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简述传播的四大功能

简述传播的四大功能传播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信息的传递、意见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等重要功能。
传播的四大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社会交往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
下面将对这四大功能进行简要阐述。
一、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是传播的最基本功能之一。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科学知识、教育内容等。
信息传递功能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无论是报纸、电视、互联网还是社交媒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功能。
二、社会交往功能传播还具有社会交往的功能。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进行跨时间、跨地域的交流和互动。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成为了人们分享生活、交流观点、建立社交网络的重要工具。
除了个人之间的交流,传播也为群体组织提供了组织、协调和动员的平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三、文化传承功能传播在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播媒介,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包括语言、音乐、艺术、电影等。
这些文化形式通过传播得以流传和传承,保护和弘扬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传播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四、社会控制功能传播在社会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播媒介,政府和组织可以向公众传递政策、法规和指导意见等,以实现社会管理和治理的目标。
传播还可以塑造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也对社会事件和问题进行监督和评价,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结语传播的四大功能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传播系统。
信息传递、社会交往、文化传承和社会控制是传播的核心功能,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变革,传播的功能也在不断演化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传播体验。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一、本文概述《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网络政治谣言的产生、传播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社会控制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谣言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公众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政治谣言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入手,分析其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机制和影响,进而探讨如何通过社会控制手段有效应对网络政治谣言,以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网络政治谣言进行界定,明确其概念、特征和分类。
然后,我们将分析网络政治谣言产生的社会背景、心理机制和网络环境,探究其传播路径和扩散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网络政治谣言对社会稳定、公众信任和政府形象等方面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政治谣言,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社会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增强辨别谣言的能力;建立及时、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减少谣言滋生的空间;以及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谣言防控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有效遏制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旨在全面分析网络政治谣言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社会控制策略。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营造一个清朗、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政治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网络政治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过程,涉及信息源的产生、网络环境的助推以及受众心理的互动等多个方面。
网络政治谣言的信息源往往具有多样性。
它们可能来源于政治竞争、社会不满、经济利益等多种动机的驱动。
在某些情况下,政治谣言可能是有意为之,旨在影响公众舆论、损害对手声誉或推动特定议程。
而在其他情况下,谣言可能源于误解、误传或信息的不完整,导致公众对政治事件或政策产生误解。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交互性和即时性为政治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舆情管控的重要意义

舆情管控的重要意义舆情管控,这事儿可太重要了,就像一艘船的舵,掌握着方向呢。
咱先说个小故事吧。
有个小镇,本来大家安居乐业的。
有一天,突然传出一个谣言,说镇上的一家大工厂要倒闭了,好多工人要失业。
这消息传得飞快,没几天,整个小镇就人心惶惶的。
人们开始担忧自己的生活,消费也变得谨慎起来。
镇上的小商家们都开始愁眉苦脸,感觉像是乌云遮住了太阳。
可实际上呢,那家工厂根本没有要倒闭的意思,只是被人误传了。
这就是舆情没管控好的后果呀,如果当时有人站出来把真实情况说明白,哪会有这么多麻烦事儿呢?从大的方面讲,舆情管控就像是空气净化器对于一个房间的作用。
现在社会信息传播这么快,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要是没有舆情管控,各种真假消息就会混杂在一起,像雾霾一样笼罩着大家的生活。
虚假的消息可能让人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就像在雾霾里找不到正确的路。
比如说一些企业,要是突然被恶意造谣产品有问题,没有舆情管控的话,可能很快就会被消费者抛弃,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声誉就毁于一旦。
这声誉啊,可是企业的命根子,就像大树的根基一样,根基要是没了,大树还能活吗?再看咱们的社会治理,舆情管控也是关键一环。
一个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家里人多了,想法也多。
要是舆情乱了,就像家里突然乱成一团麻,你说这个家还能和谐吗?好的舆情管控就像一个和事佬,能把大家的情绪捋顺,让不同的意见合理地交流。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大花园,那舆情管控就是园丁,要把那些杂草一样的不良舆情拔掉,让花朵一样的正能量信息盛开。
在网络时代,舆情的传播速度快得吓人,就像一阵狂风,眨眼间就能席卷整个网络世界。
一条小小的消息,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大新闻。
这时候,舆情管控就像是防洪堤,要是没有它,那洪水般的舆论可能就会泛滥成灾。
比如一些公众人物,可能因为一点小事情被无限放大,要是没有适当的舆情管控来引导,他们的生活可能就被搅得一团糟。
这就好比一个小石子掉进平静的池塘,本来只是激起一点小涟漪,可要是没有东西控制,这涟漪就可能变成惊涛骇浪。
辩论辩题的舆论控制

辩论辩题的舆论控制正方,舆论控制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舆论控制是指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的行为。
舆论控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舆论控制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舆论控制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在一个社会中,舆论的引导可以使人们形成共识,增强社会凝聚力,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比如,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媒体报道的方式,引导公众的情绪,避免社会动荡。
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舆论是民主社会的灵魂,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
其次,舆论控制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在信息时代,舆论的引导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控制舆论,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
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宣传环保意识,推动社会环保事业的发展。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舆论控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
最后,舆论控制可以维护社会秩序。
在一个社会中,舆论的引导可以对社会风气产生重要影响,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维护社会的道德秩序。
比如,通过媒体的引导,可以使人们更加尊重法律,遵纪守法。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说,“舆论是社会的风向标,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
综上所述,舆论控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舆论控制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反方,舆论控制对社会发展具有负面影响。
舆论控制是指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的行为。
虽然舆论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但是它也可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舆论控制对社会发展并非绝对重要。
首先,舆论控制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
在舆论被控制的情况下,公众可能无法获取到真实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
这样一来,公众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甚至可能受到误导。
正如美国著名记者沃尔特·利普曼所说,“舆论控制可能导致信息的扭曲和不对称,从而损害公众利益。
试述道德习俗舆论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作用

试述道德习俗舆论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作用
道德习俗和舆论是社会控制和治理的重要手段,它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道德习俗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能够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引导人们的言行举止。
这些道德规范和习惯是社会各界所共同遵守的,能够起到约束和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
一旦有人违反社会道德习俗,他们很可能会面临社会谴责和排斥的风险,失去社会信任和尊重,这也是一种舆论的作用,对某些人起到了警戒和威慑作用。
其次,舆论是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
经过媒体和社交网络等渠道的报道和传播,社会上的各种新闻事件和问题都能够被广泛传播和讨论。
当有人违反法律或道德准则时,舆论会对其进行批评或谴责,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反思。
这样一来,社会各界的注意力就会聚焦于问题本身,制约了违法违规的行为,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正正义。
最后,道德习俗和舆论对于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当社会的道德习俗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公众对于个体的行为更加关注和规制,这种社会规范的强制力使得违法违规的行为难以得逞。
通过舆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宽容,可以消除社会中的偏见和歧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道德习俗和舆论是社会控制和治理的重要手段,它们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可以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制约违法违规的行为,有助于构筑一个和谐、稳定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六章 新闻与舆论

第六章新闻与舆论第一节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舆人之论”Public Opinion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一、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
二、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三、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即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二、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第二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定义: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
新闻舆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倾向性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①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与人民的福与祸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二、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1. 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导向是政治导向;2.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3.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工具,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①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把理论导向放在首位②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③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的同时,也要注意文化导向、消费导向、生活导向等其他方面的导向作用三、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四、做好典型宣传◇特征:一定时期内最突出的人和事,具有时代性、先进性;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为全局服务◇做好典型宣传:1)要真实、可信2)要深入挖掘3)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对社会热点的引导1)新闻聚焦热点,热点产生效应,这是新闻报道的运作规律2)不能回避、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正确分析、积极引导◇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引导1)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六、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1)对网上具有倾向性的、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引导2)加强正面引导,唱响网上主旋律3)着力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第三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具体体现一、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①传媒体制的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③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④统筹国内国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得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二、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从社会舆论多层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传播的新趋势,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①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②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③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三、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①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②增强舆论引导的实效性③增强舆论引导的艺术性四、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为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是具体实施舆论引导的一项重要措施】①健全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的领导机制,通过宏观指导和重大议题设置把握舆论主导权②健全政府发言人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权威、主动、周到的信息服务把握舆论主导权③以主流媒体为主力军,通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影响力,把握舆论主导权④建立报网互动机制,依法管理网站,通过社会热点网上引导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⑤强化舆情监测分析机制,通过全面详备的舆情掌握和准确而科学的舆情预见把握舆论主导权⑥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第四节 新闻舆论⏹ 舆论监督的含义:1. 广义:指公民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2. 狭义:指新闻舆论监督。
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控制

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控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媒体不仅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对社会舆论产生影响的重要力量。
媒体的角色远不止是传播新闻和观点,它还能够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方向。
本文将探讨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控制的现状,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它所报道的事件和观点会直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判断。
媒体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角度和语言表达,对社会舆论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媒体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报道内容来引导社会舆论。
媒体在选择报道内容时,往往会选择那些具有争议性和关注度高的话题,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通过选择特定的话题进行报道,媒体可以控制公众对某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并引导公众对该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其次,媒体通过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来引导社会舆论。
媒体在报道一个事件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突出报道的重点。
通过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媒体可以对事件进行解读和评价,从而引导公众对事件的态度和观点。
例如,在报道一起事故时,媒体可以选择突出责任方的错误,将公众的怒火引导到该责任方身上,从而影响公众对该事件的评价。
此外,媒体的语言表达也是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之一。
媒体在报道某个事件或者表达某种观点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对事件和观点进行评价和解读。
通过选择不同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媒体可以赋予事件或者观点不同的含义,从而影响公众对事件或者观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二、媒体对社会舆论的控制除了通过引导社会舆论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判断外,媒体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控制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
首先,媒体可以通过选择报道对象来控制社会舆论。
媒体可以选择性地报道某些事件或观点,而忽略某些其他的事件或观点。
通过选择性报道,媒体可以有效地控制公众对某个问题的关注程度,从而影响公众对该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这种选择性报道往往受到媒体的利益和立场的影响。
其次,媒体可以通过编辑和加工报道内容来控制社会舆论。
辩论辩题的社会控制

辩论辩题的社会控制正方辩手:社会控制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至关重要。
首先,社会控制可以帮助维持社会的和谐。
在一个社会中,人们往往有不同的利益和需求,如果没有社会控制,就会出现利益冲突和社会动荡。
例如,如果没有法律对于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社会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社会控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人们可以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例如,有了法律对于合同的保护,人们才能更加放心地进行商业活动,促进经济的繁荣。
此外,社会控制还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的道德和文明建设。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所说,“自由不是为了做任何事情,而是为了做正确的事情。
”只有通过社会控制,人们才能在自由的同时做出正确的选择,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社会控制可以保障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而社会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例如,有了法律对于就业歧视的禁止,人们才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因此,社会控制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秩序,还可以保障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综上所述,社会控制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社会控制,才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保障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控制,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反方辩手:社会控制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可能并非完全有利。
首先,过度的社会控制可能会限制个人的自由。
在一个过度控制的社会中,人们可能会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甚至会受到不必要的限制和干预。
例如,中国哲学家老子曾说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过度的社会控制可能会导致人们对权威产生不信任和抵触,从而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社会控制可能会阻碍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在一个过度控制的社会中,人们可能会因为害怕惩罚而不敢尝试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从而阻碍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舆情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5.法律手段: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舆论,例如通过法律来禁止某些言论和行为。
请注意,舆情控制可能会导致舆论压制和言论自由的限制,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舆情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和控制舆论的过程。它通常用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舆情控制的意义包括:
1.维护社会稳定:通过舆情控制来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社会动荡和暴力冲突。
2.保护公共利益:通过舆情控制来保护公共利益,避免舆论对公共利益造成的危害。
3.保护国家安全:通过舆情控制来保护国家安全,避免舆论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
4.保护公共安全:通过舆情控制来保护公共安全,避免舆论对公共安全造成的威胁。
舆情制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见的有:
1.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影响舆论,使之符合政府的政策和目标。
2.管制媒体:对媒体进行审查和管制,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3.网络舆情监控:对互联网上的舆论进行监控和管理,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包括答案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4、请详述社会控制的功能。
答:社会控制的功能有:1、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促使人们行为制度化,通过社会控制为社会成员提供符合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调剂其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制约和知道他们的社会行为。
2、为促进社会开展进步提供条件。
一方面,通过社会控制从正面鼓励引导良好行为,树立良好社会风气,规定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的地位、社会权利和义务,限制其利益竞争范围,调整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纠正越轨犯罪行为,抑制个人间和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间的冲突,防止发生大规模的对抗和冲突。
3、协调社会运行的各系统,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修正其运行轨道,控制运行方向和速率,促进良性运行和协调开展。
4、作为阶级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斗争工具。
简述社会控制的手段有?答:社会控制的手段:1、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利,也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根本方式。
2、法律:是有国家立法机关定立和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划。
3、纪律: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为自己成员制定的行为准那么。
4、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互相模仿逐渐形成的并共同村手的风俗和习惯。
5、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标准。
6、宗教:社会共同持有的一套信仰和惯例。
7,、社会舆论: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颖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所公开表达的情绪性的一致意见。
317 题目完成10.00 总分值标记题目题干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答:任何特定的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拟稳定的结构关系。
但是,社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存在和开展有赖于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因素。
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的特性,有可能出现各要素开展的不平衡。
社会体系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和不平衡的出现,就要不断调整原有的结构关系。
这种适应和调整先是局部的、缓慢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结构的整体改组,直至采取社会革命的形式。
辩论辩题的舆论操纵

辩论辩题的舆论操纵正方辩手:舆论操纵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到了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首先,舆论操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例如,政府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国家政策,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
其次,舆论操纵可以帮助公众正确理解事件和事实,避免不良情绪的蔓延。
比如,通过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和解释,可以使公众更加客观地看待事实,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的行为。
最后,舆论操纵还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例如,通过舆论的引导,可以推动社会价值观的更新和进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反方辩手:舆论操纵是一种对公众自由意志的侵犯,它会削弱公众的独立思考能力,导致盲目跟风和不理性行为。
首先,舆论操纵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和失衡,使公众无法获取客观真实的信息,从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舆论操纵往往是由特定利益集团或权力机构所操控,目的是为了达到其自身利益,而不是为了公众福祉。
最后,舆论操纵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使得一些声音被忽视和压制,从而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正方辩手:关于舆论操纵的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舆论操纵本身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它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将舆论操纵视为一种消极现象。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舆论操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公众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
反方辩手: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你可以骗所有人一部分时间,也可以骗一部分人所有时间,但你不能骗所有人所有时间。
”舆论操纵的本质是一种欺骗和误导,它会破坏公众的信任和社会的稳定。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忽视舆论操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舆论操纵,维护公众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
正方辩手:舆论操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一概而论。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舆论操纵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和引导舆论,从而实现舆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论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论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内容提要:社会舆论中,影响了其他人的思想和见解。
特别是对于某些话题,有时短短的几条评论就可以激起千层浪,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关键字:社会舆论,网络,媒体所谓社会舆论,就是针对特定的现实客体,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所谓舆论是指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问题的共同倾向性的看法或意见。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上了解到一些新闻或公众事件,并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样自己的评论也就参加到了社会舆论中,并影响了其他人的思想和见解。
特别是对于某些话题,有时短短的几条评论就可以激起千层浪,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古人曾说过“人言可畏”,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舆论的巨大影响,那么在当今信息交流迅速的时代,社会舆论的影响更不可忽视。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社会舆论也是如此。
积极的舆论,可以把群众的视线聚焦到社会的一些阴暗面,有利于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加以改善,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监管手段,加强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
比如说通过网络的曝光,让我们有缘结识了李刚,并更深入的认识到了“官二代”这个社会问题比如说被称为“河南专拍哥”的郑州网友把自己拍摄的违规使用公车的照片进行上传分享,使我们开始有意识去面对公车私用这个问题;比如说被网友们当作噱头的“犀利哥”,最终还是在失散多年后终于回到了亲人身边;又比如说近年来人们越发关注的城管事件,已经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示钟,引起了重视。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些积极的舆论导向使我们关注身边的假恶丑,并通过号召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以广泛的社会舆论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舆论是可以被操控的

舆论是可以被操控的
舆论被资本控制的现象,在当下已屡见不鲜,资本控制舆论,简言之,就是通过控制各种面向大众的“发声渠道”来掌控舆论,从而扰乱人们的思想,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资本控制舆论之后,会通过洗脑的方式来告诉人们——只要有了钱,什么人生问题都能解决。
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之下,许多人慢慢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只坚信一条:这个世界上,有钱才是王道!这,就是资本带给人类赤裸裸的“本质特性”。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相对封建社会来说,资本家控制世界的方式比封建社会已有所进步,不过也只是转变了方式而已,其“奴役”大众的本质仍没变。
舆论监督:一种特殊的社会控制手段

、
舆论 监 督 依 靠公 布 真 相 实
长达六天的时间里 ,由于死者家属
怀疑 李树 芬被 奸 杀而连 续 上访 上 诉, 但警方没有及 时公布信息 , 反而
现社 会 控制
在我国 , 媒体不是司法机构 , 也 不是结构性的监督部 门,本身不拥
二 、舆 论监 督通 过批 评 建 议 的方式 保持 社会控 制
是具有这种 功能 的重要社会手段之
一
关 键 词
舆论 监 督
社 会 控 制
国家公务人 员、社会 团体和个人等 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进行报道、 批评
或建议, 以此实现或强化社会控制。 并且 ,从历史上看 ,舆论监督 “
公 布 真 相
重 塑 共 识
。
美国社会学家 EA罗斯 曾将舆 _l 论放在社会 控制手段之首 , 他认 为 , 舆论 、 法律 、 信仰 、 会暗 示 、 社 宗教 、 个人理想 、 礼仪 、 艺术乃至社会评价 等, 都是社会 控制 的手段 , 是达到社 会和 谐与稳定 的必要措施 。并且 ,
“ 实施 中 ,民意 比法 律更少机 械 在
一
开始就是作 为一种社会 控制手段
而 出现的。在人类创造 法律制度之 前 ,舆论就是调控社会 的 ‘ 司法行 为”[] ’ 。恩格斯 曾说 : 氏族制度是 2 “
从那种没有任何内部对 立的社会 中 生长出来 的 ,而且只适合于这种社
会。 除了舆论 以外 , 它没有任何 强制
所带来的只是舆论监督效力和影响 力的扩大 ,其对社会 的控制力亦非
氏族社会的 民众所 能想象。 并且 , 在 现代社会舆论监督 已经成为民主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是看 门
论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

论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摘要与法律等外在的强制性控制手段相比,社会舆论是一种中介性的、社会内在的软控制手段。
它实质上是以社会民主的方法,即公开信息及批评和自由讨论,通过治理社会失序为社会冲突提供出口,依靠公民社会的力量,调节社会关系、重塑社会共识,从而实现并强化社会的自我控制。
认识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重视社会舆论对社会控制发挥的重要性,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舆论社会控制作用机制重要性1.社会舆论及其作用机制随着信息网络和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舆论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社会舆论,就是针对特定的现实客体,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
社会舆论通过向公众公开信息、报道新闻、发表评论,对国家机关、国家公务人员、社会团体和个人等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进行报道、批评或建议,以此实现或强化社会控制。
并且,“从历史上看,社会舆论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而出现的。
在人类创造法律制度之前,舆论就是调控社会的‘司法行为’” 。
与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刚性的权力而言,它是一种无形的权力,也是一种柔性的权力,以其特有的方式广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有效的实现社会控制。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社会舆论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
一是由社会公众自发形成,这种自发形成的舆论是社会成员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体现为社会系统的自在控制。
其优点在于控制成本较低,社会成员认同度高。
局限性在于控制范围较小,控制方式简单,容易受到偶然性的影响,社会控制的预见性差;二是由社会组织体系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传媒广为宣传而形成,这种感觉自觉形成的社会舆论是社会成员1对社会运行的自觉把握和导向,实现社会系统的自为控制。
当局对社会舆论的压制和控制

当局对社会舆论的压制和控制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舆论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而对舆论的控制和压制也成为了当局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
当局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压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公共媒体的控制公共媒体是当局对社会舆论最直接的控制手段之一,因为其影响力较大,所以当局将其视为维持社会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
为了保证公共媒体的控制和压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当局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削弱媒体采编的独立性、明令禁止新闻报道某些敏感话题、提供高额的财政资助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对公共媒体的直接掌控,达到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压制的目的。
二、建设网络监控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之一。
因此,在当局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压制中,网络监控系统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当局借助网络监控技术,对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言论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控,尤其对一些敏感信息和言论进行封禁和删除。
这样,当局能够有效地控制互联网上的言论和信息,避免一些不利于政权稳定的言论引发社会动荡。
三、打击批评当局者在人民群众中,有一部分人对当局的政策和行为持有批评的态度。
这些人尤其是具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往往成为当局控制和压制社会舆论的重点打击对象。
在此过程中,当局会利用各种手段,如依法审查、抹黑污蔑、威胁恐吓、打压举报等等,限制这些批评者的发言权和活动自由。
这样一来,当局就能够对批评自己的人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维护其自身的形象和利益。
四、鼓励积极声音为了对抗一些批评当局者的声音,当局也会鼓励一些积极声音。
具体而言,当局会将一些被认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国家形象的声音,提升到公共媒体的报道重点,鼓励一些人士在公共场合发表这些意见。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积极声音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从而起到鼓舞人心、凝聚民心的作用。
综上所述,当局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压制,是当今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的必要手段之一。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控制:舆论的功能与营造

过人际交往 ( 包括群体 ) 自 下而上来实现 , 但 是, 随 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人们 借助传播媒介进行沟通 已 经成 为主要趋 势。 在大众传媒十分发达的当代 , 传 播媒介所营造的舆论 已经远远超过了 街头巷尾的议 论, 这种通过传播媒介所 营造的舆论已经越来越显 示其强大的社会控制功能 。 舆论的功能在某种意义 上也是大众传媒的功能, 因为 “ 辨别究竟是舆论创 造了媒 介 还是 媒 介 创造了舆论 , 是 很 困难 的事情 , 因
这一概念想表达的是在生活中人们感官的有限性决定了人自身认识外部世界的局限性但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又无形中令人们的自我感官得以扩张和延伸在感受外部世界方面人们不仅接受以往感官可接触的物质世界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也接纳了传媒所营造的各种自身无法直接接触的虚拟世界这一虚拟世界虽无法等同于完整的真实世界但却是对真实世界的临摹5
【 社 会学研 究 】
大学生 就 业 问题 的社会 控制 : 舆论 的功能 与营 造
为它们常常互为 因果 , 是一个 问题的两面” 【 3 】 。 讨论 舆论 的社会控制功能 , 事实上也是谈大众传媒的社
会 控制 功 能 。
在生活中都 离不开它 , 受其影响。 传媒所具 有的这
种话语权, 使 得公 众关 注 的焦 点 在很 大 程 度 上受 舆
一
教育的支持。 ” 事实上 , 法律在某种意义上是代表
权 力在 实 施 社 会 控 制 , 是 一种 硬 控制 , 但 是权 力有
面——主要进行社会利益 的调整 ; 制度层面——主 要 针对公共 政策的实施 ; 理念层面上——主要是开 展教育与舆论 的调控” … 。 作为社会控制的 “ 三驾马
社会 控 制 的 主要 手 段 , 那 么它就 需要 宗 教 、 道 德 和
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控制

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控制【摘要】社会化媒体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本文从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和舆论引导、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内容审核和管理、社会化媒体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社交媒体对社会道德的影响以及社会化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社会化媒体对社会的社会控制意义。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情况,提出加强社会化媒体的监管和管理、提升社会化媒体用户的媒体素养以及平衡社会化媒体的开放和控制等对策,以期达到社会化媒体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群众的目的。
加强对社会化媒体的掌控,才能更好地引导社会媒体的发展方向,实现社会化媒体对社会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社会控制、虚假信息、舆论引导、内容审核、个人隐私、社会道德、青少年影响、监管、媒体素养、开放与控制平衡。
1. 引言1.1 社会化媒体发展背景,时间等。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面对面社交方式逐渐被社交媒体取代,人们开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分享。
社交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影响了信息传播和舆论表达的方式。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地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甚至结识新的朋友。
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使得新闻事件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世界。
社交媒体也成为广告宣传和商业推广的重要渠道,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背景是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和社会交流方式的变革。
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和演变也将继续塑造我们的社会。
1.2 社会化媒体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化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社会控制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任何社会都必须运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他们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正常运行、良性发展。
上述过程就是社会控制,它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机制。
本章将讨论社会控制的定义、类型、几种具体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越轨现象。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含义在一个车辆稀少的十字路口,过往司机只要稍加克制,不强行抢道,则大家都可相安无事通过路口,无需采用其他的强制性措施。
但随着车辆的增多,单凭司机们之间的谦让和默契再也不能保证大家顺利地通过路口,进一步的控制手段也就应运而生:安置红绿灯、设立岗亭、制定交通规则、委派交通警察,对那些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予以处罚等等,从而使车辆畅通,秩序井然。
上面所述可看作社会控制产生的一个例子。
社会控制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明确提出来的,他于1901年出版了一本名字就叫《社会控制》的著作。
罗斯认为“我们大多数人天生具有对秩序的某种适应品质,”①“在良好的环境中,同情心、友善、正义感和怨恨能够靠它们自身产生出一个纯粹的自然秩序,亦即一个没有人工设计和作用的秩序。
”②在他看来,结构简单的前现代社会大都能产生上述“自然秩序”,因而无需特别的社会控制手段,但到了结构复杂的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多,群体的分化,使得自然秩序再也难以维持,因而必须运用各式各样的社会控制手段,建立起“人工设计”的秩序即社会秩序,以确保社会不致因混乱而解体。
罗斯非常强调社会控制的基本作用,而在他之后,社会控制也确实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尽管社会控制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已经提出来了,但社会学界并不是在完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
该概念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现代控制论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事实上,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所① ①罗斯:《社会控制》,秦志勇、毛永政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46、3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摘要本文从社会舆论的定义出发,阐述了社会舆论的发展,从个角度展示社会舆论的意义、作用、影响。
最后解释为什么要实现社会控制以及如何实现社会控制。
关键词:社会舆论控制目录1前言 (1)2社会舆论的重要性 (1)2.1社会舆论产生的必然性 (1)2.2社会舆论的作用及深远影响 (1)3社会舆论如何实现社会控制 (2)3.1社会舆论的现状 (2)3.2如何实现社会控制 (2)参考文献 (5)1前言1901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在他出版的《社会控制》中正式提出“社会控制”这个概念。
他认为我们大多数人天生具有对秩序的某种适应品质”,“在良好的环境中,同情心、友善、正义感和怨恨能够靠它们自身产生出一个纯粹的自然秩序,亦即一个没有人工设计和作用的秩序。
”在简单的前现代社会中“自然秩序”都能产生,然而随着经济科技知识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必须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社会控制手段来维持“自然秩序”来确保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社会舆论作为社会控制手段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简称舆论。
社会舆论是隐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共同倾向,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机制是通过广为传播的舆论,造成一种社会氛围,处在这种氛围中的社会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舆论的导向与制约。
其具体作用方式是带有价值判断的社会评价,对某种具体的价值观或行为方式进行褒扬或赞赏,或进行批判、谴责。
社会舆论可以是社会公众自发形成的,也可以是由政府部门或让某一社会团体、社会组织,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为宣传而形成的。
2社会舆论的重要性2.1社会舆论产生的必然性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市场经济活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导致价值观的扭曲。
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物质利益矛盾更加突出。
因此,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健康氛围,成为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2.2社会舆论的作用及深远影响舆论引导工作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广大新闻媒体应该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在新闻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客观公正的精神,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社会舆论还有强大的渗透力。
西方认为,我们的媒体搞的是宣传,不是客观的报道。
其实他们自己从来就不是客观的,但至少比较注意形式,使之看起来好像是客观的。
我们的媒体缺乏经验,往往以单色调、单音调出现。
单色不成画,单音不成乐,即使是真的,听起来也像假的。
社会舆论则不然,它像长江大河,固然是泥沙俱下,却极为壮观。
深刻认识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突出做好重大部署、重大主题、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形成正面舆论强势;突出“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突出做好对热点问题的引导,更好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
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应急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
政法和宣传部门、新闻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打好主动仗、总体仗、组合拳,认真落实责任制,严守新闻纪律,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报道突发事件。
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加强网上管理,坚决封堵有害信息并提高网上信息服务水平。
3社会舆论如何实现社会控制3.1社会舆论的现状社会舆论在影响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当前社会舆论却存在着明显的无序性、盲目性、非主流化等缺点和不足。
对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也提上了议程。
3.2如何实现社会控制这里所说的社会控制是指国家、社会组织或社会群体为了保证社会舆论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社会性的力量和网民集体行动的实施,从系统、综合和全局的角度对社会舆论中那些失范问题进行有效地预防、调节、引导、约束、限制与规范的方式和过程。
可以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社会新闻报道及评论引导我们必须加强社会新闻报道引导,重树“把关人”的作用,提高社会新闻的信誉度,增强媒体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
第一,加强社会新闻的内容优选,寓舆论引导于新闻信息传播之中。
要坚持新闻真实性,过滤虚假、不良新闻信息。
同时,对新闻信息进行精心的分析、归纳、提炼,突出某些新闻信息,以引导舆论。
第二,及时反应,合理编排,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优秀的新闻网站应及时关注重大、敏感的新闻事件,及时领先于潜在的竞争者做出正确的反应,才能有效引导舆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
第三,加强评论引导。
实践证明,以主流的声音特别是主流论坛的政论、时评来影响和引领公众舆论非常有效。
权威的言论可以及时地帮助网友把对舆论客体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
第四,兼容并蓄,为不同舆论观点提供表达机会。
社会评论栏目中要允许相互争鸣,相互探讨,为社会舆论提供表达的宽松环境,以开放的胸怀、负责的态度,对多元化的社会舆论兼容并蓄,充分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通过讨论的方式让积极的、健康的舆论战胜消极的、不健康的舆论。
树立社会舆论的道德规范,加强网民道德自律社会控制既包括外在控制,也包括内在控制。
内在控制即自我控制,指社会成员直觉地把社会规范内化,用以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
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方式,社会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平台,也需要道德的力量来引导、规范。
社会舆论中的传播者的隐匿性的特点给了网民披上了社会责任淡化的外衣。
网民的自我角色意识淡化,良心机制在网民行为中的自我监督作用减弱,使网民互相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一些网民在网上可以抛弃一切道德规范和约束,做出种种不道德的行为,肆无忌惮地伤害别人。
社会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人们对社会持有的意识态度、网上行为规范、评价选择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种用来正确处理、调节社会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准则。
社会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
加强社会道德规范就要求网民在社会实践中遵循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的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各个层面的道德规范,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并自觉监督其他网民的违规行为,在人人自律的前提下,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秩序。
提高政府管理引导效能政府是社会舆论社会控制的主体,必须从法律制度、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加强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引导。
第一,运用法律控制机制。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项管理、控制社会舆论传播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对于社会与社会舆论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性显现出来。
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社会暴力、黄色信息泛滥等现象,有待相关立法、司法与执法部门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管力度。
第二,运用技术手段调控社会舆论。
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绿色上网技术、局域网安全过滤技术等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
目前社会舆论控制最常见的技术手段是对社会舆论进行分级与过滤。
加强社会舆论传播管理,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还应该加强对社会信息的监控,有选择、有层次地监控、审查和控制社会信息。
对社会舆论的技术控制还应包括管理技术领域控制,加强对社会民众的技术培训。
只有受众的社会使用和管理技术水平提高了,社会管理技术的控制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第三,建立社会媒介素养教育机制。
社会媒介素养就是指网民在面对社会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等。
根据网民特点开展学校、社会、家庭与社会课堂相结合的社会媒介素养教育,并注重阶梯化和层次性,形成健全的媒介素养教育社会和体系。
第四,引入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把其引入社会舆论的自律管理当中,目的是督促社会自律的开展和自律的可操作化,最终实现社会自律目标。
政府管理部门通过对互联网设置行业管理的绩效计划、绩效评价和绩效激励机制,对于守法经营、信誉度高、效益好的公司和网站予以鼓励,对表现差的加以惩罚或取缔。
参考文献[1] LA.普汶.人格心理学[M].郑慧玲译.台北: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95[2] 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罗伯特•斯宾雷[M].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基础.李瑾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罗斯:《社会控制》华夏出版社,1989[6]第八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的会议论文,卢家银,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12月 13日[7]刘建明:《舆论传播》,343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舆论导向 2001[8]微型博客:网络舆论引导的新观点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阚道远夏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