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产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产生

自1980年以来,130多个国家,也即几乎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总数的3/4,经历了银行业的严重问题。而直接损害银行稳健经营和安全,导致金融业危机,银行危机产生的最重的问题则是银行的不良资产。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不良资产的问题也逐渐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焦点,它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一个毒瘤对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我国国有银行属于国家银行,其不良资产实际上不是银行而且财政的,因此,国家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责任。如果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将直接影响中央财政收入,损害银行的国际声誉,制约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处开放,如何降低不良资产进而防止新增风险是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1、信贷投向缺乏科学定位。目前国有银行各部门整体联动,细致的市场调研工作非常乏力,信贷投向缺乏前瞻性、主动性、贷款客户无所不包,从而导致一方面对没有发展前景,难以救活的借款企业注入了资金,最终无法收回。另一方面对机制新商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业绩优良守信用企业的投放力度不够。

2、没有处理好规模经营与风险集中的矛盾,贷款集中是集约经营的重要体现。银行把大笔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垄断行业或优质企业,比资金化整为零多笔分散贷给小企业,从成本上来说,要节约的多,从安全角度来看,风险小得多,但是投放过于集中,不仅会降低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且会使银行与大企业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锁效应,加大了信贷资产的经营风险。

3、审贷分离不彻底,审查部门与贷款部门在分工上各有侧重,既互相协作,又相互制约。货款经办部门主要是拓展客户并对项目进行初评,审查部门则对贷款进行后续评审决策。审贷分离在信货投放中处于核心地位。但长期以来,银行审贷合一缺乏必要的内部制约机制。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在各级机构确立了审贷分离机制,但在同一级行长领导下的审货部门有时不能彻底分离,真正各负其责,贷款审查在行长授意下流于形式,没有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这种情况尤其在基层经营行更为严重,

4.、经济体制改革与不良资产的产生。在金融体制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已形成了“大财政、小金融”的大一统的金融模式,企业所需资金由财政统一拔付,收入相应也要上缴财政,财政成为资金分配的主渠道,金融仅限于人民银行,只是资金分配的补充渠道。金融改革之后,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企业自主权扩大,减少了上缴财政的资金,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财政已难以主导资金分配,逐步退出企业资金分配的领域,同时企业打破"吃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为银行吸收社会大量闲散资金提供了可能,资金由向财政集中改向金融集中,国企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财政无力拔款,资金供给只能由银行贷款提供。拔改贷的行政强制为不良资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行政干预代替了银行商业化经营原则,政

府主导资产资金投向,往往流入了经营效益差濒临破产的企业,出现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的结果——低效益甚至无效益的企业也极有可能获取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成为无法归还的负债,相应的企业的不良贷款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

5 、产权制度与不良资产。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组形式为国家独资,即归“全民所有”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主体本质上都是代表全体国民的政府。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建设成为真正的商业化银行要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经营,所以商业银行国有产权关系导致政府调控经济与经营银行本身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不良资产形成埋下了伏笔。二是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缺陷----产权不明晰,在我国是以强金融的方式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在国企的资金补贴,以支持国企和国民经济以一定的速度增长,这种产权结构导致了国企的低效率综合症,自身的不良负债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三是产权同质及政府干预导致国企和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转嫁,国有商业银行和企业都归国家所有,导致产权同质,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下,国企和同业银行的责权可以脱钩。

6、商业银行市场化的经济行为滞后的内控、监管机制。我国国有商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真正的商业化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银行在市场中的趋利动机与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并存,使商业银行的商业化不可避免发带来了副产品—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在市场化过程中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极不规范带有很强投机性的行为。

7、寻租活动与不良资产。在经济转轨时期新旧体制并存,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相应的法律约束也不够严格,导致金融领域内大量寻租活动的产生,给金融机构违规和操作金融系统内部人员的腐败留下了余地和空间,在转时期,旧的规章制度失去效力,而新的规章却尚未形成,由此产生了许多监管上的真空和漏洞,这使许多不利于金融系统稳定,不利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违规,违法活动得以滋生和发展,进而导致金融秩序混乱和多种金融风险。

8、不良资产形成后置方式过于单一。银行信贷资产陷入不良后,由于对不良产的的经营管理手段单一,力度较弱,使不良资产一旦形成即根深蒂固地存在下去,不良资产愈积愈多。(1)、缺乏贷款清收的有效机制。(2)、对抵债资产缺乏管理。(3)、依法收贷产生误区。(4)、超过诉讼时效。(5)、对企业设置介入不够。多种原因造成贷款悬空,增加了银行债务落实工作量,破坏资产增多,直接造成信贷资金的损失,蚕食银行贷款严重。

二、如何杜绝和防止新增的不良资产。

国有商业银行在努力降低存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应重点考虑如何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资产,杜绝不良资产的前清后增。

1、明确市场定位,把握正确的信贷投向。银行要正确选择目标市场,在全面调查客户的经营情况信用程度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不同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分析,大力开拓收益率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效市场,主动收缩和退出无效和低效市场,坚持重点开拓与局部收缩的发展战略,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

2、清除新增不良贷款产生的制度因素。完善和落实信贷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审贷分离授权授信,资产三查等制度,有必要以分支机构为重点,以内审为主要方式,每年进行一次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大检查,对违法违规规模操作者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