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劳动保障法》教学课件(精品课件)
马工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马工程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马工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马来西亚的两个重要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提供社会保障。
马工程劳动法涉及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工时制度等方面,而社会保障法则关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退休金等问题。
马工程劳动法是马来西亚为保护劳动者权益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工时制度。
根据该法律规定,雇主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劳动合同中必须包含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工作职责等重要信息,并要求雇主按时支付工资,并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安全设施。
此外,马工程劳动法还规定了加班工资、休假制度和解雇程序等方面的细则,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社会保障法是马来西亚政府为保障公民的社会福利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退休金等方面的政策。
根据社会保障法,马来西亚居民享有社会保险的权益,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这些保险制度可以帮助居民在遇到意外或突发情况时获得必要的保障。
此外,社会保障法还规定了社会救济的范围和条件,确保贫困人群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
退休金制度也是社会保障法的一部分,旨在为退休的劳动者提供经济支持,确保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
马工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实施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提供社会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法律的实施可以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使人们在面临风险和困境时能够获得帮助和支持。
由于马工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存在,劳动者能够享受到合理的工资待遇、合适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的工作条件。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保障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失业和退休等。
这些法律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马工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马来西亚为保护劳动者权益和提供社会保障而制定的两个重要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的实施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供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及为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
三方协商机 制的层次
国家级三方协商 产业级三方协商 地方级三方协商 企业级三方协商
全国人大已批准了ILO《三方协商促进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公 约》(第144号);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政府、工 会、 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我国 “三 方会 议制 度” 的协 调内 容
2011年我国台湾地区“新劳 工三法”引入该制度
不当 劳动 行为 的类 型
不利益待遇型(差 别待遇行为,雇主)
支配介入型(雇主)
拒绝协商型 (劳资双方)
因劳动者自由加入或组 织工会而为不利益待遇
“黄狗契约”
报复性不利益待遇 抵制工会的成立、妨害
工会的正当运作
过度资助工会
无正当理由拒绝协商 非诚信协商
系中的基本主体,是启动集体劳动关系建立、推动集体劳动
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集体劳动关系法律重要的规制对象。
一元制
工会 体制
多元制
我国:一元科层制
碎片化的、 相互竞争的、 缺乏纪律 性的、 高度分散化的工会组织
由一个或几个工会统领全国绝大多数工 会,未加入的分散工会影响力很弱
全国有一个或几个有较广泛代表性的 工会组织,未加入的分散工会有较强 的活动能力
动议方确定本方协商代表并拟定协商议题、时间和地点等 动议方发出协商邀约
另一方确定本方相关协商事宜并作出回应 双方进一步做好协商准备
我国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规则
双方代表人数对等且不少于三人 工会主席或职工等代表代表劳方
法定代表人等代表资方 双方代表不得兼任
可委托不超过本方代表三分之一的专业人员
引申:1.如何完善我国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规则?2.行业性、 区域性协商协商代表的确定规则?3.不同协商结构下协商代表的 生成逻辑?
第十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
3 • 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主体
政府集中投资运营
• 政府以建立社会保 险预算或者直接列 入财政预算的方式 管理社会保险基金, 侧重于通过向一级 市场购买国债、定 向认购社会保险特 种债券,或直接列 入财政预算来保持 基金的保值增值。
多元分散投资运营
• 将社会保险基金委托 给银行、信托公司、 基金管理组织等金融 机构投资运营,通过 金融机构进行信托投 资,并规定最低收益 率。
本章教学重难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社会保险基 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第一节 社会保险基金概述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含义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种类 三、社会保险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含义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按照国家法律和法规, 通过向 缴费义务人强制征收社会保险费而筹集的用于保障社 会保险待遇给付的专项资金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
《社会保险法》第6条第3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 金的监督 。”
社会监督的方式:成立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定期听 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和投 资运营情况的汇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社会保险基 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年度审计和专项 审计等;鼓励举报投诉、信息公开等。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 构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家法律 或政策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以使社会保险基金 在一定时期内获取预期收益、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基金 运营行为。
1
• 是应对通货膨胀对社会保险基金影响的 需要
意 义
2 •是确保参保人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需要
强制性
马工程《劳动保障法》教学 ppt课件
PPT课件
•38
作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 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 含义 担义务的当事人。又称职工或者雇员
特点 典型的从属性
特别 需要对劳动者进一步分类定位:如企业高 提示 管与一般劳动者的区分对待
PPT课件
•39
(二)用人单位
PPT课件
•37
作为主体资格的劳动者: 需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达到就业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
• 一般规定:年满16周岁
评 • 特殊情形:
价 要 素
• 年满18周岁:有毒、有 害、重体力、在中学读书
• 未满16周岁:体育、文 艺
• 一般规定:劳动自由、身 体健康程度、文化知识水 平、就业愿望等
• 特殊情形:特殊岗位的特 殊要求,如特殊资格认证、 特殊身体条件等
•21
与 1 • 劳动法价值与调整的目的上 劳 务 2 • 劳动关系的从属性上 关 系 3 • 用工主体资格上 的 区 4 • 其他方面上 别
归结:防止用人单位滥用劳务关系规避依法应当 承担的劳动者职业风险责任
PPT课件
•22
(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之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 他社会关系
• 属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性社会关系 主1
社会 保险 基金
PPT课件
•11
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念
(一)人权思想 (二)实质正义 (三)社会本位
PPT课件
•12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人权思想
内涵 • 作为人依其本质应当享有的权利
基础 • 对人的价值目的性的重视与尊重
体现
• 制度功能与价值——劳动者权益保护与 社会安全网的建立;
(2024年)西方经济学马工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02
生产要素供给
03
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的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 的价格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意愿 。
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在生产要 素市场上达到均衡,决定生产要 素的价格和使用量。
2024/3/26
29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决定
工资决定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由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决 定。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市场 需求,劳动力的供给取决于人口数量、教育水平 、就业意愿等因素。
2024/3/26
16
04
生产者行为理论
Chapter
2024/3/26
17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 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生产函数的类型
线性生产函数、二次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 生产函数等。
2024/3/26
生产函数的图形表示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及其在生产要素平面上的移动。
2024/3/26
36
THANKS
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 选择来最大化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
分析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在资源配置 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
探讨社会如何组织生产和分配商品和 劳务,以及人们如何进行交换和消费 。
2024/3/26
4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024/3/26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01
实证分析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而规范分析研究“应该是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弹性的概念
弹性是经济学中用来衡 量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 量变化的反应程度的一 个指标。在需求与供给 理论中,弹性通常用来 衡量价格变动对需求或 供给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十一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
四、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一)失业保险基金的构成
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看,主要由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承担。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失业保险条例》第7条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在直 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失业保险条例》第8条:“省、自治区可以建立失业 保险调剂金……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 由失业保险调剂金调剂、地方财政补贴”
第二节 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一章 失业保险法律制度
第一节 失业保险概述 第二节 失业保险待遇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失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减少、防止失业问题所产生的 弊端,发挥着生活保障、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三大功能。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失业保险的特点、 功能、类型,失业保险待遇的的支付规则及待遇内容。
简言之,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者暂 时丧失劳动机会的一种无业状态。
根据失业的成因可分为: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分类意义:
法律应针对不同 失业原因采取不 同的失业管制 措
施。
(二)失业保险的概念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 ,对因失业而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法定期间内提供 失业保险待遇以维持其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并积 极预防或避免失业人员产生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第十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
备注:如用人单位不缴纳工伤保险费,所有工伤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
伤残等级 五级
六级
工伤待遇 一次性伤残 补助金 伤残津贴
生活护理费
18个月
16个月
用人单位不能安排相应工 用人单位不能安排相应工 作的,支付本人工资的70% 作的,支付本人工资的60%
不适用
辅助器具费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用
一、工伤医疗期待遇
待遇项目 误工损失
医疗费用
住院伙食补助
到统筹地区以外就 医的交通、食宿费 用 护理费用
待遇标准
停工留薪期间原工资福 利待遇不变
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 目录、药品目录、住院 服务标准的
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 府制定
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 府制定
承担主体 用人单位 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保险基金
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不参照公务员 管理的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
《社会保险法》; 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
(2011年7月1日
实施)
《公务员法》所建立的公务员保险:国家机关和
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因工作遭
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
用。
新《工伤保险条
7种)
•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 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 意外伤害的
• 患职业病的;
•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 落不明的;
•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 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件
双方未约定工作终止日期,除非符合法定条件,否则合同 一直有效。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合同期限,任务完成合同即终 止。
集体合同
劳动者集体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关于劳动条件、劳动报酬 等事项的协议。
试用期合同
用人单位与新员工签订的,用于考察员工是否符合岗位要 求的短期合同。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
01
02
03
用人单位违约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 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 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解 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劳动者违约
劳动者违反保密义务或者 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承 担违约责任。
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解除合 同时,符合法定条件的, 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Part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资法
工资法的基本原则
仲裁的特点
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和裁决的强制执行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争议解决方式。
调解与仲裁的关系
调解和仲裁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处理方式,当事人可以根据争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进行处理。在仲裁过程中,调解也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通过调解能够促使双方当事人 达成和解协议,化解争议。
THANKS
医疗保险的管理与运营
医疗保险费的缴纳标准和待遇水平根据不 同地区和保险种类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 ,缴费越高,待遇越好。
医疗保险基金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运 营,以确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概 述
工伤保险制度旨在保障 因工作遭受事故或患职 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 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 复的权利。
中国劳动法的发展
《劳动社会保障法学》课件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设备
02
01
职业病和工伤的预防与处理
03
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应急处 理
04
05
劳动安全卫生的监管和执行
03
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险法
养老保险
规定养老保险的参保范 围、缴费标准、待遇享
受等。
医疗保险
规定医疗保险的参保范 围、缴费标准、报销比
例等。
工伤保险
规定工伤保险的参保范 围、认定标准、待遇享
劳动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责任
01
02
03
行政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 律法规的,依法承担行政 责任,包括罚款、吊销许 可证等。
民事责任
用人单位因违法行为给劳 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 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 失等。
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严重违反劳动保 障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5
劳动社会保障法的案例分析
《劳动社会保障法学》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劳动社会保障法概述 •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 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 • 劳动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与监督 • 劳动社会保障法的案例分析
01
劳动社会保障法概述
劳动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劳动社会保障法的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劳动社会保障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特点包 括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等。
负责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处理劳 动纠纷。
劳动社会保障法的执法程序
立案调查
执法机构对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收集证 据,查明事实。
执行处罚
执法机构对违法行为人执行行政处罚决定, 确保处罚得到落实。
《劳动保障法》(第二版)教学课件 第六章 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劳动监察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通过劳动监察以公权力督促用人单 位执行劳动法,维护劳动者权利,通过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解 决劳动纠纷,从而使各项劳动保障法制得以落实。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劳动监察的概念和特 征,劳动监察的实施,劳动争议的分类和受案范围,劳动争 议调解、仲裁、诉讼的程序、衔接机制及主要法律规定。
本章教学重难点:劳动争议范畴的确定,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
第一节 劳动监察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和特征 二、劳动监察的职责和监察事项 三、劳动监察的实施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和特征
劳动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 动法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的 执法活动的总称。劳动监察具有预防劳资纠纷发生的功 能,且是快捷且成本较小的解决劳资纠纷的重要途径。
一、劳动争议处理基本问题 二、劳动争议调解 三、劳动争议仲裁 四、劳动争议诉讼 五、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
一、劳动争议处理基本问题
劳动争议的界定要点
劳动争议的学理分类
1.劳动争议的主体是特 定的, 一方是劳动者或其 团体,另一方为用人单位 或其团体;
2.劳动争议的内容以劳 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为中心;
3.劳动争议的形式表现 为当事人双方提出不同主 张或要求的意思表示。
劳动争议仲裁的效力: 1.有限的终局裁决。即裁决作出后用人单位不能提起诉讼,
但劳动者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的15日内提起诉讼。若劳动者未 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裁决生效。
适用情形:(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 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2)因执 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 争议。
马工程《劳动保障法》教学课件
劳动争议的诉讼程序与执行措施
劳动争议诉讼程序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 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劳动争议执行措施
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 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 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马工程《劳动保障法》教 学课件
汇报人:XX
• 劳动保障法概述 • 劳动合同制度 • 工资福利制度 • 社会保险制度 • 劳动安全与卫生制度 •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01
劳动保障法概述
劳动保障法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劳动保障法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 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
改革方向
加强法规建设,提高违法成本;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推动企业自主管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 率。
完善措施
建立健全劳动安全与卫生标准体系,及时更新和完善 相关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和企业的安全 意识和防范能力;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安 全与卫生科技水平。
06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争议的调解与仲裁机构
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 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直辖市、设区的市也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 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劳动保障法教学
八大核心公约
•66
(六)国际劳动公约的主要内容
•67
(七)我国与国际劳动立法
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ILO的合法席位
1983年:新中国正式恢复了在ILO的活动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达到26项, 其中含核心公约4项:第100号《男女同工同酬公约》 、第111号《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38号 《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第182号《禁止和立即 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
•68
第二章 就业促进法律制度
•69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就业是劳动法研究与实践的逻辑起 点,是劳动法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劳动就业的界定既是建立 并确认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认识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学其他问题的基础。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并掌握以下问题:劳动就业的概念和形 式,就业目标,国家促进就业的职责,就业歧视的法律治理, 就业服务和管理的制度框架和要求。
•59
(四)《劳动法》颁布和实施以来的劳动立法
劳动合同方面:《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 集体劳动关系法方面:《集体合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工会法》的再次修改等 劳动基准方面:《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 产法》《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最低工资规定》等 劳动就业方面: 《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于就业管理规定》等 劳动争议处理方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社会保险方面:《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及修改、《社 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尘社会保险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 》等 相关司法解释:最高法《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解释》(一、二、三、四)
•60
三、国际劳动立法
(一)概念 又称国际劳动标准或国际劳工标准,指国际劳工组织制 定的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最低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 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 含义 担义务的当事人。又称职工或者雇员
特点 典型的从属性
特别 需要对劳动者进一步分类定位:如企业高 提示 管与一般劳动者的区分对待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用人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是劳动法的基本原理部分,对 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体系内容、法 律关系以及历史演变进行介绍和讨论,是劳动法的总论部分, 是学习劳动法具体制度的前提。
劳动就业与劳动合同订立;整个劳动合同制度 的基础;各种具体法律规范(加班、单方辞职 、拒绝违章指挥权、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
含 义
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特殊保护或者倾斜性保护
理论 基础
是劳动法的本质要求;由劳动关系从属性决定 ;劳动者权利的人权性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由 劳动法调整的用工主体 与劳动者形成的劳动关 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
(一)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
• 劳动法价值目标视角:应当能蕴含劳动法
1
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理念
三
个
• 劳动法特点视角:应当构成判断基本原则
• 基本规则——国家责任、社会责任、生 存权优先、无过错责任、劳动基准、劳 动与社会保障权利体系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实质正义
内涵
• 既关注过程的公平正义,也关注结果的公 平正义,是正义立场的重大转变
基础 • 社会地位与禀赋差别,形式正义和局限性
立法 影响
• 倾斜保护、契约限制、底线保护(基准与 安全网)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社会本位
内涵
强调“社会中心”价值、社会利益目标、 社会均衡发展的实现
基础
• 社会分工与社会连带、社会合作关系的 生成
立法 表现
• 就业公共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规则、 劳动协调机制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学习与研究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二)科学抽象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定义
• 劳动法主体之间以劳 动为纽带产生的社会 关系经由劳动法调整 后形成的权利义务关 系
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 性质不同 • 范围不同 • 效果不同 • 其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体之间的从属性
特点
权利义务的强制性
客体的相对单一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所有制 性质
• 劳:个别自治、集体自治+国家干预 • 社:国家干预+社会自治
在作用方式 上
• 劳:主动性、主导型性保障 • 社:相对而言是被动性、补救性保障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劳动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
劳动法基本理论
• 概念特点 • 调整对象 • 适用范围 • 基本原则 • 法律体系 • 劳动法律关系 •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为主体资格的劳动者: 需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达到就业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
• 一般规定:年满16周岁
评 • 特殊情形:
价 要 素
• 年满18周岁:有毒、有 害、重体力、在中学读书
• 未满16周岁:体育、文 艺
• 一般规定:劳动自由、身 体健康程度、文化知识水 平、就业愿望等
• 特殊情形:特殊岗位的特 殊要求,如特殊资格认证、 特殊身体条件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目的与意义
(一)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目的
• 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
与作用
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理 2 论,形成合理的法学知识结构
提升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理论与规范解决实 3 践法律争议和难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意义
劳动 者在 个别 劳动 法律 关系 中的 权利
• 就业权:择业自由、平等就业、就业促进、 1 职业保障
• 劳动报酬权:按劳、按币、按时获得不低于 2 最低工资的报酬
• 休息权:依法享有休息权、不得随意加班加
3
点
4
• 劳动安全卫生权:获得安全卫生的环境条件、 知情、取得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健康检查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点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四、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五、劳动法的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 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 • 私法与公法相兼容 2 • 自愿约定与强制标准相结合 3 •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统一
劳动者 的组织
性
分类 意义
用工的 标准性
涉外关 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双重
试用
非标准 劳动关
系
劳务 派遣
借用
非全 日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一)劳动者 (二)用人单位 (三)其他主体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劳动者:作为主体资格的劳动者与 作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
理论意义
司法实践意义
1
共
性
2 • 制度基础——人权
• 制度理念——实质正义、倾斜
3
保护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作用范围上
• 劳: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 • 社:一般社会成员在基本人 Nhomakorabea 保障上
• 劳:“给一片面包不如给一份工作” • 社:“需要即是权利”
区 在实现路径 别上
• 劳:市场机制+倾斜保护 • 社: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在调整手段 上
• 职业培训权:获得职业培训资格、保障
劳动 者在
5
培训时间、免除有关培训费用、有权获 得特殊培训
个别
• 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平等享受保险福利、
劳动 法律
6
获得社保待遇给付、获得利用公共福利 设施
关系
中的
•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依法自主选择争
权利
7
议处理方式、请求依法受理争议、控告
不法行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之一:劳动关系
概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社会化劳动过程
中产生的社会关系。——注意区分不同表述之间的使
用差别 1 • 主体资格法定
特 2 • 产生于社会化生产过程中 点 3 • 具有财产与人身双重属性
4 • 平等性与从属性相互交织
•高等教育出版社
视
2
的科学性的核心标准
角
• 该法律原则的功能和意义视角:要能提升 3 劳动法的实施效益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自由原则
含
按照自己意愿决定是否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根
义
据自身特长、兴趣、爱好选择职业的权利
理论 基础
具体 体现
是劳动法诞生基础;是劳动法律制度的逻辑起 点;由劳动关系人身性质的决定;是人自身发 展的需要
要
情
2 • 属于劳动关系运行必然结果的社会关系
形
3
• 与劳动关系产生、变更、消灭具有一定牵 连的社会关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主体上的适用范围
• 企业 • 个体经济组织 • 民办非企业单位 • 事业单位 • 国家机关 • 社会团体 • 会计、律师、估价事
务所等合伙组织 • 基金会
地域上的适用范围
区 • 保障不同情况下法律术语使
分 用概念与其内涵的一致性,
意 避免同一法律术语在不同内
义
涵外延方面的混淆,实现法 律术语使用的严谨与科学
• 目的不同:保护少年儿童, 解决建立劳动关系资格问题
• 权利性质不同:属于单向性 权利,突破权利义务相对原 则,划定就业促进权利适用 范围
• 义务主体不同:国家主要责 任,用人单位社会责任
具体
建立劳动者权利的内容体系;形成特殊保护的
体现 实体规范体系;设置特殊保护的程序规范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协调原则 含义 既是目标状态,也是调整方法
理论 基础
劳动关系特殊性——依存与冲突;存在的基 础——合作;维系的基础——信赖。
具体 体现
集体谈判;民主参与、三方协商;争议处置 等
劳动法基本制度
• 就业促进法 • 劳动合同法 • 集体劳动关系法 • 劳动基准法 • 劳动监察法 • 劳动争议处理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
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
社会保障法基本制度
• 概念特征 • 基本原则 • 法律体系 • 社会保障法律关系 • 产生发展与历史演进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工伤保险 • 生育保险 • 失业保险 • 社会救助 • 社会福利 • 社会优抚
与 1 • 劳动法价值与调整的目的上 劳 务 2 • 劳动关系的从属性上 关 系 3 • 用工主体资格上 的 区 4 • 其他方面上 别
归结:防止用人单位滥用劳务关系规避依法应当 承担的劳动者职业风险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