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藏族风俗习俗
藏族风俗习俗藏族主要分布在辽阔的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县。
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对藏族的文化和风俗有深远的影响。
在饮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如马、驴、骡、鸡、鸭、鹅等。
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鱼类。
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动物的肉,如牧养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双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
藏族牧民的饮食多为一日四餐,早7点第一餐。
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点吃第二餐,午后2点食第三餐,亦称午餐,以食用肉食为主.晚8点吃第四餐,食品以粥为主。
总体上牧民们以牛、羊肉和奶茶为主要食物,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酪等。
农区藏民的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副。
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它是由青稞或豌豆经炒熟磨粉而成,再经数道加工调配工序制成粑食。
粑食营养丰富,香酥甘美,不仅藏族终生食用,居住在藏区的其他民族也喜欢。
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没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
青稞酒是藏民过节必备的饮料。
习惯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黄绿清淡、酒香甘酸。
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规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几乎都喝青稞酒。
西藏文字: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藏文创建于公元7世纪前期,吐蕃部落第33代赞普松干布赞掌权以来,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一行到天竺学习梵文,根据吐蕃语言的特点,创造了30个声母和4个韵母的拼音文字。
到了公元9世纪,藏王热巴布登位后,对藏文拼音进行简化,丰富词汇,改进文法,编制字典,撰写藏史,使藏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西藏吉祥八宝: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
大多数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雕刻和塑造的立体形,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胜利幢为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
佛教用幢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藏传更用其比喻十一种烦恼对治力,即戒、定、慧、解脱、大悲、空无相无愿、方便、无我、悟缘起、离偏见、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情清净。
藏民一般吃什么食物有什么习俗
藏民一般吃什么食物有什么习俗随着进藏旅游的人是日益增多,多了解一些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犯了当地人的忌讳才好。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藏民吃什么食物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藏民吃的食物介绍藏族人民从古就有养猪吃猪的习惯,西藏有一种独特的土生土长的猪,俗称“藏猪”,学名“藏雪豚”,以下是一些关于藏猪的资料。
藏猪主产于青藏高原,包括云南迪庆藏猪、四川阿坝及甘孜藏猪、甘肃的合作猪以及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昌都等地的藏猪类群。
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
藏猪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皮薄、胴体瘦肉率高、肌肉纤维特细、肉质细嫩、野味较浓、适口性极好等特点。
糌粑和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最具特色也最普遍的饮食,据说,藏族同胞们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日无酥油茶。
由此可见,世代相传的糌粑和酥油茶在藏族人民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实藏民的饮食习惯在牧区和农区有一定的区别,但对青棵面、酥油茶和牛羊肉、奶制品的喜爱是一致的。
糌粑糌粑是藏民的一种主要食品,是“炒面”的藏语音译。
“炒面”就是将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成的细面,色白,味香浓。
制作糌粑时先将青稞或豌豆晒干炒熟(不去皮),磨成细面,然后放在碗里,加一点酥油茶,用水不断搅匀,直到可以将糌粑捏成团为止。
吃的时候将糌粑团成一个个小团,边团边吃,边喝奶茶。
糌粑里还可以加入一些肉、野菜之类,做成“稀饭”,藏语叫“土巴”。
酥油茶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的作用。
酥油茶是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而酥油茶的背后也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据说,从前的藏区有辖和怒两个部族,曾因发生冲突而势不两立。
但是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由于两个部落的历史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在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奋不顾身跳进火海殉情。
二人死后,化作茶树上的茶叶和盐湖里的盐,这样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就能再次相遇。
藏族的饮食文化介绍
藏族的饮食文化介绍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四川、西藏、云南、青海等地的雪山和草原上,那里的气温经常达到零下几度。
在这样的天气中,他们吃什么呢?根据日常食俗,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劳动强度强度较大时会有日食四餐、五餐甚至六餐的习惯。
绝大部分藏族以糍粑为主食。
在牧区,除糍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
食用糍粑时,要班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糍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使用时也很方便。
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糍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可以食用。
一些地区还经常食用“祖玛”、“炸果子”等。
“祖玛”是藏语,是青藏高原野生蕨麻的一种,俗称人参果,像大花生仁一样,春、秋两季可采挖,常用作藏族名菜的作料。
炸果子是一种面食,和面加糖,捏成条状用酥油炸成。
他们喜欢和喝小麦、牛骨、牛肉、青稞熬成的粥。
“推”是藏族群众喜爱的食品,用酥油、红糖和奶渣制成有点像抹了奶油的鸡蛋。
藏族老乡还有做大饼的习俗,一般最小的也在2.5千克以上,最大可达100甚至125千克,作为馈赠亲友和长途旅行时用。
云南迪庆的藏族把土豆、粑粑、蒸馍作为主食。
藏族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猪肉为主。
藏族吃肉讲究新鲜,宰牛羊宰杀后,立即将骨肉下锅,用猛火炖煮,加入作料,开锅后即可捞出食用,以鲜嫩可口为最佳。
牛、羊血则加碎灌入肠中,加工成血肠。
有些地区的藏族人将猪肉制成猪膘,便于保存。
四川的藏族割下猪的瘦肉,风干后缝合成方形,制成琵琶肉,食用时用刀一圈圈切下,加入调料,蒸熟即食,色泽蜡黄,鲜而不腻。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垂涎三尺了呢?其实这不仅是美味,更蕴含著我国藏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
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
藏族的饮食文化介绍
藏族的饮食文化介绍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四川、西藏、云南、青海等地的雪山和草原上,那里的气温经常达到零下几度。
在这样的天气中,他们吃什么呢?根据日常食俗,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劳动强度强度较大时会有日食四餐、五餐甚至六餐的习惯。
绝大部分藏族以糍粑为主食。
在牧区,除糍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
食用糍粑时,要班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糍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使用时也很方便。
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糍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可以食用。
一些地区还经常食用“祖玛”、“炸果子”等。
“祖玛”是藏语,是青藏高原野生蕨麻的一种,俗称人参果,像大花生仁一样,春、秋两季可采挖,常用作藏族名菜的作料。
炸果子是一种面食,和面加糖,捏成条状用酥油炸成。
他们喜欢和喝小麦、牛骨、牛肉、青稞熬成的粥。
“推”是藏族群众喜爱的食品,用酥油、红糖和奶渣制成有点像抹了奶油的鸡蛋。
藏族老乡还有做大饼的习俗,一般最小的也在2.5千克以上,最大可达100甚至125千克,作为馈赠亲友和长途旅行时用。
云南迪庆的藏族把土豆、粑粑、蒸馍作为主食。
藏族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猪肉为主。
藏族吃肉讲究新鲜,宰牛羊宰杀后,立即将骨肉下锅,用猛火炖煮,加入作料,开锅后即可捞出食用,以鲜嫩可口为最佳。
牛、羊血则加碎灌入肠中,加工成血肠。
有些地区的藏族人将猪肉制成猪膘,便于保存。
四川的藏族割下猪的瘦肉,风干后缝合成方形,制成琵琶肉,食用时用刀一圈圈切下,加入调料,蒸熟即食,色泽蜡黄,鲜而不腻。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垂涎三尺了呢?其实这不仅是美味,更蕴含著我国藏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
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
藏族民族禁忌事项
藏族民族禁忌事项如果大家有机会去西藏,和藏族同胞打交道,有些注意事项大家需知道,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希望能够帮到你!1、忌吃马、驴、骡等圆蹄、奇蹄类牲畜的肉,忌吃猫、狗等带利爪动物及飞禽的肉;2、忌在晚上吹口哨,当地人认为这样会招来鬼怪;3、崇尚数字“三”,敬酒时敬三杯,碰杯三次,每次三杯,以示尊重;4、别人就座时,忌从面前走过,如要走必须弯腰收起衣袖衣角,道声抱歉后悄悄走过;5、忌在别人面前拍打屁股上的灰土;6、忌坐在经书或者有经文的纸或布上;7、忌把腿伸向佛龛或老人,忌坐到老人的上方位置;8、如看见门口挂着一根树枝或梿枷、一条红布,或者在门外木杆上挂破衣或布片,说明家中有危重病人或女人坐月子,要么就是在煮酒,以示来客不能随意入内;9、如远方来客或有要事需进门者,必须在大门口烧柏树枝熏身或主人舀来干净水向客人来的方向泼,以示祛邪,之后客人方可入内;10、忌反手倒水,因为给阴间浇奠时才用反手倒;11、给对方递刀子时,必须把刀把递给对方,不能把刀刃朝着对方;12、忌用单手接收礼物或向长辈、客人请茶;13、饮酒时,第一杯酒必须用右手无名指蘸一下向天弹祭,往复三次后才能饮用,否则就是对神灵不敬;14、忌用名字开玩笑,藏族人的名字一般是活佛起的,拿名字开玩笑是不礼貌、不尊重的;15、忌随意把玩,试戴他人的帽子;16、忌早晨与人见面时谈鬼、死人;17、与人交谈时忌询问家中亡故亲人的名字,也忌追问对方父母的名字;18、忌别人用手摸头顶,摸头对于藏民来说是非常神圣的礼仪,只有活佛高僧才能施摸头礼,此外也不得动手摸藏族的头发和帽子;19、进入寺院,需经过寺院管理喇嘛的同意,进庙时忌讳吃大蒜或身上留有蒜味(藏族认为大蒜会玷污神佛)、戴帽子、吸烟、摸佛像和宗教用具、翻经书、敲钟鼓等,更不能将上述这些物品当成坐垫来坐,在没被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
20、忌用手去指佛像、经书、唐卡和壁画;21、在树上、在山上、在屋顶都会挂着彩色的经幡,也叫风马旗,上面都写着六字真言,他们认为那些经幡翻涌一次就代表诵经一次,如果你在旅行的途中看到这些经幡,千万不要有扯、跨、踩的行为;22、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转经道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苯教寺院相反应逆时针。
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
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
敦煌古藏文文南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
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一份专门论述待上接物、处事修养的长篇伦理学文献《礼仪问答写卷》,提出了为人之道、为政之道、为友之道、为子之道的广泛伦理关系。
如在阐述为人之道时,《写卷》云:“弟问:何为做人之道?何为非做人之道?兄云:做人之道为公证、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知耻、谨慎勤奋。
虽不聪慧机智,如有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亲属亦安泰。
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
身上若有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会中意。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正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
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
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酒新chang-phud)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
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
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
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
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
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
若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
西藏民俗禁忌,西藏的十条绝对禁忌!...
西藏民俗禁忌,西藏的十条绝对禁忌!...藏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长期聚居在与外界联系不便的高原。
在独特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他们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风俗和禁忌习惯。
这些禁忌很多,像一部不成文的法律,约束着人们的日常行为。
因此到西藏旅游,入乡随俗就显得尤为重要。
1、礼俗禁忌对尊者、长老、僧人、老师等忌讳直呼其名,应在称呼后面加“啦”字。
外出行路时,忌抢在他人前面,特别是老人、长者、僧人和老师。
在室内、帐篷内就坐时,要求盘腿端坐,忌东倒西歪。
特别是在大雅之堂,如开会、举行仪式或会客等场合,要端坐。
忌双腿伸直,脚底朝天,甚至把脚放在茶几、桌子等物上。
在众人面前忌讳放屁,此举被视为没教养、没礼貌的表现。
忌讳从别人手中直接拿过扫把,需将扫把交由对方时,必须先把扫把扔在地上,再由对方捡起来。
翻越雪山、经过湖泊时,忌高声喧哗。
给客人上茶斟酒,忌用脏碗或将手指放在碗口上。
忌讳在室内和夜间吹口哨,藏族同胞认为吹口哨会引来鬼魂和夜间活动的精灵。
客人忌讳在他们刚走几步,主人就将门使劲关上,那样说明主人不欢迎客人。
忌讳在别人后面吐痰(无意)、拍巴掌。
家中来客人,忌将空桶、空背篓等放在客人经过的道路或眼前。
忌讳用有裂缝、缺口的碗、杯,这些破损的东西会阻挡福运。
忌讳向客人献破旧的哈达。
父女、母子、兄姐、弟妹、祖孙之间,或当着长辈、尊者的面,不能谈论男女之事、讲丑话脏话。
如果违反禁忌,就被视为对祖上和长辈不敬,会当即遭到公众舆论斥责。
给客人、老者、上师、僧人、老师、官员端饭、上茶、斟酒、递物时必须用双手,否则会被认为不礼貌。
接受别人馈赠时,要双手接;如果手脏,则将手擦拭后再接,以示尊重。
2 、饮食禁忌主人忌讳刚吃完饭后来客人,这意味着客人在主人背后说坏话。
忌吃马、驴、骡等圆蹄、奇蹄类牲畜的肉,忌吃猫、狗等带利爪动物及飞禽的肉。
忌讳跨越别人家中的炊具和食物。
吃饭时要做到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不大声嬉闹,挑食物时不可越盘。
藏族饮食礼仪
藏族饮食礼仪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藏族饮食礼仪,希望大家喜欢!更多资讯尽在饮食礼仪栏目!一、藏餐的起源藏族人民世代居住、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云南及甘肃的一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藏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孕育出了独具风格的餐饮文化。
二、藏餐的原料1、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其原料为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后磨成的面粉。
糌粑营养丰富、味香耐饥、携带方便且易于保存。
一般分为“乃糌”(青稞糌粑)、“散细”(去皮豌豆炒熟磨成)、“散玛”(豌豆糌粑)、“白散”(青稞和豌豆混合磨成)四种。
2、酥油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其营养价值非常高,食用后能耐寒耐饥。
酥油这种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帮助藏民抵抗低温的。
酥油提炼出来之后与砖茶一起熬制,就可打出酽酽的酥油茶。
3、牛羊肉牛羊肉是藏式肴馔中的重要原料。
藏餐中的牛肉以高原牦牛肉为主,而羊肉大多是绵羊肉。
藏餐中的肉类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
人们常说的风干肉,指的就是风干牛羊肉。
三、藏餐的独特制作方法藏餐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如煮、烤、蒸、炒、炖等。
较为独特的食品有:1、“夏卜钦”(生肉酱):选用无油牛肉(比如牦牛后腿上的肉,没有脂肪为佳)为原料,将其剁成酱拌上辣椒酱,放入少许花椒、盐水及野蒜末,味道鲜美。
2、“卓玛哲丝”(人参果饭):是一独特的食品,除了平日的餐桌之外,过年喜庆典礼等都少不了它,因为它象征着吉祥。
四、藏族饮食习俗1、藏民的主食(1)农区:主要的食品是青稞、小麦、玉米、土豆和其他杂粮;饮用酥油茶、青稞酒。
一般为一日三餐,农忙时为四至五餐。
(2)牧区:奶类、肉类和糌粑是牧民主要食品。
面粉、大米只是偶尔吃一点儿,蔬菜和水果就更少了。
牧民们最喜欢吃的莫过于“手抓肉”,主要饮料为奶茶,饭后多饮酸奶。
基本为一日三餐。
牧区很少产酒,故所饮白酒主要从外地购来。
(3)城区:居民除食用糌粑、酥油外,还常吃大米、白面及蔬菜。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西藏的风俗及禁忌西藏境内有200多万人口,主要从事农牧业和手工业。
藏族的主食为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
藏族是个勤劳、好客的民族,每逢节日、重要仪式及尊贵的客人来临,总要敬献“哈达”、青稞酒、酥油茶,以示庆祝。
藏族是一个笃信佛教的民族,受宗教影响极为深刻,生活中禁忌的内容很多,因此游客进藏旅游千万注意尊重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1)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
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
遇到寺院、玛尼堆、宝塔等必须下马,并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
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
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
在殿内不准用手乱抚摸经书、佛像、壁画、法器等、更不能从上面跨过;不要随地吐痰、吸烟和大声喊叫;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能随意拍照;进寺庙时请摘下帽子;参观寺庙时女士请勿穿戴比较暴露的衣饰(如短裙/短裤等);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2)忌用单手接递物品。
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3)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的地方大小便。
4)不得动手摸弄藏族人的头发和帽子。
5)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6)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在左边,女的坐在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7)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8)藏族家里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
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9)藏族一般不吃鱼虾、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
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的改变。
10)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
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11)严禁围观天葬台,严禁拍照,猎杀鹫鹰。
进藏注意事项
西藏路书藏区的风俗习惯1、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2、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4、忌单手接递物品。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5、忌向藏民伸舌头,因为这是表示嘲笑,而合十才是表示礼节;6、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7、忌未经许可同意就进入佛殿,越是边远的地方越是重要;8、进寺庙时,忌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
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千万不能坐活佛的座位;9、忌弄脏有藏文的纸、布等,更不能用来当手纸或擦东西;10、忌将骨头扔于火中;11、进入的帐篷或者房屋,男的坐在左边,女的坐在右边,不得混杂而坐;12、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13、不得跨越法器,火盆;14、经筒,经轮不得逆转;15、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16、藏族家里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
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行前准备身体准备篇1、出发前,请每位客人自行到三级以上医院进行身体常规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2、充足的精力和健康的身体是在高原获得最大快乐的基础!3、请提前两周服用藏药红景天,以提高血液的吸氧能力衣服杂物篇1、衣服及穿戴:墨镜1副(必带),遮阳帽,长袖,薄外套,速干裤或牛仔裤;内衣,冲锋衣(带抓绒或羽绒的),漱洗包(牙刷,牙膏.梳子).毛巾,洗发水,沐浴露,香皂,防晒霜,唇膏(防晒型的),雨伞、登山鞋,拖鞋、保暖手套1副(以戴了可以自如拍照为最佳)2、个人物品的准备:①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件,护照签证用的一寸照片2张(如果要去边境地区)②相机、镜头、三脚架等摄影器材③现金若干、信用卡最好建行,中行,农行(西藏自治区没有中国工商银行)④睡袋1只(宜带羽绒睡袋,卫生保暖)⑤强光手电1只(必带),头灯1只(备选)⑥望远镜一只⑦笔记本及笔或笔记本电脑,按需携带⑧全国地图1本⑨GPS 1只⑩多功能逆变器1只,备用电池及充电器,拖线板1只(随身电器多的朋友备选)3、其它物品①笔记本电脑,配备无线上网卡;②[赠送用]奶糖及文具本子、零钱(1角,最多不超过五角的纸币)食品篇1、食品:口香糖、巧克力、方便面、压缩饼干、牛肉干、肉脯等。
藏族饮食文化了解
藏族饮食文化了解一、藏族主食(一)糌粑藏族饮食文化中的主食,包括糌粑、酥油、曲拉等,其中,糌粑是传统的藏族主食,也是藏民日常最为常见的主食之一。
所谓“糌粑”,就是藏语中的“炒面”,主要采用青稞面、豌豆或燕麦等材料,经过一系列淘洗与晾晒等工艺,磨制成粉,与酥油共同食用。
在食用糌粑与酥油时,首先在碗中加入一定酥油,冲茶浸泡,边吹边饮,喝完半碗之后,将糌粑面加入到酥油茶中,以手轻捣搅拌,待炒面完全浸入茶水之后,可加入曲拉等食材,再次搅拌,将全部材料捏成团食用。
糌粑中材料多样,口感丰富,富含营养,可供藏民充饥与御寒。
(二)酥油酥油是藏族主食中的一种,是一种粗制奶油,含有大量脂肪与维生素A。
酥油最常见的食用方法为打油茶,即在快开的茶水中加入大块酥油,以木棒搅和,至油茶完全混合,进行加热,即为酥油茶。
如上文所述,酥油可与糌粑共同食用,或以酥油炸果子,或以酥油拌饭等。
酥油是藏民最为常见的食品之一,同时也是藏传佛教酥油灯的主要燃料。
(三)曲拉曲拉即为“奶酪”,是从酥油打好之后的剩余的奶水中熬煮并提炼而成的。
将打完酥油之后的奶水进行熬煮,使其成为颗粒状固体,经过自然风干即成曲拉。
曲拉中的蛋白质及淀粉含量较高,在食用时,可将其与糖及糌粑一起食用,或将其制成藏点。
除此之外,足玛米饭也是传统的藏族主食之一,藏语中将其称为“哲色”,是将大米进行熬煮,并添加酥油与食糖制成,是一种高级藏族食品。
二、藏族饮料(一)茶饮料藏族的茶饮料包括清茶、奶茶及酥油茶等,其中清茶也被称作“佳讷”,在藏族社会中较为普遍,主要在社会下层人民中流行。
好的清茶主要采用湖南等地的茯茶进行熬煮,在清茶中添加适量鲜奶即为奶茶山。
采用茯茶茶叶进行熬煮,取茶汤装入竹筒,将酥油加入其中混合。
打茶时,适当加盐及熟花生碎、核桃碎、芝麻粉等材料。
不同藏区的藏民有不同的饮茶习惯,部分牧区藏民在饮茶时并不添加食盐及其他调料,部分牧区藏民在饮茶时并不添加食盐及其他调料,部分牧区藏民不仅加盐,还会添加花椒等调料。
藏族有哪些礼仪和禁忌注意事项
藏族有哪些礼仪和禁忌注意事项藏族不仅豪爽奔放,敦厚淳朴,而且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但当你走进藏族同胞的家中,千万别忘了“入乡随俗,肯定要先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藏族的礼仪文化,希望你会喜欢!藏族的礼仪文化藏族的见面礼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
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
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
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
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磕头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
磕长头,一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行。
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为号,如此反复进行。
磕短头,也在寺庙中进行。
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
拜谒长者,要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旁色藏语中“旁”是“污浊”,而“色”意即“清除”,旁色是指清除晦气的一种活动。
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或第四天,亲朋好友便要带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小孩的衣服、帽子等,登门祝贺。
客人一到,首先向母亲和婴儿献哈达,然后给母亲敬酒,倒茶,最后端详婴孩,夸奖孩子的福运和五官,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耙,放在婴儿的额头,祝福孩子吉利向上。
绕佛塔藏族信仰习俗。
佛塔为佛教重要标志之一,一般内藏佛经,外刻佛像,历来为佛教徒所敬重。
藏人每见佛塔,心按顺时针方向饶塔一周毛口念六字真言,手捻念珠,以求平安。
孩子去西藏注意什么饮食
孩子去西藏注意什么饮食孩子去西藏旅游时需要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
由于西藏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氧气稀薄,孩子们需要特别关注饮食以保持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注意饮食平衡:孩子在西藏旅游期间应保持饮食均衡,增加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可以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豆类、蔬菜、水果等,并适当补充牛奶或其他乳制品。
2. 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西藏的传统食物以牛羊肉为主,常常会脂肪含量较高。
在饮食中应减少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米饭、面条、面包等。
3. 多吃高热量食物:由于西藏的气候寒冷,孩子们在旅游时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所以应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坚果、花生酱、巧克力等。
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量。
4. 勤喝水:西藏气候干燥,所以孩子们需要多喝水以补充水分。
饮用纯净水或开水,并注意保持水杯的清洁卫生。
5. 少吃生冷食物:由于西藏的高海拔和寒冷气候,孩子们的消化系统可能会变得脆弱。
因此应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如生鱼片、生蔬菜等。
最好选择煮熟或烹饪过的食物,以保证孩子们的消化系统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
6. 注意个人卫生:在西藏旅游期间,孩子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水果、蔬菜或未经煮熟的肉类。
同时,可以带上适量的消毒湿巾,以便外出时清洁双手和餐具。
7. 适应高原环境:西藏是高原地区,氧气稀薄,孩子们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饮食上可以加入一些有助于适应高原环境的食物,如新鲜的青稞和红小豆,可以有效缓解高原反应。
8. 避免食品过敏:在西藏旅游期间,孩子们可能接触到一些他们不常见的食物,要注意避免食物过敏。
如果孩子有食物过敏史,最好提前准备一些他们适宜的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9. 注意饮食安全:在西藏旅游时,要选择正规的餐饮场所就餐,并确保食材新鲜、加工熟练。
尽量避免食用路边摊或不洁的食品,以防食物中毒。
总之,孩子去西藏旅游时需要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
西藏人饮食特点与禁忌
生活中的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活经验知识分享西藏人饮食特点与禁忌
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操作方法西藏地处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让青稞成为藏民们的主要谷物。
藏民们喜欢把青稞炒过之后磨成面粉做成酥油糌粑。
西藏地区多草原,因此藏民们多以饲养放牧牛羊为主,同时也多以牛羊肉为主食。
西藏地区的人们大多喜欢喝酥油茶,青稞酒等,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是多年生活在西藏地区的藏民们从小就吃的(建议不要拒绝藏民给的酥油茶还有青稞酒)
藏民忌吃驴,马肉,最忌吃狗肉。
藏民家里大多都有养狗,他们把狗视为他们最忠心的朋友,去西藏旅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在他们面前提起。
特别提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特点,我们应该包容并尊重。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藏区主要出产青稞、小麦、豌豆、大麦、玉米和酥油等产品,农区以糌粑为主食。
下面店铺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主食和节日活动藏族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
主饮品以酥油茶为主,辅之以清茶、奶茶。
节日时饮青稞酒,几乎不饮白酒,啤酒在城镇较为流行。
一般日饮5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
夏季或农牧忙的时节,也会吃4顿饭。
喝早茶时抓点糌粑,加上些细奶渣;中午抓糌粑,外加酸奶、肉丁汤或手抓肉;晚上大多食各种粥。
藏族人非常好客,客人的时候,或节日、宗教活动、结婚、赛马,在牧区甚至春天听到第一声鸟呜、第一次春雷等场合,人们都会尽可能丰盛的家宴一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的饮食已是极为丰富。
糌粑曾是藏族的主食,形似内地的炒面,原料以青棵为主。
做法是选好青稞或豌豆、燕麦后淘净,晾干,炒熟,磨成面粉,磨好后称为糌粑面,磨得越细越好。
吃糌粑时,根据各自爱好,还可以放些奶渣或白糖,然后加酥油茶或清茶,中指按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拌均匀,再用手捏成团状,直接用手往口里送。
也有用青稞酒调糌粑的,做出的“粑”甘甜醇香,别有风味。
藏族同胞以肉食为主,农牧区的蔬菜、水果很少,所缺的维生素多由茶叶来补充。
酥油茶其味道浓厚,可以压住酥油、牛奶的膻味。
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是酥油、牛奶和盐。
将这些原料放入酥油桶,再将茶水煮至呈红色后倒入,搅动使其充分交融后,一桶喷香的酥油茶就制成了。
酥油茶必须倒入一把大壶,并放在微火上保温。
酥油茶营养丰富,喝习惯了就会觉得醇香美味。
按藏家规矩,饮用酥油茶需用细瓷小碗,主人给你倒上的酥油茶走时最好喝尽,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你不想再喝了,只须将茶碗用手掌盖住就行了。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主食特色众所周知,牛羊肉是草原牧民擅长烹饪的食物,其中手抓羊肉色、香、味、形具全。
手抓羊肉一般选用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开锅后立即捞出。
西藏禁忌
西藏禁忌:
到藏胞家做客,主人上的茶不能一口喝干,也不能喝一碗就走。
2、不要谈论狗肉,藏族忌讳吃狗肉。
绝对禁止吃驴肉、马肉,有些地区不吃鱼。
3、盛饭的时候,舀饭的勺子不能向外翻。
4、在牧民家里做客时,不能把脚伸向炉灶,更不能在灶前脱鞋烤脚烘袜子。
5、不能跨越别人家的灶台和炊具。
6、妇女的内衣。
内裤不能晾在众人经过的地方。
7、大庭广众,忌穿短裤。
8、不能从他人身上跨过去,也不能跨越别人的衣服。
9、就座是要盘腿坐或者是端坐,不可斜靠歪倚,双腿伸直,脚底朝人。
10、睡觉时,脚不能对向佛龛。
11、藏族忌讳陌生人观丧,不可抱着好奇心里去观看天葬、水葬。
12、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
13、不可用手触摸别人的头顶。
14、藏族忌讳非亲非故者用一个茶碗喝茶。
15、不可戴着帽子进寺庙殿堂。
16、在寺庙内不可吸烟。
17、在寺庙内不可用手抚摸佛经、佛像、法器。
18、经过玛尼堆时,只可添加石头,忌讳取走玛尼石,更不能上去登踩。
19、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20、忌讳在别人身后吐痰。
21、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22、吃饭是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藏族的主要食品与进餐礼仪
藏族的主要食品与进餐礼仪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
牧民炼酥油是很有趣的。
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人们提炼酥油仍然是用土办法。
牧民妇女将奶汁稍为加温,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便浮了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
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许多种吃法,但主要的是用于制作酥油茶。
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食品。
藏族群众,特别在牧区,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老乡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不离的饮料。
一般藏族群众早上定要喝上几杯酥油茶,才去劳动或工作。
到藏族群众家中作客,一般都会得到酥油茶的款待。
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将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罗”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水乳交融,再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了。
酥油茶因为有酥油,所以能产生很大的热量,喝后可御寒,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饮料。
酥油茶里茶汁也很浓,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
藏族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
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你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藏族人民的习惯和礼貌。
茶叶深受藏族人民的热爱,有“酷爱饮茶的民族”一说。
鱼儿离不开水,藏胞离不开茶,就是藏民族与茶不可分离的渊源的真实写照,更表明了饮茶在藏胞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茶在西藏被加工成许多不同的品种,最常见的有酥油茶、甜茶和清茶。
在世界屋脊上,无论您是饥肠辘辘、还是精疲力竭,只要您喝上一碗酥油茶,就会浑身增添力量,顷刻间变得精力充沛、干劲备增,尤其在那狂风怒吼,滴水成冰的大冬天,喝上几杯酥油茶,便觉得全身温暖无比,再冷的日子也能熬过。
藏族人不吃什么
藏族人不吃什么
藏族是一个古老而拥有独特文化和传统的民族,在历史上,藏族人民
一直以耕种、牧牛为主,有着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惯,遵守着传统的清节
和节食习惯。
他们崇尚“佛食”的生活方式,吃的物品更加有限。
根据藏
传佛教的规定,藏族人不吃以下几类食物:
一是肉食:出于宗教信仰,藏族人是严格禁止吃肉的。
按照佛教原则,一切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杀害动物会造成生命的伤害,所以藏旮人不吃任
何种类的肉类,不论是野味、鸡肉、鱼肉,还是肉类制品如腊肠食品和香
肠食品,都不可食用,衣食必须严格遵守素食。
第二是鱼类:藏族人也是严格禁止一切鱼类的,因为他们认为其口中
有“胆汁”,口中还有甲壳类虫子,不健康且不合佛家养生教义,所以一
律不可食用。
凡是随鱼、小鱼、鱼棒、龙鱼、鳝鱼等都不能食用。
第三是腐肉或其它家禽的内脏:出于佛家清洁的思想,藏族人对其它
家禽的内脏,如鸡心、鸭心、鹅心、鹅肝、鸡肝、猪肝等有禁忌,认为他
们异常脏秽而不可食用。
第四是蛋类:藏族人认为蛋类也有太多的污染,容易招致病毒,所以
不食用任何蛋类,如鸡蛋、鹌鹑蛋、鸭蛋等也都要谨慎对待。
藏族主张“佛食”的生活方式,他们注重均衡饮食,不吃上述任何一
类食物,更不会想到去违背佛家清洁的原则,以及众多的宗教原则和礼仪。
藏族文化主张维护自然的这种理念,也使他们庆祝节日以素食为主,在他
们的素食哲学里,不仅保护了自然,也坚守佛家的清洁原则。
在藏民家吃饭需要注意点什么
藏族人,一般以肉食为主,牛乳和用牛乳制成的酸奶、干酪、酥油也是日常的食品。
同时,也食用少量的糌粑,吃一点土豆和萝卜。
米面、土豆和萝卜都是他们的副食。
他们吃得最多的应该就是肉。
但在西藏传统中他们认为除偶蹄类动物可供食用外,其它肉类皆为恶物。
因此他们不吃马肉、不吃狗肉。
因为大块肉要用手抓着吃,故此种食肉的方式称之为“手抓”。
根据藏区习俗,吃肉不能用嘴啃骨头,只能用刀来削割,因此,吃“手抓”时要一手抓肉,一手执刀,一块块地把肉片削下来吃;如果是块无骨的肉,便用上下牙咬住一端,用刀顺着嘴皮把肉割断,大口大口地去咀嚼。
这里有需要说明的两点。
第一,藏族牧人吃肉一般是不放盐的。
如果你需要盐,可对主妇说:“把擦枯拿来。
”“擦枯”就是藏语中的“盐”。
第二,在用刀剔肉时,请大家注意把道口记得对准自己,而不要对准别人,这在藏人中很几忌讳。
第三,假如分配给你的肉食不够填饱肚子,最好不要伸手再要,因为后面还有“加吐”。
如果,分配给你的手抓肉吃不完,那么,待下次进食时,你前次剩下的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因为已经属于你的食物就永远属于你,别人无权去支配,哪怕你是座上客,你的剩饭也必须由你自己来处理。
关于藏族礼仪_礼仪知识_
关于藏族礼仪藏族是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藏族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关于藏族礼仪饮食习惯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
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服饰特色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民族禁忌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导语:究礼仪的民族。
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
敦煌古藏文文南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
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一份专门论述待上接物、处事修养的长篇伦理学文献《礼仪问答写卷》,提出了为人之道、为政之道、为友之道、为子之道的广泛伦理关系。
如在阐述为人之道时,《写卷》云:
“弟问:何为做人之道?何为非做人之道?
兄云:做人之道为公证、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知耻、谨慎勤奋。
虽不聪慧机智,如有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亲属亦安泰。
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
身上若有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会中意。
”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正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
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
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酒
新chang-phud)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
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
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
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
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
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
若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
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张口就饮,而是缓缓吹开浮油,饮啜数次后碗内留下约一半,将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会续满,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同主人拉话边慢慢啜饮。
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
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
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
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
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
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
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
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