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小石潭记》知识点分析1. 作者简介《小石潭记》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篇散文,其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杜甫在游玩时发现一个小石潭,引人深思。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诗人、思想家,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并被后世誉为“诗圣”,其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性关怀。
2. 文本背景《小石潭记》是唐代杜甫所撰的散文,其选自《杜诗选》的分册之一,《风雅颂》卷中的《水槚记》中。
此文的创作时间比较靠后,大约是杜甫晚年的产物。
文中富有感人肺腑的叙述,体现了杜甫的思想沉郁情感,具有较高的价值和艺术魅力。
3. 文本分析(1)思想内涵作品从自然环境中发掘文学的价值,叙述了一个在游玩中发现小石潭的故事。
讲述了小石潭的美景、人们的生活地点等信息,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批判。
全文描写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是深刻探讨自然和人类关系的优秀篇章。
(2)语言运用作品的语言风格简练明了,文字充满感情,形象地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使人留连忘返。
杜甫运用了大量散文手法,如描写、描摹、描写环境、事物等,展示了杜甫的文学才华和渊博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1. 思路设计(1)分析《小石潭记》的背景、作者及作品内涵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杜甫及其时代的社会情况。
(2)通过阅读文本,展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从中感受哲理的厚重和诗情的典雅。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及其代表作,让学生学习杜甫的著作并了解其思想及文化价值。
(2)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小石潭记》,思考作者的意图,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本的隐含意义和哲理。
(3)交流分组讨论学生关于文章的感受、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分享各组讨论的结果。
小石潭记教案反思8篇(汇总)
小石潭记教案反思8篇(汇总)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
2.学生熟悉课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体会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散文,本课教学准备通过诵读和展示画面引导学生感知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探究式合作学习两课时学生自读,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教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提问:小石潭给人的印象如何?(用一个字概括)2、学生回答,教师引出“美”。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几句小结。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2、引导结论:乐3、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迅速在屏幕上现场出示)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释)①、朗读第一段的一、二两句及第四段。
观察自己的学校,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景色美乐在其中偏贬远谪幽静冷清触景生情抑郁忧伤景情景交融情《小石潭记》2、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1.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简介: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又不肯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当权派同流合污。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发个人的抑郁和苦闷;有的反映当时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谴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等。
《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都是他被贬永州时期的代表作品。
《永州八记》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与反思
最后,关于教学总结和回顾环节,我认为本次课程的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小石潭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较为深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举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对于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把握,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举例: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与其他文章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主要包括、修辞等基础知识;三是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四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小石潭记》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文言文,它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小石潭记》中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掌握记叙的顺序〔二〕才能训练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才能,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三〕德育浸透点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风光,培养安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展美育教育。
〔四〕美育浸透点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写作顺序入手。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络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老师讲解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局部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解决方法:老师启发,学生答复。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络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老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展口头小作文训练。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进步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才能。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重,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进步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4教学过程1、导入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阅读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的: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小石潭记教学课后反思(四篇)
小石潭记教学课后反思《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是紧接《钴坶谭西小丘记》之后写的。
柳宗元在游小丘后数日又和他的朋友吴武陵、龚古以及他的弟弟宗玄等游西山,在小丘西边百二十步的地方发现了小石潭,他就写了这篇游记。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在这篇山水游记里作者主要是记小石潭,他写潭水、写岩石、写树木、写游鱼,宛如一幅优美风景画,通过刻画优美的景色,着力渲染了凄冷幽深的环境,借景来表达自己在贬官生涯中孤寂凄凉的心境。
我认为像这样富有诗意的散文,而且又写得极为精美,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因此我决定在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在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同时,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今天我上的是《小石潭记》的第一课时。
在教学之前,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对他们提出了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并自主试读三遍;(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作圈划;(3)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和《永州八记》。
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读的方式,学生自己读通读顺课文,通过串读来订正音韵节奏,并进行了个别词语的解释以助读。
在个别处如“下见(现)小潭”“参差(cēn cī)披拂”,教师一点即好。
之后是自己译读,通过课下注释和参考书翻译课文内容。
然后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学生思考交流之后是课堂检测,第一节课结束。
可是在第二天上课时,我却发现学生的朗读还不过关,对课文一些字词句的理解不到位,在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时,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疏忽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根本环节。
他们毕竟只是八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再加上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有一半以上都是周边农村孩子,不仅语文底子单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很差。
在课堂上没有很深入的指导学生朗读,有些句子长的也只是稍微点了一下,读的还不够。
第二,基础知识落实的还不到位,这对课文的朗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小石潭记反思总结(精选21篇)
小石潭记反思总结(精选21篇)小石潭记反思总结篇1完成了《小石潭记》的教学,表面上看,所有教学目标均已实现。
同学们对于课文的基本内容的理解比之前的用两个课时掌握好得多,通过能通过相互帮助的方式来解决文言大意,因为文言文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点,所以在教学时都特别注意,故此次教学过程就显得非常注意,同学们对于文言文大意的理解基本达到目标,对于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如何描写景物的写法基本也理解了,能把握描写景物的顺序,同时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能理解作者的心理和思想变化的基本过程,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于祖国山河的美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从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由于文言文是同学们非常难的一个点,同时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文言文也是毕业升学考试中必考的一个项目,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引导大家关注,因此,根据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尽量让大家在课堂上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改变了计划,读书的时间多于了分析的时间,教师讲的时间少于了同学自己分析理解体会的时间。
这可能是在此次教学中特别的地方吧,当然由于自己对学情的掌握还不全面,对于极少部分同学的把握不到位,也造成了有极少部分同学可能会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特别像班级中的一个姓陈的同学,因为不动手,不动口,课余时间帮扶又不到位,可能会造成学习滞后的情况。
小石潭记反思总结篇2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采取了分段分组完成理解的教学方法,原想可能有极个别的组不能完成任务,一直在担心着,可当要求大家进行理解分析时,让我感到特别吃惊的地方,班上一个长期不开口讲话的同学居然主动要求发言,而且所讲的内容非常正确,这让我感到特别吃惊,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开发!同时也让我感觉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很不称职,因为教学并非只在课堂上的45分钟,而要在课余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特点、爱好等,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的,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益。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8篇)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国一等奖《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整体把握文意。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二、教学要点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三、教学难点在内容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于“剥皮抽筋”手法,掌握本文的情感主旨。
四、教学流程激情导入:《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初步了解文本。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本课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1.关于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2.关于作品: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文学家,众体兼长,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八年级下语文《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小石潭记》全文。
2.感受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之美,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的写作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小石潭记》,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文本中的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小石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3.课堂讲解(1)小石潭的位置和环境;(2)小石潭的水质和游鱼;(3)小石潭周围的景物和氛围;(4)作者的情感表达。
4.课堂讨论(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石潭作为写作对象?(2)作者在小石潭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事物?(3)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5.背诵课文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四、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并背诵《小石潭记》,对作者的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学生反馈学生反映本节课生动有趣,课堂讨论环节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3.教学改进(1)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和表达;(2)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背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小石潭记》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课堂导入利用图片展示小石潭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对小石潭的印象。
二、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1.小石潭的位置和环境讲解小石潭的位置和环境,引导学生感受小石潭的幽静之美。
2.小石潭的水质和游鱼讲解小石潭的水质和游鱼,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与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与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与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这是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鲁修贤【教学目的】1.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气与坚韧。
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设计理念】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解决初读中遇到的疑难,合作疏通字词句义。
①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清冽()为坻()B.为屿()为嵁()佁然()C.俶尔()翕忽()差互()D.寂寥()悄怆()幽邃()②翻译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
)一提起“艺术”呀,我们总觉得它特高雅,很高深……但艺术也在我们身边。
其实我们接触过很多形式的艺术,譬如音乐、美术、电视、电影、舞蹈……对,别忘记了文学,我们语文课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也是艺术,艺术的形式真多,但艺术是相通的,为什么?──因为艺术都是抒写人的内心情感的。
今天我们就尝试一下,用其它的艺术形式来解读我们的文学作品。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我们读一篇好的作品时,从心灵深处就会响起一首曲,隐隐约约,脑海中会闪现相关的画面,朦胧或者清晰?二、整体感知。
1.试读。
2.悟情。
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
《小石潭记》语文教学反思(10篇)
《小石潭记》语文教学反思(10篇)《小石潭记》语文教学反思(10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石潭记》语文教学反思1开始讲读古文了。
之前先通过现代游记让学生初步形成了有关游记的相关印象,有了相对具体的感知,然后在理解古人的游记作品便有了相对的基础,因而会变得容易了。
整个单元共四篇,唐、宋、明、清各一篇,作者皆为大家。
第一篇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永州八记之一,极其经典的一篇游记,也是中考篇目之一,所以讲解宜细。
为了达到让学生更好理解的目的,布置预习时我留了几个作业:网上搜集柳宗元资料和有关本文的介绍,提取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部分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预读课文,重点注释回归原文,划出疑问;思考本文是否和你已知的游记文章相类似。
三个预习作业各有侧重,或想指导学生如何搜集使用资料,或是让学生具体熟悉课文内容,或是学会比较分析,在已知中学习未知。
第一课时,我先回顾了常考的或者说基础的有关柳宗元知识,名、时、地、评、作等,板书于前。
然后根据情况请了三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同学们介绍的五花八门,他们每说一点,我尽量根据他所说概括一下角度,最后针对他们所讲明确了与语文学科有关的几项,指导他们明白如何整理有关资料(家世、身世、仕途经历、功绩等),让他们明白了古人不应仅是纸人——机械的活在几个知识点上;而是活生生的。
尤其柳宗元被贬永州前因后果,王叔文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失败原因及后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柳宗元被贬永州时的境遇,也有助于理解文章情感。
为了养成学生综合思考的整体意识,我又加了学生已知的有关刘禹锡的回顾,同时也加了柳宗元再次被贬的原因和被贬后所做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和四年后英年早逝的史实,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感知这个人的人格魅力所在,也为后来学习范仲淹、欧阳修等埋下伏笔,也使这个人立体的活了起来,效果不错。
小石潭记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所见所感。
本文以《小石潭记》为例,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实践过程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首先通过展示小石潭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背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小石潭的描写。
2. 课文讲解在课文讲解环节,我按照作者的游览路线,引导学生分段学习。
首先,讲解作者对潭水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潭水的赞美之情。
接着,讲解作者对潭周围景物的描写,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最后,讲解作者对游人的描写,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3. 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环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让学生扮演作者,模拟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体会作者的心情。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描绘小石潭的画作。
4. 总结与作业在总结与作业环节,我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以下作业:(1)背诵《小石潭记》。
(2)写一篇关于小石潭的游记。
三、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
通过图片、音乐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课堂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小石潭记》有了较深入的理解,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不足与改进(1)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讲解不够透彻,需要加强备课,提高讲解质量。
(2)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关注全体学生,提高课堂互动性。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程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和理解本文,领悟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
2. 能够分析和理解文中所使用的比喻表达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由创作一篇小故事。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石潭记》一篇文章。
三、教学进程设计1. 导入环节。
a. 老师自我介绍,询问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们感觉轻松愉快地融入正确的学习氛围。
b. 展示图片,让学生猜想文章讲的是什么典故,通过画面帮助学生们准确理解。
2. 认识文章。
a. 老师细读全文,讲述文章情节,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关注故事中所涉及到的比喻表达方法。
b. 根据材料编写问题,使学生在讲解过程中逐步充分理解,并对故事进行反思。
3. 分组讨论。
a. 将学生分为6-7个小组,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讨论时间为15-20分钟。
b. 组内分别分工阅读,分析讨论文章,并以成果做出小组总结。
4. 广角讲学。
a. 让小组的代表手写小论文,然后让学生们展示总结,其他学生也要听取;b. 老师对于每个组总结进行点评,并让学生互相学习。
5. 巩固练习。
a. 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小故事,并尝试使用和学习到的比喻方法。
b. 订正和点评学生的作品,及时纠正和启发学生们,引导他们深刻理解文章。
6. 课程总结。
a. 老师对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进行总体性的评价。
b. 嘉奖优秀的学生。
四、反思1.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以“三步法”为主,即让学生先听、再做、最终验证。
使学生们能够拥有独立思考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讨论、广角讲学是本课中引入的有效教学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们释放自我,并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2.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教学的深度、广度也是需要完善的,需要不断调整,让学习最有效。
《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2、品味语言,积累文言词语。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4、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实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写法.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一. 导入:1、由学生简介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2、教师导入: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烦闷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访山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洞纷至沓来,美不胜收,看于茂林修竹之中,谭清泉又呈现于眼前了.二.整体把握1.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2.翻译:(1)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己翻译,不懂得划出.(2)提出不懂得问题,全班同学和教师解答,指名翻译.3.梳理文脉:作者描绘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溪岸)--潭中气氛(按游览顺序)。
4.讨论交流:你认为这些景物笼罩着什么气氛?(幽深冷寂)三.作业:1、积累文言词语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内容:品味语言,探究主题,学习写法。
四.品味语言(分组讨论,班级展示)1.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2.品味最美的一个画面,用得最妙的修辞,用得最妙的词语.五.探究主题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小石潭的风光.2.游览了小石潭的风光,你觉得那里的环境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3.同是小石潭,为什么柳宗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柳宗元参改革,失贬被贬,这幽深冷寂的环境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这种写法叫寓情于景.五.拓展练习"一切景物皆情语"的确,景如果没有情绪加入,景是死景,情如不借景抒发,情又太直白,景物与心情相结合,就会出现一种境界.描写一段景物,融入自己的感情(喜悦,沉闷或痛苦等)。
教学反思:本文作者从多角度,多层次描绘了小石潭景色的清幽秀丽,渲染了一种幽深冷寂的氛围。
小石潭记教案和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案和教学反思教案标题:《小石潭记》教案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石潭记》,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准备:1. 《小石潭记》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材料的复印件。
4. 针对教学内容的相关课件或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猜测和思考。
2. 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猜测,例如:“你认为《小石潭记》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阅读理解:1. 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小石潭记》的文本材料,并标记关键词和重要句子。
2. 学生阅读完毕后,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分享对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例如: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内容和情节发展。
4. 教师提问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的生词或难句,并解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文学鉴赏:1.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信息,以及该作品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石潭记》的文学特点,例如:描写手法、意象、修辞手法等。
3. 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文学鉴赏活动,例如: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或背诵,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2. 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提升学习效果。
3. 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改进。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比较,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小故事或小品文,以《小石潭记》为参考,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反思《小石潭记》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⑴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教与学互动设计: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创设情境。
2、导语:高山流水的旷远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我们不得叹服大自然的神奇。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一起去探访一处曾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让我们一起见证一种远离俗世的美。
㈡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生齐读课题,明确本文文体。
记:古代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第四篇《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 游记散文的宗师”。
3、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指导:知文意,准字意,晓节奏。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18篇)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18篇)《小石潭记》教学反思篇1文言文教学一直就是一个难点,学生听的很枯燥,而且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它重点在“语言”上,这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特殊明显,第四单元首篇就是《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此文时我尝试着进展了情境教学。
《小石潭记》是一篇布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并且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我认为像这样语言美丽,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于是我打算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发觉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巡游小石潭。
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件,让学生分组观看。
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的身世遭受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大胆的去谈,谈的时候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投入。
我还细心设计了拓展延长练习:当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旅游盛景区,假如请你作为设计师来设计景点,你会怎样设计?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亮了:“幽竹阁”、“玉佩泉”、“翠蔓廊”、“观鱼台”、“望溪亭”……争先恐后的发言,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是一班的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
可是其次天早读,却发觉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
对一些字词理解也有误,虽然进展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抱负。
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动身,他们究竟只是初二的学生,文言文根底也是比拟薄弱的,且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其次、无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根本环节,导致学生根底学问把握不牢和根本力量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根本的“抓手”。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无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需重视培育语感,增加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力量。
小石潭记课堂反思(四篇)
小石潭记课堂反思1、《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
2、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件,让学生分组观看。
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
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
3、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语感。
但个别学生朗读不够充分,语感较差。
因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
小石潭记课堂反思(二)一、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诵读能力。
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
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当堂背诵。
二、学生掌握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但当堂没有写完,不能展示。
这是因为本节的容量太大,没有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
三、方法(原创)带动效果教学设计中的“红色字体”体现我的教学思路:“充分地读——自由地说——勇敢地问——大胆地写”。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适时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是关键,要做到点拨有力,引导有方,教师自己必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
___年___月,在邯郸市组织的初中语文讲课比赛中,我尝试此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小石潭记》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下面是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希望你能喜欢。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一般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如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2.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 反复朗读,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乐与忧[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1.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 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3.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4.(1)出示小黑板(或点击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指名学生朗读。
篁( )竹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 )然俶( )尔翕( )忽差( )互寂寥( ) 悄怆( ) 幽邃( )(2)检查字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2)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生3 介绍时代背景: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仆役。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
三十多岁的柳宗元随即被贬为永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师:作者一开始就感到孤独、悲凉吗?生4:开始发现小潭,作者感到快乐。
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中看出。
师: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生5:他原本希望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心中的愁绪,可是看到幽深孤寂的环境后触景生情,内心就感到悲凉孤独。
师:你真是柳宗元的知音人,“触景生情“用的太棒了!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所以文中写潭中气氛:幽深冷寂的特点,实际上是作者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先乐后忧、孤凄悲凉的心情。
4、与柳宗元对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同柳宗元一样被贬谪,却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时,如果你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他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为句式,和柳宗元对话。
生1: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
2、品味语言,积累文言词语。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4、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一. 导入:
1、由学生简介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2、教师导入: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烦闷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访山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洞纷至沓来,美不胜收,看于茂林修竹之中,谭清泉又呈现于眼前了.
二.整体把握
1.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2.翻译:(1)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己翻译,不懂得划出.
(2)提出不懂得问题,全班同学和教师解答,指名翻译.
3.梳理文脉:
作者描绘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溪岸)--潭中气氛(按游览顺序)。
4.讨论交流:你认为这些景物笼罩着什么气氛?(幽深冷寂)
三.作业:1、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内容:品味语言,探究主题,学习写法。
四.品味语言(分组讨论,班级展示)
1.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品味最美的一个画面,用得最妙的修辞,用得最妙的词语.
五.探究主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小石潭的风光.
2.游览了小石潭的风光,你觉得那里的环境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
3.同是小石潭,为什么柳宗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柳宗元参改革,失贬被贬,这幽深冷寂的环境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这种写法叫寓情于景.
五.拓展练习
"一切景物皆情语"的确,景如果没有情绪加入,景是死景,情如不借景抒发,情又太直白,景物与心情相结合,就会出现一种境界.
描写一段景物,融入自己的感情(喜悦,沉闷或痛苦等)。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从多角度,多层次描绘了小石潭景色的清幽秀丽,渲染了一种幽深冷寂的氛围。
同时借景抒发了作者被贬谪之时孤寂悲凉的心情。
在教学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2)品味语言,(3)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
2、教学思路清晰。
3、对于难点知识(寓情于景),注重训练。
4、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发言,教学效果好。
不足:
1、本节课的感情基调低沉,应采用录音或多媒体用音乐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
2、语文重在于朗读、积累,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习惯,需继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