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首先,若要为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 1985 年所著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撰写一段评语,那便是“值得每一位即将或正在管理组织的人深入研读”。
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实践,而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往往是勇于创新的。
他对企业家精神的探讨并不仅限于商业领域,而是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提升至人类组织和社会的高度。
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亦或是大学、军队、国家机构等,皆在彼得·德鲁克的思索范畴内。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共分为三篇。
第一篇为“创新实践”,主要阐述创新的来源,包括意外之事、不协调、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变化、认知变化以及新知识等。
德鲁克对于常人所看重的“聪明的点子”的成功率并不看好,并在书中进行了论述。
在创新的来源中,将意外之事、不协调、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等变化归纳为企业、产业或一个市场内部的因素,而人口变化、认知变化、新知识则属于外部大环境。
德鲁克认为,在“内部”进行创新的成功率要高于“外部”,因为外部创新更多地依赖于大环境的转变机遇,这是企业难以控制而只能顺应的。
在书中,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一定相似之处。
然而,仅仅单纯地适应环境变化只能造就平庸的企业,若要成为卓越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对内的掌控。
本书的第二篇是“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将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分为企业家企业(成熟的企业)、服务机构中的企业家精神(如政府、学校等组织)以及新企业(新创建的企业)。
第二篇中花费最多篇幅论述的是如何在企业内部培育起“企业家精神”所需做的事情以及禁忌(这与养育孩子有相似之处),包括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机构以及人员和财务的配置等问题。
个人认为,这第二篇对于现有管理者以及有志成为管理者的人而言,是最为有益的启示。
第三篇是“企业家战略”,主要阐述企业面对市场创新应采取的一些战略。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四、感悟张瑞敏的企业家精神
(一)张瑞敏的海尔梦
1、起步阶段(1984-1992) 1985年引进德国生产线 砸冰箱:塑造质量意识 1988年获得第一枚金牌
2、多元化阶段(1992-1998) 海尔工业园(与AE科莱恩首次谈判、上市) 兼并与扩张:激活休克鱼(后述)
他阅读了一些管理理论,包括授权、团队 方面的知识,并去其他公司考察。最终他决定重 新审查公司经营的每一方面,改革公司的内部运 作,确保一流的质量和服务,他要响应顾客的需 求变化,使顾客达到最大的满意。
他决心再创他的公司,作一个强者,但他 知道这要求他彻底转变公司的经营方式。
思考: 试分析讨论,史蒂夫应当如何再创他的公司?
(5)赖文生定理
情感使人们难以客观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寓意:一旦为情感左右,也极易被私欲驱使。
3、激发企业家的工作热情
皮尔定理
你没有充足的战斗精神,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提出者:美国组织行为学家R.皮尔. 寓意:只有最佳精神状态,才会有最佳成就。
阿莱斯定理
一、创新的价值、含义与目的
1、创新的价值
故事之一:海尔的“小小神童” 故事之二:一个思路救活一家企业 无锡天元麻棉总厂 主导产品:黄麻系列产品 1990年蔡逸安上任 思路:棉与麻合并生产亚麻和罗布麻 结果:一米赚2元,一年赚了1000万。
2、创新的含义、目的
盛田昭夫原则:去想别人没有想的,造别人没有 造的。 创新=新思想+可观利润的行动
⑶小林定律
竞争推动了人们的发明创新意识,而发明又带 动了革新,革新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 和服务的质量。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全文)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一、何谓创新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写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
正如治理已经成为当代所有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正如德鲁克期望的,“创新”在今天很流行,企业无论大小,都希望能跟“创新”扯上点关系,甚至不只是企业,许多其他盈利或非盈利性机构也都把它当做口号,甚至写进自己的宣言。
但究竟何谓“创新”呢?提起“创新”,我们首先不免想到高新技术方面,或者是一项聪慧的创意或发明,但其实这都只是人们对创新的错误理解。
德鲁克在书中深刻地指出: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关键是其能否为客户制造出新的价值。
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制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制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二、如何创新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让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进展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针对这些问题,德鲁克分别从内部和外部环境提出了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
前四大来源存在于机构内部,不论它是商业性机构还是公共服务机构,或是存在于某个产业或服务领域内部。
这四个来源是:意料之外的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意料之外的事件包括: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及意外的外部事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简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简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简介
一、创新是什么
创新是一种以改进和创造新的思想、事物或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行为。
它可以指改变现有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以及改变人们学习和思考方式,用新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
创新不一定是独立创造,也可能是将已有的思想、事物或方法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思想、事物或方法。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发明家爱迪生,他利用现有的发明,将灯泡和售货机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发明——快餐自动售货机。
二、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企业家精神是指一种个人行为模式,即勇敢冒险,以适应改变的能力,不断寻求成功机会,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激发有效的发展,提高绩效,保持企业活力,推动公司前进的能力。
企业家首先要有进取精神,要不断创新,勇于接受挑战,开拓新的发展机会,利用自身经验和资源,寻找新的商机,以突出自身价值;其次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任的态度,有耐心与毅力,做任务时要勤奋耐劳,不怕艰辛,始终把团队的绩效放在第一位,当出现困难时,也会尽职尽责地解决问题;最后是社会参与,要对社会进行贡献,改变环境,使它变成更好的状态。
三、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创新的驱动
力,创新则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要素。
正是因为企业家的精神,启发了创新者的创新思想;而创新的思想,也促进了企业家的活力,从而实现了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的发展。
因此,只有激发企业家精神,才能推动创新产生,将技术和商业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只有促进创新,才能激发企业家的精神,将创新的思想变成具体可行的计划,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的双丰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精选5篇)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精选5篇)第一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创新一词已不陌生。
网络、电视、杂志等宣传媒介到处充斥着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等类似字眼以博取大众眼球,仿佛创新是一种象征狂热、激情和想象力,并为大量年轻人提供创业可能的活动。
而随着互联网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创意和高科技产品出现在大众眼前,不断加深人们对于创新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近年来以马云为代表的阿里巴巴、雷军为代表的小米手机等企业纷纷崛起,其大力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在中国甚至国际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触动和反响,可谓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最新体现。
可是,当分析来自各行各业的创新战略及其实践时,我们不禁自问,创新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创新?创新就一定能成功吗?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一、创新到底是什么?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著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或许可以带领我们以全新的、系统的角度去审视创新,理解创新,并将创新贯彻到企业家精神中去。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
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手段,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
并且创新是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工作,这意味着创新是可以学习的,是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加以实践从而熟练掌握的。
平时我们所理解的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技术的创新,比如技术革命,然而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
也就是说创新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它还包含了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这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
书中介绍了很多例子,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日本的社会创新。
二战后的日本,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技术积累,但它却完成了迅速崛起的神话,它的策略就是创造性模仿,在别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通用7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篇1《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我很早就列好在必读书单中的一本,他在豆瓣的评分高至90分,是大家公认的大事经典之作,尤其是对于创新创业领域的同学说,实乃入门必读之书。
三天的端午假期,我把这本书看完了。
如果让我评价,仅从第一遍的阅读感受说,只能算一般,有很多收获,但谈不上过瘾。
与阅读《智能时代》、《运营之光》、《把时间当朋友》相比,它给我带的惊喜并不多,那种我期待的电光火石、茅塞顿开的观点似乎少了些,而且内容的理解上也比较晦涩。
我想,这可能是自己的现实工作中还未经历过书里所说的那些观点,也或者是大多数经典的书籍仅仅在读一遍的情况下是很难领会到它的精髓。
但之所以被那么多人评为经典,必有其经典之处,所以后续我仍然会多读多理解几遍。
就目前读完的感受说,有几点对我启示很大。
其一,《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让我明白了创新的含义,之前总是听到各种各样的创新理论,比如颠覆式创新,微创新等等,但从没有具体思考过,什么是创新,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创新。
日常生活里,我们听到创新的第一反应是高科技,或者是将创新与创意、好点子联系在一起,也或者是人们开创了一项新的生意也被称为创新,这些观点是不完整的。
书里给出的观点比较全面,一种定义是指,将资从产出和生产力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及产出较高领域的方式方法就是创新,比如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东西,任何一家不错的美国餐厅早就开始生产它所供应的最终产品了。
但是凭借的应用管理方式的创新,他们将产品标准化,设计制作流程和工具,并基于工作流程设定标准,基于标准培训人员,麦当劳大幅度的提高了资的产出,这是从供给端定义的创新;另外一种定义是指,创新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了新的价值和满意度,甚至创造了新的客户,这是从需求端定义的。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摘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将探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分析其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创新与培养企业家精神的策略。
引言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视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分析其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创新和培养企业家精神的策略。
一. 创新:定义与重要性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产品或服务来改变现有的状况。
在一个不断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创新能够帮助企业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提升竞争优势,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组织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开发新的产品、改进现有产品的功能或性能,以满足消费者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过程创新则关注如何改进生产和经营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而组织创新则强调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二. 企业家精神:特征与作用企业家精神是指个体具有创造性和冒险精神的特质。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具有追求创新、承担风险和追求成功的意愿。
企业家精神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家精神鼓励个体在不确定和风险的环境中主动采取行动。
企业家们通常具有决策的勇气和承受失败的能力。
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和市场空白。
通过创新和实施新的商业模式,企业家能够创造价值和财富,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相互关联的概念。
创新需要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企业家精神提供了这种思维方式。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相互促进,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
企业家需要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来发现商业机会,并将其转化为商业实践。
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摆脱竞争者的压力,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阅读文献与资料一阅读书籍1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得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3彼得德鲁克《管理得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篇创新实践创新就是企业家特有得工具。
凭借创新,她们将变化瞧做就是开创另一个企业与服务得机遇。
创新可以成为一门科学,供人学习与实践。
企业家必须有目得地寻找创新得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得变化与征兆。
她们还应该了解成功创新得原理,并加以应用。
第二篇企业家精神得实践虽然企业家型企业与现有企业所需得管理方式不同。
但就是与现有企业一样,它同样需要有系统、有组织与有目得得管理。
对于每一个企业家型组织而言,它们得基本规则就是相同得。
二现有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新企业所面临得挑战与问题就是不同得,而且它们必须警惕不同得滑坡倾向。
另外,每一个企业家也必须就自己肩负得任务与应尽得责任做出正确决策。
第三篇企业家战略企业家精神需要企业家管理。
即需要企业内部得政策与实践,同样,它也需要企业得对外政策与实践,即在市场中实施企业家战略。
二阅读资料1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出版社中国如何引领亚洲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后碳时代得可持续发展?2 彼得蒂尔《从0到1》中信出版社未来得挑战3 《褚时健――影响企业家得企业家》湖南科技文献出版社我一生所追求得1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出版社中国如何引领亚洲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后碳时代得可持续发展?如果说美国就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得楷模,中国则最有可能在21世纪担当这一角色。
美国将其经济成功得原因相当一部分归功于其丰富得石油资源。
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而非沙特)就是世界上最主要得产油国,继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得旗手。
然而现在,随着全球经济得衰落,美国得领导地位受到了质疑。
自2008年夏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商业界乃至普通民众一直就应该如何重启世界经济得发展进行激烈争论。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在众多管理学著作中,德鲁克的作品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当选择第一本德鲁克的书以“创新”为主题进行学习时,是基于现实工作中对创新的迫切需求,以及个人对创新机制和本质理解的不足。
而德鲁克作为毕生研究企业管理的大师,其经典之作无疑是对创新实质的深刻洞察与精粹提炼。
令人惊喜的是,大师竟能用平实的语言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阐释得如此清晰明了。
整部书籍分为三篇,其中第一篇“创新实践”篇幅最重,用十一章详细阐述。
开篇便指出创新是有目的的,并非如多数人所认为的仅是“灵光一现”,且创新是经济或社会术语,不一定与技术紧密关联,甚至无需是实物,其最准确的定义为“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随后,作者以七个章节深入探讨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包括意料之外的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隐蔽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以及新知识。
仅仅这七个来源,却已涵盖了所有创新活动。
在论述完七个创新来源后,作者又提纲挈领地探讨了创新的原则,包括应做之事、应避免之事以及需满足的条件,至此,读者至少会认可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创业者入门指南”。
对于第二、三篇的内容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而重点探讨本书对非创业者的普通人的启发意义。
首先,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或多或少都需运用创新思维。
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即便未遇问题,也可能需要创新方法来提升工作效率与单位时间产出,书中提及的原则和方法在此情境下可发挥显著作用。
其次,书中诸多思想在子女教育领域亦能大展拳脚。
因为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问题,父母作为教育主体的管理者,第二篇中有关从企业家角度管理机构的内容极具参考价值,若再结合第三篇中的四大战略,拥有这些强大的理论工具加持,应对子女教育会轻松许多。
最后,对于正在创业或有创业打算的人而言,本书价值不可估量。
它既能指导正确创业,又能避开前人所踩之坑。
所以,作为创业者,简单阅读远远不够,需反复研读,并据此制定自身的创业战略和方法。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本由丹·福尔诺先生编写的著作,探
讨全球创新文化对企业家成功的影响。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知识的传
播和分享已成为商业活动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创新的文化能够使企
业家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和
成功的希望。
本书探讨了竞争市场中独特的创新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之
间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家创造机会和创新的可能性。
本书中介绍了创新新思维,培育并强调企业家文化可以鼓励企业
家们在全球化经济中发现机遇,并形成企业家文化的特征。
在分析企
业家文化的同时,丹·福尔诺先生也提出了一些企业家文化的责任,
如负责任的创造性思维,集体责任意识,社会创新概念,这些都是实
现企业家文化目标和努力的基本原则,并促进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
宣扬。
此外,作者还分析了全球创新文化,即创新终端、创新机制和创
新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了创新文化如何支撑企业家成功,如何利
用创新文化激发企业家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经济价值,以及未来创新文
化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解决全球创新文化发展问题
的建议,例如加强领导支持,优化市场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开发技
术创新,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努力等。
总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全球经济社会中
创新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之间关系的宝贵见解。
它不仅推广了创新文化,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发展机会,促使他们向着新的高度发展,同时也给
领导提供了新思路,改善社会,推动一个辉煌未来的。
是一本备受推
崇的著作。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著作,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
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
正如前文所述,很多人看《罗马假日》,第一遍关注的是奥黛丽·赫本,第二遍关注的是格里高利·派克;看《士兵突击》,第一遍关注的是许三多,第二遍关注的是成才。
而阅读此书,第一遍关注的是创新,第二遍则会将注意力转移到企业家精神上。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优秀的作品经得起反复品味。
在本书的前几个章节,德鲁克详细分析了七种适合创新的机会,包括意外之事、各种不协调的状况、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变化、认知的变化以及新知识。
其中,“意外的成功”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在通常的公司会议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做得不好的地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而很少有时间来分析做得好的方面。
例如,哪个市场突然崛起,哪个新市场的销量大幅增长,或者在生产环节,哪些措施能够实现较大的成本节约。
他指出,大企业和一贯优秀的企业往往会过于关注以往的成功市场和环节,而新企业则更有可能利用这些机会,实现后来居上。
我们可能很容易注意到“意外的失败”,但却很容易放走“意外的成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诺基亚是最早开发出智能手机的企业,但它过于沉迷于过往的成功,最终被苹果超越。
德鲁克认为,企业只需每年召开几次针对意外成功的会议,或者每次预留几分钟来研究这些成功,就能避免许多创新机会的流失。
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要阐述了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精神。
无论是企业创新还是公共机构创新,都需要具备市场导向的服务精神。
说到企业创新,通常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现实中,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高科技企业尤其如此,这类企业往往由科学家或技术人员创立,他们更注重科技或技术本身,而容易忽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以移动通讯行业为例,摩托罗拉是移动通信的开创者,拥有最多的专利技术,但它过于沉迷于技术,忽视了市场和客户需求,在传统手机时代被诺基亚击败。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主要内容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主要内容
1. 创新不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全新的路吗?就像乔布斯创造出苹果手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家精神就是那种敢去闯、敢去试的勇气啊!你看马云,当初谁能想到他能打造出那么庞大的商业帝国?
2. 创新难道不是推动世界前进的超级力量吗?想想那些科幻电影里的神奇科技,很多不都慢慢变成现实了嘛!这就是创新的魅力呀!而企业家精神就是促使这一切发生的燃料!就如同马斯克敢于挑战常人不敢想的事情,把火箭送上天!
3. 创新就如同为我们的生活点亮一盏明灯呀!比如共享经济的出现,多方便啊!那企业家精神不就是点亮这盏灯的人嘛!像王兴带着美团一路向前冲,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便利!
4. 创新不就是给旧事物注入新活力嘛,就好像给老机器换上全新零件!而企业家精神就是让这个过程发生的动力!看看张一鸣和他的字节跳动,创造了多少让人惊叹的产品!
5. 创新难道不是打破常规的一把利斧吗?把那些束缚我们的东西统统砍断!企业家精神就是拿着这把斧的勇敢者啊!比如董明珠带领格力不断创新突破!
6. 创新就像是给生活施魔法呀,让一切变得不一样!那企业家精神就是魔法师呀!刘强东不就是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把京东做大做强的吗!
7. 创新不就是开启未知大门的钥匙吗?想想那些新型材料的发明!而企业家精神就是去寻找这把钥匙的决心!好比雷军和他的小米,总是能带来惊喜!
8. 创新难道不是在沙漠中挖出清泉吗?太神奇了啊!企业家精神就是那个拼命挖的人呀!像许家印在房地产领域的闯荡!
9. 创新其实就是为美好未来铺就的道路,企业家精神就是坚定不移走在这条路上的信念!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着强烈的创新精神,他们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去拥抱创新,发扬企业家精神!。
大学管理培训课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联系和区 分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个人品质和行为特征。
创新过程的重要步骤
1
问题定义
明确定义创新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2
创意生成
发散思维,产生多样化的创意。
3
概念Hale Waihona Puke 证评估创意的可行性和市场需求。
创新方法和途径的介绍
设计思维
头脑风暴
以人为本,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
大学管理培训课件:创新 与企业家精神
本课件将深入探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在大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创新是大学管理的核心
创新是推动大学管理发展的关键要素,它能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创 造力和团队合作。
创新管理的基本概念
1 创意发现
培养创造力,找到新的想法和机会。
3 创新评估
评估创新成果,不断优化和改进。
鼓励团队成员自由发散思维,激 发创意。
精益创业
快速试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创新管理的难点和挑战
1 风险承受
创新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和不确定性。
2 组织文化
培养创新文化,鼓励跨部 门合作和知识分享。
3 资源分配
合理分配资源,支持创新 项目的落地和发展。
创新文化的打造和落实
建立积极开放的创新文化,鼓励员工共享创新经验和机会。
2 创新实施
将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项目的 实施。
企业家精神的定义
企业家精神是指具备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和创业家才能的个人品质。
企业家精神在大学管理中的应用
创新项目
鼓励教职员工参与创新项目, 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创业培训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支 持他们开展创业项目。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启示和感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启示和感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本探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经典著作,作者彼得·德鲁克凭借其对企业家精神的独到见解和深入分析,为我们揭示了企业家精神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1. 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特质德鲁克在书中强调,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特质,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家不仅仅是拥有财富和资源的人,更是能够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创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在管理、营销、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赢得竞争。
2.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德鲁克指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风险管理。
这意味着企业家必须勇于接受挑战,承担风险,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同时,他们也需要具备对风险的敏锐洞察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以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家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3. 领导力是企业家必备的能力德鲁克认为,领导力是企业家必备的能力。
领导力不仅仅是管理团队和协调资源的能力,更是能够激发员工潜力、推动组织变革和引领企业发展的能力。
优秀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强烈的领导力,能够影响他人、激励团队、制定战略并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4. 企业家精神需要与道德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德鲁克强调,企业家精神需要与道德和社会责任相结合。
企业家不能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应该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消费者利益等多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关注,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需要不断培养和实践德鲁克指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需要不断培养和实践。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PPT课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关联
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创新,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 能在企业经营中不断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价值。
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驱动力
企业家精神推动着企业不断探索、尝试和突破,从而推动企业不断 创新和发展。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相互促进
企业家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推动企业进行创新实践;而创新成果又 能够为企业家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概述 • 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 •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素质 •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实践案例 • 培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途径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概
01
述
创新定义与重要性
创新定义
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思想、新方 法或新技术,创造新的价值或解 决新问题的过程。
总结词
乔布斯
成功企业家的创新历程是充满挑战和机遇 的,他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出具 有影响力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在他的领导下,苹果公司发布了一系列具有 影响力的产品,如iPod、iPhone和iPad,改 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马云
埃隆·马斯克
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通过创新的商业 模式和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个全球领先 的电子商务平台。
总结词
个人自我发展与实践探索是培养创新与企业 家精神的内在动力。
详细描述
个人应注重自我发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同时, 应积极投身实践探索,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 领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通过 个人自我发展与实践探索的结合,激发内在 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笔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一章: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1.“企业家”一词来源于法文entreprendre,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带有冒险家的意思。
这个单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
1800年前后,法国经济学家、作家萨伊将“企业家”一词推广使用。
2.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东西,任何一家不错的美国餐厅早就开始生产它所供应的最终产品了。
但是,凭借着应用管理概念和技巧,它们将“产品”标准化,设计制作流程工具,并基于工作分析设定标准,根据标准培训人员。
麦当劳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产出,而且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鲜顾客群。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3.经济活动的本质在于以现在的资源,实现对未来的期望,这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4.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因此,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
它的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非直觉。
第二章: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1.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产生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2.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3.无论出于何种个人动机——追逐金钱、权力还是猎奇,或是追求名誉、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同——成功的企业家都会试图去创造价值,做出贡献。
他们的目标非常高。
他们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对现有事物加以改进或修正,他们试图创造出全新且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试图将一种“物质”转换成一种“资源”,试图将现有的资源结合在一种新型的、更具生产力的结构里。
4.创新的训练(它是企业家精神的知识基础)是一种具有诊断性的训练:是对提供企业家机遇的变化领域进行系统化的检查。
5.系统化的创新就是指关注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向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第三章: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1.在很多时候,意外的成功根本就没有被发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课程介绍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课程介绍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企业家精神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识别和评估商业机会,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可行的商业计划,以及如何启动和管理自己的企业。
课程内容通常包括创新理论、商业模式设计、市场分析、财务规划、团队建设、领导力发展等方面。
学生将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模拟演练和项目工作等互动方式,深入理解创新过程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
此外,课程还强调实践和实际操作,鼓励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世界中,通过实习、创业实践或与企业合作等方式,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仅适合有志于创业的学生,也适合希望在现有企业内部推动创新的专业人士。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够培养出面对不确定性和挑战时所需的创造力、决策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心得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本关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书籍,
它深入探讨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
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不
仅仅是指技术上的创新,还包括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创新。
只有不
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进步,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企业家精神是指勇
于创新、勇于承担风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企
业家精神不仅仅是创业者所需要的,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只有具备了企业家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
的成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对个人和企
业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普通职员,我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
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我也要不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企业家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的成功。
总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它不仅帮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也激励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实现个人的成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受益匪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来我认为在德鲁克先生的众多著作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我唯一有资格写序的一本书,因为在过去十多年里我不仅读过很多遍,而且以此为教材,培训过几班职业经理人。
但这次我重读时才发现,事情并非我原以为的那么简单。
有关主题该说的话德鲁克在书中几乎都写了,我当然不可能比他写得更好,而且从“自序”、“前言”直至“结论”,全书结构严谨,没有给另一篇序言任何机会。
所以这里我写的并不是序言,而是一篇读后感,如果按我的意见编辑,我宁可它出现在书末而不是书首,仅供读完全书仍有耐心的读者参阅。
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字眼在今天很流行,也很时髦,许多机构都把它当作口号,甚至写进自己的宣言,但是对它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
首先是把“创新”与聪明的创意或发明混为一谈。
其次,是一提到它就意会到科技方面。
最后,很多人认为凡开创一盘新生意或者一项新事业就是创新。
德鲁克深刻地指出,“创新”与上述误解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
什么是价值?价值并不是价格。
价值是客户得到的,价格是客户付出的。
做企业的,推出一项新产品、新服务或一个新流程,要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需求,创造出新的客户满意。
客户有新的所得,才会从不买到买、从买得少到买得多,或者愿意付出比过去更高的价格。
这反映在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上,就是创造了新的财富。
同样的,非营利机构的创新也要让服务对象有新的满意,从而愿意接受你的服务;政府的政策创新或体制改革也要产生让人民可以感受得到的新便利或保障。
虽然很多“创新”与科技有关,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会创新,不但机会更多,而且效益更大。
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创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创新是可以学会的在德鲁克的笔下,无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悠久的大企业还是新开办的小企业,企业界还是非营利界和政府,处处都有创新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
他认为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功能,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实务工作。
创新并不需要天才,但需要训练;不需要灵光乍现,但需要遵守“纪律”(创新的原则和条件)。
因此,创新是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去传授和学习的,只要照书中所总结的规则去操作,就可以学会如何成功地创新。
这打破了以往创新给人的神秘感。
但是,在大家同样都认真阅读了本书,或者上过同一个创新课程之后,为什么总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实行了创新呢?养成正确的心态德鲁克的回答是:首先,必须不惧怕任何变化,不对外部和内部的改变产生反感。
企业家总是把变化当作正常的、健康的事物,张开双臂去欢迎它,并主动从中寻找创新的机会。
仅仅懂得创新的原理和规则是不够的,必须养成这样的心态。
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成功或失败、灾难或惊喜,处在一个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更是这样。
身处其中的人,是抱怨它,力图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是把它当作契机,观察它、理解它、利用它?在书中德鲁克把“有计划的放弃”列为一个组织实行创业型管理的头等重要的政策,具有警示的作用。
因为是否能执行这个政策,是对每一个管理者,尤其是最高层的管理者——首席执行官的严峻考验。
我曾在几年前应邀为一家大型海洋渔业公司做“领导变革”的培训,这家企业的总经理是一位很有魄力的成功企业家,他很重视这次培训,召集了全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者五、六十人参加。
在讨论到公司目前的各项业务到底有哪些应该放弃时,有人大胆地提出,鉴于世界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最应该放弃的正是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传统的远洋捕捞业务。
这引起了与会者的一场激辩。
培训结束后我和这位总经理促膝长谈,他认为开展渔产品深加工和营销方面的创新项目都是可行的,但若放弃远洋捕捞,公司的上百条渔轮、上万名从事远洋捕捞的员工怎么办?而且这样一来,他的企业也就不是一家“海洋渔业公司”了。
以后三年,这位总经理为了挽救远洋捕捞,把公司最好的人才包括他本人的大量精力都投放在那上面,又贷款购置技术装备更先进的新船,但公司绩效却每况愈下。
最近我听说,该公司所属的集团总部已做出决定,对该公司进行重组或出售,而在公司内部,总经理把这两年的亏损归罪于“油价高涨”。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对企业、对员工很有责任心、很有承诺的领导人,但是他错误地把这一承诺当成了对现有业务和现有商业模式的承诺。
套用一句成语,这是一种“妇人之仁”,最后的结果表明,他的决策无论对员工、对企业其实都是不负责任的。
著名的投资大师华伦?巴菲特在他的经验之谈中,曾经检讨了自己过迟退出纺织业的类似错误,他把使人们本能地恐惧和抗拒改变的影响力,称之为“强制性力量”,他本人是花了超过十年时间,付出了重大代价,才学会如何摆脱这种“强制性力量”。
可见对于任何管理者,养成一个企业家的正确心态,都是知易行难的。
但是这个基本的心态转变问题,对于创新者来说,却又是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解决的。
使组织成为“企业家”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企业家,一手创办了生机勃勃的企业王国,他们成功了。
但是在第一代创业者离开之后,企业却走向平淡无奇,甚至衰败。
反观象宝洁、3M这样的公司,尽管历史悠久,却一直推陈出新,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并不依赖一两个单打独斗的个人企业家,而是经年累月,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一套创新管理机制,德鲁克称之为“创业型管理”;他又把宝洁、3M这类公司称之为“创业型企业”或者“企业家企业”。
本书的第二篇集中阐述了“创业型管理”独特的政策、措施、组织结构、人事安排和财务预算。
德鲁克在这篇中所讲的“管理”,在流行的管理教科书或商学院的MBA课程中是见不到的。
市面上一些畅销的管理书籍,包括某些“大师”的著作偶有涉及对创新或创业活动的管理,至多也是东一点西一片,不象20年前德鲁克这本书阐述得那么精辟和系统。
作为一位高层管理者,尤其是第一代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如果我们能认识这套“创业型管理”工具的价值,肯运用它们去把自己的组织打造成一个“企业家”,那么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在了,组织仍然可以自动持续创新,成为时下所推崇的“永续经营”的企业。
创新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创新固然可以令一个企业成功并赢得财富,但是它的意义不限于此。
在本书的“前言”中,德鲁克剖析了创新及企业家是如何有效地创造了就业机会,也创造了GDP,从而打破了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康德拉蒂耶夫的“经济发展过程必然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论断。
在德鲁克看来,是成千上万企业家的创新活动避免了经济大衰退,而不是美国联邦储备局或者任何一国的政府。
所以,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使经济不在发展途中“休克”)的工具。
在本书的“结论”中,德鲁克把创新引申到他一生最关注的主题——社会的健康发展上。
凡深入阅读过德鲁克著作的人都知道,他一贯把推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步,同时又避免使用破坏性手段的希望,寄托在千千万万个有效运转的组织和它们的领导人身上,这些组织其实也包括了政府机构。
在“结论”中,他具体地提出了政府机构如何扮演“企业家”的角色,以及进行哪些方面的政策创新的建议。
他的建议无疑切中要害。
但是这最后一章最重大的意义,并不是这些具体的建议,而是他关于“创新才是令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的论断。
走笔至此,我不得不引述他以下的精彩论述,虽然是重复:“……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一次连根拔除‟,而是循序渐进,这次是一种产品,下一次则是一种政策,再下一次改进一项公共服务;因为它们并没经过整体规划,而是随时随地关注各种机会和需求;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则会消失;换言之,因为它们务实,不教条;脚踏实地,不浮夸——它们承诺保持社会、经济、工业、公共服务或商业机构的灵活和自我革新。
它们通过代代革新而实现了杰佛逊总统当初希望通过革命实现的理想,它们不是以流血、内战和集中营的方式来实现,而是有目的,有指导和有控制地完成。
”社会变革方面的创新“不会随暴风雨来临,而是隐含在徐徐微风中。
”请注意,德鲁克在这里是把通过强权、战争、暴力、群众运动和“革命”(上个世纪最时髦的词)这类试图一次性简单化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作为创新的对立面明确地予以否定的。
关于“自主创新”中国在过去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有见于此,政府提出“自主创新”的口号,希望中国的企业不再停留在引进和模仿国外的先进产品和技术上,中国的企业要以自己独创的科技产品,成为世界范围内某些行业和领域中的领导者和标准制订者。
其用心是良好的,但是这种提法却值得商榷。
首先,创新从其本质而言都是自主的。
创新者或说企业家都是一些独立自主、不等待高层指令的人,他们因为接触具体事件,随机而发才能捕捉到创新的机会,按照指令和“规划”去创新而能取得成果者稀少,即使取得所谓的“成果”所投入的资源也将是惊人的浪费。
在书中德鲁克批评了法国、德国和英国向“高科技创业”倾斜的国策,说这是对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的一种误解(我猜这也是为什么相对于美国,欧洲反而没有出现创业型经济的原因)。
他举了法国投入巨资研发“协和”式超音飞机的例子,这种所谓“创新”其实只是追求表面风光的虚荣,其结果并没有产生商业用途,也没有增加就业机会,反而带来大笔财政赤字。
其次,创新必须把力量放在自己的长处上。
在这一点上日本曾经做出很好的示范。
日本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崛起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并没有走高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相反它的策略是“创造性模仿”或“企业家柔道”。
日本在科技方面没有多少原创,而是在别人尤其是美国人的原创上加以改进,然后通过市场创新去打败原创者,从书中德鲁克所举的索尼和精工的例子即可见一斑。
我在前边已经提到,德鲁克一贯强调,没有科技含量的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比起科技创新,不但更容易发现机会,而且工作周期更短、效益更大;而基于新知识,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创新,时间跨度大、风险高、成功机率小。
不错,高科技创新一旦成功可以名利双收,但是既然我们只为追求实效,就不应该刻意规划,也不应该引导国家和企业界把资源倾斜到“自主(科技)创新”这一方面。
如果政府要引导,更重要的倒是出台一些政策,去鼓励形成一个中国的“创业型经济”——诚如德鲁克所言:没有刀(创业型经济),哪有刀刃(高科技创新)?永不枯竭的创新动力和许多人想象的相反,创新并不是有趣的、风光的事,而是艰苦的、枯燥的,令人沮丧的工作。
所以,经常会有人问到这个问题:那些企业家(包括作为组织的“企业家”——创业型企业)为什么会热衷于创新?特别是在他们(它们)已经功成名就之后,为什么还会一再地推陈出新?很可惜在本书中,德鲁克对这个问题着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