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循环过程及原理
第二章水文基础知识
W Q•T
y Q •T •103 Q •T (mm)
F •106
1000F
径流模数(M):流域出口断面上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M=1000Q/F
径流系数(α):某时段降雨量x所形成径流深y的比例数
α =y/x
因为降雨总是会有损失,所以一般α只能小于1。
3/3
(三)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
流域内各站降雨量是不同的,分析流域 降雨与径流关系时,需要由降雨量计算流域 平均面雨量,根据流域内雨量资料,常用以 下方法:
1. 算术平均法
式中
——某一指定时段的流域平均雨量,mm; ——流域内的雨量站数; ——流域内第站指定时段的雨量,mm。
2. 泰森多边形法
f4 f3
2. 降水的分类 按空气抬升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可以把降水分
为4种类型:
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
降水
对流雨 地形雨 气旋雨
迎风面雨多,背风面雨少
温带气旋雨
气旋前方:暖锋云系及连续性降雨 气旋后方: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雨 气旋中部:暖气团,层云或毛毛雨
热带气旋雨 水汽充足,运动强烈,易带来狂风暴雨
锋面雨
冷锋雨 暖锋雨
水面蒸发常用蒸发器进行观测。换算关 系为:
式中
——天然水面蒸发量,mm; ——蒸发器实测蒸发量,mm; ——蒸发器折算系数。
(二) 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比水面蒸发要复杂得多。湿润
的土壤,其蒸发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三)植物散发 土壤中的水分经植物根系吸收后,输送
至叶面,再从叶面散发到大气中,称为植物 散发。
(四) 流域总蒸发
流域总蒸发是流域内所有的水面、土壤以及植 被蒸发与散发的总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从全流 域综合角度出发,用水量平衡原理来推算流域总 蒸发量。
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示意图
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示意图概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资源不断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它是维持地球上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机制。
本文将介绍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示意图,并通过列点方式详细阐述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和应用领域。
水循环的原理1.蒸发:太阳能使地球水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
2.对流: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由于不同地区的气温和气压差异,形成气流进行对流运动。
3.凝结:随着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遇压缩,形成云层。
4.降水:云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5.地表径流:地面上的降水通过河流、湖泊等水系回归到海洋。
6.渗漏和地下水:部分降水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并逐渐流入河流或直接进入海洋。
水循环的应用示意图1.农业利用:–农田灌溉:将地下水或河流水引入农田,提供水分供植物生长。
–水稻种植:利用农田灌溉,创造湿润环境,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农业排水:通过排水系统将农田中过剩的水排除,防止农作物水浸。
2.生活用水:–自来水供应:抽取地下水或河流水进行处理,提供具备安全卫生要求的自来水。
–污水处理:将生活用水经过处理设施的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水资源管理:对城市供水进行调度和调控,确保水资源的平衡供应。
3.工业用水:–冷却:工业生产过程中,将水用来对冷却设备和工作场所进行降温。
–制造:一些工业生产过程需要水作为原材料或反应介质。
–污水处理:处理工业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能源开发:–水力发电:利用大坝拦截河流水,通过水流驱动涡轮机发电。
–潮汐能:利用海洋潮汐运动,通过装置将潮汐能转换成电能。
–温泉能:利用地热资源的热能,进行能源开发和利用。
5.生态保护:–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提供栖息地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水生生物保护:保护水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河流湖泊治理:将污染的河流、湖泊进行治理和恢复,改善水生态环境。
结论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机制,涵盖了蒸发、对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渗漏和地下水等环节。
《水循环及径流形成》PPT课件
7
2.2 河流和流域
河流是接纳地面和地下 水的天然泄水道,是水循环 的路径之一。降水经地面和 地下补给河流,是河水的主 要来源。
由于重力的作用,河水
不断切割和冲刷河床,在顺 流而下的过程中,水流又不 断的向两旁侵蚀,使河床逐 渐扩大。这样,最初的小沟 变成小溪,再由小溪发展成 为小河,直至大江大河。
(4)水系、河网
水系:河流的干流及全部支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又称河系 或河网
水系分类:扇形水系、羽状水系、平行水系、混合水系
(5)河网密度
河网密度是指流域或一定地区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长度, 单位km/km2,
它表示一个地区河网的疏密程度,能综合反映一个地区 的自然地理条件,河网密度越大,泄水能力越强
量 的精变选化ppt 量
5
❖对于全球,显然为(2-2)和(2-3)式相加,即: P洋+P陆-(E 洋+E 陆)=ΔWs+ ΔWo (2-4)
(2)对于多年平均:
由于每年的ΔWs、ΔWo有正有负,多年平均值为零,故有:
海洋: P洋+R=E 洋 大陆: P陆-R=E 陆 全球: P洋+ P陆= E 洋+ E 陆
(1)对于某一时段Δt
❖就全球的海洋,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P洋+R-E 洋=ΔWs
❖就全球的陆地,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P陆-R-E 陆=ΔWl
(2-2) (2-3)
式中: P洋、 P陆 ──分别为海洋和陆地在时间段 Δt内的降水量; R ──在时间段Δt内流入海洋的径流量;
E 洋、 E 陆──分别为海洋和陆地在时间段 Δt内的蒸发量; ΔWs、 ΔWo ──分别为海洋和陆地在时间段 Δt内蓄水
(2)流速: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水循环生态系统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不同空间中循环流动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地下水等环节。
水是生命之源,对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至关重要。
水循环过程中,水分子从海洋、湖泊、河流和土壤中挥发成为水蒸气,随后成为云层,最终降为雨水或雪。
这种循环过程对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下文将从水的循环原理、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对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的循环原理水循环是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完成:1.1蒸发与蒸腾蒸发是指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地表的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河流、雪原和土地表面的积水等。
而蒸腾则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因受到气温、风力和相对湿度等因素而释放到空气中的过程。
1.2凝结和降水水蒸气在大气中通过凝结形成云层,最终形成降水,包括雨水、雪、霜和冰雹等,进而回流到地表水体,为生物和植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水分。
1.3径流和地下水降水中的一部分在地表流动,流经河流、溪流、湖泊等形成地表径流。
另一部分降水渗入土壤中,成为地下水,供给地下水源、井泉等水资源。
以上三个过程构成了水的循环过程,保持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平衡。
二、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水循环对其都具有重要意义。
2.1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和农田等。
这些生态系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利用和调节功能。
在森林中,大量树木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地下水分,将水分蒸腾到空气中,形成植物蒸腾作用。
草原和荒漠地区由于植被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较大,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相对减少。
农田则通过农田排灌系统和种植作物的生长水分需求,调节水循环,但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2.2水生生态系统的水循环水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海洋等。
这些生态系统中水资源的循环主要受到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和潮汐等自然作用的影响。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
地下水的流动:地下水通过渗透、 流动等方式在地下流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下水的储存:地下水储存在地 下岩石、土壤等孔隙中
地下水的利用:地下水是重要的 水资源,可用于农业灌溉、工业 生产等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温度:影响蒸发和凝结 过程
湿度:影响降水和蒸发 过程
风:影响降水和蒸发过 程
影响土壤水分:植被可以增加土 壤水分,减少土壤侵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地表径流:植被可以减少地 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
影响气候:植被可以调节气候, 减少极端天气
人类活动
工业排放:工业废 水、废气、废渣等 对水循环的影响
农业活动:灌溉、 施肥、农药使用等 对水循环的影响
城市化:城市化进 程中的排水、排污、 垃圾处理等对水循 环的影响
水循环的未来展望
水资源短缺问题
全球水资源短缺现状: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水资源短缺原因: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农业灌溉等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解决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 有效途径。
自然界的水循环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水循环系统概述 3 水循环的过程 4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5 水循环的生态环境意义 6 水循环的未来展望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水循环系统概述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蒸发器折算系数:K
二、土壤蒸发
1、土壤蒸发过程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土壤充分湿润,供水充足E接近最大蒸
发能力EM。
E EM
第二阶段:土壤水分减少Hale Waihona Puke 供水条件变差,E逐渐减小。
E W EM W田
第三阶段:水分运动十分缓慢,蒸发率很小。
三 、流域总蒸发 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截留蒸发及 植物散发。
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任一时段进入 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水量平衡方程:
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地区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以陆地作为研究范围水量平衡方程为: 以海洋为研究对象水量平衡方程为:
③填洼 ②下渗
①植物截留
R1 R2
R3
R4
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总结: 1.产流过程:降雨扣除损失成为净雨的过程。
①降雨扣除损失后的雨量称为净雨,净雨和它形成 的径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②净雨是径流的来源,而径流则是净雨汇流的结果; 净雨在降雨结束时就停止了,而径流却要延长很长时间。
地面净雨→地面径流 ③ 表层流净雨→表层流或壤中流 地面径流 总径流过程
3. 径流深(R):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
水 层深度,mm。
R W 1000F
4.径流模数(M):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值,
L/(s·km2),洪峰流量模数,多年平均流量模数。
M Q F
5.径流系数(α):径流深与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比,
α<1。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精品课件1
问题二
• 黄河等大河都流进海洋,但海洋水资源总量大致保持稳定, 这说明水循环对水资源总量有什么影响?
问题三
• 海拔较高的地区,降水将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势能,用来 发电,这说明了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问题四
• 从水循环的意义角度分析,在长江入海口沉积的泥沙来源 哪里,这说明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
问题五
• 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的喀斯特 地貌以及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研究性学习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既然水循环能更新水体,维持水量平衡,那能不能说地球 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课堂总结
水循环的过程
水 循 水循环的类型 环
水循环的意义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下渗
水循环过程
Water circulation process
• 画一画: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讲一讲水循环的过程。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水汽输送
降水
降水
降水
蒸发
蒸 蒸腾 发
下 渗
地下径流
连线:你能正确选择水循环的类型吗?
A 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 B 亚马孙河的河流径流 C 洞庭湖水注入长江 D 未登陆的台风形成降水
D.减少地下径流
解析 建设海绵城市的生物滞留设施可以增加
下渗,增加土地对水分的截流,从而减少地表
径流,故C正确。对大气降水没有影响,会增
加植物蒸腾,增加地下径流。A、B、D错误。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 施典型构造示意
随堂巩固
8.对水循环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水文学(黄锡荃)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24
2.2 水量平衡
2.2.1 水量平衡概述 • 定义
o 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 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 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 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I
S
I−Q=∆S
Q
质量守恒原理
25
2.2.1 水量平衡概述
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关系: 水量平衡是质平衡方程
区域水量平衡方程: P陆+R’地表 + R’地下 − R地表 − R地下− E− T =∆S
闭合外流流域平衡方程: P陆− R地表 − R地下− E− T =∆S
闭合内流流域平衡方程: P陆− E− T =∆S
34
作业
•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别写出鄱阳湖及鄱 阳湖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并注明方程中 各符号的含义。
桦树
9
43
2.3.2 影响蒸发的因素
供水条件
蒸发
土壤特性
动力学及热力 学因素
44
供水条件
• 不充分供水 • 充分供水
o 水面蒸发 o 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的土壤蒸发
o 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45
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
• 动力学因素:影响蒸发面上的水汽分布梯 度
o 水汽分子的垂向扩散 o 大气垂向对流运动 o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扩散
35
2.3 蒸发
• 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 程,亦是海洋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的惟 一途径。
o 2.3.1 蒸发的物理机制 o 2.3.2 影响蒸发的因素 o 2.3.3 蒸发量的计算
36
2.3.1 蒸发的物理机制
•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简写为ET) 包括 蒸发(Evaporative,简写为E) 和 散发 (蒸腾,Transportation,简写为T)。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 水循环 课件
水资源的保护 找一找,你身边有水资源被破坏的例子吗?
水资源污染,生灵涂炭,渔民无鱼可打, 鸟类死亡。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 199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定为“中国水周” 。
图示为国家节水标志,由 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象征节约用水是保 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 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 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 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 节约每一滴水;手又象一条蜿 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第五节 水循环ຫໍສະໝຸດ 知识回顾:凝气态 液
华
升汽
化
华
化
放
放 吸
热
吸
热
热
热
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液态
1.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 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一、地球上的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水循环
水花 生命的符号
虫 根
一盘棋
水——生命的乐章
舞
家在水中
二、珍贵的水资源、节药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1.节药用水
水为何珍贵?
地球上覆盖着大量的水,但是淡水资源只占总水量的2.5%大部分的水都是以深层 地下淡水,冰雪固态淡水等形式存在。比较容易开采利用的,与人类生活和生产 关系密切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的11%、总水量的0.3%,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 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与此同时:却存在着水资源 严重浪费和水环境严重污染情况。可见水是何其珍贵。
水循环过程及原理
• 内陆水循环
是指陆面水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 物蒸腾形成水汽,在高空冷凝形成降水,仍落到陆地上,从 而完成的水循环过程。
• 海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份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 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Zuo Qiting
❖2.1.1.4 水循环周期
❖2.3.2.2 中尺度水循环研究
研究范围为200~2000km2,主要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植 被~水的可利用性~蒸散发~气候之间的关系,观测气象 和气候的变化,比较研究区域气候差异。利用大气环流模 式研究水循环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修正大气环流模式, 预测区域环境变化、区域开发对水循环的影响。
Zuo Qiting
e
(因空气或水的水平流动引起的能量净损失)。
Zuo Qiting
❖2.2.2.4 土壤—植被—大气界面的水热传输
土壤—植被—大气间的水热传输(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Transfer, SVAT)问题是陆面过程研究的重点 之一。
SVAT目前发展到含有多个植被层的物理-化学-生物 联合模式,并对水平方向的不均匀性进行了考虑。按其对 植被冠层的处理可分为单层模型、双层模型和多层模型。
能量输送保持了全球的能量平衡,它使得辐射的亏空 区不致于太冷,辐射的过剩区不致于太热,为生物提供了 一种适宜的生存环境。
Zuo Qiting
❖2.2.2.3 地表能量平衡一般方程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地表能量的收支平衡关系如下:
R n A e L E H G P o A d (2.2.1)
式中:R n 为净辐射,其值为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包括短波辐射和长
地理课件——水循环
淡水供应
通过降水等方式为人类和其他 生物提供淡水资源。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参与了多种物质在地球 上的循环和转化,如营养元素
和污染物。
农业与水利
人类利用水循环规律发展农业 、建设水利工程,实现水的利
用和调节。
02 水循环的过程
蒸发
01
02
03
04
蒸发是水循环的起始环节,它 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
地形因素
海拔高度
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蒸发和蒸 腾作用减弱,参与水循环的水量减少 。
坡向
地貌类型
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 分布和流向有显著影响。例如,河流 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水文特征差异很 大。
迎风坡和背风坡对降水的影响显著。 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植被因素
01
02
03
覆盖率
03
降水是水循环中非常重 要的环节,它为地球表 面的水体提供了主要的 补给来源。
04
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 ,降水的分布和变化规 律存在很大的差异。
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是指地表水体(如河流、溪 流、湖泊等)的水流向低洼地流动的 过程。
地表径流是水循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影响地表水体的运动和变化 ,还对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起着重要 作用。
加强水资源管理创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实 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地表径流的形成受到地形、土壤、植 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表径流的变化规律受到气候、人类 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下水
地下水是指储存在地下岩层中 的水体,它可以通过地下孔隙 、裂隙、溶洞等向地面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uo Qiting
地球的辐射平衡
Zuo Qiting
2.2.2.2 热量传送
进入到地球上的太阳能除了很少一部分供植物光合作 用的需要外,约有23%消耗于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的蒸发 上。 在不同纬度以及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着太阳辐射的 亏损和盈余。只有当能量从盈余的地区向亏空的地区输送 后,才能达到全球的能量平衡。而这种能量输送,主要靠 水循环过程来完成。 能量输送保持了全球的能量平衡,它使得辐射的亏空 区不致于太冷,辐射的过剩区不致于太热,为生物提供了 一种适宜的生存环境。
Zuo Qiting
“天然—人工”水循环示意图
Zuo Qiting
内因(水的物理特性)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 循 环
Zuo Qiting
2.2 水循环原理
2.2.1 水量平衡原理
Water balance(水量平衡)是指在任一时段内研究区 的输入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储水量的变化值。水 量平衡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全球、某区(流)域、或某单元的 水体(如河段、湖泊、沼泽、海洋等)。研究的时段可以是 分钟、小时、日、月、年,或更长的尺度。水量平衡原理是 物理学中“物质不灭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Zuo Qiting
水文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大 气 降 水 水汽水平运动
蒸腾
内陆
海陆间
海上
地面
蒸发
滴落 地表径流
蒸腾
滴落 根系吸收 根系吸收 地下径流 根系吸收 海洋
水面蒸发
Zuo Qiting
• 海陆间水循环
这种海陆间的水循环又称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 之间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化。 它是陆面补水的主要形式。
Zuo Qiting
2.1.2 人类社会的水循环
“人类社会的水循环”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 不断地取水、用水和排水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过程。它是 依附于自然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是一个环节、分 支(如同降水、蒸发、下渗等环节),而不是一个独立的 水循环过程。 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是交织在一起的,水的社会 循环依赖于自然循环而存在,同时又严重干扰自然界的水 循环。从“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 应当将水循环研究纳入到“天然-人工”这个更为完整的 水循环体系中。
Zuo Qiting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2.3 大尺度水循环研究
主要关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冰雪圈~岩石圈~ 社会圈的水循环的综合影响问题,其重点是陆面与气候相 互作用、水文学过程与生物圈过程的气候强迫、陆面反馈 机理的研究以及水文尺度问题。大尺度水循环研究利用 GCMs、遥感技术、世界气象观测网来研究水循环状况,预 测水循环变化趋势;模拟全球水循环及其对大气、海洋和 陆面的影响;利用可观测到的大气与陆面特征的全球观测 值确定水量循环和能量循环。
Zuo Qiting
2.2.2.4 土壤—植被—大气界面的水热传输
土壤—植被—大气间的水热传输(Soil-VegetationAtmosphere Transfer, SVAT)问题是陆面过程研究的重 点之一。 SVAT目前发展到含有多个植被层的物理-化学-生物 联合模式,并对水平方向的不均匀性进行了考虑。按其对 植被冠层的处理可分为单层模型、双层模型和多层模型。 现行的对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内水分交换的估计, 主要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即利用波纹比能量平衡法。
• 内陆水循环
是指陆面水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 物蒸腾形成水汽,在高空冷凝形成降水,仍落到陆地上,从 而完成的水循环过程。
• 海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份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 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Zuo Qiting
2.1.1.4 水循环周期
Zuo Qiting
2.3.2.2 中尺度水循环研究
研究范围为200~2000km2,主要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植 被~水的可利用性~蒸散发~气候之间的关系,观测气象 和气候的变化,比较研究区域气候差异。利用大气环流模 式研究水循环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修正大气环流模式, 预测区域环境变化、区域开发对水循环的影响。
Zuo Qiting
2.2.1.1 全球储水量
地球的总储水量约1.38×1010亿m3,其中海水约 1.34×1010亿m3,占全球总水量的96.5%。余下的水量中 地表水占1.78%,地下水占1.69%。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量约为3.5×108亿m3,主要通过 海洋蒸发和水循环而产生,仅占全球总储水量2.53%。 淡水中只有少部分分布在湖泊、河流、土壤和浅层地下 水中,大部分则以冰川、永久积雪和多年冻土的形式存 储。其中冰川储水量约2.4×108亿m3,约占世界淡水总 量的69%,大部分都存储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
Zuo Qiting
能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Rn LE H G
(2.2.2)
式中: Rn为系统的净辐射;LE为潜热通量;H为显热通量; G为界面的热传导通量。
Zuo Qiting
2.3 水循环研究进展
2.3.1 水循环国际研究计划
近些年来,涉及水循环的一系列全球性研究计划相继 提出,如世界气候计划、环球大气计划、国际地球物理年、 国际水文计划、国际生态计划、国际岩石圈计划、人与生物 圈计划、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科学研究计划(HDP)、国际 地圈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减灾十年等。各种计划的交叉与联 系,更加丰富了“人与水”关系的研究内容,促进人们对人 地关系、人水关系的理解。
Zuo Qiting
2.2.2.3 地表能量平衡一般方程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地表能量的收支平衡关系如下:
Rn Ae LE H G Po Ad
(2.2.1)
式中:Rn 为净辐射,其值为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包括短波辐射和长 波辐射)减去返回大气的辐射;LE为潜热通量,其中L代表汽化潜热 (2.45MJ/Kg),E为被蒸发水量;H为显热通量,代表与大气的显热 交换;G为地中热传导,代表通过地表物质的热量传输; Po为植物生化 过程的能量转换,其中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吸收约占净辐射的2%; Ae Ad为移流项 为人工热辐射量(燃料等消耗对地表产生的能量释放); (因空气或水的水平流动引起的能量净损失)。
Zuo Qiting
与水循环研究关系密切的两个大型国际计划
IGBP的“水 循环的生物 圈方面”核 心计划 (BAHC)
WCRP的“全 球能量与水 循环实验” 计划 (GEWEX)
Zuo Qiting
2.3.2 水循环国际研究进展
2.3.2.1 中小尺度水循环研究 研究范围一般小于200km2,主要研究水、热通量从大 气进入不同植物、积雪场、土壤和水体后的迁移机理;研 究不同植物、积雪场、土壤和水体的蒸发、蒸腾机理。在 全球范围内了解各种土壤、植被和积雪冰川对水的传输机 理。从植被的小范围水循环研究发展到大气环流模式网格 单元时空尺度上的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能量和水的通 用模式(SVAT)研究。
第2章 水循环过程与原理
Zuo Qiting
第2章 水循环过程与原理
主要内容 2.1
2.2 2.3
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原理 水循环研究进展
Zuo Qiting
2.1 水循环过程
2.1.1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等作 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 动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连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 物圈的纽带,是影响自然环境演变的最活跃因素,是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获取途径。 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 海洋上空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水循环过程。
Zuo Qiting
P - E - R = △S
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P0 = E0 + R0 (2.1.2) 式中P0、E0、R0分别代表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径流 量。 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 为: P0 = E0 - R0 (2.1.3) 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公式为: P0 = E0
Zuo Qiting
水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土壤—植被—大气界面水分输移过程(SVAT)的研究进展: 水循环界面过程是一个近年来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代表性 研究成果有:“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运移界面过程 研究”(刘昌明等,1997),“土—根界面行为对单根吸 水的影响研究”(黄明斌等,1997),“土壤水势—植物 叶面水势—蒸腾速率关系研究”(邵明安等,1996)等。 水循环大气过程的研究进展:在中国大陆尺度和流域与区 域尺度水循环大气过程研究方面,做了系统研究,对区域 水分内循环过程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出在我国 自然条件下,当地蒸发的水分通过再循环形成的降水约占 当地总降水量的10%等事实(刘国纬等,1996,1997)。
Zuo Qiting
2.2.2.1 地球的辐射平衡
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原动力,也是整个地球—大气系 统的外部能源。 射入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其中的30%仍以短波辐射形 式被大气和地表反射回太空,余下的70%在地表与大气之 间经过辐射能、感热通量(接触和对流输热)和潜热通量 (水分蒸发吸热)等复杂的再循环过程,最终以长波辐射 形式被再度辐射回太空。
Zuo Qiting
2.3.3 水循环国内研究进展
2.3.3.1 水循环要素研究进展
降水研究进展:①在暴雨时空分布统计特征研究方面出现一些有价值 的新成果,如“中国降水与暴雨季节变化”(王家祁等,1997);② 关于致洪暴雨中期预报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一定 成效(章淹等,1996)。 径流研究进展:在流域产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中,由于水向土壤 中入渗的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唐海行等,1995),推动了超渗产流机 制和模型的研究。在汇流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将 水力学方法和水文学方法相结合的河道汇流研究取得显著进展(谭维 炎等,1996);②数值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应用于流域汇流研究, 并取得一定成果。 蒸发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作物蒸腾和土壤与潜水蒸发的研究取得了 较大进展,提出了一些植物蒸腾计算新公式(谢贤群等,1997)和土 壤蒸发计算新公式(罗毅等,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