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十大考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技巧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记忆。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幻觉式(画面)“联想回顾”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间”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②标题的作用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③标题的好处、妙处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⑤为啥以此为标题。
【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普通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父亲的花儿降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标题假如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别是环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这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如此我们就能够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通全文线索;《顶碗青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要紧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要紧情节;(6)一语双关。
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普通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4.怎么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具合适的标题,别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日子》;(2)用能概括文章要紧内容的一具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3)用贯通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4)用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特定时刻、地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5)用文章所写的要紧人物、情况、物品、地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少女》《桂林山水》;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主要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记叙文阅读八大考点及解题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提分技巧
答题格式
考点四 理解、赏析重点语句
1. 理解特定语句的含义:①表层含义(句子本身的含义);②深层含义(联系文 章中心、思想感情等分析)。 2. 分析特定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根据语句特点可从句子本身或结构上的作用、 对文章故事情节或内容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3. 从特定角度(或选择角度)赏析特定段落语句:①点明具体的角度(修辞方法、描写方法 、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②作用(注意结合语句或文段内容分析;切记作用既有句中使 用的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本身带给句子的表达效果,还有句子对体现、表达文章中心或人 物感情的作用)。
常见题型
考点五 理解、赏析重点词语
1. 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抓住词语的特点,先分析词语本身的含义(表层含 义),再联系词语所在句子分析词语的深层表达含义。
2. 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
(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具有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
(2)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全段)中的地位以及在照应、过渡、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性、恰当性,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上的精确性、严 密性。 (4)情感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喜欢、热爱、赞美或厌恶、贬损、批判等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方面的作用, 如程度深、鲜明、明确等。
、埋伏笔等。
答题格式
考点三 分析重点段落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必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干货收藏)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必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干货收藏)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 (2)按空间的转换 (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 (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梳理一、体现方式:记叙、描写、抒情、阐明、议论二、体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立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烘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通过、成果五、记叙次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办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办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背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阐明次序:时间次序、空间次序、逻辑次序十三、阐明办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办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方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辩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构造: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经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认、挖苦、反语二十三、破折号使用方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它:(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氛围(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立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初中语文】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总结【—记叙文阅读】
初中语文
记叙文阅读总结:记叙文的考查是中考的重要考点,考查的题型多,考点多,根据中
考的命题趋势,下面的几大考点将成为今后
高中入学考试
的主菜单。
叙事阅读
考点一:叙事线索。
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①人物线索;②物品线索;③感情线
索;④事件线索;⑤时间线索。
检查点2:表情检查。
理解几种表达方式:叙述、讨论、解释、抒情和描述。
考点三:表现手法。
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
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测试点4:意义功能问题类型。
包括:① 了解人的角色,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回答问题;
② 理解段落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的作用;③ 具体句子的分析;④ 议论文句
在叙事中的作用;⑤ 抒情性在叙事中的作用。
考点五:结构层次。
包括:①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②概括层意的方法,具体为摘句法、概括法和叠加法。
测试点6:内容和中心摘要。
掌握概括方法,观察主题、人物(事物)和事件,并对
其进行综合和总结。
考点七:语言赏析。
了解用词之美;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测试站点8:结构和想法。
注意标题中有限的、具有启发性的信息。
考点九:标题考查。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测试地点10:知识发展问题。
人物事件拓展;主题开发;谈谈你的实践经验。
温馨提示:掌握: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申意、双关义。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七)写启示感悟发挥题。
题型: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染和启示;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解;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④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好坏,对选文材料谈自己创见;⑤接合实际,对文中提及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提议和设想;⑥调动知识的堆集,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接合(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著名的句子等);⑦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部实质意义;如: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答题技巧:1.必须用第一人称;2. 心理活动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描写。
⑧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技巧点拨: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这类题时要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
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
比如……”等标志性语言。
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②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③抒发内部实质意义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④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⑤语言要通顺,抒发要流畅。
(八)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
(九)找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十)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①主要人物②主要事物③主要事件④时间⑤地点⑥人物的情感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记叙文阅读的十六个考点
记叙文阅读的十六个考点一、文章的线索(明线、暗线)内容(人、物、事、情、景)特点:1、出现的频率高2、与所有人物有关3、可做标题二、整理故事情节:1、充分利用已知条件2、注意句式、线索等要求三、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1、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吸引读者2、伏笔——为后文______情节做铺垫3、铺垫——为后文______情节做铺垫4、照应——写了______内容,使文章结构严谨四、各种描写方式的运用及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天气等;(2)渲染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为后文情节做铺垫;2、人物描写(外、语、动、心、神、细——反映人物心理、性格、精神质量)五、修辞方法及作用句子赏析——手段(修辞、用词、描写方式)+效果六、画线句子的作用(语言、表达方式特点、含义、结构)七、人物形象(身份地位、性格质量、社会归属)八、加点词语:1、含义(理解):a、本义b、语境义2、效果:a、含义b、作用九、标题:1、含义:a、表层b、深层2、作用:a、设置悬念,吸引读者b、线索c、概括文章主要内容d、揭示中心十、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条理清楚,脉络分明2、倒叙——直接揭示矛盾,展开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文章平铺直叙3、插叙——a、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推动情节发展b、丰满人物形象c、突出_____的中心d、避免文章平铺直叙十一、概括:1、内容(六要素——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2、主题:a、事件——意义b、人物——性格(品质)︾(议论,抒情)︾①标题②开头、结尾③议论、抒情十二、材料安排上的特点:1、详>>>1和2与中心有关2、略十三、文章段落的作用(表达方式、结构、内容):开头——点明中心;交代事件发生背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中间——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承上启下)结尾——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上文或标题)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中心)十四、想象故事情节或人物心理(注意表述形式和人称)十五、文章的写法及其作用:1、衬托:a、正衬b、反衬(对比)>>>1和2突出中心2、欲扬先抑3、象征>>>3和4给读者直观印象,引起共鸣4、托物言志5、借景抒情——自然引起情感的抒发,引起共鸣十六、探究项:1、围绕文章中心2、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解说。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一、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三.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四.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五.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六.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七.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八.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九.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十.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十一.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十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 拟人手法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 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 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十三.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十四.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十五.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十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十七.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十八.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十九.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二十.描写的种类及作用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二十一.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二十二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二十三.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二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二十五.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二十六.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二十七.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阅读议论文的知识要点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此外,还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提出,有的文章在引述一段话或一件事后才提出论点,出有的文章全文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2、论据;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论据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一类是道理论据马列主义理论,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理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议论文中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必定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都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充分地理解这些无可辩驳驳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和这些理论所阐明的道理,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论点;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地把握论点的不同忽视的基础,也是对所找论点是否正确的最好验证;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直接影响着议论的说服力;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恰当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更有力,更生动,更形象;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事实论证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举出确凿而典型的事实,使观点得到有力的支撑;引用论证是根据公认正确的科学道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和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常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对比论证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和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论证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由于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所以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4、结构;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就是“总——分——总”式结构,即“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模式;也有的议论文是“总——分”式或“分——总”式结构的,这样的议论文较为少见;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并列式”结构,“起承转合式”结构,以表达方式的变化划分为“记叙——议论”两部分的结构等;5、语言;议论文语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严密,感情鲜明;要重视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内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议论文的思想感情离不开中心论点,要注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及反语、感叹、祁使、反问、双重否定等句式的表达作用;体会议论文的语言,更重要的还在于注意理解和分析句间、段间的联关和联系;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因此对句子的理解和搞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对段落理解的基础;名段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又都是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所以对文中重点段落的阅读,搞清重点段落与其它段落之间的关系,就带动了对全文的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的复习1、说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它的特点: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在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2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①写作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授人,记叙文在于以情感人;②写作的内容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而说明文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③表达方式不同,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议论和抒情;而说明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和抒情;3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①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重点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如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主要对象,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重点在于阐明事理;如奇妙的克隆一文,科学地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4说明的结构形式说明文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并列、连贯、递进和总分几种形式;而总分结构又可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5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更具条理性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①时间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②空间顺序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如故宫博物院,就是运用了典型的空间顺序来依次说明的;③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用推理过程来表现;它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几类;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逻辑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的逻辑思维规律;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代表,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这符合人们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6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十余种,写作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全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重点介绍几种说明方法:①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这是最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面前常用“比如”“例”“如”等标志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说明事物;②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③列数子用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中出现的数字如果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④作比较是先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或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例如人类的语言共三段,每段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仅以第1段为例,其中有说话与吃饭、走路的对比,对人类来说,这些都是平平常常的,但与别的高等动物相对比,又都是“极不平常”的,都体现了人类的特征;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⑤画图表指用示意图、表格、图等来说明事物,⑥下定义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是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达;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语言,不是下定义;又比如“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是解说语言的特征,也不是下定义;看来,解说、描述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了能成立;下定义的作用是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属于概括说明;⑦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如“铁是银白色的金属”;⑧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仿之处来打比方;作用是:增加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往往采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运用,不是一定不变的;7说明文的语言特点①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②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③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2、说明文阅读的重点阅读阐释性说明文要注意其解说准确、明晰、有条不紊、笔调平实严谨的特点;阅读述说性说明文要注意其突出要点、扣紧中心、突出主线和笔调简洁明快的特点;阅读实用性说明文要注意其准确严密、简明易懂、重点突出的特点;1说明对象与特征的反馈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对事物的特征作出直接的说明;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对特征的介绍或说明,一般不要求我们去作形象的描绘,或者发表什么看法;无论是事物性的说明文还是事理性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正确地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要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又包括事理性的说明文;一般地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去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②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对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③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着的位置;一般来说,放在篇首或节前;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但不管怎么说,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长关键句是我们迅速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④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明显说明特征的概括性语句,甚至在显着的位置上也可能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研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研读时应充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⑤借助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2说明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说明文中,作者常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达到说明的目的;说明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应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最基本的说明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的;它能给人以具体、充实、可感等效果;因为有些事物单靠文字作一般说明,仍只能给人一种粗略的印象和轮廓式的概念,这时,作者往往采用举例子的方法,以起到精当、富于启发性等作用,使抽象的事事变得具体,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有时为了醒目,引起读者注意,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但有时文中出现的一些带有这些字样的叙述性的文字,并不都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须加以鉴别;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也是各类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时出来数字的缘故,所以无论它的形式或作用,在说明文中都明显的、引人注意的,它有时又被称做“举做据”“举数字”等,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不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做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③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说明方法;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事物的特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一些联系往往可以通过比较显现出来,由难懂变为易懂,由模糊变为清晰,由抽象变为可感;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有时不易被人察觉,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几倍几分之一”“……大于……”等字样,但也不尽然;关键是仔细阅读,细心辨察,才能掌握其特征;④其他的说明方法,还有打比方、分类别、引用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等;总之,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3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词和短语上;说明文语言强调准确、明白、简洁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对说明文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形式,我们必须加以重视;①整体把握、理解词义,特别要注意同义词的选用;由于被说明对象的不同,在具体运用名词和术语时就要相当准确;我们在阅读和操练时就要联系对象及其特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注意推敲、体会其作用的选用,不可随意确定或武断否定,而要再三斟酌,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对上下文的分析、揣摩,然后才能酌定;②正确体会关键性词语在不同方面的具体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练与精当,还表现在修饰、限制、补充成分运用得好;我们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语法知识,仔细领会作者的用词意图;一般充当这些成分的是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连词,如“日本的石油运输绝大部分是从马六甲海峡通过的”“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蚕丝一般只有一英寸的二千分之一粗”“吸收水分和养料是根的主要作用之一”“草地成了天然的‘减音器’和‘吸尘器’”等,这些句中黑体词在文中能否去掉、替换及其理由一类的问题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阅读时应注意从以上提及的方面去辨析、比较;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出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及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③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我们不防先看一下例句:“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的温度要低十几度”,为什么“十几度”不写成具体确切的度数呢那是因为文中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再说草地、水泥地的温度本身还受到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所以不可能是一个恒定的确数;诸如这样看似模糊的语言还很多,如“可能”“几乎”……文中运用这些模糊的语言,或反映事物的实际存在,或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尤其是有些事物本身尚处于变化、发展期,有时又囿于人力、物力有科学水平,对有些客观事物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发现;如果说得太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违背了客观事实的真实性;所以,我们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条,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明白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4说明顺序的了解和识别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言之有序”;任何说明文,总是循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等,或者解说事理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阅读时,我们如果弄清了这些顺序,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10大高频考点突破与专题训练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10大高频考点与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等。
高频考点一:理解标题的含义,体会标题的妙处考点解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多重的意思。
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有助于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因此,对标题的理解、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中考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
命题形式1.某个题目的含义是什么?2.本文以……为题目有何妙处3.给文章加题目或换题目。
答题技巧一、如何理解标含义1.分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
2.分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理解标题的含义。
3.分析内容主旨。
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4.分析背景、线索。
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二、如何分析标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表明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
2.概括(关联)主要情节,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贯串全文(行文线索),如《背影》。
4.露情感主旨。
5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总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
三、如何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串文章的线索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考点一:词语/句子的含义一、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根据上下文,理解……(某词)的含义b)赏析加点词。
(福建省常考题型)c)、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d)、根据你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e)、文章的第*段为什么说“……”?2、变式设问: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板a)本义+语境义(+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b)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五种)c)词语描述对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d)思想感情4、答题技巧细读文本,定位到具体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推知具体于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经典设问:1)开头一段(或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写道:“……”,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在内容或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答题技巧1)、开头作用a)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b)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2)、结尾作用a)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b)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
升华主旨。
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a)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b)内容上:结合改段具体内容分析。
3)、标题的作用a),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b),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c),交代文章写作情感;d),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e),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f),作为文章的线索。
考点三:分清线索,理清记叙顺序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本文的线索是什么?b).联系全文,揣摩作者“以……为题”的用意。
记叙文中考考点及答题格式大全
记叙文中考考点及答题格式大全一、记叙文一、概念(一)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二)分类1.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2.小说(1)概念: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
(2)三要素①人物: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
②情节: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背景设置,埋下伏笔。
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记叙的线索(一)概念:指串起来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的事件或情感等。
记叙文的线索有明线或暗线,常用来做线索的有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
(二)时间: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例如:《最后一课》《老王》(三)人物: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是线索人物,全文以“我”的见闻感受来安排材料。
《背影》中的“背影”。
(四)事件:以事件的发展变革为线索。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以“我”“冒险——遇险——脱险”为线索。
《社戏》中“盼戏——看戏——怀念社戏”(五)情感:以情感的发展变革为线索。
例如:(六)某物:以物为线索串联事件内容。
例如:《皇帝的新装》《我的第一本书》《羚羊木雕》。
(七)地址行踪例如:《散步》三、概括内容(一)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1.何人在何时何地因何原因做了何事结果如何。
2.何人如何确立?——谁体现主旨,谁就是主人公。
也可以借由标题确定。
(二)问法:请简要概括全文首要内容。
\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事?(人+事)(三)答法:()who +()情形下+ do +结果(四)梳理请全文的情节及人物心理变化题。
1.故工作节变革:①要围绕主旨、体现主旨。
②必须肯定好答题区间。
2.心理变化:①准确定位,寻找原因。
②如果找不到,依托句子进行概括。
四、记叙顺序(一)顺叙1.概念:按照工作发展的前后顺序进行记叙的办法。
(时间顺序、地址的转移、工作的内在逻辑顺序)2.作用(1)按时间、空间、事件发展展开叙说。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记叙文阅读题相信同学们都没少做,不过想要提高记叙文阅读题的得分可不容易,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记叙文考查的知识点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小小说.6.小说三要素: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6.线索有:⑴核心人物;⑵核心事物; ⑶核心事件;⑷时间;⑸地点;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串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二.常考题型及其答题方法1.请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答题模板: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 (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 (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⑴朴实无华⑵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⑶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⑷语言简洁,气势纵横⑸文字洗练,意境深邃⑹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⑺文辞畅达,沉静雅洁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⑴文笔凝练,刻画传神⑵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⑶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⑷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⑸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⑹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⑺大笔泼墨,尽情挥洒⑻说理深刻,内容厚重⑼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⑽深婉隐约,耐人寻味⑾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⑿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2.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模板:这篇文章采用〝__〞的手法,作者通过〝 (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常用的写作手法⑴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⑵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⑶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⑷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⑸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⑹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⑺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⑻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⑼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3.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答题模板:这篇文章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如〝 (某一段话)〞;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⑴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⑵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⑶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⑷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⑸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⑹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⑺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⑻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⑼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⑽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⑾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4.请概括文章中的事例⑴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⑵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5.划分段落.层次或概括段意.层意(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2)概括段意.层意: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记叙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一、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一)记叙文六要素。
1. 人物。
2. 时间。
3. 地点。
4. 事件的起因。
5. 事件的经过。
6. 事件的结果。
(二)记叙文的顺序。
1. 顺叙。
2. 倒叙。
3. 插叙。
(三)记叙文的人称。
1. 第一人称。
2. 第二人称。
- 用“你”或“你们”来叙述。
这种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仿佛作者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例如在一些抒情散文中,“你看那山川河流……”。
3. 第三人称。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 记叙。
- 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用来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经历等。
如“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跑步去学校”,这就是简单的记叙。
2. 描写。
- 人物描写。
-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外在特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他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外貌描写,初步勾勒出少年闰土的形象。
-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等。
如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迂腐。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像“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 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进行描写。
例如“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我”对叔叔于勒复杂的情感。
-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物,如天气、季节、山川河流等。
其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的萧条、冷落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汇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汇总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考点归纳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考点归纳标题题型:1、含义是什么(有哪些)?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它妙在哪里?4、给文章拟(换)标题。
5、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来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具有象征意义。
5、语带双关。
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兴趣。
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注]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提示]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例子:《背影》:充任全文线索;抓住表面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XXX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XXX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XXX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变色龙》: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XXX)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XXX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
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结局办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厉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方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头脑感情、精神品格);与上文……相照应,与上文……形成明显对比;为下文……作铺垫(潜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央;深化中央;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料想,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识。
记叙文阅读九大核心考点
记叙文阅读九大核心考点一、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涉及考点:文章线索,内容理解,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标题含义,记叙顺序及作用】考点一文章线索[7年6考:2017.13, 2015.14, 2014.20, 2013.19, 2012.20, 2011.19]类型题1:人物心理、情感把握【答题秘籍】此类题沈阳一般以表格式考查。
解答此类题,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如看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还是故事情节的变化,是作者心理变化还是文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有无字数要求或者其他特殊要求等。
(2)根据表格中的提示语来划分结构层次。
看题中的提示语有无固定格式(短语、句子、二字词语),所补充内容要求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概括总结等。
(3)根据表格中的提示语定位到具体的段落层次中,找出关键词。
如果没有关键词可通过一些关键句子来概括。
关键句的查找,可从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入手。
如抒情、议论句,或者是反复出现的句(段),通常是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还有可能是能体现出人物的感情(心理)变化,或是变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比如赞美、崇敬、敬佩、鄙视等。
(4)抓住文章中的心理描写。
常见的心理描写有以下几种:内心独白。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动作暗示;衬托;心理概述。
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剖析和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修辞手法。
修辞更能够突出作者的感情色彩。
真题示例:[2017年沈阳《满》13题冷漠怀疑——A——愉快自信——B ——[2 015年沈阳《这世上没你不行》14题]类型题2:文章线索及其作用【答题秘籍】沈阳对此考点的考查多是以“X X多次在文中出现的作用是什么”的形式进行设问。
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章行文线索的考查。
备考时,考生务必要明确记叙文常见的行文线索。
文章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情感的纽带;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更清楚、层次更清晰。
(根据文章内容恰当选择)答题格式:某人或某物是全文的线索+具体作用真题示例: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2014年沈阳《雨夜的灯光》20题]“门铃”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2013年沈阳《门铃》19题]“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
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 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 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 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 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 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 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 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 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 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 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 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 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 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 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 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 展。
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 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 染力。
考点之五、结构层次 考查1、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
纳层意或段意 对策: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
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
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
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 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 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 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
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 类型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考查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 对策: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
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
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 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 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考点一:叙事线索 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
索是什么?” 对策: 1、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
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
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①文章的 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 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 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类型2、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 容上起什么作用
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 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 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 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 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考点之四、含义作用题型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
的作用 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
体内容答题。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
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 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 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考点之七、语言赏析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
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
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 使用ຫໍສະໝຸດ 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 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 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 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 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 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 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 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2、概括层意的方法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
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
(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 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 征。
例如3:(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 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 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 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考点之三:表现手法 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
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 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 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 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 表现手法。
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 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
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 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 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5)环境描写
考点之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 考查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 对策:了解内容概括方法:①文章
标题法;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 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一线 串珠法④六要素法
考查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对策: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
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 自己概括总结;3、遵循“找原文——细 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
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 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 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 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 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