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患者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分两步:
经期
调血止痛以治标
平时
辨证求因而治本
一、气滞血瘀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
畅,血色紫黯有块 ,块下则痛减 + 气滞血瘀证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红花6 桃仁9 赤 芍12 川芎6 当归 9 丹皮12乌药12 枳壳12 香附12 甘草6元胡12 五 灵脂9
鉴别诊断
二、急性阑尾炎(肠痈腹痛)(正值经期急性
发作的肠痈腹痛,可与痛经混淆。)
肠痈腹痛特点:
1.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2.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鉴别诊断
三、胎动不安(胎动不安患者阴道出血伴有腹痛时,
应与痛经伴月经后期相鉴别)
胎动不安有妊娠临床表现(停经史、 HCG阳性、B超检
查可见孕囊在宫腔内,胚胎发育与停经天数相符。 )
温经止痛汤(经验方)
吴茱萸3、 小茴香3、 桂枝5、 当归10 川芎6、 白芍10、 干姜5、 法夏10 丹参20、 香附10、 乌药10、 延胡索10 广木香9
三、湿热瘀阻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 或痛连腰骶;经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 稠;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 + 湿热瘀 阻证
慢性盆腔炎者有盆腔炎症征象。
结缔组织增厚变硬,子宫固定。 表面光滑形似腊肠
鉴别诊断
一、异位妊娠(当痛经同时伴有月经后期时,则与异
位妊娠的腹痛伴阴道出血容易混淆。)
异位妊娠有妊娠的临床表现(停经史、 HCG阳性; B超检查宫腔内未见孕囊、)其腹痛特点: 1.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剧痛,常伴昏厥或休克。 2.腹部检查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尤以患侧为甚。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
党参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 生地
五、肾气亏损
主症: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
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 肾气亏损证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巴戟天 杜仲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续断 乌药 艾叶 当归 熟地 白芍
方药: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其腹痛特点: 1.小腹痛轻、阴道出血量少于经量。 2.可有腰痠、小腹下坠感。
鉴别诊断
四、堕胎、小产(堕胎、小产有较剧腹痛和阴道出
血与痛经相似)
堕胎、小产有妊娠临床表现(停经史、 HCG阳性、 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宫口开大或宫口有 组织物堵塞)。其腹
痛源自文库点:
小腹痛呈阵发性或由轻渐加剧,阴道出 血量由少渐增多,可见胚胎物排出。
应分经时与非经时,经时辨证止痛以治标, 非经时审因辨证以治本;急诊时可用针灸、 中成药或中西结合治疗。
其一宜温: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其二止痛:如乳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
其三镇静:前人曾有“诸痛疮疡,皆属于心”之 说,因此疼痛与心神关系极为密切。
凡心情紧张、恐惧,对疼痛敏感者,其痛必剧, 因此安定心神,药用镇静,亦为要着,如钩藤、 紫贝齿、青龙齿、琥珀、延胡索等
以往有无痛经病史,疼痛时间,严重程度。
最近有无精神过度紧张史——情志所伤。 有无经期产后冒雨涉水,贪食生冷或坐卧湿地
史——感受寒湿之邪。 有无经期产后不节房事或不禁房事,摄生不洁
史——感受湿热之邪。 有无妇科手术史——损伤宫颈管或炎症致宫颈口
粘连狭窄;或子宫肌瘤剔出史。
二、临床表现
时间 部位
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 瘀阻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
致病因素
冲任胞宫 血行不畅
不通则痛 实证痛经
气滞、寒 热、湿邪
气血虚弱 肾气亏损
经前血海 气血盛实
经后血海 气血暂虚
经期生理
冲任胞宫 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 虚证痛经
诊断要点
一、病史:有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
腹疼痛为主证的病史,或经量异常、 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 病史。
痛经患者的护理查房
中医科龚飞燕 2015.10.30
病例
患者许xx,女,30岁,初诊日期:2015年8月21日。 主诉:经期小腹剧痛7个月。 现病史:患者2013年初开始经期小腹痛,某医院诊为“子4内膜异位症”,曾注 射“胎盘组织液”2个月无效。经期腹部剧痛难忍,经前期小腹冰凉,得热痛减, 大便时腹痛加重。经量时多时少,色暗,有血块。若血块排出量多时,则腹痛减轻 。舌淡,脉沉弦。 过去史:月经不调史 过敏史:无 诊断:痛经
益母草
或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白芍、山芋肉、阿
胶、山药、巴戟天、甘草
急症处理
1.田七痛经胶囊。 2. 针灸 体针: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中极、地机 耳针:子宫、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肾上腺
转归与预后: 功能性痛经预后良好
预防与调护:
1.注意经期、产后卫生; 2.经期保暖,避免受寒; 3.保持心情愉快,气机畅达; 4.不可过用寒凉或滋腻的药物及生冷之品。 5.避免行经期间剧烈运动和过重体力劳动。
鉴别诊断
五、黄体破裂(黄体破裂多发生在经前即黄体期晚
期,若伴有阴道出血时易与痛经混淆)
黄体破裂腹痛特点:
1.多突然发生下腹一侧疼痛,呈绞痛样。 2.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尤以患侧为甚。 妇科检查时一侧附件有压痛。
辨证论治
本病属妇科痛证,腹痛为主症,辨证 时应辨识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 及疼痛的程度;并结合月经的期、量、色、 质及全身症候、舌、脉进行辨证。
谢 谢!
腹痛
性质
周期性发作 程度
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 少数于经血将净或经净后1~2天开始觉腹 痛或腰腹痛者。
以小腹部疼痛为主,或可痛 及腰骶。
可呈阵发性、痉挛性、胀痛伴下坠感; 或隐痛、坠痛喜揉按,或绞痛、灼痛、 刺痛拒按。
轻重不一。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 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 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
小结
痛经是经行小腹疼痛的妇科常见病,多见于青春期患者。
痛经的产生与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其病机有虚证、
实证不同,实证因邪气内伏、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虚证因冲任气血不足,胞脉、子宫失养,“不荣而痛”。
痛经的诊断 痛经的治疗
以经行腹痛为主要依据,临证时应结合有 关检查,排除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的 内、外、妇诸学科引起腹痛症状的疾病
处理:1、中药七剂口服 2、忌食生冷油腻,海鲜发物 3、随诊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定义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 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
约50%妇女有痛经, 其中10%痛经严重。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桃仁 红花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丹皮 黄连 香附 莪术 元胡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车前子、苡仁、败酱草
四、气血虚弱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
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气血虚证
舌脉:舌质淡,脉细无力。
二、寒凝血瘀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 月经
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 寒实证
舌脉: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肉桂 小茴香 干姜 当归 川芎 赤芍 五灵脂 蒲黄 延胡索 没药
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汤
党参15、 当归9、 川芎6、 白芍15 肉桂1.5、 莪术6、 丹皮12、 甘草6 牛膝12
分类
是指生殖器官无器 质性病变者。
如子宫内膜异位
症、子宫腺肌病、
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盆腔炎或宫颈狭 窄等。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
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常
见于育龄期妇女。
病因病机
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 又与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态有关。
辨证要点
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辨虚、实。
痛在少腹一侧或
双侧多属气滞,病 在肝痛在小腹正中 常与子宫瘀滞有关
痛及腰脊多属病在 肾
根据疼痛的部位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在血。
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 临床上痛经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
治疗原则
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治疗以 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遵循“急则治其标,缓 则治其本”的原则。
三、检查:
腹部检查:腹软,无腹肌紧张,无反跳痛 妇科检查: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 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
输卵管碘油造影。
•功能性痛经,盆 腔器官多无明显 器质性病变。 部分患者可有子 宫体极度屈曲,
宫颈口狭窄。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有痛性结节,子宫 粘连、活动受限,或伴有卵巢囊肿。
子宫腺肌症的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局 部有压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