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础知识点,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展现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

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设计思路在进入《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包括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以及纯净物、混合物等概念的理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对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欲望。

然而,由于制取氧气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演示的规范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催化剂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掌握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通过对比方法,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4.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关心社会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在理解制氧原理、实验安全意识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不同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等;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氧设备,掌握操作要领,了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熟悉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现象;
4.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如医疗、焊接、登山等,增强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总结等环节,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不同制氧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回顾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应用及实验安全等方面内容。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操作【新课导入】:提出问题:医疗、潜水、炼钢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呢?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学生活动】自学讨论:在液态空气分离过程中,氮气、氧气两种气体哪种气体先出来?该过程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属于什么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药品:高锰酸钾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条件加热。

收集装置: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提出问题,学生思考:1.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2.连接仪器的顺序,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利用谐音法,“茶庄定点收利息”让学生记忆起来更加牢固。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提出问题】:1.实验步骤?如何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2.装药品试管为什么塞一团棉花?3.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4.如何收集气体?5.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撤离导管再撤酒精灯?【思考讨论】1.导管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为什么有长有短?2.收集到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教师强调:1.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2.实验完毕,先撤离导管,不能颠倒,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后熄灭酒精灯。

【课后小结】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验证方法、验满方法【课堂练习】: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2.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B.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取出,再用玻璃片粗糙面盖上C.当集气瓶口冒出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在水下用玻璃片光滑面盖上,取出D.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易(或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在设计上体现了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

2.3制取氧气自制简易制氧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自制简易制氧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今天的课程主要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自制简易制氧机的操作进行了讲授和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我注意到在讲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时,学生对于过氧化氢分解和氯酸钾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我采用了生动的实验现象和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制取氧气的基本概念。制取氧气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在生活中,制取氧气可以用于许多方面,如医疗急救、实验室研究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制取氧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5.学习任务单:准备学习任务单,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实验操作步骤等。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6.安全提示:在教室内张贴安全提示标志,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进行。
2.3制取氧气自制简易制氧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3制取氧气自制简易制氧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制取氧气——自制简易制氧机”。主要内容包括: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课题三 制取氧气教案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课题三 制取氧气教案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课前回顾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

氧气的化学性质,检验氧气的方法2、铁,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生成物其他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探究1: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步骤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现象:结论: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结论:步骤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结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催化剂特点:一变:使化学反应速率变。

二不变:催化剂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先了解)二、探究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内容: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

Q:(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装置(从左到右,自下而上)(2)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或冷却后导管内能否形成一段水柱。

(如右)(3)装药品,固定装置(4)加热(5)收集气体(6)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实验现象:暗紫色固体变成黑色,导管处有气泡冒出。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木条复燃 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实验中注意事项:1、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药品受热均匀)2、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中上部)3、试管口塞小团棉花(原因: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4、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原因:生成的氧气会分散于试管口等位置,不利于氧气的排出)5、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6、用酒精灯的外焰先均匀预热,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7、等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原因:刚加热时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这时的气体不纯)8、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移酒精灯原因:防止试管冷却后,水槽内的水沿导管上升,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即防止水倒吸)9、收集满的氧气,应正放在桌面上,并用毛玻璃片盖上(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思考1、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是氧气?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3、为什么用向下排水法收集氧气?根据氧气性质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三、探究3:加热氯酸钾(KClO 3,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制取氧气 如右图装置,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收集装置也相同因此,步骤注意事项等也如上所述 注:试管口不用塞棉花 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四、讨论1:过氧化氢制氧气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能否相同?(1) 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编号现象(颜色无明显变化) 原因 (1)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并较快收集到一瓶气体 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支持燃烧(2)固液不加热型: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反应不需要加热(右图为完整装置)注意: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必须液封。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掌握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氯酸钾等制氧原理。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氧设备,掌握收集、检验和储存氧气的方法。
3.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氧气的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原理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实验室制氧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有较强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分析和解决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实验室制氧原理的理解程度,特别是分解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反应原理的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氧气的性质及收集方法。
2.难点:
-分解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制氧原理的理解;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
-氧气性质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助燃性和氧化性的应用;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
(二)教学设想
4.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了解氧气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4.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2.练习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改与反馈:及时评改学生的练习,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5.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生活中需要氧气的场景,并尝试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例如,燃烧现象、金属氧化等,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结合实验操作过程,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和安全性。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实验操作中的安全事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一课题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欲望。然而,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安全意识方面仍需加强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等,这为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然而,由于该章节涉及实验操作较多,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安全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可能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学生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验证方法时,也需要教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包括其助燃性等化学性质。

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三、设计思路本教材章节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材开篇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逐步深入讲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重点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巩固。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氧气制取原理的理解程度。
-填空题: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解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2.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及结论。
-实验报告的撰写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总结和表达能力,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3.进行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氧气发生装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此项作业旨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4.查阅资料,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
5.小组讨论:结合实验操作过程,讨论如何确保实验室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项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学生针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小组讨论。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பைடு நூலகம்理是什么?
b.实验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c.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错误。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
2.强化基本概念:针对学生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加强基本概念的讲解,为学生制取氧气打下坚实基础。
3.注重实验操作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装置、收集方法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树立环保认识,增强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导管、橡皮塞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双氧水等。

3.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4. 小组实验器械:每个学生均分配一套实验器械,以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状态,再提出问题: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制取氧气?引发学生思考。

2. 实验探究(1)实验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学生根据装置图组装仪器,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二: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教师介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学生根据装置图组装仪器,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解答。

5. 练习稳固教师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习题,学生分小组完成,教师进行评判。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7. 安置作业(1)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拓展延伸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新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熟悉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能够正确应用实验器械进行实验。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最新)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最新)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三、预习感知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

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8、如何检验气体?四、教学过程(一)氧气的获得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方法步骤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方法:药品: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步骤:收集方法及原因:验满方法:检验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④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预习课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气分别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填写实验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表达式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实验现象?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要在末端系一根火柴?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在集气瓶低部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④有哪些可能会使铁丝不能燃烧?五、轻松课堂1、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A、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气体的颜色C、闻气体的气味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B、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C、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带入集气瓶D、防止试管破裂3、、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下面几项操作: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收集;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把导管移出水面;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在盛药品的部分加热。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_2114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_2114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源,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的信心。
-通过在线互动,如虚拟实验室、讨论区等,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为什么在高山上呼吸会感到困难?”这一问题作为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存在与重要性。
2.呈现学习目标: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安全意识。
3.课后作业:布置与制取氧气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制取氧气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3节后的习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相关题目,尤其是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实验操作步骤的应用题。
-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成功完成实验后,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严谨、求实地进行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关注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涉及的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氧气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3.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2.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氧气制备的挑战和困难的克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
3.强化实验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在实验操作中能够遵循绿色化学原则。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内容。在经历了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铺垫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但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和原理理解仍显不足。此阶段,通过设计一个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氧气制取过程的理解。
3.总结小组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下次实验中继续改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分析等。
2.要求学生在报告中提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鼓励学生通过课后学习,进一步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案例以生活实际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氧气制备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了解工业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2.通过制取氧气,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等。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其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学生能直观感受氧气的特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氧气的基本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

-学生能熟练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氧气性质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氧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氧气的思考,提问:“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需要氧气?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重要作用呢?”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所学的氧气的性质。

2.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以此引入《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新知探究1. 理论学习:展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如高锰酸钾分解法),解释为何选择这种方法,并介绍实验装置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2. 观察演示:教师进行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如固体颜色变化、气泡产生等。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指导:强调实验安全,如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避免接触化学药品等。

2.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

3. 数据记录: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如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4.互动交流,促进思考: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提问,开展小组讨论,通过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元评价,全面反馈: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理论知识掌握、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提供个性化反馈。
6.课后拓展,深化理解: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拓宽知识视野。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中氧气的应用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技能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关于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的判断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设计一些与实验操作相关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3.填空题:填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4.问答题: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答,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练习巩固等环节,使学生对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重难点突破设想: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并掌握检验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水平,指导他们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享、交流、互助。
4.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态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在装置选择、实验操作细节等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氧气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3)巩固与拓展:
-学生完成实验Leabharlann 告,撰写实验现象和结论。-针对不同装置,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拓展思维。
-讨论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重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4.课后作业: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制取氧气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2.3制取氧气(课时1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课时1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氧气的制备方法: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技能:掌握试管加热、酒精灯使用、氧气收集等实验操作技能。
3.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助燃性等。
4.实验数据分析: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如氧气的产量、纯度等。
实验步骤:
1.加热高锰酸钾
2.收集氧气
3.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
注意免倒吸
3.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验操作互动: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2.证据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评价证据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制取氧气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问题解决策略。
3.课堂展示与点评:学生通过课堂展示,提高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同时,教师和同学的点评也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3.教学流程图
二、教案
(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
此处还需增加【实验2-7】的实验
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小结并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氧气+汞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制取氧气吗?
【板书设计】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法: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三、催化剂
四、分解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