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经典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

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

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一九三八年秋,我回上海看望爸爸。

妈妈已去世,阿必已变了样儿,人也长高了。

她在工部局女中上高中。

爸爸和大姊跟我讲避难经过,讲妈妈弥留时借住乡间的房子恰在敌方炮火线上,四邻已逃避一空,爸爸和大姊准备和妈妈同归于尽,力劝阿必跟随两位姑母逃生,阿必却怎么也不肯离去。

阿必在妈妈身边足足十五年,从没有分离过。

以后,爸爸就带着改扮男装的大姊和阿必空身逃到上海。

逃难避居上海,生活不免艰苦。

可是我们有爸爸在。

仿佛自己还是包在竹箨里的笋,嵌在松球里的松子。

阿必仍是承欢膝下的小女儿。

我们五个妹妹(弟弟在维也纳学医)经常在爸爸身边相聚,阿必总是个逗趣的人,给大家加添精神与活力。

阿必由中学而大学。

她上大学的末一个学期,爸爸去世,她就寄宿在校。

毕业后她留校当助教,兼任本校附中的英语教师。

阿必课余就忙着在姐姐哥哥各家走动,成了联络的主线。

她又是上下两代人中间的桥梁,和下一代的孩子年龄接近,也最亲近。

不论她到哪里,她总是最受欢迎的人,因为她逗乐有趣,各家的琐事细故,由她讲来都成了趣谈。

她手笔最阔绰,四面分散实惠。

默存常笑她“distributingherself”(分配自己)。

她总是一团高兴,有说有讲。

我只曾见她虎着脸发火,却从未看到她愁眉苦脸、忧忧郁郁。

阿必中学毕业,因不肯离开爸爸,只好在上海升学,考进了震旦女子文理学院。

主管这个学校的是个中年的英国修女,名MotherThornton,我女儿译为“方凳妈妈”。

我不知她在教会里的职位,只知她相当于这所大学的校长。

她在教员宿舍和学生宿舍里和教员、学生等混得相当熟,“方凳”知道杨必向往清华大学,也知道她有亲戚当时在清华任职。

大约是阿必毕业后的一年——也就是胜利后的一年,“方凳”要到北京(当时称北平)开会。

她告诉杨必可以带她北去,因为买飞机票等等有方便。

阿必不错失时机,随“方凳”到了北京。

“方凳”开完会自回上海。

阿必留在清华当了一年助教,然后如约回震旦教课。

杨绛优美散文精选《干校六记》

杨绛优美散文精选《干校六记》

杨绛优美散文精选《干校六记》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干校六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

我们夫妇同属学部;默存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

一九六九年,学部的知识分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

全体人员先是“集中”住在办公室里,六、七人至九、十人一间,每天清晨练操,上下午和晚饭后共三个单元分班学习。

过了些时候,年老体弱的可以回家住,学习时间渐渐减为上下午两个单元。

我们俩都搬回家去住,不过料想我们住在一起的日子不会长久,不日就该下放干校了。

干校的地点在纷纷传说中逐渐明确,下放的日期却只能猜测,只能等待。

我们俩每天各在自己单位的食堂排队买饭吃。

排队足足要费半小时;回家自己做饭又太费事,也来不及。

工、军宣队后来管束稍懈,我们经常中午约会同上饭店。

饭店里并没有好饭吃,也得等待;但两人一起等,可以说说话。

那年十一月三日,我先在学部大门口的公共汽车站等待,看见默存杂在人群里出来。

他过来站在我旁边,低声说:“耽会儿告诉你一件大事。

”我着看他的脸色,猜不出什么事。

我们挤上了车,他才告诉我:“这个月十一号,我就要走了。

我是先遣队。

”尽管天天在等待行期,听到这个消息,却好象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

再过几天是默存虚岁六十生辰,我们商量好:到那天两人要吃一顿寿面庆祝。

再等着过七十岁的生日,只怕轮不到我们了。

可是只差几天,等不及这个生日,他就得下干校。

“为什么你要先遣呢?”“因为有你。

别人得带着家眷,或者安顿了家再走;我可以把家撂给你。

”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他们全所是十一月十七号走。

我们到了预定的小吃店,叫了一个最现成的沙锅鸡块——不过是鸡皮鸡骨。

我舀些清汤泡了半碗饭,饭还是咽不下。

只有—个星期置备行装,可是默存要到末了两天才得放假。

我倒借此赖了几天学,在家收抬东西。

这次下放是所谓“连锅端”——就是拔宅下放,好象是奉命一去不复返的意思。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杨绛先生:坚韧与睿智的传奇》杨绛先生,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一提起她,我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她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戏。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故事那叫一个甜啊!两人一起读书、一起搞学问,互相支持,简直就是爱情的典范。

这可不是那些腻歪歪的偶像剧能比的。

杨绛先生自己也是个大学问家呢!她的作品,那真是字字珠玑啊。

读她的书,就像是在和一个智慧的长者聊天。

她用简单却深刻的语言,讲述着生活的道理和人生的感悟。

她可不像有些学者那样故作高深,她的文字接地气,我们都能看得懂。

她经历过好多困难呢,可是却从不抱怨。

就像那句话说的:“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在艰难的岁月里,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这点真的太让人佩服了!要是换了我,可能早就哭天抢地,怨天尤人了。

杨绛先生还是个非常乐观的人。

不管遇到什么坏事,她都能找到好的一面。

她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身边的人。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她的一个小故事,说她在困难时期,还能苦中作乐,和家人一起玩游戏,找乐子。

这种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杨绛先生学习,学习她的坚韧不拔,学习她的乐观向上,学习她的知识渊博。

虽然我们可能达不到她那样的高度,但至少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呀!杨绛先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每当我觉得生活好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想杨绛先生,然后告诉自己:“嘿,人家那么难都过来了,你这点小困难算什么呀!”总之,杨绛先生的事迹就是一个超级丰富的作文素材宝库。

从她身上,我们能学到好多好多东西。

她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不管生活怎么折腾我们,我们都要坚强、乐观、充满智慧地面对。

让我们一起向杨绛先生致敬,也向她好好学习吧!。

散文《风》 杨绛散文《风》-杨绛散文《风》

散文《风》 杨绛散文《风》-杨绛散文《风》

散文《风》杨绛散文《风》-杨绛散文《风》散文风杨绛散文风|杨绛散文风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风运用大量的修辞散文诗作业帮我欲醉清风,今朝艳阳,风潇潇柳欲狂只影立船头,如孤叟青丝绕夹,意沧桑又见白鹭戏水,此景何不似当年年少轻狂作古人,青丝未尽伴沧桑此时高歌一曲,惊起一群呆鹅只影行,半月湖,今朝何已.千日、千日.我欲舞清风,奈何西风狂残丝断柳出秀,掩残丫,又是一季洒脱心门闩,待闺秀,不知何年开我欲伴清风伊人何时归三月天,百花香,今生何相望亭翁笑我痴今生情缘一场空,断桥一时难成虹贾平凹的散文风雨读后感300字,急求读后感啊含蓄隽永的生命之歌我的树赏读我的树是一篇渗透着作者与人生追求的散文。

该文饱含深情、含蓄隽永,透过树不平凡的经历,写出了一段人生故事,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

一、小的生长环境一一个时代的影写小是带着我的梦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的梦于奶奶的神话吃吧,这是;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也许是神话中的梦境太神奇了吧,我睡不着,便把这个梦蓄在了院子角落的泥土里。

谁也不再理会,而且很委屈,是弯,紧抱着身子的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缺氧,贫血,不逢时,不逢地。

文章在这里道出了一种梦境与现实的鲜明反差。

但这仅仅只是小桃树自身境遇的一个开端,它所面临的曲折与风雨还在后面枝条被风雨摇撼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里打着旋儿。

它瘦了许多,昨日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可怜它太小,才开了一次花。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

正值开花时节,它多么需要和风、细雨与丽日啊,然而它却面临着飓风、冷雨与强暴...含蓄隽永的生命之歌我的树赏读我的树是一篇渗透着作者与人生追求的散文。

该文饱含深情、含蓄隽永,透过树不平凡的经历,写出了一段人生故事,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

一、小的生长环境一一个时代的影写小是带着我的梦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的梦于奶奶的神话吃吧,这是;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5月25日凌晨,钱钟书夫人杨绛病逝,享年105岁。

她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绛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一、著作1.《干校六记》(散文),三联书店1981年初版;三联书店1986年二版。

2.《将饮茶》(散文),三联书店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于1987年先后出版。

3.《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初版。

4.《关于小说》(文论集),三联书店 1986年初版。

5.《回忆两篇》(散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初版。

6.《走到人生的边上——自问自答》(散文集),商务印书馆于2007年、2008年分别出版。

7.《喜剧二种》(剧作,收《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8.《记钱锺书与围城》(散文),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7年初版;岳麓书社1986年初版1991年2印。

9.《槐聚诗存》(钱钟书默存稿,杨绛季康录),三联书店1994年一版一印。

10.《倒影集》(短篇小说集),香港文学研究社1981年出版;人民文学1982年出版。

11.《杂忆与杂写》,花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三联书店1994年初版,1995年3印。

12.《春泥集》(文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出版;13.《洗澡》(长篇小说),台湾晓园出版社1990年出版;三联书店,1990年1版2印。

14.《从丙午到“流亡”》(散文),三联书店香港分店2000年出版。

15.《我们仨》(散文),三联书店2003年初版(简装本);2004年初版(精装本)。

16.《杨绛文集》(全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初版。

17.《杨绛文集》(全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再版。

二、译作1.《小癞子》(西班牙名著),平明出版社1951年初版,1953年重排出版;作家出版社1956年初版。

2.《吉尔•布拉斯》(勒萨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初版。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我,父亲,妈妈。

我今年20岁,和所有家庭一样,沉淀多年的亲情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去珍惜的。

这么多年,看着家里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其中所有的欢乐辛酸,我也永远都不想去忘记。

我是个不孝子,因为我很少去回忆去品味父母的历程。

所以趁着还没有忘记太多,捡起尽可能多的记忆碎片。

所以这是一篇不连续的连载,没有时间顺序没有轻重。

我的文采很一般,但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我是个喜欢把事情的难度控制在能力范围以内的人,因为那样会很随意。

既然我的文采不足以堆砌起华丽的辞藻,所以还是,怎么说话就怎么写吧。

妈妈:“你还记得吗儿子,在你两岁的时候(其实两岁的事儿我哪会有记忆),我们家养殖鲶鱼亏本负债了,为了还债,你爸爸重操旧业做木匠,那个时候三天一集市,所以他必须每三天就做好一口碗柜,每一口可以赚8块,这8块钱除了买原材料和维持我们一家三天的生存,剩下的钱都必须存起来还债,所以不晓得你还有印象没,那个时候的深夜,我经常抱着你和你爸爸一起干活,我们还喝了两年的酱油汤。

”父亲:“你老爸我14岁就辍学了,和你爷爷一起上山砍柴,那个时候一进柴山就是个把月,别提多辛苦了。

17岁我和你叔叔一起养螃蟹,一年时间没亏没赚,19岁你老爸去学木工,一年时间就做了师傅,带着徒弟承包,还买了全村第一台摩托车,25CC的幸福牌,你爷爷不晓得有多少生气,他觉得农民子弟就该好好干活,没有资格骑摩托车,所以我只能把车寄放你叔公家里,没活干的时候,你老爸能把整台车子的每个螺丝都拧下来拆干净再组装回去!那段日子是我35岁之前最好的回忆,因为木工技术好,大年初一我的朋友能坐满5桌!只可惜落魄了之后这些朋友没有一个借你老爸钱。

”妈妈:“当我决定嫁给你爸的时候,也是他最穷的时候,你奶奶的原话“我有5个儿子,仍谁也不会让老三来供养,那还不得饿死啊!”你爷爷分家产的时候,我和你爸爸分到两口碗两双筷子,没有房子。

那个时候我挽着你爸的手走出村子,村民指着你爸的背说“这女的跟了他就是去讨饭的!”我和你老爸的婚礼是在你外婆家进行的,其实也不算婚礼,就是我们俩,你的外公外婆和你的大小娘舅坐着吃桌饭,新房就是外婆家老屋的小阁楼。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2)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2)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2)----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杨绛的文章3:(本文选自《一百岁感言》) 一百岁感言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的文章4:(本文选自《我们仨》。

) 我们仨钟书曾逗阿瑗玩,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

阿瑗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

他写了一个开头的《百合心》里,有个女孩子穿一件紫红毛衣,钟书告诉阿瑗那是个最讨厌的孩子,也就是她。

关于杨绛的经典优秀散文随笔节选

关于杨绛的经典优秀散文随笔节选

关于杨绛的经典优秀散文随笔节选杨绛是中国著名作家,其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杨绛的经典优秀散文随笔节选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喝茶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

”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

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

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

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

不久,喝茶之风大行,一六六零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

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

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

”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Cornelius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征服人类大敌——睡魔”。

他们的怕睡,正和现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

怎么从前的睡魔,爱缠住人不放;现代的睡魔,学会了摆架子,请他也不肯光临。

传说,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他帮他偿愿的。

胡峤《饮茶诗》:“沾牙旧姓余曾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汤况《森伯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而四肢森然。

”可证中外古人对于茶的功效,所见略同。

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红茶者所能领略的。

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冽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同一气喝上七碗的茶,想来是叶少水多,冲淡了的。

诗人柯立治的儿子,也是一位诗人,他喝茶论壶不论杯。

约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

不过他们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汤。

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

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

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

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

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

杨绛先生三篇经典散文

杨绛先生三篇经典散文

杨绛先生经典散文散文,会用淡然的语言,一点点的描画出一个人。

描画出他的形象,他的性格,甚至表情。

下面给大家分享杨绛先生三篇经典散文,欢迎阅读!窗帘人不怕挤。

尽管摩肩接踵,大家也挤不到一处。

像壳里的仁,各自各。

像太阳光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

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

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

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在千万里以外了。

隔离,不是断绝。

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

窗帘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而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

赤裸裸,可以表示天真朴素。

不过,如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做了窗帘的颜色,一个洁白素净的帘子,堆叠着透明的软纱,在风里飘曳,这种朴素,只怕比五颜六色更富有魅力,认真要赤裸裸不加遮饰,除非有希腊神像那样完美的身体,有天使般纯洁的灵魂。

培根(Bacon)说过:“赤裸裸是不体面的;不论是赤露的身体,或赤露的心。

”人从乐园里驱逐出来的时候,已经体味到这句话了。

所以赤裸裸的真实总需要些掩饰。

白昼的阳光,无情地照彻了人间万物,不能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

如果没有轻云薄雾把日光筛漏出五色霞彩来,天空该多么单调枯燥!隐约模糊中,才容许你做梦和想象。

距离增添了神秘。

看不见边际,变为没边没际的遥远与辽阔。

云雾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来,高超的理想,仰慕的名人,心许的“相知”,——隔着窗帘,惝怳迷离,可以产生无限美妙的想象。

如果你嫌恶窗帘的间隔,冒冒失失闯进门、闯到窗帘后面去看个究竟,赤裸裸的真实只怕并不经看。

像丁尼生(Tenny son)诗里的“夏洛特女郎”(The Lady of Shalott),看厌了镜中反映的世界,三步跑到窗前,望一望真实世界。

她的镜子立即破裂成两半,她毁灭了以前快乐而无知的自己。

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

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

杨绛优美散文:遇仙记(2)

杨绛优美散文:遇仙记(2)

杨绛优美散文:遇仙记(2)我忽然感到附近人喊马嘶,好像出了什么大事,如失火之类,忙从枕旁摸出床上开关;可是电灯不亮,立即记起我是在等待淑姐同房,待在墙上开关熄灯的。

我忙把床上开关再一下还原,拉开帐子,下地开了电灯。

我拉门不开,发现门锁着,把钥匙转了一下,才把门拉开。

门缝里想必已漏出些灯光。

外面的人一定也听到些声响。

可是她们以为是校工撬开窗子进屋了,都鸦雀无声地等待着。

忽见我睡眼惺忪站在门口,惊喜得齐声叫了一声“哦!”一人说:“啊呀!你怎么啦?”我看见门外挤满了人,莫名其妙。

我说,“我睡了。

”“可你怎么锁了门呀?淑姐没回来呢。

”我说:“我没锁啊!”屋里只我一人,我没锁,谁锁的呢?我想了一想说:“大概是找糊涂了,顺手把门锁上了。

”(可是,我“顺手”吗?)“我们把门都快要打下来了,你没听见?看看你的朋友!都含着两包眼泪等着呢!”我的好友和淑姐站在人群组,不在近门处,大概是不忍看见我的遗体。

这时很多人笑起来,舍监也松了一大口气。

一场虚惊已延持得够久了,她驱散众人各自回房,当然也打发了正待撬窗的校工。

时间已经不早,我和淑姐等约定明晨一早出发,要走城墙一周,所以我们略谈几句就睡觉。

她讲了打门的经过,还把美国老姑娘叫唤我名字的声调学给我听。

我连连道歉,承认自己糊涂。

我说可能熄灯的时候顺手把门锁上了。

第二天,我们准备走城墙,所以清早起来,草草吃完早点,就结伴出发,一路上大家还只管谈论昨晚的事。

我的好友很冷静,很谨慎持重。

男同学背后给她个诨名,称为“理智化”。

她和我同走,和同伙离开了相当距离,忽然对我说:“你昨晚是没有锁门。

”原来她也没看完电影。

她知道我对电影不怎么爱看,从大礼堂出来望见星月皎洁,回宿舍就想找我出去散步。

她到我门外,看见门已带上。

我们那扇关不严的门带上了还留一条很宽的门缝,她从门缝里看见屋里没灯,我的帐子已经放下,知道我已睡下,就回房去了。

我说:“你没看错吗?”“隔着你的帐子,看得见你帐子后面的纱窗。

朗读杨绛先生美文《善待暮年》。

朗读杨绛先生美文《善待暮年》。

朗读杨绛先生美文《善待暮年》。

#美文朗读 #人性思维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我们正走向人生的暮年,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染霜。

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接下来在西阳的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的体魄和心态。

在曾经的岁月里,每个人都会有大小不一样的光环,但这光环已经是光过去是当光环褪去谁都是柴米油盐谁都知一切不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耐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不要满怀焦灼的期望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们有各自的生活和事业,他们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一样上有老下有小老师夕样小事朝阳朝阳总比夕阳更令人关注和憧憬,这是动物繁衍生息的法则是规律,谁也不能违背记住年轻人永远比老年人,老人生夫妻也好舞女,父子也罢,不管是怎样的水乳交融,心心相系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独立个体,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老要有老的风骨,老要有老的优雅正如春花秋实四季轮回各有风采。

五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是一种从容恬阔悠哉悠哉的状态,愿我们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少些期盼多些宽容宠辱不惊,去留无碍微笑向前,善待暮年的自己。

杨绛先生经典短文两篇

杨绛先生经典短文两篇

《走到人生边上》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

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

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

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

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

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

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

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

若说考验,就该像入学考试一样,同等的学历,同样的题目,这才公平合理。

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

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

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人生一世,难免不受人之恩,或有惠于人,又造成新的因果,报来报去,没完没了。

而且没良心的人,受惠于人,只说是前生欠我。

轻率的人,想做坏事,只说反正来生受罚,且图眼前便宜。

至于上刀山、下油锅等等酷刑,都是难为肉体的。

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我都不甚理解。

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

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

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

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的聪明朋友们,他们所谓“什么都没有了”,无非断言人死之后,灵魂也没有了。

至于人生的价值,他们倒并未否定。

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

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

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

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

杨绛经典散文《走在人生边上》

杨绛经典散文《走在人生边上》

杨绛经典散文《走在人生边上》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杨绛经典散文《走在人生边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文一个人在人生路上走,谁又能不曾迷茫,不曾彷徨过呢?梦醒了,调整好自己,未来还是在未知中度过愉快。

不喜欢有挑战的生活,就不知道青春是如何的热血澎湃。

如果败了,或许不能从头再来,可是人生哪里有多少时间能给我们耽搁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珍惜眼前的一切,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

我们没有资格抱怨,只能够利用好自己的眼前。

我喜欢思考自己的人生,幻想自己的未来,哪怕一觉醒来生活依旧,可是绝对不放弃自己的追求。

我就是我,喜欢走自己的人生。

喜欢有个性的生活,不想芒然一生而碌碌无为。

或许只是自己在异想天开,或是痴人说梦,可是自己却依旧不到心不死,坚信未曾认输不曾输。

我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有梦想的人不算可笑,可笑的是连梦想都没有的人。

或许自己无法成功,可是也绝对无怨无悔。

人最容易在松懈的时候沉沦,沉浸在宽松的环境里,只会将自己的斗志消磨殆尽。

没有压迫时,也就没有了动力。

终日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的该干些什么。

想在等待中期望奇迹出现,其实只不过是在拖延。

人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当有诱惑的时候,更加容易沦陷其中,而将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忘却。

所以说真正的困难不在经济,环境的干扰更令人无奈。

自己所想的,与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有很大的出入。

也不是说自己不明白道理,只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了自己。

没有外在的约束,没有被命运折磨的压迫感,自己也就越发的迷惘。

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就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

整个人也荒废了,只是想着过一天算一天,只是想着如何玩乐。

思想一消沉,人也就越来越不敢面对现实的残酷了,不想动脑去思考如何解决。

因为不动脑子自然是轻松快乐的,看似人生惬意非常,可是当自己的天赋被耗尽的时候,结局就只能更加可悲了。

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

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

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记杨必杨必是我的小妹妹,小我十一岁。

她行八。

我父亲像一般研究古音韵学的人,爱用古字。

杨必命名“必”,因为“必”是“八”的古音:家里就称阿必。

她小时候,和我年龄差距很大。

她渐渐长大,就和我一般儿大。

后来竟颠倒了长幼,阿必抢先做了古人。

她是一九六八年睡梦里去世的,至今已二十二年了。

杨必一九二二年生在上海。

不久我家搬到苏州。

她的童年全是在苏州度过的。

她性情平和,很安静。

可是自从她能自己行走,成了妈妈所谓“两脚众生”(无锡话“众生”指“牲口”),就看管不住了。

她最爱猫,常一人偷偷爬上楼梯,到女佣住的楼上去看小猫。

我家养猫多,同时也养一对哈叭狗,所以猫儿下仔总在楼上。

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

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

”“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

问她跌了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

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叠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杨绛优美散文:干校六记(2)

杨绛优美散文:干校六记(2)

杨绛优美散文:干校六记(2)文学所和另一所最先下放。

用部队的辞儿,不称“所”而称“连”。

两连动身的日子,学部敲锣打鼓,我们都放了学去欢送。

下放人员整队而出;红旗开处,俞平老和俞师母领队当先。

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象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我看着心中不忍,独身先退;一路回去,发现许多人缺乏欢送的热情,也纷纷回去上班。

大家脸上都漠无表情。

我们等待着下干校改造,没有心情理会什么离忧别恨,也没有闲暇去品尝那“别是一般”的“滋味”。

学部既已有一部分下了干校,没下去的也得加紧干活儿。

成天坐着学习,连“再教育”我们的“工人师父”们也腻味了。

有一位二十二三岁的小“师父”嘀咕说:“我天天在炉前炼钢,并不觉得劳累,现在成天坐着,屁股也痛,脑袋也痛,浑身不得劲儿。

”显然炼人比炼钢费事;“坐冷板凳”也是一项苦功夫。

炼人靠体力劳动。

我们挖完了防空洞——一个四通八达的地下建筑,就把图书搬来搬去。

捆,扎,搬运,从这楼搬到那搂,从这处搬往那处;搬完自己单位的图书,又搬别单位的图书。

有一次,我们到一个积尘三年的图书室去搬出书籍、书柜、书架等,要腾出屋子来。

有人一进去给尘土呛得连打了二十来个嚏喷。

我们尽管戴着口罩,出来都满面尘土,咳吐的尽是黑痰。

我记得那时候天气已经由寒转暖而转热。

沉重的铁书架、沉重的大书橱、沉重的卡片柜——卡片屉内满满都是卡片,全都由年轻人狠命用肩膀扛,贴身的衣衫磨破,露出肉来。

这又使我惊叹,最经磨的还是人的血肉之躯!弱者总沾便宜;我只干些微不足道的细事,得空就打点包裹寄给干校的默存。

默存得空就写家信;三言两语,断断续续,白天黑夜都写。

这些信如果保留下来,如今重读该多么有趣!但更有价值的书信都毁掉了,又何惜那几封。

他们一下去,先打扫了一个土积尘封的劳改营。

当晚睡在草铺上还觉[火奥]热。

忽然一场大雪,满地泥泞,天气骤寒。

十七日大队人马到来,八十个单身汉聚居一间屋里,都睡在土炕上。

有个跟着爸爸下放的淘气小男孩儿,临睡常绕炕撒尿一匝,为炕上的人“施肥”。

杨绛散文:吾先生-旧事抬零

杨绛散文:吾先生-旧事抬零

杨绛散文:吾先生-旧事抬零杨绛散文:吾先生-旧事抬零这篇文章是杨绛先生回忆往事所写的,记叙了由于时代的变迁,世事的发展,导致故人走衰落的事件,令人惋惜。

吾先生——旧事抬零一九四九年我到清华后不久,发现燕京东门外有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桃树等,果园里有个出售鲜果的摊儿,我和女儿常去买,因此和园里的工人很熟。

园主姓虞,果园因此称为虞园。

虞先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园林学家,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我们常看见他爬在梯子上修剪果树,和工人一起劳动,工人都称他“吾先生”——就是“我们先生”。

我不知道他们当面怎么称呼,对我们用第三人称,总是“吾先生”。

这称呼的口气里带着拥护爱戴的意思。

虞先生和蔼可亲。

小孩子进园买果子,拿出一分两分钱,虞先生总把稍带伤残的果子大捧大捧塞给孩子。

有一次我和女儿进园,看见虞先生坐在树荫里看一本线装书。

我好奇,想知道他看的什么书,就近前去和他攀话。

我忘了他那本书的书名,只记得是一本诸子百家的书。

从此我到了虞园常和他闲聊。

我和女儿去买果子,有时是工人掌秤,有时虞先生亲自掌秤。

黄桃熟了,虞先生给个篮子让我们自己挑好的'从树上摘。

他还带我们下窖看里面储藏的大筐大筐苹果。

我们在虞园买的果子,五斤至少有六斤重。

三反运动刚开始,我发现虞园气氛反常。

一小部分工人——大约一两个——不称“吾先生”了,好像他们的气势比虞先生高出一头。

过些时再去,称“吾先生”的只两三人了。

再过些时,他们的“吾先生”不挂在嘴上,好像只闷在肚里。

有一天我到果园去,开门的工人对我说:“这园子归公了。

”“虞先生呢?”“和我们一样了。

”这个工人不是最初就不称“吾先生”的那派,也不是到后来仍坚持称“吾先生”的那派,大约是中间顺大流的。

我想虞先生不会变成“工人阶级”,大约和其他工人那样,也算是园子里的雇员罢了,可能也拿同等的工资。

一次我看见虞先生仍在果园里晒太阳,但是离果子摊儿远远的。

他说:得离得远远的,免得怀疑他偷果子。

他说,他吃园里的果子得到市上去买,不能在这里买,人家会说他多拿了果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到人生边上》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

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

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

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

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

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

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

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

若说考验,就该像入学考试一样,同等的学历,同样的题目,这才公平合理。

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

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

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人生一世,难免不受人之恩,或有惠于人,又造成新的因果,报来报去,没完没了。

而且没良心的人,受惠于人,只说是前生欠我。

轻率的人,想做坏事,只说反正来生受罚,且图眼前便宜。

至于上刀山、下油锅等等酷刑,都是难为肉体的。

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我都不甚理解。

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

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

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

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
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的聪明朋友们,他们所谓“什么都没有了”,无非断言人死之后,灵魂也没有了。

至于人生的价值,他们倒并未否定。

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

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

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

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

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

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

俗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

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

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

统治者只是借人类对神明的敬畏,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仪式。

虔信宗教的,不限于愚夫愚妇。

大智大慧的人、大哲学家、大科学家、
大文学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诚,远胜于愚夫愚妇。

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

佛家说人生如空花影,一切成空。

佛家否定一切,唯独对信心肯定又肯定。

“若复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得如是无量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为什么呢?因为我佛无相,非但看不见,也无从想象。

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经久的锻炼。

如能把信仰传授于人,就是助人得福,功德无量。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

能有成绩,就不是虚度此世了。

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

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

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

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此了。

《一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