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课件讲课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优秀5篇《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对瀑布及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
4、借助字典、注释、插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合作学懂古诗。
5、培养信息搜索、加工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三、学习准备1、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李白的生平、诗作的背景资料。
2、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瀑布的视频、图片、诗歌、文章。
四、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简介李白。
1、这节课我们要去游山玩水,欣赏瀑布飞流直写的壮观景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
(示图)看,这为仙风道骨的是谁?(李白)2、你知道李白生平的什么事情?(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留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个别读、齐读、指名读(三)填散文诗,理解诗意。
1、老师读了李白的诗歌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但有些词语需要你们帮忙填写。
2、出示小组学习要求,并齐读。
1讨论预习中不明白的词或诗句,借助字典、插图、注释、扩词、换词等方法理解诗意。
2根据诗意,小组合作完成散文诗。
红日升起,照在高高的香炉峰上,( )紫烟,我远远地望着你--瀑布,你如( )挂在山前,那可是嫦娥舞落人间的银纱?当我站在你的山脚下,才发现那不是银纱,是天水从几千尺高空( ),这真让我怀疑是银河从( )流到人间。
3学生汇报。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填法,有时可比较哪个填法好。
4示视频,配乐朗读,学生脑海浮现画面。
a多种方式美美地读,感受李白心情的变化。
b四人小组设计朗读,读出李白的情绪变化。
c小组表演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理解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内容,了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形象地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抽象意象,如“银河”、“落到九天”等。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内容,了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以便引导学生形象地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3)准备生字词卡片,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望庐山瀑布》,了解诗句的大意。
(2)收集有关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的资料,加深对诗人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简介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做好铺垫。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2)逐句讲解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方法,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组词。
(2)举例说明生字词在句子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分组朗读古诗,提高朗读技巧。
《望庐山瀑布》优质教案
出示前两行诗以及瀑布的图片,点拨:看到这样的瀑布,你觉得它像什么?(一条大河、一块布)
3.学习第二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理解诗词含义。
“飞流”形容山高水急。
“直”形容瀑布直泻。
“三千尺”指很高。
“疑”是怀疑。
“九天”指九重、九霄,形容很高。
(2)学生交流诗句大意。
预设: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不禁怀疑是银河从九重天飞落下来。
(3)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
(板书:飞流直下三千尺)提问:“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尺约等于0.33米。
这瀑布真有那么长吗?诗人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诗人这么写是因为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心里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的恢弘。
(4)赏析“疑是银河落九天”。
(板书:疑是银河落九天)提问:“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
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5)教师点拨:三、九在古代都表示极多的意思,是虚指。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赞美瀑布的恢弘。
(6)交流: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①学生自己练习说一说,再和同桌说一说。
②指名说。
③教师出示范例。
清晨红日冉冉升起,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在峰。
《望庐山瀑布》说课课件(共26张PPT)
教学启示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的学习也是提高语感的重要形式。我们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知其意,更要悟其境,当然实际来看离这个目标还有距离。教师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学法指导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确立
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梳理文本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画面。
●诗题,点出了什么?
●登上庐山,李白看到了哪些景物?他又想到了什么
●这些画面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
1
2
3
4
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确立
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梳理文本
自主探究
1.学生总结本诗的句意
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唐诗的璀璨星空中耀眼的明星——
归纳整合
诗仙 青莲居士 诗中有画
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 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寄托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愿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确立
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吟咏诵读 加深感知
吟咏诵读为鉴赏古典诗词之本,读熟、读懂、读透,对应三境,诵读与鉴赏密不可分!通过范读,学生跟读、齐读、自读、互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情感,融入意境。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确立
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诗中有画
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一句神来之笔。这就是艺 术的升华,是写意升华到抽象。 九天上的银河是什么样的?我 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但是我相 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理解 的一道银河。它不象生出袅袅紫 烟的香炉,也不象飞流直下的瀑 布一样只要我们去看就可以看的到!作者来了一个抽象的写法,把庐 山瀑布写到每个人的心里面去了。 这瀑布就是你自己所想的瀑布,它 就是和你心中的银河是一个模样。 。
《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共35张PPT)
组词:川流不息 冰川 造句:公路上奔驰的汽车 川流不息。
书写指导:第一笔撇舒展,中 间的竖宜短在竖中线上。
结合核心问题品读古诗。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望庐山瀑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2.《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梳理文意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遥看:从远处看。
阅读方法解密:夸张
概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进行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
效果:增强感染力,烘托气氛。 判断:是否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进行了夸大或缩小。
核心问 题: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 观景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串珠问题: 1.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了壮观的庐山瀑布。
2. 《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 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课文结构
生紫烟
望
遥看
挂前川
庐
山
瀑 布
联想
三千尺
落九天
雄伟壮丽
课文主旨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 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yān
烟
音序:Y 部首:火 结构:左右
组词:烟雾 烟雨 造句:远处的山峰被烟雾 笼罩着,模模糊糊的。
书写指导:“火”最后一笔 变点。
guà
挂
音序:G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组词:悬挂 挂图 造句:叔叔把一面红旗悬 挂在大门口。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 画分布均匀。
chuān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望庐山瀑布》。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深入解读古诗《望庐山瀑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庐山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3)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本课所学古诗《望庐山瀑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展开讨论。
《望庐山瀑布》课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3)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庐山瀑布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生字词的学习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描绘。
2. 诗歌韵律的把握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诗歌全文、生字词、图片等。
2. 参考资料:关于庐山瀑布的介绍、相关诗歌等。
3. 教学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庐山瀑布的了解和印象。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朗读《望庐山瀑布》,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学生进行背诵练习,鼓励他们熟练掌握。
3. 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字词。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描写,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研究和讨论。
(2)各组汇报他们的发现和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书写生字词、创作类似的诗歌等。
(3)鼓励学生欣赏更多的自然景观诗歌,进行拓展阅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
《 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4篇)
《望庐山瀑布》教案(优秀4篇)望庐山瀑布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或投影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话导入《竹枝词》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
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
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三、指导朗读、背诵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望庐山瀑布》精品课件
《望庐山瀑布》精品课件汇报人:日期:•课程导入•文本解读•艺术鉴赏目录•知识拓展•实践应用•总结反思01课程导入学生能够掌握《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诗歌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李白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诗歌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内容通过PPT展示、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与安排采用讲解、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02文本解读背景介绍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代表了唐代诗歌的巅峰。
创作背景李白在游览庐山时,被壮丽的自然风光所震撼,创作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诗句解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这两句诗描绘了庐山香炉峰在阳光照射下烟雾缭绕的景象,以及远看瀑布犹如挂在山前河流上的壮观景象。
意象分析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庐山的自然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紫烟”、“瀑布”等意象,既描绘了庐山的美景,又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文本内容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主题思想李白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诗歌语言简练、质朴自然,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
艺术手法主题思想探讨03艺术鉴赏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
《望庐山瀑布》课件最全版讲课稿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遥 看:从远处看。表明诗人是从远处 看去,点明题目中的“望”字。因为 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 :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悬挂 在山间的样子。
川 :河流,在这里指瀑布。
诗意: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
起紫色烟雾,远看瀑布 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 前高挂.
这句诗写出了远望
庐山瀑布的全景,以及 香炉峰神奇的景色。
yín 银色
金银 银河
liú 流水 流动 流感
李白 唐代伟大诗人。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
少年时博览群书,20岁 起在四川漫游,25岁出川 东游。42岁做了翰林院学 士,但不受重视,抱负不 能实现,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后,因受牵连 被流放夜郎,《望庐山瀑 布》就是在这次流放途中 经过庐山时写的。
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是屈原之后我 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称为“诗仙”。
①“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 布。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是 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②“望”和“看”有什么区别?
距离问题。望是远距离的看。是 站在较远处看。如“远望”、 “瞭望”。
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 :太阳。 照 :照耀,照射。 香 炉: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 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 烟而得名。 生 :升起。一个“生”字把烟 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 烟:瀑布附近的水汽在阳光的 照射下呈现出紫色。“紫”突出 了香炉峰的色彩美。
古诗拓展3——瀑布
★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 《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李白《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共23张PPT)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遥看瀑布挂前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是银河落九天。
新课引入
庐山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雄、奇、 险、秀闻名于世,是中华十大 名山之一。 瀑布飞泻,被誉为中国最秀丽 的十大瀑布之一。最为著名的 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
课后小结(一)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的课后小结
: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壮
课
美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后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板书、PPT展示、互
日照香炉生紫烟
我会读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
我会读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从高高的地方奔泻下来, 就像银河从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我会思考
1.诗中为什么用“生”字, 而不用“升”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的紫烟 不断从山谷中升起,美不胜收。 “升”字仅仅只能表示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了。 “生”字,还有“产生”的意思,说明香炉峰始终处 于云雾缭绕之中。
我会思考
2.仔细体会诗中 “挂”字的妙用
“挂前川”,这是“望庐山”的第一眼形象, 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 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它还 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
课件《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课件《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学会如何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学生理解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分析诗人的表达手法。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刻理解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和比喻。
学生能够运用诗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作品。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全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和视频等。
课件中设置互动环节,如选择题、填空题等,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3.2 材料准备准备诗文的复印件,供学生朗读和背诵。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供学生创作和书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其诗歌风格,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4.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停顿和韵律的把握。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背诵,提供帮助和指导。
4.3 理解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教师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如夸张和比喻。
4.4 写作与展示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互相评价和欣赏。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如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积极发言和互动。
5.2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任务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评价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以及对诗文描写方法的运用。
5.3 背诵与理解检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情况,要求熟练、准确地朗读。
课件《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件《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1课时作者: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资源来感受诗歌的美。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通过诗歌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庐山瀑布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关于庐山瀑布的诗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望庐山瀑布》。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词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解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解释生词和句子的含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如何通过图片和文字来感受诗歌的美?(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望庐山瀑布》。
(2)学生个别朗读并背诵。
(3)教师评价和鼓励。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美感和文学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2. 写一篇关于庐山瀑布的小作文。
3. 收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置身于诗歌描绘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pptx
4、按“退出”键退出,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mθng行h2ng泊b$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鹉:鸟名,也叫黄莺。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选择媒体】
本课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 【教学流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1、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 奇松怪石、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课前,老师已在网上为同学们收集了各类瀑布的录像 、图片、文字等,请同学们进入“音像点播”自由欣赏。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音像点播”模式,自由点击“瀑布 一”、“瀑布二”、“瀑布欣赏”链接,欣赏各类瀑布的壮美气势。 3、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导入语: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庐山瀑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素有“诗仙” 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看了也不由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师点击庐山瀑布图,展示图、文) 5、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庐山瀑布风光图,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习,理解诗义 (1)师提出要求:借助网络阅读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以理解
课件《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件《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作者: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庐山瀑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视频,直观地感受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的意境。
(3)学会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简介庐山瀑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
2. 学习诗歌(1)自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2)指名朗读,评价并指导。
(3)逐句解析诗歌,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4)翻译诗歌,帮助学生理解。
3. 感悟意境(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诗歌描绘的景象。
(2)讨论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 朗读背诵(1)集体朗读,注意语气和情感。
(2)个人背诵,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3)配乐朗读,增强诗歌的韵律美。
5. 小结拓展(2)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诗歌,培养阅读兴趣。
五、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2. 收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
3. 写一篇关于《望庐山瀑布》的小练笔,可以是想象作文或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与教师和同学互动,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3. 朗读感悟: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感。
4. 想象联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诗歌中的景象,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课件《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件《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庐山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诗人杜甫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直观地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敬畏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庐山瀑布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
3. 感悟与拓展(1)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课文中“望庐山瀑布”的感悟。
(2)讨论:为什么诗人杜甫会写下这样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3)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4. 总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望庐山瀑布》,并尝试创作一首赞美自然景观的诗。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背诵《望庐山瀑布》的情况,以及对作业中创作诗歌的质量评估。
课件《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件《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日照”、“香炉”、“瀑布”、“遥看”等。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
难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理解与运用。
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情景模拟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听说过庐山瀑布吗?知道它是怎样的景象吗?”2. 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解析诗歌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如“香炉”、“瀑布”等。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设想自己站在庐山瀑布前,感受诗人的情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小结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诗歌表达: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和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作业和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作业,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望庐山瀑布》的优质课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的优质课教案设计《望庐山瀑布》的优质课教案设计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
“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相机区别“庐、炉”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
(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4)师配乐读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②想去游览一番吗?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照炉烟
挂疑川
诗歌讲解
①“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②“望”和“看”有什么区别? 距离问题。望是远距离的看。是站 在较远处看。
诗歌讲解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 是天的最高层。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歌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诗中的首句,将蒙蒙的(烟雾 )形象地比喻 为从香炉中升起的( 紫烟 )。整首诗采用 ( 比喻、夸张)的方法写出庐山瀑布的 (壮丽景象 ),表达了诗(对大自然的热爱)。
谢谢 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望庐山瀑布》课件
诗歌导入
五老峰
龙首崖
诗歌导入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山峰重叠,其中有一座山峰 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 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 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 以取名叫香炉峰。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他为人洒脱,足迹遍及我国名山大 川,喜爱饮酒赋诗,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人称“酒仙”“诗仙”。他的诗 关注祖国壮丽的山河,诗风雄奇豪放,想 象丰富,现存李白的诗有九百多首,有《 李太白集》存世。
诗歌讲解
译文
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周围升 起紫色的云烟。从远处望去,山前的 瀑布就像挂在那里的一块白布,从高 高的山上飞流而下,不由使人怀疑是 银河从天上落了下来。
诗歌讲解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诗歌讲解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诗歌讲解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诗歌讲解
疑
是
银
河落九天Fra bibliotek诗歌讲解
古诗中的虚数
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 “千”、“万”等大多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 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