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鸟类

合集下载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一)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一)

喜在草原上奔驰 。 主要以嫩绿的野草为食 , 蒹食昆虫 、 鱼类等 。 针叶林 硫林峭崖间 主要取食野革莓 、 蕨类 及农 田草地。大鸨不善飞行 , 春来夏 初繁殖 , 筑巢于草原坡地或岗地 ,每窝产卵 2—3 ,暗绿或暗揭色 . 枚 具不规则块 斑。 等绿色植物 , 兼食昆虫。 - 月间繁殖 筑巢 35 孵卵期 2 8—3 。 5 1 3 天左右幼乌具飞行能力 , 天 l 秋季结群南迁越冬。在新疆、 于密林地面上或树干上. 以干树叶为材。 每窝 雌雄轮流孵卵 , 内蒙古 、吉林、黑龙江繁殖 ;黄河中下游越冬 ;偶见于湖北 江西 、安徽 、福建等处。 产 卵 5 8 ,乳白色 。 - 枚
维普资讯
‘ 科 学 中 国 人 20 年第 4 O 02 期
人 与 自 然
维普资讯
固 家 一 缀 镙 护 动 物
鸟 类 【 一)
白 鹤
别名 老鹳 , 分布在 东北中 , 音; 北 B 在沼
黑颈长尾雉

生无脊椎动物及草叶 。 筑巢于沙岛上 , 常与 燕鸥 、噪鹳 巨鸥的巢混在 一起。以枯水草 为材 5月中下旬产卵 每窝 2—3枚 ,灰
绿色 具 黑 斑 ,卵色 变 异 大 =9 哩卵期 2 4— 2 6
20 米 山地原始 阔叶林地 , 30 偶尔可见在海
拔很低 的稠密丛林间 繁殖期 3—7 月份 , 筑
尾 长颈黑 有别于家族其 他成员 ,分布
白颈长尾难
别名 横纹 背鸡 。 布在安徽 、 分 浙江 、 福
广西 , 中型鸡类 。全长 5 厘米左 建 江西 、 5 两广地 区 。 雄鸟全长 约 8 厘米 , O 泽 湿 地 塘边涉水 觅食 。主要吃鱼 、蛙 、 在云南 、 0 雄 后颈和 雄乌 头顶褐 绿色 , 两侧 有 白色眉纹 。 上 雌鸟约 5 厘米 。 乌头部 暗褐色 ; 昆虫等 。 生性宁静而机 警 , 飞行或步行 时举 右 。 肩 止缓慢 , 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3 月份开 始繁 体背 羽紫栗色 具黑斑 ; 羽具宽 阔的 白色 侧颈灰 白色 ;颏 喉 及前颈 黑色 。上背和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一、概述保护野生动物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将一些特别珍稀的野生动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

我国也是世界上野生动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我国制定了国家一、二级保护名录,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护。

二、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 大熊猫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誉为“国宝”,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中最受关注的物种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我国政府实施了大熊猫保护工程,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殖基地,积极进行大熊猫的保护繁育工作。

2. 西伯利亚虎西伯利亚虎是我国特有的大型猫科动物,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

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盗猎的影响,西伯利亚虎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更好地保护西伯利亚虎,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栖息地的保护,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盗猎的行动,提高了人们对西伯利亚虎保护的意识。

3. 藏羚羊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

它们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物种。

由于栖息地的退化和非法狩猎的威胁,藏羚羊的数量急剧下降。

为了更好地保护藏羚羊,我国政府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抢救性保护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狩猎行为。

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 小熊猫小熊猫是一种珍稀的树栖动物,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盗猎的影响,小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更好地保护小熊猫,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栖息地的保护,开展了恢复栖息地的工作,并积极进行小熊猫的保护繁育工作。

2. 金丝猴金丝猴是我国的特有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金丝猴是濒危的物种,受到栖息地破坏和非法狩猎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金丝猴,我国政府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栖息地恢复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金丝猴保护研究。

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鸟类名录

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鸟类名录

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鸟类名录一、概述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国家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发布的,为了保护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确保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国家将一些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列入重点保护名录,并加以相关的保护管理措施。

二、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鸟类名录1. 杜鹃杜鹃,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身上有漂亮的色彩,具有独特的鸣声,被誉为“森林之王”。

杜鹃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里逐渐减少,主要是由于树木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杜鹃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保护其栖息地、减少人为破坏等措施来促进其繁衍。

2. 黑颈鹤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它们栖息于青藏高原地区,数量稀少,属于濒危物种。

国家将黑颈鹤列入重点保护名录,采取人工繁殖、栖息地保护、加强监测等方式来保护这一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

3. 金丝燕金丝燕经历了长期的人为捕捉,数量大为减少,成为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之一。

国家将金丝燕列入了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加强监测来保护这一珍贵的鸟类资源。

4. 白头鹤白头鹤是一种高雅的水禽,栖息于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由于环境污染和栖息地的破坏,白头鹤的数量急剧下降,国家将其列入了重点保护名录,并实施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期更好地保护这一濒危野生动物。

5. 东方白鹳东方白鹳是一种高大的水鸟,其数量逐渐减少,成为濒危物种。

国家对东方白鹳进行重点保护,加强其栖息地的保护,开展人工繁殖等措施,以促进其种裙的增长。

6. 鹧鸪鹧鸪是一种贵重的游禽,因为野外的捕杀等原因,数量逐渐减少。

国家对鹧鸪进行重点保护,建立栖息地保护区,加强对栖息地的监测和管理,以期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

7. 红冠鹤红冠鹤是一种稀有鸟类,栖息于我国东北地区,因为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等原因,数量逐渐减少,为了更好地保护红冠鹤这一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国家将其列入重点保护名录,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是为了保护和管理我国珍稀濒危鸟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监测对象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监测对象是我国境内的所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包括水鸟、鸟类等。

这些鸟类在我国的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监测内容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监测内容包括鸟类数量、分布、繁殖情况、迁徙情况、栖息地、食物来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监测,可以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生态需求,为保护和管理鸟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人工饲养、卫星遥感等多种方法。

其中,野外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人工观察、记录鸟类数量、分布、繁殖情况等信息。

人工饲养则是通过人工喂养鸟类,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
生态需求等信息。

卫星遥感则是通过卫星图像等技术手段,了解鸟类的栖息地、食物来源等信息。

四、监测范围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监测范围包括全国各地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鸟类保护区等地。

这些地区是我国鸟类资源的重要保护区域,也是鸟类监测的重点区域。

五、监测结果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监测结果将被用于制定鸟类保护政策、管理措施、生态修复等方面。

同时,监测结果也将被用于科学研究,为了解鸟类生态学、生态系统学等方面提供重要数据。

总之,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我国鸟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级保护鸟类

一级保护鸟类

海雕家族有许多相貌英武的成员,知名度最高的当属美国国鸟白头海雕,除此之外还有虎头海雕、白尾海雕、吼海雕等,其中比较少见的品种是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

玉带海雕又叫黑鹰(Pallas”s Fish Eagle),体长90厘米,体重2500~3760克,翼展2米,体重2~4公斤左右,属于大型猛禽,得名于它尾羽中部一条宽约10厘米的白色横带。

玉带海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聒噪,这种鸟叫声响亮,翱翔云霄时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它的高唳,繁殖期内更甚。

玉带海雕栖息于海拔3200~4700米之间有湖泊、河流和水塘的开阔地区,主要以鱼和水禽为食,也吃两栖类、爬行类以及旱獭、黄鼠、鼠兔等啮齿动物,在产羔季节偶尔捕食羊羔。

玉带海雕在非繁殖季节一般单独生活,在鱼类洄游产卵和水鸟迁徙育雏的季节会集群捕猎。

玉带海雕于每年11月~翌年3月间交配繁殖,婚姻方式为一夫一妻制,一对夫妻于3月开始营巢,一般建在大树上,雌雕每次产2~4枚卵,卵呈有光泽的亮白色,孵化期约30~40天,雏鸟跟随双亲共同生活70~105天后离巢独自生活。

玉带海雕分布于伊拉克、印度、缅甸,迁徙时经过中国的东北至江苏地区,虽然分布广泛但十分少见。

玉带海雕因为它的"玉带"倒了血霉,它的尾羽名为"腰玉",是非常贵重的饰物,猖獗的偷猎活动导致玉带海雕数量急剧减少,现存2500~10000只左右,十分罕见,被列入CITES附录Ⅱ,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约有2500~3000只。

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东方白鹳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

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

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居民区,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名录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名录

鹰形目 鹰形目 鹰形目 鹰形目 鹰形目 鹰形目 鹰形目 鹰形目 鹰形目 鹰形目 鹰形目 鸮形目 鸮形目 犀鸟目 犀鸟目 犀鸟目 犀鸟目 犀鸟目 隼形目 隼形目 雀形目
鹰科 鹰科 鹰科 鹰科 鹰科 鹰科 鹰科 鹰科 鹰科 鹰科 鹰科 鸱鸮科 鸱鸮科 犀鸟科 犀鸟科 犀鸟科 犀鸟科 犀鸟科 隼科 隼科 鸦科
白背兀鹫 黑兀鹫 秃鹫 乌雕 草原雕 白肩雕 金雕 白腹海雕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毛腿雕鸮 四川林鸮 白喉犀鸟 冠斑犀鸟 双角犀鸟 棕颈犀鸟 花冠皱盔犀鸟 猎隼 矛隼 黑头噪鸦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莺鹛科 幽鹛科 噪鹛科 噪鹛科 噪鹛科 噪鹛科 噪鹛科 翁科 鹀科 鹀科
白冠长尾雉 灰孔雀雉 海南孔雀雉 绿孔雀 青头潜鸭 中华秋沙鸭 白头硬尾鸭 小鹃鸠 大鸨 波斑鸨 小鸨 白鹤 白枕鹤 赤颈鹤 丹顶鹤 白头鹤 黑颈鹤 小青脚鹬 勺嘴鹬 黑嘴鸥 遗鸥
鸻形目 鸻形目 鹱形目 鹱形目 鹳形目 鹳形目 鹳形目 鹳形目 鲣鸟目 鹈形目 鹈形目 鹈形目 鹈形目 鹈形目 鹈形目 鹈形目 鹈形目 鹈形目 鹈形目 鹈形目 鹰形目
鸥科 鸥科 信天翁科 信天翁科 鹳科 鹳科 鹳科 鹳科 军舰鸟科 鹮科 鹮科 鹮科 鹮科 鹮科 鹭科 鹭科 鹭科 鹈鹕科 鹈鹕科 鹈鹕科 鹰科
中华凤头燕鸥 河燕鸥 黑脚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 彩鹳 黑鹳 白鹳 东方白鹳 白腹军舰鸟 黑白头鹮 白肩黑鹮 朱鹮 彩鹮 黑脸琵鹭 海南鳽 白腹鹭 黄嘴白鹭 白鹈鹕 斑嘴鹈鹕 卷羽鹈鹕 胡兀鹫
雉科
黄腹角雉
雉科
棕尾虹雉
雉科
白尾梢虹雉雉科源自绿尾虹雉雉科蓝腹鹇
雉科
褐马鸡
雉科
白颈长尾雉
雉科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

戴冕鹤、黄嘴鹮鹳、红嘴鸥、鹩哥、八哥、珍珠鸡、火烈鸟、缟鬣狗、北极狐、果子狸、长颈鹿、黇鹿、蓝角马、剑羚、水羚、斑马、红袋鼠、海狸鼠、湾鳄、巴西彩虹蟒、哥伦比亚彩虹蟒、眼镜蛇、赤练蛇、王锦蛇、双冠蜥、帝汶巨、、缅甸陆龟、绿鬣蜥、鳄龟一级保护动物1级保护动物兽类蜂猴、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金丝猴长臂猿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亚洲象黑麂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鼷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云豹中华白海豚野骆驼麋鹿扭角羚马来熊I级保护动物两栖爬行动物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I级保护动物鸟类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遗鸥二级保护动物二类保护动物兽类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 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所有种) 小爪水獭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麝(所有种) 河麂马鹿白臀鹿水鹿驼鹿斑羚藏原羚鹅喉羚鬣羚黄羊盘羊岩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鳍足目鲸江豚2级保护动物两栖爬行动物三线闭壳龟大鲵绿海龟凹甲陆龟玳瑁大壁虎山瑞鳖细痣疣螈镇海疣螈地龟细瘰疣螈虎纹蛙云南闭壳龟太平洋丽龟贵州疣螈大凉疣螈棱皮龟2级保护动物鸟类角 赤颈 鹈鹕鲣鸟海鸬鹚岩鹭海南虎斑小苇彩鹳白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隼科鹰科其它鹰类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灰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小青脚鹬灰燕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腹沙鸡绿鸠黑颏果鸠皇鸠斑尾林鸽鸦鹃鸮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鹤嘴翠鸟鹦鹉科小杓鹬白枕鹤花尾榛鸡黄嘴白鹭彩鹮白鹇黑颈鸬鹚八色鸫科黑鹮蓝耳翠鸟鹃鸠黑嘴瑞凤头燕鸥铜翅水雉沙秋鹤黑鹇镰翅鸟鸳鸯。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据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据

生态恢复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提高动物的生存条件。
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
要点一
人工繁育
开展一级保护动物的人工繁育研究,提高繁育技术,扩大 种群数量。
要点二
野化放归
将人工繁育的一级保护动物进行野化训练,然后放归自然 ,增加野生种群数量。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公约
加入相关国际公约,与其他国家共同制定保护措施,加 强跨国合作。
大熊猫
总结词
大熊猫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食肉目熊科,是一种以竹子为主食的特殊熊类。
详细描述
大熊猫的体型较大,毛色黑白相间。大熊猫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亚高山地 区,以竹子为主食。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濒危动物之一,由于人类的过度猎杀、 栖息地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其数量正在迅速减少。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
02
CATALOGUE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单
高鼻羚羊
总结词
高鼻羚羊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偶蹄目牛科,是典型的荒漠和半荒漠有 蹄类动物。
详细描述
高鼻羚羊的体型较大,毛色因年龄和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雄性高鼻羚羊的角长 而细,呈扭曲状,是雄性之间争夺配偶的武器。高鼻羚羊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新 疆、内蒙古等地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主要以植物为食。
金丝猴
总结词
金丝猴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灵长目猴科,是典型的树栖性猴类。
详细描述
金丝猴的毛皮鲜艳美丽,以金色长毛最为显著。金丝猴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的 高山针叶林中,以松柏等植物的嫩叶、芽、果实等为食。金丝猴是群居动物,善于在树上跳跃和攀爬 ,对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雪豹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十大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雪豹、梅花鹿、东北虎、亚洲象、藏羚羊、马来熊、丹顶鹤、金丝猴、长臂猿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俗名:野鸡)、红隼、松雀鹰、普通鵟、黑鸢、斑头鸺鹠、雕鸮、鹰、白尾鹞、猕猴、短尾猴、斑羚、穿山甲、水獭、岩羊、大灵猫、小灵猫、中华斑羚。

10、长臂猿长臂猿,因臂特别长而得名。

长臂猿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白天活动。

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

它们速度极快,,一跃可达10余米,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飞鸟。

它们也是群居动物,每群包括1对雌雄及其子女,一般不超过5-6只。

食物以浆果为主,也吃树叶、小鸟、鸟蛋或昆虫。

长臂猿是没有尾巴的,因为胳膊比较发达,所以胳膊的长度还有手掌的长度都比腿和脚掌长很多。

长臂猿属主要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

9、金丝猴金丝猴毛比较顺滑还非常柔软,而且颜色是金黄色,所以取名为金丝猴。

金丝猴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5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它们主要栖息于高山密林中,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鸟蛋等肉类,栖息地海拔很高,但身上的长毛可耐寒。

而且金丝猴的5个品种均为珍稀品种,均列为红色物种名录濒危品种。

8、丹顶鹤丹顶鹤属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

丹顶鹤之所以叫丹顶鹤,也是因为丹顶鹤全身几乎都是白色,但是头上却是红色的,像是顶了个东西。

丹顶鹤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

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

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

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7、马来熊马来熊,为食肉熊属下的一种小型熊类动物,是现存体型最小的熊。

我国动物保护等级划分

我国动物保护等级划分

我国动物保护等级划分
摘要:
一、动物保护等级划分简介
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兽类
2.两栖爬行动物
3.鸟类
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兽类
2.两栖爬行动物
3.鸟类
四、地方重点保护动物
五、动物保护等级划分的意义和目的
正文:
我国动物保护等级划分
动物保护等级划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动物保护等级划分依据动物的珍稀程度、生态作用、经济价值等因素,将动物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地方重点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包括兽类、两栖爬行动物和鸟类。

兽类包括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雪豹、白鳍豚、野骆驼等;两栖爬行动物包括扬子鳄、中华鲟
等;鸟类包括朱鹮、丹顶鹤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包括兽类、两栖爬行动物和鸟类。

兽类包括短尾猴、猕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等;两栖爬行动物包括小爪水獭、斑林狸、小灵猫等;鸟类包括大灵猫、草原斑猫等。

地方重点保护动物
地方重点保护动物是指在我国某些地区特有的、数量稀少的动物。

这些动物的保护等级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和保护。

动物保护等级划分的意义和目的
动物保护等级划分的意义和目的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划分保护等级,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珍稀濒危动物进行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保护动物的生存权益。

同时,动物保护等级划分也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_New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_New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学院名称学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摘要:吉林省西部镇赉县境内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总面积14.40万公顷。

根据科考资料显示,莫莫格保护区已经记录到的鸟类资源有298种,其中湿地水鸟120种。

该区鸟类资源中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白鹤、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金雕、虎头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10种。

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中列为最濒危物种,全世界总数不到3400只。

白鹤亦称西伯利亚鹤,体长 135 cm,体羽仅初级飞羽黑色,其余皆白色,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黑袖鹤。

白鹤和丹顶鹤一样被誉为吉祥、长寿的象征。

近30年来,国际鹤类组织和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全世界的白鹤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种群。

东部种群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在中国的鄱阳湖区越冬(迁徙路线约5000公里);中部和西部种群在西伯利亚西北部的奥伯河流域繁殖,中部种群在印度北部的珀勒德布尔湿地越冬,西部种群在伊朗的里海南部低地越冬(迁徙路线约6000公里)。

研究结果显示,白鹤中部和西部种群数量仅有10只左右,绝大部分在东部种群。

关键词:白鹤,濒危,迁徒,栖息地,湿地保护内容:外形特征白鹤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全长约130厘米,翼展210-250厘米,体重7-10千克;头的前半部为红色裸皮,嘴和脚也呈红色;除初级飞羽为黑色之外,全体洁白色,站立时其黑色初级飞羽不易看见,仅飞翔时黑色翅端明显。

幼鸟金棕色。

虹膜-黄色;嘴-橘黄;脚-粉红。

叫声:飞行时发出欢快、轻柔、悦耳的koonkkoonk声。

白鹤成鸟:两性相似,雌鹤略小。

自嘴基、额至头顶以及两颊皮肤裸露,呈砖红色,并生有稀疏的短毛,此特征为其他鹤类所不具有。

体羽白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白色。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二)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二)
绿 尾 虹 雉 别名 贝母 鸡 。大型鸡 娄 雄鸟头 顶有 簇青铜 色至红铜 色 的羽冠 栖 息于 海拔3300—4400米的灌丛 、草甸及棵岩 处 。 食植物 根 、茎 叶 、花及 昆虫,嗜食贝母根 茎 ,故 又称 “贝 母 鸡 。3—4月份开 始繁殖 ,筑巢于 陡峭的 岩洞中 。每窝产 卵 3-5枚 分 布于青海 、四川 、甘肃 。
人 与 自 然
维普资讯
一 级 保 护 动 物
鸟 类 (=)
。 雄鸟体 羽为 乌褐色,密 布近 白色 细点 和横斑 。头顶具 发状冠 羽。背 两翅 及 带紫色 大型眼 状斑。嘴黑色,脚黑褐 色 。栖息于海 拔 1 50~15OO米的常绿 闻叶 林及竹 丛中,常单独或成 对活动 以昆虫 、蠕虫 果 实 、种 子为食 。2月下旬至 3月初开始 进^繁 殖期 多筑巢 于密林 中的 淘谷地及 山区耕地附 近的次生林 ,巢在自然下凹 的地面 。每 窝产 卵 2-5枚 ,偈 见 6枚 。孵卵期 21天 产于 云南 、海 南 。
黑 头角雉 体 长 7O厘米 ,体 重 1.5-2 2 公 斤 分布 于 阿里地 区狮 泉 河流域 的 山地 。栖 息地海 拔高 度为 3500 4200米 。多 活 动于针 阔 叶混交 林和 灌木丛 内 。数 量稀 少
棕 尾虹雉 大型鸡类。雄乌通体羽色艳丽 。上体
羽呈铜绿、紫及蓝绿等色 ,具金属光泽; 两翅表面 呈金属紫色 ,具铜绿 色缘 尾 羽 棕红色 下体 黑褐 色 。栖 息于 海 拔 2500—4600米的针阔混 交林 、针 叶林 、 灌丛 、草甸及 宰岩地带 。喜 食植物 根 茎 。筑 巢在蓬 丛 、岩石 下或大树洞 中 每窝产 卵 4-5枚 孵卵期 26—2g天 。分 布于西 藏南部 、四川。
ti _ 自 j } t 《

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排行

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排行

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排行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其中有许多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

这些动物因为数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以及野外猎捕等因素,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以下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排行榜: 1.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的动物之一。

它们栖息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山地森林中,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狩猎,大熊猫的数量极度减少,目前仅有不到2000只。

2. 金丝猴: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猴种,它们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山地森林中。

金丝猴是独居的,但是在繁殖季节时会聚集在一起。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狩猎,金丝猴的数量也急剧下降,目前仅有约3000只。

3. 藏羚羊:藏羚羊是一种高山动物,主要栖息在青藏高原的荒野上。

由于它们的毛皮被视为名贵的制衣原料,造成了非法狩猎的情况。

目前,藏羚羊的数量已经下降到数万只。

4. 珍稀鸟类:中国有很多珍稀的鸟类,如黑颈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等,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捕猎,这些珍稀鸟类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5. 牛鬣狗:牛鬣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野生犬科动物,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山地森林中。

由于非法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牛鬣狗的数量也急剧减少,目前已经濒临灭绝。

总之,中国一级保护动物的数量都在不断减少,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

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野生
动物的生存环境,减少人类对它们的干扰和侵害,以确保它们在地球上的继续存在。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名录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名录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名录(鸟纲共:47种)其中百度百科35种,其它来自网络~黑头角雉(VU)灰腹角雉(VU)红胸角雉(NT)黄腹角雉(VU)黑嘴松鸡(LC)褐马鸡(VU (E)白马鸡(NT)蓝鹇(NT (E)黑长尾雉(NT(E)白颈长尾雉(NT (E)黑颈长尾雉(NT)绿尾虹雉(VU)(E)棕尾虹雉(LC)白尾梢虹雉(VU)斑尾榛鸡(NT)(E)四川山鹧鸪(EN)(E)海南山鹧鸪(VU)(E)海南孔雀雉(EN)(E)灰孔雀雉(LC)绿孔雀(EN)镰翅鸡(NT)在中国已经灭绝加拿大黑雁(LC)中华秋沙鸭(EN)白头鹤(VU)丹顶鹤(EN)赤颈鹤(VU)黑颈鹤(VU)白鹤(CR)白鹳(LC)黑鹳(LC)东方白鹳(EN)朱鹮(EN)大鸨(VU)小鸨(NT)波斑鸨(VU)白尾海雕(LC)虎头海雕(VU)玉带海雕(VU)白肩雕(VU)金雕(LC)胡兀鹫(LC)白腰兀鹫(CR)白背兀鹫(EN)白腹军舰鸟(CR)短尾信天翁(VU)遗鸥(VU)白眼河燕(CR)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兽纲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我国有6种叶猴,即黑叶猴、白头叶猴、长尾叶猴、菲氏叶猴、戴帽叶猴和白臀叶猴。

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金丝猴(所有种)我国有3种金丝猴:川金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豹虎雪豹儒艮(儒艮:拼音:rú gèn)白鳍豚(鳍豚:拼音:qí tún)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黑麂(麂:拼音:jǐ)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台湾鬣羚(鬣:拼音;liè 五笔:DEVN )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爬行纲四爪陆龟鼋(鼋:拼音:yuán)鳄蜥巨蜥蟒(蟒:拼音:mǎng)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鱼纲新疆大头鱼中华鲟(鲟拼音:xún)达氏鲟白鲟红珊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腹足纲库氏砗磲(砗磲拼音:chē qú)中华蛩蠊(蛩蠊拼音:qióng lián)金斑喙凤蝶(喙拼音;huì五笔:KXEY )扁吻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头足纲鹦鹉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肠腮纲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是指在我国境内具有较高生态和科学价值、处于濒危状态或者在局部地区数量稀少、处于危险状态的野外动物。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的设立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独特的生物资源,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的范围广泛,包括大陆动物、海洋动物和鸟类等。

具体来说,大陆动物包括大熊猫、华南虎、大象、散尾猿、金丝猴、中国鲟等;海洋动物包括扬子鳄、中华白海豚、长江白鲟、海龟等;鸟类包括东北虎、金雕、白鹳、中国斑蝶等。

在保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方面,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明确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责任和权益。

其次,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划定了具体的保护范围和管理制度。

同时,加强野外动物的监测和保护研究工作,提高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加强野外巡护,打击非法猎捕和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资源的违法行为,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针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的保护工作,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

通过举办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文化产品等方式,向公众普及野外动物的珍贵性和重要性,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其次,加强科研与保护实践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在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开展野外动物保护研究,了解其生态习性、种群数量和分布等信息,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保护经验,提高野外动物保护水平。

最后,严厉打击非法的猎捕、贩卖和走私行为,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野生动物的权益和生存环境。

总之,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保护我国珍稀濒危的野外动物,保障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67.黑颈鹤图片属于鹤形目鹤科,拉丁学名Grus nigricollis,英文名black-necked crane。

大型涉禽。

全长约120厘米。

体羽银灰色至近白色,羽缘沾棕色。

头顶暗红色,具稀疏黑色发状羽。

头、颈的三分之二为黑色,眼下有一白斑。

飞羽黑褐色,三级飞羽黑色,延长而弯曲呈弓形,羽端分枝成丝状。

尾羽灰黑色。

嘴淡绿色,脚黑色。

雌鸟上背有淡棕褐色的蓑羽。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通常生活在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

以绿色植物的根、芽为食,兼食软体动物、昆虫、蛙类、鱼类等。

每年3月离开越冬地云贵高原,集群北上,飞抵青藏高原的草甸、沼泽地带,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地势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每窝产卵l~2枚,孵卵期31~33天。

在四川、云南、贵州越冬,青海、西藏,甘肃等地繁殖。

68.黑颈长尾雉图片别名地花鸡、松毛鸡、哑巴鸡,属于鸡形目雉科,拉丁学名Syrmaticus humiae,英文名black-necked long-tailed pheasant。

中型鸡类。

全长55厘米左右。

雄鸟头顶褐绿色,两侧有白色眉纹。

上体背羽紫栗色具黑斑,肩羽具宽阔的白色块斑,下背、腰、尾上覆羽白色具蓝黑色斑。

翅羽暗褐色。

尾长,尾羽灰色具有黑栗二色并列的横斑。

下体腹部与两胁栗色。

嘴、脚黄灰色。

雌鸟体羽棕褐色,满布黑色斑纹,上背有白色矢状斑。

外侧尾羽大都栗色。

栖息于海拔1000~3000米多岩山坡上的开阔草地、疏林内。

以橡实、浆果、嫩芽、树根及昆虫等为食。

3~4月间多见一雄二雌结群活动,并开始筑巢产卵,巢筑于地面,每窝产卵多为7~9枚,浅肉色或略带枯叶色,光滑、无斑点。

孵卵期约28天,雌鸟单独孵卵。

69.黑长尾雉图片别名帝锥,属于鸡形目雉科,学名为Syrmaticus mikado,英文名Taiwan Long-tailed Pheasant,Mikado Pheasant。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

林业百科iV K K K r〇I U:S I K V国茜一镅_点保]p动物—-穴¥昼/孙盖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大鸨为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物种、《华盛顿公约》C I T E S附录II濒危物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物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大鸨(东方亚种)翅长超过400毫米,嘴短,头长腿长而健。

体形略似鸵鸟,身体肥硕,是现存能飞翔 的鸟类中体重最重的。

大鸨既吃野草、嫩芽、嫩叶,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

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 常成群活动。

40《内蒙古林业》2020年第11期林业百科NKKK l'OHI-STRV大鸨耐寒,善奔走,不善飞,不鸣叫,非常警觉,人类很难靠近,属于高度神经质。

在一般情况下,车辆距离大鸨1000米的时候就会将其惊飞。

4月中旬开始繁殖,繁殖期雄性大鸨从颏和喉侧长出成束的灰色须状羽。

雄鸨的决斗很像公鸡打架,两只雄鸨咬紧对方的喙比拼力量,强者将弱者拖出很远:有时双方由低至高、由近及远地混战一团,直至一方落荒而逃结束战斗。

大鸨基本没有天敌,除了狐狸等野兽在夜里偷袭外,人类是大鸨的第一天敌。

大鸨(东方亚种)仅存于东北亚地区,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和吉林,越冬于内蒙古中西部及黄 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总数约2000只,在中国不足1000只,极为珍贵。

2016年以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持续开展巡护监测和救护工作,大鸨种群数量迅速恢复,由2015年的20余只增加到2020年的 200只左右。

成群的大鸨昂首挺胸,立起翅膀和尾羽,互相撞胸“问候”,踱步回转,舞姿曼妙,给北方漫长的冬季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冬日黄河岸边极为亮丽的风景。

<内蒙古林业> 2020年第11期41。

褐河乌保护级别

褐河乌保护级别

褐河乌保护级别褐河乌是一种珍稀的鸟类,生活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由于其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褐河乌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的森林中,具有独特的生态特点。

褐河乌的栖息地主要是高山森林,这里的气候湿润,植被茂盛,为褐河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条件。

它们以昆虫、果实和种子为食,尤其喜欢吃松子、冷杉果和柏子等。

同时,褐河乌还是一种具有攀爬能力的鸟类,它们善于在树林中穿梭,寻找自己的食物。

褐河乌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春季,它们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筑巢。

褐河乌的巢由树枝、草叶和羽毛等材料构成,非常坚固。

雌鸟会在巢中产下2-4个褐白色的蛋,然后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孵化和照顾幼鸟。

褐河乌的幼鸟通常在孵化后的20-25天左右离巢,然后由父母鸟继续照顾,直到它们能够独立生活。

褐河乌的数量非常有限,主要受到栖息地破坏、非法捕捉和繁殖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威胁。

因此,保护褐河乌的栖息地和加强对其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加强对褐河乌的监测和研究,了解其生态习性和繁殖规律,也是保护工作的关键。

为了保护褐河乌,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保持森林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破坏。

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非法捕捉的打击,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褐河乌的行为,确保其生存环境的安全。

还应加强对褐河乌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褐河乌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向公众传递保护褐河乌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

保护褐河乌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保护工作。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褐河乌的保护,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确保它们能够健康繁衍,为我们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褐河乌的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种群密度甚低。北京
• 师范大学自80年代以
• 来,对其野外生态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1986年首次
• 主食烨等树的嫩枝、
• 芽叶。3月下旬发情,
• 一雄多雌。巢多筑于
• 树下,每窝产6-12
• 枚卵,孵化期24天。
• 为留鸟。 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最北部地区, 冬季偶见于河北兴隆。
斑尾榛鸡 Bonasa sewerzowi 鸡形目 松鸡科 榛鸡属

生活在30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或针叶林中。为留鸟。
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
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
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
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
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
• 作,并取得显著成果。
• 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
• 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
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块,8~9月的食物中有大量贝
母,9月以后吃浆果、果实、种子等。通常营巢于
海拔3750~3850m的灌丛、岩石下或杜鹃树上。
每窝产卵2~7枚。
雉鹑 Tetraophasis obscurus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 rufipectus 鸡形目 雉科 雉亚科 山鹧鸪属

栖息于1200-1800米海拔高度的烁、栗、油茶等阔叶
林下的浓密竹丛、灌木
• 丛中。白天觅食,主食
• 昆虫、蜈松、蜗虫以及
• 悬钩子、胡颓子等植物
• 的种子和果实;夜间在
• 灌丛下停息。4-6月进入
• 繁殖期,营巢于地面上,
• 每窝产卵5-6枚。为留鸟。
• 仅分布于四川部分地区。
海南山鹧鸪 Arborophila ardens 鸡形目 雉科 雉亚科 山鹧鸪属时,进行掠夺。筑
• 巢所用的海草等物,
• 也是用这种方法从
• 繁鸟等口中夺取。 我国国内偶见广东沿海岛屿。国外见
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周围海域。
遗鸥 Larus relictus 鸥形目 鸥科 鸥属

产于内蒙古、
• 河北、山西、北
• 京、甘肃。遗鸥
• 为世界濒危物种,

体形似鹧鸪,尾短于翅长的1/2。上胸橙红色,额、
眼先、头侧除耳羽外及颏喉连成一片黑色。下胸灰色,眼
以下近白。嘴基黑色,先端和
• 跗跖角黄色。两性体色相似。
• 但雌鸟的头顶至枕比雄鸟更显
• 栗色,腹部白而稍沾淡红。栖
• 息于丘陵、山地,在山林下层
• 浓密的竹丛中尤为多见。以小
• 野果和杂草籽等为食,也吃蜗
• 近年在内蒙古鄂
• 尔多斯发现比较
• 稳定的繁殖种群,
• 为世界已知最大
• 的群体之一,应
• 严加保护。
中华秋沙鸭 Mergus squamatus 雁形目 鸭科 秋沙鸭属

栖息于寒温带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
甸、水塘及草地等处。
• 善于潜水,捕食鱼类。
• 此外也食一些昆虫等。
• 在距水流很近的天然
• 巢。每窝产卵1枚,
• 卵为浅黄褐色,钝
• 端散布有暗褐色斑
• 点。 繁殖于澎湖群
• 岛及台湾附近岛屿,
• 迁徙及越冬季节见于我国东部沿海。
白腹军舰鸟 Fregata andrewsi 鹈形目 军舰鸟科 军舰鸟属

热带海洋鸟类,取食主要在空中进行,除能追捕飞鱼
外,能在高空盘旋
• 巡视,一旦发现繁
中游),有沿用旧巢
• 的习性。食物主要是
• 鱼类,如鲫和条鳅,
• 约占80%~90%,其
• 次为蛙,也食蝼蛄、
• 蟋蟀、龙虱等昆虫。
• 3月迁至繁殖地,初
• 南迁,在越冬地未见
• 大群,可与鹤类等涉禽一起在浅水中活动。
朱鹮 Nipponia nippon
鹳形目 鹮科 朱鹮属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
东方白鹳 Ciconia minutus 鹳形目 鹳科 鹳属
• 我国东方 • 白鹳约有2500 • ~3000只。在 • 东北中、北部 • 繁殖;越冬于 • 长江下游及以 • 南地区。
黑鹳 Ciconia nigra 鹳形目 鹳科 鹳属

多在山区悬崖峭壁的凹处石沿或浅洞处营巢(山
西),或在绿洲湿地高大的胡杨树上营巢(新疆塔里木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名录及图片
(二) 鸟类
• • 谨以此图片献给热衷于 •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人们
鸟纲
• 白鹳 黑鹳 朱鹮 金雕 白肩雕 短尾信天翁 白腹军舰 鸟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玉带海雕 拟兀鹫 胡兀鹫 海南 山鹧鸪 中华秋沙鸭 细嘴松鸡 斑尾榛鸡 雉鹑 黑头角雉 红胸角雉 四川 山鹧鸪 虹雉所有种 灰腹角雉 黄腹角雉 褐马鸡 蓝鹇 黑长尾雉 黑颈长 尾雉 白颈长尾雉 孔雀雉 绿孔雀 黑颈鹤 白头鹤 丹顶鹤 赤颈鹤 鸨所 有种 白鹤 遗鸥
国内仅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的局部山区。
雉鹑 Tetraophasis obscurus 鸡形目 雉科 鹑亚科 雉鹑属

分布于中国中西部。见于四川岷山、邛崃山
及沿青海-甘肃边境祁连山。栖息于海拔3500~
4000m的高山杜鹃灌丛中,偶见于杉林、栎林及
针阔混交林中。常出没于杜鹃林中的空地。主要
以植物为食,食物随季节不同而变化:4~5月主
• 次人工孵化成功,自
• 1992年以来,雏鸟已
• 能顺利成活。目前已
• 有500多只的饲养种群。野生分布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
短尾信天翁 Diomedea albatrus 鹱形目 信天翁科 信天翁属

生活于海洋,常在空中展翅飞翔,有时低飞到海面波
涛中取食。以水生
• 动物等为食。集群
• 在岛屿砂砾地上营
• 树洞中营巢,9月中旬
• 南迁,翌年4且又迁到
• 北方繁殖。属候鸟。
• 为我国特有种。繁殖
• 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在长江流域以南越冬。
黑嘴松鸡 Tetrao parvirostris 鸡形目 松鸡科 琴鸡属

生活在亚寒带
• 的针叶林或落叶松
• 林混交林中。冬季
• 多在树上活动,夏
• 季则多在地面采食。
• 牛。为留鸟。 国内仅分布于海
• 南省。
红胸角雉 Tragopan satyra 鸡形目 雉科 雉亚科 角雉属

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黄腹角
雉为我国特产鸟。早自梁、唐以来就为古人所记载,至明
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 中对雄鸟发情时肉裙
• 与肉角的展示就有生
• 动逼真的记述。黄腹
• 角雉的栖息环境狭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