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综合实践教育部相关文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就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评价改革为保障,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定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评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5.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江苏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性质与实验要求〔一〕课程目标与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确定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共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机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改变普通高中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偏向,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但在开发和实施的具体操作方面,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要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养成探究和积极运用知识的倾向,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社区服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加本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时机,让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现实的生活环境,关注全人类科技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通过动手和实际操作,表达个人的社会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国家规定和地方指导下,由学校开发、实施、管理的必修课程。
学校是课程开发与实施最重要的主体,必须自觉地担负起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责任,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作为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化水平。
高中学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高中学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安排高中阶段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时期。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学校常常会组织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将就高中学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进行探讨。
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定期实践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定期实践活动,比如社区服务、农村实践、环保实践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实际和问题,并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三、个人项目实践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参与个人项目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项目,比如科研、艺术创作、体育竞技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提高个人能力。
四、团队项目实践活动团队项目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团、团队活动,比如学术科研、志愿者服务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意识。
五、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企业、科研机构、博物馆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了解社会运作和发展,增加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
六、学生互助计划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织互助计划,为社会做贡献。
学生可以参与义务劳动,为社会提供帮助。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奉献的意义。
七、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学校可以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知识。
八、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将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展览、演讲等形式,向同学和老师展示他们的成果和所学习到的东西。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一、指导思想和原则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其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我省实际,努力构建具有我省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体系。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一)整体性原则。
全面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整体构建普通高中阶段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层次的课程,整体设置和安排必修、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毕业和进一步学习的基本需求。
(二)规范性原则。
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政府《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规范课程设置及教学行为,遵循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高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
(三)多样性原则。
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保证学生的课程选择权。
努力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有所长,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办出特色。
(四)实效性原则。
鼓励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有效开发学校课程,努力提高课程建设、管理和实施水平。
充分考虑甘肃省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从甘肃省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和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实际出发,保证所有普通高中(含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普通高中)均能够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并取得实效。
二、课程结构与设置(一)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每一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14个科目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08.11•【字号】川教[2010]159号•【施行日期】2010.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159号)各市、州教育局:现将《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教育厅二○一○年八月十一日附件: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28号)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本意见。
一、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它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构成,各部分内容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要求,又各有侧重。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课题研究类活动;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等设计类活动。
中学综合实践教学指导意见
中学综合实践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本学年继续在国家“双减”形势下,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新规定,继续执行2017年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苏教基【2014】8号及苏教基【2015】42号等全国及省、市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同时,要将网上教研活动和小范围团队活动作为教师教学研讨的主要方式,积极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多主题、多形态研讨活动,开发和实施主题化、特色化、有生命力的学校系列课程,发现新领域、寻找新角度、进行新构思,采用社会与自然科学方法,做好优质资源利用新篇章。
进一步发挥教研室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功能,强化组织策划与实施评价机制,强化有效教研意识,提高教研的品位与实效,提升指导教师的课程专业指导能力,提高学生探究真实问题的能力,扎实全面推进区域课程建设。
二、工作目标本学年积极推广渗透“大观念”,期望以“大观念”提震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层面:综合实践负责人整体布局学校工作,扎实做好“六个一”(1.设计一份课程实施方案;2.落实一个课时保障;3.组建一个课程实施团队;4.举行一次学生成果展。
5.生成一门整合型课程;6.建设一个专题网页。
)教师层面:骨干教师有中长期课题,形成深究系列;其它教师整合学科,指导学生研究课题或项目。
学生层面: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做人。
通过“做事”的项目提高关键能力;通过“做人”的项目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通过“做事做人”的项目达到育人的目的。
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唤醒学生的无限能量,懂得学以致用,养成基于证据表达的习惯,形成更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系统,帮助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具体措施1.抓手和载体:依托“六个一”,把握新动向。
多年来依托“六个一”,经营综合实践课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六个一”既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依托和载体,也是老师们课程实践操作的抓手。
11.11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实施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实施的意见各县、区教育局,局属、民办各中小学,河大附中:为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河南省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河南省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对开设课程的要求,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在我市科学管理、规范开发、有效实施,结合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设置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载体之一。
实施宗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各中小学校要站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中小学开设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与管理。
二、挖掘资源,创造条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一)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实施计划(学年)。
实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基本情况、本年度课程目标、活动主题安排、活动主题实施方式、学生评价工作安排、本年度研究专题。
(二)要对课时、内容进行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要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各学校严格按照要求将该课程落实到课程表,每周开足课时(3—9年级,3节\周)。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指定领域整合,不能将其分割开来。
各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尤其是学校资源优势,探索出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及与之适应的课程内容、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等,开发核心主题的活动项目。
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特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一、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
其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走进社区,理解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参与社区活动,践行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不是其他学科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高度综合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它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它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用探究的眼光和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改变单纯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积累和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健康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及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
山东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全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努力形成具有山东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要全面开设《课程方案》规定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
每学年都要设置各领域的课程,保证使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能获得一定学分。
学习领域包括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
学校要开齐所有科目,并开足课时。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各科目一般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学校要开足必修课程模块, 尽量多开设选修模块,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安排如下:说明:1.本课程设置方案是对所有普通高中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学生课程选修的最低要求。
必修课程所有学生必须修习,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2.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
社区服务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周末或节假日。
原则上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每周5天上课,周学时数不超过35。
每学时一般为45分钟。
高一、高二年级每周有3学时机动时间(含班团活动时间),学校可自主安排。
3.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语文、数学、外语每个模块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高中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高中社会实践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
高中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校外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对象。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对象为高中在校学生。
三、实施时间。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进行,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7天。
四、实施内容。
1. 社会调查研究。
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能力。
可以选择调查当地的社会问题、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内容。
2. 社区服务。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工活动、环境整治、文化宣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服务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企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他们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 社会调研。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深入了解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实施方法。
1. 教师指导。
由学校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安全和顺利完成社会实践活动。
2. 学生自主。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社会实践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
3. 团队合作。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提供成长和改进的机会。
七、实施保障。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顺利完成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学校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支持,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八、总结。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工作意见 (试行)》的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实际,特对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提出如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要求,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造就一批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队伍,改变普通高中学校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倾向,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和办学行为的规范化。
二、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实践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开放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获得亲身体验,亲近并探究自然,走进社区和社会,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了解,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规范普通高中课程行为,指导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确定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保持独立、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的体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课程设置和内容相关规定《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对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等做了明确规定,是全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教学实施和管理与评价的基本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
1.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一、高二年级、高三上学期每周3学时,2学时在课内实施,一般连排使用,另外1学时安排在课余和假期时间进行,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
课程内容包含5个专题研究活动,其中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各2个专题,三年级1个专题,专题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确定。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每学年1周。
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内容,如学工学农、公益活动、军训、勤工俭学、学校社团等。
3.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周末或节假日,三学年至少10个工作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一)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一)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9.08.14•【字号】鄂教基[2009]20号•【施行日期】2009.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鄂教基[2009]20号)各市、州、县、神农架林区教育局,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现将《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地方和学校实际,参照执行。
(文件电子版下载网址:http:///)附件:1.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2.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3.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4.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5.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6.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7.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8.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9.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0.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1.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2.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3.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4.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5.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二〇〇九年八月十四日附件1: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结合我省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对我省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完整山东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专业资料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规范普通高中课程行为,指导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确定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保持独立、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的体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课程设置和内容相关规定《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对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等做了明确规定,是全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教学实施和管理与评价的基本依据。
下载可编辑完美格式WORD专业资料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
.研究性学习活动1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一、高二年级、高三上学期每周3学时,2学时在课内实施,一般连排使用,另外1学时安排在课余和假期时间进行,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
课程内容包含5个专题研究活动,其中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各2个专题,三年级1个专题,专题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确定。
.社会实践2社会实践每学年1周。
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内容,如学工学农、公益活动、军训、勤工俭学、学校社团等。
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需求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本文旨在制定一份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此方案旨在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安排,以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社会经验-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活动内容1. 选定主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关注点,选择适当的主题,如环境保护、扶贫救助、社区服务等。
2. 策划活动:与学生一起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3. 调研与准备:学生进行相关调研,了解主题背景和相关问题。
同时,协调好所需物资和活动所需的许可证等准备工作。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考察、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
5. 反思与总结:活动结束后,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讨论活动中的收获和困难,并分享个人心得体会。
6. 成果展示:根据活动情况和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展板、演讲、报告等形式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和心得。
活动安排- 时间:确定活动的起止时间,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长。
- 地点:确定活动的地点,包括实地考察的地点和活动的举办地点。
- 参与人员:确定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和指导老师的人选。
- 资源准备:协调所需物资的准备工作,如交通工具、器材等。
- 安全保障:确保活动的安全,包括人员安全和行程安全。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在活动开始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 安全措施:确保活动期间学生的安全,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 紧急处理: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案,包括联系紧急救援部门等。
活动评估- 评估标准:制定评估活动的标准,例如学生的参与度、实践成果等。
- 评估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对活动进行评估。
-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上是一份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旨在为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山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东省普通⾼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东省普通⾼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为深⼊贯彻教育部《普通⾼中课程⽅案(实验)》和《⼭东省普通⾼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规范普通⾼中课程⾏为,指导我省普通⾼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发展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中课程⽅案(实验)》所确定的⼋个学习领域之⼀,是国家规定、地⽅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活和社会⽣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他课程相⽐,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主性、⽣成性等特点。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保持独⽴、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的体验;发展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感。
⼆、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设置和内容相关规定《⼭东省普通⾼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对普通⾼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等做了明确规定,是全省普通⾼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教学实施和管理与评价的基本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
1.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年级、⾼三上学期每周3学时,2学时在课内实施,⼀般连排使⽤,另外1学时安排在课余和假期时间进⾏,以学⽣⾃主完成为主。
课程内容包含5个专题研究活动,其中⾼中⼀年级、⼆年级各2个专题,三年级1个专题,专题可根据学校和学⽣实际,从⾃然、社会和学⽣⽣活中确定。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每学年1周。
可根据学校和学⽣实际确定内容,如学⼯学农、公益活动、军训、勤⼯俭学、学校社团等。
学生实践活动指导意见
学生实践活动指导意见学生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成果的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指导意见。
一、活动主题选择要贴近实际学生实践活动的主题应当紧密联系学科知识和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
通过选择贴近实际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
例如,可以选择社会实践、科学实验、体育锻炼等主题,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二、设计活动方案要全面考虑在设计学生实践活动方案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发展。
方案应当包含明确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同时,还应当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参与和完成活动。
三、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实习、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重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四、加强团队协作和交流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团队项目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五、注重实践成果的评价和反馈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是指导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评价和反馈可以通过口头评价、书面评语、成绩统计等形式进行,既能够激励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也能够帮助他们改进不足之处。
六、充分利用资源和技术手段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各种资源和技术手段的支持。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社区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资源。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
综合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为学校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3. 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施内容。
1. 课内外融合。
将实践教育融入课程教学,通过课内外的融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学科交叉。
通过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3.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新创业。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实施计划。
学校教师团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计划,明确活动的目标、内容、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等。
2. 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保障。
3. 学生参与。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效果评估。
对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质量。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3. 加强资源整合,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保障。
六、总结。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
织
形
式 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合作研究。 主要有五种组织形式:学校统一活动;年级统一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参照社区服务组织形式进行。
一
般
步
骤 一般可以分为:
1.确定课题
2.制订计划
3.实施计划
4.总结研讨
5.交流评价
6.自我反思 一般可以分为:
1.确定活动项目
2.拟定活动方案
3.进行必要培训
4.实施服务活动
5.开展总结交流 参照社区服务一般步骤进行。
学
时
安
排 高一 108学时 不少于5个工作日 1周
高二 108学时 不少于5个工作日 1周
高三 54学时 1周
高中
学分1.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传教育类:如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远离毒品宣传活动;防震防灾宣传活动;公共安全宣传活动;各种社会调查活动等。
爱心帮扶活动类:如走进社区福利院活动;参加爱心捐助活动;城乡“手拉手”活动等。 校园实践活动:如值周班活动;各种社团活动;各种节日活动;体育、艺术节;科技节等。
外出参观考察活动:如郊游;夏令营活动;参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整理、归纳、识别、判断、利用信息,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素养。
4.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创新、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一)课程结构及内容说明
项目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主
要
内
容 学习类型:
—课题研究类活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
—项目设计类活动: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类项目设计。
研究范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公益活动类:如社区卫生服务活动;认领绿化带服务活动;植树造林活动;学雷锋活动;做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实践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开放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初步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获得亲身体验,亲近并探究自然,走进社区和社会,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了解,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x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工作意见 》的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实际,特对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提出如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要求,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造就一批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队伍,改变普通高中学校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倾向,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和办学行为的规范化。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但在开发和实施的具体操作方面,又具有各自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形成探究和积极运用知识的意识,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社区服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加本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关注现实的生活环境,关注全人类科技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调查研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及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同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其它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