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组织滴虫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引起的禽类盲肠和肝脏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该病原主要侵害肝和盲肠,又名盲肠肝炎;因发病后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头部颜色发紫,因而又称黑头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在加拿大、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一些主要火鸡饲养国,非常普遍。本病以侵害火鸡为主,其他家禽易感性不高,但组织滴虫可以引起家禽的生长发育迟缓、产蛋下降,阻碍养禽业健康发展,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都有此病的报道。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最初是以火鸡阿米巴原虫(Amoebameleagridis)的名字来描述的,但在具有鞭毛的特征发现后,Tyzzer才把这种原虫重新命名为火鸡组织滴虫。另外一些因子如毛滴虫和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也已被列为黑头病病原。假黑头病(pseudo blackhead)一词已被普遍用于对抗组织滴虫药物无反应的病例。

火鸡组织滴虫为多样性虫体,大小不一。非阿米巴阶段的火鸡组织滴虫近似球型,直径为3~16μm。阿米巴阶段虫体是高度多样性的,常伸出一个或数个伪足,有一个简单的、粗壮的鞭毛,长6~11μm;有一个大的小楯(pelta)和一根完全包在体内的轴刺(axostyke);副基体呈V形,位于核的前方;细胞核呈球型、椭圆形或卵圆形,平均大小为2.2×1.7μm。

在组织切片中,组织滴虫没有鞭毛,它可以下列几种不同阶段存在:①“侵袭”阶段的虫体存在于病变边缘地区,虫体大小为8~17μm,呈阿米巴形,可形成伪足;②“营养性”阶段的虫体较大,大小为12~21μm,数目更多。成簇地出现在变性组织的空泡中;③第三阶段的虫体存在于陈旧的病变中,有嗜伊红性,虫体较小,可能是一种变性型虫体。

2 流行病学

组织滴虫的自然宿主很多,如火鸡、鸡、鹧鸪、鹌鹑、孔雀、珍珠鸡、锦鸡等均可感染组织滴虫,其中火鸡最易感,感染死亡率可达100%。成年鸡的死亡率较低,主要为温和型感染,来航鸡的感染率为5%,死亡率为3%,但雏鸡的感染率可达39.4%,死亡率为35.7%;鹌鹑发病率为29.5%,死亡率为13.2%;乌骨鸡实验室感染发病率45.5%,死亡率30%;蓝孔雀发病率为40%,死亡率20%。组织滴虫可与球虫、蛔虫、隐孢子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其他感染因素的存在亦可促进组织滴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加剧病情,使病程加快,死亡率增加。

本病通过消化道感染。组织滴虫因有异刺线虫虫卵的卵壳保护,在外界能生存较长的时间,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蚯蚓吞食土壤中的异刺线虫虫卵或幼虫后,组织滴虫随即进入蚯蚓体内而使之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鸡食入这样的蚯蚓和异刺线虫虫卵均可引起发病。有报道说鸡组织滴虫在蚯蚓体内至少可生存33个月。在没有异刺线虫和蚯蚓作保护时,组织滴虫在外界数分钟内即死亡。在野生动物群体中,雉和北美鹑类可充当保虫宿主,节肢动物中的蝇、蚱蜢、蟋蟀等都可作为机械性传播媒介。

3 临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2d,最短5d。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蓬乱、两翅下垂、行走如踩高跷步态、闭目、头弯于翅内、下痢、排浅黄色或硫磺色粪便。严重的病例粪便带血。由于病鸡的鸡冠呈暗黑色,所以有人称之为“黑头病”。

4 病理变化

组织滴虫病主要病变是盲肠肝炎。一般是一侧的盲肠发生病变,也有两侧同时出现病变。盲肠壁增厚,粘膜肿胀出血或溃疡,由于粘膜渗出的浆液性和出血性渗出物充满盲肠腔,使盲肠异常膨大。当渗出物干酪化后,就形成了一种干燥坚硬、干酪样的盲肠肠芯,堵塞整个肠管。肝脏肿大。表面有圆形或不规则的稍有凹陷的溃疡病灶;溃疡面呈淡黄色或淡绿色,边缘较整齐或呈锯齿状稍隆起,其大小和数量不同,此即为肝脏表面的特征的菊花病灶,少数为圆形凹陷的碟状;从剖面可见坏死灶向肝实质发展。雏鸡病变以盲肠出血为主,除盲肠病变外,也表现心包炎、气囊炎、肝包膜炎等病变。也有报道,盲肠无病变而出现肝破裂的病例。

5 组织病理学

在受害初期,盲肠壁充血和异嗜细胞浸润,这种变化可能是对细菌、组织滴虫和异刺线虫幼虫的联合反应。感染后第5~6d,在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之间,可见到数量众多的组织滴虫,呈灰白色淡染的卵圆型小体。同时,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异噬细胞的数量也有所增加。盲肠内有一个由脱落上皮、纤维素、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盲肠内容物共同组成的肠芯。肠芯最初形状不定,略带红色,大约到12d时,成为由连续一层层渗出物浓缩而成的一种分层、坚硬、淡黄色的物体。第12~16d时,盲肠组织中出现巨细胞,凝固性坏死和组织滴虫的侵害可延伸到肌层,接近浆膜。大约第17~21d,肌层中的组织滴虫减少,主要集中到浆膜层附近。大量巨细胞形成,并可能出现显著的肉芽肿,凸出于浆膜面。康复以后,陈旧的病变以分散于组织中的淋巴样中心为特征。进而可发生肠芯被排出和上皮再生,但盲肠壁异常薄,隐窝变浅。

肝脏早期的显微病变出现在感染后第6~7d,在靠近肝门静脉处有成小簇的异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很少见到组织滴虫。大约在10~14d,病变扩大,某些部位融合成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广泛浸润,异嗜细胞数量中等。病变中心的肝细胞坏死和崩解。在靠近病变外围区域的陷窝中可见到单独或成簇的组织滴虫。从感染后14~21d,坏死逐渐加重,结果形成只有网状物质和细胞碎片的大面积区域。在这个阶段,组织滴虫通常呈小体状出现在巨噬细胞内。如果康复,在纤维变性区和肝细胞再生处,仍保留有淋巴细胞性病灶。

6 诊断

诊断此病一般是以生前排出特征性硫磺色粪便,剖检肝脏典型坏死灶及盲肠的干酪样肠芯和肿大变化为依据。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以排除侵害盲肠和肝脏的其他因素的感染。同时,组织滴虫可与球虫、蛔虫、隐孢子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诊断时应注意区别。

虫体检查是本病确诊的依据。采用刚扑杀或刚死亡的病禽的肝组织和盲肠粘膜制作悬液标本,在保温的显微镜台上观察可见大量圆形或卵圆型的虫体,以其特有的急速的旋转或钟摆状态运动,虫体一端有鞭毛,若维持在30~40℃还可见到虫体的伪足。也可作肝组织触片检查虫体。用肝组织和盲肠制作石蜡切片时,组织滴虫在HE染色时虫体着色较淡,以单个、成群或连片的形式存在于坏死的组织中,虫体大小为5~20μm。

7 防治

7.1 综合防治由于组织滴虫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异刺线虫卵进行,所以定期驱除体内的异刺线虫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还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鸡舍的干燥、清洁、通风和光照良好。应防止鸡群过分拥挤,注意饲料的营养平衡。

7.2 药物防治本病尚无特效药物,临床常采用下列药物:

痢特灵治疗用0.04%,混于饲料,连用7~10d;预防用0.011%~0.022%,混于饲料,休药期为5d。

甲硝哒唑治疗用0.02%,混于饲料,每日3次,连用5d,疗效率达90%。

二甲基咪唑治疗用0.06%,混于饲料,疗程不得超过5d,不要喂正在产蛋的鸡群;预防用0.015%~0.02%,混于饲料,休药期为5d。

卡巴胂预防用0.015%~0.02%,混于饲料,休药期为5d。

异丙硝唑咪治疗用0.025%,混于饲料,疗程7d;预防用0.0625%,混于饲料,休药期为4d。

硝苯胂酸预防用0.0187%,混于饲料,休药期为4d。

本病还可选用新胂凡钠明或盐酸二氯苯胂,中药四季青煎剂治疗有一定效果。若混合感染,应查明病因,联合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