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三甲医院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三甲医院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三甲医院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1.操作前,要选择适合穴位贴敷治疗的病种,安排合适的药物,并根据不同的病情安排好多组穴位以供贴敷时轮换使用。

2.先将选好的药物加工成细末,榨好姜汁,二者以10g︰10ml的比例,混和调成较稠干膏状,置于冰箱内冷藏保存备用或当天调配使用。

3.贴药前,先将调制好的膏状药再做成直径1—1.5mm的药饼,放置在直径约50—60mm大小的胶布中央备贴。

4.贴药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配伍好的穴位,患者以坐姿为主,进行贴药。

穴位处有皮损、皮疹、溃疡者禁用。

5.一次贴药选用5—6个穴位,最多不超过10个穴。

贴药时间:14岁以下小儿约贴1—2小时左右,成人约贴2—3小时左右,少数人反应较迟缓者,可贴4小时以上,一般不超过6小时。

6.穴位贴敷疗法常年可以应用,一般多在三伏
天和三九天时,针对一些寒性病、反复发作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等,进行群集性贴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又称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

7.局部有过敏现象(皮肤瘙痒、皮疹、发热过甚、疼痛等),立即停止敷药;若贴药后出现水泡,也无须惊慌,可按烧伤处理。

出现小水泡,外搽龙胆紫药水即可;若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使之瘪后,再外敷无菌敷料即可。

或按烫伤应急预案处理。

8.小儿皮肤娇嫩,故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贴药;孕妇(尤其是早孕者)不宜使用,防止坠胎或早产。

9.敷药后,要固定好,防止脱落,导致敷药时间不够,影响疗效。

贴药期间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防止出汗后,使药物脱落,影响疗效。

10.贴药当天禁食海鲜、冷饮、辛辣食物、肥肉等油腻食品。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固定时应注意松紧适度,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贴敷效 果或造成不适。
调整贴敷时间
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需要,合理调整贴敷时间。一般成人 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儿童酌减。
如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并 咨询医生意见。
04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控制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体质,合理控制贴敷时间,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 时,儿童酌减。
贴敷时间限制
穴位贴敷疗法需要一定的 贴敷时间,对于某些急性 疾病或需要快速缓解症状 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贴敷药物 或胶布过敏,出现皮肤瘙 痒、红肿等反应。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穴位贴敷疗法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 行针对性治疗。
05
常见问题解答
贴敷后皮肤出现红疹怎么办?
01
02
03
立即停止贴敷,观察红 疹情况。
如红疹较轻,可涂擦抗 过敏药膏;如症状较重, 应及时就医。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抓挠,防止感染。
04
记录贴敷药物及反应情 况,以便日后参考。
如何选择合适的贴敷药物?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贴敷药物。
了解药物的成分、功效及适用人群。
02
清洁时应使用温水和软毛巾,避 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以免 对皮肤造成损伤。
贴敷药物
药物应选用质量可靠、来源正规的产 品,并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正确使用。
贴敷时应避开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 以免加重皮肤损伤或引起感染。
在贴敷前,应将药物置于选定穴位上, 轻轻按压使其与皮肤充分接触。
固定贴敷部位
贴敷后,应用胶布或绷带等物品将药物固定在穴位上,以免 药物移位或脱落。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目的】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适应症】我科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种:1、老年人各类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2、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辅助治疗。

3、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辅助治疗。

4、各种原因导致的眩晕的辅助治疗。

5、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用物准备】自粘性无菌敷料、75%乙醇、药物(失眠外贴膏、眩晕外贴膏、高血压外贴膏、慢性咳喘外贴膏,均由我院药物研发中心制作。

)【操作程序】1、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疾病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

2、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3、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消毒: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5、方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6、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天,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注意事项】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颜面部慎用。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1、选择穴位,使用碘伏从中心向外周消毒。

2、成人使用消毒的一次性采血针在穴位上轻刺,以皮下微微出血为度,10岁以下儿童使用生姜在穴位上擦拭,穴位皮肤发红为度,以促进药物吸收。

3、揭掉治疗贴保护膜,将功效面外敷于穴位。

4、每贴贴敷时间以12~24小时为宜。

5、如果在胶布处出现发痒、发热、微痛,应立即取下药膏。

如果上述症状不严重也要减少贴敷时间,最多贴上2到4个小时左右。

6.在贴敷期间,不能吃海鲜及辛辣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第 1 页共1 页。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二)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一种外治方法,在夏季三伏天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三伏灸”、“三伏贴”。

它主要适用于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来,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在施术前,需要准备好药物、选择相应的穴位、确定治疗体位和环境,并进行消毒。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和生姜为基本处方,可以根据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药材炮制要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在施术时,可以采用贴法、敷法、填法和熨贴法等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在进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前,需要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进行常规消毒。

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治未病”方法,可以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

但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

在贴敷期间,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患者应积极就医,并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

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

同时,在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公共区域和个人区域都需要保持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门窗、墙壁、卫生间、洗手池等都需要经常保持清洁,毛巾等卫生工具用后要及时清洁整理。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中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医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规范的内容包含中医穴位贴敷的术语与定义、贴敷前的准备、操作方法、禁忌症、注意事项、儿童贴敷特殊注意事项、贴敷期间的异常反应及处理措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2346-2006 腧穴名称与定位GB/T21709.9-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GB/T33414-2016 穴位贴敷用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穴位贴敷:在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

3.2助透剂:能够增加药物透皮速度或增加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3.3赋形剂:赋予药物适当形态和体积的物质。

4贴敷前准备4.1贴敷药物的选择贴敷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中医辨病、辨证的原则,按照GB/T33414-2016 《穴位贴敷用药规范》之规定,药物的剂量应按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物的外用剂量之规定,每个穴位贴敷的药物一般为1-3种。

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应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对于孕妇,禁用影响胚胎发育及容易导致流产的药物;对于哺乳期的妇女,禁用影响哺乳的药物。

基层常见病症贴敷药物推荐,见资料性附录A。

4.2贴敷药剂的制备4.2.1制备过程应在清洁、常温的环境中进行,或在专用制剂室完成;制备药剂的中药材应注重质量。

4.2.2将药物研末成细粉(建议80目以上),密封储存备用。

4.2.3将药粉与助透剂或赋形剂(水、姜汁、醋、黄酒、药液等)充分混合。

当使用姜汁作为助透剂时,姜汁与水的调配比例:成人为1:1,儿童为1:2。

4.2.4将混合好的药剂放在纱布上或胶贴上备用。

4.2.5贴敷药剂宜在药物使用的当日制备,如需要提前制备,制备好的药剂需密封放冰箱冷藏储存,储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使用时应提前取出并放置常温备用。

药剂宜尽快使用,若其外观或气味发生改变应弃用。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应证】适用于恶性肿瘤、各种疮疡及跌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喘等症状。

【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年老体衰者,过饥过饱,女性经期、孕妇的腹部和腰舐部。

【注意事项】1 .支气管扩张者、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糖尿病患者、血液病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穴位贴敷。

2 .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禁止穴位贴敷。

颜面五官部位、慎用穴位贴敷。

3 .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穴位贴敷。

4 .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绵纸中央,厚薄一般以0.5cm为宜,覆盖敷料大小适宜。

5,敷贴部位应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

穴位贴敷时间一般为6-8个小时。

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

6 .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使用敷药后。

如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7 .除拔毒膏外,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是应停止用药,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8 .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9 .贴敷期间,应忌烟、酒,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免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

10 .局部敷贴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附表L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图附表2: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 皮肤出现破溃感染,需保护创面,预 防感染,避免抓挠,忌洗浴,外擦抗 感染膏药
聆听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 汗、胸痛、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 黄疸、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月经不调、 痛经、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 遗尿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症
贴敷时间
➢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不超过8小时,小儿贴药时间为0.5~2小 时。
➢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 力,全麻术后病人特别注意观察,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 自行取下。
➢ 妥善处理过敏皮肤。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 点 也可以并拢手指放于肚脐上方,肚脐与胸骨下端 连接线与手指 相交的地方为中脘穴 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恶心、治疗慢性肝炎、 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
操作流程图
注意事项
➢敷药前评估患者, 清洁皮肤,随调配 随敷用,防蒸发; ➢治疗期间加强巡 视,如有痒热痛感 为正常,局部灼热 痛痒难忍,及时揭 去药膏,报告医生。 ➢敷药后注意固定, 以免药物移动或脱 落。 ➢室内通风,注意 防暑,适当活动, 但不要剧烈运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 淡,避免烟酒、海味、 少食辛辣刺激食品、 冰冻食品、豆类及豆 制品,
避免进食温热易发食 物(如羊肉、狗肉、 鸡肉、鱼虾、螃蟹 等),
避免空调直吹,影响 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 皮肤反应的处理: • 有的病人外敷部位可能出现水疱、皮
肤瘙痒,这属于正常现象;若水疱较 小不必作任何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 收;若水疱已破,可局部涂碘伏
• 出现过敏全身反应或接触性皮炎者, 抗过敏治疗,勿再次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点也可以并拢手指放于肚脐上方肚脐与胸骨下端连接线与手指相交的地方为中脘穴此穴的治病疗法有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 及注意事项
威县中医院
王艳丽
01 概念
02 穴位贴敷适应症
学习目标
03 穴位贴敷禁忌症
04 穴位位置评估
05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流程
06 穴位贴敷疗法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 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 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 豆类及豆制品, 避免进食温热易发食物 (如羊肉、狗肉、鸡肉、 鱼虾、螃蟹等), 避免空调直吹,影响治疗 效果。
注意事项
皮肤反应的处理: 有的病人外敷部位可能出现水疱、皮肤瘙痒,这属于正常 现象;若水疱较小不必作任何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收; 若水疱已破,可局部涂碘伏 出现过敏全身反应或接触性皮炎者,抗过敏治疗,勿再次 贴敷 皮肤出现破溃感染,需保护创面,预防感染,避免抓挠, 忌洗浴,外擦抗感染膏药
概念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 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 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 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痛、
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头痛、眩晕、口 眼斜、消渴、月经不调、痛经、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 夜啼、厌食、遗尿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聆听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寸。 主治胃肠病证,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操作流程图
注意事项
敷药前评估患者,清 洁皮肤,随调配随敷用, 防蒸发; 治疗期间加强巡视, 如有痒热痛感为正常, 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及 时揭去药膏,报告医生。 敷药后注意固定,以 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室内通风,注意防暑, 适当活动,但不要剧烈 运动。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护理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护理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 规范及注意事项护 理课件
目录
• 穴位贴敷疗法简介 •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 • 穴位贴敷疗法注意事项 • 穴位贴敷疗法护理案例分享 • 穴位贴敷疗法发展与展望
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将药物敷于 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中 医疗法。
广泛应用前景
穴位贴敷疗法因其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在临床和家庭保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面临的挑战
穴位贴敷疗法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个体差异、药物选择和配制、操作规范 等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作用机制
01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为其临
床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穴位,并用笔标记。
调制药物
将中药研成粉末,加入 适量的溶剂(如黄酒、
醋等)调制均匀。
贴敷
将调制好的药物涂在胶 布或纱布上,然后贴在 穴位上,并用手指按压
片刻。
固定
用胶布或绷带固定贴敷 部位,防止药物脱落。
贴敷后的护理
01
02
03
04
观察反应
在贴敷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 反应,如出现过敏、红肿等症
状应及时处理。
案例三:腹泻贴敷疗法
总结词
腹泻贴敷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 上贴敷药物来缓解腹泻症状的方法。
详细描述
腹泻贴敷疗法选取神阙、中脘、天枢 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温中散寒药, 如干姜、吴茱萸等,以温中散寒、止 泻。操作时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感染。
05
穴位贴敷疗法发展与 展望
现代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
现代医学对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经络 、穴位、气血等中医理论。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如出现 皮肤破损、感染 等情况,应立即 停止贴敷并就医 。
05
常见问题与处理
贴敷后皮肤反应的处理
轻微反应:贴敷后皮肤出现轻微的红肿、瘙痒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可 自行缓解。
严重反应:贴敷后皮肤出现严重的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可能是过敏反应或皮肤炎症, 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及时就医。
局限性总结: - 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 操作 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避免误操作 - 个体差异可能导 致疗效差异 -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 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避免误操作 - 个体差异可能导致疗效差异 -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未来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展望
贴敷疗法与其他疗法的配合使用建议
贴敷疗法与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相互配合,以提高疗效 贴敷疗法与西医治疗相互补充,可减轻副作用 贴敷疗法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可提高药物吸收率 贴敷疗法与物理治疗相互配合,可增强治疗效果
07
总结与展望
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总结
优势总结: -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 适应症广泛,疗效 显著 - 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费用相对较低,经济实用 -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 适应症广泛,疗效显著 - 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费用相对较低,经济实用
穴位的定位与选择
定位方法:根据经穴图谱或相关书籍进行定位 选择原则:根据病情和穴位功效选择合适的穴位 注意事项:避免选择危险或禁用的穴位 特殊情况:对于特殊体质或病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贴敷前的皮肤准备
清洁皮肤:贴敷前需清洁皮肤,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污垢、油脂等 影响贴敷效果。
评估皮肤状况:贴敷前需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是否有破损、炎 症、过敏等,以避免贴敷对皮肤造成刺激或损伤。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二)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08、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主要有: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标准及流程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标准及流程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标准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标准及流程:①评估准备:首先评估患者病情、过敏史、贴敷部位皮肤情况,选择适宜的穴位和药物。

准备贴敷药物、消毒用品、贴敷材料等。

②清洁消毒:用温开水或酒精棉球清洁贴敷部位皮肤,确保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③药物制备:根据配方研磨药物至细末,或调和成糊状,使用传统中药或现代药膏均可,确保药物新鲜有效。

④穴位定位:准确选取治疗所需的穴位,可参考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解剖学,确保贴敷位置准确。

⑤贴敷操作:将药物均匀涂于贴敷材料上,贴于已选穴位处,轻压使其紧贴皮肤,覆盖固定。

⑥时间控制:告知患者贴敷时间,通常为几小时至数天,依具体疗法而定,期间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⑦观察指导:贴敷期间留意患者反应,如出现过敏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指导患者正确护理贴敷部位,避免沾水或剧烈运动。

⑧揭除清洗:按预定时间揭除贴敷物,轻柔清洁贴敷部位,检查皮肤状况。

⑨效果评估:跟踪记录治疗效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调整穴位或药物。

⑩记录归档:完整记录患者信息、操作过程及治疗效果,归入医疗档案,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中药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
贴药法是将药物贴敷于患者体表局部或穴位上的一种操作方法。

其剂型有膏贴、饼贴、药膜贴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贴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1、遵医嘱协助治疗,缓解或消除各种疮疡疔肿、跌打损伤、慢性咳嗽、慢性腹泻等病症的临床症状。

2、达到活血化瘀、消肿定痛、行气消痞、提脓祛腐、避风护肉的目的。

三、禁忌证
皮肤过敏者慎用。

四、告知
1、局部敷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2、对于不同的药物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现象。

3、不同药物的气味也将产生刺激。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药碗、药勺、酒精、棉签、胶布、敷药贴。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贴药部位,注意保暖。

3、清洁皮肤,将药贴贴于穴位处。

4、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的体位。

5、整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注意事项
1、贴药的时间一般视病情而定。

2、贴药后,如出现皮肤发红,起丘疹、水疱、瘙痒、糜烂时,停止用药,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药贴不可去之过早,以防创面不慎受伤,再次引起感染。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外科的相、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二、禁忌症皮肤过敏者三、准备工作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 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四、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禁用。

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

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注意事项
敷药前评估患者,清 洁皮肤,随调配随敷用, 防蒸发; 治疗期间加强巡视, 如有痒热痛感为正常, 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及 时揭去药膏; 敷药后注意固定,以 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室内通风,注意防暑, 适当活动,但不要剧烈 运动。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 及注意事项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胸外科
刘小琼
01 概念
02 穴位贴敷适应症
学习目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穴位贴敷禁忌症
04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流程
05 穴位位置评估
06 穴位贴敷疗法注意事项
概念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 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 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 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痛、
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头痛、眩晕、口 眼斜、消渴、月经不调、痛经、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 夜啼、厌食、遗尿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症
贴敷时间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不超过8小时,小儿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全 麻术后病人特别注意观察,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妥善处理过敏皮肤。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 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 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 豆类及豆制品, 避免进食温热易发食物 (如羊肉、狗肉、鸡肉、 鱼虾、螃蟹等), 避免空调直吹,影响治疗 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
1施术前准备
1)药物:
药物组成
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

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
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

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
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

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3、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

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目前,有些单位尚在探索“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4、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2小时。

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5、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

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6、贴敷部位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三、施术后处理
1)换药:
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

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2)水泡处理:
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

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

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四、注意事项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孕妇、幼儿慎用。

3)颜面部慎用。

4)糖尿病患者慎用。

5)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6)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7)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

8)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9)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10)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11)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参见附录B。

12)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五、禁忌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厘米左右的
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六、其他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

对贴敷期间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

患者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应积极就医,控制病情;并应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

同时,此疗法的使用要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

此疗法实施时间集中,患者众多,实施部门应该充分准备,做好实施流程安排,并注意疾病诊断依据的收集和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