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语文教案134:窦娥冤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教案:窦娥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窦娥冤》,这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社会状况,认识到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增强对正义的信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背景和作者关汉卿;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思想。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社会背景,培养学生对正义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窦娥冤》剧本;3. 相关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PPT课件,介绍元朝的社会背景和关汉卿的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和情节发展。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如窦娥、张驴儿等,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5. 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窦娥冤2. 板书人物:窦娥、张驴儿、蔡婆等3. 板书情节:冤屈、昭雪4. 板书主题: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窦娥冤》主题思想的理解。
2. 作业答案:《窦娥冤》通过描写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故事,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正义的渴望和对邪恶的批判。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理解到,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坚守正义,相信善恶有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文学作品,如《杨家将》、《岳飞传》等,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解析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社会背景:元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复杂多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这对于现代学生来说难以理解。
《窦娥冤》语文教案
《窦娥冤》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和评价中国古典戏曲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正、人性善恶等现实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而死,后昭雪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详细分析,如比喻、象征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中的一个文学手法,如比喻、象征等,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阐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观后感写作: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选取《窦娥冤》中的重要片段,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和解读,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窦娥冤》教案范文6篇
《窦娥冤》教案范文6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问题探究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热爱。
(2)树立正义感,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
(3)提高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感受元杂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2)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元杂剧的背景和特点。
(2)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冤屈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剖析作品中的封建社会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2)讨论作品中的正义与邪恶,树立正义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窦娥冤》进行比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
有关《窦娥冤》教案三篇
有关《窦娥冤》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窦娥冤》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窦娥冤》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
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具体步骤: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1、元曲的分类:散曲元曲小令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
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
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
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
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
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那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疏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经过的时间线索。
《窦娥冤》教案(精选2024)
《窦娥冤》教案(精选2024)教案:《窦娥冤》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窦娥冤》。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元朝关汉卿的戏剧创作,理解并感悟窦娥的冤屈,以及她不屈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元朝关汉卿的戏剧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公正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正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
2. 重点:理解窦娥的冤屈和她不屈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元朝戏剧《窦娥冤》的片段,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窦娥的冤屈。
3. 内容讲解: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让学生理解窦娥不屈的精神。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社会公正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正义感。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窦娥冤》的读后感,深入思考作品所传达的思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窦娥冤》2. 板书内容:戏剧结构、人物形象、窦娥的冤屈、窦娥不屈的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一篇关于《窦娥冤》的读后感,深入思考作品所传达的思想。
2. 作业答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等。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剧的魅力,进一步理解《窦娥冤》的主题。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对课文《窦娥冤》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3篇】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3篇】《窦娥冤》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
3、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鉴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杂剧内容,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戏剧冲突,归纳概括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窦娥冤》戏剧视频片断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示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二、简介戏剧与作者: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中有文文中有戏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听音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做来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弹唱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观离合,喜怒哀乐,现出万代人情,须从戏里传真(多媒体投影)哪位同学结合戏剧知识谈谈其含义?先请同学自己介绍,老师可以稍作补充。
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表演艺术,但它却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展示生活,它在使我们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戏剧的概念: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其中元代杂剧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杂剧创作十分繁荣,创作体制亦较严格。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演一完整的故事,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
高中语文窦娥冤教案【三篇】
【导语】《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
⽆忧考⼩编整理了⾼中语⽂窦娥冤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窦娥冤教案⼀ 导⼊新课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看。
”《祝福》展⽰了⼀位勤劳、善良的⼥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悲剧之中亦⽆愧⾊”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了⼀位精神⾼尚的善良⼥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被毁灭是令⼈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进《窦娥冤》⼀探究竟! 设计意图:让学⽣对悲剧有所了解,激发学⽣对窦娥悲剧的求知欲。
问题(⼀)课⽂是《窦娥冤》全剧的三折,是整个戏剧的关键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抓住⽂章的主要信息,整体感知⽂章的内容,理清戏剧的情节。
师⽣活动:学⽣⾃由朗读,教师点拨学⽣找出重要信息,师⽣共同归纳总结。
1、朗读课⽂并⽤简洁的语⾔复述戏剧情节。
明确:楔⼦:书⽣窦天章因连本带利⽋蔡婆四⼗两银⼦,被迫把七岁的⼥⼉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折:庸医赛卢医⽋蔡婆本利⼆⼗两银⼦,⼼⽣⽍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俩搭救,张驴⼉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俩,蔡婆⽆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在家中住下。
第⼆折:张驴⼉为达⽬的,⼼⽣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亲喝了,张驴⼉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
于是,两⼈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刑前许下三桩誓愿:⾎溅⽩练、六⽉飞雪、亢旱三年。
以⽰冤屈,窦娥死后誓⾔⼀⼀应验。
2.按情节划分可以分为⼏个部分,各部分讲了什么? 明确:第⼀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神,揭露世道不公。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例如(一)。
2、理解全剧剧情,理解课文节选局部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才能训练点1、分析^p 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理解超越现实的夸大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提醒主题和表达剧作浪漫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浸透点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鞭挞社会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浸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构造,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p 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化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认,也是她的对抗精神的集中表现。
诵读第二局部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仁慈。
诵读第三局部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对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
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
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拟分析^p 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大方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分析^p 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窦娥冤教案(精选7篇)
窦娥冤教案(精选7篇)《窦娥冤》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巩固学生元杂剧知识及对古白话的理解。
2、培养并提高学生古典戏曲的鉴赏能力。
3、赏析、理解《窦娥冤》主题,人物形象及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
4、赏析,把握《窦娥冤》戏曲语言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把握窦娥人物形象及意义。
2、品味关汉卿本色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导析法[重难点突破]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分析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诵读、对比,把握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回顾导入1、导语设计:上一节,我们已经讲解了元曲特别是元杂剧的有关知识,并且让大家预习《窦娥冤》,下边检查一下上节知识掌握及预习情况。
2、习题①元杂剧知识②典故掌握③古白话理解三、讲解新课㈠作者与背景㈡《窦娥冤》剧情梗概(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①)㈢欣赏精彩剧照,认识作品影响㈣解题、导读提示,了解学习要点㈤鉴赏分析1、整体把握①三个场面(找学生概括内容)②本折线索(冤)及感情变化(怨→悲→恨)③矛盾冲突(基本主题)把握2、具体赏析⑴戏曲语言,人物形象赏析(问):窦娥身上最光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场面,哪些唱词中?(生答):略①分析第一场面,范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让学生品味语言,体会语言所体现出窦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②分角色朗读第三场面,继续赏析语言,人物形象③点拔第二场面,把握窦娥善良美好心灵(问):为什么要突出窦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答):略④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⑴通过课堂练习,继续把握语言特点①对比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唱词。
②总结本剧(关汉卿)语言特点⑴赏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㈥思考讨论明传奇《金锁记》由《窦娥冤》改编而成,剧中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赶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
三年后又入京考试,举夺魁。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
《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5篇)《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窦娥冤》教学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窦娥冤》教学教案精选篇1【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经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3.认识窦娥开始对天地神鬼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课文释义】(1)亲眷(眷,juàn)亲属。
(2)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3)杳无音信:(杳,yǎo)〈书〉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阡,qiān田间南北方向的路)古远而荒凉的田间的路。
(5)昏聩:(聩,kuì,耳聋)眼花耳聋。
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6)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
【资料主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杯具之一。
作者经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完美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杯具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窦娥》揭示的是元代社会的重重矛盾。
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告的黑暗现实,正是经过窦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体现的。
窦娥的曲词,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桩誓愿是戏剧冲突的集中体现,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写作手法】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
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窦娥被绑赴刑场,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为核心,痛陈了窦娥心中的怨愤之气。
第二部分写婆媳诀别,窦娥诉冤,经过窦娥对婆婆的牵记表现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经过窦娥的长篇独白,陈述了主人公的满腹冤屈。
善而蒙冤,杯具愈悲。
第三部分写窦娥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桩桩将窦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变化推向顶峰。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窦娥冤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二、教学重点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三、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四、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五、教学过程[一]讲析第三部分;作文指导。
这一部分写血浅白练、三年亢旱,这些情节怎样理解?是否是迷信?讨论,明确: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
这是一种体现作家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从实质上来说,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如山崩地裂,彗星出现,长期干旱等等,还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
如果这些怪异现象出现在阶级压迫极其严重的年代,苦痛不堪的人民群众便常常把这种自然现象与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联系起来,或者以为这是上天对当道者不仁的惩罚,或者以为是王朝末日的征兆,因而借机举事,等等。
所以,《窦娥冤》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一方面非常有力地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同时也鲜明地反映出人民群众仇恨黑暗的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感情和愿望。
【小结】这一部分写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完成窦娥反抗性格的最精彩的笔墨。
〖总结课文〗[二]、主题:见提示。
[三]、写作特色1、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2、以唱词展开人物内心的冲突(怨愤)以科白为辅助手段表现人物心情。
3、矛盾冲突波澜起伏感情:怨天地,激越奔放——诀别,哀婉缠绵——誓愿,激越奔放。
[四]〖作文练习〗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作文题1、戏曲。
小品。
戏曲小品之比较2、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读《林冲开店》3、浅谈继承与创新——读《林冲开店》(任选一题)参考资料:1、戏剧知识;2、《窦娥冤》;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水浒传》有关情节。
《窦娥冤》语文教案
《窦娥冤》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能够欣赏和评价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古代戏曲与现代文学的差异。
(3)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冲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欣赏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古代戏曲文化的理解。
(2)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情节、人物等基本知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 体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情感。
4. 比较法:分析比较古代戏曲与现代文学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杂剧《窦娥冤》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讲解分析:讲解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3. 调查了解我国现存的古代戏曲艺术,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窦娥冤》中的经典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 影像资料:观看《窦娥冤》相关的影视作品,增强学生对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窦娥冤》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范文3篇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范文3篇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2、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过程与方法3、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4、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教学难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关汉卿的名剧《窦娥冤》。
二、作家及元杂剧:1.介绍关汉卿: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
关汉卿就是当时最杰出的戏曲家。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全国优秀获奖教案4篇
《窦娥冤》教案篇8教学目的: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三)。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杂剧的语言。
教学方法:赏读法。
教学内容:了解元杂剧、赏析第一部分教学步骤:一.教学导入: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1.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窦娥冤教案三篇
窦娥冤教案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窦娥冤教案三篇窦娥冤教案三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教师,常常必须撰写教案,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拥有重要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窦娥冤》说课稿
一、关于说第三折的说明
我说课的篇目是新教材第四册《窦娥冤》
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老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选取一、二、三3折,但我们知道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所以,我今天以第三折带全剧,说这一课。
二、说教材
本课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
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本文的学习力求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
”
教学目标:
1、品味戏曲语言,把握主人公形象。
2、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领会作品的艺术性及思想性。
教学重点:鉴赏窦娥的三桩誓愿。
教学难点: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四、实施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主要分两大块:一、整体感知。
二、细节探究。
三、引向深入
主要根据思维由易及难,由感性向理性的发展走向而定。
(一)整体感知设计两个问题,设题意图:把握情节基本构成,了解窦娥基本性格特点。
2、善良与冤有什么关系?是否节外生枝?
像第二题,是过渡性问题,衔接整体感知与细节探究。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促进全方位思考,我故意卖了个关子,也是故意质疑法,,不但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也能完成思维由浅入深的一个过渡。
看似绕圈子,实则“诱敌深入”。
(二)细节探究
主要突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知道读剧本最关键是要培养现场感。
因此在品位语言一环,我首先用创设情境法,学生朗读[滚绣球],放映越剧片断。
制造现场感,给同学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主要运用比较阅读法。
体会语言特色。
好的比较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
所以选用越剧《斩娥》片断,是我精心设计的,二者以同样的故事同样的感情,用不同的语文字内容来表达。
关键是“同中求异”体会本文语言的通俗易懂,本色质朴,抒情性强,富于音韵美。
比较阅读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方法,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科学严谨,又交给同学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基本完成教学目标1。
鉴赏语言附加题(学生理解好,课堂节奏快情况下)
以“只落得两泪涟涟”为例。
通过不同风格的改写,本色派语文采派区别,这中间还穿插对比朗读。
更好体会怨言,集人物情感。
接下来突破中带难点。
理解三桩誓愿,把握该剧的艺术性及思想价值。
第一步: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创设情景,把同学待到强烈的悲剧氛围中。
利于深入思考探
究。
对突破重难点,我设置5个层进式的问题,应该说有梯度有深度。
符合思维以及认知规律。
其中三个问题,是解决重难点关键。
做重点说明。
(1)本色语言不用典故可以吗?
理解三个典故,是理解浪漫主义手法、解决教学重点的一把钥匙。
主要运用启发加比较法,着重培养同学的求异思维,以往谈到三个典故都是说它表明冤情之大,使誓愿合理,但我要引导同学通过三个典故之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看到冤情古已有之,部分时代,地位,性别,同样蒙冤,理解深层社会内涵;典故中的人物都没有积极的反抗,也是对窦娥抗争精神的衬托,对作品主题的深化。
增强学生自主发现、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下面理解浪漫主义手法奠基。
(5)、现实中,这三桩誓愿可能实现吗?如何评价这种写法?
理解浪漫主义手法,不但是领会作品艺术性的关键,又是把握全文思想价值的钥匙,研究中,还可以引进《孔雀东南飞》《聊斋》等作品,举例对比,分析探讨,老师适当点拨引导。
让同学看到运用浪漫主义笔法,除了加强艺术感染力外,越超越现实,越表明现实的黑暗不公,越为“冤”张本。
也越让人们看到窦娥的刚烈反抗性。
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管中窥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对古典文学的探究热情。
完成教学目标2,突破难点。
(6)、窦娥前面指斥天地鬼神,最后又要依赖天地昭雪冤情,样前后矛盾吗?
这个问题旨在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理性的境界,从而充分领会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
主要运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的教学手法,另外,作品的思想性有着开放性和模糊性,所以,在探究中,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解读。
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又增强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悟,确立自己的审美取向。
需要强调的是:在理解作品思想性时,在设计上我力求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结合字词句章,从人物的语言、关键语句入手,(管理美无心蒸发,使百姓有口难言;轮到你山阳县,为我),得出结论,而不是空泛的品评议论,因为我们再上的是语文课,而不是思想政治课。
总之,这5个问题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
使学生对艺术性、思想性的领悟没有生涩感,拔高感,而是步步蓄势、水到渠成。
既学到知识,又得到探究问题的方法。
增强了鉴赏能力,提升语文了素养。
到此我们教学重点难点也一一被攻破了。
(三)引向深入
包括结束语合作业两部分:
意在把本课的思想性引向更深处,在审美情趣及价值上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社会人生更深的思考,达到言有余而意无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