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工艺》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织产品课程设计

机织产品课程设计

机织产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织产品的基本概念、分类、制作工艺及应用领域。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机织产品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掌握机织产品的基本制作工艺,如纺纱、织造、整理等。

•了解机织产品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并评价不同机织产品的制作工艺和品质。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织产品进行合理的选材和设计。

•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如织造实验、品质检测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织产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纺织行业的认识。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环保意识,关注机织产品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机织产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机织产品的制作工艺,包括纺纱、织造、整理等环节。

3.机织产品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服饰、家居、工业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周:机织产品概述、分类及特点。

•第2周:纺纱工艺及设备。

•第3周:织造工艺及设备。

•第4周:整理工艺及设备。

•第5周:机织产品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第6周:实践操作及作品展示。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制作工艺及应用领域。

2.讨论法:分组讨论机织产品的设计、制作及改进方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织产品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4.实验法:动手实践,掌握机织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机织产品设计与制作》。

2.参考书:涉及机织产品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纺织机、检测仪器等。

以上资源将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机织工艺》项目化教学 工作任务书.

《机织工艺》项目化教学 工作任务书.
学习步骤
1、资料学习:通过对资料的学习,掌握织物分析的方法与确定的依据。
2、记录分析结果。
3、展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讨论总结
工作评价
自评:
教师评价
完成时间
同学评价
本人签名
《机织工艺》项目化教学工作任务书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08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轻纺产品设计方向)
《机织工艺》课程工作任务书
项目名称:项目导入编号:0802号
姓名
班级
学号
组别
项目负责人
成员名单
责任教师
学习情境
建议工作时间
2学时
任务名称
任务二:设计织物生产工艺流程工作内容确定来自物的生产工艺流程学习要求
1、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2、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好记录。
3、任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结果,展示方式不限。
4、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学生互评学习结果。
自评:
教师评价
完成时间
同学评价
本人签名
《机织工艺》项目化教学工作任务书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08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轻纺产品设计方向)
《机织工艺》课程工作任务书
项目名称:项目导入编号:0801号
姓名
班级
学号
组别
项目负责人
成员名单
责任教师
学习情境
建议工作时间
1学时
任务名称
完成产品规格分析
工作内容
确定产品原料、纱线结构(单纱、股线)经纬密、组织、品名、风格特征。
学习材料
3、教材:《机织技术》《机织技术实验教程》
4、补充资料:教案、案例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机织工艺》学习指南

《机织工艺》学习指南

课程导学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织物生产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纺织企业第一线从事织造工艺设计、工艺参数上机调整、生产操作及生产现场管理的高素质的纺织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围绕教学目标,课程以典型的棉织物工艺设计作为教学总项目,根据机织生产工作过程,将总项目内容分为6个工作项目、10个学习情境、21个工作任务(包括虚拟任务),采用串联为主、并联为辅的形式,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同时运用分组讨论法、问题导入法、专题研讨法、学做一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为此,对学生学习方法提出以下建议和要求:1、顺序渐进《机织工艺》是一门逻辑性强且各部分内容渗透交叉的课程,因此参照课程教材顺序进行学习,逐步加深,夯实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2、反复加深对概念理解《机织工艺》的一些概念,如工艺参数、质量指标都较抽象,不易理解,还有一些概念比较容易混淆,希望通过参照几本参考书、与同学、老师讨论等反复钻研加深理解。

3、主动思考问题学习法有利于自己启动思维,积极思考,加深理解,清晰概念。

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主动多问“为什么?”“如果…”。

每一阶段可以作一些总结、归纳,这些不仅可以帮助学好《机织工艺》,更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终身受益。

4、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教学采用以小组为单位(6-8人组成)实施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六个步骤,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明确,要求团队协作完成,每位同学应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勇干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自己职业素养的培养。

5、认真对待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机织工艺》课程的重要环节,课内操作训练主要是按项目要求完成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设计训练及各工序在线工艺参数测试与调节。

实践操作前认真阅读《工作任务书》,操作中认真、规范、注意安全,操作完成后认真填写《工作任务检查表》。

搞好课程分析 推进课程建设——《机织工艺学》课程分析实践

搞好课程分析 推进课程建设——《机织工艺学》课程分析实践
教学。
随着新型纺织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大量的新
技术 、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 , 机织加工的难度和复杂性在不断增加。 它不仅丰 富了纺织学科的内涵 , 同时也加快 了 《 机织工艺 学》课程教学内容 的不断更新 , 给本课程的建设 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教学内容的确立原则:要符合高职教学 . “ 必需”与 “ 够用”的原则,适应应用型人才培 养 目标 的要求 ,适应 国情,具有适时性、前瞻
学性 、先进 性 。
2 教学内容的改革方案: . 以工艺为主 , 设备 为辅, 删去了大量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具体的作用 过程 。理 论部分 重在 结果 ,忽 略过程 的推 导 。如 传动半径,槽筒沟槽 盐线方程 ,络纱圆周速度 V1 与卷绕角 a 的变化规律 ,棕框运动规律分析 等。补充新工艺、 新设备、新技术, 如各种机织 设备技术参数的在线检测, 奥托康纳 38自 3 动络 筒机的纱线张力均匀装置, 纱线捻接技术, 绿色 浆料 , 两高一低上浆工艺路线, 无梭引纬的具体 机器机构、 工作原理等。 删去或简要介绍传统机 型, 如急行往复式络筒机, 4 1 15 型整经机, MC C 粘着剂 , 4A型,B型浆纱机,碗式卷纬机, G16 1l 有梭织机等。 55
教 学等方 面总结梳理 课程建设的实施 过程 ,使课程 分析成 为推进课程 建设 的一个新平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词:课程分析;课程建设;应用型;平台
中图分类号: [7 1 G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7 — 7 1 (0 6 4 09 — 3 6 19 5 20 )0 — 0 7 0
3 重 点和 难 点 的把握 : 围绕 高职 培养 目标 .
3 考试形式改革 . 《 机织工艺学》是一门考试课程。考试实行 教考分离, 实验部分计入平时成绩 ( 实践教学的

《针织工艺设计与实施》 课程标准.

《针织工艺设计与实施》 课程标准.

《针织工艺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针织工艺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适用专业:针织品设计总学时:128一、课程概述1.本课程学习领域包括多针道圆机织物工艺设计与实施、绒类圆纬机织物工艺设计与实施、提花圆纬机织物工艺设计与实施、经编平纹织物工艺设计与实施、经编网眼织物工艺设计与实施、经编起绒织物的工艺设计与实施。

2.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设计是依据行动导向教学的指导思想设计的,旨在通过完成的具体的、典型的工作任务达到学习的目标。

3.学习领域由六个相互关联,且难度呈递进的教学情境组成。

4.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的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既是典型任务的承担者,同时又是组织者、成果的评判者。

教师为引导者,把握总体进程和效果。

5.教学情境力求体现:(1)理实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2)综合化:即综合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开放化:任务不细化、结论不唯一、进程不终止,即下一个学习情境是本学习情境的合理延伸和更高层次。

二、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1)经、纬编织物工艺分析能力;(2)经、纬编织物生产工艺制定能力;(3)经、纬编织物生产设备、仪器操作和工艺调试能力;(4)经、纬编织物工艺设计能力;(5)经、纬编织物生产工艺设计能力;(6)经、纬编织物生产过程中质量分析与控制能力;(7)经、纬编织物生产组织与协调能力;(8)制定经、纬编新面料的相关生产技术措施。

2.方法能力(1)自主学习能力;(2)调研与获取信息能力;(3)应用计算机能力(4)比较、分析、概括和判断能力;(5)仿制设计能力;(6)改进设计能力;(7)创新设计能力。

3.社会能力(1)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素质与良好的职业道德;(2)语言(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3)与人沟通的能力;(4)独立工作的能力;(5)团队协作的能力;(6)组织协调的能力;(7)创新的能力。

三、学习情境划分与学时《针织工艺设计与实施》学习情境划分与学时见一览表学习情境与学时一览表四、课程考核本课程教学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课程最后得分60分为及格,各学习情境考核点、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如下:各学习情境考核点、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五、教学组织1.教学内容应按照针织织造生产领域中工艺员、保全工、检验工、管理员等岗位工作内容与要求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组织和革新;2.教学过程以完成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为核心目标进行教学组织;2.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和工作,并参与到学习成果的展示、评价过程中;3.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即在一种完整的、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4.以学生为中心,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5.通过小组协作式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课程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7.重视学习情境中的案例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机织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实施

《机织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实施

《机织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实施作者:王可马倩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2年第2期王可,马倩(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摘要】《机织技术》是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通过分析《机织技术》课程的现状,基于任务驱动模式构建了《机织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对课程内容的实施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机织技术;课程建设;实施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101(2012)02-0078-02《机织技术》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由于机织生产涉及的工艺流程长、设备多、工艺设计方法复杂,而且要求学生能选择合适的设备、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并能上机生产出机织面料。

该课程实践性强,因此具有较大的教学难度。

传统上,课程按照机织生产工序,即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纬纱准备和织造为体系来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由于不是按照实际产品的织造过程和岗位需求设置的,往往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实现很好的“对接”,还需要二次学习。

因此如何进行《机织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如何通过实践来培养能够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合格高职毕业生值得探索。

1《机织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现状传统上,高职院将《机织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划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两部分,如图1所示。

目前多数高职院已经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显然按照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学生只能上几天理论课然后去一次实验室和实训工厂。

而且这种课程体系并不是按照职业活动的需求,也没有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出现“脱节”现象。

2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机织技术》课程内容改革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

对应于《机织技术》课程的国家职业标准有《筒并摇工》、《整经工》、《浆纱工》、《穿经工》、《织布工》等,基于这些国家职业标准可以对原《机织技术》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将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分解,依此重新构建课程内容,并以各职业标准相对应的技能要求作为对学生的重要考核指标,调整后的课程内容体系如表1所示。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情况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是我校机械加工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课程研究的对象是贯穿于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两个阶段的机械产品制造工艺。

课程包含的知识和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多门学科的支持,同时又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

课程的重点是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即对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整个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研究产品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措施。

课程指导思想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生产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课程内容
三、学时分配(总计96学时)
四、项目知识点
五、项目重点及难点
六、基本要求
七、任务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产品的加工制造以及装配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工艺分析、夹具设计、装配技术与检测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了解机械制造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动向等。

从而为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八、参考教材
《机械制造工艺学》朱焕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第二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高级技工学校机械类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劳动出版社。

机织工艺与设备专业课程标准(定稿)

机织工艺与设备专业课程标准(定稿)

《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织工艺与设备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机织工艺与设备》主要讲授将纱线、长丝等原料加工成机织物的工艺过程。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知识学习使学生掌握织造工艺流程、设备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工艺参数配置、产品质量控制等;了解国内外织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能够对织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较全面了解。

本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纬纱准备、开口、引纬、打纬、送经、卷取和织物后整理。

本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核心课程,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必修课开设,一般在开设纺织材料课程、纺纱工艺与设备基础上再开设本课程。

学好该课程,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机织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等岗位。

本课程建议总学时为100,学分为6。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3. 课程目标《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作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其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生产不同织物选择纱线,掌握机织设备的工作过程,按照工作程序控制机织设备,按产品质量要求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对各工序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检测。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工作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诚信守法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针对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3.1技能目标3.1.1掌握各类机织物的生产工艺过程、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和控制方法;3.1.2熟悉各类浆料和常用助剂的主要性能,能制定浆料配方,会调制浆液;3.1.3能对半制品/成品质量按要求试验,并能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3.1.4能够独立进行一般机织物的生产工艺设计;3.1.5会机织各工序设备的开关车。

3.2知识目标3.2.1熟悉不同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3.2.2能理解各工序的任务;3.2.3了解各种机织设备的主要性能;3.2.4能熟练阐述各工序的工作过程;3.2.5了解各工序产品质量控制指标的内容及范围;3.2.6 能合理配置机织各工序的工艺参数。

机织学课程设计

机织学课程设计

机织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织工艺流程,培养学生运用机织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机织物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经纬纱的制备、织造、整理等环节。

•熟悉机织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机织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能指标。

•能够根据原料、结构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机织工艺。

•能够操作机织设备,完成简单机织物的织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机织技术进步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机织设计和工艺改进方面能够提出创新性建议。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织物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机织物的种类、结构及其性能,阐述机织物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机织工艺流程:讲解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经纬纱的制备、织造、整理等环节,以及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机织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介绍机织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经纬机器、引纬机构、打纬机构等,并阐述各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机织物设计:讲解机织物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机织工艺实验:学生进行机织工艺实验,使学生掌握机织工艺的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机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流程。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机织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织学的应用领域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机织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机织工艺实验,使学生掌握机织工艺的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的《机织技术》课程改革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的《机织技术》课程改革

进行 了尝试性 改革 , 实现 了学历证 书和职 业 资格证 书的“ 双证 融通 ” 。 关键 词 : 织技 术 ; 机 职业标 准 ; 程改 革 ; 课 高职 ; 目化 项
中 图 分 类 号 :S 0 — T 15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i 03 6  ̄is. 7 — 9 82 1.40 1 o: . 9 . n1 3 0 6 . 0 .3 1 9 s 6 01
K y W o d : a igtc n lg ,poe so a tn ad , u rc l m e ouin s no o ain l olg , e r s we vn e h oo y rfsin lsa d r s c r uu rv lt , e irv c t a l e i o o c e
标准规定 的要求为准则 。 1 国家职业标准在 高职教育中的导 向作用
1 . 1高技 能人 才培养要 围绕国家职业标 准展开 国家 职业标 准在 整个国家 职业 资格体系 中, 起
着 重要 的导向作 用。它引导职业教育培训 、 鉴定考
学方法 、 提高教学质量 ,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要想使 得高职高专培养 的毕业生能够与社会需求“ 无缝对 接 ”让 “ , 经验 ” 再是 高职毕 业生 心 中的 “ 不 永远 的 痛” 能够得到社会的充分认 可 , , 就必须对 原有的高
Cu r uu Re ou i na o t e vn c n lg a e n ri lm v lt b u c o W a igTe h o o y B s d o Pr f s in I a d d o e so a St n ar s
M a e ,Che g ou a g,W u Yn e oL i n Y gn ifi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学生能了解纺织工艺在我国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应用;3. 学生能掌握纺织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4. 学生了解不同纺织品的材质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纺织品的材质、工艺和用途;2. 学生具备一定的纺织工艺实践操作能力,能完成简单的纺织品制作;3. 学生能够运用创意思维,设计并制作具有个性化的纺织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纺织工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 学生通过纺织工艺的学习,培养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3. 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纺织品,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吸引他们。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纺织工艺的学习效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纺织工艺基础知识:- 纺织品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纺织工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纺织原料的种类及性能。

2. 纺织工艺流程:- 纺纱工艺(包括棉纺、毛纺等);- 织造工艺(包括机织、针织等);- 染整工艺(包括染色、印花、整理等)。

3. 纺织品设计与制作:- 纺织品设计原理与方法;- 纺织品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操作要领;- 创意纺织品设计实践。

4. 纺织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服装、家纺、装饰等领域的应用;- 纺织品在环保、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纺织品在科技、时尚等前沿领域的应用。

机织学教学大纲

机织学教学大纲

机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织学是一门探讨纺织品构造、编织结构及其性能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纺织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纺织品的机织构造原理和技术基础,包括纱线形成、编纱、织造工艺、纹样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纺织品机织技术及其应用。

二、课程目标1.掌握纺织品的基本机织构造原理;2.熟悉编织机构及其操作方法;3.熟悉织物结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4.熟悉纹样设计基础和质量控制方法;5.能够独立运用机织技术进行织物的设计、调试和生产。

三、课程内容Unit 1 纱线构造1.纱线的成分、性能及其影响因素;2.纱线形成及其方法;3.各种针织、钩编和无纺布的形成。

Unit 2 编纱1.纱线的分类和选择;2.编纱设备的结构和使用;3.编纱工艺及其控制。

Unit 3 织造工艺1.织物的结构形成及其方法;2.织机的构造及其操作方法;3.织造工艺及其控制。

Unit 4 纹样设计1.纹样设计基础;2.工艺图的制作;3.纹样制版和调试。

Unit 5 纺织品质量控制1.纺织品质量的定义和标准;2.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3.质量控制的常用工具和设备。

四、教学方式采用理论授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实验操作为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参加实验课,并开展实验报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机织技术》(第二版),李传涛,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参考书目1.《纺织原材料》(第三版),闵小兵,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2.《国际纺织工业现状与技术趋势分析》,余金标,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机织品设计与制造》,纪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20%):包括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等;2.中期考核(30%):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3.期末考试(50%):课程内容的理论考核。

七、实验操作1.编织机的操作和编纱实验;2.纹样调试实验;3.织造工艺控制实验。

《机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机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机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机织学Weaving Technology课程编码:04222111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适用专业:纺织工程(卓越计划)学时数:48 ;其中:理论学时:46 ;实践学时:2 机动学时:0 ;学分数:3 ;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机织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织物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各工序生产设备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机织工艺和设备有综合性了解,为学习专业方向课程打下一定基础。

其任务是阐述机织物的加工工艺流程、各工序织造设备的生产原理。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织物的主要织造工艺流程,主要加工设备的纱线工艺流程、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机织工艺和设备有综合性了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1.络筒:筒子形式及卷绕成形原理、络筒张力、清纱、接头、定长及毛羽控制2.整经:整经筒子架、整经张力、整经卷绕3.浆纱:浆料、浆液配方与调浆、上浆、浆纱综合讨论4.穿结经:穿经、结经5.定捻与卷纬:定捻、卷纬6.开口:梭口、开口运动规律、开口机构7.引纬:有梭引纬、片梭引纬、剑杆引纬、喷气引纬、喷水引纬、无梭引纬辅助装置8.打纬:打纬机构、打纬与织物的形成9.卷取与送经:卷取机构、送经机构10.织机传动及断头自停:织机传动系统、断头自停装置11.织机综合讨论:织机主要工艺参数、织机生产率12.机织物加工综合讨论:坯布整理方法、白坯织物及色织物生产工艺流程(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纺织工程导论》、《纺织材料学》、《纺织认识实习》、《纺纱学》后续课程:《织物组织与结构》、《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纺织厂设计》等。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一)学时分配建议表学时分配建议表(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朱苏康, 高卫东主编机织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参考书目(1)高卫东主编机织工程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 ;(2)崔鸿钧主编现代机织技术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郭兴峰主编现代准备与织造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4)蔡永东主编新型机织设备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5)周永元主编浆料化学与物理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机织课程设计

机织课程设计

机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织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织作品。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机织的历史、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机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机织品的加工和保养。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纺织机械,掌握各种织造技巧,如平纹、斜纹、缎纹等,能够根据图纸独立完成简单的织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织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细心、耐心、手巧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织概述:介绍机织的历史、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机织原理:讲解机织的基本原理,如经纬线交织、织造结构、织造过程等。

3.机织操作:教授机织机械的使用方法,如纺车、织机等,以及各种织造技巧。

4.机织品加工:介绍机织品的后整理工艺,如漂白、染色、定型等。

5.机织品保养:讲解机织品的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机织的基本知识。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机织操作,学生跟随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织作品,使学生了解机织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和优势。

4.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简单的机织作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织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直观展示机织原理和操作过程。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机织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织资讯和作品欣赏,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机织工艺》课程标准

《机织工艺》课程标准

《机织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设置1、课程性质《机织工艺》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与纺织企业职业岗位群直通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课程。

其是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在大二第三学期开设。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纺织材料学》、《织物组织与结构》;后续课程为《产品工艺设计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校、企业、行业的专业调研为途径,以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分析→确立对应核心课程为过程,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纺织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研究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机织生产的认知能力、机织工艺设计的应用能力、分析解决织造中一般性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机织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创新能力。

并且与纺织行业企业合作,针对职业能力标准与职业工作过程,以真实典型的机织工艺设计项目作载体,以工作任务作引领,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程特点,采用递进为主、并列为辅的结构形式,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学习情境真实,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本门课程在内容的编排上,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所函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根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所涉及到的机织工艺知识内容,设计开发7个项目, 22个工作任务,实施情境化教学。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95,其中实训课时数48,共计5学分。

二、课程目标1、目标总述《机织工艺》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织生产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主要机织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性能。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加工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

其中包括毛坯制造工艺(俗称热加工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俗称冷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二艺规程制订三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对机械制造和各种金属切削机床有一个整体认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后续的专门化学习打好专业基础,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各种工艺方法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多能。

(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加工的工艺知识;2.了解机械加工设备的主要结构、性能和加工范围;3.掌握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制订知识;4.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机械加工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根据加工零件合理选择机床和工艺装备的能力;2.初步具备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和实施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态度;2.培养学生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

三、参考学时150学时。

四、课程学分8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本在教学过程巾建议按项目和理实一体化组织教学,以现场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切削加工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3.现场条件不足的学校建议尽量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录像、模型、挂图、课件动态模拟等教学资源来展现项目的学习内容。

(二)评价方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要求学生按项目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参观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尽量结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的角色。

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阶段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而形成,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使其懂得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并提高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织工艺》课程标准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
《机织工艺》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与纺织企业职业岗位群直通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课程。

其是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在大二第三学期开设。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纺织材料学》、《织物组织与结构》;后续课程为《产品工艺设计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校、企业、行业的专业调研为途径,以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分析→ 确立对应核心课程为过程,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纺织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研究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机织生产的认知能力、机织工艺设计的应用能力、分析解决织造中一般性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机织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创新能力。

并且与纺织行业企业合作,针对职业能力标准与职业工作过程,以真实典型的机织工艺设计项目作载体,以工作任务作引领,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程特点,采用递进为主、并列为辅的结构形式,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学习情境真实,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本门课程在内容的编排上,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所函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根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所涉及到的机织工艺知识内容,设计开发7个项目,22个工作任务,实施情境化教学。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95,其中实训课时数48,共计5学分。

二、课程目标
1、目标总述
《机织工艺》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织生产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主要机织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性能。

培养具有一般产品工艺设计能力和制定、调整工艺参数的专项职业能力。

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职业资
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素质。

2、具体目标:
(1)知识与素质目标:了解机织物生产各工序的基本任务及设备、机构的工作原理;掌握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设计原则与方法;掌握各工序产品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职业技能目标
①能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产品生产方案,达到顺利完成产品生产任务的目的。

②能掌握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设计原则与方法;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要求,会设计各生产工序工艺参数,并会上机工艺参数的设定与调整等操作,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目的。

③能掌握各工序产品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会鉴别各工序的各种疵点。

并根据各工序产品产生的疵点情况,分析成因,提出防止措施,达到产品优质的目的。

④能了解机织物生产各工序的设备和机构的工作原理;会常见设备的简单操作。

三、课程内容和标准
1、课程主要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所函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根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所涉及到的机织工艺知识内容,设计开发10个项目,24个工作任务,实施情境化教学。

2、各教学单元内容及标准
3、实践教学环节
四课程考核
1 考核形式与考核标准
(1)形成性评价,考核依据(作业、出勤、课堂问答、讨论分析、任务操作等),占总成绩百分比:30 %;
(2)终结性评价,形式:笔试,占总成绩百分比:70%。

(3)考核内容与标准细化表
五实施建议
1 教材的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教材:
部委级规划教材《机织工艺》,崔鸿钧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机织实验教程》崔鸿钧、李丽君、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项目化工作报告》崔鸿钧、李丽君自编。

(2)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必须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编写内容应以机织生产工艺为主线,详细介绍从纱线原料到坯布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并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为目标,与“行为导向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相适应,有利于新的现代职教观念和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材要具有针对、适时、前瞻、灵活、实用的特色,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

教材应文字表述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图文并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教学建议
(1)教学场地
课程教学场地建议安排在专业(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工场、企业生产车间上课,使教学场所与实训工场、生产车间结合。

专业(多媒体)教室在保证教学设备最佳位置的前提下,学生座位应采用非正式座位编排模式,以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2)教学方法
本课程由《机织工艺》课程团队担任教学。

教学方法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特征。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并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创设仿真和真实生产学习情境。

建议积极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互动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艺设计运用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四结合”的教学手段,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图文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团队建设
本课程属于校企合作课程,与企业合建教学团队,双师教师比例为100%。

在教学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给学生直接授课或开设讲座,企业专家承担教学课时20%以上。

建议“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命题,全程参与课程建设。

(4)网络资源建设
在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上,建成共享型、互动式、开放性的课程网站。

课程网站的建设应界面美观、内容丰盈,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实用交互功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机织工艺》精品课程网站可以作为本课程学习资源使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要求
本课程建议采用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课程教学,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建议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织造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升机织工艺设计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并建议采用行业兼职教师来自相关织造企业的总工程师办公室、技术科(部)、设备科(部)、业务处(部)、各车间一线管理等部门技术人员。

(2)教学硬件设施及配置
本课程建议建设机织工艺多媒体实训室和校内、校外实训工场,校内实训工场建议配置
络筒机、小样整经机、分条整经机、单纱上浆机、穿经架、大提花织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有梭织机等有关机织设备。

4.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2)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3)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