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2019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教师资格证考试)(精品文档)
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概述1.素质教育的内涵《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大众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
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
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
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
(3)发展性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口诀,可以帮助考生记忆。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适应时代要求。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研究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研究”。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口诀:四个转向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口诀:二独一发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应该是学生研究和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五者一社区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口诀:你我他它教师职业道德:1.XXX之心,爱教之心,爱岗之心。
2.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3.终身研究。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遵守“三爱两人一终身”的要求,这是我们展现教师本色的基本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人民和XXX的领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实用标准文案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b.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c.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a.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a.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b.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师观中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a.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b.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d.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实用标准文案(2)教师行为的转变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材料分析题一一分析思路+做答格式( 一) 读懂题干教育观 ; 学生观 ; 教师观 ; 职业理念 ; 职业道德( 二 ) 分析材料一 - 找准关键信息,确定对应要点( 三) 组织答案总: 总体评价 --- 该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 不恰当的 ) ,践行了违背了)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分: 理论 +材料 - - 首先,其次,再次 ( 第一,第二,第三)理论点 + ( 理论点解释 ) 。
材料中, X 老师的 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 / 促进了 XX。
(完整)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推荐文档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考点1: “教育” 一词的由来:“教育” 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 :教育的概念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 :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4 :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辨一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 ♦考点6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7 :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19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考点归纳(精编版)
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中学)》考点归纳及考试大纲(汇总版)说明:本文档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考点归纳,内容详实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本文档内容含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及考试大纲,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最后预祝广大考生顺利的通关考试。
第一部分:考点归纳第一章职业理念教育观【高频考点提要】1.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b.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c.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a.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a.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b.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师观中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a.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b.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d.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材料分析题一一分析思路+做答格式(一)读懂题干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职业理念;职业道德(二)分析材料一-找准关键信息,确定对应要点(三)组织答案总:总体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不恰当的),践行了违背了)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分:理论+材料- -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理论点+ (理论点解释)。
材料中,X老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促进了XX。
总:教学启示一好老师做法的意义,坏老师做法改正建议模块三职业道德规范(一)教师职业道德4.2008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及解读(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5.1997版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职业道德答题模板材料中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资格证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19年版(10)
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19年版(10)考点10.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考点(1)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1.班主任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2.班主任工作的意义①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②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③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④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考点(2)班级与班级管理1.班级管理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2.班级管理的模式①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②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区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代表人物:马卡连柯③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④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分解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3.简述当前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问题: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动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降低对策: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考点(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1.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①了解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③建立学生档案④个别教育⑤班会活动⑥协调各种教育影响⑦操行评定⑧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2.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简述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⑴先进生的教育工作心理特征:自尊好强、充满信心;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教育方式: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妒忌,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⑵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教育方式: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
完整版!《综合素质》的知识点全在这儿!
完整版!《综合素质》的知识点全在这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试卷共三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第三大题为写作题(本大题共 1 小题,50 分)。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word完整版)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观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素质教育观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4.素质教育观产生20C 80-90年代末提出。
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
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中学素质教育(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中: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进入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
(1)促进学生身体发展(2)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了和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8.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团队(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b.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c.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a.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a.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b.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师观中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a.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b. 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 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d. 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c.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材料分析题一一分析思路+做答格式( 一) 读懂题干教育观 ; 学生观 ; 教师观 ; 职业理念 ; 职业道德( 二) 分析材料一 - 找准关键信息,确定对应要点( 三) 组织答案总: 总体评价 --- 该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不恰当的 ) ,践行了违背了)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分: 理论+材料- - 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理论点 + ( 理论点解释) 。
材料中,X 老师的XX行为,对学生产生了XX影响/ 促进了XX。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部分是考察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对该部分的重点知识进行汇总。
一、师德修养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师德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秉持正确的职业态度,承担起教育职责,履行教育使命。
教师应遵循职业道德准则,热爱教育事业,严守教育法律法规,注重自我修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1.2 教师师德标准教师师德标准是教师行为的底线和准则。
教师应遵循师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模范的行为引导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科学。
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要内容:2.1 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的规律与过程,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策略,因材施教,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方式。
2.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发展规律与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做到因材施教。
三、课程与教学知识课程与教学是教师的核心工作。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课程与教学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下是课程与教学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3.1 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应掌握课程设置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实施。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了解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历史部分,文学部分,自然科技常识,艺术鉴赏和文化常识。
根据近三年真题情况分析,不管是考幼教,还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这五个部分内容都会考到。
考试题量在九个,全部是客观题,分数是在十八分.从出题总体趋势来看,这五个部分都是有可能成为出题者所青睐的.因此,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全面复习。
一、历史部分(一)重要战争(1)中国古代重要战争1.牧野之战:商朝和周倒戈相向2。
春秋五霸:齐桓公(最早称霸)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吴越之战-卧薪尝胆)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4。
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5。
巨鹿之战:项羽(楚军)和秦军;破釜沉舟6。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7.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军(苻坚—氐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8.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9.黄巢起义: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10.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被俘虏,北宋灭亡11。
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2)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1。
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895 年—1945 年,50 年殖民地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耕种/《资政新篇》5。
武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6。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7.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破裂/国民党发动屠杀共产党的“白色恐怖”8.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东北三省沦陷为日本殖民地10。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综合素质》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项选择)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 2 节职业行为(只单项选择)职业道德(单项选择+解答)第四章文化涵养12%(9)(只出单项选择)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 单项选择:每年固定29,2 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 资料解析:3 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归纳(一)素质教育观的看法(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 1 适龄少儿 6 周岁, 2 受教育机遇公正)(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爽朗、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平生可连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平生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答题技巧】资料解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资料解析题高分诀要: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夸耀,表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 ·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资料解析注:分条摆列、逻辑清楚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资料解析第二章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点)1、学生是拥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拥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够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拥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拥有规律性(出单项选择)①序次性:要次序渐进,不能“拔苗滋生” “陵节而施”②阶段性:依照不同样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连结和过渡。
2019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一、“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补】教学观: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展)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2.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和差异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三、“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一)教师的角色转变1.从教师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四、教师职业道德(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素质教育)1. 素质教育观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一一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⑸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 素质教育观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_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4. 素质教育观产生20C 80-90年代末提出。
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
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 素质教育观发展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 _ 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 中学素质教育(1 )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 ______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 )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中: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进入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
7. 素质教育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发展(2)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了和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8.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 )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9.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 )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团队(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 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2•“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b.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c.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 )学生是发展的人a.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a.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b.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3. 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1)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2) 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3) 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要求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 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1) 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2) 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三)教师观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1. 教师职业与专业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
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
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
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
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
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2.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⑷管理者的角色(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3.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3 )主动性和示范性(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 )长期性和间接性(6 )个体性和群体性(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a.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b. 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 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d. 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 )教师行为的转变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c.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中学教育的专业发展(1 )学会学习,成为终生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5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1 )专业理想的建立(2 )专业人格的形成(3 )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6)专业自我的形成3.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 教师专业知识素养(1)本体性知识a.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b.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知识c. 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d.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4)文化知识3. 教师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2)先进的教育理念(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4.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1 )良好的情感特征(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3)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1. 教师职业的责任(1)根本职责为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2)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4)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 教师职业的价值(1)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对他人、集体、国家、社会和人类都有巨大贡献•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体现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承担着文明传承的重任。
(2)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可以满足教师的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获取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劳动。
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主要是通过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相关法规1. 教育法的功能规范、预示、标准、强制2.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2)教育的公共性原则(3)教育的保障性原则(4)教育公平性原则(5)终身教育原则3.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1)行政渠道:教育行政申诉(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复议(上一级)(2 )司法渠道:行政诉讼是民告官,向人民法院提出(3 )仲裁渠道:共同选定第三方仲裁机构(非国家机关)(4)调解渠道:民主协商(二)教育权利及义务1. 教师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平等权、人身权等)。
在这些基本权利中,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是教师作为一般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人身权利:包括教师的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教师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包括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指导评价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3. 教师作为专业教育教学人员的义务(1)遵纪守法(2)履行教育教学职责(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爱护尊重学生(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6)提高水平模块三职业道德规范(一)教师职业道德1.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以下要素统一体。
(1)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
(2)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一一“教师爱”。
(3)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
2. 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1) 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___(2) 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3) 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3. 教师职业道德表现(1) 敬业爱岗,献身教育工作(2) 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3) 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音(4) 严谨治学,做学生的导师(1) “爱国守法”一一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 “爱岗敬业”一一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 “关爱学生”一一师德的灵魂(4) “教书育人”一一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 “为人师表”一一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 “终身学习”一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二)教师职业行为1.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1 )思想行为:教师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2 )教学行为 (3)人际行为(4 )言语行为(5 )仪表行为首先,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