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8狼word教案(4)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狼的描绘,认识狼的形象。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2)分析课文内容,解读课文深层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1)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2)组内交流,共同完成合作任务。

6. 课堂小结:(2)强调重点,提醒注意事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练笔。

8.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和编写小练笔等方面。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狼》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一一、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

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

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狼》中的重要词汇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狼》,使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大意。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解释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3 文学鉴赏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狼有关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3.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解释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分享对课文的鉴赏心得。

第四章: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让学生抄写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2 阅读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狼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准备《狼》的课文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6.2 相关背景资料收集关于狼的生态、文化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6.3 教学多媒体制作或寻找与《狼》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7.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回答并引导讨论。

7.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第八章:教学评价8.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②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渗透:对本文主旨进行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对重点实词进行重锤敲击;②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狼与屠户的心理。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活动设计:①在梳理文章情节的基础上,讲故事有声有色的讲出来;②进行创造性表演;③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完成一个成语活动:积累“狼”的成语。

附: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虫虎豹,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吞虎咽,鬼哭狼嚎。

从古到今,关于狼的成语、小说、故事、传说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狼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简介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蒲家庄人。

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全书共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三、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一)、初读文章、跨越障碍①注音缀行甚远驰担持刀少时②词句理解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③重锤敲击词语有很多的古汉语词,在今天现代汉语中仍有它的生命力,请找出下列实词仍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成语。

示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虎视眈眈训练:1、顾野有麦场2、前狼假寐3、一狼径去(二)、齐读课文,看图梳理情节,讲故事1、梳理情节A、本故事的主角是谁?b、讲了一个什麽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C、故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附:狼屠户2、讲故事、做点评3、揣摩心理活动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御狼、杀狼)一排站在屠户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一排站在狼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并做一下点评。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4.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步骤:
四、教学评价:
五、课后作业:
六、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略:
七、教学资源:
八、教学活动:
九、教学反馈:
十、教学改进:
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改进的措施是否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4.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3. 生词和短语: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培养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生词和短语: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3.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讨论和答案分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案例分析:以狼为例,让学生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野生动物,培养其关爱自然的意识。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
1. 课文文本:《狼》原文及其注释。
2. 多媒体课件:狼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狼》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学习《狼》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狼的形象,理解作者对狼的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狼》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狼的形象,理解作者对狼的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狼的形象,理解作者对狼的态度。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简介狼的特点Step 2: 阅读课文,理解大意Step 3: 分析狼的形象,理解作者对狼的态度Step 4: 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Step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4.2 时间安排本节课安排40分钟时间,具体分配如下:Step 1: 5分钟Step 2: 10分钟Step 3: 10分钟Step 4: 10分钟Step 5: 5分钟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总结狼的形象,思考作者对狼的态度,准备下次课堂讨论。

5.2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狼的特点和生存状态,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狼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狼图腾》、《荒野传说》等。

6.2 教学活动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7.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如在讲解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篇1预习要求: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二、读——读准字音。

(5分钟左右)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三、读——读懂词意。

(6分钟左右)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

(重点在第四段)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四、读——读顺句子。

(6分钟左右)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

(14分钟左右)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

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

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

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七下《狼》教案

七下《狼》教案

七下《狼》教案第一篇:七下《狼》教案《狼》教案设计人:审定人:教学目标:1.文言文知识:初步了解作者蒲松龄。

2.基本阅读技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回忆已学知识,解释并积累10个重点词语。

翻译重点句子。

背诵全文。

3.高级智慧技能:概说文章大意,能说出对故事的启发。

4.情感目标:认清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对待像狼一样敌对者,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实词的含义的掌握教学难点:对文章寓意的理解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时候听说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农夫把冻僵的蛇放在怀里取暖,被蛇咬死了。

今天一个屠夫遇到了两条狼,故事将会怎样发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蒲松龄的《狼》。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3.解决“预习导学”问题。

4.学生提出预习问题。

预习导学1.感知全文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在空格处填入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个屠夫在卖完肉回家的路上,碰到两条狼,想摆脱它们,最终把两条狼杀死的故事。

2.词语解释翻译加点的词语。

回忆已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这个字词吗?如有,请写出原文,并解释词义。

再想想现代汉语有该字词的成语或词语,并解释词义。

举例: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已学: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所以.成语:一见如故故:旧①缀行甚远。

紧跟着。

缀甲厉兵缀:连结;甲:铠甲;厉兵:磨利兵器。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紧紧追赶。

并驾齐驱驱:快跑..③屠大窘。

害怕。

.④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所向无敌/寡不敌众敌:抵挡.⑤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相顾一笑顾:回头看。

.⑥场主积薪其中。

柴草。

抱薪救火/杯水车薪/釜底抽薪/薪尽火传. 1⑦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眼睛注视。

眈眈相向/虎视眈眈..⑧意暇甚。

悠闲无暇兼顾/自顾不暇.⑨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股肱之臣.⑩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睡觉。

梦寐以求/喜而不寐.三、读、讲讲、议议(一)学习第一、二段一、问题导读请用原文回答。

七年级语文教案《狼》七下18

七年级语文教案《狼》七下18

《狼》七下18《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1.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设想】1.疏通文义,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

2.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

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呈现“狼”的图片)讲有关“狼”的故事:《小红帽》、《东郭先生与狼》等。

说说“狼”是怎样一种动物呢?与有关狼的成语:如狼似虎、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狼奔豕突、狼藉满地。

由此可以看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

2.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

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山市》)《聊斋志异》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

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1.阅读课文《狼》,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作者鲁迅先生的背景知识,了解其文学地位及创作特点;
3.分析小说三要素,探讨狼的形象、故事情节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与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
3.培养学生运用成语和词语表达观点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狼》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寓意的小说,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形象描绘,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狼》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小说在实际中的社会批判作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并思考社会问题。
在难点解析方面,我发现通过举例和比较,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社会寓意。这说明,针对难点问题,采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疑问。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我可能没有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例如:提供写作指导和示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狼》教案推荐6篇

七年级《狼》教案推荐6篇

七年级《狼》教案推荐6篇通过写一份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教案应当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七年级《狼》教案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狼》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

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修辞手法:课文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一句,运用了对比修辞,需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转换,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学生需理解其深层含义。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学会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深入体会作者对狼的描绘,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生态观。
然而,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仍存在困难。针对这一点,我意识到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比较,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需要我在一旁及时引导,确保讨论的方向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狼》这篇课文为核心,尝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并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通过整个教学流程,我发现了一些亮点,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生的好奇心。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狼的形象描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举例解释:
-文言文句式:如“狼,兽也,而能若是”,需引导学生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难点句子: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中的“黠”字的含义,以及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修辞手法:课文中狼的形象描绘,如“目光如炬”,需帮助学生理解其拟人修辞的运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价值观和生态观:通过对狼的描绘,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让我意识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巩固知识点,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狼》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狼》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2)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狼》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概括。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讨论狼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简介课文《狼》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狼》,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共同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各自的发现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作业评价:(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狼》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于狼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8课《狼》》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8课《狼》》
1.结合注释,读懂全文,勾画出自己 不能解决的问题。
2.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 各用一个精练的词语概括每段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叙述了屠夫智斗狼的故事。
一、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止”通“只” 停止
2、缀行甚远
3、一狼仍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连接、紧跟
跟从 学习
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 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 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 的理想。《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 短篇小说集。郭沫若同志称赞这部 书: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 虐入骨三分 。
这个世界上的角色有很多种,我是作为一个 动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冥冥的安排之中,我 并没有选择我自身属性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天 注定。我生下来就注定会拥有足以切断猎物肌肉 与骨骼的牙齿,也注定会拥有足以在猎物的身上 留下致命伤口的爪子。这些与生俱来、无法更改 的东西是我的徽章,也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奋斗的最原始资本。
郭沫若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往日东郭先生遇见 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 “仁慈”,险些丧命,幸亏有农夫 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 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屠 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 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 学习《狼》这篇课文。
不同特点:前者:狡猾、贪婪、凶狠。 后者:充满母爱。
5.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句子: ______禽__兽_之__变__诈__几__何_哉__?__止__增__笑_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初中语文的教案

狼初中语文的教案

教案:《狼》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狼的形象特征,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认识。

教学重点:分析狼的形象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狼》的朗读录音,相关狼的图片或视频,课文注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课文《狼》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狼的形象。

2. 展示相关狼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朗读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狼的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狼的特点,如贪婪、狡猾、凶残等,同时提醒学生不要一味地厌恶狼,要理性地看待狼。

三、分析与写作(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的形象特征,如狼的体型、习性、行为等,并思考这些特征是如何通过作者的描写表现出来的。

2. 学生进行写作,可以选择描述狼的形象,或者表达自己对狼的看法。

四、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对狼的正确认识和对待狼的态度。

五、拓展与思考(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狼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狼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狼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对狼的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正确看待狼,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狼,避免过度厌恶或美化狼的形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相关课外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狼》教案

《狼》教案

《狼》教案设计扶余县肖家二中马耀武一、教学内容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字词句的解决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二、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课外预习、收集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有关资料,找到“狼三则”中的另两则。

2.老师搜集有关狼的文章: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教学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因而不能简单地给学生灌输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只能在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生动形象化的解说。

就七年级文言文课文的选材来讲,本册所选的都是一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较易理解并掌握的故事性文章。

适合七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

(2)体会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的特点,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了解讽刺意义。

(3)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词句过程中,掌握文言词语积累的方法,学会自学文言文;(2)在分析内容过程中,学会从具体语句入手分析形象,从外在形象入手挖掘深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课文的讽刺意义,懂得要用智慧同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进行斗争。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2.通过对狼的神态、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狼的狡猾、贪婪本质。

教学难点:挖掘狼的故事背后的意味,了解讽刺意义。

逐步培养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狼在动物世界里到底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等。

(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狼三则》讲述的都是狼在与人较量中失败的故事。

但第二则更突出了狼的贪婪狡猾的特点。

故事篇幅虽然不长,但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在人与狼的斗争中表现了人的机智,告诉我们即便是凶残的狼也没有什么可怕。

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

《狼》是一篇古典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小说仍然是一波三折,情节很吸引人。

故事的开端,为我们设置了“一屠晚归”的图景,“晚”字给故事蒙上了一层阴影。

独自一人回家的屠户,恐怕最担心的就是“狼来了”。

可是狼真的来了,而且是两个。

狡猾的狼先是远远地跟着,也许它们在揣测屠户的心理吧。

果然,屠户害怕了。

故事进一步发展,屠户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办法,先是将担中的“剩骨”投出去一个,结果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再妥协“复投之”,可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的贪婪可见一斑。

最后,当“骨已尽”时,狼们并没有发善心离开,而是“两狼之并驱如故”。

看来妥协是不能赢得它们的同情的,只能让贪婪的狼得寸进尺。

屠户不得不进入抵御状态,当他发现“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时,决定找一个安全的防御之所。

“奔”字突出了情况危急,屠户来不及多想,本能地“弛担持刀”面对两狼,但这已足以吓住了狼,狡猾的狼暂不敢上前,与之“眈眈相向”。

故事的高潮,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一狼离开,一狼假寐。

好在屠户没有错过进攻的时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此情此景读者也无不为屠户欢欣,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正要离开的屠户突然发现身后“一狼洞其中”,原来它企图“隧入以攻其后”。

到此屠户才明白,原来前面假寐的狼是“以诱敌”才如此,狡猾的狼竟然采用了分兵袭击的办法。

此处的描写将狼的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不能不让我们钦佩,在人与狼的较量中,双方都在不断地变化着策略,狼是由远远地跟着,到采用分兵袭击之策。

屠户由妥协退让,到与狼对峙,到奋而杀狼。

在这种斗争中,狼是表现了贪婪狡猾的特点,而人却由退让进而到了勇敢。

所以人与狼的较量最终以人的胜利而告终,这恐怕正是作者要告诫我们的,不要惧怕强大的敌人,只要敢于与之抗衡,胜利最终是我们的。

在勇敢智慧的人面前,再狡猾的豺狼也只能是失败。

全篇虽不到二百字,但语言生动,刻画人及狼的形象都栩栩如生,情节波澜起伏,堪称精短小说的典范。

二、问题探究1.课文最后一段在表现手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它起什么作用?前面的故事是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而结尾段却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点明全文主旨。

古代这类文体的写法总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

2.课文写的狼是否有别的含义?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不是可以随意表明自己观点的年代,作者以故事的形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有嘲讽的意味。

讽刺那些奸邪狡诈的人,最后必将失败。

3.在这个故事中,斗争的双方一方是屠户,另一方是狼,在双方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分别处于什么位置?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故事的结局给你怎样的启示?在整个斗争过程中,双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

开始是狼占上风,对屠户紧追不舍,屠户是“惧”“大窘”。

后来屠户采取抵御之策,狼开始想办法对付他,前后夹击。

屠户抓紧时机,反击恶狼,转眼间两狼被击毙。

这个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对敌斗争中决不能软弱,恶的势力往往是你弱它就强。

故事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恶的势力不能妥协退让,只能机智勇敢地面对。

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思考与讨论一、《狼》的第一部分是叙事: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想想看,这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哪些好处?设置此题意在考核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同时学习故事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

回答这道题,首先要抓住重点的词语、重点句子。

参考答案:这部分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

如“缀行甚远”“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动作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

“犬坐”“假寐”“径去”写出狼的狡猾。

二、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进行体会。

人与狼较量的过程中,人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从妥协退让到勇于斗争。

从没有信心到勇敢地战胜敌人。

参考答案: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建议一、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言故事,要想了解蒲松龄写作的文风,应该在引导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的情况下,再学习本篇文章。

至少我们应该带领学生阅读几篇《聊斋志异》中的小故事。

二、文言文教学重在朗读,尤其是这篇文章故事性较强,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章的趣味性。

三、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课文的串讲,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狼》的故事。

四、借助几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故事的情节发展是按照怎样的脉络进行的?能否用一些词语概括这些情节?屠户和狼在相互对峙中,他们的关系在发生着变化,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给你怎样的启示?五、现在人们在对《狼》这一课的理解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讨论,那就是狼该不该杀,尤其在今天狼日渐减少的情况下。

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讨论。

相关资料一、关于作者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书香家庭,父亲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到他时家境更为贫困。

蒲松龄自幼勤学、聪敏,19岁时初应童子试,连获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4年后便死了。

一生中,除31~32岁时,到宝应和高邮做过一年多的幕宾外,都在家乡设馆教书。

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对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

这为他创作不朽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奠定了生活和思想基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二、《聊斋志异》介绍《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

《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

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

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

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

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三、《聊斋志异》自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

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闻则命笔,遂以成篇。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

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

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

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

寤而松生,果符墨志。

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

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

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康熙己未春日,柳泉自题四、《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一《聊斋志异》曾被认为是文言小说之集大成者。

单从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和某些表现手法来看,这个评价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如果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纵横面来看,这个评价就不够全面了。

因此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说。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发展系统。

一个系统属文言,起自六朝的志怪而盛于唐的传奇;一个系统属白话,起于由唐宋时的说话而形成的话本,进而发展到大部头的长篇章回小说。

文是文,白是白,界限分明。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如以文言写章回小说者。

但是,这两个系统之间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竞赛,甚至有斗争。

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聊斋志异》的出现,就不单纯的是文言小说自然地顺利地直线地发展的结果。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蒲松龄自己也承认是“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来继承这一小说传统的,是踏着前人开辟的创作道路前进的。

然而,从当时的情况讲,这条路已经是歧路了。

他以自己毕生的主要精力,又把歧路引直成宽平的大道,树下了历史的纪念碑。

《聊斋志异》是清初17世纪的作品,上距干宝的《搜神记》已千年以上,距唐传奇的兴盛也近千年。

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来说,《聊斋志异》的出现,实在是“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

按照鲁迅的说法,中国古代严格意义的小说从唐代才开始出现,“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以前的志怪书不仅是“粗陈梗概”,“非有意为小说”,而且“以为幽冥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更无诚妄之别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