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直深深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们,他们不断在教学的实践中去领悟和运用陶老先生的智慧.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在追逐它的教育方式上不断摸索着.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生活即教育”,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出发,联系实际情况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独特的魅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陶行知先生这一重要的教育思想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生活化课堂
一、钻研教材,基于学生,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反思怎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怎样能让学生容易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经常带着这样问题不断的反思,慢慢地我发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看似很简单,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但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我慢慢地总结出哪些是孩子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在我的课堂上学生都特别的期待下街课我又会给他们上什么他们感兴趣的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当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背景有关时,可以提供与数学问题相联系的实际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情境,给学生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学生剪好后,分组交流剪的情况。随后,提出问题:“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梯形,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又追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他们的面积又有什么样的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操作,借助观察,很
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最后,又深入提问:“为什么公式要除以2呢?”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考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
三、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进行练习或实践,创设“生活情景”,开展演练,就能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能得到逐步培养。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的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索、自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主动探索,追求新知,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我们教师注重“实践”,也就是以“做”为中心,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理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反对“教死书、死教书”。要将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具体化、学科化,要用生活化观点来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强调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更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对于大家是陌生的,但又是必要的。现在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实践能力以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课程,这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作为一名正在成长的普通教师,如何上好一节综实课,我们时刻都需要学习。{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课程学生们“
[正文]:我现任的是苏北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那里的孩子基本上来自农村,大部分还是留守儿童,当我第一次作为一名新教师来本学校报到时,校领导就安排我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职老师。这对我真是一个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困难。经过两年的摸索,不断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渐渐地我爱上了这门学科。也深刻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子课题的确立
确定子课题是活动开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记得在上《良好习惯的养成》这节课题时,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存在哪些优良的学习习惯,你们又能否发现哪些不良学习习惯,经调查之后,小组能针对此课题说出一些子课题,这些子课题能巧妙地围绕主题活动展开,并有让学生探究的价值。所以我经常反思怎样能让子课题更具探究型和合作性。
1、依据学校办学特色,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来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非无本之木,它是在继承了以往学校的各项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的。在新课程实施前,学校就组织了许多活动,如春(秋)游活动、春(秋)运动会、夏(冬)令营活动、军训活动、科技节活动、读书周活动、巧手节活动以及各种内容的班队会活动等,这些传统的活动长期植根于学校,由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进行组织,学校在长期的运作中,无论从活动内容还是组织形式上,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积累了经验。因此可以与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结合,设计主题活动,直接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作为主题;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去组织学校的各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有效地防止学生“演”活动的现象。
2、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来确定主题。
在主题选择时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与孩子的心理、生理协调,使孩子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引导孩子设计与自己生活、年龄和兴趣相关的主题。如《我们的特产》这一活动主题,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参与,能从不同方面去确定子课题。其次,要认同学生的发现、思考,自觉遵循“学生为本”的原则。
3、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活动主题。
陶行知“在做中学”,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活的教育,是大教育观的生动体现。正因为生活是重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要着眼于孩子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用实践去验证科学结论……可以从儿童日常生活选择对自己、家庭、学校及社区有实际意义的点滴小事,产生“我的成长历程”、“早饭的学问”、垃圾食品的调查”、“家乡特色产品的调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恼人的街头小广告”、“学校门前的交通状况”、“学校环境的保护”、“邻里关系的处理”、“花卉的调查”、“家乡的变化”等主题。比如:我校举行的“远离垃圾食品“的调查与研究活动中学生能深刻感受到垃圾食品带给我们的危害,同时我们学生还将此活动做成海报在学校宣传
4、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启发确定主题。
针对一个有价值的活动,积极让学生参与进去,并从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进而来确定自己所想研究的主题。例如:针对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为孩子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然后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像百年校庆、六一节;包括因地制宜选择有当地特色的主题,如,骆马湖,鄣山森林公园,项王故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