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瓷器考古
辽金元时期的瓷器设计
16、辽金元时期的瓷器设计辽、金、元时代的陶瓷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点。
一、辽代陶瓷陶瓷器类辽代陶瓷器多为酒具、茶具、盛食具、贮藏器和日用杂器,大都为民窑产品。
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北京地区的辽契丹贵族墓和汉人墓中均出土有辽窑烧制的白瓷和酱、黄、绿色釉及三彩陶器。
传世品中辽陶瓷以黄、绿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居多。
辽代瓷器有白釉黑釉白釉黑花瓷。
陶器有黄、绿、黑、白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
民窑制品胎质粗糙,均施化妆土。
白瓷釉白微黄,胎色白带红、黑色杂质点;黑釉瓷釉色纯黑;白釉黑花瓷胎色白,黑花呈色黑黄官窑白瓷胎质细白,釉色纯白或白中泛青,釉质莹润,佳者与定窑上品相类,有的于器底刻“官”或“新官”款。
黑釉瓷胎质细白,釉色黑中闪绿,积釉处如堆脂,光泽较强;白釉黑花瓷的胎色白中闪黄,有黑色杂质点;单色釉和三彩釉陶器的胎质细软,作淡红色,施化妆土。
官窑三彩色釉娇艳光洁,民窑三彩色釉鲜艳不足,釉层易剥落。
白釉陶器釉质欠润泽,白釉上点绿彩者颇为美观。
陶瓷器造型辽代瓷器可分两大类,即中原类和契丹类。
中原类型的瓷器有从北方流如契丹的,也有北宋工匠流落到辽地后在当地烧造的。
这一类型瓷器的主要器型有注壶、温碗、盖罐、小罐、盏托、长颈壶、花口碗、唾盂、香炉、盘、碟、怀等。
精细瓷器胎白、坚致,釉润似玉,颜色白中闪黄,外壁多刻莲瓣纹。
有的底足阴刻"官"或"新官"、"尚食局"等款。
一般白瓷胎稍厚,釉胳粗,呈牙白色,多光素无纹。
契丹类型的瓷器具有本民族的凤格,主要器型有:鸡冠壶、长颈瓶、凤首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式盘等。
时代越晚,契丹式瓷器越少。
鸡冠壶是辽瓷中最有特色的造型,它的原型是契丹族游牧时用以盛水或奶的皮囊壶,最早的鸡冠壶完全模仿皮襄壶,皮革缝制的痕迹郡很逼真,甚至还堆出皮绳、皮扣;时代越晚,皮囊壶的特征就越少,有些仅成为装饰。
辽代瓷窑集中在今辽宁和河北、山西的北部,主要有上京窑(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镇)、赤峰缸瓦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门头沟窑等,主要产品是白瓷、黑瓷和三彩陶器陶瓷装饰技法辽代陶瓷受中原装饰技法的影响,有刻划、剔、印、彩绘和色釉装饰,以简朴豪放为特点。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三彩印花海棠式盘三彩印花海棠式盘,辽,高2.5cm,口径30—17cm,足径26—12cm。
长盘作八曲海棠式,折沿宽边,平底。
盘内模印花卉,口沿为卷枝纹,盘心以模印的水波纹为地,中央一线排列3朵莲花。
盘内纹饰以黄、绿、白釉三色施彩。
三彩印花盘三彩印花盘,辽,高3cm,口径14.5cm,足径8cm。
盘敞口,口沿为8瓣花口,斜壁,平底。
盘内壁模印8朵花卉,中心模印一硕大的花朵,外饰4片茨菇叶。
花纹外以水波纹作地。
盘内施黄、绿、白三种色釉,其中白釉为地,花叶纹则以黄、绿色釉间隔排列,盘外施黄釉。
印花是辽代瓷盘的主要装饰方法,纹饰一般为凸起的阳纹,题材以花卉较为常见,如牡丹、莲花、菊花,亦有印水波游鱼、飞凤、蝴蝶等纹饰者。
三彩印花方盘三彩印花方盘,辽,高2cm,口径12cm,足径7.5cm。
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
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2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1朵,花卉两侧对称饰卷云纹。
盘内底四角饰叶纹,底心模印团菊1朵。
盘内施黄、绿、白三色釉彩,盘外施半釉。
三彩鱼形壶三彩鱼形壶,辽,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
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
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
鱼嘴为壶流。
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
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
此壶形体生动,色调淡雅,集模印、堆贴、刻划工艺于一体,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
黄釉执壶黄釉执壶,高36cm,口径3.5cm,足径8.5cm。
壶直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圈足。
一侧为八棱形壶流,流细长弯曲,根部饰一皮扣状装饰,另一侧为带状长柄,连于颈肩。
自壶口至近足处,通体饰弦纹6组。
器身施黄釉,釉面光亮莹润。
执壶为辽代瓷器中的常见器形,而此壶造型独特,其细长颈、壶流及壶柄的式样独具风格,在辽代瓷器中亦不多见。
黄釉提梁壶黄釉提梁壶,高29cm,口径2.5cm,足径7.5cm。
26903393_长城以北金代遗址所见金人生活——以房址、窖藏为例
12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此时雄踞北方地区的是女真族的金政权。
包括现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的长城以北地区,是女真族的统治核心区域,更是纬度高、气温低的苦寒地带,其治下居民无疑更需要考虑生存的问题。
遍布整个长城以北地区的诸多遗址,如房址、窖藏,都蕴含着时人面对恶劣生活环境,努力生存的生活细节。
一、房址中所见的火炕形制《大金国志》记载:“女真之初,尚无城郭,星散而居。
国主晟尝浴于河,牧于野,屋舍、车马、衣服、饮食之类与其下无异。
金主所独享者,惟一殿,名曰乾元,所居四行栽柳,以作禁围而已。
其殿宇绕壁尽置火炕,平居无事则锁之,或时开钥,则与臣下杂坐于炕,后妃躬侍饮食。
”[1]以上文字叙述了当时金朝皇帝的宫殿需要火炕来保持温暖,平时的政治活动交流也是在火炕上进行的。
而到了民间,“妇家无大小,皆坐炕上,婿党罗拜其下,谓之‘男下女’”[2]。
面对高纬度寒冷的气候,从皇家到民间,都选择使用火炕来实现居室取暖这一目的。
金代居住遗址中发现的火炕按烟道可分为四类。
(表1)第一类,直烟道火炕。
(图1)因有些遗址的□丁腾宇长城以北金代遗址所见金人生活———以房址、窖藏为例表1金代居住遗址中发现的火炕分布表火炕形制所属省市西车家店遗址[3]后腰屯遗址[4]双辽电厂贮灰场遗址[5]大刘台山遗址[6]霍林河矿区界壕边堡[7]吐列毛杜古城[8]头道湾古城遗址[9]陶西林场遗址[10]南阳堡村落址[11]电厂贮灰场遗址[5]长白山神庙遗址[12]金家遗址[13]尹家窝堡遗址[14]唐力村遗址[15]大刘台山遗址[6]八家子遗址[16]石岭子遗址[17]赵家崴子遗址[18]揽头窝堡遗址[19]李春江遗址[20]前坡林子遗址[21]八棵树遗址[22]永胜遗址[23]敖东城遗址[24]尹家窝堡遗址[14]后城子遗址[25]F2、F3各一处F1、F2各一处92ⅡF1东间、93ⅡF2各一处F7一号边堡F8一号古城西南角房址F2F1、F3各一处F193ⅡF3、92ⅠF3、92ⅡF1西间、93ⅡF4各一处JZ24F1F2Ⅱ区房址F11F3、F4、F6、F7各一处F2、F4、F6各一处F1F6F1F1F1F1、F2各一处02DAF1、02DAF2各一处F1F2吉林松原吉林长春吉林四平辽宁锦州内蒙古通辽内蒙古兴安内蒙古乌兰察布吉林松原吉林长春吉林四平吉林延边吉林白城吉林白城辽宁抚顺辽宁锦州辽宁阜新辽宁阜新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四平吉林四平吉林延边吉林延边吉林白城吉林白城考古发现遗址数量位置2221711121411111431231111221911直烟道单折尺烟道双折尺烟道不规则烟道小计小计小计小计墙、门均已不见,按照火炕的长度推测,包含直烟道火炕的房址最大边长为7米,平均每座房屋的最大边长为4米。
北宋金代窖藏瓷器考述_宋东林
年第 期 , 第 兜
杨爱玲
《 登封发现一批宋代窖藏瓷器 》, 《中原文物 》,
邻` 年第 期 , 第
页。
斗赵青云 、 王黎明 , 刘建华 、 徐建忠
卯 年第 期 , 第 , 一 ” 页 。 卯 。年第 期 , 第 , 页 。 年第 期 , 第 一 页。
《 怀安县西坪 山发现辽代窖藏瓷器 》, 《 文物春秋 》, 《吉林农安金代窖藏文物 》 , 《文物 》,
印台区窖藏 斗 、陕西彬县窖藏 '、上海奉贤县窖藏 `、 甘 肃华池县柔远 河元城窖藏 、甘肃省平凉地 区庄浪县水洛城
窖藏 '、 宁夏灵武 县窖藏 '、 辽宁清原县二道沟窖藏 '。 , 其 中上海奉贤县窖藏 出土
余件 瓷器 , 数量最多 。
中型窖藏出土
件至
件 , 有河南洛阳安乐乡曙光村窖藏 ” 、 河南省方城县窖藏 ”、 河南登封县冯湾村窖
日
一
昭
叫
,
老百姓 。 第四 , 窖藏出土瓷器反映当时的窑业生产和产
品的销 售情况 , 影 响较大 的定窑 和景德镇窑瓷器 出土较
, 讹
】 ,
、
,
,
广 , 四个区域均有出土 。 其他窑瓷器基本上都出土于本 地或附近的窖藏 。
关键词
二
,
鸣
北宋 金代
窖藏
瓷器
,
弓 ,
,
北宋金代窖藏瓷器考述
一 北宋金代窖藏瓷器 的考古发现 与研究
二
瓷器类型分析
瓷器 的类型分析是按照考古类型学 的方法进 行分析 。 窖藏 出土瓷器 的窑 口较多 , 主要有定窑 系 、 耀州窑
系 、 磁州窑系 、 汝 窑 、 钧窑 、 景德镇窑 、 当阳峪窑 、 淄博 窑 、 建窑系和灵武窑 。 器类也是多种多样 , 有碗 、 盘 、 碟 、 杯 、 钵 、 瓶 、 罐 、 盂 、 执壶 、 香炉 、 盏 、 盏托等器物 。 下面先按窑或窑系分类 , 之后再按 品种分析 。
金代磁州窑的特征鉴别
金代磁州窑的特征鉴别.金朝是一个由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它统治中国北方半壁河山达百年之多。
作为磁州窑主要产区的观台镇,彭城镇及临水等地,近年来出土不少金代陶瓷标本,它证实了金磁州窑曾经产生过各种独具时代特点与民族风格的艺术珍品。
实际上金代时期的磁州窑与北宋时期同样处于磁州窑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其鲜明的产品特征给历史绵长的磁州窑艺术画廊锦上添花。
此文的目的是廓清其时代的面貌与特征,也是与此前曾经流行的“金代无瓷论”观点进行一点讨论。
金磁州窑绿釉黑花牡丹纹瓶金磁州窑红绿彩仕女像金磁州窑白地黑花黄彩童子卧枕金代磁州窑白底黑彩绘划花鱼纹钵金代白釉剔花执壶金代磁州窑白地黑剔花大罐金代磁州窑红绿彩碗金代磁州窑绿釉黑地白剔花兔纹大罐金代磁州窑素三彩仙鹤枕金女真族非常喜欢色彩,很重视色釉装饰。
该绿釉黑花梅瓶残片为博主于80年代采集自观台窑址。
很罕见的观台窑红绿彩妇人俑头。
张家造。
观台窑白地黑花犀牛望月纹八角枕。
金磁州窑珍珠地刻花纹银锭枕。
金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蹴鞠纹枕金在1127年灭北宋后就占据了黄河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
建朝初期的南宋与金几度议和又几度相互征战,不过大的战斗已大体局限在黄河以南或淮河已南了。
金与北宋战争期间,在抗金名将——磁州知州宗泽指挥下,当地居民曾进行过激烈的保卫战,最后沦陷失守。
(1)可以想象陶工为了生存必须逃生或改行他业,因此金兵南侵肯定给磁州窑的陶瓷业以破坏性的打击。
但不会出现窑工大批南逃的情况。
(2)当时金的统治者安抚汉族人民曾在距磁州窑很近的大名府建立伪齐政权。
“让步政策”也会使部分躲避战祸的陶工重新回到窑场继业为生。
这是由于封建社会时期的陶工都是仅掌握一项专长的生产技术,存在“改行如小死”的问题。
(3)社会的迅速安定会促进陶瓷业尽快恢复与发展,导致经济活动高涨。
因此,在战争期间磁州窑与其他北方窑场一样,遭受打击的结果是暂时的衰退,而不是废绝,处于宋文化背景下的磁州窑艺术处于一种新的文化环境与气氛中。
考古学通论知识点
第一次整理1、兴隆洼文化位于今内蒙古敖汉旗,西辽河,大凌河流域,时间早于红山文化。
陶器:均是夹砂陶。
火候低质地疏松,胎壁较厚,内壁磨光大多呈黑色。
均手工制,泥圈套接捏合成器,器口外贴付泥条。
器表大多有纹饰,纹饰以压印的线纹、之字纹为主。
器型简单,以筒状罐数量最多,少量碗钵。
石器:有打制(石铲、盘形器、敲砸器)、琢制(磨盘、磨棒)、磨制(石斧、石锄)、压制(骨梗石刃鱼鳔)四种。
其中以打制石器数量最多,器型较大。
骨器: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骨锥、匕、镞,倒刺的鱼鳔。
房屋:聚落周围发现围沟,房址皆为半地穴式,平面圆角方形。
2、红山文化今内蒙古昭乌达盟以及部分辽河流域地区经济生活:一定程度的农业定居生活,渔猎是主要经济部门。
房屋:半地穴式房址。
发现了窑址六座,分为单室窑和连室窑两种。
在东山嘴和牛河梁遗址都发现了大型祭祀遗址。
陶器:夹砂褐陶和泥质红,均为手制。
夹砂陶火候低质地疏松;器型简单,大口深腹平底罐最多,少量平底碗、筒状瓮;最富特色的时纵横“之”字形纹饰。
泥质陶火候较高器型多样,有小口双耳罐、敞口深腹平底碗、敞口曲腹平底盆、钵等;外表常有黑色彩绘,常见的有三角涡纹、斜方块、菱形纹、鳞形纹等。
石器:有细石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琢制石器有磨盘磨棒等。
叶形。
细石器占三分之一,包括窄小的石叶,条形石片、拇指盖刮削器、尖状器和石镞。
大型打制石器有砍斫器、斧状器、桂叶状石器。
磨制石器有梯形石斧、梭形石畚、石刀等。
墓葬:牛河梁积石冢。
每座积石冢内都有数十人列棺而葬,按身份安置在不同大小的石砌棺中,数十石棺上覆盖石块结构构成一个整体,外围放置筒形陶器,形成积石大冢。
冢内随葬大量精美玉器。
3、东山嘴遗址:位于大凌河西岸一个高出河床50 米的山梁正中,是一座原始社会晚期的大型石砌祭祀遗址。
是一组南北长60 米,东西宽40 米得石砌建筑群。
整个建筑所用石材均经过加工,砌筑很规整。
建筑讲究方位、对称、主次,全部遗址按中轴线分布。
五大名窑:钧窑瓷器鉴赏
五⼤名窑:钧窑瓷器鉴赏故宫博物院,河南省⽂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开封市博物馆天津博物馆。
钧窑是宋、⾦、元时期北⽅地区规模庞⼤的重要窑场之⼀,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最著名的窑场位于禹州旧城北门内的钧台与⼋卦洞附近。
传说钧台是⼤禹传位予其⼦的地⽅,故⼀般认为钧窑得名于钧台。
钧窑瓷器素以瑰丽的釉⾊⽽著称于世,特别是所创以氧化铜为着⾊剂、在还原⽓氛中烧成的铜红窑变釉,更使其名声⼤振。
这种釉⾃然天成、变化万千、异彩纷呈,按变化的程度及⾊彩不同被赋以玫瑰紫、茄花紫、丁⾹紫、海棠红等美誉。
⾦、元时期,河南、河北、⼭西、浙江的许多窑场都曾烧造钧釉器物,形成庞⼤的钧窑体系。
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东⽯湾等地也都曾烧造仿钧釉瓷器。
由此可见钧窑影响之⼤。
本展览以展⽰故宫博物院所藏钧窑及仿钧窑(釉)瓷器为主,辅以禹州市钧台窑址历年考古发现所得标本及兄弟博物馆所藏具有代表性的钧窑完整器,⼒求较为全⾯反映传世和出⼟钧窑瓷器的风貌,供观众朋友们研究、欣赏。
钧窑是宋、⾦、元时期北⽅地区规模庞⼤的重要窑场之⼀,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话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
钧窑是宋代“五⼤名窑”之⼀,素以古朴的造型、瑰丽的釉⾊著称于世。
除了常见的天蓝釉之外,最为世所珍的是铜红窑变釉,按变化的程度及⾊彩不同被赋予玫瑰紫、茄花紫、丁⾹紫、海棠红等美誉。
本次展览,特别展出了玫瑰紫釉长⽅四⾜花盆、天蓝釉双⽿三⾜⾹炉等不同釉⾊的藏品,让观众⼀饱眼福。
为便于观众观赏,展览按“民钧——器⽫类钧瓷”、“官钧——陈设类钧瓷”、“仿钧——钧瓷仿制品”三个单元予以展⽰,全⽅位反映历史上钧窑瓷器所取得的⾼度艺术成就,及钧窑名列宋代“五⼤名窑”的原因。
第⼀部分:“民钧”器⽫类钧瓷(上) 乳光幽兰宋、⾦、元时期钧窑产量最⼤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活⽤品,釉⾊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
金代定窑瓷器的初步研究
金代定窑瓷器的初步研究作者:刘淼【关键词】金代;定窑;瓷器研究【摘要】金代定窑瓷器的丰富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定窑提供了很好的资料,也使金代定窑的生产情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本文在广泛搜集相关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古发现的金代定窑瓷器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其行销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历来在关于定窑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强调定窑生产的鼎盛时期是北宋晚期,尤其是宋徽宗时期。
这种观点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以至于往往忽略其他时期定窑的发展,而且常把一些精美的刻划花、印花定瓷作品都归于北宋晚期。
近年来,随着金代和南方南宋墓葬及其他有明确纪年的遗址中定瓷的不断发现,金代定窑瓷器的生产情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定窑》[1]一书中,充分利用金代包括南方南宋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金代定窑瓷器的资料,从原来归于北宋晚期的定窑瓷器中划分出了不少的金代产品。
这种研究方法在窑址资料缺乏的情况下,为我们研究金代定窑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后来研究定窑的学者们所广泛采用。
一、金代定窑瓷器的考古发现情况窑址地层资料的缺乏是人们对定窑的研究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许多问题无法深入探讨,人们在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和观点时也不得不小心翼翼,为自己留有余地。
各地金代遗址中定窑瓷器的考古发现资料相对要丰富得多,且纪年资料也较多,这毫无疑问为金代定窑瓷器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标准器。
发现金代定窑瓷器的遗址、遗迹包括有绝对纪年的墓葬、有钱币出土可供年代参考的遗址以及非纪年墓葬、窖藏、古城址、水井等(见表一、表二、表三)。
纪年墓葬是研究瓷器绝对年代和分期断代的有效的重要资料。
目前发现的出土有金代定瓷(包括南宋范围内)的有绝对纪年的墓葬有16座(表一)。
另外,河北曲阳定窑遗址金代纪年印花模子的发现,为金代定瓷的研究提供了绝对的年代资料[2]。
宋、辽、金时期货币使用较为混乱,尤其是金代多使用辽、宋旧钱,因此这一时期出土的钱币是不可以作为墓葬纪年标准来使用的。
金代红绿彩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传承_吕军
金代红绿彩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传承*吕 军1 周高亮2(1.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2.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9) A b s t r a c t:T h e w a r e s w i t h r e da n dg r e e n e n a m e l o v e r g l a z e p a i n t i n g a r e b e i n g c o n f i r m e dt h e o n e t y p i c a l p o r c e l a i n o f J i nD y n a s t y,b e c a u s e t h e y w e r e t o b e e x c a v a t e d i nt h e t o m b s o f J i nD y n a s t y.T h e c r a f t o f t h e w a r e s w i t h r e d a n d g r e e n e n a m e l o v e r g l a z e p a i n t i n g o f J i n D y n a s t y h a d a n i n f l u e n c e u p o n J i n g d e z h e n p r o d u c t s, e s p e c i a l l y u p o n t h e d e c o r a t i o n o v e r g l a z e a n d t h e D o u c a i p r o d u c t s o f J i n g d e z h e n.I t o c c u p i e s a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p o s i t i o n i n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c e r a m i c s.K e y w o r d s:w a r e s w i t h r e d a n d g r e e n e n a m e l o v e r g l a z e p a i n t i n g o f J i n D y n a s t y;t h e 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 f i n d-i n g;c r a f t;i n h e r i t a n c e摘 要: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以红、绿、黄等颜料彩绘,再进行第二次低温烧彩而形成的釉上彩瓷。
近年来吉林省辽金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述略
型也进一步增多,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 19 对 96 年以来吉林省境 内辽金时期考古遗存的发现
和研究 以及 陈相 伟先生未及 论及 的辽金遗址
现和报道的辽金时期考古遗存来看, 种类不 断增 多 ,而相应 的研 究却略显 滞后 。本文概 述 了近年来吉林省境 内辽金 时期的主要 考 古发现 和研 究动 态,并在 此基础 上提 出 了目 前 对 于 吉林省 境 内辽金 时期 考 古遗 存研 究 的一 些看 法。 关键词 :近年来 吉林省 辽金 时期
前期 ,分别 由契 丹贵族和女真贵族建立 的北
贵族墓葬或是汉人显贵墓葬的仿木结构较为 复杂 ,且多数有精美的壁画, 这些墓葬绝大
多数集 中在辽代统治 的腹 心地 区 ,即现今 的 内蒙古东南部地 区和辽宁西部地 区。在东 北 其他地 区 ,包括吉林省发现 的辽代墓葬 ,多 数为辽代普通平民 的墓葬。 近年来 ,在 吉林省境 内报道 的辽代墓葬 主 要有吉林前 郭查干 吐莫辽墓 和吉林省公
二、近年来吉林省金代考古遗存的发现
吉林省境内发现的金代遗存非常丰富, 对于金代墓葬的发现和分布,陈相伟先生已
经作 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而且近年来也无重 要材 料的报道 , 而对于遗址材料和窖藏材料 ,
代统治 的大后方 ,但也是金代晚期女真人与 蒙 古战争 中最 先交 战的区域 ,大量窖藏在本 地 区的发现 ,很有可能是在 战争 中未及带走 的生活用器和铜钱 ,埋藏这些窖藏 的金代百 姓必然 是想在 战争结束后 回来取走 ,但战争 的延续却没有使他们如愿以偿 。
以及金代窖藏等问题作一简要的 概述。 一、近年来吉林省辽代考古遗存的发现
吉林省境 内发现 的辽代遗 存相 比金代遗 存来说要少一些 ,近年 来主 要报道了几批墓 葬和遗址 的材料 。 1 、墓葬 辽代 墓葬多数为仿木结构砖 室墓 ,契丹
试述东北地区出土的金代瓷器_彭善国
〔作者简介〕 彭善国,男,1971年生,江苏沛县人,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邮编130012。
试述东北地区出土的金代瓷器彭善国 〔关键词〕东北地区 金代 瓷器 窑址 〔内容提要〕东北地区金代墓葬、城址、窖藏出土瓷器的类型主要包括定窑及本地窑场生产的白瓷(土产白瓷)、磁州窑风格的白地黑花瓷器、耀州窑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器、黑(酱)釉瓷器、钧釉瓷器、翠蓝釉瓷器等。
土产白瓷及白地黑花瓷的大量发现表明缸瓦窑、冮官屯窑等东北窑址在金代有新的发展,外来瓷器的大量输入则体现了金代东北与内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K 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83(2010)01-0050-06 本稿中的东北地区,主要是指今中国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材料也有所涉及。
时间跨度从金建国的公元1115年到蒙古占领如上地域的13世纪20年代前后,总共100余年。
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墓葬、城址、窖藏、窑址等发掘出土的瓷器。
如上时空范围内出土的瓷器,1982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史》曾以金前期的陶瓷生产为题,作过非常简略的说明①。
其后俞永炳②、刘涛③等人的论文中也有个别涉及。
国外的研究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学者盖尔曼对俄滨海边疆区出土金代瓷器的介绍和分析④。
东北地区金代遗址出土的中原南方窑场的瓷器,反映着这一时期的经济流通与文化交流,至于出土的东北地方窑场的产品,则体现了金代该地区陶瓷手工业发展的一般状况。
一为讨论的方便,兹将东北地区金代遗址出土的瓷器列为下表。
附表:东北地区金代遗址出土瓷器一览表(表中未标明件数者均为1件)遗 址时 代出 土 瓷 器文 献1吉林舒兰小城子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第二墓区第二号墓(完颜希尹墓)1143定窑白瓷瓶2、盘2⑤2内蒙古敖汉旗老虎沟博州防御使墓1170定窑白瓷盘2⑥3吉林农安县城内赵景兴墓1182定窑(?)印花白瓷盘2⑦4辽宁朝阳马令妻墓1184定窑白瓷盘2,青白瓷盏、盘2,茶叶末釉鸡腿瓶,翠绿釉陶瓶⑧5辽宁铁岭前下塔子冯◆及张氏合葬墓1204定窑白瓷盘8⑨6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北山坡M 1定窑白瓷碗、盘2、杯,土产白瓷钵、盘,仿铜陶器⑩7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北山坡M 2青白瓷盘,定窑白瓷盘⑩8内蒙古巴林左旗王家湾M 1白地黑花三系瓶,黑釉碗,绿釉罐,土产白瓷碗 19内蒙古巴林左旗王家湾M 2酱釉碗,绿釉罐1·50·DOI :10.16422/j .cn ki .1001-0483.2010.01.014续表遗 址时 代出 土 瓷 器文 献10内蒙古巴林左旗王家湾M4白地黑花碗2,绿釉瓶1 11内蒙古巴林左旗王家湾M5黑釉褐花碗1 12内蒙古林西县土庙子村墓黑釉鸡腿瓶,白地黑花碗,土产白釉盘212 13内蒙古敖汉旗小柳条沟墓定窑白瓷碗、盘3,三彩瓶13 14辽宁朝阳重型机械厂M1青瓷长颈瓶2、盘2、碗2,耀州窑盂14 15辽宁辽阳隆昌M2黑釉长颈瓶15 16辽宁辽阳北园M5高丽镶嵌青瓷盒,钧瓷盘16 17黑龙江绥滨中兴墓地M2定瓷、钧瓷残片17 18黑龙江绥滨中兴墓地M3定窑白瓷盘9,白地黑花罐17 19黑龙江绥滨中兴墓地M6土产白瓷盘1720黑龙江绥滨中兴墓地M7定窑白瓷碗,土产白瓷碗、盘,耀州窑青瓷碗,黑瓷罐1721黑龙江奥里米墓地M7定窑白瓷盘17 22黑龙江奥里米墓地M24定窑白瓷碗17 23辽宁昌图八面城定窑白瓷刻花碗等1824吉林前郭塔虎城定窑白瓷碗4、盘2、提梁壶、瓶,定窑酱釉匜,黄釉碗、瓜楞注壶,三彩碗,酱釉碗、壶,黑釉壶、罐2,白地黑花盘,青瓷罐1925吉林怀德秦家屯古城定窑白瓷碗3、盘9,青白瓷碗20 26吉林梨树偏脸城瓜棱腹提梁注壶等21 27黑龙江克东蒲峪路故城定窑白瓷碗、盘,青白瓷片,黑釉罐228吉林农安窖藏定窑白瓷盘23、钵8、碗5、罐、提梁壶,钧瓷盘,青白瓷注壶,黑瓷罐4,酱釉罐2、瓮,绿釉陶鼎2329吉林前郭后沟子窖藏耀州窑青瓷碗,白地黑花碗2,黑釉褐斑碗2,土产白瓷盘2,黑瓷盘,三彩盘52430辽宁西丰凉泉1号窖藏白地黑花碗、盘162531辽宁西丰凉泉2号窖藏定窑白瓷钵、盒、器盖3,粗白瓷碗,耀州窑青釉碗、盘2532辽宁清原二道沟窖藏定窑白瓷盘142633内蒙古巴林右旗老房身窖藏土产白瓷壶、罐、尊,黄釉注壶,黑釉双系壶、瓶、碗,茶叶末釉壶2734内蒙古林西县温都村窖藏黑釉(酱斑)碗2,定窑白瓷盘2,耀州窑青瓷香炉2835吉林德惠揽头窝堡六号房址定窑白瓷碗2、器盖、盘2,土产白瓷碗,酱釉器盖,翠蓝釉盘2936辽宁岫岩镇邮电小区遗址土产白瓷碗20、盘4等3037辽宁岫岩长兴遗址土产白瓷盘18、碗25,定窑白瓷碗2、盘4,青白瓷碗,黑釉犬塑3138吉林双辽贮灰场遗址粗白瓷,白地黑花瓷器32 39霍林河矿区界壕边堡定窑白瓷碗2、盘,土产白瓷17、黑瓷43·51· 此外,根据盖尔曼的介绍,俄罗斯滨海地区瓷器出土地点(个别地点的瓷器系采集)主要有沙金斯克耶古城、阿纳耶夫斯克耶古城、爱卡特诺夫斯克耶古城、多布罗泡耶夫斯克耶居址、乌苏里斯克工厂、诺夫哥罗德耶夫斯克耶城址、马斯克耶古城、波谢特湾遗址等。
北京金墓出土瓷器综述
根 据形 制 特点 , 以分 为双 系罐 和 鼓腹 罐两 型 。 可 A 型 : 系 罐 。 直 口微 敛 , 沿 , 颈 , 肩 , 状 深 双 平 短 溜 弧 腹。 中部 略鼓 , 圈 足 外撇 。颈 部 至肩 部 或 在 肩部 附对 称 矮
的 双 系 。胎 质 白细 , 色 为 白 中带 黄 , 面光 润 。内壁 和 釉 釉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 编号 ]0 5 3 1 (0 2 0 — 0 3 0 10 — 15 2 1 )4 0 2 - 5
墓 葬 是北 京 地 区金 代 考 古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在 数量 和 类 型 的积 累上 巳达 到一 定 程度 ,其 中既有 高 等 级 的 皇
陵、 品官 墓 。 有一 般性 的平 民墓 。① 还 北京 金墓 中出土 的 随
白釉 碗 颇为 相似 。
B型 : 底碗 。5件 , 口 , 唇 , 腹 弧壁 , 平 敞 叠 深 向下 内 收 ,
平底 。素面 。芒 口。胎 质精 细 , 白釉 光洁 。石 宗璧 墓 中 出 土 了 1件 . 口径 1 米 、 径 64厘米 、 高 5厘 米 。海淀 2厘 底 . 通 区南 辛 庄 M2出 土 了 1件 , 口径 85厘 米 , 高 33厘 米 。 . 通 . 张 口震 墓 中 出土 了 1件 。 口径 l . 米 , 高 47厘 米 。 07厘 通 .
件, 内底 饰 一 周 凹 弦纹 , 口径 1 6厘 米 , 径 6厘 米 , 高 底 通 27厘 米 。该 器 与河 北 省 曲 阳涧 磁 村 定 窑遗 址 @ 出 土 的 . 中
盘形 制 相近 。 B型 : 腹 盘 。4件 , 敞 口 , 唇 , 腹 弧 壁 , 圈 弧 大 尖 浅 矮
金代陶瓷装饰纹样的图像学阐释——以牡丹纹、龙纹为例
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第35卷第140期2020年12月Vol.35 No. 140December .2020金代陶瓷装饰纹样的图像学阐释——以牡丹纹、龙纹为例山丹(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市,014010)摘要:本文以金代陶瓷装饰纹样中的牡丹纹和龙纹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形式特征、演变过 程的基础上,从女真族、汉族的神话传说中解读其象征意义,然后将其与金代具体的社会文化相联系起来,从而挖 掘出隐藏在形式下面的深层的文化内蕴。
通过层层深入地分析,本文最终得出金代陶瓷牡丹纹和龙纹中隐藏着女真 族的社会和谐意识及勇武精神,也蕴含着古代中原汉族的等级观念和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关键词:金代陶瓷;牡丹纹;龙纹;图像;文化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0) 12—034—(04)Image analysis of decorative patterns of ceramic in Jin Dynasty —Taking peony pattern and dragon pattern as examplesShan Dan(Inner Mongolia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city,Inner Mongolia 014010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peony patterns and dragon patterns in the ceramic decorative patterns of J in Dynasty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ir form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process,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ir symbo 丘c significance from the myths and legends of Nuzhen and Han nationality, and then connects them with the specific social culture of J in Dynasty, so as to dig out the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hidden under the forms. Through deep analysi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Nuzhen people's sense of social harmony and bravery are hidden in the patterns of peony and dragon in the Jin Dynasty, which also contains the hierarchy concept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consciousness of focusing on collective interests.Key words : Jin dynasty ceramics; peony pattern; dragon pattern; image; cultural1引言金代(1115年一1234年)是公元12世纪初,生 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历时 119年,与南宋、西夏并立。
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shidakaogu/199002.html1990年十大考古发现(以时代为序)1、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时代:旧石器时代发掘地点: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郧阳地区(今十堰市)博物馆、郧县博物馆简介:早在1975年,就在湖北郧县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
1989年又发现一具人类头骨化石。
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又发现一具头骨化石。
两具头骨化石都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第二具更为完整,根据头骨特征,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简称郧县人。
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化石大致距今80万年至90万年。
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共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等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并出土似手斧的两面器。
与人类化石伴生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且头骨、下颌骨完整者数量之大是其他遗址不多见的。
郧县人化石及其文化的发现,对人类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郧县人的年代非常古老,甚至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但郧县人化石体质上却显示出许多早期智人的特征,从而对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的发展关系以及南北文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山东城子崖龙山与岳石文化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城址)、夏代(岳石文化城址)发掘地点: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城子崖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城子崖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存,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由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发掘和出版考古报告的古城址。
城子崖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堆积层分为三层,上层为周代文化层,中层为岳石文化层,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出土了大批各时代的文化遗物。
下层的龙山城址南北最长处530米左右,东西宽约430米左右,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城址内文化层堆积丰富,有房基、水井、窑穴等遗址。
陶器以黑陶、灰黑陶为主。
石器多为磨制。
还有骨器。
1928年和1930年曾进行过两次发掘,首次揭示出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龙山文化(最初称之为"黑陶文化",后以遗址命名为"龙山文化",现在专称为"山东龙山文化")。
耀州窑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耀州窑历史及其现状分析摘要:久负盛名的耀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产于我国北方青瓷体系的主要代表窑场—耀州窑。
耀州窑在陕西省铜川市(原同官县)黄堡镇一带。
因同官县原属耀州治,故黄堡镇一带窑场称为耀州窑,所烧造的瓷器称“耀州瓷”。
耀州窑是集唐、五代、宋、金、元等各个历史时代的瓷窑于一处的续代古陶瓷窑场。
其生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技术精湛,在中国陶瓷史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四部分分别介绍了耀州窑的概况、历史沿革、并对耀州窑的历史地位以及耀州窑的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耀州窑陈炉窑耀瓷青瓷现状分析Abstract:目录一、耀州窑的概况.....................................................................二、耀州窑的历史发展..............................................................(一) 唐朝─耀州窑的兴起.........................................................(二) 五代─耀州窑的成熟.........................................................(三) 两宋─耀州窑的极胜.........................................................(四) 金代─耀州窑继续发展....................................................(五) 元、明─耀州窑的衰落....................................................三、耀州窑的现状....................................................................四、耀州窑今后的出路.............................................................(一)建议政府加大“有形的手”的调控.................................. (二)耀瓷文化产业和耀瓷产业的互促双赢...........................结语..........................................................................................后记.........................................................................................参考文献.................................................................................一、耀州窑的概况耀州,设立于五代后唐时期。
金代定窑瓷器的初步研究
文物 春秋
20 0 6年第 2 期
研究与探索
表一
序 号 出土地点 纪年物
金 代纪 年定 瓷 出土情 况
时 间 出土器物 资料来源
1
河北新城时 丰墓 墓志
天会五年 ( 17年 ) 12
皇统三年 ( 13年 ) 14
碗
、
盘、 碟残片
《 考古) 9 2年 16 l 期 2
北 宋 晚期 的定 窑瓷 器 中划分 出 了不少 的金代 产 品。这种 研 究方 法在 窑址 资料 缺乏 的情 况 下 ,为我们 研 究金 代定 窑 问题提 供 了一 种新 的思 路 ,也 为后来 研 究定 窑 的学者 们所 广泛
采 用
一
纪年墓葬是研究瓷器绝对年代和分期断 代 的有 效 的重 要资 料 。 目前 发现 的出土有 金 代定瓷( 包括南宋范围内) 的有绝对纪年的墓 葬有 1 ( 一 ) 6座 表 。另 外 , 北 曲 阳定窑遗 址 河 金代纪年印花模子 的发现 ,为金代定瓷的研 究提供了绝对的年代资料[ 2 1 。 宋 、 、 时期 货 币使 用较 为混 乱 , 其 辽 金 尤
究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 ,许多问题无法深入 探讨 ,人们 在提 出 一些新 的看 法 和观 点时 也 不得不小心翼翼 , 自己留有余地 。 为 各地金代 遗 址 中定 窑瓷 器 的考古 发现 资料 相对 要 丰富 得多 , 且纪年资料也较多, 这毫无疑问为金代
定窑 瓷器 的研 究提 供 了一些 标 准器 。发 现金
南 宋 厌 兀 元 年 ( 15 ) 19 年
现藏大英博Leabharlann 馆 《 文物) 9 3年 17
5期
1 5
1 6 1 7
同上 《 考古) 9 3年 18
虎枕·虎文化-馆藏金代扒村窑虎形瓷枕赏析
Fictional World 小说世界south wind 南风 7枕作为人们日常睡眠工具,因其清凉沁肤,爽身怡神,甚至“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而成为古人夏季避暑的寝卧佳品,又是雅俗共赏的工艺品,所谓“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不论贫贱富贵,都比较喜好,连皇宫中也“多用之”。
乾隆皇帝曾就瓷枕题诗曰:“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
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宋人张耒《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曰:“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
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凉”。
这从侧面反映了瓷枕在古代人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瓷枕的历史演变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枕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殷商时。
“枕”从字面上看从木,应是古人以木代枕转化而来的,由此推断最初的枕应为木枕。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质地的枕,主要有竹、皮革、漆器、玉石、陶瓷等几种。
但考古发现或流传下来的,多为玉石、瓷之类的枕,其中以瓷枕最多。
瓷枕始烧于隋代,历经唐代、五代、两宋的传承与发展,金代和元代最为兴盛。
到了明代,鉴于纺织业的兴起,陶瓷等硬枕逐渐减少,它的流行时间长达七八百年之久。
由于它的流行地域广,在我国南北方诸多窑系都有烧制,如河北省的邢窑、定窑、磁州窑,河南省的鲁山段店窑、密县窑、巩县窑(巩义黄冶窑)、禹州扒村窑、修武当阳峪窑,安徽省的寿州窑等等。
其中以磁州窑系的瓷枕最负盛名。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瓷器中最有创造性和独具特色的装饰形式。
在河南禹州浅井乡的扒村窑遗址就属磁州窑系,装饰手法就是以黑白相生而闻名。
2 金代虎形枕的造型及艺术特点瓷枕最初只是用于陪葬的明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瓷枕已经作为驱火明目、延年益寿、妆奁陪嫁、赠朋送友的首选夏令寝具。
瓷枕逐渐从单纯的实用品转向了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瓷枕根据造型可分为箱形枕、象生枕两大类。
在象生枕中较为突出的是虎形枕的造型。
虎的造型枕出现的很早,晋人在《拾遗录》中记载了殷纣王的“玉虎枕”上有“帝辛九年献”等题款。
金代墓葬研究
金代墓葬研究金代墓葬研究近年来,在中国考古界,对金代墓葬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揭示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本文将通过对金代墓葬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探讨其意义和成果。
金代指的是公元1115年至1234年蒙古族起源的金国在中国的统治时期。
金国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首都曾先后设在南京、开封、中都等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代的墓葬是研究金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从中了解当时社会的结构、等级制度、宗法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首先,金代墓葬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考古资料。
通过对金代墓葬的发掘和分析,考古学家们可以获得大量的实物文物和遗存,并通过这些实物了解当时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品味等。
例如,金代墓葬中出土的陶瓷器、铜器、金银首饰等文物,不仅展示了金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制作工艺,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
此外,墓志铭、墓葬构造、遗骸保存等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金代历史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金代墓葬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
根据金代墓葬的规模、装饰和配具等特征,可以初步了解当时社会的分层次和等级关系。
例如,较大规模的墓葬多属于当时的统治者、贵族和地方官员等上层社会,体现了其高贵地位和丰富财富;而一些小型墓葬则可能属于普通百姓或低层士兵等下层社会。
此外,金代墓葬研究还揭示了金代社会的宗法意识和文化特点。
金代社会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家庭、族群和社会等层级严密有序。
墓葬中的家族关系、近亲结构和世系图谱等可以帮助我们对当时的宗法观念和家族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金代墓葬中出土的文化艺术品和艺术品的风格特点等也反映了金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充分展示了当时的文化面貌和艺术成就。
最后,金代墓葬研究还对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依据。
例如,在金代墓葬发掘中,经常可以找到与其他时期和区域的文化交流和物质交流的证据,对于研究金代与其他当时文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釉凸线纹双系罐
(4)低温绿釉和黄绿釉瓷器增多,器型多数照搬白釉 器物,凡是白釉器物上可见的装饰都可移植到绿釉器上, 且别有韵味。
3、关于翠蓝釉瓷器
翠蓝釉,又称孔雀蓝釉、翠绿釉,是一种以铜为呈色剂, 以硝酸钾为助熔剂的低温彩釉。这种瓷器在9~10世纪的伊斯 兰地区(伊朗、伊拉克等地)便已出现,延续到15世纪,唐、 五代时期已输入我国。
2、金代中后期
(1)新出现诸多陈设用瓷,另有宗教用瓷、建筑用瓷。
(2)固有的各种装饰工艺和品种有了增加和发展,并 新出现了各种模印器和釉上红绿彩瓷。
(3)磁州窑典型的装饰品种——白地黑花在金代中后 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内容更广泛,品种更多样,纹饰更流畅、 生动、成熟、复杂,器型更大。
牡丹纹梅瓶
芍药纹梅瓶
金代 耀州窑 印花碗
金代耀州窑“犀牛望月”刻花碗
金代耀州窑印花、模贴、刻划纹三足炉
模印的变形夔 纹堆贴于腹部,其 间刻划瓦楞与竹节。
大同阎德源墓(1190年) 出土翠兰釉玉壶春瓶
经过调查,发现在河南修武当阳峪窑址和禹州 扒村窑址发现有相同造型的翠兰釉瓷片,此两处窑 址均属“磁州窑系”窑场。
另外,在东北地区的一些辽代墓葬里也出土了 几件与典型的金元时期较为接近的翠兰釉、翠绿釉 瓷器,釉易脱落。
因此有学者预测,“磁州窑系”或是东北地区 的某些窑场可能在元代以前烧制成功翠兰釉瓷器, 只是到了元代这种工艺更加成熟,使这一时期所见 器物较多。
金代定窑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胎釉:白胎或灰白胎,次者灰褐胎,釉色变黄。 2、器型:金代定瓷多为碗、盘、执壶、瓶等实用器。
3、制法:盛行覆烧印花碗、盘。窑址标本中还有一 定数量的粗瓷,碗心一周刮釉,即所谓的砂圈,然后放置 在匣钵内一件一件叠置,产品内底无釉处露出胎。
4、装饰:精细白瓷承袭了北宋华美繁缛的印花工艺, 刻花工艺更加犀利、流畅。
在观台窑发掘的第四期前段,即金末到元代前期(约 1220~1308),发现有几片翠兰釉瓷片,但其他多数纪年材 料都已进入元代纪年,因此秦大树先生判断翠兰釉瓷器在中 国本土创烧于13世纪前半叶的证据并不充分(《试论翠蓝釉 瓷器的产生、发展与传播》,《文物季刊》1999年3期) 。
吉林省德惠市揽头窝堡 金代晚期房址中出土 翠兰釉刻花盘
北京通县金大定十七年墓(1177年)、辽宁省朝阳金 大定二十四年墓(1184年)以及流散到英国的金大定二十九 年印花陶范(1189年)、墨书金泰和三年印花陶范(1203 年),这些带纪年铭文的定窑瓷器有力地说明金代定窑仍继 续烧白瓷。
江苏、浙江、江西地区的南宋墓也出土有定窑印花瓷 器,反映了定窑瓷器不仅供应金人统冶的淮河流域以北地区, 瓷器也有运到江南地区销售的。
吉水金滩乡南宋墓出土定瓷(1254年)
杭州北大桥宋墓出土刻花萱草纹碗
(三)钧窑
金代钧瓷主要见于墓葬中。大同金大定三十年阎德源 墓(1190年) 、曲阳涧磁村金崇庆元年墓(1212年)等。
器型:不是供皇宫的陈设用瓷,而是人们普遍 用的碗、盘、玉壶春瓶等日常用瓷。
釉:一般不满釉,圈足处无釉,釉的质量不如北宋。
有学者提出钧窑在金代是“官废民兴”, 北宋灭亡,官钧窑消失,窑工四散而技术扩 散,北方各地瓷窑场纷纷仿烧钧瓷。
(四)磁州窑 磁州窑在金代已发展为庞大民窑体系。 磁州窑在金代是最繁盛时期,也是风格最显著时期。
金代磁州窑的分期:
观台窑第二期后段:相当于金初海陵王迁都之 前。
观台窑第三期:相当于金中后期,是观台窑制 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亦是磁州窑装饰艺术发展的 黄金时代 。
白釉黑剔花
在器胎上先施白化妆土,稍干些再在施纹部位施一层黑 化妆土,接着划出纹饰,以铲状小工具剔掉花纹以外的黑化 妆土,露出并不伤及下层白化妆土,罩上透明釉烧成器物。
(4)本期发现有白地黑花折枝纹的器型,它是在磁州 窑剔划花装饰艺术和釉上点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可能也 借鉴了唐代长沙窑釉上绘画或书写的装饰工艺。
牡丹的叶片先端常常再裂;芍药的叶片 先端是尖的,不再分裂。
牡丹园
白地黑花枕
童子放风筝
如梦令:为向东波传语, 人在玉堂深处。别后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 江一犁春雨。
底部戳印“张家造”
白地黑花枕
“漳滨逸人制”
赵卞入蜀图:《宋史·赵卞 传》记载,宋朝赵卞出任成都 转运使,随身携带的东西只有 一张琴一只鹤。
(五)耀州窑
陕西铜川耀州窑到金代时仍然烧造。出现了 正烧叠置的砂圈器。窑炉仍是马蹄形窑,使用煤作 燃料。
金代耀州窑器物的主要特点:
1、釉色除青釉外出现了姜黄釉、月白釉,胎质粗厚, 有很多砂圈叠烧器物。
2、器型中新出现了单柄洗、三足炉等。
3、器物纹饰变简单,多分布在碗盘的器内,印花为主, 刻花次之,浮雕很少见。题材有折枝花卉,水波纹、婴戏牡 丹、犀牛望月。
金代瓷器
(一)东北地区的瓷窑
金代东北地区的瓷窑在辽代基础上继续生产,生产技 术水平没有提高。
金占领了北宋中原地区,技术水平高的定窑、磁州窑 等瓷器在北方市场上占据了主要地位,所以东北地区窑业 生产只能生产技术要求不太高的粗瓷,精品很少。主要窑 址有辽阳江官屯窑、赤峰缸瓦窑等。
(二)定窑
曾认为定窑急剧衰落于靖康之变。但后来金墓不断出土 定瓷,曲阳北镇又发现了“泰和丙寅岁”印模(1206年)。 人们又认为在金世宗大定年间开始,定窑恢复生产。
1、金初海陵王迁都之前
(1)窑炉完成了由烧柴向烧煤的过渡,窑炉和 火膛结构已成定型,各种大、中、小型匣钵和支具 逐渐规范,标志着烧煤窑炉的成熟 。
(2)最典型器物是白地黑花器、白釉剔花器。白釉为 主,釉色、胎质与前段基本相同,还有黑釉,绿釉等。
(3)本期刻花装饰基本消失,釉上彩的梅花点装饰在 本期颇为流行,划花、剔花装饰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