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治疗
家庭暴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报告
家庭暴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报告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温床,应该是一个充满安全、温暖与关爱的地方。
然而,一些家庭却成为了心理健康难以逃离的囹圄。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中发生的,一位成员对另一位或多位成员造成身体、性或心理伤害的行为。
本报告将探讨家庭暴力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影响家庭暴力对受害者心理健康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家庭暴力会导致受害者出现心理创伤。
持续的暴力行为可以破坏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
其次,受害者可能出现自责和愧疚的情绪。
他们常常会感到自己是家庭暴力的“罪魁祸首”,对暴力行为负有过度的内疚感。
第三,家庭暴力也会降低受害者的社交能力。
他们可能因为害怕被他人知道自己的遭遇而回避社交,导致孤立和孤独感。
二、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长期不可逆转的影响。
首先,暴力环境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发展。
暴力家庭中的孩子常常表现出愤怒、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并可能对他人展示攻击性行为。
其次,身为目击者的儿童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如噩梦、回忆或回避相关的触发因素。
第三,儿童也可能在学业上受到负面影响。
家庭暴力会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和精力,使他们无法集中学习,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三、家庭暴力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家庭暴力破坏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整个家庭运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首先,受害者被迫与行为施暴者保持一种有害的关系。
这种紧张和敌对的环境不利于健康和平的家庭发展。
其次,家庭暴力会破坏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亲密感,导致家庭关系的疏远。
第三,暴力事件的频发可能导致其他家庭成员的焦虑和紧张情绪,甚至引发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互相责怪。
四、解决家庭暴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方案解决家庭暴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需要多方面的干预策略。
首先,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为受害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和法律帮助。
其次,教育社会大众了解家庭暴力的危害,并提供培训课程,增强人们面对和抵制暴力行为的能力。
家暴情况总结报告
家暴情况总结报告一、概述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本文总结了已知的家暴情况,并提出了应对家暴问题的一些建议。
二、家暴的定义和形式家庭暴力,又称家暴,是指在家庭环境中一个家庭成员使用实际或潜在的暴力手段对另一位家庭成员进行虐待或控制的行为。
常见的家暴形式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暴力以及性暴力等。
三、家暴调查结果一项针对家庭暴力的调查显示,近80%的受访者曾遭受过家庭暴力,其中女性受害者占绝大多数。
在这些受害者中,有不少人遭受了多年的长期虐待。
家庭暴力的威胁不仅局限于受害者本人,对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和谐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孩子是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另一大群体,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往往容易受到创伤,并且将来可能会成为家暴的施暴者或受害者。
四、家暴的原因分析家庭暴力的原因十分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心理因素主要指施暴者的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卑感等;家庭因素包括家庭关系破裂、婚姻不和等;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存在着性别不平等和家庭暴力文化的传承。
此外,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理不当也导致了一些案件的持续发生。
一些受害者因为在家庭、社区甚至是警方面前无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害怕寻求帮助或者害怕揭露真相。
五、应对家暴的策略针对家庭暴力问题,社会以及相关部门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加以解决。
以下是一些建议:1.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严格打击和制裁,并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保护和救助措施。
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家庭暴力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大众的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并鼓励受害者勇敢地说出来并争取帮助。
3.建立支持机构和服务网络:建立专门的咨询热线、庇护所等机构,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家庭暴力服务网络。
4.建立综合防治机制: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家庭暴力防治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形成立体化、系统化的防治工作。
家庭暴力的心理学分析
家庭暴力的心理学分析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中,一个成员对另一个成员进行身体、心理、性或经济上的虐待或威胁行为。
这种行为会对受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和心理压力。
下面是对家庭暴力心理学的一些分析。
1.权力与控制:家庭暴力往往涉及权力与控制问题。
加害者往往试图通过施加暴力来掌控受害者,并迫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种控制的手段可以是恐吓、胁迫、威胁或智力上的操控。
加害者试图通过这些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望,保持对受害者的统治地位。
2.自尊和尊严的剥夺:家庭暴力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自尊和尊严。
加害者经常对受害者进行贬低、侮辱和羞辱的行为,使其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否定,进而削弱自尊心。
受害者可能开始相信他们配不上尊重和尊严,从而渐渐失去对自己的自信和自主权。
3.心理创伤:家庭暴力对受害者造成持久的心理创伤。
这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抑郁、焦虑、自杀倾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
加害者的暴力行为使受害者感到极度恐惧和无助,同时也削弱了他们的内在力量和抵抗能力。
4.周期性和累积性:家庭暴力往往呈周期性出现,并逐渐升级。
开始时,加害者可能对受害者进行辱骂或轻微的身体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暴力行为会逐渐加剧,并可能演变成更严重的身体伤害。
这种周期性和累积性的特征使受害者陷入一种循环中,很难脱离暴力的恶性循环。
5.子女的影响:家庭暴力对子女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问题。
子女在见证家庭暴力时会产生恐惧、无助和焦虑感。
他们可能在心理上受到创伤,并模仿此类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加害者或受害者。
此外,这种环境对他们的情绪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6.女性暴力受害者心理特点:尽管男性在家庭暴力中也可能成为受害者,但女性是最常见的受害者群体。
女性暴力受害者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比如低自尊、缺乏自信、对未来感到恐惧等。
她们可能不敢寻求帮助,害怕暴力升级或后果更加严重,进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总结起来,家庭暴力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受害者本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家庭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家暴背后的心理因素
家暴背后的心理因素家庭是一个人最为亲密的社交环境之一,然而,一些家庭却成为了施暴者和受害者的戏剧性战场。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也对整个家庭产生消极影响。
了解家暴背后的心理因素是理解其根源和解决之道的重要一步。
1. 施暴者心理家暴的主要施暴者往往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
一方面,他们表现出控制欲、威权主义和压迫性的行为。
暴力行为给予他们一种虚幻的权威感和自尊心的满足。
此外,他们通常具有低自尊、缺乏自信和危机感,通过施暴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和挫折感。
2. 受害者心理被家暴者的心理状态往往受到长期施暴的影响。
受害者往往感到无助、恐惧和羞耻,他们对家庭暴力产生一种内疚感,认为自己应该承受这种痛苦。
他们也可能在情感上对施暴者产生依赖,因为这成为他们唯一的情感依靠。
3. 父母角色与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暴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往往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冲突解决技巧,无法有效地处理问题。
父母角色的不当行使不仅会令家庭关系恶化,也会对子女产生伤害。
对于施暴者来说,他们可能觉得通过施暴来获得子女的服从和控制。
4.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家庭暴力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某些社会文化背景下,男性主义和家长权威的观念根深蒂固,这可能导致男性对女性和儿童的施暴行为。
此外,社会对家庭暴力的歧视和对受害者的不支持也会加剧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和沉默。
5. 心理健康问题施暴者和受害者往往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施暴者可能有着未被解决的心理问题,如暴力倾向、嗜虐情结等。
受害者在经历长期的家庭暴力后,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
家暴背后的心理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解决。
只有通过改变社会观念、提供心理咨询和庇护等全方位的支持措施,我们才能够帮助受害者摆脱困境,阻断家庭暴力的恶性循环。
家庭暴力的心理学分析
家庭暴力的心理学分析家庭暴力是一种在家庭中发生的针对伴侣或子女的身体、心理、经济或性行为的恶性行为。
它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创伤,还会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暴力中,伴侣或亲属之间的情感、权力和控制问题往往是暴力行为的根源。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家庭暴力,并探讨如何有效地缓解其影响。
1. 对施暴者的心理分析施暴者的心理往往包含控制、支配和报复的需求。
施暴者可能是具有依赖性格、崇拜欲望和缺乏责任感的人,他们需要通过施暴行为感到自己的力量和控制力。
施暴者还经常表现出攻击性、冷漠和自私的行为。
施暴者往往拥有攻击性和负面情绪的短暂冲动。
这些情感和冲动存在于无意识中,可能源于童年经历中的创伤或者受过虐待。
施暴者的缺陷家庭环境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进而用暴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受害者的心理分析受害者在家庭暴力中经常受到并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和心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通常感到无助、孤独、自卑、恐惧、愤怒和自责。
与暴力施加者的攻击性、不尊重和冷漠相比,受害者更加积极回应,希望和平和安全,但通常无法独自解决问题。
受害者常常会出现情感和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抑郁和焦虑。
也有人在长期的家庭暴力行为中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
愈合这些伤害需要表现出能有效解决问题、适应性高、具有情感表达和心理制衡等因素的个体。
3. 家庭暴力治疗方法治疗家庭暴力需要一个全面的方法,包括运用心理治疗方法来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探索他们的情绪生长和行为支持机制。
家庭暴力治疗的第一步是接受,首先,受害者和施暴者必须认识到他们的问题,并希望解决这些问题。
未能识别家庭暴力的情况可能会给受害者带来长期的伤害和恶果。
治疗过程通常需要专业心理治疗的参与,以教育受害者和施暴者如何发现、控制和处理情感。
受害者还可以从支持小组、治疗小组等同样的治疗形式中获得帮助。
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情况的调查报告
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情况的调查报告受家庭暴力行为是对女性人格尊严、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权利的粗暴侵犯与践踏,也是对女性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严重损害和摧残。
自开通12338热线以来,丹阳市妇联共接到各类妇女来访、来信、来电198起,其中自述遭受家庭暴力的56起,占28%,遭受严重家庭暴力(构成轻微伤及以上情形)的3起。
家庭暴力不仅给女性自身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危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折射出了女性当下整体的生存状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遏制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分析1.家庭暴力多存在于“四低”的家庭成员中,即施暴者和受害人的年龄较低,经济收入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就业层次较低。
如:司徒镇有一上访女性,由于文化程度低,又没有工作,婚前和丹徒一工厂保安相识、相恋、结婚夫妻恩爱,并生育一个可爱的女儿。
二年后丈夫考上交警职业,地位变了,经济收入也稳定了,对妻子的要求也就高了,一到家就挑三拣四,看什么都不顺眼,稍有不顺就对妻子使用家庭“冷、热”暴力,并秘密和第三者同居,对老婆、孩子不闻不问。
2.由于婚外情等其他家庭矛盾引发家庭暴力。
近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贪恋婚外情导致家庭暴力的情形占到了一定比例。
一些男性在外与“二奶”长期非法同居,生儿育女。
妻子稍有反抗,便会招致家庭暴。
2019—2019年,在来访接待中,因为婚外情而导致家庭暴力的情形占到了21%。
如;界牌有一当事人上访,结婚21年,丈夫多次花心、屡教不改,经常明目张胆和第三者来往,一说就打,并且用皮带抽的女方身上遍体鳞伤,自己还是选择忍让看在二个小孩子份上和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上选择不离婚。
除此之外,婆媳等家庭矛盾、父母分家析产等琐事也会引发家庭暴力。
如:市妇联接访的一起家庭暴力案件中,丈夫将妻子打成耳膜穿孔,法医鉴定为轻微伤,起因就是妻子与婆婆之间的家庭琐事。
3. 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
心理学角度浅谈家庭暴力成因及对策
浅谈家庭暴力成因及对策从社会学角度看,以暴力攫取胜利是人类本能的社会化体现,而家庭中暴力在人类发展史中呈现了极为恐怖的模样,丑陋的显露着人性复杂而病态的面貌。
法律定义其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我国家庭暴力的发生率约在30%到36%之间,其中90%以上的受害人是女性。
关于家庭暴力是“家务事”的错误认识,以及法律救济途径的缺失,大量受害人生活在痛苦、愤怒和恐惧中,因家庭暴力引致的恶性案件也日趋上升。
全社会各领域学者对家暴的分析与研究一直较为活跃,随着李阳家暴微博曝光,家庭暴力这个始终存在的于人类社会的恶行再次引起世人关注。
从对受害一方造成的伤害上划分,家暴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类型。
目前,我国的家庭暴力的新特征是暴力手段的多样化:施暴者的施暴行为不再是单纯的谩骂或者拳打脚踢,而是运用一些间接手段对暴力实施升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暴力随着人们对科技越来越多的了解而走着手段多样化、后果更严重化的趋势,这不得不发人深省,探究发生的原因。
家庭暴力行为是人类间侵犯攻击的一种表现,“侵犯”的产生的原因有大致三点:人类有基于生物本能的攻击性躯力;攻击行为是对挫折的自然反应;攻击行为是习得的。
由此三点加之其他社会影响因素,家庭暴力的成因主要为:1、施害者通过儿童期的模仿或亲身经历而习得暴力的沟通方式,有样学样,恶性循环,终生受习得的观念影响;2、家庭暴力行为通过社会和家庭文化的代际传递实现。
传统文化默许男人打女人,父母打子女。
在这种文化影响下长大的男人允许自己打女人,父母允许自己打子女。
有这种文化的社会,接纳家庭暴力行为。
在这样的家庭和社会中长大的子女,不知不觉接受了这种观念。
家庭暴力行为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3、获益不受罚。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是法律缺乏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手段。
《2024年柬埔寨妇女遭受家庭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柬埔寨妇女遭受家庭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柬埔寨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多元文化的国家,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这样一个古老且充满活力的国度里,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柬埔寨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善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柬埔寨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成因1. 社会文化因素在柬埔寨的某些地区,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家庭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往往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权利。
因此,当家庭出现矛盾或冲突时,妇女往往成为受害者。
此外,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容忍度较高,使得施暴者得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导致柬埔寨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女性的经济地位相对较低,依赖男性生计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经济问题或家庭矛盾,施暴者可能会借助暴力手段来控制家庭的经济资源。
3. 法律制度不健全柬埔寨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仍存在不足。
例如,对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对施暴者的处罚力度不够严厉等。
这导致许多施暴者得以逃避法律的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宣传教育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家庭暴力的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增强公众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2. 完善法律法规其次,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明确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提高对施暴者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援助机制,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
3. 提供心理支持与治疗针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应提供心理支持与治疗。
通过设立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治疗等活动,帮助受害者摆脱心理阴影,重新树立自信和勇气。
同时,加强社区和家庭的关爱与支持,为受害者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女性家暴分析报告范文
女性家暴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还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女性家庭成员在家暴中往往是主要的受害者。
本篇报告旨在分析女性家暴的现状和原因,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干预和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2. 数据分析根据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20%的女性在婚姻或伴侣关系中经历过家庭暴力,其中受害者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
在这些受害者中,70%的人曾遭受多次家暴,其中体罚和言语侮辱是最常见的暴力手段。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女性家暴发生的主要场所为家庭住所,约占80%。
家暴婚姻中,多数受害者具有一定的经济依赖性,无法独立生活和维持家庭生计。
此外,女性受害者往往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不敢或无法寻求外界的帮助和支持。
3. 原因分析家暴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性别不平等是导致女性家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传统观念下,男性被赋予了家庭的主导权,而女性被期望从属和服从。
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了男性对女性权益的忽视和侵犯,以及对暴力行为的物化和正当化。
其次,家庭结构和环境也对家暴产生影响。
不健全的家庭关系、夫妻沟通不畅以及经济压力等问题都会加剧家庭暴力的发生。
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群更容易陷入家暴的恶性循环中。
再次,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也对女性家暴产生影响。
一些传统观念认为“家庭是男人的天下”,将男性视为家庭的主要支柱和决策者。
这些观念导致了对女性权益的压迫和忽视。
最后,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保护机制也是女性家暴存在的障碍。
有些国家和地区对家庭暴力问题缺乏足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这使家暴行为难以受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
4. 对策建议为了有效预防和干预女性家暴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性别平等和家庭和谐观念,提升公众对家暴问题的认知和敏感度,鼓励家庭成员尊重彼此的权益。
加强法律保护:建立和完善家庭暴力的法律和制度,并确保其实施和执行的有效性。
【妇女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妇女社会工作案例家暴
【妇女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妇女社会工作案例家暴妇女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案主***,已经60多岁了,忍受了丈夫近30年的家暴。
为了能顺利离婚,她都小心翼翼地收集证据,生怕在取证过程中被丈夫发现。
她说之所以忍让那么多年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还有一部分是娘家的因素。
当初***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嫁给二婚的丈夫,现在要离婚,娘家人的态度也是冷淡。
***说丈夫对她的家暴是一次比一次厉害。
因为家暴报过警,但是也因为报警遭受了丈夫更为严重的家暴。
一、问题陈述与分析1、个人系统分析:个人系统包括生理,智力,认知,情绪,行为,动机,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
案主***遭受家暴的个人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在生理层面上,女性的体能一般上来说比不上男性,这就导致***在遭受丈夫家暴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反抗,以致只能一味承受伤害。
②在认知方面,案主***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在她求助警方无果后,她认为再也没有其他办法使丈夫不家暴她,又因其他原因不愿离婚,所以一直选择隐忍,承受丈夫家暴。
③在情绪方面,案主由于在报警后遭受丈夫更残暴的家暴,产生了恐惧心理,于是不敢再寻求其他解决方法。
并且案主由于担忧孩子的感受,迟迟不敢离婚,因此问题也就迟迟得不到解决。
④在动机方面,由于收到娘家的冷遇和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她迟迟无法做出离婚的决定。
⑤在社会经济方面,案主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又无法得到娘家的经济支持,所以无法果断地离婚。
2、环境因素分析:家庭,朋友,社会机构,整个社会。
①在家庭方面,由于丈夫的不断家暴,案主生活的家庭环境带给了她很大的压力,她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压抑自己。
②在社会关系方面,由于她的娘家,她的亲人朋友无法给予她足够的物质与精神支持,使她无法逃离家暴的伤害。
③在社会机构方面,由于社会机构例如警察局等缺乏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立法也不够完善,无法很好的保护受家暴妇女的权益,案主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④从整个社会的层面上来说,由于现代社会对于诸如离婚等一些家庭问题还不是那么容忍,社会还不够开放,妇女的地位还比较低下,社会的支持度不够,导致案主只能默默忍受家暴不敢离婚。
家庭暴力的开题报告
家庭暴力的开题报告家庭暴力的开题报告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使用肢体、心理、经济等方式进行的恶意伤害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受害者身心受创,破坏家庭和谐,甚至带来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家庭暴力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家庭暴力的原因1.1 权力失衡家庭暴力往往源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失衡。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男性通常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控制权,而女性则处于弱势地位。
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可能导致男性滥用权力,对女性进行暴力行为。
1.2 经济压力经济压力也是引发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家庭面临经济困难时,家庭成员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爆发情绪,从而对其他成员进行暴力行为。
经济困难还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进一步加剧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1.3 文化观念一些文化观念也可能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
例如,一些文化中存在着对男性的压力,使他们认为要通过暴力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
同时,一些文化中也存在对女性的歧视,使得她们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二、家庭暴力的影响2.1 受害者的身心伤害家庭暴力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
受害者可能会遭受肢体伤害、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身体和心理问题。
长期受到暴力对受害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
2.2 家庭和谐的破坏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也破坏了整个家庭的和谐氛围。
暴力行为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亲密感也会受到损害。
这种破坏性的影响可能延续到下一代,导致家庭暴力问题代际传递。
2.3 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家庭暴力的存在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增加了社会治安问题。
同时,家庭暴力也对社会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例如医疗资源、警察资源等。
三、应对措施3.1 加强法律保护加强法律保护是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对家庭暴力行为的界定和处罚力度。
家庭暴力寻求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与益处
家庭暴力寻求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与益处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关注。
家庭暴力对被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并对整个家庭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寻求心理治疗成为了重要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家庭暴力寻求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与益处,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1. 家庭暴力的心理影响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侵犯行为,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还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被虐待的个体常常会感到恐惧、无助、羞耻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抑郁、焦虑、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他们可能还会面临社会排斥、心理创伤、家庭关系破裂等后果,这些问题往往无法通过自我调节而得到有效解决。
2. 家庭暴力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心理治疗对于帮助受害者重建自我,恢复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心理治疗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和支持,使受害者能够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困扰。
在与专业心理治疗师的交流中,受害者可以逐渐解决内心的冲突,并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
其次,心理治疗有助于受害者重建自信和提升自尊。
在受害者经历了家庭暴力的侮辱和羞辱后,他们往往会失去自信和自尊。
心理治疗通过积极的干预和支持,帮助受害者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改善自我形象,从而重建自信和自尊。
此外,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受害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
家庭暴力常常会影响受害者对自己、家庭以及爱情的认知,导致他们对自己和他人产生误解和偏见。
通过心理治疗,受害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改变这些错误的认知方式,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 家庭暴力心理治疗的益处通过心理治疗可以获得的益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心理治疗有助于减轻受害者的心理负担,缓解他们的压力。
在治疗过程中,受害者可以与专业心理治疗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诉内心的苦闷和痛苦,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和痛苦。
其次,心理治疗可以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能够通过分析受害者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帮助受害者找到改变自己处境的方法。
家庭暴力心理学分析
家庭暴力心理学分析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身体、心理、经济或性上的侵害行为。
这种暴力行为对受害者和家庭成员都会造成长期的心理伤害。
家庭暴力心理学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便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法。
首先,家庭暴力往往与权力和控制问题相关。
施暴者常常试图通过施加暴力来控制家庭成员,使其服从自己的意志。
这背后可能存在着施暴者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控制欲过强、自卑感或不安全感等。
心理学家们认为,这种行为可能是从其中一种童年经历中学来的,例如自己在家庭中曾经是受虐待的一方,或者目睹过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
其次,家庭暴力也与情绪和情感问题有关。
施暴者可能具有冲动控制障碍、暴力倾向、失控的愤怒等。
这些情绪问题往往会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并对受害者和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创伤。
受害者则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后遗症。
此外,家庭暴力还与家庭环境和文化价值观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家庭暴力更容易在具有权威主义特点的家庭和社区中发生。
在这种环境下,对男性的权威地位和对女性的歧视可能会导致家庭暴力的出现。
同时,家庭暴力可能对下一代造成影响,使其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正当手段,进而循环不断地发生。
对于受害者来说,家庭暴力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影响。
他们可能会感到愤怒、尴尬、羞耻和自卑,同时也可能因担忧暴力行为的再次发生而产生恐惧感。
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受害者的自尊心下降、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并对人际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一些受害者还可能发展出依赖性、回避性和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
要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心理学在此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心理学家可以通过评估施暴者的心理病理和施暴行为的原因,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和辅导,以减少和控制暴力行为。
其次,对受害者的心理干预也非常重要。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受害者应对创伤后的后遗症,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重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并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
现代女性面临的暴力问题及应对之策
现代女性面临的暴力问题及应对之策暴力对待女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无论社会地位、人种、年龄,女性都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
这种暴力包括身体虐待、性侵犯、家庭暴力、强奸等。
对于现代女性而言,理解并应对这些暴力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现代女性面临的暴力问题以及应对之策。
一、暴力问题的现状现代女性面临的暴力问题非常普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30%的女性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35%的女性曾经遭受过身体虐待。
这些数字显示了女性暴力问题的严重性。
家庭内暴力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许多女性在婚姻关系中遭受丈夫或家庭成员的身体虐待和心理压迫。
此外,性侵犯和强奸也是女性暴力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些地区,性侵犯和强奸案件的报道还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峻。
二、暴力问题的原因分析暴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等。
首先,传统观念和性别不平等是暴力问题的根源之一。
社会对于男女角色的刻板印象和期望,导致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其次,缺乏性教育和意识普及也是导致暴力问题的原因之一。
许多社区对于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介入与支持措施。
最后,经济因素也是导致女性暴力问题的原因之一。
许多女性由于经济依赖而难以逃离暴力环境,这使得暴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应对之策面对现代女性面临的暴力问题,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应对这个问题。
1. 提高公众意识:社会需要加强对于暴力问题的宣传和意识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
政府、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广告、教育项目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反对暴力的信息。
2.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保护受暴力威胁的女性。
加强对家庭暴力、性侵犯和强奸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惩治力度,确保受害者能够得到公正的司法救助。
3. 提供支持与援助:社会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包括心理咨询、庇护所、法律援助等,确保受暴力威胁的女性能够得到支持和庇护。
家庭暴力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家庭暴力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介绍家庭暴力被定义为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实施身体、性、金钱、心理或情感上的虐待行为。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家庭暴力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和预防措施。
社会心理学角度家庭暴力是一种社会心理问题,对受害者和肇事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暴力可以看作是不正常的亲密关系中的权力斗争,而这种斗争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因此,家庭暴力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
以下是家庭暴力的几个社会心理学因素。
权力和控制家庭暴力通常涉及到控制和权力问题。
施暴者想要控制受害者,并通过暴力来达到这个目的。
这种权力斗争会对施暴者和受害者产生负面影响。
施暴者会对自己的权力感到满意,并在暴力行为中找到一种满足感。
而受害者则会因为失去了个人的权力感而感到沮丧和恐惧。
社会化社会化也是导致家庭暴力的一个因素。
受害者和施暴者通常来自有着家庭暴力的历史背景的家庭。
对于这些人来说,暴力是一种习惯,并被视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
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会认为暴力是一种合适的行为方式,并会在成年后对他人实施暴力。
心理学问题许多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有心理问题。
施暴者可能有依赖、恐惧、掌控和缺乏自尊等问题。
而受害者可能会在家庭暴力之后出现心理创伤,如抑郁、焦虑、自杀等。
影响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健康、幸福感、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一些受害者会认为自己是无害的、无能的和无价值的,从而导致自尊心的丧失。
另外,家庭暴力会增加受害者发生各种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的风险。
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受害者会出现心理创伤,并且会导致长期的心理问题。
施暴者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内疚、愧疚和沮丧。
长期实施暴力行为的施暴者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如思维障碍、焦虑和沮丧等。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预防措施: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家庭成员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
家庭暴力现象及其对受害者心理的影响
家庭暴力现象及其对受害者心理的影响家庭暴力是一种在家庭环境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其不仅会影响家庭中的成员,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暴力的形式和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然而,不幸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解决。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形式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一个成员对另一个成员使用暴力行为,给被害人身体和心理带来创伤和伤害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秘密不宣,但也有可能暴露在外。
在家庭暴力中,被害人通常是妇女和儿童,从父亲、丈夫、兄弟到其他家庭成员,都可能是加害者。
暴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虐待等。
在这些行为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影响家庭暴力对受害者是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摧残。
在身体方面,被害人往往会受到身体损伤、疾病以及长期的身体影响。
例如,女性和儿童通常是加害者施暴的对象,他们往往面临身体上的受伤和疾病。
难以治愈的伤口带来的疼痛、残疾以及疾病时常成为被害人一生的痛苦。
在心理方面,家庭暴力会造成更长期的影响。
受害者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恐惧。
他们常常面临着自卑、罪恶感和抑郁症的困扰。
此外,家庭暴力也会像病毒一样传染下去,对大多数受害者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三、如何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对家庭暴力进行解决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通过社会教育和法律法规来加强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处理。
这需要社会上的人们来关注这个问题,提高相关法律的普及率,对加害者进行严格的惩戒和罚款。
此外,在处理家庭暴力的时候,要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我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心理咨询、健康监护等形式,来保障受害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帮助加害者改变他们的心态和行为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需要我们通过教育和帮助他们来减少他们的暴力举动和加害行为,并开展向他们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帮助的项目。
家庭暴力如何帮助受害者恢复心理健康
家庭暴力如何帮助受害者恢复心理健康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愈发突出,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对于受害者来说,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经历、积极寻求帮助和适当的心理治疗是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心理健康恢复方式。
一、了解受害者心理需求对于受害者来说,被暴力伤害后内心充满恐惧、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难以独立摆脱心理困境。
因此,首先需要了解受害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温暖的支持和充分的理解。
其次,家庭暴力受害者在伤害后常常感到自卑和羞愧,他们需要被告知暴力不是他们的责任。
同时,他们也需要恢复自信,重新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心理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赞美受害者的优势和强项,帮助他们摆脱受害者角色。
二、提供安全的环境为受害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这包括在离婚或分居时提供住房安排,确保他们不会再次受到伤害。
此外,他们还需要在心理和情感上感到安全,可以通过与亲友的沟通、寻求专业咨询等来实现。
三、心理治疗与咨询心理治疗是帮助受害者恢复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心理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受害者重建内心平衡。
此外,提供适当的咨询服务也能够帮助受害者理解和处理他们所经历的复杂情绪。
四、康复小组和支持群体康复小组和支持群体是受害者恢复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这些小组提供了一个倾诉和分享经历的安全空间。
成员可以相互支持、交流彼此的经验,并得到来自其他受害者和专业人士的安慰和指导。
五、自我疗愈方法自我疗愈方法是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方法,以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
这些方法包括运动、音乐疗法、冥想、艺术创作等。
通过这些自我疗愈方法,受害者能够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获得情绪的平衡和内心的安慰。
六、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机制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机制是帮助受害者重建安全感和恢复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加强法律保护力度,保证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引导他们学习自我保护的技巧与方法,增强他们的非暴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家庭暴力问题与解决方案
家庭暴力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仍有一些让人不安的问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
其中,家庭暴力问题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此,我们将探讨家庭暴力问题的含义、影响、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家庭暴力的含义家庭暴力,指的是个体或团体成员之间,以家庭成员关系为背景和场所,利用实体、心理、经济等方式,未经家庭成员同意或得到授权,对家庭成员实施身体、性侵犯、言语、精神或经济上强迫、残虐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侵害家庭成员人格尊严和权利,危害家庭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家庭暴力的影响1、对受害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受害人受到家庭暴力后,将产生一系列身心不适,有些甚至会由于长时间的压抑而导致自杀。
身体上,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会面临肢体和脸部的创伤,内部器官受损和健康受影响。
如果受害人受到了长时间的袭击,就会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抑郁症等。
2、对家庭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家庭暴力除了对个人的影响以外,还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暴力容易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甚至离婚,对家庭和子女的成长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家庭暴力会导致社会治安紊乱,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家庭暴力的原因1、传统思想的影响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家庭认为男性有更多的权力,女性则不同。
家庭成员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这种权力结构,当他们感觉到威胁时就会使用家庭暴力。
2、社会问题的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化对家庭暴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有关家庭暴力的调查研究表明,经济压力和生活不稳定是家庭暴力的一大原因。
3、黑暗事件的影响有些家庭暴力是由精神问题导致的,例如精神疾病、药物滥用等。
四、家庭暴力的解决方法1、宣传教育,提高意识一方面,我们需要向公众普及知识,并提高影响家庭暴力的意识。
所有的人都应该了解到家庭暴力的危害,并积极帮助受害人,同时减缓家庭暴力的滋生,减少家庭暴力发生的机会。
家暴中的受害者的心理防御机制
家暴中的受害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因冲突、压力和权力不平等等问题而发生的身体、心理或性虐待行为。
受害者通常是弱势群体,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
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受害者常常会形成心理防御机制以应对暴力带来的创伤和痛苦。
本文将探讨家暴中受害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否认和回避在遭受家庭暴力的过程中,受害者常常选择否认和回避暴力的存在。
他们可能会选择屏蔽家庭暴力的事实,并用各种方法逃避面对暴力行为带来的伤害。
他们可能逃避与施暴者的争吵和冲突,避免讨论或提及暴力事件,同时也会尽可能地回避与家庭外的人分享这样的经历。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能够在暴力发生时暂时保护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但长期下去却可能导致心理创伤加深。
二、依赖与合作受害者为了减少暴力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选择依赖和合作的策略。
他们可能通过顺从施暴者、尽量满足对方需求来阻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这样的策略能够减少受害者遭受到的暴力伤害,但与此同时也让受害者处于极度的无力感和恐惧之中。
反复的屈从和妥协往往会使受害者逐渐失去自主决策的能力,对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三、转移焦点为了减轻自身精神上的压力,受害者常常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从而转移对家庭暴力的关注。
他们可能会将重心放在子女、工作、兴趣爱好上,尽量去忽略家庭暴力的存在。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能够暂时缓解不适感,但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源,可能会导致情绪和心理问题的逐渐累积。
四、自我保护受害者可能会通过自我保护的方式来减少暴力带来的伤害。
他们可能会设立心理屏障,将自己与施暴者的联系限制在最低程度上。
受害者可能会变得谨慎、警觉,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如寻求帮助、寻找逃离的机会等。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能够为受害者提供一定的安全感,但长期下去也会给受害者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和孤独感。
家暴中的受害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在极度压力和恐惧下形成的一种应对策略。
尽管这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受害者,但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治疗摘要:家庭暴力是世界范围内危害大众心理健康的社会问题,并且大多数的家庭暴力是由男性配偶向女性配偶施暴,家庭暴力会导致女性受害者在医学、行为和心理三方面出现不良后果,大量的研究表明女性遭受家庭暴力与所处的文化标准、女性自身的一些特征、男性施暴者的个性特征、行为和早期经历有关,研究表明对女性受害人进行心理治疗和干预是十分有用的,这些方法包括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药物疗法等。
尽管这些疗法的理论倾向或技术不同,但是它们都遵循以相同的原则。
家庭暴力的预防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减少社会对妇女的歧视;(2)及早发现家庭暴力事件;(3)通过使用个人、家庭和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家庭暴力对受害人所造成的长期不良影响。
关键词:家庭暴力;心理治疗干预;女性;心理健康近年来,被称为“沉默的文化”的家庭暴力问题,渐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侵害对方身体、精神和性的强暴行为。
其手段有殴打、侮辱人格、残害身体、限制自由以及性虐待,也包括经济上的虐待和冷落。
[1]家庭暴力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的危害大众心理健康的社会问题,也是最为广泛的并且得到公认的对人权践踏的社会问题。
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北美、南美、欧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家庭暴力发生率都很高。
尽管家庭暴力可能发生在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之间、妻子对丈夫施暴,或者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施暴,但大多数家庭暴力是由男性配偶向女性配偶施暴。
本文拟就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危害、治疗干预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家庭暴力对女性的危害家庭暴力会导致女性受害者在医学、行为和心理三方面出现不良后果。
医学方面的后果包括死亡及肉体创伤(如淤血、撕伤、咬伤、烧伤、刺伤、骨折、牙、头,眼等部位受伤)。
性侵犯可导致性疾病的传播、非计划怀孕、尿路感染、不孕、生殖器创伤以及长期的骨盆疼痛。
家庭暴力还会引发受害者许多行为障碍,如药物滥用、侵犯行为、行为上被动依赖、自杀企图、性功能障碍等等。
[2,3]家庭暴力受害者也可能出现一系列与压力有关的心理症状,如:背痛、头痛、高警觉(hyper-alertness)、睡眠障碍等等。
[2,3]家庭暴力对受害者所造成的心理后果会随家庭暴力的类型、持续时间、家庭暴力的严重性以及受害者处在家庭暴力过程的各个阶段、女性应对家庭暴力的能力以及女性受害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4]受害者对家庭暴力的最初反应是震惊、否认、麻木、退缩。
女性受害者可能会为她们的安全受到威胁而感到恐惧,为将来可能的伤害事件感到担忧或者试图对家庭暴力进行反击。
在家庭暴力发生的最初阶段,受害者经常会回想起被施暴的场面,会做噩梦,而这些症状要在以后的几个星期才可能消失。
长期的心理后果包括广泛的精神症状,比如:创伤后的压力障碍、长期抑郁等。
这些受害者将会在人际信任和建立亲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障碍。
受害者经常会感到愤怒、无助、绝望,还会经常表现出与具体情境无关的焦虑,包括恐怖性焦虑和回避性焦虑。
受害者由于感到恐惧、耻辱、内疚而经常将自己进行社会性隔离,这样以来又会进一步引发她们的抑郁情绪,会产生一种广泛范围的失控感、低自尊以及自我谴责。
[2]有关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的调查表明:18%的患者报告有被虐待的历史[5],这些病人的自杀行为、药物滥用、临界性个性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的比例比较高。
有虐待史的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更长,他们更可能以自毁的方式进行自我攻击。
[6]创伤后压力障碍或许是对许多被虐待者最准确的心理诊断,84%的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符合创伤后压力障碍的心理诊断标准。
[7]一些受害者表现出以下症状:精神麻木、反复体验所遭受的创伤、强烈的精神压力、持续的高唤醒状态以及对有关创伤事件的回避。
[8]家庭暴力受害者经常会产生无助、绝望以及弥散性的不适感等不良心理症状。
[9,10]二、女性遭遇家庭暴力的原因(一)文化标准可能引发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妇女一直被认为是她们丈夫的财产并且家庭暴力经常得到社会认可。
例如,19世纪的英格兰法律规定丈夫可以拿直径不超过大拇指粗的棍子殴打妻子,这项规定导致了一种常见的英文表达:“拇指统治(rule of thumb)”。
男性的性别所有权以及有关统治和控制的论点是许多家庭暴力的基础。
[11]一项对14个不同社会研究的综述表明,妻子遭到丈夫的体罚在这些社会里都能得到许可,并且其中有些社会甚至认为对妻子的体罚是必须的,家庭暴力的实际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在这些社会里是极不相同的。
[12]那些较少发生家庭暴力的文化中,法律规定男性不允许超过某种所允许的界限对待妇女,在这些社会里,政府为试图逃避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避难所,人们有一种体面对待妇女的名誉感。
[13] 在中国,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原因。
“男尊女卑”、夫权统治贯穿数千年中国历史:“三从四德”将女性置于男性统治之下,推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直至今天,崇尚男性对女性暴力、父母对子女惩戒的历史传统,依然深刻地影响当代中国家庭。
全国妇联2002 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217 亿个家庭中,约30 %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而施暴者九成是男性。
[14](二)与女性自身心理有关过去的心理学理论通常指责家庭暴力受害者,这些理论认为这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的行为是激惹性的,他们嘲弄自己的丈夫,过于争辩、懒惰或者潜意识里渴望做一个受虐者。
这一看法使得人们忽视家庭暴力的危害性以及对这些受害妇女产生误解。
[13] 也有学者指出,女性的懦弱使施暴者有恃无恐。
有些妇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思想观念陈旧,深受“嫁鸡随鸡”、“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未想到反抗,也不愿对外人说,只是默默地祈祷丈夫能回心转意,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有些妇女因夫妻感情尚未完全破裂或者恐惧施暴者事后报复,在执法机关对施暴者依法论处时不愿或不敢指证,甚至为丈夫“说情”。
因此,女性的懦弱也是家庭暴力存在和升级不可忽视的原因。
[15] (三)与施暴者个性特征、行为和早期经历有关临床资料表明许多男性施暴者的心理特征为:较强的占有欲、心理不独立、有不安全感、冲动以及低自尊。
药物滥用与家庭暴力有关[16],滥用药物会降低施暴者对其攻击行为的控制或者使施暴者对自己的施暴理由合理化,从而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施暴行为不负完全的责任。
虽然家庭暴力与滥用药物有关,但是药物滥用并不能充分解释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模式理论(the modelling theory)假定男性经常对女性施暴源自男性童年时期所目睹的家庭暴力场景。
[13]在童年期目睹家庭暴力的男性更可能在成年以后对其配偶施暴。
[17]加拿大的一项研究表明其公公有家庭暴力行为的妇女遭受其丈夫家庭暴力的可能性是其公公没有家庭暴力行为的妇女所遭受的家庭暴力可能性的三倍。
[8]目睹父亲暴力行为的男性学会了用暴力解决与配偶之间的冲突,而女性则倾向于在成年之后变的更加被动。
许多有关家庭暴力研究的综述表明家庭暴力中,女性受害者都在童年目睹过父母之间所发生的家庭暴力。
[17]几乎40%的女性受害者报告说他们的孩子曾目睹过她们遭受家庭暴力的场面,因此减少这种可能会引发跨代遗传的对女性所实施的家庭暴力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还有研究者认为,攻击自己妻子的丈夫在幼年时多数曾是受虐儿童。
研究发现,家庭暴力男性躯体施暴者较对照组有更多的低教育水平者;更多的嗜烟者,且每天抽烟量大;且他们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18]三、家庭暴力的心理治疗、预防(一)家庭暴力的心理治疗许多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是十分有益的。
这些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19]、认知行为疗法[20]催眠疗法[21]、药物疗法[22]以及自助组织疗法。
尽管这些疗法的理论倾向或技术不同,但是它们都遵循以下原则:1.治疗者应当常规性地、主动地、全面地询问家庭暴力受害者过去曾遭受的暴力伤害以及解决方法。
2.治疗者应当知道家庭暴力对受害者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创伤后压力障碍的表现。
3.治疗者必须能够理解和解释家庭暴力对受害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他们还能提高受害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应对家庭暴力的能力。
4.治疗者应当向受害人提供心理支持环境直到受害人建立起自我支持功能为止。
5.治疗者不应当只让受害人精神宣泄而不对受害人的防御机制和内心冲突进行探索和解释。
6.治疗者应当探究受害人对家庭暴力中所出现的创伤性人际关系的个人看法。
7.在诊断、治疗中必须谨慎地尊重受害人的自主权。
[4]有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会出现强烈的反移情现象,比如,治疗者感到很气愤、出现侵入性好奇(intrusive curiosity)、勃然大怒、或者以受害人自居等等。
有些治疗者或许会强迫受害人报道她们所遭受的家庭暴力或者与施暴者对抗。
我们必须尊重受害人的意愿,除非司法需要,否则我们不能随意报道受害人所遭受的家庭暴力,不然会让受害人对心理治疗这个职业失去信任。
频繁地报道家庭暴力会将受害妇女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使她们遭受更多伤害。
有些治疗者看到这些受害者仍然维持着自己的婚姻关系就会变的不耐烦,但是治疗者应当明白摆脱这样的婚姻关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而其他一些治疗者看到这些受害人如此抑郁感到十分担忧,于是他们就擅自作出一些不明智的决定,比如对这些受害人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
尽管在治疗过程中这些治疗措施有时是需要的,但治疗者擅自决定治疗方案实际上侵犯了受害者的自主权,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治疗者和受害人共同决定治疗方案。
[23]如果将家庭暴力事件报告给警察,在司法诉讼中,治疗者的角色会变的复杂起来,治疗者不仅仅要作为专家证人而且还要以一个精神病医生的角度提供证据,一定要避免将治疗者职业角色弄混乱,以免使这个职业出现信任危机。
(二)家庭暴力的预防因为家庭暴力根源于社会对妇女的歧视态度,因此社会学者应当首先认清这些社会问题并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政策的制订和教育当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减少社会对妇女的歧视。
在治疗中,心理治疗者要尊重这些女性受害者,任何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社会工作者提出引发家庭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暴力的原因,反对歧视妇女,虐待妇女是不允许的等观点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要及早发现家庭暴力事件,鉴于许多精神疾病都与家庭暴力有关,因此在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时候,询问患者是否曾遭受过家庭暴力应当是常规诊断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培训精神病医生识别家庭暴力受害者所出现的医疗和情绪方面的症状是十分必要的。
及时、有效、安全、支持、接纳的家庭暴力干预措施将会得到受害人的认可。
在社区机构内设置有效的家庭暴力干预中心将有利于对家庭暴力进行及时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