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经典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

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

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杨绛的散文精选《记杨必》一九三八年秋,我回上海看望爸爸。

妈妈已去世,阿必已变了样儿,人也长高了。

她在工部局女中上高中。

爸爸和大姊跟我讲避难经过,讲妈妈弥留时借住乡间的房子恰在敌方炮火线上,四邻已逃避一空,爸爸和大姊准备和妈妈同归于尽,力劝阿必跟随两位姑母逃生,阿必却怎么也不肯离去。

阿必在妈妈身边足足十五年,从没有分离过。

以后,爸爸就带着改扮男装的大姊和阿必空身逃到上海。

逃难避居上海,生活不免艰苦。

可是我们有爸爸在。

仿佛自己还是包在竹箨里的笋,嵌在松球里的松子。

阿必仍是承欢膝下的小女儿。

我们五个妹妹(弟弟在维也纳学医)经常在爸爸身边相聚,阿必总是个逗趣的人,给大家加添精神与活力。

阿必由中学而大学。

她上大学的末一个学期,爸爸去世,她就寄宿在校。

毕业后她留校当助教,兼任本校附中的英语教师。

阿必课余就忙着在姐姐哥哥各家走动,成了联络的主线。

她又是上下两代人中间的桥梁,和下一代的孩子年龄接近,也最亲近。

不论她到哪里,她总是最受欢迎的人,因为她逗乐有趣,各家的琐事细故,由她讲来都成了趣谈。

她手笔最阔绰,四面分散实惠。

默存常笑她“distributingherself”(分配自己)。

她总是一团高兴,有说有讲。

我只曾见她虎着脸发火,却从未看到她愁眉苦脸、忧忧郁郁。

阿必中学毕业,因不肯离开爸爸,只好在上海升学,考进了震旦女子文理学院。

主管这个学校的是个中年的英国修女,名MotherThornton,我女儿译为“方凳妈妈”。

我不知她在教会里的职位,只知她相当于这所大学的校长。

她在教员宿舍和学生宿舍里和教员、学生等混得相当熟,“方凳”知道杨必向往清华大学,也知道她有亲戚当时在清华任职。

大约是阿必毕业后的一年——也就是胜利后的一年,“方凳”要到北京(当时称北平)开会。

她告诉杨必可以带她北去,因为买飞机票等等有方便。

阿必不错失时机,随“方凳”到了北京。

“方凳”开完会自回上海。

阿必留在清华当了一年助教,然后如约回震旦教课。

杨绛优美散文精选《干校六记》

杨绛优美散文精选《干校六记》

杨绛优美散文精选《干校六记》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干校六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

我们夫妇同属学部;默存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

一九六九年,学部的知识分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

全体人员先是“集中”住在办公室里,六、七人至九、十人一间,每天清晨练操,上下午和晚饭后共三个单元分班学习。

过了些时候,年老体弱的可以回家住,学习时间渐渐减为上下午两个单元。

我们俩都搬回家去住,不过料想我们住在一起的日子不会长久,不日就该下放干校了。

干校的地点在纷纷传说中逐渐明确,下放的日期却只能猜测,只能等待。

我们俩每天各在自己单位的食堂排队买饭吃。

排队足足要费半小时;回家自己做饭又太费事,也来不及。

工、军宣队后来管束稍懈,我们经常中午约会同上饭店。

饭店里并没有好饭吃,也得等待;但两人一起等,可以说说话。

那年十一月三日,我先在学部大门口的公共汽车站等待,看见默存杂在人群里出来。

他过来站在我旁边,低声说:“耽会儿告诉你一件大事。

”我着看他的脸色,猜不出什么事。

我们挤上了车,他才告诉我:“这个月十一号,我就要走了。

我是先遣队。

”尽管天天在等待行期,听到这个消息,却好象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

再过几天是默存虚岁六十生辰,我们商量好:到那天两人要吃一顿寿面庆祝。

再等着过七十岁的生日,只怕轮不到我们了。

可是只差几天,等不及这个生日,他就得下干校。

“为什么你要先遣呢?”“因为有你。

别人得带着家眷,或者安顿了家再走;我可以把家撂给你。

”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他们全所是十一月十七号走。

我们到了预定的小吃店,叫了一个最现成的沙锅鸡块——不过是鸡皮鸡骨。

我舀些清汤泡了半碗饭,饭还是咽不下。

只有—个星期置备行装,可是默存要到末了两天才得放假。

我倒借此赖了几天学,在家收抬东西。

这次下放是所谓“连锅端”——就是拔宅下放,好象是奉命一去不复返的意思。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

杨绛事迹作文素材《杨绛先生:坚韧与睿智的传奇》杨绛先生,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一提起她,我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她的人生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戏。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故事那叫一个甜啊!两人一起读书、一起搞学问,互相支持,简直就是爱情的典范。

这可不是那些腻歪歪的偶像剧能比的。

杨绛先生自己也是个大学问家呢!她的作品,那真是字字珠玑啊。

读她的书,就像是在和一个智慧的长者聊天。

她用简单却深刻的语言,讲述着生活的道理和人生的感悟。

她可不像有些学者那样故作高深,她的文字接地气,我们都能看得懂。

她经历过好多困难呢,可是却从不抱怨。

就像那句话说的:“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在艰难的岁月里,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这点真的太让人佩服了!要是换了我,可能早就哭天抢地,怨天尤人了。

杨绛先生还是个非常乐观的人。

不管遇到什么坏事,她都能找到好的一面。

她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身边的人。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她的一个小故事,说她在困难时期,还能苦中作乐,和家人一起玩游戏,找乐子。

这种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杨绛先生学习,学习她的坚韧不拔,学习她的乐观向上,学习她的知识渊博。

虽然我们可能达不到她那样的高度,但至少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呀!杨绛先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每当我觉得生活好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想杨绛先生,然后告诉自己:“嘿,人家那么难都过来了,你这点小困难算什么呀!”总之,杨绛先生的事迹就是一个超级丰富的作文素材宝库。

从她身上,我们能学到好多好多东西。

她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不管生活怎么折腾我们,我们都要坚强、乐观、充满智慧地面对。

让我们一起向杨绛先生致敬,也向她好好学习吧!。

散文《风》 杨绛散文《风》-杨绛散文《风》

散文《风》 杨绛散文《风》-杨绛散文《风》

散文《风》杨绛散文《风》-杨绛散文《风》散文风杨绛散文风|杨绛散文风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风运用大量的修辞散文诗作业帮我欲醉清风,今朝艳阳,风潇潇柳欲狂只影立船头,如孤叟青丝绕夹,意沧桑又见白鹭戏水,此景何不似当年年少轻狂作古人,青丝未尽伴沧桑此时高歌一曲,惊起一群呆鹅只影行,半月湖,今朝何已.千日、千日.我欲舞清风,奈何西风狂残丝断柳出秀,掩残丫,又是一季洒脱心门闩,待闺秀,不知何年开我欲伴清风伊人何时归三月天,百花香,今生何相望亭翁笑我痴今生情缘一场空,断桥一时难成虹贾平凹的散文风雨读后感300字,急求读后感啊含蓄隽永的生命之歌我的树赏读我的树是一篇渗透着作者与人生追求的散文。

该文饱含深情、含蓄隽永,透过树不平凡的经历,写出了一段人生故事,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

一、小的生长环境一一个时代的影写小是带着我的梦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的梦于奶奶的神话吃吧,这是;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也许是神话中的梦境太神奇了吧,我睡不着,便把这个梦蓄在了院子角落的泥土里。

谁也不再理会,而且很委屈,是弯,紧抱着身子的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缺氧,贫血,不逢时,不逢地。

文章在这里道出了一种梦境与现实的鲜明反差。

但这仅仅只是小桃树自身境遇的一个开端,它所面临的曲折与风雨还在后面枝条被风雨摇撼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里打着旋儿。

它瘦了许多,昨日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可怜它太小,才开了一次花。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

正值开花时节,它多么需要和风、细雨与丽日啊,然而它却面临着飓风、冷雨与强暴...含蓄隽永的生命之歌我的树赏读我的树是一篇渗透着作者与人生追求的散文。

该文饱含深情、含蓄隽永,透过树不平凡的经历,写出了一段人生故事,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

一、小的生长环境一一个时代的影写小是带着我的梦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的梦于奶奶的神话吃吧,这是;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5月25日凌晨,钱钟书夫人杨绛病逝,享年105岁。

她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绛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一、著作1.《干校六记》(散文),三联书店1981年初版;三联书店1986年二版。

2.《将饮茶》(散文),三联书店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于1987年先后出版。

3.《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初版。

4.《关于小说》(文论集),三联书店 1986年初版。

5.《回忆两篇》(散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初版。

6.《走到人生的边上——自问自答》(散文集),商务印书馆于2007年、2008年分别出版。

7.《喜剧二种》(剧作,收《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8.《记钱锺书与围城》(散文),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7年初版;岳麓书社1986年初版1991年2印。

9.《槐聚诗存》(钱钟书默存稿,杨绛季康录),三联书店1994年一版一印。

10.《倒影集》(短篇小说集),香港文学研究社1981年出版;人民文学1982年出版。

11.《杂忆与杂写》,花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三联书店1994年初版,1995年3印。

12.《春泥集》(文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出版;13.《洗澡》(长篇小说),台湾晓园出版社1990年出版;三联书店,1990年1版2印。

14.《从丙午到“流亡”》(散文),三联书店香港分店2000年出版。

15.《我们仨》(散文),三联书店2003年初版(简装本);2004年初版(精装本)。

16.《杨绛文集》(全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初版。

17.《杨绛文集》(全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再版。

二、译作1.《小癞子》(西班牙名著),平明出版社1951年初版,1953年重排出版;作家出版社1956年初版。

2.《吉尔•布拉斯》(勒萨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初版。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我,父亲,妈妈。

我今年20岁,和所有家庭一样,沉淀多年的亲情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去珍惜的。

这么多年,看着家里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其中所有的欢乐辛酸,我也永远都不想去忘记。

我是个不孝子,因为我很少去回忆去品味父母的历程。

所以趁着还没有忘记太多,捡起尽可能多的记忆碎片。

所以这是一篇不连续的连载,没有时间顺序没有轻重。

我的文采很一般,但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我是个喜欢把事情的难度控制在能力范围以内的人,因为那样会很随意。

既然我的文采不足以堆砌起华丽的辞藻,所以还是,怎么说话就怎么写吧。

妈妈:“你还记得吗儿子,在你两岁的时候(其实两岁的事儿我哪会有记忆),我们家养殖鲶鱼亏本负债了,为了还债,你爸爸重操旧业做木匠,那个时候三天一集市,所以他必须每三天就做好一口碗柜,每一口可以赚8块,这8块钱除了买原材料和维持我们一家三天的生存,剩下的钱都必须存起来还债,所以不晓得你还有印象没,那个时候的深夜,我经常抱着你和你爸爸一起干活,我们还喝了两年的酱油汤。

”父亲:“你老爸我14岁就辍学了,和你爷爷一起上山砍柴,那个时候一进柴山就是个把月,别提多辛苦了。

17岁我和你叔叔一起养螃蟹,一年时间没亏没赚,19岁你老爸去学木工,一年时间就做了师傅,带着徒弟承包,还买了全村第一台摩托车,25CC的幸福牌,你爷爷不晓得有多少生气,他觉得农民子弟就该好好干活,没有资格骑摩托车,所以我只能把车寄放你叔公家里,没活干的时候,你老爸能把整台车子的每个螺丝都拧下来拆干净再组装回去!那段日子是我35岁之前最好的回忆,因为木工技术好,大年初一我的朋友能坐满5桌!只可惜落魄了之后这些朋友没有一个借你老爸钱。

”妈妈:“当我决定嫁给你爸的时候,也是他最穷的时候,你奶奶的原话“我有5个儿子,仍谁也不会让老三来供养,那还不得饿死啊!”你爷爷分家产的时候,我和你爸爸分到两口碗两双筷子,没有房子。

那个时候我挽着你爸的手走出村子,村民指着你爸的背说“这女的跟了他就是去讨饭的!”我和你老爸的婚礼是在你外婆家进行的,其实也不算婚礼,就是我们俩,你的外公外婆和你的大小娘舅坐着吃桌饭,新房就是外婆家老屋的小阁楼。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2)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2)

杨绛先生的文章_杨绛先生的散文(2)----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杨绛的文章3:(本文选自《一百岁感言》) 一百岁感言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的文章4:(本文选自《我们仨》。

) 我们仨钟书曾逗阿瑗玩,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

阿瑗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

他写了一个开头的《百合心》里,有个女孩子穿一件紫红毛衣,钟书告诉阿瑗那是个最讨厌的孩子,也就是她。

关于杨绛的经典优秀散文随笔节选

关于杨绛的经典优秀散文随笔节选

关于杨绛的经典优秀散文随笔节选杨绛是中国著名作家,其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杨绛的经典优秀散文随笔节选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喝茶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

”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

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

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

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

不久,喝茶之风大行,一六六零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

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

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

”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Cornelius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征服人类大敌——睡魔”。

他们的怕睡,正和现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

怎么从前的睡魔,爱缠住人不放;现代的睡魔,学会了摆架子,请他也不肯光临。

传说,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他帮他偿愿的。

胡峤《饮茶诗》:“沾牙旧姓余曾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汤况《森伯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而四肢森然。

”可证中外古人对于茶的功效,所见略同。

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红茶者所能领略的。

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冽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同一气喝上七碗的茶,想来是叶少水多,冲淡了的。

诗人柯立治的儿子,也是一位诗人,他喝茶论壶不论杯。

约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

不过他们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汤。

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

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

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

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

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到人生边上》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

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

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

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

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

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

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

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

若说考验,就该像入学考试一样,同等的学历,同样的题目,这才公平合理。

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

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

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人生一世,难免不受人之恩,或有惠于人,又造成新的因果,报来报去,没完没了。

而且没良心的人,受惠于人,只说是前生欠我。

轻率的人,想做坏事,只说反正来生受罚,且图眼前便宜。

至于上刀山、下油锅等等酷刑,都是难为肉体的。

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我都不甚理解。

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

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

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

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
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的聪明朋友们,他们所谓“什么都没有了”,无非断言人死之后,灵魂也没有了。

至于人生的价值,他们倒并未否定。

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

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

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

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

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

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

俗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

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

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

统治者只是借人类对神明的敬畏,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仪式。

虔信宗教的,不限于愚夫愚妇。

大智大慧的人、大哲学家、大科学家、
大文学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诚,远胜于愚夫愚妇。

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

佛家说人生如空花影,一切成空。

佛家否定一切,唯独对信心肯定又肯定。

“若复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得如是无量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为什么呢?因为我佛无相,非但看不见,也无从想象。

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经久的锻炼。

如能把信仰传授于人,就是助人得福,功德无量。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

能有成绩,就不是虚度此世了。

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

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

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

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此了。

《一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