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7.3电阻的测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7.3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阻的概念,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并能够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电阻的测量方法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难点: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欧姆表、导线、电阻器、电源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引出电阻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受到阻碍,这种阻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阻?二、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三、实验操作1. 分组实验: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器的电阻值。
2. 观察记录:让学生记录测量过程中的数据,观察电阻值的变化。
四、分析讨论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五、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为10Ω,如果将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分别改变,预测电阻值的变化。
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难点: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同时,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欧姆表的操作不熟悉,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过程:
(1)讲解电阻的定义和单位,让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2)介绍电阻的测量方法,包括多用表测量、替代法等,重点讲解多用表测量电阻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了解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2.学会使用多用表测量电阻,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能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遵循实验操作规程。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其懂得分享与合作的重要性。
(3)巩固练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改进建议。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问题解答等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操作规范、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不够熟练,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3.对于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巩固相关数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物理问题的解决。
针对以上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对电阻的直观认识,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3.互动提问:邀请学生回答问题,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4.反馈评价: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鼓励优秀,指导不足。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4.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4.能够运用所学的电阻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进行电路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电阻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从实验数据中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电阻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从实验数据中总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
3.分层指导:
-对实验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操作技巧。
-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拓展性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电阻的本质。
4.方法引导: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
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灯泡内的灯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吗?学生: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打开探究之门。
二、新课讲解(一)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师:如何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学生:由欧姆定律I=U/R可以推出R=U/I,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正在工作的灯丝的电压、电流,即可用R=U/I算出其阻值。
教师:很好,这种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请大家画出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然后互相交流。
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和别的同学不一样。
请一位同学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巡视,这时可能会发现,不论同学们灯泡、电表摆放的位置如何,大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只画出电流表、电压表、灯泡,另一种较完整,接进了滑动变阻器。
学生:只要能测出电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灯中的电流就可以算出电阻的值。
用电流表、电压表就行,不用变阻器也可以。
教师:另一部分同学,你们为什么要将电路接入变阻器呢?学生: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2. 让学生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难点: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电阻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义、PPT、万用表、电阻器、导线、开关等。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万用表、电阻器、导线、开关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电阻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基本知识。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并讲解测量原理。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上的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测量结果,分析电阻的实际应用,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难点: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电阻的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并对电阻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万用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尝试测量家用电器(如灯泡、电视遥控器等)的电阻,并分析电阻对其功能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的讲解我认为电阻的概念和单位的讲解是教学中的重点。
电阻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电流流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
对于这个概念,我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我将其比作水流中的阻力,阻力越大,水流越慢。
同时,我也详细讲解了电阻的单位——欧姆,让学生明白电阻的计量单位。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电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等,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他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以上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手机充电等,引导学生感受电阻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的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属于电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范畴。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电学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要求:不少于300字,能够结合实际例子,体现对电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进行家庭小实验:利用家中可用的材料,如电池、导线、小灯泡等,自制一个简单的电路,测量不同长度、材料或横截面积的导线电阻,并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适时讲解:在学生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进行讲解,梳理电阻的测量方法、串并联电阻的特点等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惑。
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电阻的测量方法及串并联电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5.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中的重要作用。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阻对能量的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电流、电压和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简单电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电阻的测量涉及到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此外,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可能较为浅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现象进行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建立起电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物理九年上教案17.3电阻的测量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上册17.3 电阻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上册第17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对电阻测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表的使用方法,电阻的测量原理。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灯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思考这些设备中是否存在电阻,以及电阻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让学生了解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例题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电阻值和电流电压计算电阻。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步骤:(1)将欧姆表调零;(2)将欧姆表的两个探针分别连接到电阻的两端;(3)观察欧姆表的指针,记录电阻值;(4)根据测量结果,分析电阻的可能值。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电阻的阻值可能在某个范围内。
2. 题目: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步骤:(1)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值;(2)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3)分析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7.3《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总结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对电阻测量实验的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4.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准确测量电阻?”“影响电阻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哪些?”等。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探讨电阻测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实验方案,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共同优化实验方案。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测量误差、温度变化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正确书写电阻的公式。
2.掌握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方法,了解欧姆表的工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欧姆表进行电阻测量。
3.了解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理解不同材料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7.3《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物理教育中,电阻的概念及其测量是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7.3《电阻的测量》一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电阻的直观认识,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并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本节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电阻的测量方法和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特别关注那些在课堂上尚未完全掌握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作业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第17章第3节课后习题1、2、3、4、5题。
2.设计一道综合性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例如:“研究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探讨其应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并分析其优缺点。”
5.安排一次课后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相互解答疑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2.学生对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尤其是公式的运用和计算。
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物理规律。
(三)教学设想
1.采用导入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提出“为什么不同材料的电阻值不同?”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利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电阻测量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2.教师挑选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解答疑问,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阻的测量方法、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2.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如安全、环保等。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对比,认识电阻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5.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物理九年上教案17.3电阻的测量
人教版物理九年上教案17.3 电阻的测量一、设计意图在本次课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进行电阻测量,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步骤,能够正确使用欧姆表进行电阻测量,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步骤,能够正确使用欧姆表进行电阻测量。
难点: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电池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测量意义。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欧姆表测量不同电阻值,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讨论电阻的测量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
6.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解答与电阻测量相关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步骤,能够正确使用欧姆表进行电阻测量。
难点: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阻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设计意图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希望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我希望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而不仅仅是记住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的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电阻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欧姆表进行电阻测量。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 (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单表进行电阻的测量;能区分电路图中各原件分工,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路图分析电路中光学元件的作用,并能进行电路故障分析,了解钨的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设计分析电路图,养成实事求速、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情分析本节是对电阻的测量一节的巩固,为了便于学生理性分析和理解,教师要通过多种情境使其不断转换思维,达到巩固加强的目的。
重点难点重点: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对单表使用时的作用的理解。
难点:对单表测量电阻的电路图进行正确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导入新课一、前提测评:一个电阻被接在6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2A,若把它接在12 V的电路中,它的阻值是多少?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阻――?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2【讲授】探究新课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学生分析 I=U/R 可得 R=U/I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注意电阻的特性)(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5)实验结果: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3、分析用单表测电路中电阻,通过展示的电路图判断应如何放置单表位置,并讨论交流共同分析电路图,及排除阻碍故障问题。
活动3【练习】达标练习电流表的使用:如图甲是小亮同学测量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时连接的电路(1)请你在a、b导线中撤掉一根多余的导线,使电路符合实验要求,你选择撤掉的是______导线。
(2)撤掉多余的导线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乙,其读数为______A。
人教九上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b.引导学生通过函数关系,探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创设开放性问题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和疑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思考,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提交时,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意识。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本章节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电阻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介绍电阻的单位、换算关系以及电阻的符号表示。
2.介绍不同类型的电阻测量仪器,如电位器、电阻箱和多用电表等,讲解它们的操作方法和测量原理。
3.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并引入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使学生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解决实际电路中电阻的测量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阻测量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比较法、归纳法等,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路知识、欧姆定律和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他们对物理实验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电阻测量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电阻的特性、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在团队合作中,部分学生沟通表达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操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沟通表达能力;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阻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a)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强化对电阻定义、单位、符号的理解。
b)结合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c)列举生活中应用电阻测量的实例,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操作技巧、误差分析以及串联、并联电阻的计算。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电阻的测量方法。
b)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实物投影等,展示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阻测量原理。
c)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文档17.3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7章第3节,主要讲述电阻的测量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 电阻的测量工具及方法;3. 欧姆定律的应用;4. 电阻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及测量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 电阻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3. 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阻测量实验器材(如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境引入电阻的概念,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2. 理论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强调欧姆定律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电阻测量实验,讲解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照明电路中电阻的计算;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讲解;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单位;2. 电阻的测量方法;3. 欧姆定律的应用;4. 电阻测量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欧姆定律,计算下列电路中的电阻值。
题目一:照明电路中,电压为220V,电流为0.5A,求电阻值;题目二: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电流为0.2A,求电阻值。
2. 答案:题目一:440Ω;题目二:7.5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境引入电阻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意义;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电阻的测量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测量原理、欧姆表的使用方法、电阻的测量实验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电阻测量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阻的测量原理2.欧姆表的使用方法3.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2.演示法:进行电阻测量实验,展示实验操作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欧姆表、电阻器、导线、实验桌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电阻测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电阻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电阻的测量原理,介绍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包括欧姆表的表盘解读、测量电阻的步骤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7.3电阻的测量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7.3节电阻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7.3节,主要讲述电阻的测量方法。
教材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欧姆表法等;4. 电阻测量实验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 学会使用伏安法、欧姆表法等测量电阻的方法;3. 能够独立完成电阻测量实验,并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伏安法、欧姆表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难点:电阻测量实验的操作技巧,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桌、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实验器材(伏安法、欧姆表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调节,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的测量。
2. 知识讲解:(1)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计量单位是欧姆(Ω)。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3)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欧姆表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具体的电阻测量实例,如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步骤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阻测量的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报告讲解: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讲解和评价,指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计量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步骤和原理;(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实验中所测电阻的阻值,并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知识掌握牢固。
4.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元件,如灯泡、电炉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电阻测量的兴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阻,以及为什么需要测量电阻。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的测量》。
(二)讲授新知
1.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让学生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4.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操作失误,缺乏自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发现电阻测量的方法。
2.针对学生实验操作的不足,给予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
(2)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经验,进行小组内讨论,总结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技巧。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测量电阻的经验和方法。
5.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的测量,并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电阻的数值。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电阻的变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案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是我根据您给出的主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所设计的教案:一、设计意图:在本次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阻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
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让学生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阻的测量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不稳定,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 讲解: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电阻的定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电阻的测量。
4. 记录与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并利用公式计算电阻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 活动难点:学生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电阻的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3 电阻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测量,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2. 教学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实验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会变化?这与什么物理量有关?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测量,并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7.3 电阻的测量一、伏安法测量电阻原理电压(V)电流(I)电阻(R)二、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2. 调节滑动变阻器3. 测量电压、电流4. 计算电阻值三、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2. 防止电流过大损坏元件3.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七、作业设计1. 请用伏安法测量一本教材的电阻值,并计算出电阻值。
答案:待测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答案:为了确保电流表的读数在适当范围内,避免电流过大损坏元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阻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灯泡内的灯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吗?
学生: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
学生交流讨论,打开探究之门。
二、新课讲解
(一)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教师:如何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
学生:由欧姆定律I=U/R可以推出R=U/I,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正在工作的灯丝的电压、电流,即可用R=U/I算出其阻值。
教师:很好,这种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请大家画出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然后互相交流。
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和别的同学不一样。
请一位同学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巡视,这时可能会发现,不论同学们灯泡、电表摆放的位置如何,大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只画出电流表、电压表、灯泡,另一种较完整,接进了滑动变阻器。
学生:只要能测出电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灯中的电流就可以算出电阻的值。
用电流表、电压表就行,不用变阻器也可以。
教师:另一部分同学,你们为什么要将电路接入变阻器呢?
学生: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像前一部分同学讲的,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中的电流和灯两端的电压就可以计算灯泡电阻。
为什么还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用呢?
学生:灯丝电阻有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建议多测几组。
教师:部分同学认为一组数据不足以说明问题,建议多测几组,可见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那怎样才能达到多测几组的实验目的呢?
学生:(1)更换电池组的个数,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2)加入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阻,进而改变通过灯丝的电流及其电压。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哪一种方案较方便,并再设计电路。
结论讨论意见,完善实验电路:
讨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学生:(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准确。
(2)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可以保护电路。
(3)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为整数值便于计算。
难点突破:
教师:同学思考,小灯泡的电阻有无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阻值会不会是一个定值?(启发学生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改变的物理量。
)
教师:在实验中,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可以用电压表、电流表来监
测。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变?
学生:联系以往做过的实验,我们知道灯泡的亮度会随电压变化而改变。
教师:很好,那么在实验中我们还应关注灯泡的亮度,把它也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教师:确定了实验方案,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预计设计表格为:
(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重点研究对象,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学生实验探究:
强调:
1.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值。
2.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
3.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4.爱护实验器材。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
教师关注细节:
1.学生电路的连接正确与否。
2.三次实验尽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拉开三组数据的差距,便于分析结论。
3.注意实验器材不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分析并论证实验
1.展示学生的几组实验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相互交流分析实验表格。
教师: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灯泡的电阻不是定值,是变化的。
教师:是什么原因使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
学生:(1)是电压变化了。
(2)是电流变化了。
(3)是灯泡亮度变化了。
教师:同学们众说纷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灯丝电阻变化的呢?是电压与电流吗?我们做一个补充实验。
(二)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难点突破:(展示电路图)
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电阻的阻值。
器材:电源(V)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定值电阻(10Ω)。
步骤:
1.如图连接电路。
2.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读电压表、电流表。
3.根据R=U/I算出R。
表明:R是定值,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通过论证,表明灯丝的电阻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在于电压与电流,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是灯泡的亮度。
教师:对了,我们常说“一份光一份热”,灯泡发光是由于灯丝不断产生和聚集热量而引起的,聚集的热量越多,其温度越高,达到一定程度,便会热得发光。
教师:这说明,灯泡的亮度只是一种现象,它表明什么因素影响了灯丝的电阻呢?
学生:是温度。
教师:对了,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例题
1.一个20Ω的电阻,接在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电压,则电流表量程应选0~0.6A ,电压表的量程应选0~15V 。
2.在做“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当开关闭合后,若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为
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时,电压表示数基本没变化,其原因可能是()A.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B.开关接触不良
C.小灯泡两端短路
D.灯泡的钨丝断了
两道例题,让学生快速思考回答,老师做适当点评。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如何知道小灯泡的电阻?
猜想:(学生自由发挥)
设计实验:
实验表格(学生板书)
分析论证:影响灯丝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是:
1.电压;2.电流;3.电灯亮度。
结论:一般来说,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评估交流:(学生交流所感所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注重改变了以前只看结果的单一评价体系,在探究过程当中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
实验结束后,培养学生有主动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新问题,善于主动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