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文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诗中写的是张继夜泊枫桥的情景。
枫桥即今江苏省常熟市枫桥。
唐代的枫桥,因其美丽的风光而有“江南第一桥”的美誉。
文章描绘了夜晚枫桥的景色,以及诗人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枫桥夜泊》中的枫桥位于哪个地方?2. 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什么意境?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 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 枫桥位于江苏省常熟市。
2. “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寂静的夜晚中,诗人通过钟声传递出自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表达了要想有清澈的水,必须有源头不断地涌出活水的意思。
4. 诗中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让金钱成为空虚的象征。
2022-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网络修真小说之中,常常有今不胜古的时代感慨——古代仙器法宝的价值和内涵力量,往往超过较近的时代;可对于网络文学本身参讲,却是古不胜今。
现在再看看十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是三四年前的作品,都会感到哪怕作者在文笔、内涵、火候等方面的深厚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现在顶级的网络小说创作者,可在创作的类型和形式上,却已经只能用“时代的眼泪"这个词汇来形容了。
随着2012年以来“超级IP时代”的到来,得益于文娱行业的深度介入,网络文学发展演化的速度,像是按下了一个十倍的加速按钮一样,我们完全可以说,现在的中国网络小说正处于它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有挑战的时代,或许可以用“白金时代”这个对网络小说创作者来说比较熟悉的词语来命名。
新的时代力量和平台力量,将不同领域的文学资源重新聚合了起来,并通过一种最符合市场经济的结构,形成了一种像山洪一样裹挟一切的强大合力。
在这种时代力量下,文学资源的重新聚合,正在达到甚至超过近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那种超强生命力,甚至攀越并“超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典小说时代——获得比明清时代更高维、更多场景的孕育文学生命之力。
话说回来,明代通俗小说的兴盛与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有重要关系;民国时期现代文学的普及与发展,也同现代工业条件下印刷出版业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这种时代和平台的变革,是文学形态本身创新的一大主要推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变革力量和出版行业环境的整体变化,同样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石昌渝先生曾经评论说:“中国书籍形制,从甲骨、钟鼎、竹简到丝帛,都不可能、也不屑于承载供人们消遣的俚俗的白话小说。
它们的材料和书写成本都太昂贵……只有在印刷术发明之后,而且是在印刷业发展到商品化程度较高、一般出版物可以为社会有闲阶层购买而出版者又有利可图的时候,白话小说的写作和出版才能成为一种文化产业。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
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
相比之下。
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
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
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
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
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
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文学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1~3题。
材料一: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在教化中让人心生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
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
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
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
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
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
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
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
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
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
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
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
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
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礼治是传统社会的规则,法治是现代社会的规范,新时代也提出了“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由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乐府”而来的。
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
汉代乐府机关,是汉武帝刘彻时开始设立的。
《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汉代以后,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未见记载有采集民间诗歌的事。
只是两汉时代的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演唱,这对于汉乐府诗歌无疑起了保存和流传的作用。
至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纵情声乐,所设的乐府机关又开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传在当时南北朝的民歌,又被保存不少,仅南朝乐府诗流传下来的就有四五百篇,不仅数量多,而且与汉代的乐府诗也有不同的特色。
两汉、南北朝乐府诗的来源,并不仅是民间作品,但乐府中的民间歌辞,无疑是乐府诗的精华。
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或“乐府体诗”主要是指两汉和南北朝的乐府作品,但从后来的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体诗的范围,则是包括历代作家仿制乐府的作品在内的。
这种仿作的作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创作新辞,还是入乐的;(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而只是沿用乐府旧题,仿效旧日乐府的艺术特色来写作的,实际上已不入乐;(三)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旧日乐府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某些形式特点,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也是不入乐的。
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末建安时代开始的。
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模仿两汉乐府民间歌辞来写作乐府体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依汉乐府的旧曲创作出来的新辞,但大部分则是只沿用乐府旧题,属于不再入乐的作品。
从这以后,文人创作的“乐府诗”,虽称为“乐府体”,但与音乐实际却没有关系了。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6)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一、(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袅娜.(nuó) 畸.形(qī) 脉.脉含情(mài)B.吞噬.(shì)凋.谢(diāo) 未雨绸缪.(móu)C.数.落(shǚ) 惬.意(qiè)不屑.一顾(xiāo)D.嗔.怒(zhēn) 蜷.缩(quán)刚愎.自用(f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消受斑驳悠远以逸待劳B.颓费萧索喇叭梳梳落落C.泓扬骄弱点缀愰然大悟D.凝滑黯淡沾污慢不经心3.在下列句子中分别选出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3分)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⑵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
A.⑴泻浮⑵甚至浅尝辄止B.⑴淌升⑵甚至蜻蜓点水C.⑴泻升⑵比如蜻蜓点水D.⑴照浮⑵比如浅尝辄止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宫廷乐歌)、雅(祭祀乐歌)、颂(民间歌谣)。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三闾大夫。
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涉江采芙蓉”就出自其中。
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8格填空)(8分)(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2)亦亦余心之所善兮,。
(3)周公吐哺,。
(4)羁鸟恋旧林,。
(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余音袅袅,。
(6)夫夷以近,;险以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我的母亲》作者是 ,原名舒庆春。
2、当代作家李乐薇的 ,寄托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3、___ 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4、《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 的作品。
5、 水生嫂是《 》中的人物。
6、《卖白菜》的作者是2012年世界文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中国当代作家____________。
7、宋代的朱熹把《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8、静女其姝, 。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
”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10、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 、环境。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租赁.(l ìn ) 债券.(ju àn ) 帷.幕(w éi ) 佳肴.(y áo ) B.玫瑰.(gu ī) 账簿.(b ù) 亲昵.(n ì ) 誊.写(t éng ) C.契约.(q ì) 裙褶.(zh é) 请柬.(ji ǎn ) 惊骇.(h ài ) D.惆.怅(ch óu ) 赝.品(y īng ) 寒伧.(chen ) 奢.华(sh ē)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绞脸 渣滓 撑持 刮痧 侯车B .飘渺 请柬 忖度 嘱咐 摇橹C .城隅 侥幸 针灸 贮藏 蹉坨D .紫绡 袅娜 踱步 凫水 苍宆 3、下列句子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纪传体散文集,共二十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C.《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戍边士兵在离乡出征对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它的抒情基调是凄凉、忧伤,语调低沉,语速缓慢。
D.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4、下列句子中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三个是好朋友,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
B.张明在学习中很讲究方法,常常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C.运动会上体育委员急功近利,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
D.我与他只是萍水相逢,没想到危难之际他能舍生相救。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 高考失败,小洋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的等待。
6、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借代专业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号B.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拟人C.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拟物D.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反语7、下列句中的方框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是()①小屋的出现,________了山的寂寞。
②每个晚上,山下亮起________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________的灯光。
③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________,一片宁谧。
A.打破闪烁疏落安静B.点破闪烁稀疏安静C.点破灿烂疏落柔静D.打破灿烂稀疏柔静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B、岂不日戒?玁狁孔棘!C、唯求则非邦也与?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B、左右欲刃相如。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0、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一次,我跑了四个国家、好几十个城市,做了好多次报告。
B、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C、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D、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三、现代文阅读。
(一)(每小题2分,共10分)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
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__,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
她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还有呢。
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
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
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1.上文选自法国作家的短篇小说。
(2分)2.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2分)A.手忙脚乱B.心中无数C.瞻前顾后D.犹豫不决3.选文所使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2分)A.行动描写B.行动和语言描写C.语言和肖像描写D.肖像和心理描写4.下列对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2分)A.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B.贪婪→挑剔→意外→焦急→狂热C.慎重而犹豫→高兴→迟疑焦急→狂喜而得意D.犹豫不决→意外→焦急→得意5.下列对路瓦栽夫人“双手拿着项链发抖”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2分)A.她为自己能够借到这样诚心如意的项链而兴奋得发抖。
B.她为自己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而兴奋得发抖。
C.她为自己带上它如此漂亮而激动得发抖。
D.她为急于用它打扮自己又担心不能如愿而激动得发抖。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9分)。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本诗的作者是当代女诗人,属于诗派。
(2分)2、本诗表达诗人主旨的句子是。
(1分)3、诗人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①②③(3分)4、“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在修辞上属于。
(1分)5、该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其中橡树的“铜枝铁干”象征,木棉的“红硕的花朵”象征。
(2分)四、文言文阅读(共21分)(一)(每小题2分,共10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本文段的作者是,中心论点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明亮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省:反省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3、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金就砺则利。
C、虽有槁暴。
D、君子生非异也。
4、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A、学不可以已。
B、顺风而呼。
C、非能水也。
D、吾尝跂而望矣。
5、下列选项中对“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下来没有什么特别,善于利用物品罢了。
B、君子生下来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善于利用外物罢了。
C、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D、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物品罢了。
(二)(共11分)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本文选自 ,这是 和他的四个学生畅谈理想的散文。
(2分)2、解释加横线的词语:(2分)①摄乎大国之间 ②且知方也 ③以俟君子 ④舍瑟而作 3、给加点的词注音:(1分)①饥馑. ②夫子哂.之 4、下列句子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则请立太子为王 D 秦王为赵王击缻 5、指出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2分) ①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②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共30分)岁月的流逝,带给我们每一个人一份礼物。
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是礼物,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也是礼物……这些礼物,无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 2.文章中不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3.除诗歌外,其它体裁不限。
XXXX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答案卷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座号得分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2、 3、___ ___4、 5、《 》 6、____________。
7、《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