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监控系统通讯协议(doc 31页)

合集下载

远程监控系统协议书

远程监控系统协议书

远程监控系统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鉴于:1、甲方为某企业,因工作需要,需要对企业进行远程视频监控,防止企业人员违规行为、保证企业安全。

2、乙方为具备相关技术能力和经验的公司,能够为甲方完善的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3、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公正、平等、信任原则,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任务内容1、甲方委托乙方设计、建设、维护远程监控系统,并提供远程监控服务。

2、远程监控系统的具体规格和性能由乙方根据甲方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并经甲方审核确认。

3、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地点为:甲方企业。

4、远程监控系统运行期限为3年。

5、甲方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必要的信息、协助乙方进行调试等。

第二条、任务报酬及支付方式1、甲方为完成本委托任务向乙方支付报酬,报酬总额为:800,000元。

2、报酬支付方式:甲方自委托任务确认之日起一周内,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50%(即400,000元)作为建设定金;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完成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50%(即400,000元)作为设备费。

第三条、保密条款甲、乙双方在本协议履行中获得的所有信息均为机密信息,将严格保守不外泄。

甲、乙双方应对其员工以及与该协议履行无关的第三方的保密义务进行明示、书面告知并确保其遵守该保密义务。

第四条、风险责任1、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期间,如因乙方过失或错误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2、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后,如因乙方过失或错误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条、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1、协议履行过程中,如出现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其协商不成的,应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解决争议。

2、本协定书在签署时生效,并构成双方共同遵守的合法文件。

(以下无正文,盖章无效)甲方签字:日期:乙方签字:日期:。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概述: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特定物体或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测和数据传输。

本文将探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的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方案。

一、通信协议的选择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通信协议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合适的通信协议能够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通信协议供参考:1. RS-232/RS-485RS-232/RS-485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适用于远程监测系统的短距离通信。

RS-232通信协议适用于单片机与个人电脑之间的通信,而RS-485通信协议适用于多个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RS-232和RS-485通信协议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2. ZigbeeZigbee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适用于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无线传输。

Zigbee 通信协议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大容量等特点,适用于对电量要求较低的远程监测系统。

3. Wi-Fi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适用于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大规模数据传输。

Wi-Fi通信协议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大的传输范围,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4. LoRaWANLoRaWAN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网通信协议,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LoRaWAN通信协议具有远距离传输的能力,适用于需要远程监测的场景,如农业、环境监测等。

二、数据传输方案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案对于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案供参考:1. 实时传输实时传输是指将监测系统所收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用户手机等设备上。

实时传输方案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实现,如使用Wi-Fi或Zigbee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实时传输方案对数据的时效性要求较高,适用于对实时监测数据有需求的场景。

2. 批量传输批量传输是指定时将监测系统所收集到的数据批量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用户手机等设备上。

批量传输方案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实现,如使用RS-485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云台通讯协议

云台通讯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云台通讯协议篇一:几种云台控制协议pelco产品协议解析pelco(派尔高)的监控器材在我国有很广泛的应用。

pelco有自己的传输控制协议,当它的产品配套使用时,可以互相兼容。

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工程的需要,要求用其它设备(比如电脑)来控制pelco的矩阵或镜头,这就要求充分了解pelco的传输协议。

诶诺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视频解码软件可完全兼容pelco协议,可通过pc机控制pelco的各种设备。

本文为你详细解析pelco常用协议之一:pelco-d协议pelco-d协议pelco-d协议一般用于矩阵和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它的格式如下:所有的值都是用的16进制表示。

同步字通常都是$FF。

地址码是指与矩阵通信的那台设备的逻辑地址,可以在设备中设置。

命令字1和命令字2设置如下:sence码与bit4和bit3有关。

在bit4和bit3为1的情况下,如果sence码为1,则命令就是自动扫描和和摄像机打开;如果sence码为0,则命令就是手动扫描和摄像机关闭。

当然如果bit4或bit3为0的话那命令就无效了。

数据1表示镜头左右平移的速度,数值从$00(停止)到$3F(高速),另外还有一个值是$FF,表示最高速。

数据2表示镜头上下移动的速度,数值从$00(停止)到$3F(最高速)。

校验码是指byte2到byte6这5个数的和(若超过255则除以256然后取余数)。

pelco-d&pelco-p协议格式高速球的设置主要包括协议的选择和消息的发送。

高速球的型号是:tmd-scs18dn使用的协议有:bo1,alec,pelco -9600,pelco-4800,pelco-2400,ao1,santach1650,peaRmain,kony19.2kbkony20.832,hd600,lil in,kalatel,Vcl,tota,wj-Fs616,philips,ad.厂家设置的是pelco-2400.该协议的具体内容如下:pelco-d协议一般用于矩阵和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远程控制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远程控制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远程控制一、引言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是一种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的智能监测系统。

为了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实时监测,需要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和远程控制方式。

本文将探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和远程控制的相关技术。

二、通信协议1. 串口通信在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是串口通信。

通过串口通信,单片机可以与上位机或其他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通常采用的是RS232或RS485协议。

RS232协议使用一对数字信号线进行数据交换,速度较慢但传输距离较短。

RS485协议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进行数据交换,传输速度较快且传输距离较长。

2. 网络通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用网络通信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

通过以太网或Wi-Fi等方式,可以实现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远程数据传输。

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有TCP/IP、UDP和HTTP等。

TCP/IP协议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适用于需要确保数据完整性的应用场景。

UDP协议传输速度快,但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HTTP协议主要用于数据的展示和交互,适用于Web应用。

3. 无线通信在一些场景下,使用无线通信更为方便。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ZigBee和LoRa等。

蓝牙通信适用于近距离通信,适合小范围内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对功耗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LoRa技术采用长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方式,适用于远程通信场景。

三、远程控制1. 基于手机APP的远程控制当前,手机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通过开发相应的手机APP,可以实现对远程监测系统的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单片机进行指令发送和参数设置,实现对监测节点的远程控制。

通过手机APP,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2. 基于Web页面的远程控制利用现代化的Web技术,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对远程监测系统的控制。

监控系统中 S7-200系列 PLC 的通信协议设计

监控系统中 S7-200系列 PLC 的通信协议设计

监控系统中 S7-200系列 PLC 的通信协议设计郭福田;刘心红;曾丽丽;赵忖;张昕【摘要】S7-200系列PLC自由口通信方式可用于PC机对PLC的监控,现有的S7-200系列PLC通信协议要么针对某一具体控制系统,要么比较复杂,理解困难,使用不便,通用性不强。

本文利用S7-200系列PLC自由口通信方式中灵活的接收控制功能,设计了简单、可靠的通信协议,实现了简易、高效、通用性强,便于移植的通信程序。

协议采用十六进制,发送和接收协议格式类似,字节数固定,通过变量寄存器可读写PLC中任何存储器中的数据,便于实现PC机对PLC的远程监控。

%The free-port communication mode of S7-200 PLC can be used for monitoring PLC with PC in the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all exist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ing for special application or it is too complex to understand and application.This paper uses flexible function of receive message control of S7-200 PLC’s free-port mode, designs a simple, reliabl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rograms a high-performance, universal commu-nication routine simply and easily , and easily using to special application .This protocol is hexadecimal , sending format as like as receive, fixed bytes, can read and write any register of PLC, so that it easy use for monitoring PLC with PC.【期刊名称】《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通信协议;PLC;自由口;异或校验;中断【作者】郭福田;刘心红;曾丽丽;赵忖;张昕【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应用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应用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应用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应用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应用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Siemens S7-200系列PLC是广泛适用于中小型设备控制的工业可编程控制器,以其可靠性高、丰富的指令和内置功能、通信能力强、性价比较高等特点,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网络接入方案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网络接入方案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网络接入方案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实现稳定和高效的通信协议以及可靠的网络接入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如何设计适合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网络接入方案,以达到远程监测系统的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通信协议。

在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主要有UART、SPI、I2C、CAN等。

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要考虑系统的实际需求,包括通信距离、速率、可靠性等因素。

在远程监测系统中,通信距离可能较远,因此可以选择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或者LoRa等。

蓝牙通信相对较短距离,适用于局域网内的通信;Wi-Fi通信距离相对较远,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的连接;LoRa通信距离远,并且功耗低,适用于长距离、低功耗的应用场景。

另外,通信速率也是选择通信协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需要传输大量数据或者传输速度要求较高,可以选择SPI或者CAN等高速通信协议。

如果数据量较小且传输速度要求不高,UART或者I2C等协议就可以满足需求。

除了通信协议,网络接入方案也是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常见的网络接入方案有以太网、GSM、3G/4G、NB-IoT等。

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入方案。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有线网络接入方案,通过连接到路由器或者交换机来实现网络连接。

它提供了较高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适用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的场景。

对于单片机系统,可以使用以太网模块来实现与网络的连接。

GSM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来实现网络连接。

它具有良好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适用于移动通信场景。

3G/4G是一种高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插入3G/4G模块来实现网络连接。

它提供了较高的传输速度,适用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场景。

NB-IoT(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广覆盖等特点。

它适用于需要长距离传输且功耗要求低的场景。

pelco协议

pelco协议

pelco协议Pelco协议。

Pelco协议是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系统的通讯协议,它定义了摄像机和控制设备之间的通讯方式,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设备对摄像机进行控制和监控。

Pelco协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视频监控设备都支持Pelco协议,因此了解Pelco协议的原理和应用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Pelco协议采用了串行通讯方式,通讯速率一般为2400、4800、9600、19200或者38400 bps。

这种通讯方式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用于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此外,Pelco协议采用了异步通讯方式,即数据的传输不需要时钟信号,这样可以减少通讯线路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Pelco协议定义了一套丰富的指令集,用于控制摄像机的各种功能。

这些指令包括云台的上下左右移动、变焦、聚焦、预置位设置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设备发送这些指令来实现对摄像机的远程控制。

此外,Pelco协议还支持多种协议格式,包括Pelco-D、Pelco-P等,可以满足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之间的通讯需求。

另外,Pelco协议还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特定的控制指令,以满足特定的应用场景。

同时,Pelco协议还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格式,包括ASCII码、二进制码等,这样可以适应不同的通讯环境和设备要求。

总的来说,Pelco协议作为视频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通讯协议之一,具有通讯速率快、稳定可靠、功能丰富、扩展性强等特点,为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讯速率、协议格式和控制指令,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了解Pelco协议的原理和应用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Pelco协议,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Pelco协议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必将为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

远程监控系统通讯协议(doc 31页)

远程监控系统通讯协议(doc 31页)

远程监控系统通讯协议(doc 31页)(本通讯协议仅供参考)(绝密,一旦泄漏负相关经济和法律责任)海尔商用空调远程监控系统通讯协议32-TX-YCZA001-04编制:.审核:.会签:.审定:.批准:.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2001年6月一、本协议参考海尔集团技术中心的《海尔网络家电通讯规范》;在原有《海尔空调远程监控系统通讯协议编号为:32-TX-YCZK001-04》的基础上对地址码和控制检测命令扩展而成。

二、本协议规定了:PC机和集中控制器、PC机和检测器、集中控制器和检测器之间的通讯格式;监测器与空调之间采用专门的通讯协议和通讯格式。

三、具体的通讯介质、通讯方式(1. PC机和集中控制器:PC机和集中控制器可以通过MODEM连接,采用拨号方式建立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RS-232C接口规范直接连接。

标准异步通讯,波特率可选择1200bps/9600bps。

)2. PC机和检测器:PC机和检测器可以通过MODEM连接,采用拨号方式建立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RS-232C接口规范直接连接。

标准异步通讯,波特率可选择1200bps/9600bps。

3. 集中控制器和检测器:采用RS-485总线标准,通过屏蔽双绞线缆直接连接,需特别注意:其两根连接线是有极性的。

标准异步通讯,波特率可选择1200bps/9600bps。

四、通讯协议:(一)由于在(PC机和集中控制器、)PC机和检测器、集中控制器和检测器之间的通讯过程采用相同的通讯协议,所以作如下约定:(1. PC机和集中控制器:将PC机称为发送方,将集中控制器称为接收方。

)2. PC机和检测器:将PC机称为发送方,将检测器称为接收方。

3.集中控制器和检测器:将集中控制器称为发送方,将检测器称为接收方。

(二)通讯数据格式:帧头+有效字节数+地址码+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帧尾帧头有效字节数控制方地址被控制方地址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帧尾F 4 H F5H1字节XXHXXHXXHXXHXXH———XXHFBH1、帧头:2字节,固定为F4F5H。

TCU(Modbus通讯协议)

TCU(Modbus通讯协议)

第一章总论1.1 概述Modbus总线用于将TCU系列控制器连接到具备Modbus总线通道的远程监控系统或其它终端设备上。

这时,TCU列控制器总是作为从机。

Modbus总线还用于将其它具备Modbus总线通道的终端设备连接到TCU系列控制器中,此时,TCU系列总是作为主机。

TCU系列提供了2个独立的通讯接口,COM1和COM2口,但是只提供了一个RS-232接口,其它的作为RS485接口。

★ RS485二线网络接口。

★ RS232 三线网络接口。

(RXD、TXD、GND)具体连接方式参见第三章物理连接。

1.2 有效数据访问⑴上行数据遥测信息遥信信息⑵下行数据遥控信息设定参数1.3 访问模式RS232接口允许双向操作。

如果采用RS485接口仅支持单向操作。

采用该协议时建议用户使用RS232接口,否则会出现数据接收错误。

循环时间:下行循环指令最短时间必须大于10S。

1第二章 Modbus总线协议功能概述2.1 协议操作Modbus总线用于在一个主机与一个或多个从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执行请求,应答对话,请求总是由主机发起的。

从机由地址编码进行识别。

Modbus以RTU模式存在。

数据以16Bit字或1Bit格式进行交换。

每个信息都有一个16位地址(字或位)。

2.2 协议功能TCU系列控制器使用的是RTU Modbus总线协议。

以下TCU系列的可执行功能:2.2.1 基本功能表一:基本功能注:功能码0x55和0x66不支持基本型的TCU产品,它仅仅是预留的扩展功能。

2.2.2 异常功能从机在接收到命令且校验正确时,会返回表二的错误功能。

2.2.3 以下情况从机不响应发生通讯故障时,从机无法接收到命令,从机不响应,由主机以超时来判断错误。

从机收到命令,但检测到错误(奇偶校验错误、CRC校验错误)时,从设备不响应,也由主机以超时来判断错误。

表二:错误代码22.2.4 TCU系列不支持多主机操作。

2.2.5 安全功能功能码:66H不支持基本型的TCU产品,它仅仅是预留的扩展功能。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的通信协议及网络通信实现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的通信协议及网络通信实现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的通信协议及网络通信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单片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具有实时性强、灵活性高、成本低廉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环境监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而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通信协议及网络通信的选取和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二、通信协议的选择:通信协议是指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时所共同遵守的规范。

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常用的通信协议有以下几种:1.串口通信:串口通信是一种传统且简单的通信方式,适用于短距离通信。

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有UART、RS232、RS485等。

串口通信协议具有简单、稳定的特点,但由于传输速率相对较慢,不适合远程通信。

2.以太网通信:以太网通信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通信方式,适用于远程通信。

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常用的以太网通信协议有TCP/IP、HTTP等。

以太网通信协议具有传输速率快、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实现远程监测系统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3.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一种灵活性高的通信方式,适用于移动或无线环境。

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常用的无线通信协议有Wi-Fi、蓝牙、ZigBee等。

无线通信协议具有方便快捷、无需布线的特点,适合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场景。

针对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要求,综合考虑通信距离、传输速率、稳定性等因素,我们可以选择以太网通信作为实现通信协议的方案。

三、网络通信的实现:在以太网通信协议下,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网络通信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硬件选型:选择合适的嵌入式以太网模块,如ENC28J60、W5500等,并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合适的单片机。

2.网络连接:使用嵌入式以太网模块将单片机与以太网连接起来,通过物理层的连接实现网络通信的基本环境。

3.协议栈选择:选择合适的TCP/IP协议栈,如lwIP、emNet等,将其移植到单片机上。

4.网络初始化:在单片机中对网络进行初始化配置,包括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

rtu通讯协议

rtu通讯协议

rtu通讯协议RTU(Remote Terminal Unit)通讯协议是一种用于远程终端单元的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系统中,主要用于监控和控制远程设备。

RTU通信协议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一种标准协议,通过该协议可以实现远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控制。

RTU通信协议具有以下特点:1. 简单可靠:RTU通信协议采用简单的二进制格式进行数据传输,通信速度快,且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稳定工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多设备支持:RTU通信协议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远程设备,实现对多个设备的集中监控和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3. 高效能:RTU通信协议采用了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实时传输大量的数据,满足高速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需求。

4. 安全性强:RTU通信协议支持数据的加密和认证,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RTU通信协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通信报文结构和数据帧格式。

通信报文结构主要由报文头、数据和校验字段组成。

报文头包含了通信的控制字节和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报文的类型和发送者/接收者的地址。

数据字段用于存放要发送或接收的数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配置。

校验字段用于校验报文的完整性,通常采用CRC校验算法。

数据帧格式主要由起始字符、功能码、数据和校验字段组成。

起始字符是标志数据帧的开始,并提供同步时钟信号。

功能码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类型和功能,如查询数据、写入数据等。

数据字段用于存放具体的数据内容。

校验字段用于校验数据帧的完整性。

RTU通信协议的工作流程如下:1. 主站向RTU发送数据请求帧。

2. RTU接收到请求帧后,解析请求帧的功能码,根据功能码执行相应的操作。

3. RTU根据请求帧的功能码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生成响应帧。

4. RTU将响应帧发送给主站。

5. 主站接收到响应帧后,校验数据帧的完整性,并解析数据帧中的数据。

6. 主站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

RTU通信协议在自动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对远程设备的集中监控和控制,提高了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录像监控设备远程访问协议书

录像监控设备远程访问协议书

录像监控设备远程访问协议书1. 背景本协议书旨在确立双方就录像监控设备远程访问的相关事宜达成一致,并规范各方在远程访问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

2. 定义2.1 “双方”指协议书签署双方。

2.2 “录像监控设备”指安装在指定地点的闭路电视摄像机、录像机、服务器等设备。

2.3 “远程访问”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手段,以非现场方式对录像监控设备进行实时视频观看、回放或者设置操作。

3. 远程访问权限3.1 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远程访问权限,以便乙方能够通过互联网对指定的录像监控设备进行监视和操作。

3.2 乙方承诺在甲方提供的远程访问权限范围内使用,并确保不会向未经授权的第三方披露或使用相关信息。

3.3 甲方有权根据需要随时限制或撤销乙方的远程访问权限,并及时通知乙方。

4. 保密义务4.1 双方同意对协议书所涉及的技术和商业信息予以保密,并不得向第三方披露,除非依法或双方另有约定。

4.2 双方应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组织措施,以防止协议书涉及的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获取或使用。

4.3 违约方应对由于未履行保密义务而给守约方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5. 远程访问安全5.1 乙方应遵守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确保远程访问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

5.2 乙方应确保其远程访问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5.3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有关远程访问安全措施的信息,并对其进行验证。

6. 知识产权6.1 录像监控设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甲方或第三方权利人所有。

6.2 双方应尊重对方的知识产权,并不得将其用于未经授权的目的。

6.3 如双方需要对相关知识产权进行使用或有效地保护,则应另行签订相关协议。

7. 免责条款7.1 双方在远程访问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否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7.2 双方对由于不可抗力、硬件故障、网络服务中断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8. 协议终止8.1 双方协商一致或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随时终止协议。

基于内嵌Modbus协议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基于内嵌Modbus协议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决 策者和管理人员。应用于远程监控 系统 的Mo d b u s 协议是一种标准 的、真 正开放 的网络通信 协议,并且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 关键词 】Mo d b u s 协议 ;远程 监控系统;设计
引言 设 备 、远程 监控 的 服务 器是 这个 系 统硬件 的 了 。 串口通信 流程 图如 图2 所示 。 在 生 产 和 生 活 中 监 控 系 统 起 到 的作 用 主 要 组成 部 分 。应 用 串 口通信 R T U 设备 与 监 四 、分析 系统 性 能 越 来重 要 ,如在 交 通 、银行 、 电力等 部 门对 控 设备 之 间通信 并使M o d b u s T C P 协议 的转 换 ( 1 ) 在 监控 系 统 的作 用 和功 能方 面 ,在 监 控 系统 的要 求越 来越 越 高、 需求 也在 不断 实 现 ,应 用 T C P 套 接 字 技 术服 务 器 与监 控 设 空压 机 中对压 风机 房 管理 、操作 效 率低 下 以 增 大 。在远 程 监控 系统 中 ,作为 一种 种 分布 备 之 间进行 通信 并使 M o d b u s T C P 协议 的转 换 及人 力物 力浪 费等 问题 进 行解 决 ,使 处理 、
发 出信 息。相互转换№ d b u s T C P 协议与M o d b u s 只需 被远 程监 控终 端进 行拆 包 ,即协 议解 析 协 议 的时 候 ,不 需改 变R T U ,只 需相 应 的转 不需要进 行 ,M B A P 报文 头被去 掉;R T U 响应 被 换船 A P 报 文 头 。服务 器 的请 求被接 收 到 的时 收到之后 , 只需组装接 收到 的响应 ,即C R C 差
式控 制 系统 和 工业 设备 通讯 中得 到很 好 的应 用 ,采用 R S 4 8 5 方 式作 为 物 理接 口。控 制 器 经 由 网络 、控 制器相 互 之 间、通 讯协 议等 可 以通 讯 ,在 工 业生 产 中已经 成为 通用 标准 ,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方案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方案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方案概述: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是一种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测的系统。

为了实现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设计一种有效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方案,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方案。

1. 通信协议选择: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常见的通信协议有UART、SPI、I2C等。

根据系统需求,我们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

对于距离较远或需要高速传输的情况,UART通信协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连接多个外设的情况,SPI和I2C通信协议更适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

2. 数据传输方案设计:数据传输方案的设计与选用的通信协议密切相关。

下面将以UART通信协议为例,介绍数据传输方案的设计。

2.1 数据封装:为了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封装。

数据封装可以采用简单的帧格式,包括帧头、数据内容和帧尾。

帧头和帧尾的作用是标志数据的开始和结束,以便接收端正确解析数据。

2.2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数据位数。

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速率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需要根据单片机和接收端的处理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速率。

如果数据传输速率过快,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传输错误;如果速率过慢,可能会影响系统响应的实时性。

2.3 错误检测与校正: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我们需要在数据传输方案中添加错误检测与校正机制。

常见的机制有奇偶校验、CRC校验等。

奇偶校验可以通过检测数据位中的奇数或偶数个数来检测错误。

CRC校验则通过循环冗余校验码来检测错误。

2.4 数据传输确认机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我们需要在数据传输方案中添加传输确认机制。

传输确认机制可以通过发送端在发送完数据后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号来确保数据是否正确传输。

如果接收端没有收到正确的数据,发送端会重新发送数据,直到接收到正确的确认信号。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及数据传输方案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及数据传输方案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及数据传输方案近年来,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在工业控制、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实现单片机设备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方案,旨在满足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需求。

一、通信协议的选择在选择通信协议时,需要考虑到单片机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稳定性和实时性。

市场上常用的通信协议有 MQTT、CoAP、HTTP等。

1.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协议:该协议是一种轻量级的发布/订阅消息传输协议,具有通信简洁、可靠性高、带宽占用小等特点。

适用于数据量较小、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环境。

2. 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协议:CoAP是一种面向约束设备的应用层协议,基于UDP协议,适用于物联网场景。

CoAP协议具有简单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的特点。

3.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协议:HTTP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网络协议,具有可靠性和广泛兼容性。

但是,相比于MQTT和CoAP协议,HTTP协议相对较重,不太适合在资源有限的单片机设备上使用。

考虑到单片机设备的资源限制和实时性要求,建议选择MQTT协议作为通信协议。

二、数据传输方案设计在设计数据传输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

1. 数据可靠性: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1 使用MQTT的QoS(Quality of Service)等级为1,即至少一次的传输保证。

这样,在网络出现断连或丢包时,可以保证数据能够重新传输,从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1.2 在单片机设备端实现数据缓存和重发机制。

当数据无法及时传输到服务器时,将数据缓存在单片机设备中,并在网络恢复后重新发送。

2. 数据实时性:当系统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较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案:2.1 采用较短的心跳间隔,保持单片机设备与服务器的长连接。

瓦斯远程监控系统传输协议

瓦斯远程监控系统传输协议

煤矿井下监控系统与数据交换器接口规范(数据交换标准)说明一、概述煤矿井下监控系统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反映了井下各种被监测参数的实时值,这些实时数据是时刻变化的,必须及时更新,而监控设备的配置数据(监控设备安装情况,即传感器,分站等配置情况)是相对固定的,没有必要每次都更新、传输,只要在发生变化时能及时更新就可以了。

针对这种情况,为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数据采集器在处理时将实时数据和配置数据分别处理,即将配置数据和实时分别传输。

井下监控系统与数据交换器之间连接如下图所示:井下系统与数据交换器的数据交换形式采用文件交换,即井下系统将输出的数据按标准格式生成两个文件存放在指定目录下,设备配置文件存放在:d:\data\dev.txt;实时数据文件存放在:d:\data\rtdata.txt ,文件生成的目录为d:\data (或者该目录在接口软件里可以设置)1. 设备交换文件格式设备文件:dev.txt:文件头(一行):矿名(char(8)),日期(格式为:yyyy-mm-dd hh:mm:ss),设备个数(short),保留,其他数据体(每测点或传感器一行):分站号,传感器编号(唯一),安装位置,名称,类型编号,单位,量程上限,下限,报警上限,解报值(上限解报),关断值,复位值.(后面可扩展其他内容) ,报警形式,报警下限,下限解报,高电平显示的文字,低电平显示的文字‘报警形式 1 上限报警2 下限报警0 无报警 3 上下限报警类型编号规则:1:模拟量;2:开关量;3:控制量;4:调节量;5:计数量;6:累计量10 表示监控站因为开关量有正逻辑和负逻辑本系统中按负逻辑!例子:马堡,2004-12-26 08:09:18,25,0,03,0308,二道口,开停,2,无,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开,停‘开关量2,0207,六采运煤上山,风速,1,M/S,1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模拟量2,0201,41104西工作面,瓦斯,1,CH4%,4.00,0.00,1.00,0.99,0.00,0.00,1,0.00,0.00,,3,,41102-2西付巷,普通分站,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中心站4,,-250调度站,普通分站,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 实时数据交换格式数据文件:rtdata.txt:文件头(一行):矿名,日期,数据个数,设备文件修改标志,保留,其他设备文件修改标志:当设备修改时,此次标志置1,下一周期又置为0.数据体:传感器编号(唯一,与设备文件一一对应)数据(开关量:{0(开),1(关)} 三态量{0(正常),1(停止。

监控系统使用说明

监控系统使用说明

M UN =| DM 1 | CAM=|0DD11HET-[QM>0] KEv-[MK1]Midi 门M监控系统使用说明快速操作说明I.连接键盘和矩阵主机建阵主机通电,从包装盒内取出附带的网线,连接矩阵主机的网口和键儒对应的8芯网口即可, Z 切换摄像机图像到电视墙(矩阵1号输出隹接监视器,矩阵1号输入连接摄像机)输入监视器编号4 [MON ]键,再输入摄像机编号: [CAM ]健(注意操作顺序:先选择监视器,再 选择摄像机,确保撮像机监视器都正常匚作L 举例:切换7号摄像机图像到1号监视圈; 步骤I :按I .镭,然后按tMON 】锯;步骤2:按7镭,然后按]*精 镭,3.调出矩阵主机的菜单步骤I :矩阵主机的1号视频输出连接监视捌. 步骤21号摄像机输入连接摆像机.步骤3:将罅盘的颈开关拧到VROG”状态,技罅盘左上角的[MENU ]键即可在1号监视器上看 到系统主菜单(若没有调出主菜单请检直步骤1. £连接的设备是否正常晨监控矩阵操作键盘使用说明1、产品外观说明7.TXD0.RX1DSECURITYKEYBOARDCOIM"2按键功能说明:键盘具有三种工作模式,按键采用双重定义,即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按键具有不同的功能。

其中蓝色字符表示硬盘录像机(DVR)控制模式下的功能,白色字符用于矩阵(Matrix)及单独控制云台/12)模式下的控制功能。

3连接矩阵主机工作模式3.1如何接线接线模式1:键盘通过网线直接和矩阵主机连接,这种方式适用于键盘和矩阵之间的距离较近的场合。

采用这种接线方式的键盘供电来自矩阵主机,8芯网线给键盘供电的同时也连接了键盘的485信号和矩阵主机的485信号,简洁简单。

如图5.1所示3.2 如何设置键盘进入矩阵控制模式和矩阵主机配套使用的控制键盘默认的工作模式为矩阵控制模式。

若键盘当前不在矩阵控制模 式,通过长按【MODE 】键盘(大约2秒),键盘可以在乂2宜1*、PTZ 、DVR 三种工作模式之间进行 切换。

远程视频监控方案

远程视频监控方案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书XXX公司年月日目录1方案概述 (4)1.1设计原则 (5)1.2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7)2.基本要求与配置 (7)2.1基本要求 (7)2.2设备配置 (7)3.系统结构组成 (8)3.1方案结构图 (8)3.2工程描述 (9)4.产品说明 (10)4.1摄像产品介绍 (10)4.1.1技术特点 (10)4.1.2技术参数 (11)4.2网络视频服务器(DS-96000N-H24) (12)4.2.1主要特点 (13)4.2.2技术指标: (15)4.3 iVMS-8600智能综合管控平台 (16)4.3.1运行环境要求 (17)4.3.2各模块功能说明 (18)4.3.3、客户端软件 (21)5.系统网络要求 (24)1方案概述视频监控行业的快速发展源于用户对视频监控需求的不断变换。

过去,视频监控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监控需求,譬如监视、控制、录像、回放、报警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视频监控需要满足联网监控一般需求,譬如远程监视、控制,远程录像、检索,远程报警、管理;如今,人们对视频监控又有了新需求,譬如更高清晰度、与用户业务的结合(非安防需求)、让视频创造价值等。

远程监控是新安防时代视频监控建设的重点,本文主要解析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要素。

网络视频远程监控系统以综合管理软件为核心,并结合DVR、NVR、网络摄像机、视频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架设公网(互联网)访问的工作原理,实现了基于网络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现场监视、远程遥控摄像机以及录像、报警处理等,通过兼容模拟视频设备实现模拟视频系统与数字视频系统的数字化统一管理。

远程访问是基于互联网的访问,分两种:一种是动态域名解释、静态IP类型的访问;另一种是走私有协议的,海康针市场需求,开发了一系列产品。

只要能上网的地方就能架设远程访问。

本方案中设计使用DS-96000N-H24监控中心视频服务器(PC机)上通过iVMS-8600智能综合管控平台软件,远程实时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或通过视频解码器连接到监视屏幕实现多画面监控。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一、引言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实现单片机与远程监测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

本文将讨论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的相关问题。

二、通信协议的选择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是至关重要的。

通信协议规定了通信双方之间数据的传输格式、传输速率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各方面的细节。

常见的通信协议包括UART、SPI、I2C等。

在选择通信协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数据传输速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通信协议来满足数据传输的速率要求。

2. 通信距离:不同的通信协议有不同的通信距离限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

3. 数据可靠性:某些通信协议具有更好的错误检测和纠正能力,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4. 资源占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对单片机的资源占用情况也不同,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占用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三、数据传输方式1. 无线传输: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单片机与远程监测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

无线传输可以消除物理连接的限制,使得单片机可以远程监测并传输数据。

2. 有线传输:有线传输方式包括串口传输、以太网传输等。

有线传输相对于无线传输来说,更加稳定可靠,但是需要考虑布线和连接的问题。

四、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密传输: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2. 认证机制:引入用户认证机制,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并进行数据传输。

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及时检测和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五、数据传输的效率优化为了提高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1. 数据压缩: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减少数据的传输量和传输时间。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分析与应用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分析与应用

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分析与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种智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而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设备,具有远程监测和控制的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农业监测、环境监控等领域。

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通信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信协议定义了单片机与远程监测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和规则。

下面我们将对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进行分析与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常用的通信协议类型。

目前比较常见的通信协议有UART、SPI、I2C、CAN等。

对于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而言,常常选择UART作为通信协议。

UART通信协议是一种简单可靠的串行通信协议。

它通过串口(TX和RX)进行数据传输。

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通常需要一个串口模块将数据发送给远程监测设备,以及一个串口模块接收远程监测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应用UART通信协议时,我们需要定义好数据帧的格式。

数据帧通常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数据位是实际的数据传输部分,校验位用于检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

这样,接收方就可以根据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判断数据帧的边界,从而正确接收数据。

除了定义好数据帧的格式,我们还需要定义好数据的内容。

在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通常需要传输监测数据、控制命令等信息。

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封装成特定的数据包,便于发送和接收。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压缩和加密。

对于监测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数据压缩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和流量。

对于敏感数据,我们可以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除了UART通信协议外,SPI和I2C通信协议也常常用于单片机远程监测系统中。

SPI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进行单片机与多个外设的通信。

它通过四根线(CLK、MISO、MOSI、CS)来实现数据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监控系统通讯协议(doc 31页)(本通讯协议仅供参考)(绝密,一旦泄漏负相关经济和法律责任)海尔商用空调远程监控系统通讯协议32-TX-YCZA001-04编制:.审核:.会签:.审定:.批准:.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2001年6月一、本协议参考海尔集团技术中心的《海尔网络家电通讯规范》;在原有《海尔空调远程监控系统通讯协议编号为:32-TX-YCZK001-04》的基础上对地址码和控制检测命令扩展而成。

二、本协议规定了:PC机和集中控制器、PC机和检测器、集中控制器和检测器之间的通讯格式;监测器与空调之间采用专门的通讯协议和通讯格式。

三、具体的通讯介质、通讯方式(1. PC机和集中控制器:PC机和集中控制器可以通过MODEM连接,采用拨号方式建立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RS-232C接口规范直接连接。

标准异步通讯,波特率可选择1200bps/9600bps。

)2. PC机和检测器:PC机和检测器可以通过MODEM连接,采用拨号方式建立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RS-232C接口规范直接连接。

标准异步通讯,波特率可选择1200bps/9600bps。

3. 集中控制器和检测器:采用RS-485总线标准,通过屏蔽双绞线缆直接连接,需特别注意:其两根连接线是有极性的。

标准异步通讯,波特率可选择1200bps/9600bps。

四、通讯协议:(一)由于在(PC机和集中控制器、)PC机和检测器、集中控制器和检测器之间的通讯过程采用相同的通讯协议,所以作如下约定:(1. PC机和集中控制器:将PC机称为发送方,将集中控制器称为接收方。

)2. PC机和检测器:将PC机称为发送方,将检测器称为接收方。

3.集中控制器和检测器:将集中控制器称为发送方,将检测器称为接收方。

(二)通讯数据格式:帧头+有效字节数+地址码+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帧尾帧头有效字节数控制方地址被控制方地址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帧尾F 4 H F5H1字节XXHXXHXXHXXHXXH———XXHFBH1、帧头:2字节,固定为F4F5H。

2、有效字节数:1字节,其数值为地址码+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的字节总数。

3、地址码:2字节(地址码2字节中,前一字节默认为00H)3.1 00H作为特殊的地址码,256台范围内所有的设备都可以接收并执行,但对该地址的控制指令不做应答。

查询指令不能使用该地址。

3.2 01H~FFH为有效地址空间;3.2.1 空调地址:01H~FBH,在128台网络控制中实际地址为:0001H~0080H;地址不为00H时,控制-应答、查询-应答必须对应;3.2.2 控制器地址:FCH~FFH;系统中主控器和辅控器最多为4个(包括集中控制器和周定时器),地址为:00FF/00FE/00FD/00FC(设2位拨码开关),其中00FF为默认主控器地址.主控制权可在4者间传递,当辅控器有按键操作时主控器在10秒无按键操作,则控制权发生交换.作为辅控器的集中控制器与主集中控制器显示同步。

控制器分主辅,即使只有周定时器也要循环查询下位检测器。

4、命令属性:1字节,用来区别不同类型的指令。

5、命令串:指令的工作内容,部分指令可以无命令串。

6、校验和:1字节,有效字节数+地址码+命令属性+命令串的和的低8位,进位忽略(不带进位加,溢出部分忽略)。

7、帧尾:1字节,FBH。

(三)通讯数据内容:1、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统一控制命令,如开机,关机等:帧头有效字节数控制方地址被控制方地址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帧尾F 4 H F5H06H00HFFH00HXXHXXH 无XXHFBH地址码:2字节,地址码为0000H时,所有接收方都必须执行该指令,不应答。

统一控制命令(命令属性):统一命令为30H时,关机。

统一命令为31H时,开机。

各接收方按自己保存或默认的工作参数控制空调器。

命令串:无。

2、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运行控制命令:帧头有效字节数控制方地址被控制方地址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帧尾F 4 H F5H10H00HFFH00HXXH00H10字节XXHFBH地址码:2字节,为某个被控制接收方的地址码。

运行控制命令(命令属性):00H 表示控制接收方到‘命令串’所包含的状态。

命令串:10字节(A+B+C+D+E+F+G+H+I+J)格式参照表格一。

表格一:A D7 D6 D5 D4:设定温度0 0 0 0-------16℃0 0 0 1-------17℃0 0 1 0-------18℃——————————1 1 1 0-------30℃D3:健康0----------------无1-----------------有D2:空气清新0----------------无1-----------------有D1:辅助电加热0----------------无1-----------------有D0:开/关机0--------------关机1-----------------开机B D7 D6:强力/安静指示0 0-------无0 1-------强力1 0-------安静1 1-------无D5:风向板0-------风向板停止1-------风向板摆动D4 D3 D2 D1 D0:现在时间小时(0-23小时)(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C D7 D6:定时0 0-------无定时0 1-------关定时1 0-------开定时1 1-------关/开定时D5 D4 D3 D2 D1 D0:现在时间分钟(0-59分)(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D D7 D6 D5:风速(注意编码顺序)0 0 0-------超高风0 0 1-------高风0 1 0-------中风0 1 1-------低风1 0 1-------自动1 0 0-------微风1 1 0-------中风弱D4 D3 D2 D1 D0:关机时间小时(0-23小时)(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E D7 D6:换新风功能0 0-------无0 1-------自动10-------连续1 1-------无D5 D4 D3 D2 D1 D0:关机时间分钟(0-59分)(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F D7 D6 D5:模式0 0 0-------自动0 0 1-------制冷0 1 0-------制热0 1 1-------送风1 0 0-------除湿1 0 1-------舒适1 1 0-------干衣D4 D3 D2 D1 D0:开机时间小时(0-23小时)(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G D7:睡眠0-------无1-------有D6:停电补偿(检测器)0-------无1-------有D5 D4 D3 D2 D1 D0:开机时间分钟(0-59分)(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H D7:保留发0D6:加湿功能0-------无1-------有D5 D4 D3 D2 D1 D0:湿度设定0 0 0 0 0 0-------------无湿度设定0 0 0 0 0 1-------------30%——————————————1 1 1 1 0 1-------------90%I D7 D6:立体送风0 0-------停止0 1-------上下摆风1 0-------左右摆风1 1-------立体摆风D5:电子锁0-------无1-------有D4:远程控制(保留发0)0-----数据控制1-----数据采集D3 D2 D1 D0:双机切换时间0 0 0 0-------2小时0 0 0 1-------4小时0 0 1 0-------8小时0 0 1 1-------12小时——————————1 1 1 0-------56小时1 1 1 1-------无双机切换时间J —字节备用3、发送方每发送一条命令,目标接收方返回应答命令:帧头有效字节数控制方地址被控制方地址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帧尾F 4 H F5H06H00HFFH00HXXHXXH 无XXHFBH地址码:2字节,为某个被控制接收方的地址码。

返回应答命令(命令属性):当反馈命令为10H时,表示接收正确。

当反馈命令为11H时,表示接收错误。

当反馈命令为12H时,表示接收的命令无效。

当反馈命令为13H时,表示接收方要求等待。

命令串:无。

4、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查询运行信息指令:帧头有效字节数控制方地址被控制方地址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帧尾F 4 H F5H06H00HFFH00HXXH3FH 无XXHFBH地址码:2字节,为某个被查询接收方的地址码。

查询命令(命令属性):3FH 表示要查询接收方的所有运行信息。

命令串:无。

5、接收方接到查询指令时,返回运行状态信息:帧头有效字节数控制方地址被控制方地址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帧尾F 4 H F5H16H00HFFH00HXXH3FH16字节XXHFBH地址码:2字节,为某个被查询接收方的地址码。

查询返回命令(命令属性):3FH 表示命令串为查询接收方的所有运行信息。

命令串:16字节(A+B+C+D+E+F+G+H+I+J+K+L+M+N+Q+R)参照表格二。

表格二:A D7 D6 D5 D4:设定温度0 0 0 0-------16℃0 0 0 1-------17℃0 0 1 0-------18℃——————————1 1 1 0-------30℃D3:健康0----------------无1-----------------有D2:空气清新0----------------无1-----------------有D1:辅助电加热0----------------无1-----------------有D0:开/关机0----------------关机1-----------------开机B D7 D6:强力/安静指示0 0-------无0 1-------强力10-------安静1 1-------无D5:风向板0----------风向停止1----------风向摆动D4 D3 D2 D1 D0:现在时间小时(0-23小时)(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C D7 D6:定时0 0-------无定时0 1-------关定时1 0-------开定时1 1-------关/开定时D5 D4 D3 D2 D1 D0:现在时间分钟(0-59分)(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D D7 D6 D5:风速(注意编码顺序)0 0 0-------超高风0 0 1-------高风0 1 0-------中风0 1 1-------低风1 0 1-------自动1 0 0-------微风1 1 0-------中风弱D4 D3 D2 D1 D0:关机时间小时(0-23小时)(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E D7 D6:换新风功能0 0-------无0 1-------自动1 0-------连续1 1-------无D5 D4 D3 D2 D1 D0:关机时间分钟(0-59分)(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F D7 D6 D5:模式0 0 0-------自动0 0 1-------制冷0 1 0-------制热0 1 1-------送风1 0 0-------除湿1 0 1-------舒适1 1 0-------干衣D4 D3 D2 D1 D0:开机时间小时(0-23小时)(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G D7:睡眠0-------无1-------有D6:停电补偿(检测器)0-------无1-------有D5 D4 D3 D2 D1 D0:开机时间分钟(0-59分)(时间定义见表格十五)H D7 D6:立体送风0 0-------停止0 1-------上下摆风1 0-------左右摆风1 1-------立体摆风D5:电子锁0-------无1-------有D4:远程控制(保留发0)0-------数据控制1-------数据采集D3 D2 D1 D0:空调类别0 0 0 0-------------柜式空调器0 0 0 1-------------壁挂分体式空调器0 0 1 0-------------吊落、嵌入、风管式空调器0 0 1 1-------------窗式空调器0 1 0 0-------------壁挂一拖多式空调器0 1 0 1-------------柜挂一拖多式空调器I D7 D6 D5 D4 D3 D2 D1 D0:室内温度(温度传感器定义见表格十四)(范围:-30℃~90℃)J D7 D6 D5 D4 D3 D2 D1 D0:室内热交温度(温度传感器定义见表格十四)(范围:-30℃~90℃)K D7 D6 D5 D4 D3 D2 D1 D0:室内辅助热交温度(温度传感器定义见表格十四)(范围:-30℃~90℃)L D7 D6 D5 D4 D3 D2 D1 D0:室外温度(温度传感器定义见表格十四)(范围:-30℃~90℃)M D7 D6 D5 D4 D3 D2 D1 D0:室外热交温度(温度传感器定义见表格十四)(范围:-30℃~90℃)N D7 D6 D5 D4 D3 D2 D1 D0:压机温度(温度传感器定义见表格十四)(范围:-30℃~150℃)O D7:状态标志0-------------制热1------------非制热D6:前面板开启信号0---------前面板打开1---------前面板闭合D5:机型0--------------单冷型1------------热泵型D4 D3 D2 D1 D0:故障信息0 0 0 0 0------无(工作正常)0 0 0 0 1------室内环温传感器故障0 0 0 1 0------室内管温传感器故障0 0 0 1 1------室内制热过载保护0 0 1 0 0------室内制冷结冰(过载)保护0 0 1 0 1------内机、外机通讯故障0 0 1 1 0------面板(线控器)与内机通信故障0 0 1 1 1------模块故障(PFC保护-直流)0 1 0 0 0------无负载0 1 0 0 1------压机过热0 1 0 1 0------CT电流异常0 1 0 1 1------室外环温传感器故障0 1 1 0 0------室外热交(管温)传感器故障0 1 1 0 1------电源超、欠压保护0 1 1 1 0------高压保护0 1 1 1 1---------室外蒸发传感器故障1 0 0 0 0---------制冷过载1 0 0 0 1------EEPROM故障1 0 0 1 0------室外回气传感器故障1 0 0 1 1------压机传感器故障1 0 1 0 0---------室内蒸发传感器故障1 0 1 0 1------排水系统故障1 0 1 1 0------电源三相故障(缺相或错相)1 0 1 1 1------湿度传感器故障1 1 0 0 0------室内风机故障(风机过流、风机IPM保护,风机霍尔元件故障)1 1 0 0 1------室外风机故障(风机过流、风机IPM保护,风机霍尔元件故障)1 1 0 1 0------低压保护1 1 0 1 1---------电子膨胀阀故障1 1 1 0 0----------除尘网需清洗1 1 1 0 1------冷媒不足1 1 1 1 0------监测器与空调通讯不正常1 1 1 1 1------与监测器的总线通讯不正常P 压缩机频率:0-----------200HZD7 D6 D5 D4 D3 D2 D1 D00 0 0 0 0 0 0 0-----------0HZ0 0 0 0 0 0 0 1-----------1HZ————————————1 1 0 0 1 0 0 0-----------200HZ 定频机压机关发00000000 压机开发11111111Q D7:保留发0D6:加湿功能设定检测0-----------无1------------有D5 D4 D3 D2 D1 D0:湿度设定0 0 0 0 0 0---------------无湿度设定0 0 0 0 0 1---------------30%—————————————1 1 1 1 0 1---------------90%R 保留发000000006、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主功能控制指令:帧头有效字节数控制方地址被控制方地址命令属性命令串校验和帧尾F 4 H F5H08H00HFFH00HXXH01H2字节XXHFBH地址码:2字节,为某个被控制接收方的地址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