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高考题整理
2024年高考生物突破训练之命题点12:免疫调节
![2024年高考生物突破训练之命题点12:免疫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6206a9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3.png)
命题点12免疫调节【重温真题】判断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2018·江苏,9)()(2)某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抗体(2020·海南,7)()(3)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2021·江苏,2)()(4)感染某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2020·山东,15)() (5)接种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是以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2022·天津,8)() (6)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分别直接指导合成DNA、RNA和蛋白质(2020·浙江7月选考,17)()(7)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经典高考题)()(8)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经典高考题)()(9)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经典高考题)()(10)接触同种过敏原会引起过敏反应(经典高考题)()(11)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经典高考题)()【模拟训练】1.(2023·新课标,3)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2.(2023·广东,14)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 细胞和病毒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3.(2023·漳州高三质检)根据某病毒致病机制及人体免疫反应的特征研制疫苗,广泛接种疫苗可以快速建立免疫屏障,阻击病毒扩散。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含答案) 知识点15 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含答案) 知识点15 免疫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e74970185fbfc77da369b182.png)
知识点15 免疫调节1.(福建高考·T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过度激活”“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等。
(2)关键知识: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原因、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自身免疫病等知识。
由题目信息可知,自身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致使胰岛B细胞死亡,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故A项正确;效应T细胞并没有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该细胞死亡与抗原无关,故C项错误。
由于胰岛B细胞数量的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故B项错误;这类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注射胰岛素,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只会加重病情,而不能治疗该病,故D项错误。
2.(北京高考·T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抗体是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关键知识: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抗体的特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分。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
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故A项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一种或一类抗原特异性结合,故B项错误;能够裂解靶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抗体可与之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水解,故C项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故D项正确。
3.(全国卷Ⅱ·T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知识是:(1)抗体的作用机理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高考生物-题型分析-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题型分析-免疫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bd60ab9227284b73f342503c.png)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免疫调节题型一、免疫系统组成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考査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火侵入机体的抗原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答案D解析吞噬细胞作用吞噬、消火侵入机体的抗原或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三、答题技巧1.。
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 .。
免疫细胞错误!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5.溶菌酶杀菌一泄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6.消化道、呼吸逍及皮肤表而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四、变式训练1.。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凍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英毒性答案D解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及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都是人体的第一适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题型二、特异性免疫一、考査形式选择题或填空题二、典型例题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英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 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3。
)造血干细胞记忆c 记忆d细胞细胞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宜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答案C解析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c表示效应T细胞。
专题十五 免疫调节-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生物)
![专题十五 免疫调节-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e82fd39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e.png)
专题十五免疫调节题组一一、选择题1. [2023新课标理综,6分]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 ①②④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一分钟快解】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一些淋巴细胞,如B淋巴细胞可呈递抗原,②错误;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
排除②③,B正确。
[解析]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等具有识别作用,这些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一些淋巴细胞,如B淋巴细胞可呈递抗原,②错误;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可以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可以产生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④正确;致病细菌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体液免疫,当致病细菌进入细胞内部,会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
综上可知,B正确。
2. [2022北京,2分]人体皮肤损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伤口并引起感染。
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 A )A. 免疫防御B. 免疫自稳C. 免疫监视、免疫自稳D.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外来抗原性异物,A符合题意。
3. [2022辽宁,2分]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B. 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C. 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D. “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解析]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
高考通关-《免疫调节》
![高考通关-《免疫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2388f551ec3a87c24128c45f.png)
高考通关-《免疫调节》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答案:C解析: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属于第二道防线•,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第三道防线中的细胞免疫;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中的体液免疫。
故答案选C。
2.(2018.深圳测试)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会完全丧失答案:B解析: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病原微生物在突破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均可以产生记忆细胞;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不一定会完全丧失。
3.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过程I属于体液免疫,过程n属于细胞免疫B.巨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细胞c只能为效应B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答案:C解析:细胞c能产生抗体,只能为效应B细胞;细胞d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只能为效应T细胞,D项正确;过程I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过程I属于体液免疫;过程I中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过程n属于细胞免疫,A项正确;在特异性免疫中,部分抗原需经过巨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也需经过巨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项正确;细胞a可能是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b可能为T淋巴细胞或记忆T细胞,C项错误。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免疫调节-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5ec23952ea551810a6877d.png)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免疫调节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3.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4.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击病原体的特异性蛋白质称为()A.抗原B.抗体C.淋巴因子D.溶菌酶5.我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指出,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B.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增加C.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无关D.发现艾滋病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长期隔离6.2006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会议在我国天津市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行动起来,遏制艾滋。
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染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7.H7N9禽流感病毒已经导致多人患病,我国正在加紧研发相应疫苗,接种疫苗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8.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
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Ⅰ真题演练1.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之免疫调节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之免疫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dc2b26a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4.png)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之免疫调节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疾苗预防的是()①肺结核②白化病③缺铁性贫血④流行性感冒⑤尿毒症A.①④B.②③C.①⑤D.③④2.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引起机体产生急性炎症反应(造成机体组织损伤)。
为研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研究人员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为空白对照,以中药复方制剂H为阳性对照,用相关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表示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B.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C.化合物Y可以增强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3.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A.树突状细胞B.辅助性T细胞C.B淋巴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4.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B.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5.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6.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
202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免疫调节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免疫调节试题(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8d1c4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e.png)
免疫调整(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B.人体通过浆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制病原体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D.某过敏原再次感染人体,人体可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解析】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头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起作用。
【答案】 D2.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特殊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遗传)获得的,对大多数病原体起作用。
过敏反应、记忆细胞的产生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A3.科学家发觉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
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必需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毁灭染色体变异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A正确;据题意可知,ACA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点,假如着丝点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分别,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C正确;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答案】 D4.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解析】本题需要考生把握病毒的结构和代谢特点,以及免疫的相关学问。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免疫调节》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免疫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aae0825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f.png)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免疫调节》1.(2021·6月浙江月选考)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
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成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C.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战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答案】A【解析】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但检测不到病毒抗体,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2.(2021·湖南高考真题)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答案】D【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可推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鸡的免疫器官,A正确;B、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产生,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衰退,B正确;C、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孵出当日摘除,会导致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C正确;D、IBDV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会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错误。
专题26 免疫调节(解析版)
![专题26 免疫调节(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37ae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9.png)
专题26 免疫调节1.(2022·湖北·高考真题)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含有约3万个核苷酸。
该病毒可通过表面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
在细胞中该病毒的RNA可作为mRN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该聚合酶催化RNA合成时碱基出错频率为10-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只有在选择压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基因突变B.ACE2蛋白的出现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C.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识别ACE2蛋白的抗体D.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有效靶标【答案】D【解析】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随机性,A错误;B、人细胞表面的本身存在ACE2蛋白,而不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B错误;C、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识别新冠病毒的抗体,C错误;D、新冠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繁殖,该病毒的RNA可作为mRN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有效靶标,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2·湖南·高考真题)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
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病原体感染引起免疫应答,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A正确;B、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免疫活性物质的释放,避免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B正确;C、由图可知,机体通过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同时一直机体的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反应被抑制,由于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正确;D、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起抑制作用,D错误。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9-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 (2)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9-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 (2)](https://img.taocdn.com/s3/m/530c59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5.png)
2)存在问题 ①免疫排斥: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 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不会 攻击自身细胞,若将其他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 HLA的不同而发起攻击。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体与受体的 HLA是否❼ 一致或接近 。 ②供体器官短缺。 3)解决方法 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②利用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号召人们自愿捐献器官。
考点训练(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病毒、细菌、机体细胞都有分子标签,其本质一般为蛋白质。 ( ) 2.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 3.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 4.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多糖等。 ( ) 5.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 ) 6.在抗原的刺激下辅助性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 ) 7.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3.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破伤风为例) 1)实验鼠(大小、年龄、生长、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 2)实验过程
小鼠分组 初次注射 间隔一段时间 再次注射
A组
B组
等量的破伤风毒素
从已经获得破伤风免疫力的小 等量的从未获得破伤风免疫力
鼠体内分离的血清
的小鼠体内分离的血清
3)观察两组小鼠的患病情况。
答案 1.✕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场所,脾、淋巴结和扁 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不产生免疫细胞。 2.✕ 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 熟。 3.✕ 免疫监视功能主要针对突变的细胞。 4.✕ 人体内的白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 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可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突破讲解(新教材):专题11 免疫调节(解析版)
![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突破讲解(新教材):专题11 免疫调节(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9a70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0.png)
专题11 免疫调节一、单选题1.(2023·北京海淀·一模)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B.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都能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C.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成熟的部位不同D.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B【详解】A、免疫细胞由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其发挥免疫功能,A正确;12B 、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 细胞,而淋巴细胞包括B 细胞和T 细胞,B 错误;C 、B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C 正确;D 、巨噬细胞即可以参与第二道防线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又可以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D 正确。
故选B 。
2.(2016·贵州黔东南·统考一模)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C .B 细胞和T 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D .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刺激时细胞周期不变【答案】B【详解】A 、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外来细菌,并吞噬,不需要抗体参与,A 错误;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产生成熟T 细胞数量减少,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免疫有缺陷,B 正确;C 、B 细胞和T 细胞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含基因是相同的,C 错误;D 、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 错误。
故选B 。
3.(2023·辽宁·校联考二模)病毒感染能激活体内针对关节软骨自身抗原的滤泡性T 细胞,该细胞群高度表达OX40分子,进而增加自身抗体的产生,引起组织破坏,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作用机制如下图。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与过敏性鼻炎的不同B .若辅助性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过多,可能诱发免疫损伤C .病毒感染后,OX40分子高度表达,只会引起体液免疫功能增强D .滤泡性T 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B 细胞,引起B 细胞增殖分化【答案】C【详解】A、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机体免疫过强攻击机体正常组织,故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过敏性鼻炎是过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与过敏性鼻炎的不同,A正确;B、细胞因子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增强了免疫反应,若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过多,可能诱发免疫损伤,B正确;C、病毒感染后,OX40分子的高度表达,可能会引起体液免疫功能增强,也可能会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强,C错误;D、滤泡性T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B细胞,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D正确。
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精炼专题26 免疫调节(精练)含详解
![备考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精炼专题26 免疫调节(精练)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729c0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2.png)
免疫调节1、(2023·海南·高考真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B.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2、(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3、(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多选题)近期《自然》发表文章揭示了中医针灸疗法在身体机能调节以及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机理。
研究发现,适当电刺激“足三里”穴位,会激活一组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使得迷走神经一肾上腺通路激活,进而驱动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等抗炎物质激活抗炎通路。
反之,过强刺激则会激活另一组神经反射,而达不到抗炎效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抗炎通路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B.电刺激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激活抗炎通路C.可以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激疗法的抗炎效果D.通过人为激活或特异性破坏相应神经元并观察抗炎效果,可验证ProKr2的作用4、(2023·山东潍坊·校考二模)(多选题)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用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如图1),引起如图2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7年部分免疫调节高考题整理(2010全国新课标卷T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答案】B解析: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而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
(2011高考大纲卷T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
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2011年新课标卷T30)(10分)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
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
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浆?记忆?特异性。
【解析】分泌蛋白先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初步合成,然后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依次进行加工、包装和运输。
这反应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协作,也是反应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相互联系的实例。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所以,同一人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具有一整套相同的基因。
但不同的组织细胞被转录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分化了的细胞中,既有相同的mRNA和蛋白质,也有不同的mRNA和蛋白质。
在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过程中,机体受抗原的刺激后,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的作用于抗原;记忆细胞在同种抗原的再次刺激下,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机体迅速地产生更多抗体,能更有效地抑制或清除抗原。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T32)(11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答案】⑴吞噬细胞抗原决定簇淋巴因子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很快会被记忆细胞所识别,并发生二次免疫,很快将病毒清除掉,所以不易患病。
【解析】⑴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这样就会使抗原决定簇暴露,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很快会被记忆细胞所识别,并发生二次免疫,很快将病毒清除掉,所以不易患病。
【试题点评】本题以病毒为背景材料,考查有关免疫、病毒结构和动物细胞工程的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
(2013年新课标Ⅰ卷T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答案】D【解析】对必修3免疫部分的考查,体现了考纲对获取信息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的要求。
图甲中发生了从RNA到DNA的分子合成过程,但存在干扰因素“酶降解RNA”,会使部分考生疑惑不解,因为高中生物课是不讲这些的。
而后面的信息“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又会让考生联想起课本上的知识,坚定不选A的信心。
乙图中横标为感染时间,纵标为抗体水平,那么产生体液免疫是不容置疑的了。
丙、丁的区别在于纵轴代表的量不同,丙是发挥特异性免疫的T细胞量,而丁却是HIV病毒的数量。
C、D的说法相似,应选其一。
C加入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HIV被杀死,进而HIV破坏T细胞的过程减弱,T细胞数量上升。
D选项中,加入药物b后,HIV病毒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故D错误。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逆转录、免疫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过程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识图、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013新课标Ⅱ卷T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A【解析】:淋巴细胞指B细胞、T细胞,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2014新课标Ⅱ卷T30)(9分)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着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常,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1)①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②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3)③淋巴④B ⑤抗体【解析】(1)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中就表示其特点是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效应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3)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就是产生抗体。
(2015新课标Ⅰ卷)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以其作为模板,在的作用下合成。
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
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答案】(1)RNA逆转录酶DNA(2)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T(或T淋巴)(4)监控和清除【解析】(1)提取HIV中的RNA,为了获得目的基因,以RNA作为模板,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获取该目的基因。
(2)抗原注入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体会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HIV和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
(3)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B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功能。
(2015新课标Ⅱ卷T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D(2016年新课标Ⅰ卷T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分泌抗体,从而引起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浆细胞迅速增值分化,大量分泌抗体(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2017年新课标Ⅰ卷T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