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ac478e312b3169a551a449.png)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学号、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2×12=24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kě)给.予(jí)悄.然(qiǎo)熠.熠闪光(yì)B.灰烬.(jìn)憎.恨(zēng)模.样(mó)铩.羽而归(shā)C.给.以(gěi)譬.如(pì)巷.道(hàng)衣.锦还乡(yī)D.静谧.(mì)脊.骨(jí)偌.大(ruò)情不自禁.(jīn)2.下列各组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文身势不两立金碧辉煌B.闪烁怪癖橘子州痴心枉想C.抹煞横副什刹海不屈不饶D.笔杆抉择岁月绸汗流夹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橘子州-洲痴心枉想-妄C横副-幅不屈不饶-挠D岁月绸-稠汗流夹背-浃,字形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形似音异字、音同形异字、音近形似字。
字形题的答题方式是先确定如果存在错别字应该是哪个,正确的应该如何去写,然后比较二者的差别,此题可根据读音法确定“枉”“幅”“饶”错误,可用形旁辨义法区分“州”和“洲”,“稠”和“绸”,洲从“氵”,是水上的陆地,“州”是行政设置,由此可知“州”错误;“稠”从“禾”,和粮食有关,“粘稠”形容多,“绸”从“丝”,和布匹有关,由此可知“绸”错误;“夹”和“浃”强行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是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无余。
B.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9cc012d5bbfd0a7856732e.png)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青荇.(xìng) 火钵.(bō) 忤.逆(wǔ) 模.样(mú)B溯.源(shuò) 遒.劲(qiú) 戮.没(lù) 拊.心(fŭ)C百舸.(gě) 颓圮.(pǐ) 忸.怩(niŭ) 戍.守(shù)D变徵.(zhǐ) 笙.箫(shēng) 遏.制(è) 偏袒.(tă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振怒金榜题名明火执仗识时务者为俊杰B寥廓泾渭分明和衷共济偷鸡不成蚀把米C长篙拈轻怕重风华正茂一年之季在于春D稼接轻歌曼舞惊世骇俗无事不登三宝殿3 下列一段话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18岁的周洋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不负众望,赢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比赛金牌。
心直口快的周洋不忘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之恩,对中央电视台记者说,拿了金牌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
她的回答受到中国体育官员于再清的批评: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
但网民们特别是年轻网民对于再清批评意见的指责却不绝如缕。
A. 不负众望B. 心直口快C. 含辛茹苦D. 不绝如缕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D.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论语》中充满温暖的、新鲜的、朴素的、身边一样的小故事。
,。
,。
这就是“子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021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1d770284ac850ac02422d.png)
2021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总分16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在________的大地上,油菜花铺满了百里长川,给人以金色的狂想,金色的震撼。
②刻薄的人也许会________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
③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________的断然压力。
A.苍茫敷陈商榷 B.苍莽敷陈商量C.苍莽敷衍商量 D.苍茫敷衍商榷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毛泽东的故乡韶山一直以优越的历史地位、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广泛受到不同年龄、不同肤色游客的关注。
B.自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莫言坦承,他的不少作品就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
C.实践证明,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要靠孩子引导自己的父母来认识和接受那些自己希望父母接受的新观点。
D.“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在南京大学礼堂开幕,舒婷、潘洗尘等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的诗人会聚一堂,展开对话。
3.根据语意,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儿童、青少年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想要认识这个世界,想要知道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在现今的文化中,教育的结果经常是消除个体的自发性②可从他们一开始受教育,大人们给他们灌输的是种种根本不属于“他的”感觉③我们很容易看到,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儿童、青少年的思想是如何被“修理”的④于是,作为个体的年轻人越来越强烈地感到,他必须废弃他的想法,以便在成人社会中获得自保⑤这使许多人背上了人生的枷锁,一辈子都无法自信地生活⑥那些不能适得其用的志趣,不仅被他人忽视,甚至时常连他们自己也意识不到了A.②③⑥①④⑤B.②①③④⑥⑤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③④②⑥⑤4.口语交际中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答案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8b7f5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1.png)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高一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答案 A解析B项强加因果。
C项原文是“最浅显的语言”。
D项原文是“来源于又外在于”“活跃于又隐形于”。
2.答案 B解析原文是“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
3.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
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可以做出判断。
4.答案①通过白居易诗歌创作说明诗歌大众化的前提是“但伤民病痛”。
②说明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追求,因而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
5.答案因为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①新诗不成熟,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②新诗没有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③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④新诗与朗诵与音乐脱节,难以传播;⑤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 分)【答案】6.D【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
A项,错在“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这个地方。
从原文“牛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
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表明牛掌柜是一个有乐观、且有主见的人,不会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
B项,错在“牛掌柜不以为意”这个地方。
从原文“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说明不是对生意冷清不以为意。
C项,错在“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备方是正道”这个地方。
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并不意味着这些菜馆的德才都不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那个道士留给牛掌柜的方子很关键。
2020年10月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答案解析
![2020年10月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2bc79fbd64783e08122b3a.png)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解析2020年10月1.【答案】B【解析】A.“购买奇葩祭品”不在“陈规陋习”的范围。
C.不能从前面的条件中推出“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的结论。
D.“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源”绝对化。
2.【答案】B【解析】“其心必不诚”过于武断。
3.【答案】A【解析】材料二论述的是“清明需要更多‘绿色”’,本项能体现这一论点。
B.侧重于传承清明节的传统文化。
C.侧重于祭奠先烈和英雄的意义。
D.侧重于清明祭祀的作用。
4.【答案】①论证结构: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篇提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清”和“明”,然后从“祭奠情感”“祭奠方式”“祭奠仪式”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总结指出“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②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每点2分)5.【答案】①绿色低碳:网上祭奠避开集中出行、焚烧冥币等,有利于健康和环保。
②简朴节约:网上祭奠不用购买祭奠用品,避免铺张奢靡,有利于节约。
③弘扬新风:规避陈规陋习,有利于文明祭奠。
④升华情怀:可以凝聚和升华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6. [答案] C,“表现了父亲命运的坎坷”错,应为父亲对祖国的忠诚。
7. [答案] D,本文语言无雄浑大气的特点。
8. [答案]①突出了主人公形象:坚定执着、默默奉献的母亲,从侧面突出父亲作为一名守岛战士的执着坚强以及对祖国忠贞不渝;12。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d1f98077232f60dccca18f.png)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学好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B.年近八旬的中科院院士毛江森已回忆不起一件完整的“家庭事件”,但是提起人们闻之色变的病毒却如数家珍....,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麻疹病毒、甲肝和乙肝病毒……这一系列“魔鬼”曾使无数家庭陷入痛苦和困顿。
C.展望未来,印度将不得不在美国和伊朗——一个“不可或缺的朋友”、一个“难以割舍的伙伴”之间做出平衡。
如此高难的动作,即便对于长袖善...舞.的外交高手而言,也会像走钢丝一样,稍有闪失就会面临灾难。
D.网络“黑段子”在网民的手上、嘴里,一传十,十传百,循环往复....,不久就成了“天下皆知”。
有些人还乐此不疲,好像自己转发的黑段子越多,就越显示自己见多识广似的。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经典文本中往往寄托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深入研读可以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思维方式,养成个性化的表达习惯。
B.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C.我国劳动法虽然明确了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没有执行的具体办法,缺乏明确可操作的依据,在实施中经常被打折扣。
D.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北京以宽广的胸怀和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雍容大度的精神境界。
3.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②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提高③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④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⑤因此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A.①④⑥⑤②③ B.②⑥①④⑤③C.④⑥②①⑤③ D.⑥⑤④③②①4.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最新整理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考语文一调试卷和答案解析
![最新整理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考语文一调试卷和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a696c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8.png)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中考语文一调试卷1. 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1),客舍青青柳色新。
(1) 三万里河东入海,。
(2) 为篱下黄花开遍,。
(3) 《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4) 学校要设计一张以“思乡怀人”为主题的海报,你在海报上题写两句连续的古诗是,。
2. 根据语境作答。
写春天,纯白的宣纸略嫌浅露了些。
写满宣纸的春天应该泛着淡淡的黄,有着岁月的痕迹。
上面套印着深浅浓淡的花色,或数笔淡线浅描,或大团浓妍满纸。
春天,不惧简淡,也不怕繁妍,是能承zài ()得起这些的。
一纸春天,该是诗和词。
春天,是无法用诗和词赞美和写尽的季节。
可是,也只有诗和词能摹写春天情状的一二。
我们在诗和词里yǒng ()叹春天,春天也在那些A的简单里嘲笑我们,可我们依然会B。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承zàiyǒng 叹(2) 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三言两语轻声细语乐此不疲心不在焉(3) 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4) 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喜爱春天的人,都应该喜爱那一片纸上点染的春天。
②也只有宣纸,才可以承载春天的诸般色彩,百般变幻。
③一纸春天,应该是写在宣纸上的。
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变色龙》一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有《万尼亚舅舅》等。
B. 《狼》一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中“志”的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南岸,“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犬子”是谦辞,“高见”是敬辞。
D. 杜牧在《赠别》一诗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2cb47fdd3383c4ba4cd225.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并非说所有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会▲,笑只不过是调整情绪的一种方法。
⑵不要逃避和▲,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应担负的责任,我们不应该逃避,更不应该畏惧。
⑶诚实守信、▲历来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A.烟消云散推脱一诺千金B.涣然冰释推脱一言九鼎C.涣然冰释推托一诺千金D.烟消云散推托一言九鼎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受到蒙蔽甚至伤害。
B.初唐诗歌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唐代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C.《唐诗宋词选读》这本书选配了几十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实用文档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无论是出国旅行还是出国淘金的中国公民,都要了解目的地国家的安全局势,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各类安全风险,保护自身安全。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
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
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这才是希望之民族,这才是强大之国度。
如此,▲,▲,▲。
如此,▲,▲,▲。
令人欣慰的是,思想的光芒正在重生,行动的理性正在重生。
①让实践的理性改变现实②百家争鸣③齐头并进④才能智者蜂起⑤让思想的光芒肆意照射⑥才能勇者辈出A.④③⑤⑥②①B.⑥③①④②⑤C.④②⑤⑥③①D.⑥②①④③⑤4.右图是清代名臣张之洞游赤壁时为东坡祠撰写的联语,上下联各缺两句,请依据文意与对联组成原则,选出甲、乙、丙、丁依序最适合填入的选项(3分)(▲)甲、试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乙、若只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5.根据下面材料,概括雾与霾的相同点。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一)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一)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1db858ce2f0066f533229a.png)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一)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B .假.舆马者 假:借助 C .是故圣益.圣 益:更加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及:比较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尝终日而.思矣 而.耻学于师 B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则群聚而笑之. 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于.其身也 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吾未见其.明也 3.下面四句话都出自清代学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其中是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句的注解是 A .以喻修身在假于学。
B .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
C .言立功在于不舍。
D .诚积力则能入于学。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B.《荀子》留存有二十卷,为荀子一人所著,其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
C.“说”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D.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摒弃六朝以来浮靡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5.汉语中有很多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取义各不相同,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距离极近”之义的是A.意识到日本是肘腋..之患后,中国只能寻找另一个合作对象。
B.这件事进行到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
C.他上任伊始,便凭借高明的手腕..平息了公司内部的纷争。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 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 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f044e6f111f18582d05a1f.png)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A.目眦峥嵘竟自由挥斥方遒B.愁怅笙箫沧海一粟书生意气C.翱翔彷徨风华正茂咎由自取D.漫溯压韵鱼翔潜底秦晋之好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十几年来,他风风雨雨地奔波,所做的就是把山里的特产担到外面卖,把山外老百姓需要的日用品买回来。
B.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力度不断加大,最近北京多所著名大学在郑州设置考点选拔生源,以期发现优秀创新人才。
C.李青坦言,工作繁忙压力大,已经有很长时间忽略了与家人的沟通,尤其对孩子的关心和学习重视不够。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天然气,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能源。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漫.江(màn)沉淀.(diàn) 峥嵘..(zhēng róng) 载.歌载.舞(zǎi)B. 雨巷.(xiàng)方遒.(yóu) 忸怩..(niǔ ní) 残羹.冷炙C. 瞋.目(chēn)百舸. (gě) 惆怅..( chóu chàng) 溘.然长逝(k è)D. 颓圮. (qǐ) 凌侮. (wǔ) 彷徨..(páng huáng) 栉.风沐雨(zh ì)4.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气死风灯、走马灯纷纷亮起,街市上灯火阑珊....,游人如织,夜幕下的都市美艳绝伦。
B.美国大片《蜘蛛侠》将在京上映,电影爱好者趋之若鹜....。
C.农民们在党的好政策下逐渐富裕起来,他们家里的各种电器也多得汗牛..充栋..。
D.新赛季,迈阿密热火队“三巨头”的雄厚实力令其他NBA球队的球员难以望其项背....。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_____________;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76265b8767f5acfa0c7cd6e.png)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物理+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物理+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0c61a58bd63186bdebbc2f.png)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物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2月7日晚8时36分,装载5.18t医疗防护物资的汽车从徐州出发,历时15h、行程1125km、跨越3个省份、途径15个地市和30个卡口站点后,顺利抵达武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时36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1125km指的是路程C.装载防护物质时汽车可看成质点D.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5km/h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大,则其速度一定越来越大B.若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则此刻它的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加速度的方向总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D.作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加速度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则物体速度一定在变小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4.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C.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无法产生力的作用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受到力的作用5.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x>0,a>0,s>0,从某时刻把加速度均匀减小,则A.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位移逐渐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时,质点静止D.位移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时,位移最大6.一个苹果从树上无初速度地自由下落,将苹果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取向下为正方向。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https://img.taocdn.com/s3/m/37add6c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7.png)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第一次学情调研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
”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
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
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
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
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
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
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
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
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吕进《新诗的“变”与“常”》)材料二: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从新诗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论中。
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平民化还是贵族化。
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
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三别”,也有《北征》。
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烛》;写过小众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写过大众化的《元日祝福》。
朦胧诗似乎是小众的,但是诸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类的名句却得到广泛流传。
当然,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
另外,在一些诗人那里,主要审美倾向还会发生变化。
诗终究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此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
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发生战争、革命、灾难的年代,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
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和平、和谐、安定的年代,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
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但是,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
大众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
不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
李贺、李商隐生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
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
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
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
“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恨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
白居易的诗广布民间,传入深宫,当时凡乡校、佛寺、通旅、行舟之中,到处题有白诗,有些歌伎因能诵《长恨歌》而“增价”。
元稹为《白氏长庆集》写的序言里有这样的叙述:“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新乐府用口语,但徒有乐府之名,实际和音乐没有多少干系,而柳永的词却充分运用音乐作为传播手段。
他熟悉坊曲,和歌伶乐伎合作,使词插上音乐的翅膀。
叶梦得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新诗拥有唐诗宋词时代没有的现代传播手段,像诗的网络生存,就是古人远远不具备的条件。
但是,新诗实际上很小众。
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
一、年轻的新诗不成熟,甚至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诗人难写,读者难记,没有像唐诗宋词那样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二、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也不来自音乐,主要借助默读,与朗诵尤其与音乐的脱节成为传播的大难题,把声音还给诗歌乃当务之急;三、和白居易的“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不一样,当下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
高尔基有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新诗都需不断继承创新,在多样化格局中努力争取传播的大众化效应。
(吕进《诗歌的大众与小众》)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常”。
C.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清晰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
D.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隐形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外在于现代诗歌当中。
2.下列对这两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的诗人生前知音少,如李贺、李商隐等,但不影响其诗作因隔世效应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即大众化。
B.只要是中国人,都能背出几首唐诗宋词,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
C.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D.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
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面的诗句不属于大众化的一项是(3分)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4.材料二第五段例举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实践有什么作用?(4分)5.现代传播手段远比古代先进快捷得多,为什么作者却说“新诗实际上很小众”?(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珍珠翡翠白玉汤蔡兴荣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
珍珠食铺,开了近十年,生意和小溪里的水一样,平平淡淡。
牛掌柜出身贫穷,人善良,开了食铺,常常想起小时候搜肠刮肚,四处找食的日子。
开张之日,牛掌柜就定了一个规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
这可是衢州城独一家的事。
新食铺开张,客人多,僧道、艺人、乞丐免费吃的也多,只能赚一点儿辛苦钱了。
牛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
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
人都是有良心要脸面的,绝大多数免费吃饭的人都是偶尔路过来应个急,也有断断续续来的,唯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
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了声响,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
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杯。
道人须发飘飘,眉毛花白,无论别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提。
牛掌柜从来不多问。
一年后,道人忽然来和牛掌柜辞别,说要云游去了。
牛掌柜有一点儿意外:“是我有招待不周吗?”道人抚着掌柜的背,哈哈大笑:“我观察一年了,你生意不好,做善事却从不间断,心地纯厚,内外如一,你是真善人哪!”一周后,珍珠食铺推出新珍珠翡翠白玉汤。
名声很快传出来,新客加老客,队就排到了街上。
食客的队伍招引了外地人品尝,珍珠食铺成了全城最旺的食铺。
一个青瓷的圆盘,豆腐如白玉柔和,菠菜翠绿如扇状铺开,白米如珍珠圆润飘浮,中间是菠菜的红根,做成昂立的孔雀来,整个造型就像孔雀开屏。
白绿红三色,清清爽爽,赏心悦目。
这道菜,豆腐细腻润滑,菠菜清脆爽口,最绝的是鲜,如琼浆玉汁,品尝之后无法忘怀。
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
一个官吏的母亲,眼睛香花,第一次吃这道菜,赞不绝口,之后每周都要来两次。
一个月下来,老太太的眼睛竟然明亮了,她四处传颂。
一位有文化的老者,多年的老寒腿,走路不利索,每周必吃,拐杖竟然丢开了,欢天喜地。
其他病痛减轻者等更是不计其数,食铺门庭若市。
城里人在传颂珍珠翡翠白玉汤,也在传颂牛掌柜的美德。
牛掌柜雇了两个伙计,旺财和来福。
旺财聪明伶俐,嘴甜,会来事儿。
来福老实憨厚,做人规矩。
牛掌柜的女儿叫珍珠,年方二十,长得俊美异常,肤细如脂,笑起来,眼睛像一汪清泉,透人心底。
两个伙计都喜欢珍珠,暗暗省下工钱,买了好东西送珍珠。
珍珠不谙世事,对谁都很好,天天开心得像个小孩儿似的,四处蹦蹦跳跳。
珍珠食铺的这道菜,外面的菜馆纷纷跟着推,可怎么也做不出牛掌柜的味道,众人皆觉得是个谜。
这道菜的秘方,藏在牛掌柜的手里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