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第一章 病毒PPT幻灯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专性寄生,没有独立的代谢功能,只能在特定的宿主细胞 内繁殖; 3. 没有细胞结构,大多数病毒只是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大分 子,且只含单种核酸(DNA或RNA); 4. 繁殖方式是依靠宿主的代谢体系进行 “复制”;
5. 它对一般的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
6. 只有在宿主体内才表现出生命的特征,在体外具有生物大 分子的特征。
病毒蛋白质外壳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 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有特异亲和力,能促进病毒粒 子的吸附。
病毒的蛋白质还决定其抗原性,会刺激机体产生 相应的抗体。
2. 核酸内芯
每 种 病 毒 只 含 有 单 一 类 型 的 核 酸 ( DNA 或 RNA)。动物病毒有的是DNA型,有的是RNA 型;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属RNA型,少数为DNA 型,噬菌体多数为DNA型,少数为RNA型。
病毒利用宿主的RNA聚合酶等进行转录, 生成噬菌体的mRNA。再由宿主的蛋白质合 成体系进行翻译,合成复制噬菌体DNA所需 要的酶类。
(四)聚集(装配)
当所有噬菌体的成分合成完毕后,就开始装配,形 成大量的子代噬菌体。
如 大 肠 杆 菌 噬 菌 体 T4 的 装 配过程:先合成含有DNA的头 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 尾髓和尾丝,装配成一个完 整的噬菌体。
外壳,称蛋白质衣壳(Capsid); 2. 衣壳中包含病毒的核酸,即核髓; 3. 有的病毒的核衣壳外还有被膜(Envelope)包围。
➢ 核髓和衣壳合称核衣壳。 ➢ 完整的病毒颗粒称病毒粒子(Virion)。
衣壳粒
核衣壳
被膜
核髓
衣壳 (整个外层)
衣壳粒 核髓
裸露的病毒粒子
有被膜的病毒粒子
1. 蛋白质衣壳
一、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病毒的形态
动物病毒的形态有:球形、卵圆形、砖形 植物病毒的形态有:杆状、丝状和球状 噬菌体病毒的形态有:蝌蚪状和丝状
一、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病毒的形态
动物病毒的形态有: 球形、卵圆形、砖形
植物病毒的形态有: 杆状、丝状和球状
噬菌体病毒的形态有: 蝌蚪状和丝状
细菌病毒——噬菌体
核酸内芯的功能:
决定病毒的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 的感染力。
3. 被膜
有的病毒的核衣壳外有一层松散的被膜 (囊膜),被膜主要由蛋白质(常为糖蛋白) 和脂类组成。
蛋白质衣壳

核酸

被膜



第三节 病毒的繁殖
一、病毒的繁殖过程 二、病毒的溶原性
一、病毒的繁殖过程
病毒复制研究得较为清楚的是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其繁殖过 程包括: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细胞裂解的噬 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并不马上引起细胞裂解, 而是以“原噬菌体”方式整合在宿主细胞的DNA中,随寄 主繁殖而延续传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或溶源性噬 菌体。
植物病毒通过表面伤口或借助昆虫器进入植 物体。
动 物 病 毒 往 往 通 过 动 物 细 胞 吞 噬 (Phagocytosis) 或 胞 饮 (Pinocytosis) 而 进 入 细胞。病毒进入细胞后,核酸再与蛋白质外壳 分离。
(三)增殖(复制)
病毒侵入细胞后,宿主细胞的 代谢将发生变化,它的生物合 成将受到病毒核酸的遗传信息 控制。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由一种或几种多肽 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按一定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 外壳,称蛋白质衣壳。
由于衣壳粒的排列组合不同,使病毒有三种对称性构型: 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立体对称型
复合对称型
螺旋对称型
蛋白质衣壳的功能:
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成分,它主要用于构成病毒 的外壳。以保护病毒的核酸。
大肠杆菌噬菌体 f2
25nm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一)化学组成
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有蛋白质、核酸、少数较大 的病毒含脂类和多糖,如痘病毒。脂类中磷脂占 50~60%,其余则为胆固醇;多糖常以糖脂、糖蛋白 形式存在。
(二)病毒结构
整个病毒体可以分成两部分:蛋白质部分和核酸 部分
病毒的三种结构: 1. 衣壳粒以对称的方式,有规律地排列,构成病毒的蛋白质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吸附(Absorption)——侵入(Penetration)——增殖(Breeding或复制 Replication)——成熟(Maturity或称装配Assembly)——释放 (Release)。
噬菌体 DNA
噬菌体 蛋白质
吸附
侵入
增殖
成熟
释放
一、病毒的繁殖过程
噬菌体的结构
(一)吸附
吸附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 以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为例: 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 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 或是纤毛。
(五)释放
噬菌体粒子成熟后, 籍细胞裂解而释放 出来,重新感染新 的宿主细胞。
细胞裂解可导致肉眼可见的 培养物溶解,即产生噬菌体斑 或使液体培养物由浑浊变清。
但是也有例外,如线性噬菌 体fd成熟后,并不破坏细胞壁, 而是从宿主细胞中钻出来,细 菌细胞仍可继续生长。
二、病毒的溶源性
噬菌体有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两种类型: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具 有高度的特异性。噬菌体吸 附位点是细菌表面的特定受 体,这些受体是细胞表面的 化学组分。如:流感病毒的 受体为糖蛋白。
(二)侵入
病毒侵入的方式以T系噬菌体最复杂: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其尾部吸附到敏感菌的表面后,将 尾丝展开,通过尾部的突刺固着在细胞上;然后用尾部释 放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使菌壁产生一小孔;接着尾 鞘收缩,将尾髓压入细胞。(如左图)
第一章 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第三节 病毒的繁殖 第四节 病毒的培养 第五节 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及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一、 病毒的特点 二、 病毒的分类
一、病毒的特点
1. 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非典型肺炎元凶——冠状病毒
病毒的大小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痘病毒 (200~350nm)
(200~250nm) 甜菜黄叶病毒 (1250nm)
噬菌体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T2、T4、T6
头部: 9060nm 尾部: 10020nm

口踢役病毒 (10~22nm)
南瓜花病毒 (22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