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合集下载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全球者必读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全球商界、政界高层人士的著作彼得.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

书中不乏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学的里程碑”。

[德鲁克的影响]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人物,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 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

[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

海尔集团张瑞敏同样深受教益:“我也成了德鲁克迷,到处搜集他的著作。

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更是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遍,常读常新。

尤其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全球化竞争的困惑时,总能从书中得到新的启示。

”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之作。

这是一本基于创新但又强调行动的书,这一点是本书最精华的地方,创新如果停留在观念、思想和制度上,如果没有转化为行动和结果,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陈春花彼得·德鲁克对企业界的深远影响。

“读德鲁克的书是一种享受,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海尔集团张瑞敏“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周宇-5120109023“万物以常”,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变化的规律和本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很多事情,都可以完成。

在这本书《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德鲁克先生就是秉承这样一种思想,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系统的学习的,企业家精神是可以培养的。

如果你懂得在哪里创新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的管理创新;如果你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你就能使创新发展成为可行的事业。

这就是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为我们揭示的重点。

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其实创新不仅仅限于科技创新,还有社会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等。

在这本书中,这些创新机遇的产生都有相似的规律。

作者在本书中总结了7中创新机遇的来源,如果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的关注这7个机遇,就很有可能产生创新。

企业家总是在寻找变化,对其做出反应,并将其视为机遇加以利用。

这7种创新机遇中前四种来自机构的内部,后三种来自机构的外部,它们之间好比7扇位于同一建筑不同方向的窗口,每一扇窗口的中心所呈现的景色却是截然不同的。

这7个来源是: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和推测的状况不一致;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的变化;人口统计数据(人口的变化);认知、意义以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是的新知识;根据自己的体会,主要谈谈意外事件和新知识带来的创新机遇意外事件,它包括其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和和意外的外部事件。

没有哪一种来源比意外的成功提供更多的成功创新的机遇了。

而且它提供的创新的机遇风险最小,但是意外的成功几乎完全受到忽视,或者被拒之门外,原因是很多时候它的出现与人们的传统观念和所谓的自然法则相抵触。

所以说,意外的成功是对管理层判断力的一种挑战。

其实,只要大家多多留心自己身边的意外的成功或者意外的失败的例子,慢慢分析,总是会有创新的机会的。

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有感——读后感

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有感——读后感

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有感如这本书推荐序里所提到的,“创新”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很流行,许多企业把创新当成口号,但对于创新的理解总是千差万别。

创新不仅是企业的口号,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了。

德鲁克在书中提到,无论是企业还是其它的非营利组织都需要“企业家精神”。

特别的,德鲁克提出,有勇气面对决策并通过学习就可以表现出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其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

这与他在《管理的实践》里对管理实质的定义相吻合。

德鲁克在探讨创新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的是社会的创新。

跟大多数的人的观念有点出入,认为创新大多数时候都运用在科学技术的创新。

创新其实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价值。

在不同的产业,在不同的领域里面都能体现出来。

而且创新要体现出它的价值,如果没有产出价值,只能定义为那是一个没有实质意义的创意而不是创新。

之前,我也曾聪明的认为,平时我自己脑子里想的一些有新意的东西就是一种创新。

现在才知道,那些都只是创意。

但我知道如果我去行动,通过系统的实践把那些创意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就变成了创新。

德鲁克在书中给出了七个创新机遇的来源,在没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也自己总结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但是不够系统和严谨,难怪对德鲁克的思想很是喜欢,因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在这里简单的罗列出这七个来源:一、意外事件;二、不协调的事件;三、程序的需要;四、产业和市场结构;五、人口统计数据;六、认知的变化;七、新知识。

对于这几个来源,我自己对其中的几个认识的比较深刻。

意外事件,这个来源其实包含了后面的六个来源,它们都有所重叠。

这是企业很难预料到的事情,成功的意外和失败的意外都一样。

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要遇到这样的问题。

但是很少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和抓住创新的机遇,只能使之擦肩而过。

据我自己的观察,世界上许多企业的成功,都借助了意外事件来实现。

在时代变迁的时候,在朝代变换的时候,在科学技术取得成功的时候,在新的制度政策推出的时候,往往容易形成大成功的企业。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首先,若要为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 1985 年所著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撰写一段评语,那便是“值得每一位即将或正在管理组织的人深入研读”。

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实践,而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往往是勇于创新的。

他对企业家精神的探讨并不仅限于商业领域,而是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提升至人类组织和社会的高度。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亦或是大学、军队、国家机构等,皆在彼得·德鲁克的思索范畴内。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共分为三篇。

第一篇为“创新实践”,主要阐述创新的来源,包括意外之事、不协调、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变化、认知变化以及新知识等。

德鲁克对于常人所看重的“聪明的点子”的成功率并不看好,并在书中进行了论述。

在创新的来源中,将意外之事、不协调、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等变化归纳为企业、产业或一个市场内部的因素,而人口变化、认知变化、新知识则属于外部大环境。

德鲁克认为,在“内部”进行创新的成功率要高于“外部”,因为外部创新更多地依赖于大环境的转变机遇,这是企业难以控制而只能顺应的。

在书中,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一定相似之处。

然而,仅仅单纯地适应环境变化只能造就平庸的企业,若要成为卓越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对内的掌控。

本书的第二篇是“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将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分为企业家企业(成熟的企业)、服务机构中的企业家精神(如政府、学校等组织)以及新企业(新创建的企业)。

第二篇中花费最多篇幅论述的是如何在企业内部培育起“企业家精神”所需做的事情以及禁忌(这与养育孩子有相似之处),包括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机构以及人员和财务的配置等问题。

个人认为,这第二篇对于现有管理者以及有志成为管理者的人而言,是最为有益的启示。

第三篇是“企业家战略”,主要阐述企业面对市场创新应采取的一些战略。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全文)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全文)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一、何谓创新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写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

正如治理已经成为当代所有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正如德鲁克期望的,“创新”在今天很流行,企业无论大小,都希望能跟“创新”扯上点关系,甚至不只是企业,许多其他盈利或非盈利性机构也都把它当做口号,甚至写进自己的宣言。

但究竟何谓“创新”呢?提起“创新”,我们首先不免想到高新技术方面,或者是一项聪慧的创意或发明,但其实这都只是人们对创新的错误理解。

德鲁克在书中深刻地指出: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关键是其能否为客户制造出新的价值。

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制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制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二、如何创新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让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进展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针对这些问题,德鲁克分别从内部和外部环境提出了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

前四大来源存在于机构内部,不论它是商业性机构还是公共服务机构,或是存在于某个产业或服务领域内部。

这四个来源是:意料之外的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意料之外的事件包括: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及意外的外部事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问。

——彼得·德鲁克在彼得·德鲁克的众多著作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本书,彼得德鲁克先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上给我们展示了他30多年来关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系统思考和不断实践的心得。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

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

而在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第一部分,那么下面我将详细的谈下我的感受。

德鲁克先生在这一部分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创新,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企业家应该从哪里创新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

彼得·德鲁克无疑是20世纪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最伟大的研究者之一,他的理论影响着现代社会企业家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康德拉杰耶夫的“经济发展过程必然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论断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在不断出现,但是到了20世纪末期,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这种论断似乎不那么灵验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由于受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困扰,挣扎着寻找一条理想的持续增长之路,企业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被企业受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打击在寻找突破之路。

事实上在企业家的努力下和经济全球化及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加大,市场经济行为已经出现周期性波动而非危机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后的原因被彼得·德鲁克称之为“创新”。

在彼得·德鲁克看来,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

我们社会已经将创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国家管理的创新,变革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我们一项基本国策,闭关自守只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持续发展创造了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奇迹,其成就为全世界有目共睹。

中国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和变革,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企业不仅重视组织形式和规模效应,也在重视科技创新带来服务上的附加值创造,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心得体会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心得体会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近期认真学习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对于德鲁克的这本著作,我反复研读,只是粗略领会了部分内涵,即感觉受益匪浅,如果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预计效果会更佳。

我对这本书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深入体会,但看到了很多颠覆性的思维想法,对企业创新也有了一些全新的认知。

下面简单谈一下我近期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几点的认识。

一、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什么呢?创新是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特征,书中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创新是什么,它并不只局限于科技、发明,还有社会创新、战略决策创新等。

社会创新比如二战后的日本,资源和技术几乎归零,但它却能够做到迅速崛起,它的策略就是创造性模仿,在别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

日本汽车在生产及运作管理上创新较好,它的精益生产、零库存生产让管理创新渗透到了产品开发设计的整个过程,并且让这种创新在一代代人中保持下去,不仅让汽车工业在数十年内成为世界汽车排头兵,也让世界各国企业争相效仿。

这种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

他认为,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而且效益更大。

战略决策创新,比如中国南海岛礁的填海造岛,就是中国应对南海问题的一种及其精妙的战略决策创新。

在南海填海造陆之前,中国南海岛礁被周边国家占据较多,中国的海洋战略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进行了南海战略决策创新——填礁造岛,近几年来,中国在南海控制的礁盘大部分变成了岛屿,一下就改变了中国南海的严峻局势,中国的海洋战略正有条不紊地向好发展。

这种创新,目前也被周边国家纷纷效仿。

中国华为的创新实践。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持续发展,其中必有一种根本性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在华为,这种根本性的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就是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在众多管理学著作中,德鲁克的作品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当选择第一本德鲁克的书以“创新”为主题进行学习时,是基于现实工作中对创新的迫切需求,以及个人对创新机制和本质理解的不足。

而德鲁克作为毕生研究企业管理的大师,其经典之作无疑是对创新实质的深刻洞察与精粹提炼。

令人惊喜的是,大师竟能用平实的语言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阐释得如此清晰明了。

整部书籍分为三篇,其中第一篇“创新实践”篇幅最重,用十一章详细阐述。

开篇便指出创新是有目的的,并非如多数人所认为的仅是“灵光一现”,且创新是经济或社会术语,不一定与技术紧密关联,甚至无需是实物,其最准确的定义为“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随后,作者以七个章节深入探讨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包括意料之外的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隐蔽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以及新知识。

仅仅这七个来源,却已涵盖了所有创新活动。

在论述完七个创新来源后,作者又提纲挈领地探讨了创新的原则,包括应做之事、应避免之事以及需满足的条件,至此,读者至少会认可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创业者入门指南”。

对于第二、三篇的内容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而重点探讨本书对非创业者的普通人的启发意义。

首先,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或多或少都需运用创新思维。

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即便未遇问题,也可能需要创新方法来提升工作效率与单位时间产出,书中提及的原则和方法在此情境下可发挥显著作用。

其次,书中诸多思想在子女教育领域亦能大展拳脚。

因为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问题,父母作为教育主体的管理者,第二篇中有关从企业家角度管理机构的内容极具参考价值,若再结合第三篇中的四大战略,拥有这些强大的理论工具加持,应对子女教育会轻松许多。

最后,对于正在创业或有创业打算的人而言,本书价值不可估量。

它既能指导正确创业,又能避开前人所踩之坑。

所以,作为创业者,简单阅读远远不够,需反复研读,并据此制定自身的创业战略和方法。

山南耕读之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山南耕读之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山南耕读之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安昀读书笔记之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德鲁克活跃的年代距今已经有三四十年的距离,但他的著作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一是德鲁克试图给抽象的创新以框架,逻辑精妙全面客观,思考深邃,满满一本干货,抵上如今十本商业书籍,比如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系列,就只是深入论述了德鲁克框架的一个方面;二是作者开放的心态,德鲁克一直以老者或者泰斗的形象出现,但书中透露出的开放、包容和应时而变的态度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也颇令后世汗颜。

书中还有很多当时的案例,放到今天来看,依然极具教育意义,建议大家不要错过。

1成功的创新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2创新与企业家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

凭借创新,他们将变化看作是开创另一个企业或服务的机遇。

创新可以成为一门学科,供人学习和实践。

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非人格特征,它的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

注:一家之言,德鲁克试图使创新变得可系统学习。

美国人更倾向于认为创新是一种化学反应,只需提供反应的温床,无须控制反应的发生、进程和结果。

3不确定性经济活动的本质在于以现在的资源实现对未来的期望,这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追求确定性的人往往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制定决策是不可避免的,而任何决策的实质就是不确定性。

4动态失衡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精髓,非古典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均衡,而是由创新的企业家所引发的动态失衡,这才是健康经济的“常态”。

企业家视变化为健康的标准,总是积极寻找并对其作出反应,将其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

注:弱者畏惧变化,强者积极寻找并拥抱利用变化。

这在《从零到一》中也有论述。

5系统与变化企业家必须学习如何进行系统化的创新。

“变化”为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会。

因此,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中,存在于对这些变化本身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中。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彼得·德鲁克是管理学科的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

他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从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企业家战略三个方面阐述了无论是普通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还是新企业中的企业家都应具有创新意识和战略性地掌握创新方向和目标。

创新实践是德鲁克先生对企业家在创新方面的要求和主张。

他指出,系统化的创新要关注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包括机构内部、意料之外的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人口统计数据、认知、意义以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等。

这七个创新机遇的来源相互关联,彼此之间有相当大的重叠部分。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充斥着普通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新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决策中。

在普通企业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例如,GE金融服务集团通过不断创新,将金融和制造业融为一体,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公共服务机构中,创新同样重要,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创新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新企业中,管理是关键。

新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家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生态利基和改变价值和特征是四种常见的企业家战略。

孤注一掷战略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实力和勇气,一旦成功,回报将非常高。

攻其软肋战略需要企业善于发现竞争对手的弱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生态利基战略需要企业找到一个细分市场,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

改变价值和特征战略需要企业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在当今的社会,创新往往通过项目的形式来执行。

由于创新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不能采用正常的运营管理模式来管理,人员也应选用能力强、资历老的资源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在衡量绩效时,创新项目和运营管理的绩效考量要有区别,以保证致力于创新任务的人有足够的积极性。

在创新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组织结构往往与运营分开,组织内的人职责明确,利益相关人管理职责明确,质量、成本、进度、项目的管理和控制也是组织在管理创新任务时必须要关注的因素,未来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读后感在公司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受益匪浅。

作者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称为“大师中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

本书系统的讲解了创新与企业以及企业家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三部分: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是,要进行有目的的创新。

我一直认为,创新很难,是那些智商超群、绝顶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的,一般人是不能做的,创新有很大的风险。

但是在本书中讲到,创新是可以学习、可以复制的;有目的的创新,可以减少90%的风险。

创新有了,但是,只有创新不行,必须还要有创新的管理。

这就是所谓的孤芳自赏是没有用的。

很多高精尖企业,上了三板,可是没有效益,股票从很高的价格跌到停板,为什么,就是由于这些企业,只有科学家技术员,没有企业家管理。

书中第二部分集中阐述了企业家管理独特的政策、措施、组织结构、人事安排和财务预算。

真正的企业家管理,是即使某一天管理者不在了,企业精神也能传承下去,自动持续创新。

我理解为这就是公司的文化精神传承,组织机构延续。

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实践的精神,即作为一个管理者,无论你管理的是上万名员工还是几名员工,要从商业角度出发,从社会问题出发,制定出适合自己部门的制度,形成适合自身团队的氛围,并传承发展下去。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欧胜新车型的调试和国六项目的开发,并通过以下三项措施保障项目顺利开展:1、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成果可视化;2、学习多元化知识,多交流多培训,有目的的创新应用于现场生产;3、针对人员年轻有活力的特点,打造一支敢拼、敢闯、有活力的团队。

创新的路上,我们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但我们会始终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持续创新,解决现场质量及工艺问题。

为打造成一流的商用车企业做出贡献。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阅读感想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阅读感想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阅读感想本书聚焦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将其视为一种实践进行全面阐述。

通过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层面的剖析,结合汽车、印刷、零售等多个行业企业的真实案例,生动展现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尽管此书出版于 30 多年前,但至今读来依然趣味盎然且极具启发性。

在引言部分,德鲁克先生引用大量 1965 年至 1985 年间的数据,揭示了在“能源危机”“人口增长”“经济衰退”等背景下就业机会增多这一奇特现象,指出“企业家管理”才是背后的关键驱动力。

以麦当劳为例,其成功的创新涵盖了多个环节,包括从产品角度的设计、制作工序的重新规划、操作工具与原料配方的确定,再到对客户价值的深入研究与贯彻,以及工作标准的制定和绩效考核的实施等,完整地体现了本书所包含的知识要点,如发现创新机遇、实现创新实践以及明确市场导向和客户价值的重要性。

创新实践部分,一是阐释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两大特征,即基于现实与理论而非直觉与冒险,以及将变化视为健康标准并从中寻求机遇;二是将创新机遇来源分为系统及机构内部(意外事件、不协调实践、程序需要、产业及市场变化等)和外部(人口统计数据变化、认知变化及新知识产生等);三是论述了创新所需条件、必做之事与禁忌。

个人感悟方面,关于创新的两个定义颇具深意,从供给术语看是改变资源产出,从需求术语看是为客户提供价值与满意度。

此外,书中提到的柯达公司案例令人深思,其因未能抓住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而走向破产。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部分,重点探讨了现存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新企业如何实现企业家管理。

现存企业要制定相关政策、重视机遇寻找、构建绩效评估系统并完善人力资源配套;新企业则需以市场为导向、做好财务管理与管理团队建设。

其中,凯米先生创造的“企业 X 光透视法”令人印象深刻,对企业战略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企业家战略部分,包括孤注一掷、攻其软肋(创造性模仿、企业家柔道)、生态利基(收费站战略、专门技术战略及专门市场战略)、改变价值和特征(创造效用、做好定价、适应客户、提供客户价值)等对外政策与实践。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著作,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

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

正如前文所述,很多人看《罗马假日》,第一遍关注的是奥黛丽·赫本,第二遍关注的是格里高利·派克;看《士兵突击》,第一遍关注的是许三多,第二遍关注的是成才。

而阅读此书,第一遍关注的是创新,第二遍则会将注意力转移到企业家精神上。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优秀的作品经得起反复品味。

在本书的前几个章节,德鲁克详细分析了七种适合创新的机会,包括意外之事、各种不协调的状况、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变化、认知的变化以及新知识。

其中,“意外的成功”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在通常的公司会议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而很少有时间来分析做得好的方面。

例如,哪个市场突然崛起,哪个新市场的销量大幅增长,或者在生产环节,哪些措施能够实现较大的成本节约。

他指出,大企业和一贯优秀的企业往往会过于关注以往的成功市场和环节,而新企业则更有可能利用这些机会,实现后来居上。

我们可能很容易注意到“意外的失败”,但却很容易放走“意外的成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诺基亚是最早开发出智能手机的企业,但它过于沉迷于过往的成功,最终被苹果超越。

德鲁克认为,企业只需每年召开几次针对意外成功的会议,或者每次预留几分钟来研究这些成功,就能避免许多创新机会的流失。

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要阐述了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精神。

无论是企业创新还是公共机构创新,都需要具备市场导向的服务精神。

说到企业创新,通常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现实中,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高科技企业尤其如此,这类企业往往由科学家或技术人员创立,他们更注重科技或技术本身,而容易忽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以移动通讯行业为例,摩托罗拉是移动通信的开创者,拥有最多的专利技术,但它过于沉迷于技术,忽视了市场和客户需求,在传统手机时代被诺基亚击败。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启示和感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启示和感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启示和感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本探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经典著作,作者彼得·德鲁克凭借其对企业家精神的独到见解和深入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企业家精神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1. 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特质德鲁克在书中强调,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特质,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家不仅仅是拥有财富和资源的人,更是能够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创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在管理、营销、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赢得竞争。

2.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德鲁克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风险管理。

这意味着企业家必须勇于接受挑战,承担风险,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同时,他们也需要具备对风险的敏锐洞察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以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家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3. 领导力是企业家必备的能力德鲁克认为,领导力是企业家必备的能力。

领导力不仅仅是管理团队和协调资源的能力,更是能够激发员工潜力、推动组织变革和引领企业发展的能力。

优秀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强烈的领导力,能够影响他人、激励团队、制定战略并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4. 企业家精神需要与道德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德鲁克强调,企业家精神需要与道德和社会责任相结合。

企业家不能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应该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消费者利益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关注,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需要不断培养和实践德鲁克指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需要不断培养和实践。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一、创新实践1.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2.企业家精神既非科学又非艺术,而是一种实践。

3.实践知识的内容组成主要是由目的来界定的,也就是由实践本身来界定的。

4.若要成为“企业家”企业,那么除了具备必须小和新的特点以外,一个企业还必须具备其他特性。

事实上,在所有的新创企业当中,企业家企业只占少数。

它们创造出了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它们改变了价值观。

5.经济活动的本质在于以现在的资源,实现对未来的期望,这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6.无论对个人或是机构而言,企业家精神都是一种独特的特性,但它并不是人格特征。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

它的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

7.在经济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做与众不同的事,而非将已经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8.企业家颠覆现状,推陈出新。

9.由创新的企业家所引发的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

10.企业家视变化为健康的标准。

通常,他们自己并不引发变化。

但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这一点也定义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对其做出反应,并将其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

11.企业家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其中必然存在着失败的风险。

12.企业家精神之所以具有“风险”,主要是因为在所谓的企业家中,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

13.创新活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创造财富。

事实上,创新活动本身就创造了资源。

14.在经济领域中,没有比“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更重要的资源了。

而购买力则是创新企业家的创举。

15.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16.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

17.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

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18.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中,存在于对这些变化本身可能提供的经济或社会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中。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近期,读完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我曾经看过不少有关创新方面的书籍,此书一览,其它的书基本上就不必再看了;经典的价值就在于此;此书的逻辑十分清晰;德鲁克先详细介绍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包括三个内部来源,四个外部来源;然后,德鲁克阐述了在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存企业中,如何实践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如何构建良好的创新管理机制;最后,德鲁克为我们指导了实施创新的战略方法,如孤注一掷,攻其软肋等;创新一词,遍地开花;什么人都在说,我们要创新,但是,究竟什么是创新呢恐怕一时半会多数人无法出口;创新无疑意味着变化,但又不等同于变化;只有这个变化,在同等资源、同等条件下,产生更多的利益,也即,同样的投入,更多的产出;唯其如此,变化才能称为创新;对于创新,还有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创新单纯理解为高科技创新;在此书中,德鲁克把创新清晰地定义为七个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及新知识也即高科技;可见,高科技只是创新中的一种;德鲁克的理解,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名词,而非科技名词;内部创新比外部创新风险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高科技的接受时间比较长、需要形成配套产业,当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业也会占据行业的龙头地位;关于此书,总结成几句话;其一,拥抱变化;可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变化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就近看,手机行业就如此;10年前,在手机行业兴起时,诺基亚成功抓住机遇,风光无限,全球市场份额在50%以上,而近几年,特别是在iphone出世后,诺基亚败退,江山不断被吞噬,如今已被苹果超越,不得不转向wp7平台,以图东山再起;原因也很明了,客户在得到基本的通讯功能后,更加追求手机的体验感、个性化和智能化,这就是客户在使用手机后产生的变化,而诺基亚没有及时迎接变化,迟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败退;二、主动拥抱变化;还是谈手机;最近新闻,htc老板成功登顶台湾首富,其新增的财富,很大部分在于这几年htc手机的蓬勃发展;我们知道,早在5、6年前,htc就已经推出智能手机,吸引了不少爱好者,这二年,在google发布android平台后,htc更是及时跟进,快速推出新版手机,成功占领大陆和欧洲市场;htc成功的原因,恐怕就在于主动拥抱变化,而不是静静等候,或安于现状;其二,形成创新的机制;企业是否鼓励创新,有利有弊;试想,如果在一个企业内,特别鼓励创新,那么所有人都去搞创新去了,普通的工作没人干,企业肯定出现问题;而如果一个企业死守现状,不作创新,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也会被淘汰;如何打破这个悖论德鲁克就三种企业模式: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有企业,分别指导如何建立良好的机制,以保持企业的创新动力;对于现在企业,注意四个领域:第一,接受创新;第二,评估创新;第三,构建组织架构和人员;第四,注意禁忌;对于新企业,注意四个要求:第一,关注市场;第二,关注财务;第三,建立团队;第四,确定创始人的角色;对于服务机构,创新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德鲁克建议注重以下几点:第一,界定使命;第二,合理表达组织目标;第三,视情形调整目标;第四,重视机遇;如果企业能按照德鲁克的建议去实施创新机制,相信成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其三,要有战略;创新思路的挖掘和创新机制的形成,是一种战术,但是要真正把创新搬上市场,企业必须要有战略;德鲁克在书中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创新战略;比如,孤注一掷,就是将所有资源导向一个方向,全力以赴,以占据行业领头羊为目标;攻其软肋,就是重视行业领导者忽视的成功或失败的机遇,在对手麻痹大意的之时大力发展,最终取而代之;生态利基,则适合小企业,目标是在行业领导者不肖一顾或不能兼顾的小众市场中有所作为,持续发展;改变价值和特征,则从价格、客户现时状况及客户价值等方面,由表及里,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需求;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作为一个创业者,德鲁克的这本书可谓适如其时,如一口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读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有感什么是彼得·德鲁克认为的创新?熊彼特是最早论述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学家。

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动力,市场经济长期活力的根本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于企业家精神,来源于企业家开发新的产品,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详尽的为我们描述了什么是创新以及怎么才能创新,最后创新在企业中应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创新是一种可以应用的工具,而且和企业家精神密不可分。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的前提,有了企业家精神,创新就可以成为一门学科,能够供人们学习和实践。

一个企业从建立---发展---生存的过程都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创新行为。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使得企业不断的寻找企业创新的机遇,挑战企业的外部威胁,最终达到为客户创造价值。

客户价值的创造是衡量企业存在的标准,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不断的存在下去。

创新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其中还包括产品的创新—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即制造产品与服务,并且将它们推出上市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与活动的创新;社会的创新—即市场、消费者行为和价值的创新。

创新也不是单个高层,中层和员工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的创新”—企业家精神。

通过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使得企业创新成为一种可以加以训练、可以学习和可以实地运行的。

当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出现时,企业家必须有目的的寻找和拽住创新的机遇,使企业和谐有序的生存下去。

创新的来源在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创新是系统化的创新,创新机遇的来源有七个方面:前面四个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不论它是商业性机构还是公共服务机构,或是存在于某个产业或服务领域内部。

后面三个来源涉及机构或产业外的变化。

(1)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必须制定目标明确的创新计划:
1 制定一个系统的放弃政策。 2 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现有产品,服务,市场,分
销渠道,程序,技术的繁荣和生命周期都非常有限,且 通常很短暂。
2020/7/9
29
1 管理层应将目光放在寻找机遇上。经营报告应该有两个 “首页”:传统的首页列出问题,另一个则列出所有好于预 期的领域。要举行两次会议:一次专注于解决问题,一次专 注于机遇的探讨。
2 公司每半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天的管理会议,了解他们所负责 部门的杰出的创新与企业家表现。
3 派一位高层 管理人员与研发,工程,生产,营销和财会等部 门的基层人员座谈。 {机遇,威胁,新事物,新产品,新的 营销、公司政策,发展方向,在业内、在技术、市场中的位 置}
4 任何人建议任何事,建议者都应该亲自去实施。
4.聪明点子的创新是附属的,但应该受到人们的赏识和回报。它代表 社会需要的品质:积极性、雄心和灵性。国家不应该打击它。
2020/7/9
23
要做的事情 1.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着手。 2.创新既是概念的又是感知的,因此要多看、多问、 多听。
3.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必须简单而专一。 4.有效的创新都是从不起眼处开始的。 5.成功创新的目标是领导地位。
成功利用人口变化的案例:
五十年代美国,有一家小型且默默无闻的鞋店,名曰梅 尔维尔(Melville),听说并且接受了“生育高潮”这一事实。 60年代初,也就是第一批生育高潮期出生的婴儿正好到达青少 年阶段的时候,梅尔维尔开始涉足这个新市场。它专为青少年 建立了新的、与众不同的商店。重新设计了鞋子的款式,向十 六七岁
2020/7/9
15
认知、情绪及意义上的变化
杯子是半空的
杯子是半满的
黑人
白人自由主义者
分歧 机遇
产生新的黑人领袖
2020/7/9
16
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
一、特征:1.基于知识的创新所需的时间间隔最长。
例:
1907-1910年之间,德国生化学家埃尔里希(Paul Ehrlich)开 创了化学疗法理论。他本人还开发了第一种抗美毒药物606(新肿凡 纳明)。应用埃尔里希的化学疗法来控制多种细菌性疾病的磺胺药剂 在25年以后的1936年才进入市场。
意外事件:
意外的成功 意外的失败 意外的外部事件
不协调事件:
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2020/7/9
12
程序需要 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2020/7/9
13
第二组创新机遇的来源(后三种来源)涉及企业 或工业外部的变化
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
定义:人口、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组合、就业 情况、教育情况以及收入的变化。
5: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制定目标 组织 激励和信息交流 衡量 培养人(包括自己)
8:八大目标 市场营销 创新 人力资源 财务资源 实物资源 生产力 社会责任 利润需求
——确立目标的领域
2020/7/9
3
导论:创业型经济
20CE70S、80S——西方“经济零增长阶段”
(“康德拉季也夫经济波动曲线”—俄罗斯农业集体化)
2020/7/9
26
第12章 企业家企业 第13章 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 第14章 新企业
2020/7/9
27
一、企业家管理
在现有机构中,小企业没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
企业家管理需要在以下四个主要领域制定政策:
组织必须接受创新,并愿意视变化为机遇,而不是威胁。
必须对公司作为企业家和创新者的表现进行系统衡量和评估,同
共同点——新“科 技”(包括“企业 管理”)
管理的全新应用:新型、小型、非盈利、“非企业”、系统化创新、新机

2020/7/9
4
有关创新的观点、行动、规则和警示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造性的讨论:
什么是“创新”、“企业家精神”? 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创新实践)? 怎样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创新的载体)如何组织、配备人员? 企业家是如何有效管理的(现存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新企业)? 如何成功将一项创新引入并赢得市场(企业家战略)?
时建立起内部学习机制以提高绩效。
企业家管理要求建立组织结构,人员任用与管理,薪酬,激励和
奖励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企业家管理中有几个禁忌,也就是不该做的事。
2020/7/9
28
首先,组织中所有人必须意识到:创新才是保护组织, 使组织基业长青的最好办法,它是管理者职业保障和事 业有成的基础。
其次,必须界定和详细说明创新的重要性及时间期限。
第一篇 创新实践
第二篇 创新精神的实践
第三篇 创新型策略
结论 创新型社会
2020/7/9
7
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凭借创新他们将变化看 作是开创另一个企业或服务的机遇。创新可以成为 一门学科,供人学习和实践。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 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 征兆。他们还应该了解成功创新的原理,并加以应 用。
——美国管理协会
2020/7/9
2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1358”
1:一个定义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 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3:三项任务 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使工作富有成效,并使工作者具有成就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改变:资源产 出
提供:价值、 满意度( via 产品、服务)
组织 与 “企业家” “企业家就是那些愿意过不舒服的日子,或者说不愿意过舒服日子的人。”
创新 企业 与 “企业家精神” (一种行动) 风险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 作。
2020/7/9
6
彼得·德鲁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实践 创新精神的实践 创新型策略 创新型社会
2020/7/9
5
“创新”:“集体的创新”
为客户创造新价值 ( 价值—价格)—— 企业:新产品、服务、流程—需求 购买变化 (新的所得) 非盈利机构:新政策、体制—愿意接受 可以感受(新的满意)
与“科技含量”并不对等 可习得(训练、原则条件)
2020/7/9
30
1、在每一个创新项目中,建立起成果与预期目标 进行比较的反馈系统。
2020/7/9
19
3、基于知识的创新者——尤其是基于科学技术或知识的创新 者——需要学习并实践企业家管理。
基于知识的创新本身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才使企业家的 管理尤为重要,也特别有成效。有意识地利用企业家管理, 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基于知识的创新——包括高科技的风险。 (瑞士医药公司Hoffmann-Laroche)
2020/7/9
8
企业家:
源于法文。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 业的人”,带有冒险家的意思。(最早见于16世纪法语文献)
1800年前后,法国经济学家、作家萨伊将“企业家”一词推广使用。
在美国,企业家往往被定义为创办自己的全新小企业的人。但是, 并不是每一个小企业都是一种企业家行为,或者代表者企业家精神。
4.大淘汰 ——“窗口”关闭后,淘汰开始
5.赌一把接受力 ——基于知识的创新本身固有的风险
2020/7/9
22
七种来源之外——聪明点子
1.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比所有类型的创新总和还多(例:十个专利中 七八个属于这种)
2.聪明点子风险最大,成功几率最小。建议企业家放弃基于聪明点子 的创新。
3.企业家经济不能傲慢地忽略基于聪明点子的创新。聪明点子的创新 数量庞大,对经济来说,小小的成功比例就代表了一个很大的新企业、 新工作机遇和新性能来源。
1966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
1985年《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管理的实践》推出后最重要的 著作之一,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 “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 经济”。
1999年《21世纪的管理挑战》: 将“新经济”的挑战—提高知识 工作的生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 彼得·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 的发明家。”
2020/7/9
20
三、独特的风险
1、基于知识的创新本质是动荡不安的——漫长的牵制时间和知识的聚 合带来特殊的节奏。
2、基于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者发现时间与他们作对。(只有一次机会, 进入繁荣时间“窗口”时间短)
3、因为“窗口”相当拥挤,任何一个基于知识的创新者只有很小的存 活机会。
2020/7/9
21
2020/7/9
18
二、基于知识的创新有何要求
1、对所有必要的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无论是知识本身的因素, 还是 社会、经济或认知方面的因素。这种分析必须辨别出那一种因素还不 具备,企业家才能确定所缺的因素是否可以被制造出来。(莱特兄弟)
2、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创新不能进行实验性尝试。创新的引人一般激 动人心,会吸引一大批人的注意,这意味着创新者必须一次做准。他 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基于知识的创新者一般很快会遇到超乎想象的 大量竞争者,只要走错一步就会被他人赶超上。 三个定位:①开发全套系统然后占领该领域。 ②市场定位,为自己的产品创造一个市场 ③占据一个战略位置,专注于一个关键功能
2020/7/9
24
禁忌
1.不要太聪明。如果创新想获得规模和重要地位,它们必须 能够有普通人操作。
2.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不要一次做过多事情。 3.不要为未来进行创新。
2020/7/9
25
三个条件
1.创新是工作。它需要知识,而且往往需要大量的聪明才 智。显而易见创新者比一般人更聪明。
2.要想成功,创新者必须立足自己的长项。 3.创新是经济与社会双重作用的效果,对一般人来说他是 顾客或老师或农民或眼科医生行为的一种改变;或是一种程 序的变化——即人们工作或生产的方式的变化。因此,创新 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专注于市场,而且有市场来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