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熟悉水的循环过程大班科学教案
熟悉水的循环过程大班科学教案引言: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水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物质。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真正认识水、爱惜水资源,就需要从小学时就让他们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本文主要是讲解如何给大班幼儿科学上水的循环过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是什么,认识水的作用;2、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并能够利用模型等方式形象化展现;3、引导幼儿爱护水资源,营造水育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安排1、学生先识字“水”,考虑这个字的读音,再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水的认知。
2、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启发性材料进行课堂通过学生眼球找到水的“踪迹”,如水龙头、自来水厂、水库、雨水、河流等让幼儿通过直观感受,对水的认知逐渐完整。
3、通过做实验进一步探究水循环过程,给幼儿了解更深入的水循环过程的形成。
老师给出图示水汽自然收集下来变成雨点,流经山川,入海合成海水,从而再形成水蒸气和云通过空气流动产生降雨,再次循环形成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河流等,让小朋友们通过模拟模型等形象的方式去感受和认识水的循环过程。
4、引导幼儿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节约用水,例如每次节约洗手水的用量,用完水龙头要拧紧,避免水滴流失等等。
三、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给学生下达类似"水的循环过程填空"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查询孩子们是否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通过随堂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关于水循环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后的反思1、这次的教案设计体现了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内容的方式,结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通过提供图片、视频等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意愿,让孩子们或许第一次真正的了解水循环的过程;2、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相关实验,学生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水的循环过程,更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水循环的变化,深入了解此过程的实际含义;3、通过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去认识和爱护水资源,为孩子树立环保意识,进一步使孩子们了解水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水的循环》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水的循环》活动目标: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知道水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2.初步了解水蒸气的形成以及水循环的简单过程。
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玻璃杯、冰块、热水、滴管、黑色纸片、小电扇等。
2.图片、视频资料:水的循环过程图、水资源的珍贵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吗?又是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猜测答案,引出水循环的话题。
二、主体部分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介绍实验过程。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加入热水。
*用滴管向杯中吹气,使水汽化。
*用黑色纸片盖住杯口,放在小电扇下吹风。
*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水汽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回到地面上的。
2.教师播放水的循环过程的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3.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水资源的珍贵,引导幼儿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水的小妙招?
5.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节水小妙招,表扬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强调水循环的原理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幼儿将节水意识带回家中,与家人一起实践节水行动。
同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在无成人监护的情况下尝试危险动作。
小班《水循环》教案
小班《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能够通过图示和简单语言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3.能够表演角色扮演,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4.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水的物理性质。
3.角色扮演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PPT演示课件。
2.模拟水循环的道具:水、锅、容器、蒸发器、冷凝器、塑料袋等。
3.角色扮演的服装和道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水循环现象,如水壶里的水开始沸腾,然后水蒸气从水壶中升起,冷凝在窗户玻璃上形成水滴等。
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2.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15分钟)通过PPT演示课件向学生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从地表水的蒸发、云的形成、降雨到地下水和河流的循环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
3.水的物理性质(15分钟)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如水的密度、凝固点和沸点等。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物理性质与水循环的关系。
4.角色扮演模拟水循环的过程(30分钟)分为蒸发器、云、降雨、地下水和河流等角色,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蒸发器的学生用锅加热水让水蒸发,云的学生用蒸发器中冒出的水蒸气将塑料袋蒸气蒙上形成云,降雨的学生用注射器将水滴洒向地面,地下水的学生用水杯模拟地下水过程,河流的学生用容器装满水并用手指表示河流的流动。
5.总结与展示(15分钟)请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的过程,分别描述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并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出整个水循环的过程。
六、课后延伸:1.带孩子去实地观察水循环现象,如去湖边观察水的蒸发和降雨等。
2.给孩子提供绘本和科普读物,深入了解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3.让孩子设计自己的实验观察,验证水的蒸发、凝固和沸腾等现象。
七、教学反思: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循环概念的理解。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幼儿园科学探究《水循环》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水循环》教案幼儿园科学探究《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2. 认识水的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和固态。
3. 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蒸发->升华->降雨->渗透、河流和地下水。
4. 了解水循环对我们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水的三种状态2. 介绍水循环的基本过程3. 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的水的循环现象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出下雨的场景,然后问幼儿在下雨天会发现什么现象?会不会看到路上的积水?会不会看到雨后的彩虹?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学习水的三种状态(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水的三种状态,引导幼儿对水的液态、气态和固态进行分类。
指导幼儿观察、描绘、感受水在不同形态下的特点。
可以使用教具进行辅助教学,如魔法瓶和冰块等。
3. 学习水循环的基本过程(15分钟)通过图示或多媒体,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地表水受太阳照射后变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形成云层,云层聚集形成了雨云,雨云贮存大量水分,当云层发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下雨,雨水覆盖了地球表面,部分的水渗透到地下,一部分形成小溪和河流继续流下去,最后流入大海。
4. 游戏(15分钟)老师引领孩子们做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游戏目的是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游戏规则是在地图上有七个台阶,每个台阶代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孩子们在地图上按照游戏规则运作,完成游戏。
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分配角色,从而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5. 观察(15分钟)引导孩子们在教室里或学校周边环境中观察水的循环现象,让孩子们在观察中感受·领悟·学习。
比如可以观察到下雨时地面上的积水、水滴在树叶上聚集的过程等。
6. 总结(10分钟)通过引导孩子们进行口头或图形总结,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在观察中的收获。
幼儿们自己会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到水的循环和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水循环原理教案
水循环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水循环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关系。
2. 水循环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以理论课为主,巩固为辅。
结合图片和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通过分组合作,口头报告和实验等不同形式来帮助掌握相关知识和培养能力。
四、教学内容一、水循环的定义和原理1. 概念:水循环就是地球上水资源无限再生的过程,是自然界中一种水循环再生的现象。
2. 环节:水循环包括:水汽上升、成云、下降、降水、流进地面、蒸发、流进河流、冬季积雪。
二、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维持生态平衡:水的循使得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平衡。
水循环对植物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支撑了我们人类的生存。
2. 维持气候平衡:水的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汽进入到大气中,随着天气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影响着空气的湿度。
三、水循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 生活用水:人类对于水的消耗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饮水,烹饪食物,农业生产,甚至工业生产。
2. 预防自然灾害:快速的大雨、干旱等灾害在水循环过程中被追溯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引起了人类对防灾抗灾的认识。
四、水循环中的作用1. 运用营养物:地球上70%是水,洁净的水是所有生命的基础条件,同时优质的水是人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2. 生成药物:人类生产药物一直依赖着水,水循环使得人类从地球上获取清净的水,并将之转化为对于人类有用的化学物质。
五、实验部分在实验中模拟出一部分的水循环过程,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了解水循环原理。
利用水、制作小型模拟水循环。
让学生体验手动操作和亲身体会,以增强学生对于水循环原理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部分1.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并倡导周边环境有关生态环境的环保行为,如节约水和植树造林等。
(需上交心得体会)2. 提出科学问题,即在生活中我们常遇到哪些水循环问题,思考如何解决,用文字来描述你对于解决方案的理解。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认识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3.掌握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教学内容:1.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水的三态转化;3.降水和蒸发的关系;4.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你知道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2.让学生集体讨论,并引导学生提出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Step 2:学习新知识1.教师给学生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并配以图片或示意图进行说明。
2.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水的三态转化,即液态水的蒸发变成气态水蒸汽,蒸汽在空气中冷却后变成液态水再下降成雨水。
3.教师让学生总结水循环的过程,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关键词汇和概念。
Step 3:巩固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并用手绘图片或模型进行展示。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用自己的话解释所展示环节的意义和作用。
3.其他学生针对展示内容提问并给予评价。
Step 4: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发言人,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总结归纳:1.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水循环的过程和关键词汇。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点评。
Step 5:课堂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掌握了关键词汇和概念。
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学生对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巩固和检查了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程度。
整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思考和成长。
小学科学教案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小学科学教案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教案】小学科学教案: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掌握水蒸发、凝结和降水等基本概念,认识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和解释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意识,促使学生珍惜水资源,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实例和模型向学生展示水循环的现象与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实验器材(如:蒸发器、容器、冷凝管、温度计等)、模型(如:水循环模型、云雾模型等)。
2. 材料准备:教材、水循环实例图片、实验步骤和记录表。
3. 环境准备:课堂布置整洁、井然有序,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提出问题:谈论一下学生对水循环的了解,如水从哪里来,去哪里了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探究】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水循环的实例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2. 展示讲解: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选择的水循环实例,并进行讲解过程与意义,其他学生积极提问和互动。
【实践】1. 实验演示:老师进行水循环实验演示,通过实验现象向学生展示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并解释实验的意义。
2. 实践探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小组中进行简单的水循环实践活动,记录过程和结果,并互相交流、分享。
【总结】1. 引导思考: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了解了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思考一下水循环对于生态系统的作用。
2. 小结概括:教师简要总结学生探究的结果,强调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举例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水循环的过程》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太阳照射地球上的水源时,会让水面部分蒸发成水蒸气并飘向空中。
这一过程被称为“蒸发”。
接着,水蒸气会在空中形成云层,并在大气层中漂浮移动。
这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多,云层的密度就越大,它们会被大气中的气流带着移动,并最终遇到更冷的空气,逐渐凝结成水滴。
这一过程被称为“凝结”。
随后,凝结成的水滴在云层中不断碰撞结合,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最终形成雨滴,从云层中落到地面上。
这一过程被称为“降水”。
地面上的雨水会被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吸收,或者蒸发重新进入大气层循环利用。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水循环。
除了上述的过程,水循环还存在着许多复杂的细节和变化,比如雪的形成、地下水的运动等等。
但水循环的过程就是这样简单又神奇。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水源频繁地从液态变为气态再变为液态,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但实际上,水循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影响。
比如,水循环是维持地球上生态系统运作的基础之一。
它不仅保证了土壤和植物的水分供应,也使得动物能够获得新鲜的水源。
另外,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变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气层中的气候形成,比如减缓暴雨、雪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水循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中的工农业和生活中。
比如,农业在干旱时期可以利用蒸发降水的方式进行人工降雨,保持土地水分;工业则可以通过水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水循环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现象。
它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实际的帮助,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案范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优秀教案范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过程;3. 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过程。
教学难点:1. 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联系;2.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 利用图示法,直观展示水循环的过程;3. 以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循环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2. PPT课件;3. 水循环图示;4. 相关案例资料。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并利用图示法展示水循环过程。
4. 互动环节:提问:水循环各环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5. 案例分析:出示案例,分析水循环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如干旱、洪涝等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6.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在各环节中是如何发生的呢?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水循环各环节的地理过程,如蒸发、降水、径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3. 互动环节:提问: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实际应用?请举例说明。
4. 案例分析:出示案例,分析水循环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如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等。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问题驱动、图示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过程。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水的循环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水的循环一、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水会变成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又以雨、雪等形式回到地面的过程,理解水的循环原理。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准备:1.幼儿实验用的开水、小瓷片、记录表A、B。
2.配套课件。
三、活动过程:(一)设置悬念,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杯开水,问:“这是一杯什么?”(开水)“它有什么特点?”(有热气)2.教师用一块小瓷片盖住杯口,问:“现在如果将这杯开水放在地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将开水杯放在地上,并神秘地告诉幼儿:“快看!小瓷片要搬家了!”3.引导幼儿观察:小瓷片怎样了?(跳起来了)小瓷片为什么会跳起来?杯子里是什么?小瓷片上出现了什么?水变成了什么?(蒸气)4.教师总结:水变成了蒸气,升到空中去了。
(二)水到哪里去了?1.教师提问:那么水到哪儿去了?(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放进冰箱里,结果会怎么样?(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冷水也变成了冰块,而水跑到了冰块里面去了。
2.教师提问:这些水会一直呆在冰箱里吗?(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水也不会一直呆在冰箱里。
如果春天来了,冰箱一停电,里面的冰块就融化了,变成了水。
如果是冬天来了,天气很冷,水就变成了冰块。
3.教师提问:我们刚才看到的热气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水变成了蒸气升到了空中,遇到冷空气又变成了雨落下来。
有时候冬天里我们还能看到雪花呢!4.教师提问:“刚才那个小瓷片怎么会跳起来了?”教师总结:是杯子里的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变成了雨落到小瓷片上,小瓷片很轻,所以就跳起来了。
5.教师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水蒸气升到空中后遇冷变成了云,云里面装不下就下雨了。
雨有时候下得多有时候下得少,大部分雨水流进了大海里,少部分雨水流到了河里和江里。
然后水又从江河流入大海,再由大海蒸发到空中,形成了水的循环。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2.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难点:1.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2.如何引导学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2.课堂讲解法;3.讨论式教学法;4.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大声朗读如果没有水循环,地球上的生命也许早已终结了,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意义。
2.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下雨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疑问。
二、探究环节(30分钟)1.带领学生探究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可以采用PPT讲解或课堂讨论的形式。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可以通过将水放入封闭的瓶子里,观察其中水的变化。
或者让学生亲自去采集雨水,进行观察和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宣传和普及水循环保护意识。
三、总结环节(10分钟)1.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2.对课堂活动的学生反馈、互动和问答,以及讲师对课堂活动的总结;四、巩固环节(15分钟)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可以通过学生演讲、小组展示、词汇测试等形式进行;2.进行课堂评价,总结课程内容,并评选在本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学生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活动;2.课堂测验,以检测和评估学生的掌握和理解程度;3.讲师对课堂活动的评价。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
高中地理教师《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教案
高中地理教师《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教案_一、教学目标1.知道水循环的类型并准确说出水循环的基本环节,能用地理专业术语准确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基本环节,提高绘图、析图能力。
3.能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
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基本环节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诗词导入的形式,引用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置悬念“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概念、类型【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读教材,提出问题:(1)什么是水循环?(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
【教师总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根据发生领域的不同将水循环的类型总结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2.过程【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海陆间循环flash动画,思考:(1)海陆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遍海陆间循环的具体过程。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文字描述回答问题。
(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间循环。
【教师总结】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教师活动】展示图3.2《水循环示意》图,探究海上内循环和路上内循环的过程。
并思考问题:(1)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呢?(2)参与水量最多的是哪个水循环类型?【学生活动】观察示意图,结合教材文字进行同桌两人的之间的交流。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环节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 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及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及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循环与利用。
2. 讲授新课:a. 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及环节。
b. 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c. 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探讨水循环在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水循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的意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水循环概念、环节及其地理意义的掌握程度。
2. 考察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估学生在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水循环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2. 地理模型:水循环各环节的模型。
3. 案例资料:关于水循环实际应用的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及地理意义。
2. 第3-4课时: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第5-6课时: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
4. 第7-8课时: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探讨水循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的意义。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基本过程;(2)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作用;(3)认识水循环在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循环的各个环节;(2)运用模型、图示等工具,演示水循环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2)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3)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定义及其基本过程;(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作用;(3)水循环在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水循环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2)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2)准备教学课件、模型、图示等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活动和探究实验。
2. 学生准备:(1)预习水循环的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水循环的图像;(2)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3)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2)学生结合课件,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水循环的定义及其意义;(2)详细介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作用;(3)分析水循环在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性。
4. 探究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循环的环节;(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探究心得;(3)教师点评实验,总结水循环的特点。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2)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讨论,总结水循环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其主要环节;2. 思考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教案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为了达到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图文和活动设计,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其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接着,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运用水循环的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上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这一小节内容已有学习,了解并掌握了水圈的构成以及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了解水循环的类型,理解并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分析信息,并运用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做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六、课时安排15分钟七、教学过程八、作业布置1、补充完善课堂上的水循环图,边绘制边解释说明。
2、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九、板书设计水循环的过程一、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二、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圈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十、教学反思(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3.1.2《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为了达到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图文和活动设计,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其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接着,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运用水循环的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上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这一小节内容已有学习,了解并掌握了水圈的构成以及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了解水循环的类型,理解并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分析信息,并运用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做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六、课时安排
15分钟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布置
1、补充完善课堂上的水循环图,边绘制边解释说明。
2、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九、板书设计
3.1.2 水循环的过程
一、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
二、类型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三、圈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十、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