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练习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3)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3)
第五、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
11、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
12、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带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带答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研究目标:1、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领略言外之意和景外之韵。
2、感悟初盛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考,体味丰富的情感。
研究重难点:意象和意境,人生哲学研究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课时:1课时研究过程:课前预案:注音:滟滟芳甸,水村渔市,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导入新课:这首诗是___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诵读,找出全文的线索:划分层次:月下之景:月色无垠,月色纯净。
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
___之情:___,游子思归。
三、品读第一部分:1、这八句写了什么意象?给这幅图画命名。
请大家自己找出意象。
”命名为“春江花月图”。
2、用几个词语概括这幅图画的意境。
壮丽高远,清幽静谧,朦胧恬静,空灵梦幻。
四、品读第二部分,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互相关系。
面对空阔静谧的___美景,面对一轮皓月,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他的感慨与其他古代诗人有何不同?___认为,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
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___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这正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五、品读第三部分,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1、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一句“徘徊”的妙处。
通过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2、“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不忍离去,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
3、“鱼龙”“鸿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
鱼龙、鸿雁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重点)2、理解诗歌所呈现的景色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体会诗中景、理、情的融合。
(难点)【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年-720年),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
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
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
《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作仅存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另一首就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
【背景介绍】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
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
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
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
【文体知识】《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书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作过此曲。
张若虚这首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
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古今评说】《春江花月夜》谓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享有“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读准字音】滟滟(yàn)芳甸(diàn)霰(xiàn)汀(tīng)捣衣砧(zhēn)碣石潇湘(jié)1【解读题目】文章标题包含了几种意象?哪个意象贯穿全诗?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找出对应的诗句。
【划分层次】根据诗歌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写在下表中的空缺之处。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导学案春江花月夜一、 学习目标1. 学习《春江花月夜》,理解诗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体会诗歌诗情、画意、哲 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2. 了解一些诗词鉴赏常用术语,继续积累古诗常见意象的知识:3. 背诵《春江花月夜》:4. 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二、 学习重难点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可怜:值得怜悯;可爱:可惜。
月华:月光:(二)理解鉴赏阅读《春江花月夜》,回答下列问题3. 划分这首诗的层次结构,概扌舌每个部分的大意,并简述诗歌的脉络。
(B 级)明确: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丿I 句为第一部分,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 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 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从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 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本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月亮升起一月下美景一月下思妇一月亮落下)作为全 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 情景目标1、3三、学习过程(-)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淞淞ydn纤尘xidn 似霰xidn皎皎jido 2. 解释下列词语淞淞: 宛转: 芳甸: 纤尘: 皎皎: 江Bt :ZE Bl- pdn 扁舟pian 捣衣砧zhOn 碣石ji6水中月光闪烁的样子。
曲折:辗转。
芳草丰茂的原野。
微尘,也比喻微细污垢。
形容很白很亮。
江边。
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4.试概括诗的主旨。
明确:这首诗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主旨)5.请根摇开头的八句诗句,结合自己的想象,用散文化的笔调,描写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不少于200字。
《春江花月夜》导学作业(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作业【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诗歌脉络,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过程目标:抓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进入诗歌情境。
3.情感目标: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学习过程】一、课前作业:整体感知1.给加点的字注音。
..()捣衣砧.()..()霰.()徘徊汀.()碣.石()2.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3. 结构上,此诗既以____ _ ___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__ _ 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4.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有一句是“景、理、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请根据评价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二、课堂学习:鉴赏探讨1.景物美(1)采用了哪些意象?重点写的是哪个意象?运用什么手法?突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2.哲理美(1)具有哲理意味的几句诗句,采用了什么意象?良辰美景,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哲学思考?(2)结合“月”这一意象分析,思考哲理部分的这些诗句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3.人情美(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最后八句,主要采用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含义?烘托了什么意境?又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4.名句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些人常常把“生”字错写为“升”,你认为“生”好,还是“升”好,请简要赏析。
四、课后练习:巩固提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预习案】1.了解?春江花月夜?根本常识,预习有关月亮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含义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清商曲辞、吴声歌。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究宇宙的奇妙微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风格宛转美丽,抒情幽怨缠绵。
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
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到达了完善统一。
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根底。
对诗歌的继承和开展,影响极为深远。
2.熟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其中的情感。
【课堂案】一、导入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古往今来,人们遥望星空,总会生发无尽的遐想。
一轮明月,一处春江,几处花林,悄悄地也是悄悄地等待千百年来历代读者的到来,等待我们的领悟。
今日我们就来倾听一曲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张假设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抱负的高远意境。
〔加:有“明月诗人〞之称〕三、初读感知:层次结构2.层次感知此诗应分成三个局部:开头八句为第一局部,写月下之景;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清澈的奇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其次局部,写月下之问;由孤月“照〞孤人,人月相伴,思考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局部,写月下之情;由眼前的飘移不定的白云,进而写扁舟游子的离愁别绪,从而讴歌人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幸福的憧憬。
详细而言,这一局部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终为一层,写游子思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课前课后).doc
不胜扁舟扁担徘徊捣衣磁潇湘碣右但见:摇情: 碣石:靑枫浦上不胜愁鸿雁尙龙潇湘:春江花月夜导练案吕江波【预习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诗歌。
2、质疑讨论、探究诗歌内容。
3、诵读诗歌,设计个性诗歌诵读展现。
一、【知识卡片】1.了解作者及诗的相关知识⑴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⑵诗的相关知识:《春江花月枚》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枚》,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听录音诵读诗歌给加线的字注音腦他芳甸似霰辽上红尘复皎逋上3、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W:霰:扁舟了:明月楼: 月华:可怜楼上月徘徊水成文二、品读探究1、在这首诗歌屮,表现月亮变化过程的诗句分别是哪四句?2、结合上面问题的理解那么你认为木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大概层意。
3、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赏读诗歌前八旬,诗人写到了哪些意彖?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优美生动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5、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岀了什么样的问题?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用原文诗句回答)三|、诵读设计诵读是对诗歌的情感、意境理解感悟的再现,表演朗读是对诗歌的再创作。
同学们把你的诵读设计,进行组内研讨后,告知班级诵读导演。
我的诗歌我做主!四、我的质疑五、日常积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象表达情感举例思念,怀想,寂寞,冷落,凄美。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案).doc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习目标L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屮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整体了解,朗读理解。
一、导入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 O 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了解作者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
唐代诗人。
扬州(今屈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屮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
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
工诗,尤擅七言。
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
今仅存诗两首。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I日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別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
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三、朗读、理解1、听配乐朗读2、自由朗读3、看注解,查工具书,问同学,弄懂下列词语:连海平:江潮入海,海江相平。
共潮生:明月和潮水一同生长。
iffiiffi: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
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空里流霜不觉飞: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又感觉不到它的飞动。
青枫浦上不胜愁: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浏阳县。
专题1《春江花月夜》导学设计(含答案)
春江花月夜一、诗人名片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
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
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
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二、诗词故事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浮沉录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在今天已家喻户晓,但是,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这篇杰作虽然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凡乐府皆见录的《乐府诗集》保存下来,但由宋到明代前期,还是始终没有人承认它是一篇值得注意的作品,更不用说承认它是一篇杰作了。
明代嘉靖时期(16世纪中叶),李攀龙的《古今诗删》选存此诗,可以说是张若虚及其杰作在文坛的命运的转折点。
随着“初唐四杰”的地位与作品被重新评估和重视,这篇属于这个流派的杰作开始闪耀其耀眼的光辉。
——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三、文题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
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温庭筠一首。
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于张若虚了。
一、诵读,整体感知1.本诗共36句,朗读起来不方便,可据诗的内容和用韵特点(四句一韵)进行切分,不妨看成由九首绝句、三类诗组成:(1)写景诗(前八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幽静纯美景色,景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复习课程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主备人学习目标:1、找出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诗歌的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3、懂得诗人由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学习重点: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结合书本P6注释)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熟读诗歌,结合诗后注释理解全诗大意,说得出全诗表达的情感。
二、课堂学习探讨(一)导入新课(二)预习检测(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关于层次划分有很多观点,请选用自己心仪的,答案仅作参考)(1-8 )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整体的,空灵的。
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壮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走进作者:,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
这一首却完全突破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之苦,面貌为之一新。
分析句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四句总写景象。
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之中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
入题即是一幅壮丽的画面:。
“”,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
月光闪耀千万里远,又有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流宛转。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二、方法指导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三、预习导引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背景再现《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2、字音辨识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3、词语释义滟滟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5、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提示:本诗可以分为三层)四、预习疑难:xx五、课堂学习导入语: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1、诵读指导①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②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③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部分为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第二部分为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间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余下二十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的离愁别绪3、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明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表明天不知天上宫阙,仿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明确: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7、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明确: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8、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9、春江花月夜中中心景物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月亮,结构上起线索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10、月亮是诗歌的主要意象,结合本文及所学课文思考一下月亮意象的深刻内涵?明确:第一、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再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第二、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如“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江潭落月复西斜”等句;有代表性的还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第四、展示广阔情怀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第五、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11、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明确: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12、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主备人:备课组长: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诵读欣赏,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作者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一、自主学习1、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基础积累1、字音积累滟滟()芳甸( ) 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2、词语释义滟滟:芳甸:可怜:但见:扁舟子: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无限路:3、课文填空①《春江花月夜》中体现诗人对宇宙人生哲理思考的诗句是:。
②?江月何年初照人?③不知江月待何人,。
④可怜楼上月徘徊,。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
⑥,皎皎空中孤月轮。
⑦斜月沉沉藏海雾,。
3、请同学们搜索、整理古典诗词中吟诵“月亮”的佳句?--------------------------------------------------------------------------------------------------------------------------------------------------------------------------------------------------------------------------------------------------------------------------------------------------------------------------------------------------------------------------------------------------------------------------------------------------------------------------------------------------------------------------------------------------------------------------------------------------------------二、合作探究置身诗境1、读诗歌同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符合原作的描绘,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春江花月夜导学(有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反复诵读,熟练背诵课文;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赏析诗歌的景致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意境,感悟人生真理。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写景、言理与抒情的完美结合。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家档案张若虚,初唐诗人,扬州人。
诗文与、、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仅存诗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少妇春思之情;另一首《春江花月夜》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曾被闻一多先生赞誉为“”,张若虚也因此“孤篇盖全唐”的杰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末王闿运语)。
2、字音辨识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捣衣砧上()碣石()潇湘()()3、词语释义滟滟: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预习疑难:二、文本研习(一)、诵读指导①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②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③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二)(独学)整体感知,把握层意与主旨:1、本诗题目令人心驰神往:、、、、,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其中““字是全诗的核心词语,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请圈出诗句中表现这一过程的词句-----------------------------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根据提示划分层次。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4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4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主备人:杜玉珍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合作交流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悟人生的真谛,分享学习的快乐。
预习案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人,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开元初与、、号称。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
2字音辨识
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
3词语释义
1/ 1。
(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和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概述隋、唐帝国的建立,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为诗歌艺术创作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唐代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统治者对各种思想采取的兼容并包态度,为作家诗人们的修养和创作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
前朝诗人诗歌创作经验的丰富累积,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这些使得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在唐朝的发展盛况空前。
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逐步用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
初唐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股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
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
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献。
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
他的作品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
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能引人入胜。
同是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也在统一之中出现了变化,取得班斓多彩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
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
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1.给带点字注音。
滟滟()霰()徘徊()捣衣砧()汀()碣石()2.诗中哪句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课文分层,并写出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5.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7、“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清满江树”这一部分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⑴_________;⑵_________。
8、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9、“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由____ _____想到_________。
10、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蕴含什么道理?
11、结构上,此诗既以_________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___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课外拓展
杂诗陶潜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凤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2.这首诗中写人生无常的名句是:_____,______。
13.“飘如陌上尘”一句,把_____喻为“陌上尘”,以“陌上”喻_____。
14.《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此诗和这个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
15.摘出能够表现诗人“桃花源”的理想生活的几句诗。
16.“斗酒”,是说酒多还是酒少?“斗酒聚比邻”表现了陶潜什么思想?
17.人生的“盛年”不会重来,就好比_____。
(用自己的话填写)
18.有一首《长歌行》,其中有四句诗是这样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请写出此诗中与这个意相近的诗句。
19、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
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
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