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意思
凉州词二首(王之涣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标签地名、组诗、边疆、民族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赏析其一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王之涣的凉州词全文及赏析
王之涣的凉州词全文及赏析 凉州词前者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 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 悲壮的情感。
后者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 具有浓郁的边塞 军营生活的色彩。
王之涣 的凉州词全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
【年代】:唐【作者】:王之涣 ——《凉州词 》【内容】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据唐人薛用弱 《集异记》 记载: 开元间, 王之涣与高適、 王昌龄到酒店饮酒, 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 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 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 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 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 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 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 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 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 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 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 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 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 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 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 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 “万仞山”是它靠 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凉州词 王之涣意思
凉州词王之涣意思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唐朝的繁荣,这是诗人王之涣非常自豪的事情。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凉州词》意思,欢迎阅读!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意思】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凉州词【词语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凉州词【诗文赏析】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丝路的诗句
丝路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丝路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丝绸之路的诗丝绸之路的诗有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1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似乎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1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1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2、《从军行7首(其4)》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1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战胜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出塞(其1)》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照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如果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角弓上的箭迎着强风射了出去,将军在渭城狩猎。
野草再枯,也躲不过猎鹰的眼睛,雪溶化了,马也奔驰得很快。
转瞬间已经到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
凯旋时回头望向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覆盖,原野上静的。
5、《渭城曲·送元2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1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早晨的微雨潮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1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伴侣再干1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6、《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致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唐诗三百首·乐府(带翻译和赏析)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及注释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赏析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全诗意思及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全诗意思及赏析这首诗的全文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 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2.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3.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 213 厘米或 264cm 厘米)。
4.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5.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6.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7. 来:语助词,无义。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 713—741 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出塞王之涣的意思
出塞王之涣的意思
《出塞·王之涣》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方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为开篇,描绘了北方边塞的壮丽景色。
黄河远远地从远方流淌而来,蜿蜒穿越白云之间,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孤城高耸于万仞高山之间,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荒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的痴迷和向往。
诗中接下来的几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羌笛是边塞地区的民间乐器,诗人在远离家乡的边塞地区,听到了羌笛的声音,思念家乡的情感更加强烈。
春风吹拂着大地,却无法吹开玉门关,象征着诗人与家乡的距离和无法回到家乡的遗憾。
最后两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人认为边塞长城原本应该坚不可摧,保卫国家的安宁,但实际上长城却空虚无人,无法实现原本的使命。
而诗人自己的衰老也象征着国家的衰败,预示着国家的命运不佳。
总的来说,《出塞·王之涣》通过对北方边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命
运的忧虑。
这首诗以其豪情壮志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王之涣出塞 古诗
王之涣出塞古诗古诗《出塞》道出无数将士们的心声,是著名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杰作,写出凉州险僻,守边艰苦。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的古诗《出塞》,欢迎大家阅读。
《出塞》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
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
“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
三句递转,写所闻。
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
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
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
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简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凉州词王翰古诗的意思
凉州词王翰古诗的意思《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以强烈的感情表达创作者面对离别和逆境的心态。
以下是这首古诗的意思和注释。
一、诗歌背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是《凉州词》的开篇用意,它描绘了黄河远远地流淌在白云之间,周围是孤独的城池,耸立在千山万壑之中,从句子的语气和情感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思绪追溯到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想起了凉州(今甘肃省)的背景历史,这里与当时的唐朝中原相距甚远,是一个与外界远离的城池。
二、诗歌内容诗人王翰面对凉州别离的情景,描写了出行前的悲伤和归乡后的兴奋。
诗歌的格律属于七绝,四句中用六个字作句,八个字作联,句式紧凑,言辞精练。
1. 出门别墅怀眷自出门踏上旅程,旅客心情不由沉痛。
王翰古诗写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重点表达了作者在出门前,在居所外,停车观望,深刻叙述了自己在秋天的景色中所感受到的思绪。
红枫是秋之王,霜叶之上淡蓝色晕渲的枫叶,让人觉得清幽优美。
这种色彩是绝妙的,也是经典的秋色。
2.登上山峰写旅行之作王翰不仅喜欢旅游,还喜欢写作。
当他寻访了洛阳和长安之后,他又来到了凉州。
他对这里的山峰和石崖感到毫不陌生。
王翰在此激发灵感,便踏上山峰,描绘出旅行先容《凉州词》本身。
此处重点描写是:“高高举目西北楼,百战沙场碎铁衣”。
这句话是中文文学中最著名的描述,并且考试也经常会引用。
3. 寂寞长夜思归凉州的柔和气候,并不能够使旅客尝到家的温暖和陪伴,而是增添了更多的孤独和压抑。
王翰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话渲染的是旅客的心情,每当登高观望,回首中原,总是思念着远方的家乡与亲人。
4. 后会无期感伤王翰在该古诗的最后两句,坦诚了对将去辞别人的哀愁之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到退休之后离别的事实,令各位离别时出现颇多感慨:谁人陪我上西楼,谁人会惆怅。
三、诗歌意义《凉州词》是一首意境生动、朴实无华的古诗。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凉州词·其一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一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伤感那柳树不幼苗,春风显然吹起没玉门关外。
译文二纵目看去,黄河渐行渐远,似的奔涌在氤氲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弓果藤在那里,变得恣肆无垠。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注解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惹来《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出”。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州治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遥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等于七尺或八尺(等同于cm或cm,相当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八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行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籥曲》存有《八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住鞭,反拗杨柳枝。
回营吹起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复置,因西域输出玉石途经于此而闻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大方盘城,就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所指的就是《杨柳曲》。
赏析: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收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入送给唐玄宗。
玄宗交予教坊翻作中国曲谱,并配以代莱歌词献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叫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讨厌这个曲调,为它核对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下存有《凉州词》。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 或264cm,约等于2。
3m或2。
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翻译: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译文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简析】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王之涣意思解释全文
凉州词王之涣意思解释全文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它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释这首《凉州词》的全文意义。
《凉州词》是王之涣以边塞为题材的代表作,全诗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以壮阔的黄河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黄河之水从远方流来,仿佛与天上的白云相接,给人以空间上的开阔感。
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则将视角拉近,聚焦在边塞的孤城上。
这座孤城四周是险峻的山峰,形象地展现了边塞的艰苦环境。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诗人借羌笛之声,表达了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羌笛声声,仿佛在抱怨春风吹不绿杨柳,实则反映出诗人对边塞将士内心情感的同情。
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揭示了边塞的荒凉与孤独。
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春风吹不过玉门关,意味着边塞的将士们无法享受到春天的温暖,同时也寓意着他们与家乡的隔绝。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同情。
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边疆稳定的期望。
总结:
王之涣的《凉州词》以其豪迈的笔触和深切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
色和将士的艰辛生活。
一片孤城万仞山全诗的意思
“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这句诗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1、原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释义: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3、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出塞王之涣意思
出塞王之涣意思导语:《出塞》,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人们渴望和平的心愿。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出塞》,欢迎阅读! 《出塞》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
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
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
“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
三句递转,写所闻。
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
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
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
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其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全诗的意思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全诗的意思“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作品《凉州词》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配的唱词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3、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4、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5、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 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解说】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向上、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黄河远上白云间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新)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诗句的意思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句的意思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汉族人,祖籍晋阳并州(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黄河远上白云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唱。
他的诗句感人肺腑,充满激情,深受后者喜爱。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黄河远上白云间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爵,酷嗜闲放。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全诗的意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全诗的意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作品《凉州词》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配的唱词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3、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4、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5、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解说】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向上、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黄河远上白云间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凉州词二首其一的意思
凉州词二首其一的意思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唐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图像:收藏)
(图像:下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意思篇一: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补充习题答案(上学期)要好好学字补充习题答案一、看清字形,再写一写。
延延延遇遇遇道道道弯弯弯二、给多音字组词。
长cháng(长短)zhǎng(长大)好hǎo(好处)hào(爱好)三、填上合适的词。
宁静的夜晚美丽的花儿认真地写字响亮地回答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939年春天,毛主席在延安遇到了两个小八路。
他们一个叫安定宝,15岁,个字高一点;一个叫刘长贵,才14岁,个字矮一点。
2.毛主席对他们说:“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朱德的扁担补充习题答案一、比一比,再组词。
攻(进攻)功(用功)必(必须)心(心理)记(记住)纪(纪律)二、把词语和它的意思连起来。
不料——没想到越发——更加敬爱——尊敬和爱戴会师——两支队伍会合储备——储藏、备用三、根据课文内容,用下面的词语填空。
因为战士们担心朱德同志累坏了,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为了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朱德同志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这三个字就是告诉战士们,这是朱德的扁担。
四、写解说词。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爬山。
梅兰芳学艺补充习题答案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糸——素(朴素)戈——戏(游戏)彐——扫(打扫)癶——登(登山)二、比一比,再组词。
芳(芳香)艺(艺术)注(注意)住(住房)活(活动)话(说话)三、用下面的字组成三个词语。
灵活或者注视四、先填空,再完成练习。
1.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后来经过勤学苦练,他终于成为世界闻名京剧大师。
怀素和尚练习写字非常用心刻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大家。
2.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常常紧盯着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1)这段话共有4句话。
(2)梅兰芳刻苦练习的句子:他常常紧盯着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3)经常(常常)慢慢(渐渐)五、读一读,连一连。
这碗饭——唱戏泰山——梅兰芳成名——闻名大禹治水补充习题答案一、选择正确的字音、字形。
淹没(mò)冲倒(dǎo)治理制服制度治病二、下面的宇,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好多词,看谁组得多。
安心伟人伟大家人大家决心决定定心带领安定三、照样子,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百媚千红千言万语千丝万缕四、照样子,填一填。
铮铮的英雄治理洪水淡淡的日子带领百姓五、填空。
1.禹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2.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三过家门而不入孔繁森补充习题答案一、连线。
二、看拼音,写词语。
浪费帮助年纪再三三、选词填空。
1(1)老师要求我们明天早晨八点钟到校。
(2)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3)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2.(1)孔繁森非常关心三个孤儿。
(2)下大雪了,老奶奶在雪地里小心地走着。
(3)豆豆在灯下专心地做功课。
四、写话。
谢谢你给我们营养费,谢谢你帮助我们读书、上学。
谢谢你把我们当成亲生儿女一样!我们永远会记住你对我们的疼爱!(答案不固定)五、查一查,填一填。
1.我们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
2.我是汉族。
3.我还知道藏族、蒙古族、苗族。
登鹳雀楼补充习题答案一、组词。
入(出入)人(人民)欲(欲望)欢(欢乐)空(天空)穷(贫穷)依(依靠)衣(衣服)二、填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回忆古诗填空。
1.《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
诗人登上鹳雀楼,抬头远望,只见太阳下山了,黄河水向大海奔去。
看着看着,诗人想:要想看得更远一些,就得再爬高一层楼。
2.诗中的“欲”是想要的意思,“穷”是穷尽的意思,“更”是指再要。
四、你还会背诵王之涣的哪些诗,或者其他诗人的诗吗?请背一背,选一首写下来。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青松补充习题答案一、组词。
且——组(组词)青——清(清楚)公——松(青松)廷——庭(家庭)吉——结(结晶)寺——诗(唐诗)二、组词。
青山苍天狂风红日绿水大地暴雨明月三、把诗意与相应的诗句连起来。
大雪压青松——大雪重重地压在青松上。
青松挺且直——青松在重压之下却更加苍翠挺拔。
要知松高洁——要知道青松是怎样的高尚纯洁。
待到雪化时——等到冰消雪融的时候。
四、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1.秋天2.夏天3.冬天4.春天五、请把作者和相对应的诗句连起来。
陈毅——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范仲淹——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动物过冬补充习题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冰雪钻研哥哥商量春暖花开二、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
2.燕子接着问小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三、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小燕子吃虫子,小青蛙(也)吃虫子,小燕子(和)小青蛙(都)吃虫子。
四、先想一想下面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再用线连一连。
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
啄木鸟——不怕冷,仍在森林里捉虫。
青蛙——吃饱了钻到泥土里冬眠。
小蜜蜂——准备好过冬的粮食,在家里过冬。
五、读课文思考:到了第二年春天,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相见的时候,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会说:大家好,这个冬天过得怎么样?春天终于来了!春天真美丽!美丽的丹顶鹤补充习题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无论显眼遥远温度吸引传说二、抄写。
引吭高歌展翅飞翔黄海之滨第二故乡三五成群无忧无虑三、组词。
卩——印(印象)虍——虎(老虎)辶——过(过河)广——庆(欢庆)四、完成练习。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1.这段话写了丹顶鹤脖子、翅膀、头顶的颜色。
其中表示颜色的词是洁白、黑、鲜红。
水乡歌补充习题答案一、连线。
二、注意加横线的词,想想还可以怎么用。
一只小鸟一只小兔一条鱼一条狗一首诗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
说明水乡水多。
2.千只船,万只驳,白云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说明水乡船多。
3.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
说明水乡歌多。
四、仿照课文写一写,写完以后读一读。
乡村什么多?庄稼多,牛羊多。
城里什么多?高楼多,汽车多。
校园什么多?学生多,老师多。
天上什么多?星星多,云朵多。
云房子补充习题答案一、连线。
二、把苹果放到相应的盘子里。
一场雨一阵风一只鸟一片蓝天一个太阳一朵花儿三、扩词。
客——客人、做客、请客样——摸样、样子、样例然——然后、欣然、释然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
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五、读一读,想一想,完成练习。
1.陡峭的山峰玫瑰色的世界弯弯的小路清亮的小河2.太阳落(luò)山的时候,天边到底是一册(cè)翻(fān)不完的彩色画报(bào),还是一册有趣(qù)的故事书呢?(答案不固定)夕阳真美补充习题答案一、组词。
芒(芒果)忙(忙碌)蓝(蓝色)篮(篮球)旁(旁边)傍(傍晚)二、选词填空。
1.(1)爷爷正在休息,我轻轻地走进房间。
(2)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1)春天的梅花山,景色十分美丽。
(2)长城在霞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壮丽。
三、读懂课文,再填空。
篇二:六语上一二单元测试答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练习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rónɡqiàyōulǜwǔrǔkānɡkǎiliánji?()()()()()diānbǒcānɡuǎnfaixūxǐshùquánshì()()()()()所填词语如下:融洽忧虑侮辱慷慨廉洁颠簸餐馆废墟洗漱诠释二、选择正确读音或生字,用“√”标出(8分)筵席(yányàn)坍塌(tātà)脸颊(jiáxiá)粗糙(cāozào)....手腕(wǎnwàn)顷刻(qīnɡqǐnɡ)瞭望(liáoliào)屋脊(jíjǐ)....哈(密蜜)瓜(住驻)军银(装妆)素裹淡(装妆)浓抹云雾(飘漂)渺九(州洲)惊恐万(状壮)唇枪舌(剑箭)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超载”“载歌载舞”“下载”中“载”读音相同。
(√)2.《船长》的作者是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大作家雨果写的(×)3.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取名“星期五”。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出自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注:1.“载”在此处的三个词语中全部读第四声,只有当表示“记录”或者“年”时读第三声。
2.本句是一个病句,不能说作者是谁写的。
3.“星期五”是鲁滨逊救下的俘虏,或者说是一个野人,而不是一只鹦鹉。
建议《鲁滨逊漂流记》还需深入阅读,请抓紧,因为11课即是与此内容相关的课文。
4.本句诗的作者应为王翰,后两句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的《凉州词》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具体我们六年级需要掌握的古诗请见邮箱中整理的古诗内容。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悲愤(欲)绝负(隅)(顽)抗横行霸(道)波(澜)(壮)阔(荒)无人(烟)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巍)然屹立五、句子练习(10分)1.填合适的关联词语王小明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他(不但)学习勤奋,(而且)很爱体育。
(无论)有多忙,他(都)坚持晨跑,(所以)他的身体一直很棒。
他常说:“(只有)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选择合适的读音画“——”。
邓小平爷爷(高瞻远瞩好高骛远),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设计了宏伟蓝图。
(注:此处主要是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区别)一伙强盗(团结协作狼狈为奸)盗窃了宝物。
3.战士们冒着泥泞的小路和瓢泼的大雨前进。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注:此处修改以不改变句意为原则,可以是踏着(踩着)泥泞的小路,冒着瓢泼的大雨。
4.根据不同的读音给“照应”造句。
ZhàoyìngZhào“Zhàoyìng”有配合、呼应的意思,而“Zhàoying”则表示照料,同时提醒孩子勿忘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