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学-原虫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的溶解
贫血 黄疸
血管壁受损
皮下水肿、肝脏 损伤
虫体大量消耗糖 低血糖症和酸中毒
3、症状
动物易感性不同,临床症状不同 皮下水肿和胶样浸润为本病的显著症状之一,浮肿多见在胸前、
腹下等部位
马易感性比较强,多呈急性 潜伏期2~8天 体温升高,高热稽留3~10天后恢复正常,3-6天后再度上升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贫血, 眼结膜充血,黄染、苍白 ,有时有出血斑 体表水肿、 迅速消瘦,衰竭而死
骆驼和牛感染本虫后,多呈慢性经过,动物免疫力低下时发病, 情况与马相似。牛特有症状耳尖、尾尖干性坏死
4、诊断
根据症状 流行病学 病原学检查
Biblioteka Baidu压滴标本检查 血片检查 试管、毛细管集虫检查 动物接种实验
血清学检查 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试验、
凝集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5、治疗
对幼犬危害较轻 流行区,幼犬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
感染后症状轻 非流行区,群体免疫水平低,从流行区
引入新犬,出现暴发性流行
2、症状
慢性经过 精神沉郁 喜卧怠动 发热 贫血 黄疸 血红蛋白尿 消瘦
急性型的病例 犬由非疫区进入疫区时 1~2天内死亡 无明显临床症状
3、诊断
了解疫情:本病在当地的流行情况,有无传播 本病的蜱,病犬是否刚由非疫区到疫区等流行 病学资料;
传播媒介:微小牛蜱、无色牛蜱、环形牛蜱、外翻扇 头蜱、囊形扇头蜱、附尾扇头蜱、刻点血蜱。我国已 证实的仅有微小牛蜱
发病季节: 6-9月 易感动物: 犊牛 发病率高 症状轻 死亡率低
成年牛 发病率低 症状重 死亡率高
2、致病与症状
破坏红细胞 毒素作用
体温升高 稽留热型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便秘或腹泻 贫血 黄疸 血红蛋白尿 慢性病例渐进性贫血、消瘦
在非流行季节引进或调运犬只,在犬只 调入和调出前对其做药物处理
当从非流行区向流行区调运犬时,应用 特效药进行药物预防
五、隐孢子虫病
人兽共患病
病原属于隐孢科、隐孢子虫属
鼠隐孢子虫(C.muris) 家畜 胃黏膜上皮细胞 小隐孢子虫(C. parvum)家畜 小肠上皮细胞 火鸡隐孢子虫(C. meleagridis) 禽肠道 贝氏隐孢子虫(C. baileyi) 禽法氏囊 泄殖腔 呼吸道
临床症状:在发病季节,病犬出现高热,贫血, 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临床症状
血液检查:在血液涂片中发现红细胞内的虫体 即可确诊
4、治疗
硫酸喹啉脲 三氮咪 咪唑苯脲
在应用特效药治疗的同时,应对症治疗
5、预防
首先应该灭蜱,根据蜱的活动规律,进 行有计划的灭蜱工作,消灭犬体、犬舍 以及运动场上的蜱
火鸡组织滴虫以二分裂方式增殖 生活史 盲肠的火鸡组织滴虫被鸡异刺线虫
吞食,继而进入其卵而得到保护,能在虫卵内 长期存活,鸡感染异刺线虫时,感染组织滴虫
2、症状与病变
潜伏期7-12天 火鸡最敏感、雏禽易感 病禽呆立,翅下垂,羽毛粗乱,硫黄色粪便 “黑头” 病禽冠、髯发绀,呈黑色
特征性病变 盲肠 溃疡 增厚 肿大 含有干酪样内容物 肝 表面有黄绿色圆形坏死灶
动物疾病概论(原虫病)
一、伊氏锥虫病
苏拉病
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
马属动物、牛、水牛、骆驼等 动物的血液(淋巴液)和造血器官
1、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家畜
马、牛、驼、猪、犬等
野生动物 鹿、象、虎等
实验动物 兔、豚鼠、大白鼠、小白鼠等
传染源:发病动物 带虫者
传播途径:吸血昆虫(虻和吸血蝇类)
3、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症状 病原体检查
采血涂片经染色后镜检 免疫学方法
4、治疗
锥黄素(吖啶黄,黄色素,Acriflavine) 三氮咪(Diminazene aceturate,贝尼尔
Berenil) 咪唑苯脲(Imidocarb,Imizol) 用药的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健胃、强
3、诊断
症状 特征性的病变 病原检查
用加温40℃生理盐水稀释盲肠粘膜刮下内容物, 进行镜检
4、防治
灭滴灵(甲硝达唑Metronidazole) 痢特灵、二甲硝咪唑(Dimetridazole)、
异丙硝达唑、洛硝达唑
定期进行异刺线虫的驱虫工作 火鸡与鸡不同场饲养
三、双芽巴贝斯虫病
莫林Samorin)
6、预防
药物预防 加强管理 消灭虻、厩蝇等媒介
二、组织滴虫病
黑头病 传染性盲肠肝炎
火鸡组织滴虫(H. meleagridis)
火鸡、鸡、孔雀、雉鸡、珠鸡、鹧鸪及 鹌鹑等
寄生于肝脏和盲肠
1、病原特征
多形性虫体,大小不一
盲肠腔内的虫体长8~15μm,有一根鞭毛 肠和肝组织中的虫体无鞭毛,有伪足
病原:巴贝斯属的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
宿主:黄牛、奶牛、水牛、瘤牛 寄生部位:红细胞
红尿热 得克萨斯热 蜱热
1、流行病学
分布:中南美洲、南欧、北非、南非、南亚、澳大利 亚等地//我国的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辽宁、 浙江、江苏、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福建、 广西、广东、西藏、台湾等地
分布:
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阿拉善盟和河北北部一 带,主要感染骆驼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以感染黄牛、水牛、奶牛、 马属动物和其它动物
季节:7-9月为最多发
2、致病作用
毒素作用
毒素来源 虫体增殖 代谢产物
宿主产生抗体 虫体溶解
毒素作用的结果
中枢神经受损
体温升高 运动障碍
造血器官受损
贫血
心、补液
5、预防
灭蜱和防止蜱叮咬动物 药物预防 咪唑苯脲缓释注射液 4个月 疫苗
四、犬巴贝斯虫病
病原:
中国
吉氏巴贝斯虫(B. gibsoni) 长角血蜱
其它国家 犬巴贝斯虫(Babesia canis) 血红扇头蜱
宿主:犬、军犬、警犬、猎犬
寄生部位:红细胞 边缘或偏中间
1、流行特点
萘磺苯酰脲(Sulphonated naphthylamine)(苏拉明 Suramin或拜尔205)
喹嘧胺(Quinapyraroine)(安锥赛Antrycide) 三氮脒(Diminayene aceturate)(Berenil贝尼尔,血
虫净) 氯化氮胺菲啶盐酸盐(Isometamidium chloride)(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