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汇编10免疫调节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免疫调节
4.(2017年4月浙江卷,第9题,2分)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
述,错误的是( D )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5. ( 2017 年 4 月浙江卷,第 22 题, 2 分)若某人不慎感染了 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B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③ 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 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 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 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 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 细胞 免疫。
17.(2016年全国I卷,第31题,9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
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
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
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
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2016-2018年高考生物 真题分类汇编
谢谢观看
在( B )
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①
② ③ ④
具有免疫持久性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
具有免疫短促性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 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章汇编:免疫调节(精析版)
(海南卷)13.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答案】D【解析】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水解病原菌,起到杀菌作用,A正确;口腔黏膜为免疫的第一道屏障,对病原菌起物理屏障作用,B正确;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C正确;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D错。
(天津卷)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物质a可刺激机体可产生抗a抗体,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说明物质a可以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B错误;抗体C所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由于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受体,所以患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 正确。
(2014重庆卷)3.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答案】C【解析】在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时可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免疫调节(高考题)
专题20 免疫调节(高考题)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2013课标I,4,6分)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2. (2013课标II,4,6分)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3.(2013山东理综,3,4分)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4.(2012北京理综,4,6分)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5.(2012江苏单科,12,2分)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6.(2012广东理综,5,4分)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7.(2012福建理综,4,6分)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免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8.(2012四川理综,3,3分)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M细胞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9.(2011全国,5,6分)研究发现两种现象:1.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2.给动物注射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国家卫健委提出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A.加强机场和口岸等处的疫情检测B.鼓励“互联网”挂号和网络就医C.要求所有人员一律要接种疫苗D.倡导保持一米的安全社交距离2.过敏反应()A.是一种免疫缺陷症B.是一种自身的免疫病C.是免疫机能过高而引起的D.是免疫机能过低而引起的3.雷帕霉素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能干扰细胞活化,对淋巴细胞有较强的特异性。
下列病人不适合使用雷帕霉素进行治疗的是()A.花粉过敏患者B.肾脏移植后的患者C.艾滋病晚期患者D.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在制备抗毒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类型、所用的蛇毒以及制备的抗毒血清与下列选项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B.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C.细胞免疫、抗体、抗原D.体液免疫、抗原、抗体5.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B.过敏反应一般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C.T淋巴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6.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B.扁桃体是吞噬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之一C.B细胞和T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且都能产生淋巴因子D.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7.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并将病原体消化,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为多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Ⅱ蛋白结合,形成抗原— MHCⅡ复合体,进而抗原一 MHCⅡ复合体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并与之结合,启动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辅助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属于抗原呈递细胞B.巨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再将其摄取处理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辅助性T细胞受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抗原— MHCⅡ复合体被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8.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B.抗体有特异性,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C.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D.抗原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抗体是人体产生的9.“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高考通关-《免疫调节》
高考通关-《免疫调节》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答案:C解析: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属于第二道防线•,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第三道防线中的细胞免疫;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中的体液免疫。
故答案选C。
2.(2018.深圳测试)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会完全丧失答案:B解析: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病原微生物在突破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均可以产生记忆细胞;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不一定会完全丧失。
3.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过程I属于体液免疫,过程n属于细胞免疫B.巨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细胞c只能为效应B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答案:C解析:细胞c能产生抗体,只能为效应B细胞;细胞d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只能为效应T细胞,D项正确;过程I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过程I属于体液免疫;过程I中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过程n属于细胞免疫,A项正确;在特异性免疫中,部分抗原需经过巨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也需经过巨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B项正确;细胞a可能是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b可能为T淋巴细胞或记忆T细胞,C项错误。
高考生物总复习 免疫调节试题(含解析)
免疫调节(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B.人体通过浆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D.某过敏原再次感染人体,人体可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解析】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起作用。
【答案】 D2.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遗传)获得的,对大多数病原体起作用。
过敏反应、记忆细胞的产生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A3.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
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A正确;据题意可知,ACA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点,如果着丝点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分离,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C正确;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答案】 D4.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解析】本题需要考生掌握病毒的结构和代谢特点,以及免疫的相关知识。
【高考生物】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免疫调节
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免疫调节一、单选题1.(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1.B【分析】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详解】①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故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②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②错误;③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并且分裂分化,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
因此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④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一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④正确;⑤某些致病细菌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感染人体时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
综上所述,①④⑤正确。
故选B。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
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B.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D.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2.C【分析】癌细胞的特征: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023年北京市各区(海淀朝阳丰台东西城等)高三下生物高考一模汇编10 免疫调节含详解
专题10 免疫调节1.(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下图是免疫细胞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不具有抗原呈递功能B.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结合甲流病毒抗原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参与构成第二道防线D.B淋巴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并导致其裂解死亡2.(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CD47在多种肿瘤细胞高表达,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互作使肿瘤细胞逃避吞噬清除。
研究者将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与表达CD47的非肿瘤细胞共孵育后,加入荧光标记的SIRPα,检测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CD47通过与SIRPα互作提高了机体免疫监控能力B.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需将人B细胞与小鼠瘤细胞融合C.CD47鼠源单克隆抗体发挥阻断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效应D.非肿瘤细胞替换成肿瘤细胞可检测肿瘤细胞被清除效果3.(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在正常孕妇的血清中,存在抗配偶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APLA),它可与胎儿细胞上源于父亲的抗原结合,阻止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识别和攻击。
缺乏APLA的孕妇常会发生习惯性流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PLA由母体浆细胞分泌B.APLA能够增强母体对胚胎的免疫反应C.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检测APLAD.可给患者接种适量的配偶淋巴细胞进行治疗4.(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免疫制剂已经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下列不属于...该范畴的是()A.口服“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B.利用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治疗肢端肥大症C.利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D.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治疗破伤风5.(2023·北京海淀·一模)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建议符合条件的公众尽快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由灭活的新冠病毒制成),提倡完成全程免疫满6个月的公众进行加强免疫。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免疫调节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免疫调节(10重庆卷)31.(26分)I.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题31图I所示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解析: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高压蒸汽(98KPa蒸汽)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因炭疽杆菌代谢的同化方式为异养型。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因细菌比较微小,必须放大后才能看见。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要运用实验的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对照原则,噬菌体的宿主具有专一性,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组加入的噬菌体就会侵染炭疽杆菌,炭疽杆菌就会裂解,细菌数量减少浑浊度低。
④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因此时抗体的产生是易感人群第一次接触抗原,所以与记忆细胞无关。
分析:此题考查微生物细菌的培养的相关知识及实验的原则的掌握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的知识,比较基础,属识记类,中档题。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免疫调节》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免疫调节》1.(2021·6月浙江月选考)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
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成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C.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战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答案】A【解析】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但检测不到病毒抗体,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2.(2021·湖南高考真题)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答案】D【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可推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鸡的免疫器官,A正确;B、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产生,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衰退,B正确;C、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孵出当日摘除,会导致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C正确;D、IBDV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会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错误。
历年(2019-2023)高考生物真题专项(免疫调节)练习(附答案)
历年(2019-2023)高考生物真题专项(免疫调节)练习 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023年高考真题〗1.(2023ꞏ山西ꞏ统考高考真题)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2.(2023ꞏ全国ꞏ统考高考真题)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乙肝疫苗的使用可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的传播,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
重组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一种病毒蛋白)。
回答下列问题。
(1)接种上述重组乙肝疫苗不会在人体中产生乙肝病毒,原因是。
(2)制备重组乙肝疫苗时,需要利用重组表达载体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中表达。
重组表达载体中通常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
能识别载体中的启动子并驱动目的基因转录的酶是。
(3)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后,若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染色体中,需要从酵母细胞中提取进行DNA 分子杂交,DNA分子杂交时应使用的探针是。
(4)若要通过实验检测目的基因在酵母细胞中是否表达出目的蛋白,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2022年高考真题〗3.(2022ꞏ辽宁ꞏ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C.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D.“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4.(2022ꞏ北京ꞏ统考高考真题)人体皮肤损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伤口并引起感染。
高考真题汇编——免疫调节
高考真题汇编——免疫调节(含解析)1.(2016上海卷.17)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
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A.①B.②C.③D.④2.(2016上海卷.18)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
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①外毒素②减毒外毒素③外毒素α亚单位④外毒素β亚单位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④3.(2016海南卷.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4.(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5.(2017年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6.(2018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7.(2018浙江卷,16)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
2019-2017年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免疫调节
专题免疫调节2019 年1 . (2019?江苏卷.23 )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答案】D【解析】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直接识别,其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2.(2019?海南卷.13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答案】D【解析】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患呆小症,D错。
3.(2019?海南卷.14 )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答案】A【解析】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沉淀,再被吞噬细胞吞噬直接消化处理,使其降解,B错。
二、非选择题4. (2019?全国3卷.8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 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抗体”或“抗原”)。
(2 )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 。
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013•大纲版•T3)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
“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体组别
抗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i__B____A__
ii__A___B___
对照组1
iii无__关__抗__体__ 无关抗体 iv__A___B___
对照组2
同ii
同ii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
组的荧光值应____与__对__照__组_1_基__本__相__同__,__且_明__显__高__于__对_照__组_。2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16.(2009重庆)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
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
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疫苗应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不会使机体致病
6.(2016海南卷.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
__________产调热节量,增加 散热量、减少
,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右移,出现发热,若体温持续偏高会
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 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请用文字和箭头描 述此免疫过程。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病特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于强大
22.(2016北京卷.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 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抗__原__刺激机体产生_特__异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__甲___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 体(单抗)。
抗体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吞噬细胞
20.(2012·北京高考·T4)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21.(2013·海南高考·T11)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更多的抗体
18.(2008北京)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
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率。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Ⅲ和V 。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 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 行实验。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
24.(2013·广东高考·T27)(16分)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 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温 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正常情况下 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 度为正常体温。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
____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神过经与体液
8.(2015浙江)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性接触、血液和母婴
C. 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HIV的遗传物质为RNA,需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
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
①外毒素
②减毒外毒素
③外毒素α亚单位
④外毒素β亚单位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④
D.③或④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 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 免疫系统的特性,其本质即为抗原。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淋巴因子
17.(2008海南)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如果敏感,则药物可大量杀灭病毒,HIV数量急剧减少
11.(2016四川卷.6)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
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小肠细胞中也有RNA
2.(2017•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C
.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D.
体液免疫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3.(2016上海卷.1)SARS病毒可以通过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 这种传播途径属于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病毒减毒形成疫苗,是大分子物质,属于抗原,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发挥作用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呑噬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
14.(2013四川卷)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 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7.(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 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 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 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 体来诊断HIV感染 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分裂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15.(2009广东卷)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 有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病毒的多样性由组成它们的核酸和蛋白质决定,不同病毒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 :
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 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 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
23.(2015重庆卷)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 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 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 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 , 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 T细胞 ,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 特异性 免疫功能下降。 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 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 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 细胞融合 技术 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或细胞杂交
B. 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复制过程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