡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高。
2.临床症状2.1鸡球虫病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经过。
急性型:以雏鸡发病为主,病雏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羽毛松乱,两翅下垂,渴欲增加,嗉囊内充满液体。
鸡冠和可视粘膜苍白、贫血,排泄物呈水样带血或血便。
泄殖腔外周的羽毛为排泄物污染而粘连在一起。
病后期常发生神经症状如痉挛、昏迷等,不久即死亡,死亡率可达50-100%。
慢性型:以成年鸡发病为主,多见于4-6月的育成鸡或成年鸡,主要特点是病鸡逐渐消瘦,足和翅出现轻瘫,产蛋量减少,有间歇性下痢,间或见血便。
2.2鸡组织滴虫病潜伏期7-20天,常在感染后11天出现症状。
病雏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至废绝,身体蜷缩,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嗜眠,下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引起的禽类盲肠和肝脏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原虫病。
该病原主要侵害肝和盲肠,又名盲肠肝炎;因发病后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头部颜色发紫,因而又称黑头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在加拿大、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一些主要火鸡饲养国,非常普遍。
本病以侵害火鸡为主,其他家禽易感性不高,但组织滴虫可以引起家禽的生长发育迟缓、产蛋下降,阻碍养禽业健康发展,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都有此病的报道。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最初是以火鸡阿米巴原虫(Amoebameleagridis)的名字来描述的,但在具有鞭毛的特征发现后,Tyzzer才把这种原虫重新命名为火鸡组织滴虫。
另外一些因子如毛滴虫和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也已被列为黑头病病原。
假黑头病(pseudo blackhead)一词已被普遍用于对抗组织滴虫药物无反应的病例。
火鸡组织滴虫为多样性虫体,大小不一。
非阿米巴阶段的火鸡组织滴虫近似球型,直径为3~16μm。
阿米巴阶段虫体是高度多样性的,常伸出一个或数个伪足,有一个简单的、粗壮的鞭毛,长6~11μm;有一个大的小楯(pelta)和一根完全包在体内的轴刺(axostyke);副基体呈V形,位于核的前方;细胞核呈球型、椭圆形或卵圆形,平均大小为2.2×1.7μm。
在组织切片中,组织滴虫没有鞭毛,它可以下列几种不同阶段存在:①“侵袭”阶段的虫体存在于病变边缘地区,虫体大小为8~17μm,呈阿米巴形,可形成伪足;②“营养性”阶段的虫体较大,大小为12~21μm,数目更多。
成簇地出现在变性组织的空泡中;③第三阶段的虫体存在于陈旧的病变中,有嗜伊红性,虫体较小,可能是一种变性型虫体。
2 流行病学
组织滴虫的自然宿主很多,如火鸡、鸡、鹧鸪、鹌鹑、孔雀、珍珠鸡、锦鸡等均可感染组织滴虫,其中火鸡最易感,感染死亡率可达100%。
成年鸡的死亡率较低,主要为温和型感染,来航鸡的感染率为5%,死亡率为3%,但雏鸡的感染率可达39.4%,死亡率为35.7%;鹌鹑发病率为29.5%,死亡率为13.2%;乌骨鸡实验室感染发病率45.5%,死亡率30%;蓝孔雀发病率为40%,死亡率20%。
组织滴虫可与球虫、蛔虫、隐孢子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其他感染因素的存在亦可促进组织滴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加剧病情,使病程加快,死亡率增加。
本病通过消化道感染。
组织滴虫因有异刺线虫虫卵的卵壳保护,在外界能生存较长的时间,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蚯蚓吞食土壤中的异刺线虫虫卵或幼虫后,组织滴虫随即进入蚯蚓体内而使之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鸡食入这样的蚯蚓和异刺线虫虫卵均可引起发病。
有报道说鸡组织滴虫在蚯蚓体内至少可生存33个月。
在没有异刺线虫和蚯蚓作保护时,组织滴虫在外界数分钟内即死亡。
在野生动物群体中,雉和北美鹑类可充当保虫宿主,节肢动物中的蝇、蚱蜢、蟋蟀等都可作为机械性传播媒介。
3 临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2d,最短5d。
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蓬乱、两翅下垂、行走如踩高跷步态、闭目、头弯于翅内、下痢、排浅黄色或硫磺色粪便。
严重的病例粪便带血。
由于病鸡的鸡冠呈暗黑色,所以有人称之为“黑头病”。
4 病理变化
组织滴虫病主要病变是盲肠肝炎。
一般是一侧的盲肠发生病变,也有两侧同时出现病变。
盲肠壁增厚,粘膜肿胀出血或溃疡,由于粘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盲肠腔,使盲肠异常膨大。
当渗出物干酪化后,就形成了一种干燥坚硬、干酪样的盲肠肠芯,堵塞整个肠管。
肝脏肿大。
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的稍有凹陷的溃疡病灶;溃疡面呈淡黄色或淡绿色,边缘较整齐或呈锯齿状稍隆起,其大小和数量不同,此即为肝脏表面的特征的菊花病灶,少数为圆形凹陷的碟状;从剖面可见坏死灶向肝实质发展。
雏鸡病变以盲肠出血为主,除盲肠病变外,也表现心包炎、气囊炎、肝包膜炎等病变。
也有报道,盲肠无病变而出现肝破裂的病例。
5 组织病理学
在受害初期,盲肠壁充血和异嗜细胞浸润,这种变化可能是对细菌、组织滴虫和异刺线虫幼虫的联合反应。
感染后第5~6d,在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之间,可见到数量众多的组织滴虫,呈灰白色淡染的卵圆型小体。
同时,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异噬细胞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盲肠内有一个由脱落上皮、纤维素、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盲肠内容物共同组成的肠芯。
肠芯最初形状不定,略带红色,大约到12d时,成为由连续一层层渗出物浓缩而成的一种分层、坚硬、淡黄色的物体。
第12~16d时,盲肠组织中出现巨细胞,凝固性坏死和组织滴虫的侵害可延伸到肌层,接近浆膜。
大约第17~21d,肌层中的组织滴虫减少,主要集中到浆膜层附近。
大量巨细胞形成,并可能出现显著的肉芽肿,凸出于浆膜面。
康复以后,陈旧的病变以分散于组织中的淋巴样中心为特征。
进而可发生肠芯被排出和上皮再生,但盲肠壁异常薄,隐窝变浅。
肝脏早期的显微病变出现在感染后第6~7d,在靠近肝门静脉处有成小簇的异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很少见到组织滴虫。
大约在10~14d,病变扩大,某些部位融合成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广泛浸润,异嗜细胞数量中等。
病变中心的肝细胞坏死和崩解。
在靠近病变外围区域的陷窝中可见到单独或成簇的组织滴虫。
从感染后14~21d,坏死逐渐加重,结果形成只有网状物质和细胞碎片的大面积区域。
在这个阶段,组织滴虫通常呈小体状出现在巨噬细胞内。
如果康复,在纤维变性区和肝细胞再生处,仍保留有淋巴细胞性病灶。
6 诊断
诊断此病一般是以生前排出特征性硫磺色粪便,剖检肝脏典型坏死灶及盲肠的干酪样肠芯和肿大变化为依据。
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以排除侵害盲肠和肝脏的其他因素的感染。
同时,组织滴虫可与球虫、蛔虫、隐孢子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诊断时应注意区别。
虫体检查是本病确诊的依据。
采用刚扑杀或刚死亡的病禽的肝组织和盲肠粘膜制作悬液标本,在保温的显微镜台上观察可见大量圆形或卵圆型的虫体,以其特有的急速的旋转或钟摆状态运动,虫体一端有鞭毛,若维持在30~40℃还可见到虫体的伪足。
也可作肝组织触片检查虫体。
用肝组织和盲肠制作石蜡切片时,组织滴虫在HE染色时虫体着色较淡,以单个、成群或连片的形式存在于坏死的组织中,虫体大小为5~20μm。
7 防治
7.1 综合防治由于组织滴虫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异刺线虫卵进行,所以定期驱除体内的异刺线虫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此外,还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鸡舍的干燥、清洁、通风和光照良好。
应防止鸡群过分拥挤,注意饲料的营养平衡。
7.2 药物防治本病尚无特效药物,临床常采用下列药物:
痢特灵治疗用0.04%,混于饲料,连用7~10d;预防用0.011%~0.022%,混于饲料,休药期为5d。
甲硝哒唑治疗用0.02%,混于饲料,每日3次,连用5d,疗效率达90%。
二甲基咪唑治疗用0.06%,混于饲料,疗程不得超过5d,不要喂正在产蛋的鸡群;预防用0.015%~0.02%,混于饲料,休药期为5d。
卡巴胂预防用0.015%~0.02%,混于饲料,休药期为5d。
异丙硝唑咪治疗用0.025%,混于饲料,疗程7d;预防用0.0625%,混于饲料,休药期为4d。
硝苯胂酸预防用0.0187%,混于饲料,休药期为4d。
本病还可选用新胂凡钠明或盐酸二氯苯胂,中药四季青煎剂治疗有一定效果。
若混合感染,应查明病因,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