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人类学研究:以ZS大学为例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人类学研究:以ZS大学为例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人类学研究:以ZS大学为例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人类学研究

———以ZS大学为例

张恩迅*

摘要: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已成为国内网络消费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国内现有研究多强调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个体行为的影响和控制,但鲜少关注其消费行为背后的主

体性逻辑和资本逻辑。大学生网络消费呈现普遍性、社交性、个性化、侧重性、从众性和

局限性等特征,本文借助波兰尼“嵌入性”理论视角,以ZS大学为研究个案,论述了大学

生网络消费的双重逻辑: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消费解除了传统消费的诸多约束,使大学生

消费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消费不仅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还受

制于网络资本系统影响,即大学生网络消费嵌入到了网络资本的逐利实践之中。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嵌入性;网络资本

DOI:10.13835/b.eayn.22.23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消费是指通过网络通信手段缔结的商品和服务交易,主要是发生在企业与个人(B2C)和个人与个人(C2C)之间的交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①规模达到6.88亿人,以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网络购物用户②达4.13亿人,以20 29岁青年人的占比最高,达50%以上[1]。

CNNIC在《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中以“半年度购物频次”和“半年度购物金额”为统计指标,将网购者分为“一般网购用户”和“深度网购用户”,报告认为,在校学生通常都是网购用户,大专及以上的大学生更容易成为深度网购用户[2]。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网购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率为89.1%,远高于非学生群体的73.8%以及总体网民的60%[3]。阿里研究院、淘宝头条联合发布的《全国重点大学网购排行榜》中也明确指出,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年级越高,对网购的依赖度越高。可见,大学生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网购群体之一。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大多强调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导和控制[4],忽略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目前关于

*①②作者简介:张恩迅,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联网人类学。网民:指半年内上过网的中国居民。

网购用户:指半年内在网上购买过商品或服务的网民。

消费行为的主流研究中,消费又往往被当作是消费者自主决定的事务,其理论视角多强调消费是一种行动者的自主过程,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分析大学生网络消费提供了借鉴,但大学生作为消费者是无法通过自主性来解决消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消费风险的[5]。

本文认为,针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仅强调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消费的主导作用,或仅强调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都是不够的,若要系统认识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需采用新的研究视角,因此本文将借助波兰尼嵌入性研究视角来分析大学生网络消费中的两种逻辑,即主体性逻辑和网络资本逻辑。

消费主体性逻辑是指消费生活往往被当作是消费者(家庭、个体、组织)自主决定的过程,消费也被认为是消费者根据可支配资源来获取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消费符号表达过程。而系统或体制,可简单理解为组织或组织联盟,它是实施某些战略实践的结构基础,网络资本系统便是由购物网站、网络商家、银行、物流等共同组成的商业联盟,其本质是资本为追求利润或垄断所实施的各种策略和制度,其利润依赖于网络消费人群、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强化。

笔者从2016年5月开始,对ZS大学的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1)被访者基本信息;(2)被访者消费史;(3)被访者传统消费的顾忌和问题;(4)被访者网络消费喜好和频率;(5)被访者网络消费的顾忌和问题;(6)被访者对网络资本系统的评价。被访者包括25名女性和26名男性,年龄在19 30岁间,涉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基本特征

(一)普遍性

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从1996年中国第一笔网络消费至今短短20年中,他们亲历了电脑、网络、网购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教育、娱乐、社交等因素导致了他们对电脑、网络高度的需求和依赖,大学生在学习能力、操作技巧、接受程度等方面都极具先天优势,客观上也为群体性网络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之成为中国网络消费最初受众和普及率最高的群体,如在笔者访谈对象中,绝大多数学生网龄都在15年以上,网购龄在10年以上。据统计,截至2015年,网络消费在大学生中普及率最高,达89.1%;非学生群体和总体网民的网络消费普及率分别为73.8%和60%[3]。

(二)社交性

社交网络消费是网络消费一种新的衍生模式,它借助社交软件、社交媒介等传播途径,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购买和销售。据统计,截至2014年,大学生使用主要社交通信软件的普及率为98.3%,高于总体网民的90.7%[3],他们已成为使用社交网络工具最集中的群体。以最典型的微信营销为例,微商通过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以血缘、地缘、业缘、趣缘等熟人关系为基础来进行网络营销。“分享”和“互动”成为社交网络消费的最大驱动力,比如大学生用户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上对购物信息的分享互动,基于好友关系的信任及熟人关系的共同偏好,可实现购物体验信息迅速扩散,从而通过这种即时化的消费信息推广迅速实现引流,这种方式完美结合了用户购物心理和社交的特性。传统网购模式大多参照其他购买者评价,但这种信任关系基本是陌生人之间的,而微信、QQ等社交软件则多是熟人间的分享推荐,信任度更高,因此转化率也更高。如今,传统网络营销模式对大学生吸引已越来越小,他们的网络消费行为越来越受周边亲戚、朋友、同学、网友影响,越发倾向通过社交网络向熟人寻求购物建议和经验,以达到降低消费风险和实现消费信息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三)个性化

大学生个性化网络消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消费行为个性化。如“发烧消费”,由于大学生与上班族、中小学生等群体相比,他们在时间、资金上的受限更少,很多人喜欢利用网络去购买一些现实中不易获得的物品,为自己与众不同的爱好买单,如收集各种绝版书籍、绝版球鞋、绝版光碟、纪念邮票、明信片、明星物品、手工模型等物品的行为。另一方面,消费商品个性化。大学生正处于喜欢追求新潮、敢于尝试的年龄阶段,相比其他网购群体,他们对商品的外观、新颖性、使用体验上的要求更高,他们喜欢通过自身商品的“特殊性”来凸显个性,如目前购物网站上各种可订制的服装、饰品、礼物、球鞋、蛋糕等,正是迎合了大学生乐于追求与众不同的需求。

(四)侧重性

根据阿里研究院、淘宝头条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大学生除了在服装鞋帽、化妆品、食品等日常消费支出较高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文化用品的群体性消费趋向更明显,如大学生在书籍、音像制品、数码产品、电脑软件、教育培训、考试资料、虚拟货币等文化商品上的投入要远远高于其他群体,这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的群体特征。在笔者的访谈对象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文化产品消费上也存在差异,如低年级在电子票务、电脑软件、网络会员等网购服务上的开支更大,而高年级将更多资金花费在网上购买书籍、考试资料、教育培训、就业中介等网购服务上。

(五)从众性和局限性

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主要接触人群是同学,因此同学间的消费影响较大,使得他们的消费具有一定的从众性,容易形成“宿舍效应”或“班级效应”,如一个班级或宿舍的男生经常在网上购买类似的运动商品或游戏点卡,女生经常在网上购买同一品牌的服装或化妆品等。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提供的生活费,还有少数收入是勤工俭学工资、奖学金及其他兼职收入,有限的经济来源使得他们的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商品价格也是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体逻辑

(一)解除传统消费的约束

首先,解除了地区时间的时空约束。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在售商品,依托现代化的物流体系,虚拟网络使得现实的地理空间不再是商品交易的屏障。同时,网购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商业时间上的约束,全天24小时随时可进行。

比如说我非常喜欢一个最新的名牌皮包,在中国市场上还没开始销售,我就能通过购物网站委托在美国的代购商进行购买,然后再由他们通过国际物流寄往中国,基本一个星

期就能收到商品,商品发票、海关证明、物流清单等资料都十分齐全,现在购物不出门也

能买遍欧美商品了!(A同学访谈)

其次,解除了现金的物理约束。在日常出行过程中,大学生随身携带的现金、银行卡数量有限,但只需有绑定银行账号且能正常上网的智能手机,就能通过消费软件以刷二维码、转账、红包等形式解决衣食住行中的各种消费需求,物理交易媒介的约束得以消除,同时也有效缩短了现金消费所

耗费的交易时间和人力成本。笔者通过对学校周边超市、商店、摊点等观察发现,几乎所有店铺都张贴了在线付款的二维码图片,绝大多数学生外出消费已不再使用现金。

再次,解除了现金的心理约束。在现实购物环境中,人们在支付前一般会对现金有获取、占有和积蓄的渴望,缺乏独立经济收入的大学生在现金支配上的不自主性更大,在点算和转手过程中容易形成一种对现金的“真实感”。然而在网络消费中,大学生支付的仅是交易网站体现的虚拟数字,感受不到具体现金的大小、新旧、厚薄等物理触感,从而容易丧失支付活动中的“真实感”和心理负担。

网络购物就像不是在花自己钱一样,结账时鼠标一点或者手机一扫,感觉很轻松。如果花现金就会不由自主想到自己这个月生活费还剩多少,超过两三百元就挺心疼。有时去

团购几张电影票、吃顿自助餐、在网站采购一些生活用品,一个月感觉没怎么花钱,但是

每月网络账单算下来,随随便便就是三四千元。(B同学访谈)

最后,解除了消费隐私的约束。在现实购物环境下,往往存在一些涉及个人隐私或过于个性化的商品,容易使大学生在交易过程中感到不自然,但通过网络消费则有效避免了购物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心理尴尬,如大学生寝室中常见的怪诞服装道具、丑陋的宠物蜥蜴、隐私性的药品等。

(二)实现网络消费的新可能

随着购物网站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消费已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虚拟世界给人们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消费不再是理性的经济行为,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现象。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消费使他们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在涉及网络消费的各项应用中普及率都居高不下(如表1),网络消费在帮助大学生解除一些传统消费约束同时,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表12015年互联网商务交易应用在青少年及网民中的普及率

网络应用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非学生青少年总体网民总体网络购物26.60%53.70%89.10%73.80%61.30%60.00%团购消费10.00%18.30%51.70%35.50%27.20%26.20%旅游预订23.50%26.40%69.60%43.30%36.90%37.70%网上支付23.60%53.00%89.70%76.90%62.00%60.50%网上银行14.40%32.70%71.50%61.90%45.60%48.90%互联网理财 3.30%7.60%22.80%15.70%11.70%13.10%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

1.新的符号消费。一是网络消费作为新兴的消费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再是简单使用货币购买商品,网络消费过程中的电子设备(手机、电脑、平板)、网龄长短、网购频率、网购时长等成为代表现代生活方式的时尚标签和文化符号,改变了过去大学生将购物地点级别(地下商场、专卖店、大型商场)、逛街频率、商场打折信息了解程度等作为标准的历史。

以前网购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我们女生都喜欢成群结伴去实体店逛街购物,时间也很固定,基本安排在周末或课余时间,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基本每周去购物一次,条件差的基

本去那些不知名的地下商场,自从有了网络购物后,现在班上女生都是各买各的,很少有

人再去逛街了。(C同学访谈)

作为一名男生,去实体店逛街就是受罪,很多男生是生活所需才去逛街。一是商店太多,逛起来很累,不停问价讨价很麻烦;二是一天下来可能还买不到自己想要的球鞋或衣

服,浪费时间效率太低。现在网上消费简直是男生的福音,手机、电脑轻松一点,吃饭、商品、机票等问题全部解决,避免了过去购物的许多麻烦。(D同学访谈)

二是网络消费普及成为大学生体现自身群体特征的手段,正如布迪厄认为“当代社会生活方式和消费品位是由不同阶层的消费模式与其拥有的社会和文化资本联系起来,消费是社会身份建构的手段”的观点[6]。一方面,大学生相比白领上班族而言,其消费时间更充裕和自由;相比中小学生而言,其金额支配更充裕和自由;相比中老年人群而言,大学生网购操作和商品信息筛选的技术更娴熟。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网络消费还是大学生间相互区分差异的手段,这种差异可能体现在网购级别、购物技巧、购物方式等因素所构筑的。

班上同学间现在有种习惯就是喜欢比较购物账号级别和购物积分,购物积分和级别最高的同学往往被大家奉为“网购达人”,很多商品打折信息、促销信息和购物技巧都喜欢去

咨询她,而那些还经常去实体店购物的同学会被嘲笑为“老古董”。还有一些同学可以在网

上通过自己的“网络关系”去帮周围同学抢到一些限量发售的演唱会门票、国外名牌或别

人买不到的稀缺商品等,大家也觉得他很酷。(F同学访谈)

2.新的生活方式。一是学习方面,过去大学生传统学习消费主要是以校内课堂教育加校外培训班为主,现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电子书籍、校外名师课堂、公务员培训等都可通过视频或直播等方式进行网络消费。二是娱乐出行方面,过去大学生进行的娱乐活动,如看电影、用餐或旅行都需要去实体店进行即时现金消费,而现在大学生进行娱乐活动一般会提前在网上对电影票、旅行团购、游乐场票等提前预订,即便当天因故无法成行也可随时取消,出行也可随时借助手机软件实现的士、火车票、机票等在线购票服务。三是生活方面,过去大学生的校内生活空间主要以食堂、寝室、教室为主,网络消费的普及使其生活空间进一步缩小,导致了校园“宅文化”,如娱乐是玩网络游戏、吃饭是网上送餐、购物是网上商城、学习是网上课堂等。四是理财方面,过去大学生很少有理财的习惯,去银行存款或理财往往被当作一种家庭经济行为,但现在的网络消费软件一般兼具理财功能,使大学生理财成为可能。

3.新的仪式消费。现实中的仪式性消费是指一种规范性的消费活动,它带有神圣性质,如岁时节日消费或人生仪礼消费[7]。网络上的“仪式消费”并非具有神圣性质,但与“通过仪式”来维持社会关系一样,大学生群体也经常通过网络上的仪式性消费来促进群体关系并赋予个体以生活意义。如双十一网购节,受访者均认为凌晨参与购物活动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享受商品折扣,更重要的是体验与班级、宿舍好友一起全民“奋战”的购物氛围以及相互分享购物攻略带来的愉悦体验。

我也知道双十一折扣只是一个噱头,很多网上商品与平时相比其实便宜不了多少钱。

但是还没到双十一,网站上、朋友圈、新闻里就开始流行各种关于双十一的话题,很难让

经常上网的人不去重视这个活动。活动在晚上十二点开始,感觉整个校园和朋友圈都在网

上购物,所有人都在参加活动,有人不去参加就显得有些另类,很多同学会提前交流购物

攻略,第二天大家都会讨论和炫耀昨晚血拼的成果。(G同学访谈)

(三)网络消费的新约束

按照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观点[8],新的消费环境不但具有促成性(enabling),而且具有约

束性(constraining)。其实,网络消费的促成性不过是其约束性的一个特殊形式。因此,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网络消费在解除现实约束并带给大学生新的消费可能的同时,也构成了对其消费的新约束。

1.网络设施的约束。虽然便捷的网络消费摆脱了携带现金、银行卡的烦恼,但也不得不受限于网络设施的新约束。一是需要能进行网购的智能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高度依赖。二是需要能进行网购的网络服务设施,如网线、WiFi、流量等。

2.物流时限的约束。由于网络消费主要通过物流和快递配送,虽然打破了地理限制,但从网上确认付款到收货时间一般都需一段时间,商品不再是可触摸、可感知的实体,而且如遇到商品不满意或质量问题时,退换货又需一段时间,无形中增加了消费中的时间耗费成本。

3.网络风险的增加。一是电商平台入门条件低,导致商品虚假信息泛滥、质量依据匮乏、销售者资质无保障的弊端。二是由于商品宣传图片的虚拟性,商品实物容易与期待值存在差异。三是网络消费法律的缺失导致维权困难,容易出现“一次性消费”问题。四是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容易导致私人信息和隐私泄露。五是病毒、黑客等容易导致私人财产损失。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的资本逻辑

大学生网络消费服从上文所描述的消费逻辑,即解除传统商业的消费约束,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其消费主体性。然而,从“嵌入性消费”视角看,大学生消费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受网络资本系统的影响,因此,还需要从网络资本的逻辑予以分析。

(一)吸引大学生网络消费

大学生作为网购普及率最高、消费潜力最大的群体,是网络资本竞相争夺的资源人群。

1.高校校园项目,即网络资本积极开发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出行、娱乐等紧密相关的消费项目,如网上缴纳学费,过去学生学费支付多为异地转账,需承担一定比例跨行或异地转账的手续费,现在一些网络资本平台则与各高校开展合作,避免了手续费。学生不但可以通过网络消费软件免费充值学杂费、校园卡、饭卡等日常校内费用,还能享受电子书、网络课程、景区门票、地铁、春运大巴和火车票等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校园优惠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学生客户对网络消费软件的依赖和支持。

2.高校网络营销,即网络资本常在大学生较聚集的教育性、娱乐性、社交性等较强的论坛、网站、软件上以各种方式开展商品营销活动,如在知乎、人大经济论坛、人人网、豆瓣、猫扑、虎扑体育等高校学生注册较多的论坛和网站上经常以弹窗、文字链接、游标、图片广告、二维码扫描等方式来推销书籍、电子设备、体育用品、打折卡、游戏币等主题性商品,同时还会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发布商品促销信息。网络资本利用学缘、趣缘、地缘等纽带进行的网络营销模式,极易在各高校联盟、兴趣小组、学生考群、专业学习群、学生社团中产生广泛影响。

3.高校节日消费,即网络资本通过高校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中西节庆、校园节庆、网络节庆等开展网络宣传和营销活动,如除传统的情人节、七夕节、圣诞节、愚人节、教师节等进行鲜花、巧克力、毛绒娃娃、整蛊玩具等促销外,还通过校园横幅、社团赞助、网络渲染等方式对高校近年来普遍流行的女生节、男生节、“5·20”节、光棍节、樱花节、音乐节、电商狂欢节等“新兴节日”进行大力推广和宣传,网络资本在推动高校节日流行文化同时也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相关节庆主题的网络促销,如百度糯米在全国高校推出“庆祝“3·7”女生节”的电影、KTV、美食、酒店、旅行等网络促销活动。

4.高校金融服务,即网络资本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各种网络投资、理财、借贷等金融服务,如近年在全国高校流行的各种针对在校大学生(专科及以上)推出1 3年、1000 50000元不等的网

络信用贷款服务,学生只需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便可轻易地拿到网络贷款,这些高校网贷业务往往打着“贷款易、利息低、审核强、到账快”等宣传口号来吸引大批高校网贷学生,但也极易引发恶性骗贷、监管不严、过度借贷消费,甚至是违法追贷等问题。另外,一些网络资本还开发了针对高校学生的余额投资、教育保险、创业基金、助学金等网络金融服务来推广其网站、软件等在高校学生中的使用率和知名度,如工行推出的“工银e校园”便是服务高校学生贷款、汇款、创业等的手机软件,学生在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可通过软件在专属高校学生购物平台进行“学生购”。

(二)强化大学生网络消费

相比“吸引消费”而言,网络资本“强化消费”的群体针对性并不明显,而是在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实践后,对包括其在内的网民消费习惯进一步强化,进而使其产生对网络资本系统的依赖。

1.制造身份差异。大学生在进行网购时,各电商平台往往会根据消费金额、频率、品牌、评价等指标来奖励平台积分或电商币,网购越多收获的积分就越多,不同累计的积分数形成不同的会员级别,排名越高可享受的电商“特权”就越多,如专属的客服服务、先试后买、极速退款、生日特惠等,平台积分或电商币还能在网购时兑换成一定比例的商品折扣,因此,在电商制造的“消费身份”策略中,大学生往往为获得更高会员级别而不得不集中在少数电商平台上消费。

2.培养消费习惯。网络资本会利用快捷的配送服务、超零售的商品消费、多元化的消费选择、平民化的消费价格、追踪化的质量评价等一系列手段来培养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意识,如ZS大学食堂过去一直以菜品丰富、低廉、卫生而广受师生欢迎,但也存在开放时间固定、就餐时间短、学生排队难等问题,而现在网络订餐则迅速取代食堂就餐在校内流行,在学生宿舍区从早上7点至晚上11点随时可见骑着电动车的送餐员,八大菜系、西式快餐、冷饮甜点、地方小吃等餐点内容一应俱全,很多赶论文、打游戏、下课延迟而不能去食堂就餐的学生第一时间会选择网络订餐,少数学生甚至一日三餐都是网络预订的,电商平台通过将餐饮商家集中展现、餐点多元选择、配送时间灵活等策略使学生很容易便养成了网络订餐的习惯。

3.提升消费认同。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淡薄、商品辨别能力差,在网络消费过程中的“一次性消费”、维权困难、假冒伪劣、网络诈骗等也成为长期困扰他们的普遍问题,也是造成其网络消费认同低的重要原因。网络资本系统便通过搭建买卖双方信任平台、展示商品详细参数(上市时间、材质成分、销售渠道、品牌货号、商品工艺等)、建立第三方机构诊断机制、提高商家准入标准、建立网络惩罚和承诺机制等一系列网络制度来提升大学生的消费认同感,如各电商平台普遍存在的七天无理由退货、商品相符描述、试用中心、营业执照展示、图片文字评价等保障措施。

4.借助网络大数据。信息是在信息化时代中深受各个权利主体重视与争夺的增值性资源,网络资本相比传统商业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对网络大数据的掌控能力,如网络资本能轻松收集、统计和分析全国各大高校的消费数据,通过对各高校消费排名、消费喜好、性别消费比例、季节消费趋向、区域消费喜好等各种数据的掌控,对不同高校学生针对性地制定推广和营销策略,最终实现对不同高校网络营销的利益最大化,如阿里研究院定期发布的《全国重点大学网购排行榜》,蚂蚁金服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财富价值观调查》等大数据报告。

五、大学生网络消费背后的逻辑关系

“消费自主性”作为过去消费研究中的主流研究范式,并不能有效克服由系统引发的消费风险及其所引起的消费脆弱性问题,只能将消费行为和过程嵌入到具体的环境中,借助超越个体的集体力量如组织、系统、制度等去监控和防范消费风险。因此,消费者的自主性是受外部环境约束的自主

性,即借助波兰尼“消费嵌入性”的研究范式。

事实上,波兰尼关于嵌入的观点,可以用来分析大学生网络消费背后的逻辑关系。大学生网络消费所揭示的正是传统商业系统的价格体系、商家承诺、第三方监管、信用评级等的系统缺位以及网络资本系统的崛起等作为脱嵌力量所造成的大学生对传统商业模式的突破和消费自主性表现,而网络资本系统不断完善的技术、策略、制度等则有效填补了传统商业的系统缺位问题,并作为一种新兴力量使大学生消费再次嵌入到网络资本系统中,即大学生网络消费是一种从脱嵌到嵌入的完整过程,如图1所示:

图1大学生消费从“脱嵌”到“嵌入”的过程图

在波兰尼看来,现代社会中市场与社会的分化便是一种脱嵌过程,但任何经济过程都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关系、文化和制度的影响,这种脱嵌并非绝对意义上的脱嵌,而是相对意义上的脱嵌,即市场相对于社会而言具有自主性和相对独立性[9],本文中大学生消费在传统商业模式中的脱嵌也是相对意义上的。

大学生过去的传统商业消费往往属于私人行为,传统商业系统如价格体系、商家承诺、第三方监管、信用评级等基本处于不干预和不作为的缺位状态,加上大学生在传统消费过程中普遍存在法律维权意识淡薄、商品辨识力不强、消费自主性不高等问题,他们在承担消费主体责任同时往往还需面临价格是否透明、商品是否合格、售后是否满意、选择是否多元、体验是否愉悦等一系列不可预见的传统消费风险而引发的消费脆弱性问题,而网络资本系统的崛起,恰好为大学生突破传统消费中的被动性和脆弱性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一方面,网络资本系统的发展使大学生逐渐脱离了原有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的约束,不仅解除了大学生消费过程中时空约束、物理约束、心理约束和隐私约束等,也使大学生实现了新的符号消费、生活方式、仪式消费等象征消费的意义;另一方面,网络资本系统通过掌控网络大数据的优势,针对性地实行校园项目、网络营销、节日消费、金融服务等策略来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同时还不断完善信任机制、商品参数、第三方诊断机制、网络惩罚和承诺机制等自身系统制度来强化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并进一步填补了传统商业系统的缺位问题,使大学生消费主体性进一步增强。

事实上,虽然大学生消费主体性在网络资本系统中得以进一步增强,但他们又不得不面临网络设施、物流时限、网络风险等新的消费约束,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资本系统并不完善,但它相比传统商业系统而言更具有灵活性和自我改进能力,因此,网络资本系统一直不断地通过完善监管制度、营销策略、技术数据来消除可能由系统引发的新的网络消费脆弱性问题。

六、结论和反思

通过对ZS大学的学生个案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首先,大学生突破传统消费的诉求与网络资本系统追求利益的本质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网络资本系统为大学生实现主动性消费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其在消费过程中的群体性特征也为网络资本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其次,这种内在联系是嵌入性的。网络资本系统利用大学生消费大数据的资源优势,不停完善各种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制度来吸引大学生消费、培养其消费习惯,使他们在摆脱传统消费约束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新的网络消费约束。因此,大学生网络消费是嵌入到整个网络资本系统中的行为。

再次,大学生网络消费是不同于传统商业的消费新模式,它的意义便在于建构出了一套新的消费方式、消费制度甚至是消费习惯,为目前传统商业系统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同时也为未来的全民网络消费的趋势指明了方向。

最后,嵌入性消费的理论范式值得关注。很显然,处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脆弱性问题已超越了主体性层面,而网络资本系统的发展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形成了直接影响和约束。因此,要理解个体的消费行为,必须把视野放到更大的资本系统框架中加以审视。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1.调查分析的目的及意义 2.市场调查概述 3.调查现状及分析 4.总结 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调查,从而研究出科学、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 大学生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调查方法:发放问卷 调查对象:高铁学院全体学生 参与人数:有效问卷83份 调查概述:为了对大学生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高铁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0.6%,女性大学生占49.4%。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我们对高铁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对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消费结构做一个分析。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500元以下的有2人;500-1000元的有24人;1000-1500元的有47人;2000元以上的有10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较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然后在生活费来源这一栏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父母,这里面有几个原因:1,兼职不容易找到。2,有些同学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现在大学生最主要的是学习,并不是出去做兼职,这一部分人忽略了一点:在大学里做兼职不仅能赚钱补贴自己的生活费,还可以在社会上学习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锻炼了自己的

(完整word版)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目录 一、引言 (2) 二、调查方案设计 (2) (一)调查目的 (2)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2) (三)调查内容 (3) (四)调查的步骤 (3) (五)质量控制 (3) (六)成本 (4) 三、调查实施 (4) 四、结果与分析 (4) 五、局限性说明 (5) 六、结论与相关建议 (5) 附录: (6) 大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调查 (7) 附件1: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行为调查问卷 (7) 附件2:数据分析汇总表 (9) 附件3:技术说明 (10) 参考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 2008031*** 中药营销 [摘要]以大学城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调查方法,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在此调查结果基础之上,得到大学生和网络游戏两方面的相关结论及建议,最大程度的减少网络游戏对在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使其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行为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很多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普及, 网络游戏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而对于我们个人消费者而言,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休闲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工作节奏较快的城市,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游戏来交友和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世界中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必须关注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现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调查方案设计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对网络及网络游戏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网络游戏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避免网络游戏对在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消费行为规律。 2.为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游戏提供建议。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当 代 大 学 生 消 费 方 式 研 究 理工系营销091董文浩 200900400600101

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 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需要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一、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选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和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具体涉及到的问题有大学生平时消费资金的、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分布情况及其对消费方面的感受等。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对C大学2004-2006级15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9份,有效率为92.67%。其次,通过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其中15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从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资料。在以上两方面情况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理性消费 1.合理计划 问卷调查显示,在费用开支上,16.6%的学生有详尽的计划,67.7%的学生稍有计划,只有15.7%的学生没有计划,随心花费;81.3%的学生没有或偶尔有透支情况,经常出现透支情况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消费的盲目性并不能够用来形容大学生整体,当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少数现象。 2.理性消费

最新中山大学考研

2011中山大学考研

241 英语:①《新编英语教程》(1-3册),李观仪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依据《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参照教指委公布的考试大纲。 610 民俗学概论:本科目考试范围为: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类别及其特征(如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等等不同类别及其特征),中外民俗学 史、民俗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考察学生对民俗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中外民俗学学术动态的了解、把握程度;②考察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经验、感受以及描写能力;③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学术功底的考察,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方法,解读、分析、阐释民俗现象以及中外民俗学文献的能力。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611 文学评论写作:主要考察对具体文学作品的评论赏鉴,兼及对众多批评方法与文学流派的理论把握和应用。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612 语言学概论: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北大出版社 613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北大出版社;②《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 614 文献释读:主要考察考生对古代文献的标点与翻译,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评论的能力 615 文学基础:本课目考察考生对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以及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史现象、作家作品、流派和思潮等;古代汉语的常识,例如字词的释义、古文断句等,也在考察范围之内。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616 世界文学:①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803 民间文学概论:本科目考试范围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类别及其特征(如神话、传说、故事等不同类别及其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民间文学的多民族交流关系,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及其科学写定,中国民间文学史 略,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等等。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804 文学理论(含中西文论):本课程以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所含内容为主要范围,另需考察中国历代文论及西方文论。 805 汉语言学基础:①《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②《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教出版社 806 古汉语与古文字:①《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②《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07 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试范围包括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各体文学(诗、文、小说、戏曲)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考试内容包括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对考生分析能力的考察。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最终版)汇总

小组成员:龚雪儿 谢小琴 何亚蓉 张弘毅 付小新 龙伍洋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界,倾向于大学生高消费或情绪性、先锋性消费的定性论述较多。伴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各类洋品牌、新产品、新消费观念将不断涌入,大学生--时尚的追随者、将来中高层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处于半踏入社会的人们,又是如何支配他们手中的货币的呢?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脉搏,解读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方式,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下面我们将为大学生群体做一个有关消费情况方面的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分析 (4) (一)大学生整体经济情况分析 (4)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5) (三)大学生消费特点 (5) 二、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6) (一)存在的问题 (6)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6) (三)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7) 三、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如何开拓大学生市场 (9) (一)从企业的角度分析 (9) (二)从手机行业的角度分析 (10) (三)从网购行业的角度分析 (11) (四)从旅游行业的角度分析 (11)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整体经济情况分析 1、经济来源 关于经济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得经济来源的方式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目前76.19%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其余几个来源渠道所占比例较小,例如打工、贷款等。 分析可以得出,一方面,家人对其消费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在其消费观念的树立上的影响依然很大;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普遍较为强烈,容易造成大学生不负责任、不顾后果、不理性的消费。 2、月消费支出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在校本科大学生的月支出的分布基本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月平均消费处于500元-1000元的学生人数最多,几乎占一半的比例,1000元-1500元、300元-500元两个阶段的次之,处于极高的1500元以上和极低的150元以下都占很小比例,而且总体来看,低于500的水平的人数大于高于大于1000的人数。调查中关于月消费支出只是涉及了日常的消费支出,并没有将学生每年的学费和其他的大额消费支出算入其中。

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因素研究

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因素研究 [摘要]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给全世界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网络购物因其能够提供丰富的商品信息,突破时空限制,低成本、实时与全世界消费者沟通,实现个性化营销,实时配送数字化商品等优势,近几年来发展相当的迅速。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到了网络购物的群体当中,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消费行为的网络消费行为,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我国,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泛的消费群体,研究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网络消费网络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对策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o the world economy has brought new vitality and opportunities. Online shopping for its products can provide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break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low-cost, real-time communication with consumers around the world,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ized marketing, real-time delivery of goods such as digital advantage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airly. In this context, a growing number of consu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twork to which the group has created a consumer behavior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of consumer behavior, the theory has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from industry and become a hot research. In 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most affected by the most extensive network of consumer groups, students research the impact of network factors in consumer behavior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etwork consumption network consumer behavior impact factor Countermeasures 0.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异常的迅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所公布的数据,截止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 在我国,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泛的网络消费群体,他们对电脑和互联网的应用是情有独钟的。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显示,在电子商务各个方面的应用中,大学生都是最活跃的一个消费群体,而在网络购物方面大学生的普及率更是占到了38.8%之多。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消费群体中的主体,因而研究影响在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因素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我国网络消费的发展现状

2008年中山大学人类学概论考研真题笔记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815916937.html, 1考研高分学姐总结出的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考研政治的试题分为两大部分,在答题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方法。在历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各位考研高人得出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在经历考研并且成功之后,针对这类问题结合我的经历,我总结出两类题型的解答技巧,与大家分享。 题型1评价分析型 题型特点:评价分析型选择题一般以引文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该类题目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这类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出现最多,所考查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扎实掌握政治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注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高。 解题诀窍:对这种类型选择题,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中蕴涵着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引文中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原因又是什么。要特别注意:(1)如果题目是考查考生对引文的理解,那么判断备选项是否正确并不是以这个备选项所显露的“事实”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备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2)如果题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及其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 题型2因果关系型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815916937.html, 2题型特点: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另一种是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解题诀窍 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应把题干和备选项结合起来分析,找好切入点。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2.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对选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论文题目: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也渗透到了校园。在消费群体中,年轻人是其主力军,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指数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消费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对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状况、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因素、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提出指导大学科学消费的对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科学消费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s consumption concept has changed, and this change has also penetrated into the campus. In the consumer groups, young people are the main force, college students are a special consumer groups, their consumption index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social economy, the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fers to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of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order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the consumption of material products and spiritual produc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consumer behavior, consumer psychology, Consumer Science

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分析总结报告

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分析总结报告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较轻群体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我们孝感学院的消费情况、消费理念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校园内选取了大三女生进行了调查。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引导在校大学生走向健康消费。 一调查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进行“大学生大三女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学生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调查孝感学院大三女生消费水平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心态、分析孝感学院学生消费的合理性与成熟性、研究出促进孝感学院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理性的消费观的应对之策。 二问卷及采访概况问卷的补充 本次问卷共份有效问卷份有效率。发放的针对对象为孝感学院大学三年级女生。针对本次问卷可以发现问卷涉及不全面因此对问卷进行有效而全面的补充。补充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生活资金的来源状况通讯及网络的消费额衣服鞋帽及首饰化妆品的消费状况生活支出理发、就餐电子产品拥有状况发展学习费用支出及其消费态度。针对补充内容在全校随机调查大三名女生。进行进一步的调研。 问卷的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问题内容大致包括月消费额及伙食费餐饮、服饰、鞋帽的消费地点通讯工具及电子产品的种类及品牌娱乐项目、旅游次数和消费观。采访的内容采访采取随机形式其内容是对问卷内容的补充采访问题大致包括生活费的来源状况服饰鞋帽及化妆品的费用电子产品的费用发展学习费用及消费态度。 三数据统计与采访的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概况统计结果表明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元。其中有的同学月消费集中在元集中在以下

中山大学人类学历年真题(1)

中山大学1998年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民族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系谱分类法 2 民族共同语 3 游群(band) 4 参与观察 5 交表婚 6 双系继嗣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语言发展的原因?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3.请评述你读过的一本人类学论著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你为什么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计划怎样? 2.试论宗教的社会功能? 1999年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民族共同语 2 语义 3 文化区 4 毕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克罗式亲属称谓制。 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怎么样理解劳动创造了语言?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论述你对涵化的理解。 2.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000年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萨皮尔—沃尔夫假说2单系继嗣 3 主干家庭 4 《萨摩亚人的成年》5 聚落考古学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怀特的新进化论。 2.简论文化相对论 3.简述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 三.论述(共45分) 1.评述你所读过的一本人类学名著(20分) 2.试举例说明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25分) 中山大学2001年人类学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 二.简答题(6*10) 2.1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2.2试述文化相对论? 2.3什么是亲属称谓? 2.4试述现代人类的体制特征。 2.5简论新进化论代表人物怀特的能量进化理论。 2.6简论刘易斯的“匮乏文化”。 三.问答题 3.1试论文化涵化理论并举事例说明。(20)

大学生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大学生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一、前言 为了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情况,我们从零用钱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父母对子女消费的态度展开调查。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大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 二、大学生消费基本结构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调查显示: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体现了人们的消费是否具有计划性。从调查结果看,23%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比较稳定,属于有计划型。33%的人表示能省就省,属于节省型,43%的人表示随意消费,属于随意型。相当多的同学对自身消费约束能力不强,在消费上呈现出随意性甚至奢侈的倾向。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又是独生子女,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不成熟性。这主要表现在: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攀比性消费。一些学生从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与人比排场、讲阔气,认为在同学、老乡面前缺乏豪举有失体面。这既给家庭加重了经济负担,也影响了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三、大学生消费支出分配 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支出项目中比重最高的是伙食,高达33.33%,其次是购物方面的支出占20.33%,再次是交通、通讯开支占14.63%,而交际,学习方面、娱乐方面、方面分别以13.01%、8.94%、9.76%紧随,可见,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中,食物方面的支出占据了绝对地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 调查中还发现,电话费、娱乐费用、交际费用和恋爱费用随生活费的变化而变化,而绝大多数大学生每月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消费支出却不足50元。而且,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在意自己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尚没有明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通讯费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移动产品已经成为当代通讯的主流,对大学生而言,移动通讯产品的占有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手机已经慢慢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承担的通讯费用。在学生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属于中等水平。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3%,50-90元的占33%,90-130元的占43%。 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费学生,在150以上的占21%。如下图可观察到,大学生的通讯费用集中在90-130元,其次50-90元的同学也较多。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及消费习惯的调查问卷报告

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调研报告 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网络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激进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只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良 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面向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接受调查共10人。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0份,有效问卷10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规范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别相当大。月消费总额贫富差别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 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

浅谈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意识、消费行为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出发,探讨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非理性表现,并提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的对策,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以接受高等教育为背景所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为了完成自身的社会化,以学为主,使自己健康成长。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和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般认为,大学生消费通常指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但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害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和发展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行为的异化。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呈现出异化的特质,而所谓“消费异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消费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它越来越注重追求不必要的欲望满足,使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渐渐背离,消费不再是目的,它成了满足欲望和体现其他意义的一种手段。大学生借助于消费向同龄人表达传递了其他的意义和信息,包括

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大学生不但消费产品本身,而且消费这些产品本身以外的东西。 2.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生活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中却发现,为了诸如人际关系开支、娱乐开支、情感投资等的需要,大学生们往往压缩伙食费,而把过多的消费在这些方面。由于这些方面消费的增多,再加上消费的无计划性,必然导致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不合理。 3.消费行为缺乏计划性。作为一种理性行为,消费应该有预期计划和目标。目标消费、量入为出,合理分配开支是良好消费的基本原则。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却往往是没有明确目的,仅凭感觉、兴趣引起的冲动需求而产生的消费。这种随意消费产生迅速,消失也容易,有时甚至只在闪念之间,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大学生往往陷入盲目冲动消费之中。 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的原因探讨 上述消费行为问题形成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客观的,有社会的、家庭的等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不良消费观念、消费现象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校园不良消费现象的出现受社会上不良消费风气的熏染。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折射出消费者一定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诱使许多人“一切向钱看”,贪图物质享受,鄙弃高格调的精神追求,消费观念多元化,消费层次高档化,追求超额消费和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本问卷以调查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出发点,从390 份调查问卷入手,通过数据分析,对大学生在校的消费形式特点状况等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从而为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特点观念规划行为分析;问题探析 1.研究的背景目的及对象 背景: 自中国实行改革30多年以来,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的数量快速上升,以2017 年为例,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已达2695.8 多万人,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的巨大的社会群体,并且随着当今网络交通文化的联通,网贷平和信用消费等消费形式的不断涌现,消费的多元性与群体性也日益突出,在新形势下,大学生逐渐的发展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其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这就要求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给予更多的关注。 目的: 我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型社会,消费的供给侧改革和消费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以前相比也有了巨大的差异,因此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和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形式等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高校大学生为主,兼有其他部分省市的大学生。 研究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总体数据交叉方法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分析,并辅之以统计分法进行验 证。

2 研究方面: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 1.消费水平(高低,影响) 2.消费特点(主要方面) 3.消费理念(思想认识) 4.消费规划(具体模糊) 3.调查数 据:大学生消费水平数据统计

X\Y high 高 medium 中等 low 较低 小计 800元以下 2(5.88%) 7(20.59%) 25(73.53%) 34 800—1300 左右 5(2.51%) 167(83.92%) 27(13.57%) 199 1300—1800 左右 9(9.18%) 86(87.76%) 3(3.06%) 98 1800以上 20(33.90%) 34(57.63%) 5(8.47%) 59 由表一大学生消费水平数据统计来看,以 MEDIUM 中等分析,大学生消费集中在 800- --1800RMB 左右,其中 167(87.76%)占比最高,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水平趋于合理。但高水 平消费占比不容忽视,1800 元以上占比达 57.63%,这从一方面显现出大学生消费多层次,分化 消 费呈现多层次化。大学生月消费达到 800 元 以上的占 90.8%,低于 800 元的占 9.2%, 70%的学生 月消费在 800--1300 元之间,20%的 学生月消费额控制 在 1300 元到 1800 元之间, 10%左右的学生月消费额 在 1800 以上,可见, 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 中间层次的 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 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 1.2 可见, 8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供给, 5%的学生靠奖学金,大学生贷款,虽然 10% 的学生自己兼 职,但是比例不高,并且从调查来看,兼职所获收入并不高,并以(家 教,服务员)为主。因此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 在社会的舞 台上。 在对消费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对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的影响做了分析,大学生的钱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其消费水平会对家庭产生什么影响?,有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四年消 费最低可达 5 万元,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 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比较高的了。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 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物价的上涨,学业支出培养费用的增加,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 的比重虽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依然较高。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 45% 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 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比 较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高校有 1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 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的情况。 趋向理性的。由右侧表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及营销策略分析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及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熟以及互联网成本的低廉,企业通过网络平台搭建购物新渠道,使顾客足不出户就可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产品。网络消费以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等模式吸引了众多受众,最为主流的人群莫过于当代大学生。本文主要通过市场营销中策略组合的知识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进而针对相关问题做出行之有效的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 网络营销传统营销营销策略网络消费

Abstract With the matu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low cost of logging on line, enterprise network platform to build a new shopping channel, a customer can buy without going to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product. Internet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facilitate quick, low cost attracted many audiences such models, the most mainstream of the population than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rketing strategy through market knowledge combined network of consumer behavior on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relevant issues and then make a well-established for th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internet marketing tradition marketing marketing strategy internet consume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大学生因所受的教育、校园的特殊环境以及年龄上的独特性,消费从众心理有别于社会其他群体。对大学生消费从众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了解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从众趋势。本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区域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分析从众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提出克服消极消费从众心理的措施与方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消费从众心理 正文:大学生消费从众调查报告 1 调查背景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过着群居生活,大学生从众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又与其他群体有所不同的。消费从众已经成为从众心理研究和消费行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最近十几年的文献检索中能够看出,人们对消费从众的研究几乎没有,只把消费从众现象当作从众的一种类型或者消费行为中的一个现象,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本研究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从众心理,克服和避免可能出现的从众的负作用,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实际出发,培养大学生消费的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建立理性化的消费心理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调查目的 现在大学生从众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为了遏制这种不健康消费,我们为此做了此项调查,引导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 3 调查方法及对象 此次调查活动,采取不记名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面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全体学生。调查方法是:要求学生独立回答一份内容丰富的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回收答卷分析选项达到目的. 调查形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答卷85份,学生对问卷进行了认真填写. 4 数据分析 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 在被调查的60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许多是消费在了购买衣服化妆品等方面上;而40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其余的用在了吸烟上网,出去喝酒吃饭等方面。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 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领域出现了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从众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误区。作为社会中的主力军和重要群体,即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的消费治理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是自身消费理念的反映,同时又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问卷调查得出: 生活费在800---1000元的占60%,1000元以上占20%,800---600的占10%,500-600的占10%,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在800---1000之间,整体看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还算正常,每月主要消费项目有饭费、购物、交通及通讯、娱乐、学习用品等。 1吃饭方面 吃饭费用占据所有调查对象的大部分生活费,大部分人月均在300到400之间,占月消费的40%到50%左右,仍有一小部分人支出高一点,因为她们生活费就高一些,因此比重差不多。 2购物方面 购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主体,也免不了购物,大学生购物无非是衣服物,洗漱用品、生活用品、零食等

3交通通讯方面 交通费用和通讯费用所占的比重不是很高,大部分同学出门基本上都是公交车,通讯方面同学们都用的联通卡号,因此通讯费用大部分同学在30到50元之间。 4娱乐方面 同学们偶然会去网吧上上网和去KTV唱唱歌娱乐一下,基本上都是多个同学一起去,实行AA制付款, 5学习方面 平时同学们看书之类的就会在图书馆去借阅报刊杂志,很少买书籍,如果老师特别要求的话也会打印一些学习资料,大部分同学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会去打印一些资料作为学习资料,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方面的花费不是很大。 6交际方面给同学送礼物也是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方面,大部分同学只是偶然送送,而且送的大部分是小礼物,因此花费不了多少。对于聚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基本上是AA制,花费在30到50之间,对于旅游方面,同学们会选择节假日出去旅游,像这样的话,次数不会太多,也不会太频繁,平时周末大多数都会选择在本城市旅游,这样花费不少很多。从问卷的比重来看,吃饭费用所与的比重为生活费的一半左右,其次是购物,然后是交通通讯和生活交际,最后是学习用品大学生消费上存在的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