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合集下载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完整版)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

(完整版)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前言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这三大国家战略虽在表述上不一样,但本质上异曲同工,核心都是智能制造。

2017年用友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也正式更名为“智能制造事业部”,以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但是,智能制造尚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

目前国际和国内还没有关于智能制造的准确定义。

在用友公司内部也没有明确的关于智能制造的定义。

为此本人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将学习过程中的摘录及笔记整理成本文,以供大家进行概念普及。

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有限,错误及疏漏难免,望大家积极反馈(**************),以便及时修正。

1. 智能制造的概念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以带动各个产业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通知中明确了五大工程来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智能制造工程为五大工程中的其中一个。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2025,2016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智能制造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推动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发展。

智能制造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这实际上指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管理要求、主要功能和经济目标,体现了智能制造对于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油气装备支持政策文件

油气装备支持政策文件

油气装备支持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该规划提出,要加快油气装备制造自主化进程,推动油气装备智能化发展,提升油气装备质量和可靠性。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该指南将油气装备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提出要加强油气装备研发和设计能力,推动高端油气装备自主化。

《关于促进石油天然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加大对油气装备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油气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提出,要推动油气装备智能化发展,提高油气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提升油气装备的智能制造能力。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该规划将油气装备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提出要加强油气装备标准化工作,提升油气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这些政策文件为油气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促进了油气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344号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大型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高速轨道交通、云计算、部分行业应用软件等核心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了高技术船舶、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高精度冷轧板、碳纤维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克了包括“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艺技术”、“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铝电解节能重大技术”、“申威SW-3众核处理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电机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实现向发达国家批量出口,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

工业行业标准化工作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批准发布1.1万余项行业标准,完成了近6000项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废止了538项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了标准体系结构。

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举措及建议

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举措及建议

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举措及建议摘要: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

本文针对智能制造的标准化现状进行研究,对其中的关键组织和核心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全球工业革命快速兴起背景下,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智能制造系统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主要发展方向,随后我国在2015年提出智能制造系统为基础,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系统中社会到众多前沿学科,构成要素较为复杂,健全和完善标准体系对于智能制造系统创新完善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由于智能制造系统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内容,国内外智能制造系统标准体系内容有所差异,其中还有些许不足有待完善。

通过智能制造系统与标准化发展研究,可以为制造业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支持与参考。

一、智能制造关键概念(一)智能制造的定义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于2016年印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对智能制造概念给出了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二)数字工厂的定义IEC词汇库(IEV)对数字工厂给出的定义是:数字工厂是通过连续、不间断的数据管理将数字化模型、方法和工具集成在一起的综合网络(包括仿真和3D虚拟现实可视化)。

IEC/TC65制定的IEC62832《数字工厂框架》(标准草案)中给出数字工厂的定义为:生产系统的数字表示。

二、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内容(一)智能产品智能产品是指在产品制造、物流、使用和服务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决策等智能特征的产品。

与非智能产品相比,智能产品通常具有如下特点:能够实现对自身状态、环境的自感知,具有故障诊断功能;具有网络通信功能,提供标准和开放的数据接口;具有自适应能力等。

回首“十三五”迈上新台阶——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

回首“十三五”迈上新台阶——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

—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文/《智能制造》编辑部“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 持续优化,优质企业加快壮大,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在2020年10月23日的国新 办新闻发布会上用这五句话概括了 “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成就。

回首“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 强,在制造强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智能转型是建 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 化和智能化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国,“十三五”期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智能制造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本刊系列梳理了 “十三五”期间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以飨读者。

期望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做一阶段性总 结,为“十四五”提供借鉴与参考。

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

为加快推进制造业创 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5年12月30 H,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 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础”“安全” “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 等五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 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

2016年4月11 H,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并下发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该方案中提出,2016年将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 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 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当前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 智能制造迎来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时期, 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 更是我省“作示范、勇争先”的关键跨越期。

贯彻智能制造发展新理念, 抢抓智能制造发展新机遇, 构建智能制造发展新格局, 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创新的重要支撑。

以《省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 根据《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 结合制造业发展实际, 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21 年至2025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回顾“十三五”期间, 围绕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编制印发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文件规划, 从发展高度, 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全面发展。

为贯彻落实部署, 抢抓产业发展制高点, 近五年相继出台了《省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政策, 提出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企业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等关键措施, 为全省的智能制造发展指明方向, 实现制造业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产业基础向高级化转变。

“十三五”期间, 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坚定不移以智能制造发展为主线, 培育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全省工业经济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政策引领, 我省智能制造发展已初显成效。

自2016年我省启动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以来, 围绕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等重点行业, 分行业选树一批标杆企业,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改造方案。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文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文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政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政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政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发展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7),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

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所处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竞争体制,主管部门包括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上述主管部门主要通过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拟定并推动实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及重大任务等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行业内的企业基于市场化原则自主组织生产经营。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的主要自律性组织为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等,上述自律性组织主要负责制定、修改、完善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推动行业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协助政府组织开展行业的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显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所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特编制本指南。

一、背景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加紧谋篇布局,纷纷推出新的重振制造业国家战略,支持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当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目的是更好地整合全社会资源,统筹兼顾智能制造各个关键环节,突破发展瓶颈,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

加快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对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加快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企业主体、协同创新、远近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将制造业智能转型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步骤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重点聚焦“五三五十"重点任务,即: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三大基础,培育推广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十大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应用,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为构建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申报书

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申报书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附件1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要求,重点围绕五种智能制造模式,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为做好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一)离散型智能制造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

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

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

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

中国国情国力|ZGGQGL6 Ⅰ2018/10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记者 齐美娟《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聚焦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以及高端装备五大工程,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当前,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更是促进我国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以及在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但是,全面实施智能制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聚焦问题。

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

《中国制造2025》提出建设制造强国战略记者:《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为了保证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柳百成:2013年,中国工程院集中了百余位院士、专家,深刻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针对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指标体系及战略目标。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一个关键点,即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却非制造强国。

1999-2013年世界各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显示,1999年,在全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排名中,美国位居第一、日本第二、德国第三,当时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球的6%左右,排名第四;2013年,我国排名跃居首位,占比达到全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24%,美国为18%左右居第二位,日本8%,德国6%左右(见图)。

尽管我国制造业具备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缺乏以及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挑战。

如在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方面,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研究经费,可高端精密机床依然依赖于进口;近几年,我国对机器人的需求明显增长,消费量位居世界前列,可机器人产品却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即使是国产机器人,其核心元器件则也需进口。

智能制造相关国家政策文件

智能制造相关国家政策文件

智能制造相关国家政策文件智能制造是国家战略和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关乎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2015年以来,中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政策文件,本文将对其中的几个关键文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出台的第一个符合智能制造时代背景的国家战略,发布于2015年。

该文件提出了时代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目标,关注点涵盖了产业基础、技术研发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具体的,该文件提出了十大重点领域、31个创新方向和9项具体任务。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我国政府出台的第一个AI方向的国家战略文件,于2017年7月发布。

该文件提出了到2020年阶段性目标和到2025年的总目标,明确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方向、应用领域和核心任务,并列出了12个具体工作任务。

该文件中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应用,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是在《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产业规划指导性文件,于2016年发表。

该文件在第一个文件的基础上,具体化了技术路线、产品领域以及创新方向,指出科技创新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路径。

该文件分别对十大产业类别展开技术深度,建立了四个创新引领联盟以及1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与集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与集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于2016年发布,重点发力于新型工业化,旨在推动全国各地区域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该文件着重强调了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支持重点产业及企业的战略转型和转型升级。

五、《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是于2017年由中国工程院智能制造领导委员会编写的一份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综合性报告。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23年智能制造专题讲座 答案

2023年智能制造专题讲座 答案

2023年智能制造专题讲座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结果相关信息:未合格,您的总分为:52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1、柔性自动化阶段适合()生产模式。

答案:C、单品种大批量正确答案:A、多品种小批量3、以下我国可以解决低端替代的是()。

答案:D、搬运码垛正确答案:C、钻铆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2、融合()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答案:A、机器人B、数字化C、传统化D、新材料E、以上丢都对正确答案:A、机器人B、数字化D、新材料3、《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围绕哪些智能检测需求,开发具有融合感知、自主分析、实时反馈等智能特征的在线、临床、嵌入等智能检测装备?()答案:A、应用领域B、工艺实施C、质量管控D、设备运行管理E、安全环境监测正确答案:B、工艺实施C、质量管控D、设备运行管理E、安全环境监测4、智能制造作为新型生产方式,广义的智能制造内涵包含()等方面。

答案:A、制造个性化B、制造资源云化C、生产方式智能化D、管理智能化E、制造区块链化正确答案:A、制造个性化B、制造资源云化C、生产方式智能化D、管理智能化判断题(共5题,每题6分)1、电力装备的核心是“量产化”。

答案:正确正确答案:错误5、P3子程序的功能是停止子程序。

答案:正确正确答案:错误2023年智能制造专题讲座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结果相关信息:未合格,您的总分为:44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1、由多个设备构成的制造单元、产线等,需要智能化控制策略实现多设备的协同和优化是智能控制的哪一方面?()答案:C、分布式协同控制正确答案:A、过程级控制4、当X10=1时并且X13=0时,()被置位为1,进而调用P1、P4、P5子程序。

答案:A、M8000正确答案:B、Y10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1、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有哪些?()答案:B、符号主义C、联结主义D、行为主义E、跨领域主义正确答案:B、符号主义C、联结主义D、行为主义3、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的指南(2016_2020)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的指南(2016_2020)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特编制本指南。

一、背景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
主要趋势。

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加紧谋篇布局.纷纷推出新的重振制造业国家战略.支持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当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

发展智能制造面
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
个工程之一.目的是更好地整合全社会资源.统筹兼顾智能制造各个关键环节.突破发展瓶颈.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

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增长动能转换等相互交织,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在典型行业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初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

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激发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

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公平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

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

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

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调动各方积极性,协调推进。

针对制造业薄弱与关键环节,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施策。

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

针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

(三)发展目标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2020年的具体目标:——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

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

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

——发展基础明显增强。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制(修)订智能制造标准200项以上,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建立。

——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培育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基本建立。

——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

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和产品不良品率大幅度降低。

三、重点任务(一)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攻克关键技术装备,提高质量和可靠性。

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二)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围绕感知、控制、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针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智能产品、重大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开发和应用,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相关的核心支撑软件,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围绕互联互通和多维度协同等瓶颈,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搭建标准试验验证平台(系统),开展全过程试验验证。

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

成立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现有多部门协调、多标委会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凝聚国内外标准化资源,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四)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和标识解析系统。

推动制造企业开展工厂内网络升级改造。

鼓励电信运营商改良工厂外网络,开展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

研发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搭建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与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

(五)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在基础条件好和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选择骨干企业,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批量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工业云平台、众包众创等方面,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围绕设计、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等全生命周期,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相关行业进行移植、推广。

(六)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促进制造工艺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

针对传统制造业关键工序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需求,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提高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发展层次,迈向中高端。

加强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产业间绿色循环链接,提升重点制造技术绿色化水平。

(七)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开展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试点应用。

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机制,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化水平。

整合和利用现有制造资源,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在线提供关键工业软件及各类模型库和制造能力外包服务,服务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

(八)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面向企业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推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为核心、各领域领先企业联合推进、一大批定位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企业深度参与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

加快培育一批有行业、专业特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一批传感器、智能仪表、控制系统、伺服装置、工业软件等“专精特”配套企业。

(九)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

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

加强规划引导,提升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区规范有序发展。

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差异化发展。

结合《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实施指南》,紧密依靠本区域智能制造发展基础,聚焦重点。

大力推进制造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率先实现优势产业智能转型,积极促进制造业欠发达地区结合实际,加快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逐步向智能化发展。

加强区域智能制造资源协同。

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制造资源协同平台,不断完善体系架构和运行规则,加快区域间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推进制造过程各环节和全价值链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实现区域优势资源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

(十)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突出职业精神培育。

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培养一批能够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带动制造业智能转型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一批既擅长制造企业管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一批能够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开发、技术改进、业务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批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