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_《一波三折品小说——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一波三折品小说——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波三折品小说——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半截蜡烛》主要内容。

【略】2. 利用情节动态图,理解“一波三折”构思情节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重点】3. 合作探究,尝试口头运用“一波三折”方法。

【次重点】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0分】(一)感知主要内容1、导入。

出示图片,师:有印象吗?这是刚举行过的看图想象作文大赛题目。

大家感觉自己写得怎么样?总结:每个同学都能想象出一个故事,但情节大多平铺直叙,不吸引人。

用个顺口溜来说,就是“骑车很开心,不小心撞倒人,赶紧来道歉,对方说没关系,老人夸我有礼貌,我谢老人很宽容”,这样有趣吗,吸引人吗?那么怎样才能将文章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呢?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有所启发。

2、阅读《半截蜡烛》,初步感知师:老师带给大家一篇小说,齐读题目。

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章,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简要概括。

指名交流。

学生边说,老师边上板贴:原来保护蜡烛,其实是保护——情报。

夫人的办法是?结果?杰克的办法是?结果?杰奎琳的办法是?结果?师小结:【从简洁、完整、通顺等角度评价。

】(二)把握人物特点1.师:了解了小说内容,其中人物你最佩服哪一个,为什么?有佩服其他人物的吗?杰克呢,伯诺德夫人呢?老师引导、补充、评价。

【人物的爱国、机智、勇敢、镇定……】边上人物特点板贴。

【引导关注A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B侧面描写:二战背景、环境(蜡烛)、德国军官】可略2.小结:同学们通过阅读,能初步了解了内容,把握了人物的特点。

很棒!二、聚焦情节,领悟写法(一波三折)【20分左右】(一)聚焦文章情节,提炼写作方法1.师: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和血肉,小说正是通过情节塑造了如此个性鲜明的人物。

那这精彩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呢,大家想不想一探究竟?那我们今天就来一探构思情节引人入胜的奥秘。

关于梳理情节变化,我们都学过什么方法?生说。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优秀15篇)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优秀15篇)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优秀1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山仔为大家收集的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优秀15篇】,仅供参考。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一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深入学习了活动单导学案后,我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活动方案:活动一:读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读准新词并思考: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活动二:讨论,品味妙言�活动三:表演,实践演练分角色表演剧本,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剧本的特点,也可以锻炼表演能力。

但在有些环节上,设计还可以更优化。

如情境的渲染还不够到位。

在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脱离书,所以制约了学生表演的发挥。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二上完《半截蜡烛》第二课时,现在再细细的品味,我觉得本堂课较大的成功就是整个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以往的教师牵鼻式引领学生探究文本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就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高效课堂的理念就是“以学定教”“先生后师”。

主体部分3-7自然段的教学,这是文章的重点段落。

我充分放手,以学习单为导向,先让学生自主画一画,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了解在这些危机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

小学语文_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2、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敬、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三、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课文,同学们课询都预习了吗?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那么,你们对笫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2、现在,我们来欣赏儿组图片,深入了解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

师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3、但是在战争中,也有许多无名英雄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就通过《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来学习三位英雄怎样与敌人斗智斗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那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学习□标。

(二)初读课文,了解剧本1、下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去初读课文:观察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交流看法。

4、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新的文体一一剧本。

我们平时看的电视剧、电影都是根据剧本拍出来的。

(课件出示)(三)细读剧本,了解大意。

1、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剧本,想一想:这个剧本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明回答。

3、其实,这个剧本也可以说成是讲了两个小故事。

同学们通过阅读发现了吗?4、教师引导。

讲了两个故事:藏情报和保护情报为了保护情报伯诺徳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提供句式:当 ------ ,谁(怎么做),(结果怎样)------- 。

当德国军官点燃蜡烛时,伯诺德夫人借口油灯亮些吹熄了蜡烛,结果中尉乂重新点燃了蜡烛。

当杰克看到快要烧到金属管时,他借口去柴房搬柴主火想把烛台端走,结果中尉一把夺回烛台。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文档《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半截蜡烛》。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法国小女孩和她的父亲为了保护半截蜡烛不被德国士兵发现,而发生的一系列紧张而感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

2. 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

难点: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战争时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5. 实践拓展:让学生通过想象,写下自己如果身处战争时期,会如何保护家人和朋友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关键词和情节为主,突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

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答案示例: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感人,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真的很艰难。

我很佩服小女孩的勇气和智慧,她为了保护家人,不惜一切代价。

这个故事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让我更加讨厌战争。

2. 请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描绘战争时期生活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我成功地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他们对于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美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他们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_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 半截蜡烛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通过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二战时期的图片,导入新课。

2、指导“截”字的写法。

(二)入境品读。

1、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半截蜡烛”来写的。

“半截蜡烛”有多长呢?(比划)一节蜡烛大概有这么长,那么,半截蜡烛只有它的一半。

就在这么半截蜡烛中,还隐藏着一个非同寻常的秘密呢!究竟是怎样的秘密?(绝密情报)是啊,就在这样短的半截蜡烛中,竟还有一段是插着金属管的,这样一来,这半截蜡烛可燃烧的时间就更短了呀!2、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的半截蜡烛展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看。

(梳理故事的情节,指导简要地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看来,这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是伯诺德一家三口关注的焦点,可是,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4、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三)导学引路。

1、(出示)下面请同学们用心听课文3——7自然段的录音,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都想了哪些办法?2、下面请学习小组的同学(出示)再次读一读3——7自然段中有关的词句,小组议一议,你最佩服谁,并谈谈自己佩服的理由。

3、谁来说说你最佩服谁?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a)、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对伯诺德夫人产生了敬佩之情?(“急忙”、“取”表现出夫人很迅速、很机智;“轻轻”可以看出在危急关头她仍镇定自若;语言、动作仍显得那样平静、自然,不着痕迹)b)、而且从书中的插图上也可以看出她的表情始终平静自然(出示)c)、谁来读好这段话。

半截蜡烛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半截蜡烛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半截蜡烛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半截蜡烛一、教学目标:1.了解蜡烛的制作和原理;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准备:1.蜡烛制作所需材料:蜡烛原料、蜡烛芯线、色彩填充物等;2.教学工具:PPT、投影仪、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支完整的蜡烛,提问“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激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介绍(15分钟)通过PPT讲解蜡烛的制作原理和材料,包括蜡烛的组成部分、蜡烛芯的作用以及蜡烛的燃烧过程等,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组合呈现,帮助学生理解。

3.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向学生演示蜡烛的制作过程,包括在蜡烛芯上穿线、融化蜡烛原料、倒入容器等操作。

同时,教师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一步的原因和注意事项。

(2)学生自行制作蜡烛。

提供足够的蜡烛原料和工具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教师的演示自行操作制作蜡烛。

4.观察与总结(20分钟)让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蜡烛,包括形状、颜色、燃烧时间等方面,并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蜡烛制作的关键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对蜡烛制作的深入理解。

5.拓展应用(30分钟)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蜡烛进行拓展应用,可设计如何改变蜡烛的形状或颜色、如何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6.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蜡烛展示出来,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评价和分享,肯定学生的成果和进步。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制作蜡烛使学生得以直接实践和观察,加深对蜡烛制作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在教学设计上更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方法:蜡烛制作是一项实践性强的活动,可以采用探究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学材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蜡烛原料和工具,以免影响实践操作和体验。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02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
01
总结词:整体参与度较 高
02
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参与讨论,表现出较 高的学习热情。
03
部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 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 点,与同学进行交流。
04
仍有少数学生较为沉默 ,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和鼓励。
学生理解程度
01
02
03
04
总结词: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 故事情节和主题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文中人物的 情感,培养人文素养和审 美情趣。
教学内容选择
重点
故事情节的梳理和人物特点的分 析。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人物 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 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辅助 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课堂节奏把握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堂节奏紧凑有序,避 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课堂纪律维护
采取有效措施,如制定班规、树立榜样等,维护 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
应对突发情况
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和应对,确 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对学生心理的洞察力提高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以便更 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学生互动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设 计教学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 互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但过 于单一,缺乏变化,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结合其 他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1、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1、读课题:《半截蜡烛》。

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2)外静内急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

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

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

小学语文_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大阅读交流展示。

(时间约5分钟)学生讲故事听了她的故事,你想说什么?1、那关于战争,你有什么印象?2、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使父母失去子女,使妻子失去丈夫,使孩子失去父母,它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却让国家伤痕累累、白骨累累。

席卷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如此。

谈谈你了解的二战。

生交流资料3、结合图片和同学们补充的资料,你想说什么?4、是啊,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影响着许多的国家和家庭。

今天让我们聚焦战时法国的一个小小家庭,看看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齐读课题12.半截蜡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时间约5分钟)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你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平常学习的文章并不一样那它我们平常学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交流。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师: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生读剧本文学常识。

师:了解了剧本的相关知识,我们来进入今天的剧本。

2.自由读剧本,学生读要求:生: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

(概括简捷、凝练,概括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谁来说?生:课文分为两幕,第一幕是藏情报,第二幕是救情报。

你一下就找到了关键。

大家觉得最重要的是哪一幕?三、阅读表演,感受形象。

(时间约20分钟)(一)师生互动1.师:同学们,本剧中的第二幕是最为精彩、最扣人心弦的一幕,你们想不想根据剧本来演演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就先得认真地研究剧中人物的形象,怎么来研究呢?你来给大家提个建议。

2.引导学生可抓住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心理等研究人物形象。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二)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 伯诺德夫人(板书:伯诺德夫人)(1)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

小学语文半截蜡烛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半截蜡烛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记叙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故事。

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家是盟军的一个情报中转点。

一天晚上,环绕藏着情报的“半截蜡烛”发生了一个斗智斗勇、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课文一二节简单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并对故事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作了铺垫。

第三到七节具体描写“一天晚上”环绕“半截蜡烛”展开的故事。

课文语言精炼,情节紧张,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充满戏剧冲突。

半截蜡烛是串起全文的一根线索,它的“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关系到藏在蜡烛中的情报的暴露,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性命,更关系到法国人民的生死存亡。

因此,教学时,重点环绕这根主干逐步展开。

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wei)险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wei)险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参预导演剧本,深入体味“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wei)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思索编者选入这篇课文到教材中的意图。

【教学重点】1、弄懂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生字词。

2、转变角色,以导演的角色文本,咬文嚼字,体味人物品质。

3、在争辩中,培养学生在处理文字中“瞻前顾后”的能力,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清晰明确的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老师启示谈话引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

启示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情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2)检查文中的生字生词是否认识且读准。

小学语文_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大阅读交流展示。

(时间约5分钟)学生讲故事听了她的故事,你想说什么?1、那关于战争,你有什么印象?2、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使父母失去子女,使妻子失去丈夫,使孩子失去父母,它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却让国家伤痕累累、白骨累累。

席卷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如此。

谈谈你了解的二战。

生交流资料3、结合图片和同学们补充的资料,你想说什么?4、是啊,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影响着许多的国家和家庭。

今天让我们聚焦战时法国的一个小小家庭,看看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齐读课题12.半截蜡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时间约5分钟)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你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平常学习的文章并不一样那它我们平常学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交流。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师: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生读剧本文学常识。

师:了解了剧本的相关知识,我们来进入今天的剧本。

2.自由读剧本,学生读要求:生: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

(概括简捷、凝练,概括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谁来说?生:课文分为两幕,第一幕是藏情报,第二幕是救情报。

你一下就找到了关键。

大家觉得最重要的是哪一幕?三、阅读表演,感受形象。

(时间约20分钟)(一)师生互动1.师:同学们,本剧中的第二幕是最为精彩、最扣人心弦的一幕,你们想不想根据剧本来演演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就先得认真地研究剧中人物的形象,怎么来研究呢?你来给大家提个建议。

2.引导学生可抓住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心理等研究人物形象。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二)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 伯诺德夫人(板书:伯诺德夫人)(1)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知识技能目标:1、读读记记“解释、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剧本的言语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领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殆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先生经过朗读,把握剧情,经过人物的对话,领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工夫: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导入课题: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领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言语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方式──剧本。

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言语的机智巧妙。

(板书:半截蜡烛)先生齐读课题。

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先生读课文,自在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本人的看法。

4、随机引导先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先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留意这几个方面:(1)课文开头列出了工夫、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方式。

(3)课文的两头用括号的方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

想一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课堂交流,引导先生用本人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

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需能用本人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工夫、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该当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甚么不同?你是怎样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先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先生本人的浏览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先生认识到(不必然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化浏览,感受人物抽象1、自在朗读课文,想一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重点指导“截”的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伯诺德母子三人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在体会丰富而细致的人物特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情节完整多变的文体特点。

4.激发学生阅读小说、探究小说的兴趣。

教学设计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指导“截”的书写。

2.指名介绍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3.生交流背景资料4.我们继续来看看大家在课前概括的主要内容,老师在课前看学习单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

(教师出示概括主要内容有问题的学习单)学生自己读一读,提点建议。

师:我们班有18名同学都是这样来概括的!再来看另一位同学概括的。

指名该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概括的。

5.师总结:方法选用得当!概括主要内容时,我们既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又要注意简练、完整、准确。

二、交流人物1.师: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小说文章和方法。

板贴呈现:丰富而细致的人物。

课前,大家也都结合课后题圈画了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的细节描写,谁想来交流一下你印象最深的那个人物?2.学生带着书本,利用投影进行交流。

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点评。

注意重点指导伯诺德夫人的描写,“轻轻”能否换成“赶紧”。

注意对杰克的补充。

三、感悟情节(一)梳理情节1.师过渡:丰富而细致的塑造人物,当然离不开引人入胜的情节。

课前,每个同学都在学习单上梳理出了小标题,下面,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通过比较、筛选、修改确定出你们小组认为最好的小标题。

一个小组到台上展示讨论过程2.小组确定小标题后书写在黑板磁条上。

(德军用红色粉笔,伯诺德用白色)3.生交流:德国军官: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厉声夺回伯诺德夫人一家:夫人替换杰克搬柴拿灯睡觉4.学生交流不同的表述。

预设:“夫人替换”换成“油灯替换”。

“杰克搬柴”换成“搬柴端走”。

师总结:小标题一定要把情节说清楚,上台的这一小组同学要注意修改一下。

(二)画情节变化图1.师:大家看,这么多的情节,构成了一次次交锋和冲突。

但是这个故事情节,真的就像我们现在这样摆的平铺直叙吗?你读书的时候感觉是怎样的?2.生说感受。

3.师:那就请大家再来仔细读读书,聚焦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在你认为情节出现起伏的地方做好标记。

4.生自己读书5.师:之前,我们学过画情节变化图,你们能不能画出这个故事的情节变化图?指名一小组上台完成。

6.师:生交流自己的思考7.师:整个故事情节从蜡烛的点燃到蜡烛的熄灭,真的是让人感觉形势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扣人心弦。

8.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之所以小说如此地吸引我们,是因为情节丰富而多变,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人仿佛身处其境。

出示相关描写,找三名同学读。

四、拓展延伸1.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伯诺德夫人一家,还通过这个故事感受到了情节的变化发展。

如果大家在以后读小说的时候,也能用心体会,你一定会发现小说世界更多的精彩。

本册书的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是选自《西游记》的一个故事,也有精彩的情节。

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它的情节是如何一波三折的,试着归纳出小标题,画出情节图。

2.学生阅读后完成相关任务。

3.交流。

情节:变为村姑劈脸一棒变为老妇当头一棒唐僧惩罚变为公公抡起一棒教师注意指导添加:“唐僧责备”让情节变化更加丰富。

4.师:其实,像这样的情节,在《西游记》这本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梳理故事。

整本书,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也是一幅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情节图。

通过画情节图,会让你的阅读更深入、更丰富!5.作业:①小组合作改写成剧本进行表演②将习作《作文发表》进行修改,使情节一波三折。

板书:半截蜡烛完整而多变的情节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半截蜡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之前接触过小说这一文体,比如《船长》、《爱之链》。

在学习这两篇小说的时候,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特点,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小说的一个特点:丰富而细致的人物。

因此。

在教授《半截蜡烛》这一课时,体会人物就放在了课前让学生来完成,课堂上并不作为重点。

课堂上采用的方法就是投影呈现学生在课前对人物描写的圈点批注,课堂上学生来交流,补充,教师进行引导提升。

另外,小说这种文体的教学要注重三个方面,分别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在一节课上想要全部教给孩子,容量是非常大的,孩子们基本上消化不了,每个环节也是均衡用力,没有某个环节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这节课就主要让孩子来充分感受小说这种文体的情节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半截蜡烛》效果分析一、教学设计有效突破重难点。

课堂上采用投影的形式呈现学生在课前对人物描写的圈点批注,课堂上学生来交流,补充,教师进行引导提升。

学生会的知识,老师不教,这是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设计,节省了课堂时间,教师能够在体会情节变化这个环节下足功夫,让学生充分感受情节的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

学生在自主预习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讨论。

本节课的两次小组合作,都指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兴趣是比较高涨的。

比如讨论小标题的环节,学生不仅知道了要把情节说清楚。

而且还知道了如何来概括小标题。

第二个环节,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也是非常明显,能主动探究,发现小说的写作秘诀。

三、整合阅读激发兴趣。

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自读另外一篇《三打白骨精》,感受情节的变化,是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只不过这一个故事的情节又有新的变化,情节更加丰富,因为加入了“唐僧责备”的情节,这就更让小说情节变得丰富多彩了。

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

另外,作业的布置也是注意体现整合,一是和剧本的整合,让学生将课文改变成剧本,学生饶有兴致!第二是补充了小习作,让学生补充情节,使文章一波三折,是与习作的有机融合。

《半截蜡烛》教材分析《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情节紧凑,语言凝练,刻画细腻,描写人物方法丰富,环境烘托生动传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复述,内化文本语言。

本单元的主题是“正义必胜”,这篇课文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在体会人物品质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正义必胜的道理以及世界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教学中,将《半截蜡烛》和《三打白骨精》两篇小说进行了整合,都是属于六年级下册,都是小说题材,也都体现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变化,这样师生共同学习一篇,学生自主学习另一篇,体现了指导学习和自主学习结合的教学理念。

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结束后,第二课时将主要交流《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变化以及《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交流,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更加有效、有意义。

《半截蜡烛》学习单姓名:课前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学习内容朗读课文课文我已充分朗读,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

字词学习1.书写需要注意的字:2.读音需要注意的字:3.想要交流的词:资料查阅查阅资料,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内容感知用之前学到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赏识人物在书中圈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

结合些细节描写在书上简单写写你对人物的认识。

情节梳理本文的情节冲突在德国军官和伯诺德夫人一家之间展开,请运用小标题的方式梳理相关的故事情节。

德国军官:伯诺德夫人:课堂拓展部分:课后完成部分:基于学情,关注文体,提高素养——《半截蜡烛》教学反思《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我第一次执教时,初步的构想是让学生通过体会人物特点、分析情节变化、感受环境入手,让学生来体会小说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完整而多变的情节,具体而独特的环境这三个特点。

后来,我发现,这三个特点在一节课上想要全部教给孩子,容量是非常大的,孩子们基本上消化不了,每个环节也是均衡用力,没有某个环节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在教研员颜老师和徐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两次试讲,这堂课在促进学生发展、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才有了切实意义。

下面,简单谈谈这节课带给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课堂教学要基于学情。

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年级,我们教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同样,同一文体的文章,在不同的阶段教也是不一样的。

本节课的设计最终确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小说完整而多变的情节这一特点。

因为学生之前接触过小说这一文体,比如《船长》、《爱之链》。

在学习这两篇小说的时候,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特点,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小说的一个特点:丰富而细致的人物。

因此。

在教授《半截蜡烛》这一课时,体会人物就放在了课前让学生来完成,课堂上并不作为重点。

课堂上采用的方法就是投影呈现学生在课前对人物描写的圈点批注,课堂上学生来交流,补充,教师进行引导提升。

这就是一个基于学情的设计,学生会的知识,老师不教,这也体现了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习”,是学生来学习他们不会的东西,课改的本质不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吗?二、课堂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要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讨论。

本节课一共有两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学生在课前梳理出小标题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通过比较、筛选和修改形成小组内最终的小标题。

第二个环节是小组合作完成情节变化图。

学生的兴趣是比较高涨的,比如讨论小标题的环节,各个小组梳理出来的小标题都不一样,因此,在台上小组完成这个任务后,下面的同学会提出不同的意见,而且能阐明自己的理由,比如台上小组概括出的一个小标题是“夫人替换”,下面就有学生纠正为“油灯替换”,因为要让读者指导伯诺德夫人到底是怎么替换的,要把情节说清楚。

这个结果也指向我们想要的东西,也就是小标题要概括性强,同时也要将情节说清楚。

特级教师孙景华老师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

”崔峦老师更是强调:“要注意初读课文概括内容,还要把它作为能力培养起来。

”这个环节在生生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得到应有的训练。

三、教学设计不能脱离文本。

现在的语文课,我们常常看到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在一边。

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阅读、挖掘和共鸣,这让人感觉热闹但空洞!一堂语文课,不管是让学生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还是让学生明白文章阐述的主旨;不管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讨论,还是让学生在思维、品质、道德等方面获得发展,都必须紧扣教学文本,组织学生深入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