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油气装备支持政策文件
油气装备支持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该规划提出,要加快油气装备制造自主化进程,推动油气装备智能化发展,提升油气装备质量和可靠性。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该指南将油气装备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提出要加强油气装备研发和设计能力,推动高端油气装备自主化。
《关于促进石油天然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加大对油气装备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油气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提出,要推动油气装备智能化发展,提高油气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提升油气装备的智能制造能力。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该规划将油气装备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提出要加强油气装备标准化工作,提升油气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这些政策文件为油气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促进了油气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图解《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加快智能制造装备 发展
攻 克 关 键 技 术 装 备
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
在《 中国制造 2 0 2 5 ) 十大重点领域试点
建 设 数 字化 车 间/ 智 能 工 厂 在传统制造业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 、 系 统 集成 技 术 、 智 能 制 造 装 备
推进 系统集成应用和推广 加快智能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 图~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将 发展 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 的战略任务 , 分类分层 指导, 分行业 、 分步骤持续推进 , “ 十三五” 期间同步 实施数
字化制造普 及 、 智能化 制造示 范 , 以 构 建 新 型 制 造 体 系 为
“ 十三五 ” 期 间 我 国智 能 制 造 发 展 的指 导 思 想 、 目标 和 重 点
任务, 将统筹 国内智能制造 发展 , 加快形成全面推 进制造
业 智 能 转型 的工 作 格 局 。
为 了方便读者快速领略《 规划》 的重点 内容 , 编辑部用 图表 的表达 方式 , 来给该政策 “ 划重点” , 以供 轻松 阅读 。
建设云制造平 台和服务平 台
培 育 智 能 制 造 生 态 体 系
加快培育一 批有特 色的系统解决 方案 供应商
大 力发 展 具 有 国际 影 响 力 的龙 头 企 业
构筑工业互联 网基础
研 发 新 型 工 业 网络 设 备 与 系统 推 动 企 业 网络 升 级 改造 研 发 安 全 可 靠 的信 息 安 全 软 硬 件 产 品
加强 关键共性技术创新
I 突 破 一 批 关 键 共 性 技 术 I 研 发 核 心 支 撑 软 件 l 布局 和 积 累 一 批核 心 知 识 产 权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回首“十三五”迈上新台阶——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
—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文/《智能制造》编辑部“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 持续优化,优质企业加快壮大,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在2020年10月23日的国新 办新闻发布会上用这五句话概括了 “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成就。
回首“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 强,在制造强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智能转型是建 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 化和智能化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国,“十三五”期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智能制造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本刊系列梳理了 “十三五”期间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以飨读者。
期望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做一阶段性总 结,为“十四五”提供借鉴与参考。
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
为加快推进制造业创 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5年12月30 H,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 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础”“安全” “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 等五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 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
2016年4月11 H,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并下发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该方案中提出,2016年将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 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 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以下简称“供应商”)管理,规范供应商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满足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制定本规范条件。
第二条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集成制造装备、自动化控制、工业软件等技术和系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线、车间、工厂集成应用服务的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供应商实行公告管理,企事业单位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取得营业执照。
第五条财务数据真实可信,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并经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会计事务所审计。
第六条具有良好的资信和公众形象,合法、诚信经营,近三年无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无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七条具备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第八条应根据项目建设方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有效运行并通过第三方认证。
第三章专业技术服务要求第九条供应商应提供咨询规划服务,需具备下列条件:(一)应建立专业的咨询规划团队/部门,熟悉用户的行业知识、技术,具备项目规划经验。
(二)应根据用户智能制造需求,提供咨询规划报告,包括:项目目标、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投资实用性和有效性分析、风险分析,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工、设备、物料和外包服务等内容的总体要求。
第十条供应商应提供方案设计服务,需具备下列条件:(一)根据用户要求形成功能和造价约束,进行需求确认,形成会签文档。
(二)硬件系统集成方案应建立仿真分析模型,给出数据采集、分析和生产控制仿真优化方案等。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文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
标 准、 《 医用干 式胶 片 等5 项 化工 行 业标 准 、 ( ( 石油 化工装 置 电力设 行业标准 、 钢棉纤维 等3 0 项冶金 计 规范 》等2 4 项石 化行业 标准 以及
首座百万吨级国产化L N G工厂通过 “ 大考”
z
月 - , i b _ V , 制造发 展规划 ( 2 0 1 6 - - - 2 0 2 0 年 )》 ( 下称 规划 )。
2 0 2 5 ) ) 和 推进 供给侧结 构性改 革部 署 ,将 发展 智能制 造作 为长期 坚持
的战 略任务 ,分类 分层 指导 ,分行
规划 》作 为 指导 “ 十 三五 ”
捷 、负荷调节 灵活 ,体现 了操作维 备国产化率达 ̄ U 9 9 %,采用的丙烯 、
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国产化研究” ,
打破 了国外垄断 ,为国产化L NG工 程由百万吨级 向千万吨级迈进 、跻 身世界百万吨级L NG主流设计制造 商行 列铺平 了道路 。
护上的优势 ;工厂 能耗 指标 达到 国 乙烯、甲烷制冷压缩机 ,3 0 MW防爆 内领先 、国际先进水平 。 电动 机以及 3 0 MW 变频 器 ,冷剂压
1 O w w w . e t y j ’ X . c o m 2 0 1 7 年 第l 期
嘲 强 用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 2 0 1 6 —2 0 2 0 年)》正式发布
为 贯 彻落 实 ( ( 国 民经济 和社 会 件 ,明确 了 “ 十 三五 ”期 间我 国智
期 间同步实 施数字 化制造 普及 、智 能化 制造示 范引领 ,以构 建新 型制
造体 系为 目标 ,以实施智 能制造 工 程 为 重 要 抓 手 ,着 力提 升 关 键 技
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政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政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发展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7),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
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所处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竞争体制,主管部门包括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上述主管部门主要通过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拟定并推动实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及重大任务等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行业内的企业基于市场化原则自主组织生产经营。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的主要自律性组织为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等,上述自律性组织主要负责制定、修改、完善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推动行业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协助政府组织开展行业的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显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所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申报书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附件1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要求,重点围绕五种智能制造模式,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为做好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一)离散型智能制造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
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
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智能制造总体概述
智能制造总体概述一、智能制造概念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旨在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格局,高效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业蓬勃发展。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它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了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推动着企业创新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促成了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形成。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智能制造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还破除了区域间、行业间制造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智能制造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工业软件及现代管理思想在制造企业全领域、全流程的系统应用而产生。
其应用使制造业企业实现了生产、管理、服务和产品智能化,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智能制造具有自主化决策、灵活生产多样化产品、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特点。
人工智能与制造系统结合,利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模型提升了工厂管理系统能力。
物联网的应用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了机器之间的通信和互相沟通,实现了人与机器的融合。
整个流程都有数字孪生模型,系统包括现实世界的一切,如应用和操作指南手册等。
如今,智能制造已不仅限于生产过程或单体智能,而扩展到了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跨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也变得更为重要。
二、人工智能融合智能制造发展在人工智能发展上,未来数字化的高峰一定是大模型推动下的智能化,人工智能的指数级跃变将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第一,ChatGPT的出现,代表着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原来的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或垂直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有限,而大模型属于通用人工智能,在很多维度上已经超越了人类。
2023年智能制造专题讲座 答案
2023年智能制造专题讲座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结果相关信息:未合格,您的总分为:52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1、柔性自动化阶段适合()生产模式。
答案:C、单品种大批量正确答案:A、多品种小批量3、以下我国可以解决低端替代的是()。
答案:D、搬运码垛正确答案:C、钻铆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2、融合()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答案:A、机器人B、数字化C、传统化D、新材料E、以上丢都对正确答案:A、机器人B、数字化D、新材料3、《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围绕哪些智能检测需求,开发具有融合感知、自主分析、实时反馈等智能特征的在线、临床、嵌入等智能检测装备?()答案:A、应用领域B、工艺实施C、质量管控D、设备运行管理E、安全环境监测正确答案:B、工艺实施C、质量管控D、设备运行管理E、安全环境监测4、智能制造作为新型生产方式,广义的智能制造内涵包含()等方面。
答案:A、制造个性化B、制造资源云化C、生产方式智能化D、管理智能化E、制造区块链化正确答案:A、制造个性化B、制造资源云化C、生产方式智能化D、管理智能化判断题(共5题,每题6分)1、电力装备的核心是“量产化”。
答案:正确正确答案:错误5、P3子程序的功能是停止子程序。
答案:正确正确答案:错误2023年智能制造专题讲座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结果相关信息:未合格,您的总分为:44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1、由多个设备构成的制造单元、产线等,需要智能化控制策略实现多设备的协同和优化是智能控制的哪一方面?()答案:C、分布式协同控制正确答案:A、过程级控制4、当X10=1时并且X13=0时,()被置位为1,进而调用P1、P4、P5子程序。
答案:A、M8000正确答案:B、Y10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1、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有哪些?()答案:B、符号主义C、联结主义D、行为主义E、跨领域主义正确答案:B、符号主义C、联结主义D、行为主义3、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背景下广西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域经济“智能制造”背景下广西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536000)摘要:近年来,广西凭借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制造业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本文在阐 述广西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广西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 高等问题,应用数据分析法对广西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智能制造”背景下广西制造业的发展 思路。
关键词:智能制造;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35—0100—03一、广西制造业发展现状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不仅为现代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西经济水平逐年提高,随着中国_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广西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75. 85亿元增加到了 2016年的18317. 64亿元,增长了 240倍,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在于制造业的贡献,详见表1中2015年与2016年广西制造业各行业对比情况。
表12015年与2016年广西制造业各行业对比情况(万元)行业2015 年2016 年企业单位数(家)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利润总額(万元〉企业单位数(家)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利菊总額(万元〉农副产品加工业528234943701456020518253553301303535食品制造业1333882420269131135451662131655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4954049205450331455913733523268烟草制品业2222703024805322031431135114纺织业145277398989867142279379077131纺织服装、服饰业59137866011313055157160912603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7513333756911767130230556875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掠、草制品业5581042908949169559212323705600108家具制造业4911869717432553127613563591造纸及纸制品业1733833216117656162388267386845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70122240011270268122957599300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9812812215284284135941553164续表行业2015 年2016 年企业单位数(家〉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利S总額(万元)企业单位数(家〉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万元)利润总額(万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467453271213524647657235158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481207973865017143112745657736269医药制造业14943895933919261494753016461986化学纤维制造业28801-153210254693橡肢和塑料制品业148348996815881214936881861389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9917016766148543073218768653149977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22447196162240220826666577114013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31265213813068810914532170229196金属制品业12442417322701911274621305293098通用设备制造业10733930961702041043614700190336专用设备制造业15652554592733341445437945220914汽车制造34124548020103315933926887812115155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4017613631433634419843601538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890441606811941381013373070891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4129425311153657128157978781637398仪器仪表制造24511185331812465497531999其他制造业16299890294281630847330224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302889498170053333129788117172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2890131804394403304合计497820421778811051926492822380781312538804资料来源:根据2016年和2017年广西统计年鉴整理。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聚焦 f F o c u s
和核心 装备受 制于人 .智 能制造 标准/ 软件/ 网络/ 信 息 安全 基 础 薄 弱 .智 能 制造 新 模 式 成 熟度 不 高 。系统整体解 决方案供给 能力不足 ,缺 乏国 际 性 的行 业 巨头企 业和跨界融合 的智能 制造人 才等 突 出问题 。相对工业 发达 国家 。推动 我国制造 业
F o c u s I 聚 焦l
l 冀l l l l l _ ÷
机 械 工
业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 2 0 1 6 — 2 0 2 0年 )
编 者 按
标
准
化 与
共 和 国 国 民经 济 和 社会 发展 第 十 三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 中国 制 造
要发展趋 势 .对产业 发展和分 工格局 带来深 刻影
响 。推动形成 新 的生产 方式 、产 业形 态 、商业模
式 发达 国家实施 “ 再 工业化 ”战略 .不断推 出 发展 智能 制造 的新 举措 .通过 政 府 、行业 组织 、 企业等协 同推进 .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 势。
坚持遵循 规律 、分 类施策 。立足国情 。准确 把握 智能制造 的发展规律 。因势 利导 。引导行业 循序渐进 推进智 能化 。针对不 同地 区 、行业 、企 业发展 基 础 、阶段 和水 平 差异 。加 强分 类施 策 、 分层指 导 .加快推 动传统行业 改造 、重点领域 升
级 、制造 业转型 。
造体 系 ,但 与先进 国家相 比 ,大而 不强 的问题突
方式 。加快发展 智能制造 .是 培育我 国经济 增长
新动能 的必 由之路 .是 抢 占未来 经济和科 技发 展 制高点 的战略选择 .对 于推动我 国制造业 供给 侧 结构性 改革 。打造我 国制造业竞 争新优 势 。实现 制造强 国具 有重 要战略意 义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
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激发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
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公平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
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
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
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积极性,协调推进。
针对制造业薄弱与关键环节,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施策。
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
针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
(三)发展目标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2020年的具体目标:——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
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
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
——发展基础明显增强。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制(修)订智能制造标准200项以上,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建立。
——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
——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
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和产品不良品率大幅度降低。
三、重点任务(一)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攻克关键技术装备,提高质量和可靠性。
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融合应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研发、设计和产业化。
专栏1 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重点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类关键技术装备。
重点突破高性能光纤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系统(SCADA)、高性能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等核心产品,在机床、机器人、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集成应用。
依托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加快产业化。
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工程机械、智能船舶、智能照明电器、服务机器人等研发和产业化,开展远程无人操控、运行状态监测、工作环境预警、故障诊断维护等智能服务。
到2020年,研制60种以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二)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围绕感知、控制、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针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产品、重大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开发和应用,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相关的核心支撑软件,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专栏2 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方向建设若干智能制造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整合现有各类创新资源,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功能安全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识别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共性技术。
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组建智能制造创新联盟,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加快研发智能制造支撑软件,突破计算机辅助类(CAX)软件、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设计与建模软件、数值分析与可视化仿真软件等设计、工艺仿真软件,高安全高可信的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嵌入式组态软件等工业控制软件,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供应链管理软件(SCM)等业务管理软件,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等数据管理软件。
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体系,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支撑软件市场满足率超过30%。
(三)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围绕互联互通和多维度协同等瓶颈,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搭建标准试验验证平台(系统),开展全过程试验验证。
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
成立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现有多部门协调、多标委会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凝聚国内外标准化资源,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专栏3 智能制造标准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参考模型、术语定义、标识解析、评价指标、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和数据格式、通讯协议与接口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探索制定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
强化方法论、标准库和标准案例集等实施手段,以培训、咨询等方式推进标准宣贯与实施。
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
到2020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智能制造国家标准200项以上,建设试验验证平台100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50个以上。
(四)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和标识解析系统。
推动制造企业开展工厂内网络升级改造。
鼓励电信运营商改良工厂外网络,开展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
研发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搭建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与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
专栏4 工业互联网建设重点研发融合IPv6、4G/5G、短距离无线、WiFi技术的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及标识解析系统、企业级智能产品标识系统。
开发工业互联网核心信息通信设备、工业级信息安全产品及设备。
支持工业企业利用光通信、工业无线、工业以太网、SDN、OPC-UA、IPv6等技术改造工业现场网络,在工厂内形成网络联通、数据互通、业务打通的局面。
利用SDN、网络虚拟化、4G/5G、IPv6等技术实现对现有公用电信网的升级改造,满足工业互联网网络覆盖和业务开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