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操作常规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科护理是指对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骨科护理的基本知识、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等。
以下是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一般内容及要点。
一、骨科护理的基本知识1.骨科疾病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2.常见的骨科疾病,如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的症状和护理方法;3.骨科护理的原则:及时、全面、科学、人性化;4.骨科护理常用的仪器设备和药物的使用方法等。
二、操作注意事项1.保持环境整洁和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患者周围的环境整洁,减少噪音干扰,利于患者康复;2.严格消毒措施:骨科患者受伤口较多,护理时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防止感染;3.观察与记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心率、呼吸等,及时记录;4.心理护理:骨科疾病的患者一般伴随着疼痛和不便,需要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
三、常见疾病护理方法1.骨折护理:包括固定和疼痛缓解等;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等;2.脱位护理:包括复位和固定等;在进行复位时要注意力的控制,避免进一步损伤,复位后要进行适当的固定;3.韧带损伤护理:包括炎症控制、疼痛缓解等;采取适当的冷热敷、按摩、贴敷等方法进行护理;4.骨质疏松症护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注意增加钙吸收,促进骨细胞活化。
四、护理常规技术操作1.管道护理:涉及尿管、导尿管、胃管、鼻饲管等管道的护理;如清洁疗法、护理技巧等;2.换药护理:包括伤口换药和皮肤换药等;要注意洗手,采取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换药;3.基础护理:包括洗澡、理发、剪指甲等基本护理;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中医骨科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规程,涵盖了骨科护理的基本知识、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等内容。
通过遵循这些规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
骨科常规操作规范
骨折手术案例分析
总结词
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置换病变的关节面,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关节置换案例分析应包括术前评估、手术过程、术后康复等方面的内容。在术前评估阶段,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关节病变程度进行全面了解,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假体材料,正确进行关节置换操作,确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恢复。在术后康复阶段,医生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并发症。
近代骨科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骨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医学领域。手术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各种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技术不断涌现。
现代骨科
现代骨科在技术、材料和理念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如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等。同时,骨科医生与其他医学领域的合作也更加紧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服务。
根据疼痛程度和性质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非处方药、处方药等。
非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疼痛管理注意事项
05
骨科常规操作案例分析
骨折手术是骨科常见的操作之一,需要遵循严格的手术规范和流程,以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
总结词
骨折手术案例分析应包括术前评估、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方面的内容。在术前评估阶段,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骨折类型进行全面了解,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遵循无菌原则,正确使用手术器械,确保骨折复位和固定稳定。在术后护理阶段,医生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并发症。
早期康复
在手术后中期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负重行走、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 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临床技术操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骨科手术和治疗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手术准备2.1 术前评估:在进行骨科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情分析、病史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2 设备准备:手术室应准备齐全的骨科手术所需的设备和器械,包括手术台、手术灯、手术器械、骨科植入物等,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手术的无菌环境。
2.3 团队配合:手术团队应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进行配合,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各自明确分工和责任,并确保沟通畅通,协调一致。
3. 手术操作3.1 术前标识:在进入手术室前,医生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进行术前标识,包括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等,以避免手术误操作和患者混乱。
3.2 局麻操作:手术前,麻醉医生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并进行局部麻醉操作,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无痛感。
3.3 手术切口:主刀医生应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切口方式,并进行切口操作,注意准确切开皮肤和软组织,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器官。
3.4 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类型和治疗方式,医生应准确执行骨科手术操作,包括骨折复位、骨植入物安放、骨关节矫正等,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手术错误和并发症的发生。
4. 术后处理4.1 伤口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应妥善处理手术伤口,包括缝合、止血、贴敷敷料等,确保伤口愈合良好,并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2 术后指导: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注意、活动指导等,确保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能正确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
4.3 术后观察: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疼痛程度、感染指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2 】根本技巧操作规范一.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预备]1.物品:恰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阁下).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色彩笔.2.患者的预备:(1)向病者及家眷交待包扎留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2)用番笕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固准时留意事项]1.先将肢体置于功效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搀扶,并保持该地位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搀扶石膏时运用手掌,禁用手指.2.缠绕石膏时要按必定偏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互相粘合.3.在关节部位运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5.石膏未干固以前,留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榨取皮肤,引起榨取性溃疡.6.为加快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气象干燥可用电炉.电吹风等办法烘干.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不雅察.8.术后应亲密不雅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若有下列情形,应实时切开或拆除石膏.(1)肢体显著肿胀或剧痛.(坏疽及缺血性挛缩)(2)肢体有轮回障碍或神经受压.(3)不明原因的高热.(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9.石膏松动.变软掉效,应实时改换.10.应勉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举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自动压缩.舒张的锤炼,以促进血液轮回,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柔软. 二牵引术[顺应证]1.长主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固,须要保持对位者.如股主干大斜形骨折.2.骨折脱位,须要中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3.须要改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骨牵引一界说: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配.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针之分.克氏针细,滑腻,轻易穿过骨质,软组织毁伤和沾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牵引弓选用不当,会造成扭转,对骨质松散患者有切割感化,应选用张力性牵引弓与之相匹配;斯氏针相对较粗,分为光滑和带螺纹两种,不需张力性牵引弓便可保持稳固性.三穿针原则:术前征得患者赞成,签手术知情赞成书;熟习穿针部位的神经血管走行.在有主要构造的一侧穿针,如许可以较大的掌握, 避免毁伤这些构造.比如在尺骨鹰嘴,可以在内侧进针防止尺神经损伤.1 皮肤预备:留意防止沾染,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平日运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2 麻醉:完整将骨膜阻滞是艰苦的,运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皮下,接着穿入骨膜下,注入足量麻药,假如在穿刺进程中感到痛苦悲伤,可加用麻醉剂.穿入一半后,估量出针部位,麻醉对侧.但对于穿刺要穿过两块骨者,在骨间的骨膜麻醉是不可能的,要事先告知患者,提前告知患者可能会有痛苦悲伤,一旦穿刺完成,痛苦悲伤就会停滞.3 皮肤瘦语:穿针前,运用11#刀片预先做一小瘦语.假如让针直接穿过皮肤,主要的皮肤贴在针上轻易沾染.假如针眼处脓肿形成,扩大瘦语引流.在针眼处运用安息喷鼻碘酊增长皮肤和金属之间的粘附性,可削减针道沾染的产生率,别的每日应对孔四周进行酒精消毒. 尽量运用手摇钻而不是动力钻固然动力钻速度快,但术前预备费时,并且速度快,产热轻易在针插入时造成骨坏逝世,在钻孔时,手臂必定不能晃悠,不然会造成患者痛苦悲伤加剧.4 穿刺针:幻想的穿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不要损坏骨折血肿尽量不要将穿刺经由过程骨折的血肿,不然就等于工资的变骨折闭合为凋谢状况.不要穿入关节不要将穿刺针穿入关节内,不然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产生.在股骨远端牵引时,牵引穿刺针不要穿入髌上囊.5 其它留意事项:在穿刺进程中针不要曲折;选择合适的牵引弓;加紧穿刺针防止产生滑动和扭转,造成金属腐化和骨切害割;牵引的力线于骨折端近端的纵轴一致;牵引重量在上肢为体重的1/12,下肢为体重的1/9-1/7;在牵引的一到两周内经常测量肢体的长度和X线检查,实时调剂牵引重量,争夺在一到两周内调剂好等.四常用部位骨牵引:1 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2 跟骨:外踝上缘2cm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3 股骨髁上:髌骨上缘2cm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2.皮肤牵引.(1)先干净皮肤,在牵引区涂上安息喷鼻酸酊,并在其未干之前贴上胶布.(2)贴于身材之胶布应先备妥,粘贴时要平展无皱折,胶布末尾分2—3块,以使牵引力平均散布在患肢上.(3)在骨隆起处用纱块或棉垫保扩,可用长条胶布大螺旋形将两侧牵引胶布衔接,但切忌环形缠绕肢体.(4)再用绷带缠绕二层,但胶布近端留l厘米露出,以利日后不雅察胶布有否脱落.(5)牵引端用宽窄合适的扩大板.(6)放置牵引架,加恰当重量.下肢牵引时要举高床尾.[中断牵引的留意事项]1.留意胶布有无松脱,扩大板是否在合适角度,有否折断.2.经常检讨牵引架的地位,若有错位或松动,应实时改正.3.留意牵引绳是否受阻,留意牵引重量是否合适.重锤应离地面26厘米阁下.4.留意牵引针出进口处有无沾染,有否移位,天天用75%酒精滴在纱布上,以防沾染.5.患肢牵引轴线是否相符请求,有否扭转,成角畸形.6.留意肢体皮温.光彩,有否血轮回变差或神经受压现象.7.骨折或脱位病例,除上述各项外,还应留意:(1) 天天测量.并记载肢体长度变化情形,(2) 应按患者具体情形.不同类型骨折,实时调剂牵引重量.(3) 视情形有纪律地指点病人作肌肉活动及关节功效锤炼.(4) 按术前或术后请求,实时调剂牵引角度.四.清创术[顺应证]1. 6~8小时以内的伤口,应行清创术.2.8~24小时之间的伤口仍可行清创术,但一期缝合与否应依伤口情形而定.[禁忌证]1.超过24小时的伤口,平日不宜做清创术.2.伤口已有轻微炎症,则不应作清创术.[操作步骤]1.刷洗:(1)优越的麻醉.必要时上充气止血带.(2)用番笕水刷洗伤肢及伤口创缘皮肤,心理盐水冲洗,重复三遍.(3)依次用双氧水.新洁尔灭液及心理盐水清洗创面.(4)擦干伤肢,常规皮肤消毒.铺巾.2.清创:用刀.剪等器械消除污染和掉活组织,按偏向.层次循序进行.3.冲洗:(1)用无菌心理盐水清洗创面.(2)伤口时光较长或某些特别类型的创伤,再次用双氧水清洗.(3)改换手术台最上层无菌单,改换用过的器械,术者改换手套.。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和技术操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患安全。
以下是骨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点。
二、常规诊疗流程1. 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部位、症状、伴随疾病等。
2. 体格检查:全面检查患者的病情,包括观察疼痛部位、活动受限情况等。
3. 影像检查: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4. 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综合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技术操作规程1. 手术准备:对手术室、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和检查。
2. 麻醉管理: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麻醉安全。
3. 手术操作:按照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操作时注意细节,并随时与团队成员做好沟通配合。
4.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处理、引流管理、镇痛等。
5. 康复计划: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安全措施1.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
2. 事前确认患者身份,并进行必要的标识,避免手术患者混淆。
3. 确保手术器械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以减少手术操作风险。
4. 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5. 预防术后感染,包括严格控制伤口的护理、使用适当的抗生素等。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与技术操作规程的要点,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标准进行调整。
在执行过程中,请始终关注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
骨科基本技术操作
原则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石膏固定的原则有二:
01
三点固定原则 术者在肢体的两端用力塑形,第三个点则位于石膏定点的对侧。骨膜和其它软组织一般要求位于石膏夹板的凸侧来增加石膏的稳定性。
01
水压原则 如果一桶水放在一个坚硬的容器里,容器可克服水自身的重力而保持水的高度不变。在胫骨骨折时,如果石膏强度足够的话,那么在复位固定后,利用水压原则,长度就不会丢失。
使用方法
熟悉解剖,避免损伤重要血管与神经;
严格无菌操作,针口处应用酒精敷料包扎;
慎选穿针的粗细及穿针部位,不能离骨折端太近或太远;
穿针在局麻下进行,穿针时宜使用慢速钻进针;
应每天检查外固定架连接部位有无松动以及针眼处有无感染;
根据骨折情况,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Company Logo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内固定技术
内固定技术在骨科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四肢、骨盆及脊柱疾患的前后路内固定。
骨折常用内固定物的种类及适应症
螺钉
种类:包括:①普通螺钉;②加压螺钉;③生物可吸收螺钉。
适应症: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内踝撕脱骨折、肱骨内髁骨折等。
毕节市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牵引 穿针原则 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熟悉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原则是在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果。 遵循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麻醉 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 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流程和技术操作,以提高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2. 诊疗常规- 2.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疾病发作时间、症状表现、既往治疗情况等。
- 2.2 体格检查:仔细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相关部位,包括肿胀、疼痛、畸形等情况。
- 2.3 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 2.4 诊断判断: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立准确的诊断。
3. 技术操作规程- 3.1 骨折复位:采用手法或手术的方式将骨折的骨片重新复位,恢复骨骼正常形态。
- 3.2 骨折固定:选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内固定或外固定等,稳定骨折断端,促进骨折愈合。
- 3.3 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检查术,观察和诊断关节疾病,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等。
- 3.4 手术操作:对于一些严重的骨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操作时需遵循操作规程和消毒防护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 3.5 康复护理:对于手术或创伤后的患者,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恢复锻炼、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4. 注意事项- 4.1 患者安全第一,操作时需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 4.2 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消毒和隔离,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 4.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避免不当使用。
- 4.4 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更新骨科诊疗技术和知识。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骨科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帮助。
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以医生的专业判断为准。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7 上肢骨折指上肢及上肢带骨旳骨持续性中断, 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7. 1 护埋评估7. 1. 1 受伤史、暴力性质。
7. 1. 2 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状况。
7. 1. 3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7. 1. 4 X线摄片及CT等检查成果。
7. 2 护理要点7. 2. 1 一般护理7. 2. 1. 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7. 2. 1. 2 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旳治疗性体位。
7.2.2 病情观测, 做好护理记录7. 2. 2. 1 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状况。
7.2.2.2 外固定包扎旳松紧度, 发现问题时, 汇报医师, 及时调整。
7. 2. 2. 3 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旳反应等。
7. 2. 3 给药护理遵医嘱局部予以贴敷、熏洗, 过敏者及时揭去, 并注意观测用药反应。
7. 2. 4 饮食护理7. 2. 4. 1 骨折初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 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7. 2. 4. 2 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7.2.4.3 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旳蔬菜和水果, 以利大便畅通。
7. 2. 5 情志护理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 防止患者焦急情绪和恐惊心理,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7. 2. 6 临证(症)施护7. 2. 6. 1 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 三角巾悬吊。
7. 2. 6. 2 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 应肩胛区垫高, 以保持两肩后伸。
7.2.6.3 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 头部稍抬高, 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 防止肩关节前屈或后伸。
协助患者坐起时, 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 以免引起患侧疼痛。
7.2.6.4 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
骨科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技术操作规范-(总7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太康县人民医院骨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皮内注射法【目的】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用于预防接种。
3、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部位】1、皮肤试验:取前臂掌侧下1/3处。
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
3、局部麻醉时,在需麻醉的局部皮内注一皮丘,再行局麻。
【准备工作】1、用物:注射盘内备1-2个无菌注射器和号针头、75 %酒精、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镊,按医嘱备药液及急救药盒等。
2、向病人说明目的,消除其顾虑,必须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不能用过敏药物做皮试。
【操作方法】1、其备用物携至病员处,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
2、选定注射部位,用75 %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出现碘过敏反应引起混淆。
3、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
角剌入真皮与表皮之间。
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准确注入药液,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4、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
嘱病员留观15-20分钟,按时观察反应。
5、如作对照试验,须更换另一注射器及针头,在另一侧相应部位注入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第二章皮下注射法【目的】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1、需迅速达到药效,但又不能静脉途径给药或不宜口服者。
2、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用药。
3、预防接种,如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方。
【准备工作】用物:注射盘内备1-2个无菌注射器和号针头、备络合碘(或27%碘酊、75%酒精)、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镊。
【操作方法】1、携用物至病床边,核对无误后,选择注射部位,用络合碘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常见技术操作,确保医疗人员在骨科手术中遵循标准操作程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 术前准备在进行骨科手术前,医疗人员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审查患者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 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性和消毒情况- 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卫生3. 操作规范3.1 骨折固定- 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内固定、外固定或石膏固定。
- 在进行骨折固定前,需进行适当的麻醉和准备。
- 操作中应注意创伤和手术区域的清洁,避免感染。
- 在固定完毕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固定和护理。
3.2 关节置换- 在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术前评估,包括关节功能和临床状况。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关节置换方法,如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等。
- 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关节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 术后需进行关节功能康复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3.3 矫形手术- 在进行矫形手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术前评估,包括骨骼情况和病变程度。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矫形手术方法,如骨盆矫正、脊柱矫正等。
- 进行手术时应注意骨骼解剖结构,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 术后需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4. 术后护理进行骨科手术后,医疗人员需提供充分的术后护理,包括:-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疼痛情况。
-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对伤口进行消毒和清洁。
- 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
- 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旨在提高骨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医疗人员在操作中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提供必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骨伤科常规操作技术常规
骨伤科常规操作技术常规
一.按摩治疗操作常规
1.询问病人病史,有无按摩禁忌症。
如严重心梗、老年骨质疏松症、颈腰椎管
2.严重狭窄、月经期、怀孕等。
3.充分暴露治疗部位,皮肤有无破损及皮肤病。
4.按摩手法由轻到重,选择合理有效手法治疗,治疗过程中经常询问患者有无
不适感。
5.治疗完毕后,嘱患者平卧休息10—15分钟后坐起,以防发生眩晕。
二.颈椎牵引治疗操作常规
1.询问病人病史,有无牵引禁忌症,有无颈椎牵引不适史。
2.检查牵引机运作情况,是否正常运作。
3.查看治疗单,牵引重量(牵引重量一般6—15Kg),牵引角度,牵引时间20
—30分钟等。
以患者舒适为度。
4.将牵引自动开关按钮放患者手中,教会患者使用方法。
5.牵引过程中,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有强烈不适感,应立即停止。
6.牵引完毕后,嘱患者静坐后平卧5分钟,无不适症状后再起身行走。
三.腰椎牵引治疗操作常规
1.询问病史,有无腰椎牵引禁忌症,有无腰椎牵引不适史。
2.检查牵引机运行情况,是否运行正常。
3.查看治疗单,牵引重量(一般为自身体重的7%~10%)牵引时间为20—40分钟,牵引角度一般为30°~35°。
L5~S1可采用俯卧位,骨盆下垫软枕,牵引角度10°~15°。
4.将牵引自动开关放患者手中,教会患者使用方法。
5.牵引过程中,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如有强烈不适感,应立即停止。
6.牵引完毕后,嘱患者休息10分钟,无不适症状后方可起身活动。
骨科操作常规
骨科操作常规第一节骨牵引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
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针之分。
克氏针细,光滑,容易穿过骨质,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牵引弓选用不当,会造成旋转,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切割作用,应选用张力性牵引弓与之相匹配;斯氏针相对较粗,分为光滑和带螺纹两种,不需张力性牵引弓便可保持稳定性。
三穿针原则: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熟悉穿针部位的神经血管走行。
在有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这样可以较大的控制,避免损伤这些结构。
比如在尺骨鹰嘴,可以在内侧进针防止尺神经损伤。
1 皮肤准备:注意防止感染,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通常使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
2 麻醉: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应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皮下,接着穿入骨膜下,注入足量麻药,如果在穿刺过程中感到疼痛,可加用麻醉剂。
穿入一半后,估计出针部位,麻醉对侧。
但对于穿刺要穿过两块骨者,在骨间的骨膜麻醉是不可能的,要事先告知患者,提前告诉患者可能会有疼痛,一旦穿刺完成,疼痛就会停止。
3 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11#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
如果让针直接穿过皮肤,紧张的皮肤贴在针上容易感染。
如果针眼处脓肿形成,扩大切口引流。
在针眼处应用安息香碘酊增加皮肤和金属之间的粘附性,可减少针道感染的发生率,另外每日应对孔周围进行酒精消毒。
尽量使用手摇钻而不是动力钻虽然动力钻速度快,但术前准备费时,而且速度快,产热容易在针插入时造成骨坏死,在钻孔时,手臂一定不能晃动,否则会造成患者疼痛加剧。
4 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斯氏针一般不用于厚的皮质骨。
注意要防止骺板损伤,否则会造成骨骼生长停滞。
比如在胫骨结节处,小于14岁的女孩和小于16岁的男孩,骨骺板呈开放状态,如在此穿针,容易损伤骺板。
因此对这类年轻患者多用股骨远端牵引。
理想的穿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不要破坏骨折血肿尽量不要将穿刺通过骨折的血肿,否则就等于人为的变骨折闭合为开放状态。
骨科诊疗技术操作常规
诊疗常规——骨科专业锁骨骨折【病史采集】1. 及时完成病史的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应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经过。
【检查】1. 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 尤其注意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的损伤。
3. 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
必要时行CT、MRI检查。
4.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RH血型、凝血五项、感染四项、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心电图、B超等,拟手术的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四项、输血前三项检查,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和血脂六项、心肌酶谱检查等。
【诊断】1. 有明确的外伤史。
2. 伤处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有时局部隆起,伤侧肩及上臂拒动;局部压痛,有的可能触及到骨折端,可能触及骨擦感。
由伤侧肩向锁骨方向纵向叩击痛阳性。
3. 锁骨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1. 手法复位:锁骨固定带或横“8”字石膏固定4周。
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拍摄X线片,骨折愈合可去除外固定。
2. 手术治疗:对锁骨骨折移位严重,骨折片刺破锁骨下血管或臂丛神经或胸膜顶,则在手术检查的同时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
也可根据患者的要求施行手术,常规使用锁骨重建钢板。
3.围手术期:麻醉前1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4.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3至5天(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3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x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1次。
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各项检查如有异常随时复查。
5. 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广谱,高效及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有足够的剂量,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冲洗的方法,将脓性液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操作常规第一节骨牵引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
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针之分。
克氏针细,光滑,容易穿过骨质,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牵引弓选用不当,会造成旋转,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切割作用,应选用张力性牵引弓与之相匹配;斯氏针相对较粗,分为光滑和带螺纹两种,不需张力性牵引弓便可保持稳定性。
三穿针原则: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熟悉穿针部位的神经血管走行。
在有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这样可以较大的控制,避免损伤这些结构。
比如在尺骨鹰嘴,可以在内侧进针防止尺神经损伤。
1 皮肤准备:注意防止感染,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通常使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
2 麻醉: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应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皮下,接着穿入骨膜下,注入足量麻药,如果在穿刺过程中感到疼痛,可加用麻醉剂。
穿入一半后,估计出针部位,麻醉对侧。
但对于穿刺要穿过两块骨者,在骨间的骨膜麻醉是不可能的,要事先告知患者,提前告诉患者可能会有疼痛,一旦穿刺完成,疼痛就会停止。
3 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11#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
如果让针直接穿过皮肤,紧张的皮肤贴在针上容易感染。
如果针眼处脓肿形成,扩大切口引流。
在针眼处应用安息香碘酊增加皮肤和金属之间的粘附性,可减少针道感染的发生率,另外每日应对孔周围进行酒精消毒。
尽量使用手摇钻而不是动力钻虽然动力钻速度快,但术前准备费时,而且速度快,产热容易在针插入时造成骨坏死,在钻孔时,手臂一定不能晃动,否则会造成患者疼痛加剧。
4 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斯氏针一般不用于厚的皮质骨。
注意要防止骺板损伤,否则会造成骨骼生长停滞。
比如在胫骨结节处,小于14岁的女孩和小于16岁的男孩,骨骺板呈开放状态,如在此穿针,容易损伤骺板。
因此对这类年轻患者多用股骨远端牵引。
理想的穿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不要破坏骨折血肿尽量不要将穿刺通过骨折的血肿,否则就等于人为的变骨折闭合为开放状态。
不要穿入关节不要将穿刺针穿入关节内,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在股骨远端牵引时,牵引穿刺针不要穿入髌上囊。
5 其它注意事项: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选择合适的牵引弓;加紧穿刺针防止产生滑动和旋转,造成金属腐蚀和骨切害割;牵引的力线于骨折端近端的纵轴一致;牵引重量在上肢为体重的1/12,下肢为体重的1/9-1/7;在牵引的一到两周内经常测量肢体的长度和X线检查,及时调整牵引重量,争取在一到两周内调整好等。
四常用部位骨牵引:1 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 跟骨:外踝上缘2cm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3 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cm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 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1.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 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 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画线的交点。
第二节皮牵引一定义:是指通过在皮肤上粘贴胶布等来牵引的一种方法。
二牵引机制: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三牵引方法: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cm。
亦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四注意事项: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去除污物;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kg,具体因人而异;抬高患肢,防止水肿;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第三节石膏固定一定义:熟石膏撒在绷带上做成石膏绷带,温水浸泡后聚合,放热量。
热量产生的多少与石膏固定的强度和硬度,在石膏聚合过程中,如果活动将影响交锁的过程,可使石膏固定力量减少77%。
石膏聚合过程发生在石膏乳脂状期,开始变得有点弹性,逐渐变干、变亮。
石膏干化的过程和环境的温度、湿度及通风程度有关。
厚的石膏干化过程更长些,随着干化过程的进行,石膏逐渐变硬。
二适应证: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和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用于稳定脊柱和下肢骨折,早期活动。
用来稳定固定关节,改善功能,比如桡神经损伤引起的腕下垂等;矫正畸形。
比如用于畸形足和关节挛缩的治疗;预防畸形,用于神经肌肉不平衡和脊柱侧凸患者。
三原则:尽管石膏作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不能把它看做是万能的。
石膏固定的原则有二:1 三点固定原则:术者在肢体的两端用力塑形,第三个点则位于石膏定点的对侧。
骨膜和其他软组织一般要求位于石膏夹板的凸侧来增加石膏的稳定性。
2 水压原则:如果一桶水放在一个坚硬的容器内,容器可克服水的重力而保持水的高度不变。
在胫骨骨折时,如果石膏强度足够的话,那么在复位固定后,利用水压原则,长度就不会丢失。
四注意事项:内置薄层内衬,保护骨突起部位;水温适宜,一般以25-30℃最佳;待气泡完全停止排逸再排水,手握石膏绷带两端向中间挤,减少石膏丢失;石膏绷带贴着肢体向前推缠,边缠边抹,松紧适宜;100-90°方法:如果欲将关节固定于90°屈曲位,则绑缠石膏时应屈曲100°,塑形前将其恢复至90°;石膏厚度根据石膏绷带质量和性能而定,应掌握厚薄适宜;石膏固定应包括邻近上下关节,避免过长或过短;如胫骨骨折后石膏固定,应包括踝关节;留出肢体末端观察血液循环;一般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如髋人字石膏固定,个别骨折为了防止复位后再移位,需要将关节固定于非功能位,但在2周左右初步愈合后,需要及早改为功能位固定;石膏固定完毕,需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和固定日期;交待患者注意事项,患肢抬高,锻炼未固定的关节、肌肉功能。
如出现肢体肿胀、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及时随诊。
第四节夹板固定一脊柱急诊用夹板:脊柱损伤患者在搬动之前应该用一块适当厚度的木板放在患者躯干背侧。
对于颈椎损伤患者,颈部两旁需要放置两块沙袋,用毛巾或毛毯包绕,然后用系带经过前额将沙袋固定在背侧木板上。
这样,头、颈和木板在活动时就构成一个整体。
也可选择合适型号的颈托。
要警惕神经源性休克发生的可能,一旦发生,应立即抬高木板的下端,以改善静脉回流。
但是如果证实有颈椎骨折,通常需牵引。
牵引的方向取决于损伤的情况。
如果没有脱位,一般采用中立位或轻度后伸位牵引。
二上肢夹板:首先取下患肢的戒指,否则会影响X线质量,而且一旦肢体肿胀,戒指就很难去掉。
1 “8”字绷带/夹板:主要用于锁骨骨折;应用:通常采用普通绷带或石膏绷带经两侧肩关节、腋下和颈背侧作“8”缠绕即可,也可使用由专业厂家生产的“8”字锁骨绑带。
注意:在腋窝处放置衬垫,防止皮肤出汗溃烂。
“8”字绑带不要太紧,防止腋窝或锁骨下动脉受压。
2周后鼓励患者肩关节活动预防肩关节僵直。
2韦尔波(Velpeau)绷带和悬吊-包裹绷带:应用于肩关节脱位、肱骨近端骨折和肱骨骨折;韦尔波绷带悬吊包裹绷带;每种类型的绷带都可用一薄层石膏覆盖,防止绷带松开。
注意:腋窝和上肢与胸壁之间放置衬垫,防止皮肤出汗、溃烂。
注意腕和手指功能锻炼,防止僵直。
3 充气夹板:可在急诊情况下固定远端肢体。
充气夹板不应单次长时间使用,否则会造成皮肤出汗溃烂。
三下肢夹板:1 托马斯(Thomas)夹板:用于股骨干骨折和少数的关节损伤,骨牵引等。
理想的托马斯夹板是用一个比大腿近端周径稍大的环形或半环形夹板。
夹板上端至坐骨结节,下端至踝关节上方作对抗牵引。
注意:固定不要超过2小时,防止踝关节处系带造成皮肤缺血坏死。
2 琼斯(Jones)压力夹板:用于急性膝关节损伤和急性踝关节损伤。
首先要将患肢从脚趾到腹股沟处缠绕棉花,接着加用一层弹性绷带。
在患肢的后方,内外侧放置适当长度的石膏夹板,将踝关节固定在中立位,内、外侧夹板将膝关节固定在需要屈曲的角度。
注意不要将石膏夹板重叠。
注意:不要将系带系的太紧,否则会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肢体肿胀和循环问题。
3 短腿或改良的琼斯压力夹板:用于踝关节和足的急性创伤,如:踝关节扭伤、跟骨骨折和其它足部外伤。
与琼斯压力夹板应用方法基本相同,长度不超过胫骨结节。
注意事项同琼斯压力夹板。
四其它急诊夹诊:临床规范用夹板可作为一种暂时的固定措施,可应用枕袋夹板、硬纸板、杂志或木板用于四肢固定。
注意要避免引起循环血供受阻,保护骨突起。
闭合性骨折在固定前要先复位,恢复力线;开放性骨折,也应恢复大体力线,无菌条件下检查伤口并包扎后再固定。
对有骨端外露的,用盐水纱布覆盖后再固定。
第五节支具治疗一作用:防治畸形;制动;稳定关节;有利于功能锻炼。
二常用支具:1 上肢常用支具:腕托:稳定腕关节。
在腕托基础上附加弹性装置,使手指或腕关节被动伸直,可用于伸肌瘫痪患者的功能锻炼。
对掌支具:制动拇指于对掌位。
2 下肢常用支具:长腿支具和护膝装置:稳定膝关节,防止畸形。
踝足支具:稳定踝关节,防止畸形。
病理鞋:矫正足部畸形,稳定踝关节,补偿下肢短缩。
3 脊柱常用支具:颈椎支具:常用塑料围领或头颅环装置,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不稳或颈椎术后固定。
胸腰椎支具(Boston支具):常用硬塑料制作,用于脊柱侧弯矫形] 或脊柱术后维持脊柱稳定性。
颈-胸-腰支具(Milwaukee支具)。
第六节外固定架技术一定义:将骨折的远近端用骨针或钉穿过,在皮肤外将穿过骨折两端的骨针固定在外固定架上,从而达到使骨折对位和固定的目的,即外固定架技术。
二作用:能保持骨折端的良好对位;可牵开骨折两端以延长肢体;可利用加压技术,促进骨折愈合;可以纠正早期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畸形。
三适应证:开放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病人的转送,方便伤口处理;治疗骨折不连;肢体延长术;多段骨折;不稳定的粉碎骨折;关节融合术。
四种类:单边式半针外固定架;双边式骨外固定架;四边式骨外固定架;半环、全环与三角式骨外固定架。
五使用方法:熟悉解剖,避免损伤理要血管与神经;严格无菌操作,针口处应用酒精敷料或1:1000洗必泰敷料包扎;慎选穿针的粗细及穿针部位,不能离骨折端太近或太远;穿针在局麻下进行,穿针时宜使用慢速钻进针;应每天检查外固定架连接部位有无松动以及针眼处有无感染;根据骨折情况,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第七节内固定技术一定义:在骨折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四肢、骨盆骨折及脊柱疾患的前后路内固定。
二骨折常用内固定物的种类及适应证:1 螺钉:种类:包括:普通螺钉;加压螺钉;生物可吸收螺钉。
适应证: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内踝撕脱骨折、肱骨内髁骨折等。
2 接骨板:种类:普通接骨板,种类较多,多为钴铬合金制成;加压接骨板。
适应证: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形态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接骨板进行固定。
骨折线两端分别以2-4枚螺钉固定,且应离开粉碎性的骨折线,螺钉必须穿过两侧的骨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