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道路规范
公园设计道路规划方案
公园设计道路规划方案近年来,城市公园的兴建和改造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而道路规划方案是公园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虑公园的主要功能和景观特色公园道路规划方案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公园的主要功能和景观特色。
不同功能的区域需要合理设置不同的道路,比如游乐设施区、健身区、休闲区等。
对于景观特色突出的区域,应配合周边情境设置绿化带和景观照明,使得游客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和领略该区域的景观。
优化车行和步行交通在公园规划中,步行者和骑自行车的人是优先考虑的移动人群。
地面上或地下的步行道是必须考虑的设计元素。
为了确保行动不受阻碍,在步行通道上安装合适的自行车道可以很好地给步行者和骑车人之间留出自由空间。
对于车辆,规划中应考虑到路口的平滑无缝连接,降低公园内道路的拥堵调整出公园的通设道路和停车场的位置,使游客尽可能得以舒适地进出公园,减轻拥堵和意外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
制定紧凑的道路网络设计规划需要保证物理上的有效行程,还有经济资源上的用途,路线应控制在必要程度,并尽可能缩短路线路径。
道路网络的交叉和环路设计不宜过多,以减少司机行车操作的疲劳。
在公园内的各个区域内,道路的连接尽可能依托周边的景观和要素,创造自然柔和的街景和完美的通行环境,使氛围温馨愉悦,道路更多的是通过弯曲、缓坡等方式来配合周边景致应用,尽量少的使用强制性的符号标线等设施,充分发挥公园道路设计的自然特色。
设计个性化的标识和指示在公园内道路上设置合适的标识和指示非常重要,它们是游客在公园中最重要的方向标和指示物。
良好的路牌和路标可以为游客提供方便和引导,让游客在走在公园道路时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位置,避免迷路。
标识和指示的内容应该简明易懂,采用具有公众性和辨识度高的设计,考虑旅游、翻译和多种文化语言的应用。
结束语在公园设计中,道路规划方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的设计方案能够最大化地提升游客的活动体验,提升公园的品质。
重复进行和修正是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保证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应该是公园设计工程师需要优秀的能力。
园林绿化工程园路铺装技术规范与验收要求
园林绿化工程园路铺装技术规范与验收要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园路铺装是指在公园、小区或景区等场所中用于行人通行或车辆行驶的道路铺设工程。
园路的铺装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行走和乘车安全以及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
为了确保园路铺装质量,系统的技术规范和严格的验收要求是必要的。
一、基本要求1. 材料的选择:园路铺装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要求,如水泥、沥青、各类砂石等。
在选材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耐磨性、防滑性等因素。
2. 基础处理:园路的基础处理是保证园路铺装质量的关键。
在进行铺装前,需对基础进行充分的压实和平整处理,确保基础的稳固和均匀。
3. 施工工艺:园路铺装的施工工艺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包括压实、捣实、铺装和养护等环节。
例如,在水泥路面铺装时,需要控制水泥的水灰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化时间。
4. 设备的使用:在园路铺装的过程中,应使用高效、合适的机械设备,如摊铺机、压路机等。
设备的使用应注意操作规程,确保施工效果和施工安全。
二、技术规范1. 园路铺装的厚度:园路铺装的厚度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来确定,一般来说,人行道的厚度应在5-10厘米范围内,汽车道的厚度应在15-20厘米范围内。
2. 铺装方式:园路铺装的方式有多种,如水泥结构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等。
不同的路面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3. 施工质量:园路铺装的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要求,包括路面平整度、平坦度、坡度、强度等指标。
需要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
4. 健康环保:园路铺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扬尘、噪音等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同时,应选择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和工艺。
三、验收要求1. 规范性要求:园路铺装完成后,应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 安全性要求:园路铺装应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如人行道的平整度、坡度要符合相关要求;汽车道应满足对车辆行驶的要求,如没有明显的裂缝、凹凸和不平整现象。
公园设计规范2017
公园设计规范2017公园设计规范是指在公园规划和设计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以下为公园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1.绿化规范:公园应合理布局绿地,绿地面积应占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
公园绿地植被应保持多样性,以增加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2.道路规范:公园内部道路的宽度应根据人流量和交通工具数量进行规划,以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交通安全。
同时,公园道路应设置指示牌和交通标志,便于游客的导航。
3.设施设备规范:公园内应合理设置座椅、垃圾桶、公厕等设施设备,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设施设备的布局应科学合理,便于游客使用并不影响景观视觉效果。
4.水体规范:公园内的水体应清澈透明且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水体周围应设置护栏或者警示标志,以保证游客的安全。
5.灯光规范:公园内的照明设备应合理设置,提供充足的照明,以便游客在夜间安全活动。
同时,照明设备的选型和安装位置应考虑景观效果和节能要求。
6.景观布置规范:公园内的景观布置应符合整体规划设计,景观元素之间应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同时,景观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注重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
7.安全规范:公园内的设施设备、道路和水体等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以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公园应设置监控设备、安全警示标志等,加强安全管理。
8.可持续性规范:公园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绿化植物选择上,应尽量选择本地适宜的植物,以降低养护和水资源的消耗。
以上为公园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设计规范还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和制定。
这些规范旨在提供优美的环境、安全的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和交流的空间。
公园设计规范
1.步行适宜距离:L=500.0m2.负重行走距离:L=300.0m3.正常目视距离:L<100.0m4.观枝形:L< 30.0m5.赏花:L=9.0m6.心理安全距离:L=3.0m7.谈话距离:L>0.70m居住区道路:W>20.0m;小区路:W=6.0~9.0m;组团路:W=3.0~5.0m;宅间小路:W>2.50m;园路、人行道、坡道宽:W=1.20m,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
尽端式道路的长度: L<120.0m,尽端回车场:S>12.0mx12.0m楼梯踏步:室内:H < 0.15m,W > 0.26m;室外:H=0.12~0.16m,W=0.30m~0.35m;可坐踏步:H=0.20~0.35m,W=0.40~0.60m。
台阶长度超过3米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应在中间设置休息平台,平台:W<1.20m。
居住区道路最大纵坡:i<8%;园路最大纵坡:i<4%;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i<5%;轮椅坡道一般:i=6%;i<8.5%;人行道纵坡:i<2.5%。
无障碍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坡度:1:201:161:121:101:8最大高度(m):1.50 1.000.750.600.35平长度(m):30.00 16.00 9.00 6.00 2.80室外座椅(具):H=0.38~0.40m,W=0.40~0.45m,单人椅:L=0.60m左右,双人椅:L=1.20m左右,三人椅:L=1.80m左右,靠背倾角:100-110°为宜。
扶手:H=0.90m(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残障人轮椅使用扶手:H=0.68m\0.85m栅栏竖杆的间距:W<1.10m。
路缘石:H=0.10~0.15m。
水篦格栅:W=0.25~0.30m。
车档:H=0.70m;间距=0.60m;墙柱间距:3-4m;一般近岸处水宜浅(0.40~0.60m),面底坡缓(1/3~1/5);一般园林柱子灯高3-5m;树池铸铁盖板:有1.2、1.5m规格大小和圆、方外型;低栏杆:H=0.2~0.3m;中栏杆:H=0.8~0.9m;高栏杆:H=1.1~1.3m。
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有效规划和建设公园,确保其功能和美观性,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
首先,公园的造型和布局应符合生态环保原则。
公园设计应尽量保留或种植各种植物,增加绿色景观的面积,形成自然生态的氛围。
同时,应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进行植物选择,以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和适应性。
其次,公园的道路和路径设计应便于行人的流动和活动。
公园道路的布局要合理,设置主干道和支路,确保行人的流线畅通。
道路宽度应根据不同区域的人流量进行合理划分,同时也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移动需求。
公园的设施和设备应满足市民休闲活动的需要。
公园可以设置一些休息亭、长凳等设施,供市民休憩和聚会使用。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公园还可以设计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
公园的景观设计要注重整体的美感和景观的协调性。
在植被的选择和布局上,要注重色彩搭配和层次感的呈现,使整个公园的景观更加美丽和吸引人。
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景观元素,如喷泉、雕塑等,提升公园的艺术价值。
最后,公园的管理和维护要科学合理。
公园规模不同,所需要的管理人员也不同。
应根据公园的大小和区域特点,合理划分
管理区域,并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
同时,还要制定清洁、绿化的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公园的环境整洁和设施完好。
总之,公园设计规范应从生态环保、行人流动、居民休闲、景观美观和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以提供给市民一个舒适、美丽的休闲空间。
公园对车辆管理规定标准(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园车辆管理,保障公园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保障游客安全,维护公园的正常运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园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园范围内的所有车辆,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使用的车辆。
第三条公园车辆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二)规范管理,维护公园环境整洁;(三)便民利民,提高游客游览体验;(四)依法行政,公平公正。
第二章车辆停放规定第四条公园内车辆停放应遵循以下规定:(一)车辆停放区域划分明确,按照规定区域停放;(二)车辆停放应按照标识方向停放,不得逆向停放;(三)车辆停放应整齐有序,不得占用消防通道、盲道、绿地等;(四)严禁在非指定区域停放车辆;(五)严禁占用他人车位停放车辆。
第五条公园内车辆停放收费标准按照物价部门规定执行,收费标准应予以公示。
第六条公园内车辆停放时间规定如下:(一)机动车停放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二)非机动车停放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时间;(三)特殊情况需延长停放时间的,应提前向公园管理部门申请。
第三章车辆行驶规定第七条公园内车辆行驶应遵循以下规定:(一)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规定速度;(二)车辆行驶应按照标识方向行驶,不得逆行;(三)车辆行驶应保持安全距离,严禁超车、强行并道;(四)严禁在公园内鸣喇叭、追逐打闹;(五)严禁在公园内进行赛车、滑板、滑冰等危险活动。
第八条公园内禁止以下车辆行驶:(一)重型货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等重型车辆;(二)无牌无证车辆;(三)酒后驾驶车辆;(四)违反交通法规的车辆。
第四章车辆维护与保养第九条公园内车辆应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第十条车辆维护与保养应符合以下要求:(一)车辆应保持整洁,不得有油污、泥污等;(二)车辆制动、转向、灯光等安全部件应完好;(三)车辆应按照规定进行年检,确保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四)车辆不得擅自改装,影响车辆性能和安全。
园区道路设计规范
园区道路设计规范1. 引言道路是园区内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合理的道路设计对于园区的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园区道路设计规范旨在为园区道路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确保园区道路的合理布局、合规设计以及顺畅通行。
2. 规划原则园区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功能性原则:园区道路应满足各类交通需求,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需求。
- 安全性原则:园区道路设计要考虑交通安全因素,包括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提供行人过街设施和缓冲带等。
- 灵活性原则:园区道路设计应灵活考虑未来的道路扩建、交通流量增加和交通模式变化的需求。
- 环保原则:园区道路设计要优化园区交通流动,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提倡绿色出行方式,鼓励步行与非机动车出行。
- 美观性原则:园区道路设计要考虑到景观美化、绿化和道路照明等因素,提升道路环境的美观性。
3. 道路设计要素园区道路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素:- 道路宽度:道路宽度应根据园区的交通流量、车速和道路功能来设计,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
- 车道数量:道路车道数量应根据交通流量和通行方式来确定,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
- 交通设施:应根据需要设置标线、交通信号灯、标志、隔离设施等交通设施,确保道路的交通安全性。
- 行人设施:园区道路应设置人行道、过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等,方便行人通行。
- 绿化景观:园区道路要注重绿化设计,包括路缘绿化、隔离带绿化和景观绿化等,提升道路环境的美观性。
- 排水系统:设计中要确保道路排水系统良好,避免因雨水积聚导致道路泛滥和交通事故。
- 噪音控制: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噪音控制,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交通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设计流程园区道路设计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规划阶段:确定园区的道路规划框架、道路等级和主干道路走向等。
2. 设计阶段:根据规划确定的道路等级,设计道路的几何形状、交通设施、人行设施和绿化景观等。
城市湿地公园道路与铺装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道路与铺装设计9.1 交通组织9.1.1 公园交通系统组织应考虑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原则上禁止非园务机动车穿越交通,除特殊园林养护需求与紧急情况外,园内一律使用绿色环保交通工具。
9.1.2 根据上位规划及公园功能、布局等,合理安排主次出入口及专用出入口的位置与大小,选择适宜场地布置社会车辆停车场。
应推广林荫停车场建设,在公园出入口及停车场宜采用种植乡土的遮荫效果好的乔木及立体绿化方式增加遮荫面积。
9.2 道路设计9.2.1 应按照总体定位和功能分区,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和系统设计,避免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满足游人体验需求。
道路可采用分级设计,一级园路应便捷连接各景区,考虑管理及应急车辆通行要求,宽度宜在4~7m;二级园路应能连接不同景点,考虑人行与自行车交通和适当的应急机动车交通,宽度宜在2~4m;三级园路主要考虑步行交通,宽度宜在0.9~2m。
不同区域的道路密度及宽度应符合表9-1要求。
9-1 城市湿地公园道路设计要求一览表注:表9-1中对不同分区道路宽度的规定根据公园面积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个等级,公园面积指标参见表4-1。
9.2.2 道路可考虑成环或平行设置,减少网状交织,避免穿越栖息地等生态敏感区;通往生态保育区、滩涂、孤岛等的卡口,可设复线;必须原路返回的,宜适当加宽路面并在路口设立标识牌。
9.2.3 栈道、码头、平台等选址应避开生态敏感区及地质情况复杂、承载力弱的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安全加固措施。
9.2.4 可考虑与周边绿道的衔接,其衔接线与园内其它自行车道的设计可参照《绿道规划设计导则》(2016年)。
9.2.5 道路的纵横坡设计应满足安全、排水等相关要求,无障碍设计可参照《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9.3 铺装及场地设计9.3.1 铺装场地面积、形式应根据总体设计的功能和布局确定。
按照集散、休憩、赏景、小型活动等不同需求,设计适宜的坡度、排水、铺装形式。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公园设计规范是指对城市公园建设和设计的要求和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满足市民的需求。
下面是一份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的简要说明。
1. 基础设施规划(1) 公园的基础设施应包括:道路、停车场、卫生间、供电、供水、排水系统等。
公园的设计和建设应与周边的城市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相协调。
(2) 道路和步道的布局应合理,方便游客进出,同时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等,设有无障碍通道。
2. 植被规划(1) 公园应设置合理的绿化景观,包括草坪、花坛、树木等。
植被的种植和配置应考虑到不同季节的景观效果,力求四季有景。
(2) 公园内的植物选择要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同时要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吸引鸟类等。
3. 公共设施规划(1) 公园内应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和休闲设施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座椅和休息区的设置要合理,方便游客休息和观景,并且要有防晒和遮雨设施。
(3) 公园内应配置垃圾箱和烟蒂回收器等设施,保持公园的整洁。
4. 环境保护规划(1) 公园内应设有废水处理设施,确保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2) 公园内的灯光设计要节能环保,避免过度照明和光污染。
5. 安全规划(1) 公园应设置围墙或栅栏,限制非法入侵,并保护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2) 公园内的道路、步道和游乐设施等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 公园应定期维护和检修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6. 文化和娱乐规划(1) 公园应设置文化广场、演出场所和展览馆等文化和娱乐设施,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和娱乐功能。
(2) 公园内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节目应注重市民的需求和参与度。
总之,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提供一个优质、安全、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同时保护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公园设计规范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公园道路规范
、公园道路的分类1 按使用功能分类护林防火、生产、游览环道:主要以车行为主,两侧或一侧可设人行道,以满足公园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园道路宽度4.5~8m公园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园环道。
滨河景观游道:主要以人行为主,必要时可通过环卫用小型垃圾运输车,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3m滨河游道。
景区林荫小道:主要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宽度2.5~3m,公园小型游览工具自行车等可以通过,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2m或1.5m公园人行小径。
2、按技术标准分类森林公园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干线、支线、人行道三类。
2.1 干线:为森林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
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
内部干线路基宽度一般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2 支线: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
支线路基宽度一般按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2.3 人行道: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
可根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道路。
人行道宽度一般按1.0~3.0进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公园设计规范2.1.1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2.1.2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2.1.3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2.1.4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2.1.5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2.1.6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公园道路规范
、公园道路的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类林防火、生产、游览环道:主要以车行为主,两侧或一侧可设人行道,以满足公园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园道路宽度4.5~8m公园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园环道。
河景观游道:主要以人行为主,必要时可通过环卫用小型垃圾运输车,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3m滨河游道。
区林荫小道:主要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宽度2.5~3m,公园小型游览工具自行车等可以通过,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2m 或1.5m公园人行小径。
1室内外的各种使用设施、游戏器械和设备应结构坚固、耐用,并避免构造上的硬棱角;尺度应与儿童的人体尺度相适应;造型、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条件和需要设置游戏的管理监护设施。
第7.6.5条游戏场地面一、场内园路应平整,路缘不得采用锐利的边石;二、地表高差应采用缓坡过渡,不宜采用山石和挡土墙;三、游戏器械下的场地地面宜采用耐磨、有柔性、不扬尘的材料铺装消防通道净宽应该不少于3.5米,并应保持畅通,因为消的宽度在2.5米左右,扑救大火时,还需要一定的操作面积,而且要留有回车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消防车道6.0.1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0m或总长度大于220.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6.0.2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0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6.0.3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0m。
6.0.4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6.0.5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6.0.6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
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公园道路规范
、公园道路的分类1 按使用功能分类护林防火、生产、游览环道:主要以车行为主,两侧或一侧可设人行道,以满足公园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园道路宽度4.5~8m公园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园环道。
滨河景观游道:主要以人行为主,必要时可通过环卫用小型垃圾运输车,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3m滨河游道。
景区林荫小道:主要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宽度2.5~3m,公园小型游览工具自行车等可以通过,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2m或1.5m公园人行小径。
2、按技术标准分类森林公园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干线、支线、人行道三类。
2.1 干线:为森林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
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
内部干线路基宽度一般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2 支线: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
支线路基宽度一般按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2.3 人行道: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
可根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道路。
人行道宽度一般按1.0~3.0进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公园设计规范2.1.1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2.1.2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2.1.3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2.1.4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2.1.5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2.1.6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公园道路场地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园道路场地的管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公园环境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公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园范围内的所有道路、广场、绿地等公共区域。
第三条公园道路场地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四)严格执法,文明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公园管理部门负责公园道路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和完善公园道路场地管理规定;(二)组织实施公园道路场地的维护和保养;(三)负责公园道路场地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四)负责公园道路场地的环境卫生管理;(五)负责公园道路场地的公共秩序维护;(六)负责公园道路场地的绿化管理和保护;(七)负责公园道路场地的设施设备维护和管理;(八)其他与公园道路场地管理相关的职责。
第五条公园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公园道路场地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公园保安、保洁、绿化等工作人员应按照本规定和相关岗位职责,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公园道路场地的安全、整洁和美观。
第三章道路通行管理第七条公园道路应保持畅通,禁止占用道路进行堆放物品、设置障碍物等行为。
第八条公园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应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逆行、超车、占用人行道等。
第九条公园内禁止驾驶无牌无证、报废、拼装、改装的车辆。
第十条公园内禁止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
第十一条公园内禁止机动车、非机动车在规定区域外停放。
第十二条公园管理部门应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标线,引导游客安全通行。
第四章公共秩序管理第十三条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二)损坏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三)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四)酗酒、赌博、卖淫嫖娼;(五)其他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
第十四条公园内禁止携带宠物进入,如有特殊需求,应事先向公园管理部门申请。
公园道路设计规范
公园道路设计规范公园道路设计规范一、概述公园道路是公园内部各个区域之间连接的交通线路,它对于公园的整体布局和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
因此,公园道路的设计规范应根据公园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合理设置道路宽度、标线、交通标志等内容,以确保公园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二、道路宽度1. 根据公园内部交通流量预估,确定道路宽度。
一般情况下,公园内的次干道和支路宽度应不小于6米,主干道宽度应不小于8米。
2. 道路两侧应保留足够的绿化带或人行道,以便行人通行和停靠。
三、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1. 道路标线应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包括中央实线、虚线、单向箭头等标线,以指示车辆和行人的行驶方向。
2. 交通标志应根据道路使用需求设置,包括速限、停车、转弯等标志,以提醒车辆和行人注意交通规则和安全。
四、交通设施1. 根据公园道路的交通流量和使用需求设置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等。
2. 交通设施应符合交通规则,并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五、景观设计1. 公园道路应融合公园的整体景观设计,以便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2. 设置合适的绿化带、景观灯光等,以提升道路的美观度和舒适性。
六、安全设施1. 道路两侧应设置护栏或石墩等设施,以避免车辆随意驶入草坪或花坛等非通行区域。
2. 设置合适的路灯,以保证夜间交通的安全性。
七、无障碍设计1. 公园道路应考虑无障碍通行的需求,设置坡道、斜坡等,以方便行动有障碍的人士通行。
2. 设计时应合理考虑路面平整度,以减少行人跌倒和摔伤的风险。
八、维护管理1. 公园道路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道路畅通和安全。
2. 当发现损坏或危险的区域时,应及时修复或提供明确的警示。
九、绿色环保1. 公园道路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2. 设置雨水花园、绿化带等,以提高道路的环保性。
结语公园道路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公园的交通安全和舒适性,它要考虑到道路宽度、标线、交通标志、交通设施、景观设计、安全设施、无障碍设计、维护管理和绿色环保等方面。
公园设计规范最新版
公园设计规范最新版公园设计规范最新版公园设计规范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公园环境,提高人们的休闲娱乐体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规范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下面是公园设计规范最新版的内容。
一、景观设计规范1. 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布局绿植,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保持自然景观的原始风貌。
2. 公园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特点,与周边建筑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3. 公园内的水体设计应注重整体布局和水质净化,同时设置适当的游泳区和娱乐设施。
二、功能区规划1. 公园内应合理规划各类功能区,如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各类功能区之间应有合适的联系和过渡,方便人们活动和游玩。
3. 公园内应设置足够的座椅、亭子、休息区等设施,供游客休息和观赏景色。
三、交通规划1. 公园周边应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和自行车停放点,便于游客的交通工具停放。
2. 公园内的道路和步道应畅通无阻,方便人们的出行和活动,同时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指示牌,提高安全性。
3. 公园内应设置公共交通站点,方便市民出行。
四、设施设备规范1. 公园内应设置适量的垃圾桶,以保持环境的整洁。
2. 公园内的厕所应设置足够的数量,并保持干净卫生,方便人们使用。
3. 公园内的游乐设施和运动器材应安全可靠,并定期维护检查。
五、环境保护规范1. 公园内禁止乱扔垃圾、乱刻乱画,保持环境整洁。
2. 公园内的动植物保护区应设置明确的标识和围栏,禁止人们随意进入,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3. 公园内的水体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治理,保持水质清洁。
六、安全管理规范1. 公园内应设置合适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2. 公园内的危险区域和陡坡坡道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3. 公园内的消防设备应齐全,并定期进行维护检查。
公园道路设计规范
公园道路设计规范公园道路设计规范公园道路是指在公园内部的道路系统,其设计规范需要考虑到公园的特殊性和功能需求。
下面是公园道路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1. 道路布局公园道路的布局应根据公园的整体规划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
主要道路应呈现环形或网状布局,以方便游人进出和游览。
次要道路则应与主要道路相连,形成完整的道路网络。
2. 道路宽度公园道路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和功能需求确定。
主要道路应宽敞平坦,能容纳较多的车辆和行人流量。
次要道路则可以较窄,主要用于行人和自行车交通。
3. 交通流量公园道路的交通流量通常较小,但是在特定的活动日或节假日,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流量。
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些变化,确保道路能够适应不同时间段的流量需求。
4. 道路标志公园道路的标志应与公园的整体风格和环境相协调。
标志应清晰可见,方便游客辨认和导航。
同时,还应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和指示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5. 行人通行公园道路通常会有较多的行人流量,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到行人的安全和便利。
道路两侧应设有人行道,人行道应宽敞平坦,便于行人通行。
同时,为了增加行人的安全性,还应设置过街设施,如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6. 自行车通行为了鼓励绿色出行,公园道路应为自行车通行留出足够的空间。
可以在道路旁设置自行车道,或者在道路上划设自行车车道。
自行车通行的道路应平坦,安全,并且与行人通行区域相分隔。
7. 绿化景观公园道路的绿化景观是其独特之处,应充分利用公园内的植被资源。
道路的两侧应种植树木和花草,形成绿树成荫的景观。
同时,还可以在沿线设置花坛或绿化带,增加道路的美观性。
8. 设施设置为了方便游客使用,公园道路应设置必要的设施,如路灯、座椅、垃圾桶等。
这些设施应布局合理,便于游客使用,并且与公园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9. 景点连通公园道路应能够方便地连接公园内的重要景点。
设计时应注意道路的布局和指引,确保游客能够方便地从一个景点到达另一个景点,同时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市政公园建设中的规范要求
市政公园建设中的规范要求市政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色空间,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市政公园的建设达到规范要求,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
本文将从设计规范、环境保护规范和管理规范三个方面来讨论市政公园建设中的规范要求。
一、设计规范市政公园的设计应当立足于人们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功能与美观的结合。
首先,公园的道路、设施和绿化应当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便于人们的使用。
其次,公园的设计应当充分融入周边环境,保留和强化现有的自然景观,并合理规划植被、水体和景观元素。
同时,公园的设计应当注重安全性,避免设计上的隐患,确保市民在公园内可以放心游玩。
二、环境保护规范市政公园建设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首先,在公园的建设中应当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减少砍伐和破坏自然栖息地的行为。
其次,公园的建设应当合理规划排水系统,避免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同时,对于公园内的植物选择和养护应当遵循生态植被规范,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植物,减少对水、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三、管理规范市政公园的管理应当遵循一系列的规范,确保公园能够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首先,公园的开放时间应当合理规划,保证市民能够充分利用公园资源。
其次,对于公园内的设施和绿化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公园内的设施不受损坏,绿化不失衰。
另外,公园的安全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需要配备专门的保安人员,确保市民在公园内的安全。
总结起来,市政公园建设中的规范要求包括设计规范、环境保护规范和管理规范。
市政公园的建设应当注重人们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合理利用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公园的管理也需要规范,保证公园能够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只有遵循这些规范要求,市政公园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道路的分类1 按使用功能分类护林防火、生产、游览环道:主要以车行为主,两侧或一侧可设人行道,以满足公园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园道路宽度4.5~8m公园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园环道。
滨河景观游道:主要以人行为主,必要时可通过环卫用小型垃圾运输车,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3m滨河游道。
景区林荫小道:主要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宽度2.5~3m,公园小型游览工具自行车等可以通过,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2m或1.5m公园人行小径。
2、按技术标准分类森林公园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干线、支线、人行道三类。
2.1 干线:为森林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
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
内部干线路基宽度一般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2 支线: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
支线路基宽度一般按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2.3 人行道: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
可根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道路。
人行道宽度一般按1.0~3.0进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公园设计规范2.1.1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2.1.2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2.1.3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2.1.4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2.1.5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2.1.6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2.1.7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内容和规模2.2.1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2.2.2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
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
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
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2.2.3 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2.2.4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
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
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
2.2.5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
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
全园面积宜大于2hm.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
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m。
2.2.6 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2.2.7 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
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设施、值班室、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线,也不得改变文物现状。
2.2.8 其他专类公园,应有名副其实的主题内容。
全园面积宜大于2hm.2.2.9 居住区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同事应照顾老人的游憩需求。
居住区公园陆地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hm之间。
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hm。
2.2.10 带状公园,应具有隔离、装饰接到和供短暂休憩的作用。
园内应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植物配置应考虑与省市环境的关系及园外行人、乘车人对公园外貌的观赏效果。
2.2.11 街旁游园,应以配置精美的园林植物为主,讲究街景的艺术效果并应设有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园内主要用地比例2.3.1 公园内部用地比例应根据公园类型和陆地面积确定。
其绿化、建筑、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的比例应符合表2.3.1的规定。
2.3.2 表2.3.1种123三项上限与4下限之和不足100%,剩余用地应供以下情况时用:一、一般情况增加绿化用地的面积或设置各种活动用的铺装场地、院落、棚架、花架、假山等构筑物;二、公园陆地形状或地貌出现特殊情况时园路及铺装场地的增值。
2.3.3 公园内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可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按表2.3.1规定值适当增大,但增值不得超过公园总面积的5%。
一、公园平面长宽比值大于3;二、公园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过50%;三、水体岸线总长度大于公园周边长度。
常规设施2.4.1 常规设施项目的设置,应符合表2.4.1的规定。
2.4.2公园内不得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赢利为目的的餐厅、旅馆和舞厅等建筑。
公园中方便游人使用的餐厅、小卖店等服务设施的规模英语游人容量相适应。
2.4.3 游人使用的厕所面积大于10hm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小于10hm者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1;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各厕所内的蹲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而同使用的厕所;公园宜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
2.4.4 公用的条凳、座椅、美人靠(包括一切游览建筑和构筑物中的在内)等,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1hm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量最低不得少于20,最高不得超过150。
分布应合理。
2.4.5 停车场和自行车存车处的位置应设于各游人出入口附近,不得占用出入口内外广场,其用地面积应根据公园性质和游人使用的交通工具确定。
2.4.6 园路、园桥、铺装场地、出入口及游览服务建筑周围的照明标准,可参照有关标准执行。
总体设计--------布局3.2.1公园的总体设计应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结合现状条件对功能或景区划分、景观构想、景点设置、出入口位置、竖向及地貌、园路系统、河湖水系、植物布局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规模、造型及各专业工程管线系统等做出综合设计。
3.2.2 功能或景区划分,应根据公园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色。
3.2.3 出入口的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要求,确定游人主次和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者,应确定其规模要求。
3.2.4 园路系统设计,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路线、分类分级和园桥、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
3.2.5 园路的路网密度,宜在200-380m/hm之间;动物园的路网密度宜在160-300m/之间。
3.2.6 主要园路应具有引导游览的作用,易于识别方向。
游人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做到明显、通畅、便于集散。
通行养护管理机械的园路宽度应与机具、车辆相适应。
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应有环行路或回车场地。
生产管理专用路不宜与主要游览路交叉。
3.2.7 河湖水系设计,应根据水源和现状地形等条件,确定园中河湖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水闸或水井、泵房的位置;各类水体的形状和使用要求。
游船水面应按船的类型提出水深要求和码头位置;游泳水面应划定不同水深的范围;观赏水面应确定各种水生植物范围和不同的水深要求。
3.2.8 全园的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园外的环境特征、园内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构想、防护功能要求和当地居民游赏习惯确定,应做到充分绿化和满足多种游憩及审美的要求。
3.2.9 建筑布局,应根据功能和景观要求及市政设施条件等,确定各类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空间关系,并提出平面形式和出入口位置。
3.2.10 公园管理设施及厕所等建筑物的位置,应隐蔽又方便使用。
3.2.11 需要采暖的各种建筑物或动物馆舍,宜采用集中供热。
3.2.12 公园内水电燃气等线路布置,不得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方便维修的要求。
电气、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垃圾存放场地及处理设施应设在隐蔽地带。
3.2.13 公园内不宜设置架空线路,必须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避开主要景点和游人密集活动区;二、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对计划新载的树木,应提出解决树木和架空线路矛盾的措施。
3.2.14 公园内景观最佳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竖向控制3.3.1 竖向控制应根据公园四周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和园内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提出主要景物的高程及对其周围地形的要求,地形标高还必须使用拟保留的现状物和地表水的排放。
3.3.2 竖向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山顶;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水底;驳岸顶部;园路主要转折点、交叉点和变坡点;主要建筑的底层和室外地坪;各出入口内外地面;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园内外佳景的相互因借观赏点的地面高程。
现状处理3.4.1 公园范围内的现状地形、水体、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地上或地下管线和工程设施,必须进行调查,做出评价,提出处理意见。
3.4.2 在保留的地下管线和工程设施附近进行各种工程或种植设计时,应提出对原有物的保护措施和施工要求。
3.4.3 园内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移植,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3.4.4 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成林地带外缘树树冠垂直投影以外0.5m所围合的范围;2、单株树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m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二、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三、保护范围内,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处于阴影下的高大物体和排泄危及古树名木的有害水气的设施;四、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神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3.4.5 原有健壮的乔木、灌木、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应保留利用。
载乔木附近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管线,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三的规定;二、在上款规定的距离内不得改变地表高程;三、不得造成积水。
3.4.6 有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保留并结合到公园景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