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立法必要性的研究研究及分析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问题研究
部 门资源的巨额流出导致农村部门的
储蓄份额很低 ,通过财政和国有银行信 贷的方式支持农村经济部门 ,也难以替 代农村 部 门 自身 的储 蓄积累 对金融成
长的内生作用 。 这样 , 最终的结果是农 村金融发展滞后 ,能够给农业提供 的融 资机会不 多 ,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更快 发展 。
2 、解除金融约束的路径选择 。 改
展经济所 需要 的大 量的矿产资源 、 工 业
原材料 、劳动力 以及广阔的市场 。
十 二 “ 、
五”
时期我 国农村经
济的战略性调整及 农村经 济部门
的金 融 约束
(一 )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十 。
五。
时期农村 经济 的结构 调 整
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将在 4 个方面有较大突破。
1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方面 。 当 前 我 国农村经 济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 阻碍 农产 品的价值实现及农村市场经济体
( 二 )农村经济调 整 中的金 融约束
1 、 金融约束的理论分析 。 我 国经 济结构中存在着较为严 重的二 元 结构 , 即较明显的结构差异 。 其中 ,农业部 门 与非农业部门之 间的二 元 结构的存在 ,
使农业部 门在 社会经济资源 的配 置中
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难以得到加速发 展所必需的足够的资金供给。 农村经济
合作金融立 法有成功的国际经验
可 循 。 如 日本具有相互 扶助性质的农协
金 融 ( 合作 金 融 ) 办 得 有声有色 相 , 当 程 度上 归功于完善的金融立法。 我国 目前
尚缺 乏 权威 性 的信 用合作 金 融 的法律 。
因
此
要
,
努
力
通
过
关于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的开题报告
关于对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
发展的关键和难点之一。
金融是"三农"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
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三农"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就显得尤为
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以及支持"三农"发展的途径,以期提出实际可行的建议,促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发掘出当前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
然后,利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实证分析手段,对农民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农村金融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2. 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现状及成效分析
3. 农民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分析
4. 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建议
五、研究意义
农村金融是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全面发展。
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创新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 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 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坚持农业银行 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 服务网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 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邮 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 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 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 力军作用。
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 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强监管, 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 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村小型 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 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 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 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 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 围。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 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 散机制。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农民贷款难”、“农村信用社难贷款”问题是困 扰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两头难”归根到底是担 保难。
(一)农民贷款难
“无钱经营、无物抵押、无人担保”
按照现行金融政策,农民到金融机构贷款需要提供 担保或资产抵押,农民的物质财产主要包括三部分: 土地、房屋、牲畜。但是,由于土地属集体所有, 土地、房屋均无法进行贷款抵押,牲畜等活体动物 也不能作为质押物。
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 问题
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的开题报告
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当前中国的城乡差距问题日益凸显,乡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
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不同于城市,乡村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满意度较低,这给乡村经济的投融资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如何加强金融服务,提高投融资效率,推动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乡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当前乡村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现有的金融支持机制和产业发展门槛,寻找乡村金融支持的切入点和解决方案,对于推进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营造良好的乡村金融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乡村金融支持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乡村金融支持的发展历程,分析乡村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提出加强乡村金融支持和服务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当前乡村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状况的分析和评估。
2. 乡村金融支持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 探讨乡村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
4. 提出加强乡村金融支持和服务的具体措施、方法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统计数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为主要来源,对乡村金融支持的情况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方法如下:1. 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调研资料。
2. 实地考察和调查乡村金融市场和服务状况。
3. 基于实证数据和经验案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获取相关信息和意见。
四、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结论:1. 乡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满意度较低。
2. 乡村金融支持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发展缓慢,存在问题和挑战。
3. 乡村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而现有的金融服务和机制存在门槛和问题。
4. 加强乡村金融支持和服务的措施和建议包括政策法规的优化、金融机构的创新和服务提升、金融配套机制的完善等。
五、论文结构与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论文结构包括绪论、文献综述、乡村金融市场和服务现状分析、乡村金融支持的发展历程、乡村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加强乡村金融支持和服务的措施和建议、结论与展望。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金融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村金融具有丰富的发展潜力,可以为农村经济提供融资支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进程。
对农村金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农村发展的总抓手,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域覆盖的战略布局,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金融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承担着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为农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重要职责。
农村金融可以为农村经济提供融资支持。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农民和农村企业往往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
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为农民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服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还可以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互助资金等非传统金融机构,为农村企业提供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服务,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农村金融可以促进资源配置优化。
农村金融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引导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乡村资源配置的优化。
通过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可以形成有序、规范的融资机制,为农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他们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益。
农村金融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推动农村富余资金的有效利用,避免目前农民资金闲置、存储的问题。
可以发展农村金融衍生品交易,让农民将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到金融市场,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提高农民的收益。
农村金融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农村金融可以通过提供风险投资、技术支持等服务,引导农民和农村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融合的加速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正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农村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1. 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普惠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及以上城市,并且大部分金融资源都流向了城市地区,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缺乏金融资源的支持,农村居民在创业、农业生产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这也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 金融产品不够多样化在目前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只提供基本的贷款、储蓄等服务,缺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可供选择。
这给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地域落后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普遍较低,服务质量无法与城市地区相媲美。
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和高效的管理体系,导致其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金融资源浪费和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4. 风险控制不到位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和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村普惠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尤其是一些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风险控制不到位,导致了一些不良债权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了行业的不健康发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而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将是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
1. 完善金融机构布局针对农村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布局。
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引导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
可以提高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其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研究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研究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基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坚持发展好乡村经济,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搭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服务产品,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向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积极创新服务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体系,切实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在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中推动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国要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必须要实现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
虽然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传统农业种养殖等技术有了较大进步,但生产投入与回报比例仍不理想,整体经济水平相较于其他产业相对滞后,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二)金融支持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乡村地区长远发展的保证,科学的种养殖方式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容忽视,文化是立身之本,和谐淳朴的乡风乡貌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传统文化及历史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金融支持渗透在方方面面,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金融支持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
经济收入提高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资料的买卖离不开金融,居民日常生活消费也离不开金融,人民富裕才能更好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目前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仍然明显,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实现乡村振兴,切实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途径(一)农村金融可以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发展。
农村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培育新型农业主体,这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先进的社会资本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村产业布局,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手段调节农业资源布局,确保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
( 三) 农 村 商 业银 行
资的多方面需求 , 我国对农 村信用合作社 进行 了改革调整 , 农村合作社 成为集体金融组织 . 在组织 上。 管理 上等多方面恢复力农 村信用合作社 的合作性质 , 随着农民受益的增加 , 农 村信 用合作社还开展了多种金融
持与帮助。
( 一) 农 村 信 用社
村合作社的归属权先后属于人 民公社 、 生 产大 队, 导致了合作社 经营权 的丧失 , 以及之后 经历的“ 文化 大革命 ” 导致 了合作社 经营的混乱 , 给合
作社带来了极大的损伤。到 1 9 5 8年 农 村 社 会 主 义改 造 的 基 本 完 成 , 合 作 社 管 理 权 的 下 放也 到 给合 作 社 带 来 了损 害 。1 9 5 7 —— l 曲折 发 展 甚 至 是 停滞 状 态 。 ( 三) 改 革调 整 阶段 ( 1 9 7 9 —— 1 9 9 5年 ) 十 一 届 三 中 全会 以 来 ,随着 农 村 家庭 联 产 承 包 责任 制 等 的 土 地 改 革, 农 民生 产 积 极 性 极 大 地 提 高 , 农村经济快 速发展 , 为 了满 足 农 民 融
正 规农 村 合 作 金 融 的各 组 成 部 分 都 有 其 不 同 的 组 织 形 式 ,农 村 信 用 社 主 要是 以 县 为 单 位 的统 一 法 人 社 的形 式 存 在 .该 组 织 形 式 运 用 的 是合作制的原则。
( 二) 农 村 合 作 银 行
农村合作银行是 以股份合作制 为其 组织形 式的 ,股份合作制是一 种新形式的合作方 式, 这种合作方式 的运用 主要是 坚持合作制 的原则 , 并且在此基础 上吸收股份制 。农村合作银行 的主要入股人员是其辖 区 下的农 民, 工商 户 。 企业法人 等 . 入 股 人 员 坚持 自主 自愿 的 原 则 参 与 入
金融论文: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缺位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缺位问题研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化,农村生产和经营方式加速转变,农村金融作为融通资金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
农村金融是世界性难题,其原因在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带来的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问题,致使农村金融风险难以把握和控制,商业性金融资本从安全和趋利的目的出发,远离农村资金市场;加之各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一般选择工业化优先,致使农村金融制度、政策安排不足,农村金融抑制长期存在,农村金融资源大量外流,农村金融市场“失血”。
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途径究竟在哪里?从国外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盛行至今的合作金融体制已经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模式。
如德国早在1770年就成立了土地抵押信用协会,创造了以农村土地资产为依托的合作金融组织形式。
美国是采取银行与合作社的发散型混合模式,上层为银行体制――联邦土地银行,基层则为合作社体制。
日本是以强大的农协系统的合作金融为主体。
国外合作金融体制在农村金融市场成功运行的原因在于:一是弱势的农民联合是对抗各种强势利益集团的本能选择;二是合作金融能够发挥农村各微观经济体信息高度透明的优势,使交易成本降低成为必然;三是农民合作可以共同利用金融资源,创新适应农村经济的农村金融组织。
回顾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历史,合作金融曾经在20世纪初的中国农村昙花一现;新中国的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属性先天不足,后天严重异化;正在试点的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陷入困境,作用十分有限。
时至今日,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严重缺位,不能满足“三农”的需要,创新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和组织形式已经十分迫切。
一、合作金融组织曾在20世纪初的中国昙花一现回顾中国金融发展史,合作金融曾于20世纪初在中国诞生和发展。
20世纪早期,西方思想逐渐传播到我国,一些开放之士最早接触了现代合作思想,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合作经济的主张。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也是合作经济的先行者,他主要推崇消费合作社,主张“由社会团体来分配货物”。
《剖析农村金融支持发展三农研究论文》
《剖析农村金融支持发展三农研究论文》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调查:思考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构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是目前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辖内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及金融服务状况的调查入手,分析了辖区农村金融在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和障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承德市农村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情况(一)金融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到xx年6月末,承德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亿元,比年初增加129.6亿元,其中涉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1.4亿元,比年初增加61.6亿元.占比为41_3%.比去年同期增长34.4%。
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8.6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37.2%.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22.3%。
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中,三家“农”字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达到78.1%,其中农业发展银行30.1亿元占14.4%,农业银行19.6亿元占9.4%,农村信用社l13.7亿元占54.5%。
县域贷款中81%为涉农贷款。
从贷款投向看,农户贷款106.3亿元,比年初增加2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7%,农村各类经济组织贷款25.1亿元,比年初增加7.5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70.2%;从贷款用途看,农林牧贷款49.2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贷款38.1亿元。
截至xx年6月末,辖区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为7.5亿元,其中,仅农业发展银行投放农业产业化贷款就达4.19亿元.农业银行2.7亿元。
(二)央行积极开展窗口指导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继续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担保机制.改进服务方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有实力的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有效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出台加大对“三农”信贷投放的扶持政策,为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三农”服务保驾护航。
我国合作金融立法探究
[ 作者简介] 史双洋( 1 9 9 3 一 ) , 男, 河南开封人, 浙江农林大学法学本科生。研究方向: 民商法 、 合作金融法; 蔡丽丽( 1 9 9 1 一 ) , 女, 浙 江湖州人 , 浙江农林大学法学本科生 。 研究方 向: 民商法 、 刑法 ; 夏少敏( 1 9 6 4 一 ) , 男, 湖南安化人 , 浙江农林 大学法政学 院副教授 、 硕士。研究方 向: 金 融法生态 化 、 欧盟 自然资源法、 消费者信贷法 。
的头等事情 , 农村合作金融被认为是为农业提供服务 形成 了合理 的管理体制 , 使农村信用合作社能够稳健 的基础社会公益法人 , 合作金融的宗 旨在 于提供资金 发展 , 同时必须要建立法律来保障和监督合作金融机 互助合作 以及优质服务 , 在相 当大的程度上是农业发 构 的运 行 。
展 的保 障机制 , 具备社会公益法人的特点 , 但农村合
作金融发展一直 以来饱受诟病 , 主要在于没有受到 国 家 门法律的庇护。
( 三) 合作金融机构 的互助互利性不具有商业 银 行 确规定: “ 城市信用社 、 农
合作金融机构“ 这种草根性质 、 内生性质的合 作 村信用社办理存款 、 贷款和结算等业务, 适用本法有
长期 以来 政府 在 合作 金 融改 革方 面 迈不 开 步 子 , 对合作 金融 安全 的重视胜 过 回应和 引导融 资需 求 。比 具 有关联 性 、 有待 于发展 成严 密统一 的有机 整体 。
第2 0卷第 1 期
2 0 1 3 年 3月
长沙民政 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s h a S o c i l a W0 r k C o l l e g e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概述农村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和创新,以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和金融市场化的需求。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金融服务覆盖不足、金融产品创新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
农村金融市场风险防控能力较弱,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环境,探讨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
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思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同时,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农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金融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和政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金融服务不足、信贷资金短缺、风险防控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预测,探讨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章将梳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主要成就,分析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将结合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分析其原因和症结所在文章将提出促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风险防控等方面,以期为政府决策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所在班级:08金融(4)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难题。
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
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生产率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逐渐增大,加之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必须着眼于新农村建设,打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无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此农村金融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民生活保障都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农村金融的覆盖面低,农民贷款难,小额信贷发展不足,政策性金融不到位,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现状和制约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
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农村金融需求分析,主要介绍农村金融需求的定义及主体。
(2):农村金融需求的分类,主要是将农村金融需求按盈利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分为三类:有效需求、准有效需求、非有效需求。
(3):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实证分析。
(4):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
(5):增加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对策。
关键词:安徽省农村金融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制约因素金融创新ABSTRACTKEY WORDS:目录声明 (Ⅱ)摘要 (Ⅲ)ABSTRACT (Ⅳ)目录 (1)1、...................................................1.1 ...................................................1.2 ...................................................2、...................................................2.1 ............................................2.2 ..............................2.3 ..............................................3、..............................................4、..............................4.1 ...................................4.2 ...................................4.3 ................4.4..............................4.5..........................4.6 ..............................5、..................................................5.1 ..............................5.2 ...................................5.3 ...................5.4 .......................................5.5 ....................................一.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1. 农村金融需求定义:根据经济学中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06.06.24•【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草案)》的说明2006年6月24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安排,由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牵头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的起草工作。
2003年12月起,农委组织中央有关部门、一些专家学者,着手起草工作。
经过多次基层调研、反复研讨,在总结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借鉴国外有关合作社立法和发展的经验,先后多次征求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级人大农委和一些院校、专家学者的意见,并认真研究了本届以来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相关议案,征求了这些议案领衔代表的意见,农委还4次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审议起草工作。
经过反复论证、多次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
2006年3月1日农委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草案。
现对草案说明如下。
一、关于本法的立法必要性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独立的财产主体和市场主体,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弱点也逐渐显现。
如何提高家庭经营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将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国内、国际大市场对接,是我国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广大农民群众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创办了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载体。
党和国家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出现,就为其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各级党委、政府也为支持其发展,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做了大量的指导、扶持、服务工作。
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关于金融支持村落振兴的调研报告一、引言村落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进步的重要战略之一,其目标是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农夫全面进步、农村全面茂盛。
金融作为村落振兴的重要支持力气,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度探讨金融支持村落振兴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金融对村落振兴的作用1. 产业支持作用: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支持农夫进步农业产业、进步农村企业等,以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农夫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2. 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站等渠道,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存贷款、支付结算、保险等,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短板,加强了农夫金融意识。
3. 金融兴农:金融机构乐观开展金融扶贫,通过设立扶贫贷款专项,援助贫困户进步产业,增强脱贫能力;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支持农夫创业就业,增进农村经济进步。
三、金融支持村落振兴存在的问题1. 金融服务不平衡:村落金融进步不均衡,大部分金融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金融服务缺乏,难以满足农夫的金融需求。
2. 风险防控不足:农村金融市场较为薄弱,金融机构缺乏尽职调查,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导致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增加。
3. 金融产品不匹配:目前农村金融产品多数是城市金融产品的复制,没有针对农夫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四、改善金融支持村落振兴的政策建议1.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鼓舞设立更多金融服务站、农村信用社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遮盖面,解决农夫金融服务不平衡问题。
2. 加强风险防控:加强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完善授信流程、尽职调查等,提高贷款风险防控能力,缩减风险暴露。
3.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农村实际需求,创设性地推出农村金融产品,如农村信用贷款、农村保险等,提高金融产品适配性,增加金融机构与农夫的互动和合作。
4. 提升金融支持技术: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支持力度,为农村振兴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关于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农村金融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资金难以流入农村首先,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牵涉到战略地位、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市场需求以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另外,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较为复杂,森严的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增长的网络欺骗等问题都会在资金的流入过程中产生影响。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宏观政策,通过财政扶持等方式促进金融资金进入农村地区。
二、农村金融风险高农村金融的风险高度集中在农村信用。
由于农村土地资产的不可分割性,导致农村资信短缺。
同时,农民信用无法追踪和核实,信用危机的可能性也极大。
解决此类问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农摸方法和途径,贯彻金融创新,推广助农金融的安全机制;二是提高农民意识素质,推广农民自我调节模式,通过技术、服务、监管等手段降低农民信用风险。
三、农村金融业务缺乏差异化在金融服务业务上,农村金融机构过度依赖传统的贷款、存款模式,缺乏多样性化业务服务。
缺乏风险控制和优质管理手段,机构发展单一,扩大业务版图难度大。
针对此点,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探索农村金融多样化服务项目,提高服务品质和服务底线。
四、农村金融生态还未完全建立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扩大,金融组织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建设逐渐完善,机构改革和整体重盛地位已经形成,但是一些农村金融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如:机构比重分布不平衡,资金存量和流量比较严重等。
因此,政府需要增加对农村金融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机构的研发和投入,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推进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针对以上问题及对策,应逐步完善金融机构和制度的服务体系,同时加快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整合和发展。
只有这些方面得到相应的加强和改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够有更为健康和持久的支撑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已经成为了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关于农村金融服务新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部分地区金融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培训 和人才引进。
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传统金融服务产品
农村地区仍以传统金融服务产品为主 ,如存取款、转账等,缺乏创新性和 个性化。
产品创新需求
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的需求 日益增强,需要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 度,推出符合当地特色的金融产品。
创新理财产品
设计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理财产品,引导农村居民合理配置资产 。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 场秩序。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的风险 分担机制,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增强其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
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导致金融机构在开展业 务时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06
思考与建议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服务网点,支持新型农 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形成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
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等 方面的支持作用,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经济的
新型金融服务产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金融机构开始 推出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如网络银行 、手机银行等,但普及程度有限。
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
金融服务需求
随着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 、个性化趋势。
金融服务供给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也需要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 服务需求。
农户投融资制度研究述评及其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 收稿 日期 】 0 0 0 — 2 2 1— 7 1
【 金项 目1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9 J06 ; 基 0CY 5 )重庆哲社 基金项 目(08j 9 ; 庆市农 村经济 与管理研 究 中心 资助项 目(50 ; 南大学 中 20- 0 )重 j 0 1)西
央高校基本 科研项 目(WU 9 90 S 0 0 6 4) 【 作者简 介 】邹新阳( 7 )女 , 1 7 一 , 黑龙江兰西人 , 9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副教授 、 农村财政 与金融专业博 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 村金 融学; 农 张 国栋 ( 2 , , 1 7 一) 男 黑龙江 宁安人 , 9 中国农 业银行牡丹 江分行信 贷部 中级经 济师 , 究方 向: 贷管理 ; 研 信 王贵 彬( 9 3 男 , 1 7 一) 四川 宜 宾 人 , 南 大 学 西 外 国语 学院讲师 , 究方 向: 研 农村金 融与教 育经济 ; 许严冰 ( 9 6 ) 女 , 宁宽 旬人 , 17一 , 辽 哈尔滨啤酒 ( 牡丹江镜 泊) 限公 司信息部预算 管理员 研 究 有 方 向: 统计 与预算。王贵彬 为本 文通讯 作者。
一
、
农 户 投 融资 制度 的研 究 现 状
( ) 外 的 研 究 一 国
1农 户经济行 为的研 究。农户经济行为 的研究长期 以来存 . 在两种 不 同的学术观点 , 一是 消费论 , 二是利 润论 。 其 其 C aa o (9 4 以农 户心理状态 为切人点 研究农 的产品主要用 于满足家庭 消费 , 户投入主要形 式为 农
劳 动 投 入 , 以用 单 位 生 产 成 本 和 边 际 收 益 方 法 衡 量 其 效 益 。 难 与 C aao h ynv观 点 相 同 的 还 有 斯 科 特 、 耶 斯 和 Ma br 波 x Wee。农 户 经济行为利 润论学者与上 述观点不 同 , 为农 户存在追求 最 认
农村金融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农村金融是指针对农村地区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村金融研究对于了解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问题和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金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
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金融市场有很大差异,包括金融需求、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可以有效了解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金融需求,为开发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农村金融研究可以揭示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信用风险高、信息不对称、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可以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三,农村金融研究可以探索解决农村金融市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共同努力,通过研究分析农村金融市场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可以为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例如,可以探索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发展农村金融创新产品等方式,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四,农村金融研究可以为金融机构和农民提供决策支持。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业经营者的需求多样化,农村金融机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需求。
通过研究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变化和趋势,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支持和发展战略。
同时,也可以为农民提供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依据和建议。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研究对于了解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问题和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有助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研究与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研究与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农村扶贫工作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然而,农村金融发展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政策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了解农民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政策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充分了解他们的金融需求,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目前,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仍存在覆盖不到位、贷款利率过高等问题,政策应着力解决这些困扰农民的实际问题,例如降低利率、完善担保措施等。
二、加强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布局加强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布局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各大银行在农村建立支行或网点,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此外,可以推动金融机构与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通过加强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布局,可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农村金融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政策研究应该重点关注风险防控问题。
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严格风险控制标准,可以降低金融风险,保护农民的利益。
四、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农村金融发展需要专业化的金融人才支持。
政策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农村金融人才培养问题,加大对农村金融人才培训的投入和力度。
可以通过各类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
五、推进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农村金融发展需要依托信息化技术。
政策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问题,并推动金融机构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六、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发展需要进行体制改革,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
政策研究应该探讨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元化金融机构,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七、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透明度政策研究应该关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透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立法必要性的研究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立法必要性的研究作者侯圣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摘要:农村合作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具有相当重要的制度价值。
但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相关立法却是十分落后,本文在介绍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现状、简要分析农村合作金融的地位和作用、简要分析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亟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的必要性。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现状;立法必要性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金融立法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相继制定。
但是有关农村合作金融的专门性法律仍然没有制定出台,致使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无章可循,从而导致其市场定位不当,功能异化等现象。
因此尽快制定统一完整的农村合作金融法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立法者和理论界既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合作金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没有全面分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必要性,首先要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现状有清楚的认识。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法是由各种合作金融方面的规X行文件表现出来的。
从应然层面上讲,农村合作金融规X性文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农村合作金融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法制定的有关农村合作金融活动的规X性法律文件。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有关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中华人民XX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XX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金融法律。
我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涉及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基本制度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关于合作金融的法律在合作金融法律规X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效力。
但我国专门的农村合作金融法的缺失是合作金融法律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它使得农村合作金融缺少完整统一的法律规X。
(二)农村合作金融行政法规农村合作金融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依法制定的各种有关农村合作金融活动的规X性法律文件。
目前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主要由行政法规来调整,主要有《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农村合作金融行政法规是根据宪法和合作金融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宪法和合作金融法律的,它的效力低于合作金融法律,不得与宪法和合作金融法律相抵触。
合作金融行政法规是现在我国调整合作金融的层级最高的规X性文件。
(三)农村合作金融地方性法规农村合作金融地方性法规是指省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为执行和实施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根据本行政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制定、颁布并在本辖区内施行的合作金融规X性文件。
我国省级地方权力机关结合本地区合作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定数量的合作金融地方性法规。
但是由于我国实行金融事业的全国统一管理,合作金融地方性法规数量较少,它并不是我国合作金融法律体系的主体。
(四)农村合作金融规章农村合作金融规章包括农村合作金融部门规章和农村合作金融地方政府规章。
合作金融规章是指合作金融主管机关合作金融法律和合作金融法规制定的规X性文件。
我国的合作金融业在历史上主管机关更换了多次,这些机关曾先后制定了若干相关的规X性文件,如《农村信用合作社等级管理试行办法》(中国农业银行,1995)、《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施方案》(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1996)、《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1997)、《农村信用社安全设施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局,1997)等。
此外,部门规章亦包括其他行政部门颁发的与合作金融相关的规X性文件,如《城乡信用社若干税收、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家税务总局,1996)等。
农村合作金融地方政府规章是指具有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本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的地方政府规章。
由于我国对金融事业实行全国统一管理,和地方性法规一样,目前合作金融地方政府规章较少。
(五)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自律性规X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自律性规X是指由合作金融业社团组织,制定的约束其会员的带有自治法性质的规定,如中国农村信用协会(筹办)公布的《信用合作协会章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相当混乱,合作金融规X性文件的法律层级较低。
而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统一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典。
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性质、地位和作用分析我国经济中的合作金融主要包括农村合作信用社、城市信用合作社等,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主体。
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农村信用合作社网点日益普及。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地区最庞大和最完备的正规金融组织。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农村合作社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XX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这表明我XX用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形式明确确定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农村合作金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农村合作金融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农村合作金融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农村合作金融的性质。
合作金融、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金融与其他金融相比,除了具有共同的特征外,还有自身显著特点。
为了防止合作金融的宗旨变异,需要明确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区别:1。
从目的上看,合作金融最原始的目的在于根据平等原则,在互助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式取得资金,并不着眼于利润最大化;而商业金融唯一的目的在于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融通资金只不过是实现其目的的手段。
2。
从管理权限上看,合作金融的互助性决定了其管理权限不是以投入资金的分额即股份为单位,而是以自然人和法人为单位实行一人一票制;而商业金融的管理权则绝对由投入资本金额的多少决定,投入资本越多,权限相对越大。
3。
从利润分配看,由于合作金融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合作企业,合作金融组织的宗旨又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利润一般不量化到每个入股者,而是以公共积累的方式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商业金融利润的分配基本上按公司法的要求取决于投资者的意志,未分配利润构成各股东的权益。
4。
从组织系统内部体制安排看合作金融内部组织之间采取自下而上的梯层式控股制,即合作金融以合作制为主,商业金融以股份制为主。
农村合作金融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国务院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后。
2003年,国务院决定在XX、XX、XX、XX、XX、XX、XX和XX8个省(市)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在产权制度、监督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支农服务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004年先行试点的8个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可喜的进步,支农工作得到改进。
2004年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6932亿元,比年初增加2922亿元,增长10。
85%,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10。
9%;各项贷款余额19974亿元,比年初增加3054亿元,增长15。
29%,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10。
8%。
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贷髋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在降低,农村的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也在下降。
并且伴随着我国的金融体系改革,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向着商业化和股份化的方向发展。
由此,很多人认为,农村合作金融已经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方向,甚至在我国的发展应该停止了。
在理论研究方面,理论界和学者普遍对合作金融的研究不重视,在立法工作方面,合作金融的立法停滞不前,没有任何的进展。
理论研究和立法工作是应该为实践服务的,面对合作金融立法和理论研究发展遇到到残酷现实,有必要对合作金融发展的基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合作金融是合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合作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所以合作金融是合作经济的子系统;同时,合作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金融体系的分系统。
我国当前依然存在合作金融的发展基础:首先,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合作金融的支持。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资金的来源无非是财政投资、信贷融资、集体投资和农民自筹这四个渠道。
但财政投资限于国家财力难以取得较大增加,集体经济在分田到户时没有相应建立起强有力的积累机制,对农业投资能力也极为有限,而政策性金融又具有来源与运用的特定规定性,商业金融则由于农业贷款的风险较大而不可能成为农村金融的主体。
这样,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重任就落在了合作金融的身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不断扩大和农业本身由粗放松散走向集约联合,合作金融必将成为农村金融的主体力量。
其次,合作金融在城镇两小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
目前,城市的一些大集体和小全民企业在探索明晰产权过程中日益明确了向合作经济转变的方向,面对蓬勃发展的大量集体、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组织,国家银行无力提供及时灵活的金融服务,这为合作金融在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再次,作为金融体系的分系统,合作金融组织不可替代。
一般而言,一国金融制度主要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三种金融方式构成,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该系统中,各种金融形式功能各异,不能互相替代。
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他们都无法取代合作金融的地位。
在进行以上的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农村合作金融的性质和我国目前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现实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现状,简要分析合作金融的作用。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经济发展中作用重大,合作金融作为重要的金融形式,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的作用不再多说。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小规模经济发展服务。
“小规模”经济的主要成分是中小企业和农户、个体工商户等,“小规模”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有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信用机构,以适应其小型性、灵活性、从属性的特点。
当前,我国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小规模”经济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经营风险大,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和金融服务,只能依靠地缘优势,通过合作金融组织在区域内获得资金融通。
其次,为地方性经济发展服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业务上的地方性特点,使其深深植根于地方经济的土壤中,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条件和环境相差甚远,农村合作金融这种区域性组织,可以配合地方政府组织经济活动,根据各地特点,灵活融通资金,扬长避短,增强不同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