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池上
古诗《池上》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古诗《池上》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古诗《池上》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池上》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池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音乐、图像)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
(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
)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四)11古诗二首池上
《池上》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
2.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词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一)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二)通过朗读和讨论,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三、教学难点(一)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偷采”、“不解”、“藏踪迹”。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深入感悟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池上》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卡片,用于教学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1)展示荷花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荷花池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景色美吗?”(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荷花池的特点,如“荷花”、“浮萍”等,为学习《池上》做好铺垫。
2. 背景介绍,激发情感(1)简单介绍唐代诗人白居易,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如:“白居易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语言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2)介绍《池上》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洛阳游池边时,看到小娃撑船采莲的情景,有感而发创作的。
”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示范老师首先以清晰、准确的发音朗读课文《池上》,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体现诗歌的韵律美。
朗读时,可以辅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如撑船的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逐字逐句解析老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学习课文。
例如,对于“撑”字,可以解释为“用竹竿或桨使船前进”的动作,并通过模拟撑船的动作让学生理解。
对于“偷”字,可以解释为“悄悄地,不让人知道”的行为,通过做鬼脸或轻手轻脚的动作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ppt课件
诗意: 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 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行动所留的痕迹。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浮萍是漂浮在水面上 的一种水草。
诗意:(回来的时候,)他 却不懂掩盖自己的踪迹,小船 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 下了一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池上》这首诗写的 是夏天“偷采白莲回 ” 的情趣。写写娃娃偷采别 人家白莲,不懂得藏匿行 踪,写了小娃的天真无邪, 淳朴可爱。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一生作 诗二万多首。字廷秀,吉水(今属江西)人。与 范成大、尤袤(mào)、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 家”。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诗意:泉水从泉眼中细细地流淌出来,好像泉眼爱 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 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描写了蜻蜓和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小池》这首诗写的是夏天 “小荷才露尖尖 角”的情景,作者写了夏天小池美丽景色的描写, 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大树 树叶
采下 采茶
爱好 爱情
无用 有无
尖尖 针尖
牛角 羊角
拓展阅读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12 古诗二首
池上 小池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唐朝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 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魔” 和“诗王”之称。
解诗题
池上 :荷花池塘里小娃撑Fra bibliotek艇, 偷采白莲回。
《池上》(课件)
-意境的理解与体会:对于诗词中的意境,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难以深入理解。教师需要运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知诗中的意境。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修辞概念,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显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经典古诗,让学生们在对比阅读中,深入体会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诗词节奏的划分与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节奏朗读诗词,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诗词意境的体会:通过分析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生动画面。
-诗词创作技巧的识别:让学生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正确读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生字词的读写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反复练习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诗词节奏划分:学会正确朗读《池上》,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诗词意境体会:通过分析诗句,体会诗人描绘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6.诗词创作技巧:探讨《池上》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池上》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池上》,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尊重。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池上(小娃撑小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池上(小娃撑小艇)体裁:诗题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者:名字:白居易年代:唐代描述: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翻译: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原文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白居易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一日,诗人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儿童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儿童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歌如一组镜头般,记录下了儿童“偷采白莲回”的完整场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内容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考点:一、必背名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释:关键词: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关键词:艇船。
关键词:白莲白色的莲花。
关键词: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关键词: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池上》优秀教案(通用8篇)
《池上》优秀教案《池上》优秀教案(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池上》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池上》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俺国唐代有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学。
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
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⑶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古诗二首(池上
《古诗二首(池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池上》。
•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了解诗中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认识古诗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在简单的语境中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和感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古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通过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感悟生活中的点滴。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2.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池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池塘景象的兴趣。
3.2 新课呈现•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发音和语调。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3.3 深入理解•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如用词的精准、比喻的巧妙等。
3.4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尝试用古诗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开展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与池塘相关的小诗或短文。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魅力和价值。
•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和小组,激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四、作业布置•完成古诗的朗读和背诵任务,注意发音和语调。
•收集一些与池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尝试创作一首与池塘相关的小诗或短文,并在家长或小伙伴面前朗诵。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池上》的基本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体会了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创作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优秀教学教案(优秀8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优秀教学教案(优秀8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优秀教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池上》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
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
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知识目标:借助拼音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珍视。
教学重点: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品析人物,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谈感受2、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课题)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自由读《池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读检查;①合作学习字词,指出需要注意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名字,还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外貌呢)②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教写生字,注意“萍”是上下结构的字,“艇”右边是“廷”。
③点名读古诗(正音,理清节奏)④齐读古诗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孩子们,生字娃娃我们都已经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认识诗中的那个小朋友吧。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池上》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诗意】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
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池上》课文
《池上》课文一、池上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二、作者介绍池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如民生疾苦、政治腐败等,同时也有许多描绘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的作品,池上就是其中一首充满童趣的诗作。
三、注释1.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2.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3. 小艇:小船。
4. 白莲:白色的莲花。
5.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6.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7.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四、翻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五、赏析1. 画面感•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小娃撑小艇”,一个“撑”字,生动地表现出小娃划船的动作,仿佛能看到一个小孩子吃力又兴奋地划着小船的模样。
“偷采白莲回”中的“偷”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偷窃,而是写出了小孩子的天真无邪,那种瞒着大人做自己觉得有趣的事的心理。
•后两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把小孩子的单纯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采了白莲回来,却不知道自己的行迹已经被暴露,那被小船划开的浮萍就像一条线索,让大人可以轻易地发现他的“小秘密”。
2. 意境营造•诗中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充满童趣的意境。
池塘、小艇、白莲、浮萍,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夏日荷塘的小景。
在这个小景里,小娃的活动是中心,他的天真活泼与荷塘的宁静美好相互映衬,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纯真的美好。
3. 情感表达•表达了诗人对小娃天真童趣的喜爱之情。
诗人以一种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了这个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儿童世界的向往和赞美。
在复杂的成人世界里,这种纯真的童趣显得尤为珍贵。
六、池上教案(一)课题池上(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池上》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池上》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池上》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池上》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池上》的教学设计篇1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
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
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二、学习古诗《池上》1、出示《池上》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指名说,并读出来。
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
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
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
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古诗池上教案
古诗池上教案古诗二首池上教案(精选13篇)古诗池上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 ;2、能认识古诗中5个生字;3、会写2个生字:首、采。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2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5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
首踪迹浮萍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能把古诗读得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1、自由读后,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及时反馈。
重点理解“偷采、不解”4、入情入境想象朗读古诗,思考:古诗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五、比赛四:比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 )现在咱们比比谁能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一)先学1、生观察二个字在田字格里的结构,位置并书写笔顺。
2、指名说笔顺。
3、齐书空笔顺。
4、指名上台板书会写字,其他学生练写在书上。
5、台下学生观察台上学生板书的。
(二)后教6、指名上台纠正,并说出正确与美观。
7、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8、师范写。
9、生再描红书写。
10、展示比赛。
六、当堂训练:1、书写2个会写字,并组词。
《池上》优秀教案(优秀5篇)
《池上》优秀教案(优秀5篇)《池上》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古诗图片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
(莲蓬)2.理解古诗《池上》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
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⑴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⑴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⑴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
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活动反思: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
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池上》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谢灵运和谢眺;2.了解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3.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4.揣摩名句和炼字二、教学重点1.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2.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三、教学难点古体诗的展开思路四、教学过程1.作者及作品(以引发资料为准,教师作适当引导)谢灵运:谢玄之孙,世称“谢康乐”,政治失意,遂写山水诗。
《池上》优秀教案
《池上》优秀教案《池上》优秀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池上》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俺国唐代有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学。
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
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⑶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四)11古诗二首池上
池上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池上》,理解生字生词。
2. 学生能够背诵《池上》并理解其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理解诗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池上》,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生字生词。
2. 背诵《池上》并体会诗中的童趣。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情感表达。
2. 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和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或课件。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原文、生字生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引入主题通过展示《池上》的课文挂图或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挂图可以是一幅描绘小娃撑船采莲的画面,课件则可以包含动画效果,生动地展现诗中的情景。
接着,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这幅画或动画,有什么感觉呢?你们能想到哪些与水有关的活动?”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2. 初步感知,了解背景在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兴趣之后,向他们介绍《池上》的作者白居易以及唐代的背景。
可以这样引导:“白居易是唐代的一位大诗人,他的诗作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你们知道唐代有哪些特点吗?”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对诗歌的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引导发现,激发探究接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诗歌的美。
可以这样提问:“在这首诗中,你们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指出:“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表达了儿童的天真和活泼。
我们接下来将更深入地学习这首诗,感受它的魅力。
”(二)新课呈现1. 课文导入与生字学习(1)通过展示课文《池上》的挂图或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池上》优秀教案设计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池上》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池上》,会认诗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诗中儿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塘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一幕。
于是,诗人就忍不住吟诵了一首诗。
(播放音频)
师:你们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听古诗朗读,再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三、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 白莲/ 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 一道/开。
四、了解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ɡuī)(今陕西渭南)人。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
主要作品:《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五、理解诗句,说说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孩?
一个小孩子撑着轻便的小船,悄悄地摘取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小船把池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面留下了一道清晰的水路。
调皮、纯真。
根据了解到的诗意,拿起你的小彩笔画一画这首诗的情景。
《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
《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池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
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
(板书课题《池上》)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
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1)出示“撑小艇”。
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
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
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
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
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
”(“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
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
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配音范读)(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
古诗《池上》教案
古诗《池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池上》。
(2)理解古诗《池上》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古诗中的意象。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池上》。
难点:理解古诗《池上》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池上》的图片、音乐等。
2. 实物:荷花、小船等。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荷花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荷花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池塘上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授:(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池上》。
(2)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意象,如“荷花”、“小船”等。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池上》,并尝试背诵。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池上》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古诗《池上》的内容。
(2)背诵古诗《池上》,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古诗中的景象。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诗《池上》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与《池上》相关的诗词或画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评价反馈:1. 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上》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同学齐背《忆江南》(其二)并说出诗意。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一―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一一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出示课件)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同学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1)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效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同学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 “疑惑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示了纯洁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写下自身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身的体会。
一两句也行/(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
(五)、安排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身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偷采白莲回
童真、童趣
池上
疑惑浮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