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关系

合集下载

武夷山发展状况

武夷山发展状况

区域条件分析
红豆杉
2、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1然资源 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 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 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 证。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 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 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水松
大鲵
金斑喙凤蝶
华南虎
眼镜蛇Biblioteka 2区域条件分析3、武夷山物产资源丰富,是中国江南 著名的粮区、林区、茶叶产区。全市现有耕 地30万亩,林业用地318.2万亩,珍稀树种 50余种,总蓄积木材量1157万立方米,年出 材量10万立方米;全市竹林面积58.63万亩, 年产毛竹350万根以上;全市茶叶总面积9.6 万亩,年产茶叶9万担,武夷岩茶为全国十 大名茶之一,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茶王 “大红袍”更是世间极品。 4、水利资源方面:全市实际可开发水 资源8.3万千瓦,现开发4.3万千瓦,可开发 水资源4万千瓦。 5、矿产方面:全市已发现矿种28种, 发现矿产地95处,其中固体矿产地94处,水 产矿产地1处(矿泉水)。全市探明铀、煤、 钼及花岗岩9处,钼矿石储量170万吨,花岗 岩储量居全省首位,且品种多、品质好、放 射性低。
2
区域条件分析
3技术条件
武夷山没有独立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工业。虽然正在建设的 有仙店工业园区,但主要从事茶产业及食品,农副产品的加工 和销售。
3
发展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独具地域特色。武夷山旅游资源丰富,境内 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等五块国家级金牌。武夷态 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 林综合性多学科的生态型自然保护区,也是亚热带最有保护意义的自 然保护区。 2、交通网的建设日渐完备便捷。经过几年的建设,武夷山已成 铁路、公路、航空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武夷山机场为4C级民用机场, 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及香港等26条航线。横南铁 路的通,为武夷山通往上海、南京、合肥、无锡、厦门、福州、泉州 等城市开辟新的铁路运输路段。公路干线四通八达,101省道横贯南 北,大大缩短了武夷山到其他城市的时间。 3、武夷山作为福建省北上的重要枢纽,尤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武夷山市地理环境

武夷山市地理环境

武夷山市地理环境
武夷山市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武夷山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山川起伏,地形多变。

武夷山市地处闽粤交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武夷山脉和闽粤丘陵组成。

山峦叠嶂,峰峦奇特,有“世界奇观”之称。

武夷山、黄岗山、大王山等著名山峰屹立其间,巍峨壮丽,为武夷山市增添了神秘色彩。

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武夷山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空气清新,四季分明。

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绿荫成荫,秋季金黄铺满,冬季银装素裹。

这种宜人的气候条件为武夷山市的旅游业和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水系发达,景色优美。

武夷山市拥有众多山间溪流、瀑布和湖泊。

九曲溪、天游河、武夷溪等水系纵横交错,水质清澈,景色优美。

武夷山市是中国著名的茶乡,茶园点缀在群山之间,茶山环绕,构成一幅独特的画面。

武夷山市的地理环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总的来说,武夷山市地理环境优越,山水相依,气候宜人,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城市。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武夷山市的发展和繁荣增添了独特魅力。

不砍树也致富——武夷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

不砍树也致富——武夷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
4 7个 ,收 入 1 5万 多 元 。
游 客 提 供 吃 、住 、娱 等 服 务 的 健 康 休 闲 型 品
牌 旅游 。
大安 村党 总支书记 江秀 萍说 : “ 地 处 大 安 源 景 区 的 大 安 源 自然 村 共 有 3 0多 户 人 家 , 分 散 于 青 山 环 抱 、 苍 翠 遍 野 的 小 盆 地 里 。 生 态 旅 游 开 发 之 前 , 村 民 们 只 能 靠 山 吃 山 、 靠 砍 树 过 日子 。 现 在 , 发 展 森 林 人 家 , 森 林 得 到 严 格 保 护 , 来 这 里 旅 游 的 人 们 越 来 越 多 ,尤 其 是 闽 浙 赣 边 界 的 城 里 人 , 村 民 做 梦 也 没 有 想 到 森 林 也 能 成 为 致 富 的
渠 、铁 路 、公 路 两 侧 的重 山 。
有 堵 就 有 疏 。 对 于 没 有 茶 山 又 想 从 茶 产
下 经 济 的具 体 实 践 。 “ 森 林 人 家 ” 是 指 以 良 好 的 森 林 环 境 为 背 景 ,以 较 高 游 憩 价 值 的 景
观 为 依 托 ,充 分 利 用 森 林 生 态 资 源 和 乡 土 特 色 产 品 ,融 森 林 文 化 与 民 俗 风 情 为 一 体 , 为
风 景 名 胜 区 、 城 村 古 汉 城 遗 址 保 护 区 、 自然 保 护 区 范 围
内 的 多 样 性 保 护 区 、 九 曲 溪
短养长” , “ 以林 护农 ” , 见 效 快 、 潜 力 大 ,可 实 现 林 下
资源优势 转化 为市场优 势 ,
黄土纵 猎 部 门划 定 的 地 质 灾 害 危 险
工具 。 ”
几 年 来 , 武 夷 山 在 福 建 省 林 业 厅 指 导 下 , 积 极 探 索 带 动 林 农 与 林 业 职 工 增 收 致 富 新 途 径 ,创 新 推 出 了 “ 森 林 人 家 ” 森 林 旅 游 发 展 模 式 。 目前 ,全 市 已 有 武 夷 源 、 陶 观 、 乡 巴佬 民 俗 风 情 、葫 瓜 农 庄 、黄 角 潭 等 8处 “ 森林 人家 ” ,各 具 地 方 特 色 。

武夷山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武夷山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武夷山环境调研报告范文武夷山环境调研报告一、引言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以其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武夷山的环境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报告将就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1. 地理环境:武夷山地处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交汇的地区,地势起伏,山峰巍峨壮丽。

同时,附近还有多条河流,为武夷山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2. 植被状况:经过调研发现,武夷山植被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类型。

其中,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较高。

3. 动物资源:武夷山生态系统内栖息着大量珍稀保护动物,如华南虎、白头叶猴等。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生境破坏,这些动物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4. 土壤质量:经过采样和分析,我们发现武夷山土壤质量较好,土壤肥沃,适于农业生产和植物生长。

5. 水质状况:我们对武夷山附近水体进行了采样和测试,结果显示水质清澈,pH值接近中性,溶解氧和生物氧化需氧量等指标也符合国家标准。

三、问题与挑战1. 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对武夷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垦等,这些活动使得部分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威胁。

2. 旅游开发压力:由于武夷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旅游开发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如交通拥堵、垃圾增加等,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

3. 水资源管理:武夷山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水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建议1. 森林保护:加强对武夷山森林的保护,严禁非法砍伐和森林火灾,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2. 生态旅游:在旅游开发中注重生态保护,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推广低碳环保旅游方式。

3. 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水源地保护,控制非法排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课题名称论林业发展——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一序论武夷山保护区位于闽赣边界武夷山脉北端,属闽西北隆起带中的邵武—建宁拗陷带,具有地势高,起伏大,多垭口的地貌特征,保护区内平均海拔1 200m,最高处达2 158m,最低处仅300m,高差极为悬殊。

河流侵蚀切割深度达500m ~1 000m,沟谷相间,山势雄伟。

武夷山属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112座,200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华东大陆最高峰,号称“华东屋脊”。

本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

境内以黄岗山为主峰的海拔1800m以上的山峰有34座,在西北部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冬季阻拦、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抬升、截留了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了本区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区内年平均气温8.5~18?,年平均降雨量为1 486mm ~2 15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年平均雾日达120d。

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

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共分布有11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组,57个群系,170个群丛组,其中集中连片的一千多亩保存完好的南方铁杉举世无双,非常珍贵。

区内已定名的高等植物种类有267科1028属2466种、低等植物840种。

武夷山的森林资源保护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行政保护阶段(1979——1992年),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命令的强制保护,建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第二阶段是世遗保护阶段(1992——2001),这个阶段主要是配合世界遗产保护,对森林资源价值的重新评估和认识,1992年开始筹备申请世界遗产,1998年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1999年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成功;在这个阶段,武夷山普通民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基本上环境保护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今)这个阶段是森林环境保护概念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武夷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保护环境不再只是单纯的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它还成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二、本论(一)武夷山森林资源概况(二)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三)武夷山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建设1徐凯隆针对武夷山特色的旅游经济的发展特色。

【旅游规划学】武夷山旅游经济概况

【旅游规划学】武夷山旅游经济概况

武夷山旅游经济概况一、客源市场【摘要】: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而海外客源市场则是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积极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已经成为武夷山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分析了武夷山海外客源市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计算武夷山旅游地理集中指数,结果表明武夷山具备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能力,将武夷山海外客源市场分为四类市场进行开发,提出了拓展海外客源市场的建议。

(一)本地市场:南平市周遭的公司或个人,以当地人有打折实惠又比较近,适合短程、短时游。

(二)国内市场:客源市场国内偏重于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开发北方、华中等地潜力巨大。

(三)国外市场:境外以港澳台和以新加坡、日本为主的东南亚仍然是最重要的客源市场。

而欧美、大洋州等地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市场的开发速度缓慢。

二、目的地系统(一)吸引物:1)自然遗产景观武夷风景区以“丹霞地貌”为其主要特征,其精华在于溪河与山峰之结合,主要有所谓“三三六六”之胜。

即所谓“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三三得九,三三秀水指的是萦绕于山中的九曲溪。

六六三十六,六六奇峰指的是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峰。

另外还有仙洞七十二,名岩九十九。

那弯曲碧绿的溪水,缠绕着众多赤色的峰岩,碧水丹山,别具一格。

多少年来,人们给这里的峰、岩、溪、涧取了许多动人的名字,赋予它们优美的神话传说,牵动了无数游人的联想和遐思。

游武夷,既可九曲泛舟观光,又可徒步登山探胜。

后者可分为两条路线:一是顺溪而行,摘取镶嵌在溪旁的“珍珠”;二是以天心岩为中心,猎取北山岩壑之奇。

触景生情,纵横浮想,游人到此将沉醉在奇美的武夷山水之中。

①九曲溪景区(白岩洞、上下水龟、并莲峰、仙掌峰、玉柱峰、大藏峰、仙钓台、玉女峰)②天游——小桃源景区(天游峰、云窝、茶洞、隐屏峰、响声岩、小桃园)③溪南景区(灵岩一线天、楼阁岩、虎啸岩)④武夷宫景区(武夷宫、大王峰、幔亭峰、换骨岩)⑤北山景区(水帘洞、鹰嘴岩、流香涧、大红袍、马头岩、三仰峰)2)文化遗产景观①摩崖石刻②朱子理学文化③架壑船棺④闽越王城⑤下梅古民居3)主题公园(无)4)活动组织(无)(二)服务:服务人员充分,服务素质跟大的旅游城市相比有待提高。

武夷山论文——精选推荐

武夷山论文——精选推荐

武夷⼭论⽂资环学院06地理科学李少鸣060904022摘要: 武夷⼭⾃然保护区的植被情况是在地带性因素和⾮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下形成的。

凭借着优越的⾃然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植物种群,且垂直分布明显,但同时也受到⼈类活动的强烈⼲扰,造成武夷⼭⾃然保护区的植被⼤部分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适应。

为了维护保护区植被的多样性,应采取相关措施对保护区实⾏妥善管理和保护。

关键词:武夷⼭国家级⾃然保护区;植被;分析⼀.⾃然保护区的⾃然概况:武夷⼭国家级⾃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建阳、光泽、邵武4 县(市) 交界处,北部与江西省毗连地处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

本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候,区内年平均⽓温在8.5~18 ℃之间,极端最低温- 15 ℃,年降⽔量⼀般为1 486~2 150 mm ,局部⾼达3 000 mm 以上,⼜因⼭⾼林密,年蒸发量仅1 000 mm 左右,相对湿度78 %~84 % ,⽆霜期253~272 d。

其主峰黄岗⼭年均⽓温8.5 ℃,年降⽔量3 103.9 mm ,雾⽇长达120 d ,是福建省温度最低、湿度最⼤、⾬量最多、雾⽇最长的地⽅。

本区⼟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红壤、黄壤和⼭地草甸⼟。

⾃然保护区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它是我国中亚热带季风⽓候区的地带性植被。

⼭体存在明显的垂直变化梯度,从低处向⾼海拔地带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顶草甸等植被类型,对研究本地区动植物区系组成与演化,⼟壤、⽓候及植被等⾃然地理因素的特点与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内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丰富,有明显的优势种,建群种优势度差异较为显著,构成主林层的树种以壳⽃科(Fagaceae) 的常绿种属为建群种类,其次为⼭茶科(Theaceae) 、樟科(Lauraceae) 和⾦缕梅科(Hamamelidaceae) 等;针叶林建群植物有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 、黄⼭松(Pinus taiwanensis) 、杉⽊(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南⽅红⾖杉(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等暖性或温性树种,且⼤多是与阔叶树种组成针阔叶混交林。

八上: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八上: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四大高原
确定四大高原的位置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 高原
云贵高原
2)、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
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平行、高大山脉,但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昆仑山
(4).四川盆地
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水热丰富,“天府之国”。紫色土
大娄山
邛崃(Qióng Lái)山
大巴山
巫 山
2、盆地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 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风景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中 国 三 级 阶 梯 分 布 图
>4000米
1000米—2000米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3000米等高线
第一级 阶梯地势特征 由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组成,海拔4000米以上。
地势西高东低,从2 000 m降到1 000 m;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3)、四大盆地
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1).塔里木盆地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周围高山环绕,内部平坦,沙漠广布,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有绿洲分布。

小论武夷山市的竹产业发展

小论武夷山市的竹产业发展

小论武夷山市的竹产业发展谢一鹏武夷山市林业局摘要:武夷山市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具有丰富的各类森林资源,其中竹业资源相当丰富,从而推动了竹产业的发展。

发展竹产业要从竹业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竹产业发展目标出发,结合武夷山风景区特殊地理环境,发展产业基础建设,通过科技利用,创建竹文化与武夷山茶文化和谐发展及竹生态旅游,构建和谐武夷。

关键词:资源利用竹产业发展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属我国东南丘陵山地,处于武夷山脉南麓,介于东经117°37′22″到118°19′44″,北纬27°27′31″到28 °04′49″之间,全市地形由西北部向东南方向逐渐倾斜下降,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5.2公里,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千山万壑,峰峦蜿蜒,纵横交错,起伏相连,四面环山,中部平坦,小盆地众多,对生物的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年平均气温在16-18C,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1881.4MM,在全国植被分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全市土地总面积382万亩,林地面积318万亩。

森林覆盖率78.1%,绿化长度94%。

1.竹产业发展的条件武夷山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1999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传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传名录》。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更突显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众多资源中,竹林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林中之一,为充分利用竹子生长快、成才早、周期短、产量高的优点,近10年来,武夷山市大力推进竹产业的发展,把竹业产业作为继旅游产业外的另一个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着力构建武夷新竹都,整个竹业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竹产业的现状目前,武夷山市有竹类植物12属,51种,竹子资源丰富。

竹林总面积58.2万亩,其中毛竹林57.4万亩,小径竹面积0.8万亩,毛竹林蓄积量8491万株。

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武夷山森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武夷山丛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连续发展课题名称论林业发展——武夷山丛林资源保护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一序论武夷山保护区位于闽赣界限武夷山脉北端,属闽西北隆起带中的邵武—建宁拗陷带,拥有地势高,起伏大,多垭口的地貌特点,保护区内均匀海拔 1 200m,最高处达 2 158m,最低处仅 300m,高差极为悬殊。

河流侵害切割深度达500m ~ 1 000m,沟谷相间,山势宏伟。

武夷山属丛林生态种类的自然保护区。

海拔1000 米以上的山岳有 377 座,其中1500 米以上的有 112 座, 2000 米以上的有 7 座,主峰黄岗山 2158 米,是武夷山脉最顶峰,也是华东大陆最顶峰,号称“华东屋脊”。

本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民风候,拥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明显等特点。

境内以黄岗山为主峰的海拔1800m以上的山岳有 34 座,在西北部构成一道天然屏障; 冬天阻截、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天抬升、截留了东南大海季风,形成了本区中亚热带暖和润湿的季民风候。

区内年均匀气温8.5 ~18?,年均匀降雨量为 1486mm~ 2 150mm,年均匀相对湿度78~ 84%,年均匀雾日达120d。

因为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大海的暖和气流,使这个地域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足,天气温湿,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

保护区植被种类多样,共散布有11 个植被型, 15 个植被亚型,25 个群系组, 57 个群系, 170 个群丛组,此中集中连片的一千多亩保留完满的南方铁杉并世无双,特别宝贵。

区内已命名的高等植物种类有 267 科 1028 属 2466 种、低等植物 840 种。

武夷山的丛林资源保护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行政保护阶段( 1979—— 1992 年),这个阶段主要依赖政府行政命令的强迫保护,成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第二阶段是世遗保护阶段(1992——2001),这个阶段主假如配合世界遗产保护,对丛林资源价值的从头评估和认识, 1992 年开始筹办申请世界遗产,1998 年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1999 年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成功;在这个阶段,武夷山一般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有了重要提升,基本上环境保护的概念已经深入民心;第三阶段是(2002 年到现在)这个阶段是丛林环境保护观点与生态环境可连续发展的联合,保护丛林资源就是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武夷山赖以生计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保护环境不再不过纯真的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它还成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二、本论(一)武夷山丛林资源概略(二)武夷山丛林资源保护(三)武夷山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建设1徐凯隆针对武夷山特点的旅行经济的发展特点。

浅谈武夷山茶区土壤条件对武夷岩茶品质形成影响

浅谈武夷山茶区土壤条件对武夷岩茶品质形成影响

2019年第06期综述武夷山地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铸就了所产之茶的优良品质。

武夷茶区是乌龙茶茶区重要的一个分支,武夷岩茶属乌龙茶品类,是我国茶叶体系中一个特殊类别,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唐代徐夤诗云:“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岩茶之“岩韵”,高度概括了岩茶在滋味和香气上的独特风格。

武夷岩茶品质的形成因素很多,从茶园管理到加工工艺甚至泡饮技艺,涵盖种植品种、栽培技术、施肥灌溉、鲜叶采摘、加工技术等诸多方面。

但是无可复制的就是茶原料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一特定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地貌、土壤、降雨、光照、温度等条件。

本文聚焦土壤条件视角,综合阐述土壤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形成的研究,以期为武夷茶区茶园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武夷岩茶产业发展助推。

1武夷茶区概述武夷山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以其碧水丹山、群峰竞秀、沟谷纵横闻名于世,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

武夷山境内气候温和适宜、年降雨适量、云雾弥漫,为茶树生长创造了理想的水热气光条件,赋予了极佳的自然生态环境。

根据2006年颁布实施的国标《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武夷山茶区定义为武夷山市所辖行政管理区域的2078平方公里范围以内[1]。

武夷茶区范围之广,茶区内又因不同“山场”而有所划分,“山场”因不同的地质地貌而有所区分。

武夷岩茶独特“岩韵”风味因产地的不同,韵味表现不同,品质也有所差异。

目前普遍认为“岩韵“纯正与否与茶树生长的山场有较大关系。

传统上武夷岩茶茶区划分为正岩区、半岩区、洲茶区[2,3],这种划分方式是武夷茶人和消费者的普遍认知,正岩区指的是武夷山核心地带,著名的三坑两涧地区以及九龙窠等,该地区土壤水肥条件优越且富含K 、Mn ,因此所产之茶为岩茶之极品;半岩区则主要指九曲溪一带的企山、星村等丘陵地带,是属于丹霞地貌和河谷地貌之间的过渡区域,该区所产之茶较正岩产区而次之[2,4,5];洲茶区以河谷地貌为主,包括祟溪、九曲溪、黄柏溪两侧在内的冲积土洲地,土壤肥力较好,透气透水性较差[6]。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1000米左右
1000—2000米
1000—2000米
地表形态
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地面坦荡,
一望无际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特殊地貌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草原广布
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
【三大平原】
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主要河流
主要特点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
最北列
天山—阴山—燕山
中间列
昆仑山—秦岭—大别山
最南列
喜马拉雅山—南岭
东北—
西南走向
最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列
长白—武夷山
最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
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小兴安岭
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
横断山
【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1、平原和丘陵主要要在东部第三阶梯上。
②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③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独具特色。
3400—4500ºC

武夷山植被研究及保护利用

武夷山植被研究及保护利用

武夷山植被研究及保护利用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类杜彦玲109092014041指导教师:刘强武夷山植被研究及保护利用杜彦玲(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09092014041)【摘要】通过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介绍武夷山的基本状况,并且总结武夷山的生境分析武夷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且进一步探究了旗状树,非地带性植被毛竹林和中山草甸等特殊型的分析。

在遵循武夷山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提出武夷山植物资源合理性利用的建议,保持武夷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武夷山特征垂直分布植物特殊性可持续发展【正文】通过对武夷山实地考察,发现武夷山在不同海拔高度上植被垂直变化分布明显,根据武夷山的自然条件等,剖析他的植物垂直地带谱,并且对某些特殊性现象的产生进行分析。

而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我们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武夷山植被资源呢?一、武夷山概况武夷山位于闽、赣两省之间,平均海拔1 000m左右。

整个武夷山脉成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为闽江水系、汀江水系与鄱阳湖水系的分水岭。

主峰黄岗山海拔 2 158m,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

并且,武夷山脉北段的海拔最高又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网点所在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7°33′~ 27°54′、东经117°27′~ 117°51′。

武夷山脉受邵武—河源深大断裂控制,地壳运动的主要型式就是断块的升降活动。

武夷山脉的西侧(即江西部分)以断块下陷为主;东侧(即福建部分)以断块上升为主,属于后加里东运动隆起带,地层属于前震旦系和震旦系,是福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地层。

武夷山保护区所在地,是第三纪末、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的地区,其全部为花岗岩和火山岩所组成。

在气候带划分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且具有“四最”之称,即全省气温最低、雨量最多、湿度最大,雾日最多。

年平均气温13~ 19℃ ,年平均降水量1 600~ 2 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 85%以上;并且,保护区地势高低悬殊,气候有着明显的垂直变化,如年平均气温海拔高度的增加量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印象武夷山

印象武夷山

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 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领衔的《印 象大红袍》已完成最后的创作,该演 出将以独特视角,向来自世界各地的 观众展示不同的武夷“山水茶”文化。 《印象大红袍》突出故事性和参与性, 不仅展示了茶史、各个制茶工艺,还 借助当下流行的“偷菜、炒房、蜗居” 等语汇,说大王与玉女的爱情故事, 说大红袍的来历,说现代人所有的烦 恼,说一杯茶所带来的幸福和感悟。
神奇的山水,孕育了武夷山的灵性,秉山川 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大自然赋予的简朴 、清纯禀性,形成了武夷山,天人合一的生 态环境和人居仙境。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在市区以南约15
公里,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 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 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 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 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 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 的财富。
武夷山茶叶竞争优势: 1是品牌优。 2是环境优。 3是品种优。 4是内在品质优。
3.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武夷山旅游业以势如破竹 之势得到迅猛发展,取得很大成就。2007年,武夷山总接 待游客542.14万人次,旅游收入23.27亿元;2010年武夷 山总接待游客6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06亿元;而到 了2011年,仅仅武夷山景区接待游客量就达到252.25万人 次,当年旅游业收入突破4.04亿元。武夷山旅游业发展不 仅体现在量的增加,而且在质上也有了较大提高。回首 2008年,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可谓硕果累累。“5.13”旅 游节、海峡茶博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在武夷山举办,印象大 红袍、中华茶博园、信息化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央视“走 谝中国”栏目到武夷山筹拍武夷茶等都使武夷山知名度得 到很大提升。在韩国首尔向全球公布的“中国特色魅力城 市”中,武夷山已经连续四届上板,武夷山也被选入“改 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个最优先景区”。

武夷山市60年变迁

武夷山市60年变迁

武夷山市60年变迁60年,对于茫茫历史长河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在这一挥间,武夷山市却脱胎换骨、翻天覆地,从一个只有6.95万人的山区农业小县发展成为一个22.67万人,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等十几项世界级、国家级品牌于一身,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新型旅游城市,并正朝着海峡西岸国际性游度假城市迈进。

1949年,崇安县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428万元,国民收入466万元,财政收入60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解放了生产力,产值逐年增加。

到l952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740万元,年递增14.94%;国民收入740万元,年递增l2.29%;财政收入81万元,年递增l0.52%。

之后,在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虽有挫折,但崇安县国民经济整体呈发展趋势。

至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496万元,年均递增6.36%;国民收入5107万元,年均递增7.44%;财政收入435万元,年均递增7.O7%。

改革开放以后,崇安县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至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2118万元,其中农业年均递增6.O7%,工业年均递增ll.77%;国内生产总值23447万元,年均递增8.16%;财政收入2200.1万元,年均递增9.42%。

l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市委、市政府根据武夷山市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以山兴市”、“追赶跳跃,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按照“新区突破,中部崛起,周边接轨,全面开放”的要求,积极构建旅游经济新框架,以“武夷速度”、“武夷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布局,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出现超常规的增长。

经济总量和实力持续提升,投资环境日益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00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420160万元,其中农业年均递增6.4%,工业年均递增l3.7%;国内生产总值493920万元,年均递增9.6%;财政收入43286万元,年均递增11.8%。

对武夷山自然保区的植被分布现象的初探

对武夷山自然保区的植被分布现象的初探

对武夷山自然保区的植被分布规律和成因的初探摘要:本文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地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介绍及对其植被分布规律和成因初步探究。

关键词:概况、地位、综合自然地理、分布规律和成因●自然保护区概况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北部武夷山脉的最高地段,也就是处于我省武夷山市、建阳县和光泽县三市县的境内,地处东经117度27分至51分、北纬27度33分至54分,总面积56527平方米。

保护区全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相距最宽处为22公里,总面积5.65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3.5万公顷,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 95.3%。

区内植被良好,为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地位由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从黄岗山顶开始随海拔下降,依次分布着中山草甸、中山苔藓矮曲林、温性针叶林、针叶阔叶过渡林、常绿阔叶林五个植被带,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

并且武夷山还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已知的动物种类有5100多种,因此被中外生物学专家称为"世界生物之窗"、"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和"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所以,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保护网成员;1992年,福建武夷山与四川峨眉山一起被联合国列为我国仅有的2个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1999年12月,本区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自然保护区综合自然地理自然保护区因境内以黄岗山为主峰的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座,形成天然屏障,冬季可阻挡、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可抬升、截留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自然保护区区内年平均气温8.5-18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燃唧AMJNl 『E秫业论坛竹誓山蛐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9年4 千亩的连片天然铁杉霸月,是在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下诞生的国家重点保护 林。

区,位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光泽、建阳三市(县)境(-I 遗传优良。

孳内,与邵武市及江西省铅山县毗邻,面积565平方公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里。

样性的内在形式,物种 主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也是通过这个载体来表 禄武夷山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类型 现的,一个物种就是一 保护区,它的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得到国内外有关个独特的基因库。

遗传方面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武夷山保护区不仅是我优良,有利于族群的生国,而且是全球生物多样保护的关键地区。

存及演化。

武夷山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区的物种不仅数量众多,性和变异性,包括物种、生态系统和遗传的多样性三个 而且表现出特异性和复层次。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在这三个层次上杂性。

其种子植物中有 都有突出的表现,可概括为:物种丰富、遗传优良、生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27 境多样。

属31种,占中国特有属(一)物种丰富。

物种丰富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11.1%。

而一些广布 的体现。

根据《武夷山遗产名录》和《中国福建武夷 种,则常在保护区发生 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公布,武夷山保护区已变异而形成变种或变型。

种,高等植物2888种,陆生脊椎动物479种,鱼类及西南的软枣猕猴桃, 参鄂啦夙舆镰妒查明的物种总数已超过1.1万种,计有低等植物844例如广布于华东、华中63种,贝类及寄生蠕虫139种,昆虫6849种。

区内 在福建仅见于武夷山保还有许多物种未被查明。

以昆虫为例,世界昆虫有 护区,但同时又出现紫 的就有31目,但种数仅数千种,而据专家估计,武植物中,类似的例子在惑蕤出囱熊德妒唇绚缝物34目数百万种,我国有33目,武夷山保护区已发现果软枣猕猴桃。

在动、夷山的昆虫应在2万种左右,至少有1万种。

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

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

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前 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地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生态功能区是宏观的、导向性的,以自然因素为主的区域划分,它是指导各地遵循自然规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根据省政府、环保部统一部署,省环境保护厅委托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完成《福建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同时,深入研究,编制《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

为保证《区划》更符合我省实际、更具可操作性,我们以《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生态功能区划为基本框架,先行开展县(市、区)域的生态功能区划,并以此补充、修正全省《区划》方案。

至2004年底,全省84个县(市)区的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在此基础上,区划编制单位对全省进行了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县级生态功能区划成果,修订省级区划方案,编制完成了《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

《区划》利用1∶10万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通过收集各厅局相关背景图件和资料,利用GIS和遥感技术,结合野外实地核实,划分生态功能区并量算面积。

《区划》范围为全省84个县级行政单位(不含金门和马祖),海域为12海里国家领海界以内的近岸海域。

《区划》结果,全省共划为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

其中,生态区是根据生物气候带的自然分布划分的,全省共划分为2个生态区;生态亚区是在生态区的框架下,根据地貌结构及相应的自然与经济特征划分的,全省共划分为5个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是在生态区、生态亚区的框架下,突出自然与人的关系,根据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地域的细分,全省共划分为107个生态功能区。

《区划》明确了我省各区域在保障全省生态安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

武夷山总规基础资料

武夷山总规基础资料

最低湿度
4
4
7
5 16 27 30 25 14 13 7
4
4
④根据县气象站从 57—80 年气象资料分析,在一九六○年十二月八日最高气压达 1012.3 毫巴,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七日为 963.4 毫巴,分别为历年最高、最低气压极值。最高绝对湿 度可达 37.5(mb)(67 年 6 月 17 日),最低绝对湿度仅有 0.4(mb)(63 年 1 月 26 日)。相对 湿度最低极值发生在 63 年 1 月 26 日,77 年 2 月 17 日和 80 年 12 月 12 日,三天均有出现过, 其值仅有 4%。
西溪水质化验单
表 1.2-13
名称
含量
PH
6.4

<0.3 毫克/升
总硬度
2.24 毫克/升

0.07 毫克/升

20.05 毫克/升

0.05 毫克/升
注:该表引自 1990《武夷山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名称 氯化物 细菌 大肠杆菌 色度 浑浊度
含量 1.5 毫克/升 150 个/毫升 23800 个/升
1.0 1.4
66 年 21 日
68 年 25 日
1.4 1.7
71 年 21 日
73 年 27 日
(2)降水资料(引自 1990 年《武夷山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①57—80 年各代表点累年平均逐月降水量(mm)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表 1.2-4
12

城关 65.1 123.5 165.3 244.4 356.3 393.7 171.9 108.9 95.9 74.4 52.6 57.4 190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210046,严瑛)
摘要:地处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而武夷山经济发展状况怎么样呢?这与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关键字:自然,经济,旅游业,茶业
1 研究区域概况: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

以丹霞地貌为主。

从纬度上很容易看出,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据统计境内1957~1980年,24年平均气温17.0~18.4℃。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
7.7℃。

平均年温差15.8~20.9℃。

城关点平均气温年际间变化不大,最高为1961年1
8.4℃,最低为1976年的17.2℃,相差仅1.2℃。

极端最低气温-8.1℃,出现在1973年12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
40.4℃,出现在1971年7月25日。

在武夷山屏障作用下,隆冬的武夷山市比同纬度地区平均气温约高2℃。

在武夷山市境内海拔400~700米之间,由于逆温作用在冬季形成一条“暖带”,使这一地带冻害较轻。

由于地形地势的不同,形成各地气温差异很大。

中、南部河谷盆地年平均气温在17.9~18.1℃之间,中山区、黄冈山年平均气温仅8.4℃。

温度垂直递减率为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减低0.49℃。

从降水上看,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加之丘陵为主的地形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武夷山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由于保护工作得当,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350m-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m-1700m,山地黄红壤),温带针叶林带(1100m-1970m,山地黄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m-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m-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河岩生性植被群落。

武夷山的交通很便捷,航空、铁路、公路都较发达,这得益于武夷山风景。

2 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0.2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比2005年的31.9亿元增长1.5倍;人均GDP达20321元,年均增长14%;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区。

全市出口总值达32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2005—
武夷山航线武夷山铁路交通图
2010年增速分别为46%,42%,40.8%,22.5%,34%。

5年来,武夷山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已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

武夷山的经济支柱是靠旅游业和茶业。

为了保护环境,市内不倡导发展工业。

大大小小得镇上,除了仙店工业园区外,几乎没有工业区,就算是唯一的工业区,生产的也基本是以对环境污染很小的加工业为主。

武夷山旅游业的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旅游业作为武夷山的支柱产业,制定了“旅游立市、旅游富市、旅游强市”的根本方针,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并给了很多优惠政策。

从2000年以来,全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改变了全市景区景点设备设施落后、陈旧和单一的状况,逐步改善了旅游路线,树立起了武夷山的旅游品牌和形象,增强了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据了解,去年7月,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武夷新区发展规划》。

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上,今年起5年内,每年千万元资金将用于武夷山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促销、旅游品牌宣传等,此外,今年起5年内,福建省财政每年还将给予武夷山航线培育经费补助1000万元。

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是茶业的发展。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茶种资源特别丰富。

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发源地,也是中国红茶发源地。

武夷山产茶的历史传说于汉,见载于唐,兴盛于宋,元代正式成为贡品。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分茶山到农民,以户进行个体生产。

尔后成立互助组,农户联户生产,扩大了加工规模,茶叶产量达3000担。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农民茶山归集体所有,以生产队为单位核算,进行生产、分配,加上困难时期的影响,至1962年,茶叶总产仅2800多担。

此后的十多年,茶叶产量缓慢增加,至1978年底,全市茶山面积只有24600亩,总产量6400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茶叶生产得到重视。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茶业已成为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产业列为我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借助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旅游胜地的优势,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2006年开始,持续组织茶企业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深圳、香港、福州等地开展“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系列茶旅促销活动,努力打造“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了茶产业良性发展。

至2007年底,全市茶山面积115473亩,各乡(镇)、街道、场都有种植、加工茶叶,种茶的行政村有86个,占行政村数的74.78%;有种茶农户4398户,占农户数的10.59%;种茶农户比例数为2
位数的乡镇有星村、武夷和洋庄(详见武夷山市种茶村、农户情况统计汇总表)。

有茶企业305家(在工商部门注册255家),茶叶加工作坊769家,其中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山茶业有限公司为省级龙头企业、永生茶业有限公司为南平市级龙头企业;在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有145家;通过QS认证的有127家;注册茶业商标352个,其中省著名商标6个,闽北知名商标26个(详见武夷山市茶叶加工企业(含家庭作坊)基本情况汇总表)。

年总产量5161吨,出口1580多吨,全市涉茶产业总产值7.15亿元,其中茶叶生产加工产值4.15亿元;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建立武夷山大红袍推广中心4个及会员店36家,有大红袍茶叶销售网点3600多个。

总得来说,武夷山的经济发展情况不算好。

3 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武夷山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自然给予的条件。

武夷山宜人的气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酸性土壤和水热条件的组合则决定了茶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自然条件决定了武夷山经济的发展。

也正是因为如此,武夷山的经济已经进入瓶颈。

长期以来,安逸享乐的思想已经在武夷山人心中根深蒂固。

4 给武夷山经济发展的建议
1 抓住海西计划的机遇。

众所皆知,国务院已把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部署,福建省是这一经济区的主体,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十二五”期间,闽台经济融合将不断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对接,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这期间,武夷山市应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南平市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的前锋平台建设大局,与福建省闽北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相结合,打造海峡西岸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2 发展特色茶业。

武夷山的茶叶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

应该抓住这一点,做出自己的特色产业。

比如将茶叶和演艺圈联系,招商引资在武夷山拍电视剧,在剧中融入武夷山的茶文化。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武夷山茶叶的知名度,也可以把武夷山的旅游景点推广得更远。

3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武夷山农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单户单干,机械化水平也较低。

根据武夷山的气候、地貌的特点,政府可以在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加强粮食、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走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走经营模式产业化、种植养殖生态化、产业提升科技化的道路,建设“都市型、外向型、观光型、科技型、规模型生态现代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