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
的效 果 , 现报 告 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产妇 腹 部 置 沙袋 , 身上 有 静 脉输 液 管 道 、 导 尿管 、 镇 痛泵 甚至 输 m 管 道等 , 产 妇体 位 受 到 限制 , 容 易使 产 妇缺 乏 母 乳喂 养 的信 心 2 . 2 疼痛 剖 宫 产术 后 产 妇 疼 痛 出现 失 眠 、 焦虑 , 担 心 母乳 喂 养 加 剧 切 口疼 痛 不敢 活 动 , 不愿按需授乳 。 除授 乳 时体 位 改 变 I 引 起 切 口疼 痛 外 , 婴 儿 吸 吮时 , 反 射 性地 刺 激 子 宫 , 产 生 子 宫 收缩 痛 也 是 主 要 原 之 一 。 不能及时有效地刺激乳头 , 引 起 泌乳 小 足 或 没有 泌 乳 , 从 而影 响母 乳 喂 养 。 2 . 3 知 识 缺乏 产前 未 按 时进 行 系统 的孕 期 检 查 , 或接 受 孕 期 检
剖宫产术后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低 于经 阴道分娩 的产妇【 】 。 为
促 进 剖宫 产 产 妇 早期 泌 乳 , 增 加 泌乳 量 , 提 高 纯母 乳 喂养 率 。 随机 选取 本 院2 0 1 2 年5 月~ 2 0 1 2 年1 0 月 行 剖 宫 产 手 术 的产 妇 2 6 8 例, 分 析 刮 宫产 术后 影 响母乳 喂 养 的因 素并 进行 相 应 的护 理 ,取 得 良好
2 . 2 出院指 导
2 . 2 . 1 术后 6 h 去 枕 平 卧或 头 偏 向一 侧 , 保 持 呼 吸道
院 时根 据 孕 妇 的不 同心 理 状 态 , 做 好 心理 护 理 , 耐 心 解
答 孕妇 提 出 的问题 , 以消 除顾 虑 。 2 . 2 . 2 嘱 其 卧床 休 息 , 适 当活动 , 避免重体 力劳动 。 保 持 外 阴 清

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是婴儿最安全、最科学的哺乳方式。

文献报道母乳占婴儿全部食物的20~79%[1],母乳不仅仅为婴儿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营养,而且可以增加婴儿免疫力、智力,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体健康。

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笔者自2009年1月起对我院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影响因素1.1 剖宫产因素剖宫产术前、术后限制饮食,导致产妇营养不足,影响乳汁分泌;剖宫产术后需去枕平卧6h不能做到新生儿30min内早吸吮;切口疼痛和宫缩影响;术后使用药物治疗使产妇担心药物通过乳汁排出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等使产妇在术后三天内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可造成初乳分泌延迟;输液管道、留置导尿管、镇痛泵导致产妇母乳喂养带来不便。

1.2 心理因素产妇的情绪、休养环境影响乳汁分泌。

产妇紧张、焦虑、疼痛,哺乳期受精神刺激,焦虑、生气、烦躁或忧虑等负性情绪,影响下丘脑及垂体的功能,从而减少或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量减少;而心理应激会使乳汁分泌明显下降,这些均是乳汁分泌不足的不利因素。

1.3 哺乳因素产妇由于知识缺乏,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足,不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产妇喂哺经验不足、喂奶姿势不当、乳头含接错误、挤奶手法不当、产前未作乳房护理或保健不当,如喂哺时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只将乳头含在口中,造成乳头皲裂,引起疼痛而影响哺乳;婴儿吸吮不顺哭闹,导致产妇情绪紧张从而引起乳汁分泌迟延、入量不足。

部分产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产后三天才会开始有乳汁,不积极进行早吸吮增加乳汁的机会,造成乳汁分泌不足。

1.4 母婴患病婴儿患病母亲紧张、惊恐出现心理障碍引起泌乳减少,婴儿吸吮欲望与能力减弱也可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早产、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等需特殊治疗,母婴分离而影响母乳喂养。

1.5 乳房-乳头因素产妇乳头平坦或凹陷,乳头过大使婴儿不易含接;由于婴儿吸吮方法不当或产妇过度在乳头上使用肥皂等刺激物等造成乳头皲裂疼痛使产妇难以忍受;当乳汁开始分泌时,乳房会变热,而且疼痛,甚至如额头版坚硬,乳房肿胀影响婴儿吸吮,如果不及时喂哺,使得乳汁不能及时排出,乳汁会因此而停流。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目的:臨床观察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情况,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产后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

方法:选取产妇及新生儿500例进行母乳喂养调查。

结果:产妇中95%接受过母乳喂养教育,母乳喂养率为86%。

结论: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有开奶时间、开奶前使用奶瓶、分娩方式、产妇心理状态、睡眠时间等,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标签:母乳喂养;临床观察;优生优育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它不仅可以减少婴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也可以促进产后子宫收缩。

母乳是最好的初乳,能增强婴儿免疫力,对婴儿智力和骨骼发育都非常有益[1]。

为了了解母乳喂养在临床上的情况,以及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以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我们对500例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6年1月抽样选取500例产妇及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观察。

1.2方法用产后访视措施,于初访8 d、中访16 d、结案访28 d各访视1次,获取产妇及新生儿一般情况、喂养方式、分娩方式、产后开奶时间、奶瓶使用情况及产妇的心理状况、睡眠时间等。

2结果2.1产妇的一般情况500例产妇年龄最小19岁,最大42岁,产妇中493人接受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占83%。

2.2母乳喂养情况500例新生儿,其中,母乳喂养428例,占86%;混合喂养54例,占11%;人工喂养18例,占4%。

见表1。

2.3开奶时间与母乳喂养关系500例产妇中,产后30 min内开奶89例,占58.12%,母乳喂养率为93.08%;30 min~12 h后开奶147例,占25.98%,母乳喂养率为70.96%;12 h后开奶79例,占16.46%,母乳喂养率为49.37%。

开奶时间早的母乳喂养明显高于开奶时间晚者(P<0.01),见表2。

2.4用奶瓶和母乳喂养之间关系开奶前使用奶瓶者母乳喂养率为34.86%,开奶后使用奶瓶者母乳喂养率为69.77% ,不用奶瓶母乳喂养率92.44% ,不使用奶瓶喂养新生儿者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使用奶瓶者(P<0.01)。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
母乳喂养被认为是新生儿最健康的喂养方式,但是全球范围内母乳喂养率却普遍低下。

以下是导致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
1. 缺少正确的教育和支持:许多产妇在产前和产后缺乏关于母乳喂养的正确知识和技能。

在医院和社区中缺乏支持和指导,使得许多妈妈选择放弃母乳喂养。

2. 医院的实践:在医院中,许多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接受人工喂养。

这种实践会导致母乳喂养的启动和维持困难。

3. 社会文化因素:一些文化认为母乳喂养是不方便的,或者认为母乳喂养会影响妈妈的工作或社交生活。

这些观念可能会影响妈妈的选择。

4. 缺乏工作场所支持:许多女性需要在产假结束后返回工作岗位。

如果缺乏工作场所的母乳喂养支持,妈妈们可能会选择人工喂养。

5. 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吸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妈妈的乳汁质量,从而导致母乳喂养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加强妈妈们的母乳喂养教育和支持,通过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来鼓励妈妈们进行母乳喂养。

同时,医院和社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来确保新生儿在出生后尽早接触母乳喂养。

此外,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戒烟、戒酒,对于促进母乳喂养也非常重要。

- 1 -。

《2024年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和母婴保健政策的实施,纯母乳喂养成为产妇们的首选喂养方式。

然而,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纯母乳喂养在产后0~6个月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一阶段纯母乳喂养的状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产妇的育儿实践提供指导。

二、纯母乳喂养的0~6个月状况产后0~6个月是母体哺乳的黄金期。

这一阶段内,母体的母乳营养成分最为丰富,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然而,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实践情况并不理想。

据统计,许多产妇在产后初期能坚持纯母乳喂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纯母乳喂养率逐渐下降。

三、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1. 生理因素:部分产妇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乳腺发育不良或乳腺炎等原因,导致母乳分泌不足,无法满足婴儿的需求。

此外,部分产妇在产后初期由于身体疲劳、缺乏休息等原因,导致无法顺利进行哺乳。

2. 心理因素:一些产妇在产后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选择混合喂养或放弃母乳喂养。

此外,家人对母乳喂养的观念、态度和支持程度也会影响产妇的哺乳信心和决定。

3. 社会文化因素:部分地区或家庭由于传统观念、工作、经济压力等因素,对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纯母乳喂养率较低。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孕期和产后的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孕期和产后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信心,使其了解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增强医疗保健服务:医疗机构应提供专业的乳腺检查、咨询和指导服务,及时发现并处理乳腺问题,帮助产妇顺利哺乳。

3. 家庭支持与关爱:家人应给予产妇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增强哺乳信心。

同时,家人应积极参与育儿工作,减轻产妇的负担。

4. 政策支持与宣传: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母乳喂养政策,提高社会对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以下 几 点 : ( ) 宫 产 术 后 . 未 做 到 3 n内 吸 吮 产 妇 乳 1剖 0 mi
头 ; ( ) 宫 产 术 后 刀 口疼 痛 影 响 产 妇 休 息 和 睡 眠 .没 有 及 2剖
时 、有 效 地 哺 乳 ; 3 术 前 及术 后 限 制 饮 食 ,导 致 营 养 不 足 , ()
广 泛 的 免 疫 保 护 作 用 。 据 临 床 研 究 发 现 . 母 乳 喂 养 能 大 大 降 低 佝 偻 病 、腹 泻 、肺 炎 和 贫 血 等 的 发 病 率 。母 乳 喂 养 对 婴 儿 、母 亲 、 家 庭 和 社 会 都 有 很 大 的 好 处 。随 着 我 院 医 务 工 作 者 对 产 妇 进 行 有 关 母 乳 喂 养 的 宣 教 及 产 妇 对 母 乳 喂 养 的 正 确 认 识 .母 乳 喂 养 率 较 以 往 大 大 提 高 通 过 下 列 调 查 研 究 .得 出 影 响 母 乳 喂 养 的 因素 .以 便加 以解 决 。
母 乳 是 婴 儿 的 最 佳 食 品 . 其 所 含 的 各 种 营 养 物 质 比例 合 适 。最 适 合 婴儿 的 消 化 吸 收 ,且 具 有 最 高 的 生 物 利 用 率 。
母 乳 所 含 的抗 感 染 物 质 对 新 生 儿 及 婴 儿 的 生 长 发 育 起 到 了
表 2 开 奶 时 间对 母 乳 喂 养 的 影 响


24 对 4 . l例 采取 人 工 喂 养 的 产 妇 调 查 其 客 观 原 因( 3 表 ) 从 表 3可 以 看 出 .产 妇 的 客 观 心 理 因 素 对 母 乳 喂 养 的
①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0 0 50 8
及 早 建 立 泌 乳 反 射 ,早 吸 吮 , 禁 止 过 早 使 用 奶 瓶 。 另外 调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的最佳方式,它为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目前,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但是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很多。

本文通过对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有针对性地解决临床母乳喂养存在的系列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率。

标签:母乳喂养;因素;分析在西方国家,由于母亲产下婴儿后迫切回归工作岗位而断掉哺乳,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婴儿只有在母乳的哺育下发育才会更加健康。

所以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妇女逐渐重新开始母乳喂养[1]。

在我国,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母亲的工作性质等一系列因素,母乳喂养率处于下降的趋势,要恢复母乳喂养率,首先要了解影响母乳喂养的有关因素,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根据对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将影响母乳喂养的有关因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因素1.1 麻醉药因素剖宫产产妇术毕返回病房常常表现为双上肢轻微颤抖、体温偏低,这与麻醉药的残余作用使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术中所使用的麻醉药让产妇及家属担忧,新生儿吸吮母乳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所以延误婴儿进行早吸吮。

1.2 产妇心理因素1.2.1 恐惧紧张由于产妇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分娩这种正常的生理过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部分孕妇总会害怕疼痛而感到不安,这种恐惧的心理会减弱孕妇对疼痛的免疫力,从而更加恐惧,这对顺利分娩都是不利的。

还有部分产妇害怕哺乳时婴儿的吮吸会使得乳头疼痛,而不愿给婴儿进行母乳喂养。

1.2.2 角色缺如当前来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不能使一些产妇充分意识到,更有从事文艺行业的女性,以为对婴儿的哺乳会使自己体形改变,不利于事业发展,而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产妇不愿意担当乳母的角色,从而导致婴儿不能得到正常的母乳喂养。

1.3 产妇体位不适剖宫产术后因硬膜外麻醉需去枕平卧,腹部放置沙袋,监测生命体征,静脉输液及留置尿管等,使产妇身体活动受到限制。

1.4 乳头异常乳头正常是实施母乳喂养的基础,部分产妇出现乳头平坦、凹陷和皲裂而影响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为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子健康。

选择2014年4月~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64例,调查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讨论相应的护理对策。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较为复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产妇的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母乳喂养;低下;护理对策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提倡的科学育儿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措施。

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其中所含的乳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均可被婴儿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4月~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孕产妇364例,年龄18~40岁,其中剖宫产187例,自然分娩177例,住院天数4~8d。

1.2方法1.2.1问卷调查法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影响母乳喂养原因的调查问卷,通过对产妇自身、新生儿、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四大因素并根据其分类进行问卷调查,统计。

共发放调查问卷364例,收回364例,回收率达100%。

1.2.2统计学方法将文中所得数据录入Epidata3.0数据库,采用STA TA1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364例影响母乳喂养原因的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3.1影响母乳喂养原因分析①产妇因素主要由于产后产妇疲劳、切口疼痛、体位受限、阵发性宫缩痛、身体虚弱,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不愿让新生儿吸吮乳头[2]。

乳房发育不良,致使宝宝吸吮困难,产妇烦躁,拒绝喂奶。

②新生儿因素。

因窒息、呛奶、早产或黄疸等原因,新生儿转儿科,致使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腺管淤塞不通,乳房肿胀发生率高,使产妇乳房肿胀加重,自我舒适感下降。

③家庭成员因素。

特别是老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初奶不干净,不能给宝宝吃;心疼宝宝哭闹、饥饿、过早的使用奶瓶。

④医护人员因素。

基层医院产妇文化水平低,母乳喂养知识缺乏,护士因工作繁忙,健康宣教不及时,指导不到位;或新上岗的护士,本身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到位,不能很好的与产妇沟通交流,因指导方法不当,使产妇不能正确掌握喂奶的姿势,使用奶瓶造成”乳头错觉”,导致新生儿不愿吸吮母乳。

影响产褥期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影响产褥期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影响产褥期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马妹英(广西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保健科,南宁市530003;E-mail:syymmy_2012@126.com)【摘要】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模式,为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问答方式调查产后42d的779例产妇,了解影响产褥期内婴儿纯母乳喂养因素。

结果本地户籍组、计划外妊娠、剖宫产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低于流动人口组、计划内妊娠、阴道顺产的婴儿。

影响婴儿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有:产母未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产母未掌握母婴分开情况下保特泌乳的方法:产母对产后6个月内泌乳机制的认识存在偏差,对一过性的乳汁不足处理不当;政府对社区妇幼保健人员母乳喂养知识及哺乳技巧的培训不足,未能深入细致地指导产妇及家庭成员进行母乳喂养及育儿方面的指导。

结论加强宣传母乳喂养知识,有助于提高出生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产褥期;婴儿;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1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04(2012)12-1704-02母乳是婴儿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有人工喂养不可比拟的优势[1]。

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

近几年,我国母乳喂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倡导的85.0%[3]。

本文所指的纯母乳喂养包括严格意义上的纯母乳喂养和几乎纯母乳喂养。

选择产褥期内的婴儿对其进行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如何开展母乳喂养宣教,为制定有效、可行、易于接受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2011年4月15日至2011年12月31日来我院行产后42d检查的产妇及婴儿,排除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产钳或胎吸产、多胎分娩的产妇及其婴儿。

共779例产妇,779例婴儿,≥35岁产妇70例,<20岁产妇4例,男婴400例,女婴379例。

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首先,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下,母乳喂养可能被视为不体面或不方便。

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女性中,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部分原因是因为女性更注重职业生涯,母乳喂养可能对工作产生影响。

此外,在一些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配方奶更营养且方便,导致母乳喂养的意愿下降。

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需要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并加强对母乳喂养的正向认可。

其次,亲体因素也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

母亲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知识和技能都会直接影响她对母乳喂养的选择和坚持程度。

母亲的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她的母乳喂养意愿产生影响。

另外,母亲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因素,家庭成员、丈夫以及医护人员的支持和鼓励会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和坚持。

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帮助母亲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和技能,对于促进母乳喂养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医疗系统和卫生服务的支持也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

医疗机构应该为新生儿母乳喂养提供支持和指导。

医生和护士应该接受相关培训,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支持给母亲。

医疗机构也应该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

此外,建立母乳喂养支持小组,让有经验的母亲分享经验和支持新母亲,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最后,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

不少婴儿配方奶的价格相对较高,而母乳喂养则是免费的。

因此,在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母乳喂养会更加经济实惠。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经济支持,鼓励贫困家庭选择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的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亲体因素、医疗系统和卫生服务的支持以及经济因素等。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从宣传教育、家庭和社会支持、医疗服务以及经济支持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母乳喂养的现状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摘要:社会现代化发展中,人们的意识有所改变。

当前社会发展中母乳喂养的优越性逐渐凸显,母乳喂养的意义逐渐得到科学认证,以此促使全球范围内积极促进母乳喂养。

本篇文章结合母乳喂养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下面进行综述分析。

关键词:母乳喂养;现状;影响因素引言母乳喂养在应用中具有其他喂养方式不可比拟的好处,婴儿进行母乳喂养可以有效促进生长发育,母乳喂养中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耳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加大保护力度,可以有效预防儿童期肥胖。

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婴儿和母亲有更多情感交流的机会,让婴儿体会到更多的母爱,增加安全感。

在吸吮母乳的过程中促进脸部发育,调整脸型。

母乳喂养使母亲患有乳腺癌的概率明显降低,在生产后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帮助恢复。

母乳喂养时,母亲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保持心情愉悦。

母乳喂养无污染,经济适用。

一、母乳喂养的现状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这种喂养方式被全世界所认可。

美国在发展中制定母乳喂养目标,希望各个种族婴儿6个月进行母乳喂养的概率达到75.01%。

当前发展中,很多发达国家母乳喂养概率明显提升,但是仍没有达到上述发展标准。

据相关数据统计,加拿大产妇生产一个月后进行纯母乳喂养的概率达到63.01%,逐渐的到生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达到32.01%。

在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中,母乳喂养概率有所降低。

2002年进行有效抽样分析,全国范围内多个省市进行膳食营养调查,产妇生产后4个月内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的概率达到71.63%,其中尝试母乳喂养概率为65.56%,农村母乳喂养概率为74.44%。

二、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一)产妇个人因素1、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产妇生产后不了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由此导致母乳喂养存在问题。

李婉蓉进行临床研究显示,有部分产妇初产时自身经验不足,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不了解,心理不重视。

有些产妇认为配方奶喂养营养价值更高,导致放弃母乳喂养。

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母乳中含有新生儿需要的重要物质,能为婴儿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同时,进行母乳喂养还能促进产妇子宫收缩,预防术后出血,减少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本文分析了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对护理进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影响因素;护理进展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其中含有婴儿需要的重要物质。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有很多,只有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护理,才能提高母乳喂养率。

现将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总结归纳,详细如下。

1 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随着社会进步,医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选择剖宫产,对胎儿的呵护程度的深入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剖宫产手术急剧上升,我国剖宫产人数逐年递增。

因此,对母乳喂养造成了一定影响,产妇进行剖宫产会降低母乳喂养率,每年母乳喂养率下降到60%。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①产妇文化程度及户籍和职业影响。

②家庭及社会对产妇支持力度和产妇术后伤口的疼痛影响。

③术后产妇体位变化受限的影响。

④产妇自身因素如心理及生理状况的影响。

⑤乳头错觉的影响。

2 促进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进展2.1 积极提倡母婴同室,根据婴儿的需要进行哺乳。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对产科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其打破了传统母婴分开护理的模式[1],并实行母婴同室护理,这样可为婴儿创造哺乳的条件,使婴儿更早吸吮、哺乳,提高婴儿的母乳喂养率。

2.2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对医院母乳喂养工作进行完善,每年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考核,随时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步伐,采取最新护理方式和专业技巧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2.3 加强产前产后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2.3.1 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讲解母乳喂养对自身和婴儿的好处。

不仅要进行理论性教育,还要进行实践性教育,因为理论教育,枯燥乏味,产妇难以接受,课后往往不能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甚多,包括生理、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为此从产前到产后哺乳期持续期,给予孕产妇以必要的教育和护理,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母乳喂养;母乳分泌不足;护理对策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天然食品,对婴儿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4~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至少达到80%。

但是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率离这个标准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乳汁分泌不足,因此,研究乳汁分泌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尤为重要。

1母乳分泌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1.1生理因素从生理因素来说,主要是产妇在分娩时失血过多,或者剖宫后伤口疼痛,或产后子宫出血,淋漓不止,所有这些都对乳汁的分泌和母乳喂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失血过多以及上口疼痛还会引起产妇精神上的一些障碍,使得他们不愿进行母乳喂养。

同时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导致乳头皲裂,引起产妇疼痛,对乳汁的分泌也产生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双重影响。

1.2心理因素部分产妇未有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有的产妇出现产后焦虑、抑郁、疲劳、缺乏自信等现象,所有这些都影响着乳汁的分泌。

同时,多数产生产后是产妇精神极不稳定,易怒,易烦躁,易忧郁,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以及家属的态度,都会对产妇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家属关心体贴,会使产妇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促使乳汁分泌,反之则会抑制乳汁分泌。

1.3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母乳喂养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经济条件好的职业女性,为了自己的职业身材考虑,怕母乳喂养会影响自己的体型,所以不愿采用母乳喂养。

同时,产妇在哺乳期间,其所处的人居环境对乳汁的分泌也有影响,调查发现,在同等条件下,哪些坚持用母乳喂养的,凡是居住条件较好,周围环境比较安静,空气比较清新,其母乳分泌相对来说就比较正常,反之,就会出现母乳分泌不足的现象。

1.4饮食及药物影响饮食以及药物因素对乳汁分泌也产生重大影响。

饮食均衡、清淡,会很好地促进乳汁分泌,同时,缺乏医学常识乱用药,也会导致乳汁分泌不足,甚至导致乳汁中含有药物成分,由于乳儿肝脏代谢能力差,导致积蓄中毒症状。

影响母乳喂养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影响母乳喂养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23 影响母 乳喂 养的社 会 因素分析 及影 响 母乳 喂养 的心理 因素分析 .
( 1 表 )
3 讨 论 3 1 影 响母 乳 喂 养 的社 会 因素 . 通过本次 调查 分析发 现 , 响母乳 喂养 的社会 因素 中, 收入 、 影 低 自 付 医疗费者 母乳 喂养率较 高 。 母乳喂养 在经济 条件不 宽裕的 家庭 中体
乳 喂 养 至 6 月 , 后 适 当 添加 辅 助 食 品并 继 续 母 乳 喂 养 至 2 或 个 之 年
20 。 4份
2 结果 2 1 产 妇 一般 情 况 .
2 0 产 妇 , 龄 : 9 9 , 均年 龄 2 . 8 ; 化程 度 : 4例 年 1 ~3 岁 平 77 岁 文 硕
【 图 分 类 号 lR1 4 中 7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0 4 ( 0 00 () 0 4 - 2 文 6 4 7 22 1 )4b- 1 3 0
母 乳 被 全 球 公 认 是 婴 儿 最 适 宜 的 食 品 , 利 于 婴 儿 的 健 康 成 有 长 , 保 证 提 高 人 口素 质 的 一项 重要 措 施 [。 乳 喂养 是 世 界 卫 生 是 1母 ] 组 织 ( HO) 全 世界 推 广 的 婴 儿 喂 养 方式 , W 向 旨在 为婴 儿 健 康 地 生 长 发 育提 供 良 好 的 物 质 保 证 。 5 届 世 界 卫 生 大 会 通 过 了“ 母 第 5 纯
卫 生 与 健 康
CI OE NMD A HAFRI El L N G C
影 响 母 乳 喂 养 的 社 会 心 理 因 素 分 析
郭 莉 莉 ’ 杨海 澜 ( . 原 市新 建 南路 山西 医科 大学 山西太 原 1太 0 0 0 ;2 太 原 市新 晋祠 路 山 西 中医 学 院 山西 太 原 30 1 。 0 02 ) 3 0 4

母乳喂养率偏低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母乳喂养率偏低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母乳喂养率偏低的原因分析及措施近年来,我国母乳喂养率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不仅在大城市,而且在农村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这种状况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我们妇幼工作者的充分关注。

一母乳喂养率偏低的原因分析我们对影响母乳喂养的诸多因素进行广泛分析调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一)母亲或家人 1.不能及时获得关于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2.担心母乳不足,不能杜绝使用橡皮奶瓶、奶头,造成新生儿乳头错觉。

3.认为哺乳会影响产妇的休息与体型恢复。

(二)卫生工作人员 1.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够精深。

2.对母乳喂养责任心不强,对母亲和家人的宣传指导流于形式。

3.产科剖宫产率、侧切率过高,手术创伤致母亲不能采取合适体位早接触、早吸吮,及时开奶。

(三)社会 1.对母乳喂养没有给与广泛重视和支持。

2.各种母乳代用品充斥市场,大做广告,并免费打入产科儿科病房。

3.有些单位产假过短,母亲被迫断奶。

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措施针对上述影响和妨碍母乳喂养的诸多因素,初步提出以下措施:(一)卫生工作者需要做到的:1.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和政策。

2.有关母乳喂养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接受母乳喂养技术知识培训,并熟练掌握实施。

3.建立宣教室,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孕妇及家属。

4.产妇产后半小时内实施母乳喂养,医护人员应积极给与帮助指导。

5.除有医学指征,母乳是新生儿的唯一食物。

6.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7.婴儿按需哺乳,不受哺乳时间及次数限制。

8.不给母乳喂养的婴儿人工奶头。

9.执行产后访视制度,开展母乳喂养咨询门诊。

10.严格执行《国际代乳品销售手册》不接受乳品商的馈赠。

(二)母亲方面需要做到的:1.产前(1)注意学习母乳喂养知识,理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使自己对母乳喂养产生渴望和兴趣,树立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

(2)做好乳头和乳房的准备工作。

从受孕早期开始,按医生指导对内陷和平坦的乳头进行按摩和牵拉;从妊娠6个月每日擦洗乳头一次;妊娠7个月后每日进行乳房按摩1-2次。

《2024年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2024年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纯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成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对于新生儿的健康与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产妇产后0至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实施状况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这一阶段内纯母乳喂养的实践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高我国纯母乳喂养的普及率和效果。

二、产妇产后0~6个月纯母乳喂养状况在产妇产后0至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实践情况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首先,大部分产妇都认识到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愿意进行纯母乳喂养。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疼痛、疲劳、饮食等,部分产妇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困难。

此外,由于缺乏正确的喂养知识和技巧,部分产妇在实施纯母乳喂养时会出现喂养不当的情况。

三、影响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一)个体因素1. 产妇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都会对纯母乳喂养产生影响。

年轻、教育程度较高的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认知程度较高,更容易接受并实施。

2. 产妇的生理状况也是影响纯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如产后疼痛、乳头敏感度等都会影响产妇的喂养信心和喂养效果。

(二)社会因素1. 社会支持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不可忽视。

家庭的支持、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社区的关怀等都能为产妇提供更好的喂养环境。

2. 社区的母婴健康教育和喂养知识普及也能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普及率和效果。

(三)文化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对纯母乳喂养的态度和认知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的传统观念可能对纯母乳喂养产生一定的阻碍。

四、提高纯母乳喂养效果的措施(一)加强产前教育,提高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认识和信心。

(二)提供产后支持,包括家庭支持、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社区的关怀等。

(三)加强母婴健康教育和喂养知识普及,提高社会对纯母乳喂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四)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五、结论通过对产妇产后0至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实践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要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普及率和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育儿知识: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及对策

育儿知识: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及对策

育儿知识: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及对策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营养丰富,能增加抵抗力。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及婴儿时期的最适宜喂养方式,不仅经济、安全、方便,而且能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患病率;还能增进母婴感情。

但目前,我国的母乳喂养率普遍较低,因此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对策以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全社会母乳喂养,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母乳中所含的乳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均适合婴儿胃肠道消化吸收,是其它任何乳类及代乳品所不能替代的。

被誉为孩子的“人生第一块金牌”。

然而,如今在全球范围内,6个月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低于40%,据2014年国家卫计委统计,我国0~6个月母乳喂养率约为67%,纯母乳喂养率约为27%,纯母乳喂养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46%),甚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8%)。

是何原因导致我国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如此低下?笔者凭借多年的妇保临床工作经验并阅读了大量文献,简析如下:1我国母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1.1母乳喂养知识的欠缺①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

部分家长并不知道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危害,有的甚至认为人工喂养的孩子白白胖胖,奶粉的营养价值更高。

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心,当日后遇到某种困难就轻易放弃了,有的一开始就作了人工喂养的打算,临近预产期就准备了奶瓶、奶嘴及奶粉。

②对母乳分泌规律的认知错误。

孩子出生后3天之内,母乳分泌量很少,这是因为孩子本身对母乳需求量少的缘故。

孩子在来到这个世界的头几天睡得多,吃得少,自然对妈妈乳头的吸允机会也少,乳汁分泌也必然不多,看似不多的母乳是绝对能满足孩子的需求的。

但是由于许多妈妈对此不够了解,担心孩子吃不饱,盲目地添加辅食如糖水、奶粉,甚至担心吸奶累着宝宝干脆用奶瓶喂,给宝宝造成乳头混淆,能从奶瓶轻而易举喝到足够的奶宝宝就不愿意竭尽全力吸妈妈的奶了。

宝宝不吸吮乳头,会使得泌乳量下降,泌乳量下降又会促使家长使用奶粉,一旦喂了奶粉,不仅加重宝宝混淆程度,还会导致乳房刺激的再次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剖宫产产妇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影响着她们进行母乳喂养的能力和机会。

本文将分析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首先,剖宫产手术会给产妇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包括疼痛和恢复期较长等问题,这会影响产妇的母乳分泌。

手术后,产妇可能需要接受镇痛药物的治疗,这些药物可能会进入母乳,对婴儿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在给产妇用药时,医护人员应该充分告知产妇药物的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并在合适的时候提供镇痛措施,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感。

其次,剖宫产手术后,产妇需要更多的休息和恢复时间,这可能导致母乳喂养的时间和机会减少。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产妇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并提供支持和帮助,确保她们有足够的能量和体力进行母乳喂养。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设法减少产妇的劳累,例如帮助照顾新生儿,缓解她们的压力。

第三,剖宫产后的产妇可能会有乳头疼痛和乳房胀痛等问题,这会影响她们进行母乳喂养的意愿和能力。

护理人员应该对产妇进行乳房护理的教育,包括正确使用乳头帽、按摩乳房以促进乳汁流出等。

同时,护士还可以提供一些乳房护理产品,如乳头软膏,以帮助缓解乳房疼痛和胀痛的症状。

另外,剖宫产产妇在手术中通常会接受全身麻醉,这可能会导致她们术后嗜睡和意识不清,这会影响母乳喂养的进行。

在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帮助产妇清醒,并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以便产妇随时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护士还可以通过提供室内清新的空气、适度的光线和婴儿吮吸的刺激,促进产妇清醒和乳汁分泌的增加。

最后,剖宫产产妇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也会影响她们进行母乳喂养。

在术后,护理人员应该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让产妇更加放松和自信地进行母乳喂养。

护士还可以利用心理干预技巧,帮助产妇缓解焦虑和担忧。

总之,剖宫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合理的护理和支持,她们仍然可以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失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母乳喂养失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母乳喂养失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目的对母乳喂养失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采取相关的对策。

方法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通过自制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将调查的1000名小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以及人工喂养组。

结果乳量不足、母亲患妊娠高血压、乙肝、产后大出血等、婴儿患病、母婴长时间分离、母亲怕影响形体、工作忙、乳头错觉、产假时间短、食欲不振、精神緊张等为母乳喂养失败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导致产妇喂养失败的原因有多种,应该及时地找出相关的原因并及时实施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率。

标签:母乳喂养;对策;影响因素母乳是一种非常好且理想的天然食品,其具有均衡和清洁以及卫生、方便等优点,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1]。

另外其还含有一定的免疫物质,对婴儿具有一定的疾病抵抗作用,有效地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为了探讨和分析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对1000例婴幼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调查的都是2012年5月~2012年10月期间的出生的婴幼儿。

1.2方法根据此次调查的目的,通过自制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将调查的1000名调查小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以及人工喂养组。

1.3调查内容在婴幼儿出现后的6个月内的喂养情况和患病情况。

母亲的年龄和职业文化。

分娩方式、母亲接受喂养知识的教育情况等[2]。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2结果2.1母乳喂养情况此次被调查的儿童有1000名,其中男性为450名,女性为550名。

全母乳喂养的有600名,占60.0%;部分母乳喂养有320名,占32.0%;人工喂养80名,占8.0%。

剖宫产600名、顺产400名;初中及以下有200名、高中200名,、大专及以上600名。

2.2改变喂养方式时间此次研究的人群都是集中在2个月内改变喂养方式,最早改变喂养方式为出生的当天,最晚的则在出生后3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月第18卷第2期工作探讨
在西方国家,由于母亲产下婴儿后迫切回归工作岗位而断掉哺乳,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婴儿只有在母乳的哺育下发育才会更加健康。

所以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妇女逐渐重新开始母乳喂养[1]。

在我国,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母亲的工作性质等一系列因素,母乳喂养率处于下降的趋势,要恢复母乳喂养率,首先要了解影响母乳喂养的有关因素,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根据对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将影响母乳喂养的有关因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因素
1.1麻醉药因素
剖宫产产妇术毕返回病房常常表现为双上肢轻微颤抖、体温偏低,这与麻醉药的残余作用使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术中所使用的麻醉药让产妇及家属担忧,新生儿吸吮母乳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所以延误婴儿进行早吸吮。

1.2产妇心理因素
1.2.1恐惧紧张由于产妇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分娩这种正常的生理过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部分孕妇总会害怕疼痛而感到不安,这种恐惧的心理会减弱孕妇对疼痛的免疫力,从而更加恐惧,这对顺利分娩都是不利的。

还有部分产妇害怕哺乳时婴儿的吮吸会使得乳头疼痛,而不愿给婴儿进行母乳喂养。

1.2.2角色缺如当前来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不能使一些产妇充分意识到,更有从事文艺行业的女性,以为对婴儿的哺乳会使自己体形改变,不利于事业发展,而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产妇不愿意担当乳母的角色,从而导致婴儿不能得到正常的母乳喂养。

1.3产妇体位不适
剖宫产术后因硬膜外麻醉需去枕平卧,腹部放置沙袋,监测生命体征,静脉输液及留置尿管等,使产妇身体活动受到限制。

1.4乳头异常
乳头正常是实施母乳喂养的基础,部分产妇出现乳头平坦、凹陷和皲裂而影响母乳喂养。

2医疗保健方面产科制度的改革
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等已被证明为促进母乳喂养的积极有效因素,但是这不能切实保证能有效地进行母乳喂养,产妇能进行母乳喂养的信息很大程度还是受到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的影响。

由于产科护士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不一,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她们把注意力放在产妇的护理上,疏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或接触过程中不重视指导母婴的沟通与交流。

因接受母乳喂养培训程度的不同,为孕产妇提供的信息不一,导致孕产妇喂养方面的无所适从。

因此,深入普及母乳喂养培训,让医护人员掌握科学的、全面的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方法,是可以有效的促进母乳喂养的先决条件。

3健康教育方面
大量资料证明,只要孕产妇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掌握良好的、科学的喂养知识和正确的哺乳姿势都是有利于喂养的持久进行的。

所以要想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就要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学习[2-3]。

“奶不足”往往是早期终止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其实生理性奶不足极为少见,奶不足的孕产妇大多都是由于社会的因素导致的,所以一定要注重健康教育的学习改进形式和内容以及实效。

这些知识的学习除了要集体授课之外还要注重每个孕妇自身的情况,由于其生活状况不一样,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当然,每个孕妇的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能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4社会系统因素
代乳品广告的大肆宣传,使得广大的孕产妇难以抵挡诱惑,从而忽视母乳喂养,虽然社会传媒对其控制,但难免对母乳的喂养有所干扰,这时营造良好的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极其重要,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积极地提倡母乳喂养。

5支持系统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雇保姆、奶粉喂养婴儿已成为一种潮流,这种由他人照料婴儿而缺乏家庭成员持续支持母乳喂养的情况对于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是一种消极因素,此外就是孕产妇的产假时间短,职业女性无法在单位坚持进行母乳喂养,这样对母乳喂养造成了极大的阻碍[4]。

综如所述,母乳喂养是一种易受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易变的一种行为。

所以需要社会各界全方位的配合和支持才能不断提高母乳的喂养率,从而有效的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邓文娟,黄河清,黄小红.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12):39-40.
[2]王临虹,郭素芳,张文坤.部分城市关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母乳喂养
行为影响的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5):276-278.
[3]张文坤,郝波,王临虹.中国部分城市社区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育,2004,20(1):14-16.
[4]陈淑坚.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5.
(收稿日期:2010-11-02)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
许笑蕊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的最佳方式,它为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目前,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
内容之一就是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但是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很多。

本文通过对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可有针对性地解决临床母乳喂养存在的系列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母乳喂养;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1(b)-141-01
141
CHINA MODERN MEDICINE中国当代医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