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同漏洞的填补方法(一)
(合同知识)浅谈合同漏洞的填补方法
(合同知识)浅谈合同漏洞的填补
方法
一、合同漏洞的概念
“合同漏洞”是指在签订的合同中,存在着双方均未考虑到或没有明确表达的条款,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事实或情况,导致双方难以达成协议。
这些条款或情况可能会对双方造成各种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在合同中填补漏洞,以避免合同出现这类漏洞。
二、合同漏洞的填补方法
1、明确法律责任
首先,合同双方应该明确合同中的各项责任,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确定谁承担了何种责任。
如果双方对责任不明确,就会出现漏洞,导致双方难以确定责任,甚至可能导致诉讼。
2、明确合同期限
其次,合同双方还应该明确合同的期限,以便双方都能够了解合同期限何时开始,以及何时结束。
如果双方没有明确合同期限,就会出现漏洞,可能会导致双方无法正确理解合同的执行期限,从而导致纠纷。
3、明确合同内容。
合同漏洞的解决
合同漏洞的解决合同是指由至少两方之间相互进行约定的文件,用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合同在商业交易和其他各种场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保护各方的权益,并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合同中可能存在漏洞,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产生纠纷。
本文将探讨合同漏洞的解决方法。
合同漏洞是指在合同条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疏漏,这些问题或疏漏可能会导致双方无法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一方在合同中的权益受损。
合同漏洞可能是因为合同条款不准确、模糊或不完整,或者由于一些事实或条款的解释存在争议。
解决合同漏洞的第一步是识别和确认漏洞的存在。
当一方发现合同漏洞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尽快讨论解决方案。
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和合作来解决合同漏洞,以确保合同可以继续有效执行。
在确认漏洞的存在后,双方可以考虑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解决方法是修正合同。
当发现合同漏洞时,双方可以通过修改合同条款或附加补充协议的方式来修复漏洞。
修正合同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同意。
在修正合同时,双方应确保修正内容明确具体,能够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第二种解决方法是解除合同。
如果合同的漏洞无法修复或无法达成双方一致的解决方案,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需要双方的共同同意,并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或其他补偿。
解除合同的方式和条件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以避免新的争议。
第三种解决方法是寻求法律救济。
如果双方无法就合同漏洞达成一致,或者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可以采取法律救济措施。
法律救济可以包括诉讼、仲裁或其他纠纷解决机制。
在寻求法律救济之前,双方应仔细研究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规定,评估诉讼的潜在结果和成本。
解决合同漏洞的关键是双方的合作和沟通。
双方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合同漏洞的过程,并尽量避免采取激烈的对抗态度。
此外,双方可以考虑在签订合同之前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专业人士,以确保合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合同漏洞可能会对交易造成不利影响,但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和沟通来解决这些问题。
合同漏洞填补的方法
合同漏洞填补的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合同漏洞填补的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合同漏洞填补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份合同里关于交货时间就写得含含糊糊的。
当时我想,这可咋整啊。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类似的合同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定交货时间的。
这就好比你做菜,不会做了就去翻菜谱找个差不多的菜做法参考一下。
我找了好多同类型的合同样本,从里面找关于交货时间的合理写法。
但是这个方法也有问题啊。
每个合同可能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情况,不能完全照搬。
就像做菜的时候,你不能看有个菜谱用了某种调料你就非得用,也许你的食材不一样呢。
那一次就失败了,照搬过来的交货时间根本不符合那份合同的实际情况。
后来我又想啊,能不能联系合同双方去了解他们当时签合同的意图呢。
于是我就联系了,但是这个操作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一方觉得货物早点交可以早点卖,另一方又害怕生产赶不上。
两边还吵起来了,也没达成个明确的时间界定。
我就总结了,这办法行是行,但要善于引导双方的想法,不能让他们互相指责推诿。
我还试过根据交易习惯来确定。
就好比在我们当地啊,这种货物一般都是在某个季节之前交货的。
这个方法相对来说比较靠谱。
比如说我们这儿的水果买卖合同,按以往的交易习惯,水果成熟前一个月就得交货,这样买家有时间准备销售的事情。
不过这种交易习惯可能也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市场有新的变动或者特殊情况就不好说了。
我又看了不少关于合同法的书和案例。
从那些成功堵住漏洞的案例里学。
这感觉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比如一个房屋租赁合同里租金的支付方式不清楚,通过参考案例,按照公平公正以及当地的市场行情确定了方式。
从我的这些尝试里总结来看啊,如果要填补合同漏洞,可以先找相似合同样本参考,但是不能盲目照搬,要考虑自身的特殊情况;联系双方的时候一定要掌控好场面,把目的引导到填补漏洞上;根据交易习惯是比较实用的,但也要注意特殊情况;最后多读案例也是条不错的路,说不定就碰上能借鉴的呢。
合同漏洞填补规则三步
合同漏洞填补规则三步
第一步,识别合同漏洞。
在起草或审查合同时,首先要识别合同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这些漏洞可能包括模糊的条款、缺乏明确的责任分担、未能考虑到特定情况下的风险等。
通过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和与相关方的沟通,可以帮助确定合同中存在的漏洞。
第二步,分析漏洞的影响。
一旦识别出合同中的漏洞,就需要分析这些漏洞可能对各方的权益产生的影响。
这包括确定漏洞可能导致的风险和责任,以及可能对合同执行和效力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漏洞的影响,可以为下一步填补漏洞提供指导。
第三步,填补漏洞并修订合同。
最后,根据对合同漏洞的识别和分析,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填补漏洞并修订合同。
这可能包括修改模糊的条款、增加特定的保护性条款、明确责任分担和风险承担等。
填补漏洞并修订合同需要
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会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合同漏洞填补规则三步,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合同歧义和漏洞的解决方法
合同歧义和漏洞的解决方法一、合同歧义与漏洞的危害1.1 合同有歧义或者漏洞就像房子有裂缝一样。
这可能会让合作双方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产生分歧,原本好好的合作关系可能就会变得紧张起来。
比如说,在一个买卖合同里,如果对商品的规格描述有歧义,一方认为是这个标准,另一方认为是另一个标准,那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就像两条道上跑的车,根本就走不到一块儿去。
1.2 严重的时候,这些歧义与漏洞还可能导致法律纠纷。
就像一颗埋在合作关系里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双方可能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簿公堂,这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可能要花费不少金钱,真可谓是劳民伤财。
二、解决合同歧义的方法2.1 明确合同条款的定义。
在起草合同的时候,就得把那些可能会有多种理解的词汇或者概念解释清楚。
比如说“优质产品”这个词很模糊,那就得具体说明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优质产品”,是按照行业标准呢,还是企业内部的特殊标准。
这就好比是给一个模棱两可的东西画了一个清晰的框框,让大家都能明白。
2.2 参考交易习惯。
如果合同里有些条款不明确,那就看看行业内通常是怎么做的。
这就像走路跟着脚印走一样。
例如在建筑行业,对于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比例如果合同没写清楚,就可以参考当地建筑行业普遍的支付比例来确定。
2.3 沟通协商。
双方坐下来好好谈一谈,把有歧义的地方摊开来说。
这就叫打开天窗说亮话。
不要藏着掖着,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期望,然后达成一个共识。
比如说在一个服务合同里,对于服务的范围有歧义,双方通过沟通协商,重新明确了服务的具体范围,这样就避免了后面可能产生的矛盾。
三、解决合同漏洞的方法3.1 补充合同条款。
发现漏洞了就及时补上。
就像衣服破了个洞就得补上一样。
如果一个租赁合同里没有提到房屋维修责任由谁承担,那双方就可以协商后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到底是房东负责还是租客负责,或者是按照一定比例分担。
3.2 按照法律规定。
如果合同漏洞没有办法通过双方协商补充,那就只能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执行。
简述合同漏洞的补充规则。
简述合同漏洞的补充规则。
合同漏洞指的是合同中存在的未完全约定或者未明确规定的情况,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合同的不确定性和纠纷。
为了补充合同漏洞,需要遵循以下规则:
1. 补充协议:当合同中的某些条款不够明确或者存在争议时,双方可以签署补充协议,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可能的纠纷。
2. 诉讼仲裁:当合同中的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可以选择通过诉讼或仲裁来解决。
在诉讼或仲裁中,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法院或仲裁机构会按照相关法规或者普遍商业惯例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
3. 口头约定:在一些情况下,合同中的某些条款未能达成一致,双方可以在口头上达成约定,这种口头约定在法律上也具有一定的效力。
4. 建立合意:在合同漏洞的情况下,双方也可以通过建立合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合意是指双方通过协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达成共识,从而解决合同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在遇到合同漏洞的情况下,双方应该积极沟通协商,寻找解决方案,以避免可能引发的纠纷和损失。
- 1 -。
合同漏洞和不足的补救措施
合同漏洞和不足的补救措施在商业和法律领域,合同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用于确保各方之间的权益和责任。
然而,即使在精心起草和仔细审查的情况下,合同中仍然可能存在漏洞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探讨合同漏洞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补救措施来弥补这些不足。
一、合同漏洞的原因合同漏洞可能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不完整的合同条款:合同中缺少关键条款或者存在模糊不清的表述,可能导致各方对合同的解释存在分歧。
2. 信息不对称:当一方在签署合同之前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存在偏差时,合同漏洞可能会出现。
3. 法律和法规的变化:法律和法规的变化可能会对合同造成不利影响,使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失效或者不再适用。
4. 强势方的优势:在一些合同中,强势一方可能会利用其优势地位,在合同中设置不公平的条款,导致合同漏洞的出现。
二、合同漏洞的补救措施当合同中出现漏洞或者不足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救措施,可以帮助各方解决纠纷并保护自身权益:1. 协商和谈判:在发现合同漏洞时,各方应及时进行协商和谈判,以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
通过双方的沟通和妥协,可以修订合同条款或者达成补偿协议。
2. 争议解决机制:合同中可以明确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如仲裁或者诉讼。
这将有助于各方在发生争议时能够以一种公正和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3. 补充协议:当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存在漏洞或者不足时,各方可以通过签署补充协议来修正和完善合同内容。
补充协议应该清晰明确地规定修改的条款和约定。
4. 审查合同:在签署合同之前,各方应该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确保自己对合同的理解和期望与对方一致。
如果发现合同中的漏洞或者不足,应及时提出修改建议或者要求进一步的协商。
5. 寻求法律意见:当合同中出现严重的漏洞或者争议时,各方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法律专业人士可以帮助解释合同条款、评估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法律策略。
总结合同漏洞和不足可能会给各方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论合同的解释及漏洞补充(一)
论合同的解释及漏洞补充(一)一、合同解释的概念和意义合同的解释是指根据有关的事实,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合同的内容所作的说明。
它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同解释,是指所有的合同关系人基于不同的目的对合同所作的解释。
狭义的合同解释,是指在解决合同争议过程中,仲裁机构和法院对合同所作的解释。
把合同解释限于狭义范围,是各国合同解释立法的通例,也是学术理论界的倾向性主张。
笔者亦是从狭义上论及合同解释的。
(一)合同的解释有助于某些不明确的合同内容得到合理的确定,使之明确化、准确化,以符合法律对合同内容的典型要求。
为便于合同的履行,合同中的语言文字,只能表达某一确定的含义。
但在合同实践中,往往存在某些语言文字不明确、不具体的现象,从而影响对合同内容的理解和执行。
所以,对合同文字表述的真正含义进行界定,是解释的第一任务。
(二)合同的解释有助于不完整的合同内容得到补足。
从理论上说,法制实践对合同内容的完整性要求是有层次性的,它们可大体概括为法律的要求、避免争议的要求和交易安全的要求。
但在合同实践中,当事人之间往往只考虑法律对合同内容的基本要求,而合同内容的详略往往又受到习惯和环境的影响。
这不仅可能造成合同内容的不完整,尤其会造成某些事项规定上的疏漏。
所以,对合同内容的完整进行补足,是解释的第二任务。
(三)合同的解释有助于不统一或者相矛盾的合同内容得以统一。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合同的内容难免存在某些不统一或者相矛盾的地方。
所以,合同内容存在不合理,通过解释以使其合理,是解释之第三任务。
二、合同解释的原则合同解释的原则是指贯彻于合同解释活动和过程的指导性规则。
对此,历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主张,即意思说和表示说。
意思说认为,对合同的解释应以当事人的主观意思为标准,而不能拘泥于文字。
这种主张的基础是意思主义理论。
大陆法国家的立法多采意思说。
表示说主张,对合同的解释应以客观表示出来的意思为标准,而不能根据当事人自己的意思解释。
浅谈合同漏洞的填补方法
浅谈合同漏洞的填补方法浅谈合同漏洞的填补方法一、双方的基本信息合同甲方:(以下简称甲方)(身份证号码/营业执照号码)合同乙方:(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号码/营业执照号码)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甲方权利:1.乙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和期限支付合同款项。
2.乙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内容履行合同义务,并保证履行质量。
3.乙方应根据合同约定保管甲方提供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并妥善保管甲方提供的样品、设计图纸等资料。
甲方义务:1.向乙方提供合法、真实、准确的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对乙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验收并确认符合约定的标准和质量要求后,及时支付相应款项。
3.就乙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出现问题及时提出异议,要求乙方进行相应的修复、更换或赔偿等。
乙方权利:1.甲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款项后,乙方有权向甲方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2.如发现甲方提供的信息或资料存在误导、虚假等情况,乙方有权要求甲方立即修改或补充,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乙方义务:1.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内容向甲方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并充分保障甲方的合法权益。
2.对甲方提供的资料和信息严格保密,并不得泄露或向第三方披露。
3.如产品或服务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
四、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双方应在合同签署前确保合同内容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如遇法律法规的调整或变动,双方应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五、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合同内容应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确保合同的可执行性和合法性。
合同条款应具体、明确、避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便在履行过程中防止争议和纠纷的发生。
六、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在合同签署后,双方应认真履行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并保证合同的可执行性。
如出现争议或纠纷,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问题,并妥善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
合同内容瑕疵的补救办法
合同内容瑕疵的补救办法合同内容出现瑕疵是挺麻烦的事儿,不过我这儿有不少补救的办法可以跟大家说说。
首先呢,我觉得最直接的就是双方协商修改。
我有一回遇到合同里关于交付时间的表述有点模糊,一方觉得是一个月内,另一方认为是两个月。
我就直接把双方拉到一块儿,好好地沟通这个事儿。
我说,咱们拿着合同,心平气和地看看当初的意图是什么。
结果发现,其实大家心里预期是一个半月左右,然后就很顺利地在合同上明确标注了交付时间为一个半月。
这个办法挺好使,只要双方都比较讲道理,愿意去解决问题,很多瑕疵都能这么修正过来。
要是协商的时候出现分歧,双方各执一词怎么办呢?这时候可以查看订立合同的相关记录。
比如说电子邮件往来啊,会议纪要之类的。
我之前碰到个合同,其中有个条款关于服务范围不太清晰,一方说是包含A服务,另一方说是不包含的。
我就去查看当时的邮件,发现之前提到过按照行业惯例是包括A服务的。
我把这个证据拿出来后,争议的那一方也认了账。
这就提醒大家,在订立合同的时候那些往来的记录可不要轻易删了,很可能以后会有用。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参照类似的标准合同或者行业惯例。
如果是房屋租赁合同里有瑕疵不知道怎么处理,就去看看常见的房屋租赁合同模板或者了解一下当地房屋租赁的行业习惯。
就像在有的地方租房,水电表底数的确认是在签订合同时就得做的,这是一种行业惯例。
如果自己的合同里没写,发现问题了就按照这个惯例来处理。
我看到过很多合同在质量标准、验收流程上有漏洞,就可以依据行业惯例来补充完善。
这样处理就行。
另外,如果合同涉及数额计算有瑕疵,那就重新核算呗。
有个合同是关于货物采购的,里面计算总价的时候算错了单价。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调出了供应商的报价单,按照正确的单价重新核算了总价,然后在合同上做了修改并且签字确认。
一定要注意,这种修改要做得规范,并且留存好记录哦。
还有个招儿,如果协商不成,又找不到明确依据来修正瑕疵,那可以考虑寻求中立第三方的协助。
比如找个双方都信任的中间人,或者专业的律师等进行调解。
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
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合同法规定和相关判例进行参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漏洞填补规则的相关参考内容:1. 合同补充协议:当合同存在漏洞时,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填补漏洞。
补充协议应明确说明所补充的内容,并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签署和确认。
补充协议形式上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通过口头协议或其他形式达成一致。
2. 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律制定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当合同存在漏洞时,当事人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解决争议,并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和公平原则来填补漏洞。
3. 解释合同意图:在填补合同漏洞时,可以通过解释当初订立合同的真实意图来确定合同的内容。
这需要分析合同当初的谈判过程、相关文件和证据,以及当事人的行为和言辞等,判断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并据此来填补漏洞。
4. 合同惯例:根据某些行业的惯例,合同漏洞也可以进行填补。
合同惯例是指在某个行业或特定商业领域中长期形成的、为当事人所熟知并普遍适用的做法。
当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存在漏洞时,可以参考相关行业的惯例来填补漏洞。
5. 法院判决和裁决:当发生合同争议并诉诸法院或仲裁机构时,法院或裁决机构可以通过解释合同条款、填补合同漏洞来做出判决或裁决。
这些判决和裁决可以作为填补漏洞的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参考内容只是一些常见的填补合同漏洞的规则,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结合具体合同的条款、相关法律和实践,以及具体情况来确定最合适的填补合同漏洞的规则。
同时,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考虑,以确保填补合同漏洞的结果合理、公正和合法。
合同歧义和漏洞的解决方法
合同歧义和漏洞的解决方法一、合同歧义与漏洞的危害1.1 合同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交易的双方。
可一旦有了歧义或漏洞,这桥就摇摇晃晃的。
好比两个人约好了买卖东西,结果合同里对价格的计算方式有歧义,一方觉得是按件算,另一方觉得是按重量算,这就容易引发争吵,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双方急得团团转。
1.2 从更大的层面看,要是在商业合作这种大事上合同出问题,可能会让整个项目陷入泥潭。
本来是互利共赢的好事,就因为合同里某个条款没说清楚,双方互相指责,信任的小船说翻就翻,最后可能导致合作失败,之前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打了水漂。
二、解决合同歧义的方法2.1 明确合同用词合同里的用词得像水晶一样透明清晰。
不能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词,什么“大概”“也许”之类的。
比如说租赁场地,不能写“大概提供1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得精确到具体数字,这样双方心里都有数,不会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2 参考行业惯例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老规矩、老做法。
如果合同里某个条款有歧义,就看看同行业都是怎么做的。
就像盖房子,建筑行业对于工程进度的付款方式都有个大概的套路。
如果合同里没写清楚这部分,那就参照行业惯例来,大家都这么做,肯定有它的道理,这样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2.3 双方重新协商要是发现合同有歧义,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再商量商量。
把话都摊开了说,不要藏着掖着。
就像邻里之间有了小矛盾,大家坐下来喝杯茶,把事情说清楚,你让一步我让一步,重新把有歧义的条款确定好,让合同能稳稳当当的。
三、解决合同漏洞的方法3.1 补充合同条款发现漏洞就补上,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比如说合同里没提到如果一方违约了怎么赔偿,那就要赶紧加上这一条。
详细规定违约的情形以及对应的赔偿方式,是按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赔偿呢,还是有其他的计算方法,都要写得明明白白,这样就给合同穿上了一层防护甲。
3.2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自己搞不定,那就找懂法律的人来帮忙。
法律就像一把尺子,可以衡量合同里的是非对错。
合同漏洞的补充规则
合同漏洞的补充规则
为了弥补合同中的漏洞,可以采取以下补充规则:
1. 解释规则:明确合同条款或术语的含义,防止双方对其理解产生争议。
例如,合同中可以规定一些术语的定义或使用具体案例进行解释。
2. 追加条款:在合同中加入漏洞可能导致的问题的详细描述和解决方案。
例如,对于漏洞可能引发的争议,可以在合同中添加明确的解决争议的机制或指定一个独立的仲裁机构。
3. 强制条款:为了保证双方的权益,可以增加一些强制性的条款。
例如,对于某些重要事项,可以规定一方必须得到另一方的书面同意,否则违约行为会引发相应的违约责任。
4. 补偿条款: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或风险,可以规定一方需要向另一方提供补偿。
例如,合同中可以要求一方在发生违约时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5.修订和更新:双方可以约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以对合同进行修订和更新。
例如,可以规定通过书面通知的方式进行合同条款的修改。
6. 删除或废止条款:对于明显存在问题的条款,可以删除或废止。
例如,双方可以协商将漏洞性的条款从合同中删除。
在补充规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合同内容和背景进行分析,并
确保补充的规则不违反当地法律。
此外,为了确保双方的权益,最好在签署合同前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的建议。
合同歧义和漏洞的解决方法
合同歧义和漏洞的解决方法一、合同歧义的解决方法。
1.1 重新协商。
合同出现歧义的时候,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双方重新坐下来协商。
这就好比两个人走路走岔了,那就得停下来好好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走。
大家心平气和地把自己对合同条款的理解说出来,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双方想的不是一回事儿才产生歧义的。
比如说,在一份房屋租赁合同里,对于“房屋修缮责任”的规定有点模糊,一方觉得是房东全权负责,另一方觉得租客也要承担一部分。
那这时候,双方就得好好聊聊各自的想法,争取达成一个都能接受的共识。
这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合同是双方签的,有歧义了当然首先得双方自己解决。
1.2 参考交易习惯。
如果重新协商不太顺利或者双方都觉得自己的理解没错,那就可以参考交易习惯。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或者通常的做法。
就像在水果批发行业,大家都默认某些品种的水果有一定比例的损耗是正常的,这个损耗由谁承担在合同没写清楚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行业习惯来。
这就像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合同没明确,但是行业里大家都这么干,那照着做也差不离儿。
二、合同漏洞的解决方法。
2.1 依据法律规定填补。
当合同有漏洞的时候,法律就是我们的靠山。
法律里有很多关于合同的一般性规定,就像一个大框架一样。
比如说在买卖合同里,如果没写交货时间,根据法律规定,卖方应该在合理的时间内交货。
这就好比是有个大管家在那儿管着,合同里缺的东西,法律能给补上。
这也是为了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总不能因为合同没写,就乱了套。
2.2 按照合同目的解释。
合同的目的就像是灯塔,指引着我们理解合同的方向。
如果合同里有漏洞,我们就要去想当初签这个合同是为了干啥。
比如说,一家公司和一个广告商签了合同,要推广自己的新产品,但是合同里没写推广的具体渠道。
这时候就要从合同目的出发,既然是为了推广新产品,那广告商就应该选择那些最能让产品曝光、最符合产品定位的推广渠道,而不是随便选一些没效果的渠道敷衍了事。
这就叫“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合同怎么有漏洞,只要抓住合同目的这个根本,就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合同歧义和漏洞的解决方法
合同歧义和漏洞的解决方法一、合同歧义与漏洞的危害。
1.1 合同有歧义或漏洞就像房子有裂缝一样。
合同那可是商业往来或者各种事务中的重要依据啊。
要是合同里有歧义或者漏洞,就好比房子有了裂缝。
这裂缝看着不大,可一旦遇到风雨,就可能引发大问题。
比如说,在买卖交易合同里,对货物的规格描述有歧义,一方觉得是这个标准,另一方觉得是另一个标准,这就容易引发争执,就像两个原本好好的伙伴,突然因为这个事儿红了脸,互相指责,生意可能就做不下去了。
1.2 会让双方利益受损。
这就像两个人分蛋糕,合同没写清楚怎么分,结果都想多拿一点,最后蛋糕可能掉地上,谁也吃不到好的。
在合作项目里,如果对利润分配的条款有漏洞,那双方可能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原本的合作关系可能就变得紧张起来,甚至可能要打官司,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解决合同歧义与漏洞的常规方法。
2.1 重新协商补充条款。
发现合同有问题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双方重新坐下来好好商量。
这就好比两个人走路,发现路走偏了,那就重新找个正确的方向一起走。
比如说,之前的租赁合同里没写清楚能不能转租,那房东和租客就可以重新协商这个事儿,把转租的相关规定补充到合同里。
这时候大家都要心平气和,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别一上来就互相指责,不然事情只会越来越糟。
2.2 参考行业惯例。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也就是行业惯例。
当合同出现歧义或者漏洞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些惯例。
这就像在一个村子里,大家都默认某种做事的方法一样。
例如在建筑行业,如果合同里没写清楚建筑材料的检验标准,那就可以参考建筑行业对于材料检验的惯例来确定。
这就像是找了个大家都认可的“老大哥”来做裁判,让双方都能信服。
2.3 寻求法律解释。
要是双方实在协商不好,那就只能找法律这个权威来帮忙了。
法律就像一把尺子,能衡量出是非对错。
比如说,在知识产权转让合同里,如果对转让的范围有歧义,那法院就可以根据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来进行解释。
合同漏洞填补的方法
合同漏洞填补的方法《填补合同漏洞,让一切严丝合缝》嘿,大家好啊!今天咱来聊聊这个“合同漏洞填补的方法”。
你说这合同啊,有时候就像一件衣服,看上去挺整齐的,但总会有那么几个小窟窿眼儿,得想法子给补上才行。
这要是不补,指不定哪天就出问题啦。
那怎么填补这些漏洞呢?首先啊,咱得像个侦探一样,仔细瞅瞅合同的每一个角落。
有时候,那些漏洞就藏在字里行间里,等着你去把它揪出来。
比如说吧,有一次我就碰到一份合同,上面写着“设备要能用”。
哎呀,这可太模糊啦!啥叫能用啊?是能开机就算能用,还是得所有功能都完美才行呢?这就是个明显的漏洞嘛。
这时候咋办呢?那就是和对方好好商量呗!咱得把话说明白,把这些模糊不清的地方都敲定了。
就像在衣服上打个补丁,把那个窟窿严严实实地补上。
可别小看这个商量的过程,有时候就得有点幽默感,别整得那么死板,不然容易谈崩了。
你可以说:“嘿,大哥,这能用也得有个标准啊,总不能是个残疾设备也算能用吧!”开个玩笑,气氛不就轻松点了嘛。
还有呢,有时候就得参考一下其他类似的合同或者法律规定啦。
就好像你修衣服找不到合适的布,那就去翻翻别的衣服,看看有没有能用上的。
比如说,在房产合同里,关于房屋质量的标准,咱就可以找找相关的法规,把那些规定拿来当作补丁,补到合同漏洞里去。
有时候啊,咱也得脑洞大开一下。
想象一下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提前在合同里做好准备。
就像给衣服加上几道防线,免得以后被扯开了大口子。
比如说,租房子的时候,你就得想想,如果下雨房子漏水怎么办?如果家具坏了谁来修?把这些都写进合同里,那以后就少很多麻烦。
总之呢,填补合同漏洞就像是一场有趣的冒险。
你得细心、有耐心,还得有点幽默感,才能把那些小窟窿都修好。
可别小看这些漏洞,不补好的话,以后可能会给你带来大麻烦呢。
所以啊,大家在签合同之前,一定要好好检查,要是发现了漏洞,赶紧想办法补上,让合同像一件完美的衣服一样,没有瑕疵!这样咱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做事,不用担心后面出啥乱子啦!哈哈!。
简述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
简述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
合同漏洞是指合同中存在的缺陷、不完整或模糊不清的条款,这些漏洞可能会导致争议和纠纷的产生。
在商业和法律领域,填补合同漏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保护各方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本文将简述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
一、合同解释规则在填补合同漏洞之前,必须先确定合同的含义和解释。
合同的解释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条款的字面意义合同条款的字面意义是最基本的解释规则。
如果合同条款的文字明确,没有歧义,那么应该以文字的含义为准。
2.合同条款的上下文在解释合同条款时,必须考虑合同条款的上下文。
即使某个条款的字面意义比较明确,但如果与其他条款相矛盾,就需要考虑上下文来解释该条款。
3.当事人意图当合同条款的字面意义和上下文无法确定合同的含义时,可以考虑当事人的意图。
当事人的意图可以通过合同谈判的记录、相关证据等来确定。
4.一般惯例和法律在解释合同条款时,还应该考虑一般惯例和法律规定。
如果合同条款与一般惯例或法律规定相矛盾,应以一般惯例或法律规定为准。
二、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1.补充协议当合同中存在漏洞时,当事人可以通过签订补充协议来填补漏洞。
补充协议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签订后,根据实际情况或需要,签订的一种协议。
补充协议可以修改、补充或删除原有的合同条款,以达到填补合同漏洞的目的。
2.当事人行为当合同中存在漏洞时,当事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填补漏洞。
当事人的行为可以是口头协议、书面确认或实际行动等。
当事人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一致的,并且与合同的内容相符。
3.法律规定当合同中存在漏洞时,可以依据法律规定来填补漏洞。
法律规定可以是指适用于特定领域的法律,也可以是指通用的法律原则。
当事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适用的法律规定。
4.合同解除当合同中存在无法填补的漏洞时,当事人可以通过解除合同来解决问题。
合同解除是指当事人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通过一定的程序来终止合同关系。
当事人应该在解除合同前,仔细考虑解除合同的后果,并且遵守合同解除的程序和规定。
合同漏洞怎么填补
合同漏洞怎么填补对于合同漏洞怎么填补,相信有很多⼈都还不够了解,你知道在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是怎么规定的吗?店铺⼩编为⼤家收集整理了⼀些相关内容,赶紧⼀起来看看吧!希望以下的内容能够为你提供帮助。
⼀、合同漏洞怎么填补可以参照下列内容:合同漏洞的补缺规则,关于合同漏洞怎么填补,有下列规则:1、《合同法》61条规定合同⽣效后,当事⼈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2、《合同法》62条规定当事⼈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61条的规定扔不能确定的,适⽤下列规定:①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业标准履⾏;没有国家标准、⾏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的的特定标准履⾏。
②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合同时履⾏地的市场价格履⾏;依法应当执⾏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
③履⾏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所在地履⾏;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其他标的,在履⾏义务⼀⽅所在地履⾏。
④履⾏期限不明确的,债务⼈可以随时履⾏,债权⼈也可以随时要求履⾏,但应当给对⽅必要的准备时间。
⑤履⾏⽅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的的⽅式履⾏。
⑥履⾏费⽤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义务⼀⽅负担。
3、《合同法》63条规定执⾏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
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
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
⼆、合同漏洞的填补⽅法1、合同法规定与当事⼈约定的关系若当事⼈的约定与合同法的规则不⼀致,依照当事⼈的约定确定合同内容。
若当事⼈就某些事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确定合同内容。
2、有名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第⼀步:依照合同法61条处理(⾸先,协商确定;其次,按照交易习惯或者进⾏体系解释确定)。
合同漏洞填补规则
合同漏洞填补规则第一章:前言在商业活动中,合同是经济交易的基础。
然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商人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合同中的所有漏洞。
因此,合同中的漏洞填补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合同漏洞的分类及相应的填补规则。
第二章:合同漏洞的分类1. 内容漏洞:合同内容不完整,未能涵盖所有要素,导致合同无法在实践中执行。
2. 语言漏洞:合同中的某些字词或短语表述模糊、不明确或含糊,导致合同的实际意义不符合双方的原意。
3. 法律漏洞:合同中的某些条款与法律规定冲突,导致合同无法依法执行。
第三章:合同漏洞的填补规则1. 内容漏洞的填补规则:(1)对合同的讨论应该充分并且详细。
检查是否漏掉了任何重要条款,没有遗漏才能签订合同;(2)在合同范围内确定一些基本事项,如价格、数量、质量、交货日期等。
这些事项可以在合同中列出,以确保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充分保障;(3)对于未能详细列出的事项,应协商确定。
如对于价格的变化,应在合同中注明价格变动的规则,以防止因价格变化而发生争端;(4)合同需要经过仔细的审核和修改,以确保所有的事项都被考虑到,并且已经得到了双方的同意。
2. 语言漏洞的填补规则:(1)对于合同中的关键词或短语,应该仔细解释。
如果有任何歧义或不明确的地方,应该及时协商解决;(2)在合同中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尽可能简短明了地表达所有的事项。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免产生误解;(3)合同的表述应该准确无误,并且符合双方的意图。
如果有任何歧义或不明确的地方,应该及时协商解决;(4)合同中的条款应该尽可能具体明确,以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充分保障。
3. 法律漏洞的填补规则:(1)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仔细研究相关法律规定,了解法律法规对合同的影响;(2)在合同中列出适用的法律法规,并确保所有的条款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3)在合同中列出争议解决渠道和方式。
在争议解决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法律程序,并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争议;(4)应该与律师协商,以确保合同中的条款符合法律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合同漏洞的填补方法(一)内容提要合同漏洞是指各合同关于某项应有订定而没有订定,即合同的客观规范内容没有包括某种应处理的事项。
合同漏洞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当事人对非必要内容没有表示;二是当事人对非必要内容有表示,但没有达成一致,同意留在合同成立后继续商议;三是合同的某些条款或内容违法或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公共道德而无效。
本文主要根据《合同法》的第60条、61条、62条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同时,在《合同法》第125条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解释合同条款,确定合同条款真实意思的指导规则之一;二是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当事人协商补充,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要求和体现,是对原合同的补充;三是按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来确定交易习惯是指在当时、当地或者某一行业、某一类交易关系中,为人们所普遍采纳的、且不违反公序良俗的习惯做法,有一般的交易习惯、特定区域的交易习惯、特殊行业的交易习惯、当事人之间长期从事某种交易所形成的习惯;四是依《合同法》第62条的规则,分为六项,明确规定了各种填补合同漏洞的规则,但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来排斥这些规定的适用;五是合同解释原则,有文义解释方法、目的解释方法、整体解释方法、习惯解释、诚实信用原则。
在填补漏洞时,应当按照《合同法》规定的上述步骤,逐步地、循序渐进的填补合同漏洞,而不应打乱上述步骤和程序。
关键词:合同漏洞原则任意性规则合同解释合同漏洞是指合同关于某项应有订定而没有订定,即合同的客观规范内容没有包括某种应处理的事项。
具体来说,一是合同的内容存在遗漏,即对一些合同的条款,在合同中并没有作出规定。
二是合同中的约定不明确,或者约定前后矛盾,例如合同中对履行地点、方式约定不明确。
一般来说,合同漏洞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所不知道的,且在合同中也没有写出填补漏洞的方法,如果在缔约时已经知道而故意不予规定,尤其是已经在合同中规定了填补漏洞的方法,就不能认为合同漏洞。
例如,当事人在买卖合同订立时,因为考虑到市场价格在交货时会急剧波动,因此在合同中并没有规定明确的价格,而只是规定价格随行就市,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活价条款”。
活价条款虽未设定具体的价格,但实际上当事人在缔约时已经意识到这种情况,且约定了确定价格的方法,此种情况并不属于合同漏洞。
严格地说,合同漏洞的存在一般不应影响合同的成立。
如果合同的必要条款出现漏洞,则可能因为该条款的欠缺而导致合同不能成立。
例如,在买卖合同中缺少标的条款。
在合同根本不成立的情况下,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合同漏洞问题,更没有必要对漏洞进行填补了。
只有在当事人对合同的非必要条款未作出规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则可以认定合同已经成立,可以依据合同的性质、交易习惯以及法律的任意性规范作出解释,从而填补合同的漏洞。
合同是当事人通过合意对于其未来事务所作的安排,然而,由于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对未来发生的各种情况都作出充分的完全的预见,当事人即使具有丰富的交易经验和雄厚的法律,也不可能在合同中将其未来的各种事务安排得十分周全,所以在合同中出现某些漏洞,甚至某些条款的规定不明确是在所难免的。
还要看到订约当事人需要通过一定的用语表达合同的内容。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缔约当事人对某个条款和用语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发生争议。
合同漏洞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事人对非必要内容没有表示;二是当事人对非必要内容有表示,但没有达成一致,同意留在合同成立后继续商议;三是合同的某些条款或内容违法或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公共道德而无效。
长期以来,对于合同条款本身的争议,大多通过一种简单的办法,即宣告该合同无效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方式尽管简单,但根本不符合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合同法应具有的鼓励交易的原则。
在合同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应当通过何种方法来填补漏洞?根据《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法》第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合同法》第62条也规定了填补合同漏洞的6项标准,称为“补充合同的一般原则”。
这个条文构成了合同解释的重要内容,应该说它们是合同解释的最基本规则。
同时由于这些规则主要是用来填补合同漏洞,也可以称为漏洞填补的规则。
本文主要根据《合同法》的第60条、61条、62条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一、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第60条主要是针对当事人在存在合同漏洞的情况下如何履行合同义务而确定的规则,这就是说,在出现合同漏洞的情况下,当事人难以直接根据合同的规定来履行义务,但由于合同对当事入义务的设定不明确或存在缺陷,此时当事人就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例如,原告因建造两栋大楼急需黄沙,遂于1995年9月10日与被告签定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原告购买被告黄沙30车,每吨价300元,合同订立一个月后,黄沙价格开始上涨。
1个月后,市场价己从:300元/吨涨到350元/吨。
被告经理李某见价格上涨,不愿如数供货,遂于1995年10月12日给原告的经办人张某去电话,提出因货源紧张,要求变更货物数量,少供货,遭到原告拒绝。
李某遂于次日安排两辆130货车,装载两车黄沙(每车装载2吨),送到原告处,并要求以130车为标准计算交货数量。
原告要求以东风牌大卡车作为计算标准。
双方为此发生争议。
在本案中,被告显然不是按照一个诚实、守信的商人的标准来履行合同的。
一方面,被告在订约之后,鉴于黄沙价格已经上涨,曾要求原告减少供货量,当此要求被拒绝以后,被告便以合同没有规定明确的计算标准为由,以130型小货车送货,实际上,被告的目的在于减少供货数量。
另一方面,原告明知按照当地的交易习惯,当以车为计量单位时通常是指东风牌大卡车,而被告给他人送货时也主要以东风牌大卡车送货,显然被告以130车送货既可以达到少交货的目的,又不至于被原告抓到违约把柄。
然而,被告的行为的确是与诚实信用原则相背离的。
因此,在本案中尽管当事人对交货数量的计量标准规定不明确,但当事人完全可以按照合同法第60条的规定,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考虑过去当事入双方交货的习惯来履行义务。
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的最高规则,也叫帝王规则。
如果当事人不能依据《合同法》第60条的规定,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义务,则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由法院来考虑如何填补漏洞。
二、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合同法》第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按照合同自由原则,合同的内容应当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在当事人就合同的条款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由当事人继续通过协商达成的补充协议,来填补合同的漏洞,这就充分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
同时,通过当事人达成议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也是最有效地填补漏洞的方式。
由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需要考虑合同是否已经成立。
合同成立的根本标志在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达成合意。
这就是说,当事人作出了订约的意思表示,同时经过要约和承诺而达成了合意。
当然,合意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对合同的每一项条款都必须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即可成立,其他的内容可以通过合同解释的办法子以补充。
什么是合同的主要条款呢?各种合同因性质不同,所应具备的主要条款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价款是买卖合同的必要条款,但对无偿合同来说并不需要此类条款。
因为所谓主要条款是指根据特定合同性质所应具备的条款,如果缺少这些条款合同是不能成立的。
为了准确认定合同的主要条款,需根据特定合同的性质而具体认定哪些条款属于合同的主要条款,而不能将《合同法》第12条所规定的8个条款都作为每个合同所必须具备的主要条款,否则将会导致大量的合同不能成立并生效。
如果合同因为欠缺主要条款而根本没有成立,可以不必要求当事人再达成补充协议,而直接宣告合同不成立。
因此,在填补漏洞时,必须要正确判断合同是否成立,是否对当事人已经产生了约束力,而判断合同的成立实际上就是要判断当事人双方是否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也就是说对主要条款双方已经经过了要约和承诺过程而达成了合意,为此,在填补漏洞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要判断当事人是否已经完成了要约和承诺过程,还是仍然处于缔约阶段。
例如,甲建筑公司向乙、丙、丁水泥厂各发出一份传真求购某种型号的水泥,说“如有货,派人订货”。
乙在收到该传真后即向甲发送该型号的水泥,甲拒绝收货,双方为此发生了争议,要解决此种纠纷,首先需要解释传真的内容和性质,确定该传真是构成要约还是要约邀请,这就是合同解释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当事人是否就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如果仅仅就次要条款达成了合意,并不能认定合同成立;第三,当事人虽然没有对主要条款达成口头或书面的协议,但当事人已经作出了实际的履行,那么能否从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行为确定当事人已经完成了合意,则需要作出解释;第四,当事人虽然没有就主要条款达成合意,但当事人自愿接受合同的拘束,则需要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交易的习惯等方面考虑解释当事人所应当达成的主要条款,从而填补合同的漏洞。
在确定合同确已成立、且又存在合问漏洞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当事人通过达成补充协议填补漏洞。
由当事人达成的补充协议,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但补充协议必须针对合同的漏洞而达成,否则,仍然不能解决合同条款的争议。
三、按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来确定《合同法》第6l条规定:“……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按照有关合同的条款来履行,是指根据合同的性质以及现有合同的条款来确定合同究竟需要哪些条款,并在此基础上填补合同的漏洞。
由于按合同的有关条款来确定合同内容,在实践中运用不多,本文对交易习惯着重论述。
所谓习惯,是指当事人所知悉或实践的生活和交易习惯。
所谓交易习惯是指在当时、当地或者某一行业、某一类交易关系中,为人们所普遍采纳的、且不违反公序良俗的习惯做法。
《合同法》第61条作了规定,同时第125条规定,解释合同应当依据交易习惯进行解释,这就确立了习惯解释的原则。
我国合同法不仅在总则中将交易习惯确定为填补合同漏洞的标准,而且在分则中大量的条文都涉及到根据交易习惯填补合同漏洞的问题。
仅以买卖合同(第9章)为例,第139、141、154、156、159、160、161条当事人对标的物的交付期限、交付地点、质量、包装方式、价款的数额、支付价款的地点、支付价款的时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根据交易习惯加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